城市与城市化(典型题)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671ff4c5f61fb7360a4c650c.png)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单选题1.我国城市化的根本特征是()。
(3.0分)A.合理、有效的利用有效资源,走城市现代化道路B.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道路C.大力发展城市地产经济,带动经济增长D.城乡逐步统一发展,走城市化经济社会道路我的答案:A、D ×答错答案:B2.现代化城市最基本的条件是()。
(3.0分)A.具有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和环境配备,充分满足城市人口的各种不同居住需求B.具有现代化的生产力和先进合理的经济社会空间结构,满足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需求C.具有现代化的公共交通体系、道路体系以及各种交通设施,充分满足城市各种交通需求D.具有丰富的城市文化和优美的城市环境,充分体现城市现代化的形象和文化元素我的答案:A、B×答错答案:D或C3.现在国际上一般是()来表示城市化发展的程度。
(3.0分)A.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楼宇数量占其总楼宇数量的比例B.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数量占其总人口数量的比例C.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企业数量占其总企业数量的比例D.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收入占其总经济收益的比例我的答案:B√答对4.( )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基地。
(3.0分)A.城镇B.农村C.中小城市D.大城市我的答案:D√答对5.()是国家重要的战略。
(3.0分)A.发展农村密集地区B.增加农村人口的数量C.发展大城市密集地区D.合理化消减农村地区我的答案:C√答对6.日本城市化的显著特点是()。
(3.0分)A.出现了郊区化的城市B.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C.城市密集地区大发展D.加剧了区域发展的失衡我的答案:C√答对7.()是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3.0分)A.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B.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C.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空降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D.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我的答案:C、D×答错答案:A或B8.国际上,伴随工业革命,最先发展起来城市化的国家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c3b27f84868762cbaed5b7.png)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A.商业区范围变小B.工业区范围变大C.住宅区范围变大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某大型超市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开张,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BRT)站点旁开设第二家店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动人口多B.常住人口密度大C.劳动力充足D.居民购买能力强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分别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③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B.住宅区C.商业区D.行政区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8.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431b0b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的基本特征?()A.人口集中B.经济活动多样化C.社会组织复杂D.地理位置偏远答案:D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工业化B.农业现代化C.信息技术发展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D3.以下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B.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C.区域发展对城市发展没有影响D.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C二、填空题1.城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2.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不同阶段。
答案: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3.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指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2.城市形态: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包括城市的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分布等。
3.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地域单元,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
答案: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空间结构紧凑、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特殊。
2.简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简述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城市发展的阶段包括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成长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和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
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较慢,成长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成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趋于稳定,城市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7b0a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2.png)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https://img.taocdn.com/s3/m/f8af761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a.png)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城市与城市化》复习学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掌握(1) .⾃然因素:①地形:世界上的⼤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此处地势平坦,⼟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分布理想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原上;⼭区城市⼀般都沿河⾕或在⽐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②⽓候: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温适宜、降⽔适度的沿海地区。
③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供⽔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河流的交汇处(武汉)或河流⼊海(上海)⼝,过河点(伦敦、南京)。
④⾃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地⽅易形成⼯矿业城市;矿产资源枯竭或利⽤发⽣结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
(2) .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沿⾼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促进城市发展②政治:世界上⼀些国家的⾸都只作为政治中⼼,如美国的华盛顿、巴西的巴西利亚、澳⼤利亚的堪培拉、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
③宗教:如世界三⼤宗教都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的第⼀圣城麦加、天主教中⼼梵蒂冈、藏传佛教中⼼拉萨等。
④军事:如⽢肃的嘉峪关市等。
⑤科技:如⽇本的筑波、北京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⑥旅游:如湖南的张家界市、海南的三亚市、安徽的黄⼭市等。
在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因素中,①因素⼀直都很重要,⽽③、④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减弱,⑤、⑥两个因素属于新兴因素。
⼀个城市区位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其中往往有⼀到两个主导因素。
2.城市主要外部形态(1)概念: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类型及特征①团块状(集中式)影响因素:地形。
⼀般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特征:城市各部分⽐较集中,连成⼀⽚。
主要特点(分为优点和缺点)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活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率⾼,⽅便居民⽣活;便于城市管理;节省建筑投资。
(完整版)城市化习题
![(完整版)城市化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51144a89eb172dec63b70c.png)
《城市化》习题一、单选题读甲、乙两图,1-2题。
甲某城区地理要素变化乙城市化过程示意1.甲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2.甲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________阶段( )A.ⅠB.Ⅰ和ⅡC.Ⅱ后期和ⅢD.只有Ⅲ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3.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4.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5.下列措施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是( )①先建设,后规划②推广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③走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道路④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⑤建立城市水网的循环利用体系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6.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其目的是(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电)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抑制私人出租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提高环境质量7.关于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办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D.最好的办法是限制汽车数量8.下列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 )A.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B.环境质量下降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9.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 B.C. D.10.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的数量11.关于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时间相等的三个阶段B.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C.产业革命以后,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增加的城市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12.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下图中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d77f0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4.png)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23讲 城镇化(练习)(原卷版)
![第23讲 城镇化(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8532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4.png)
第23讲城镇化(2023·山西晋中·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我国312个城市2020年与2010年城镇及乡村人口数据比较得到的变化率,其中横轴为城镇人口的变化比例,纵轴为乡村人口的变化比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A.大多数城市正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B.所有城市的城镇人口增加C.多数城市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D.少数城市的乡村人口减少2.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023·江苏·模拟预测)半城市化是指城市核心建成区外围的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上逐渐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识别指标有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比等。
这一现象以特大城市郊区最为典型。
下图为2005~2015年杭州半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常住人口、建设用地增长率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杭州半城市化地区()A.建设用地增长低于城市地区B.人口增长全部快于城市地区C.人口增长由中心向边缘递减D.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长4.杭州部分半城市化地区没有快速转变为完全城市化地区,可能是()A.区域的产业空心化B.农村一二三产融合C.生态环境质量下降D.建设用地严重不足5.长三角地区,最有利于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变的措施有()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①加强民营经济发展①政策驱动的重大项目建设①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3·安徽安庆·安庆一中校考三模)城市乃至区域之间的人口、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的同向流动,必然导致低效益城市或区域相对于高效益城市或区域发生收缩情况,即低效益城市或区域出现了相对收缩现象。
下图示意2006-2015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收缩格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可作为判断城市收缩的指标是()A.区域空间缩小B.人口流失严重C.公共设施闲置D.制造业占比低7.导致咸宁市出现城市收缩最主要的原因是()A.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B.交通不便居民外迁C.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D.城市用地无序扩张8.有利于湖北省收缩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①加强户籍管理,奖励新生人口①保持原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①促进襄荆宜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①规划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区面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3·广东潮州·校考三模)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区域发展的竞争已经由个体城市的竞争演化为区域内多个群体综合实力的竞争。
2022公需课-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复习题
![2022公需课-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ba3bc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8.png)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1.国际上,伴随工业革命,最先发展起来城市化的国家是()。
[ 单选题:10 分]A 英国B 美国C 中国D 日本您的答案:A 回答正确2.我国城市化的根本特征是()。
[ 单选题:10 分]A 合理、有效的利用有效资源,走城市现代化道路B 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道路C 大力发展城市地产经济,带动经济增长D 城乡逐步统一发展,走城市化经济社会道路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3.现代化城市最基本的条件是()。
[ 单选题:10 分]A 具有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和环境配备,充分满足城市人口的各种不同居住需求B 具有现代化的生产力和先进合理的经济社会空间结构,满足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需求C 具有现代化的公共交通体系、道路体系以及各种交通设施,充分满足城市各种交通需求D 具有丰富的城市文化和优美的城市环境,充分体现城市现代化的形象和文化元素您的答案:C 回答正确4.()是城市规划的精髓。
[ 单选题:10 分]A 协调统一B 合理规划C 快速发展D 统筹兼顾您的答案:D 回答正确5.现在国际上一般是()来表示城市化发展的程度。
[ 单选题:10 分]A 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楼宇数量占其总楼宇数量的比例B 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数量占其总人口数量的比例C 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企业数量占其总企业数量的比例D 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收入占其总经济收益的比例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6.()是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 单选题:10 分]A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B 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C 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空降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D 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并相互有机的结合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7.我国城市发展的各种规划之间缺乏必须的合作与协调,体现在()。
[ 多选题:10分 ]A 缺乏系统的认识B 产业结构的雷同C 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D 城镇的体系不协调您的答案:BCD 回答正确8.我国重化工业的布局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5a4d1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5.png)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卷全国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6·新课标全国Ⅰ,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各核心区分工明确,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因此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到一起。
故选B项。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点,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4~5题。
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45巴西的主要城市和城市化问题
![45巴西的主要城市和城市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5a8e980975f46526d3e141.png)
②里约热内卢 人口550万,巴西第二大城市 巴西最大的商港 1960年前为巴西首都,现为巴西金融首都 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狂欢节都会城市
③贝洛奥里藏特 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 人口200万,巴西第三大城市
④维多利亚港 巴西最大的铁矿砂输出港
3.巴西南部
பைடு நூலகம்①阿莱格里港 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 人口100万,巴西南部最大城市 巴西第四大商港
②马瑙斯 亚马孙州首府 内格罗河与亚马孙河交汇处 自由贸易区,旅游业繁荣
二、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典型 城市化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 人口高度集中又会带来很多“城市病”
“城市病”是指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影响人类社会生 活和生产的种种问题
2.巴西的贫民窟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外来人口生活在住宿条件的边缘(贫民窟)
巴西的主要城市和城市化问题
授课教师 郭威
巴西的主要城市和城市化问题
一、巴西的主要城市 1.巴西东北部 ①萨尔瓦多 巴伊亚州首府 人口150万,巴西第四大城市 东北部最大的工业中心 重要的商业港口 输出可可、烟草、橘汁、剑麻 历史名城 1549~1763年间是巴西殖民总督府所在地
②累西腓 伯南布哥州首府 人口120万,巴西最东端的大城市 巴西东北部重要的商港、贸易、劳务中心 水道纵横,被称为“巴西的威尼斯”
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都不高 导致他们多从事边缘工作(如保姆、小商贩、工人等)
贫富差别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犯罪行为
偷盗、抢劫及毒品交易 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里约的贫民窟
谢谢
巴西的主要城市和城市化问题
例: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C )
A.东北部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_真题-无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38356f524ccbff0218429.png)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总分22,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地区房地产价格都上升了一定的幅度,这体现了城市物质环境的( )。
A. 可达性B. 外部效应C. 区位性D. 内部效应2.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B.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D. 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3. 20世纪80年代,中国每个农业劳动者提供商品粮数量为1000 ks/(人·年),日本为3000kg/(人·年),德国为1.25万kg/(人·年),这种农业供给能力的差异( )反映该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A. 不可以B. 有时可以C. 一直可以D. 当时可以4.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
A. 公元前5000年左右B. 公元前4000年左右C. 公元前3000年左右D. 公元前2000年左右5. 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A. 城市区域环境B. 城市经济活动C. 城市人文系统D. 城市交通设施6. 城市进化理论中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四个阶段为( )。
①“绝对集中”时期;②“相对集中”时期,③“相对分散”时期;④“绝对分散”时期;⑤工业化成熟期;⑥工业化初始期;⑦后工业化初始期;⑧后工业化成熟期。
A. ①—⑤,③—⑥,④—⑧,②—⑦B. ①—⑦,④—⑤,③—⑥,②—⑧C. ①—⑥,②—⑤,③—⑦,④—⑧D. ②—⑥,④—⑧,③—⑦,①—⑤7. 城市的职能是( )。
A. 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 城市性质C. 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 在经济方面的职能8. 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题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85b42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1.png)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题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城市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B .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 .城市化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D .城市化可以对城市环境带来重大影响2.由于城市化发展过快,可能会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有(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垃圾污染④噪声污染⑤核污染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⑤3.下列有关建设生态城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B .减少城市中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 .发展绿色交通D .要扩大城市用地和城市中的绿地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②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③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④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相同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最主要的条件是()A.要有一定规模的消费人口B.要有一定规模的地域空间C.要有一定的进货渠道D.要有便捷的交通8.城市功能区是指()A.不同的城市功能聚集的地区B.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C.城市中由交通线路分割开的区域D.城市人口的统计区9.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10.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023ed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e.png)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 60 分,每题2 分)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据此回答 1 ~3 题。
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C.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2.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业区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B.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多位于市中心和街角位置C.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布置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D.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完成 4~5 题。
4.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公园绿地B.商业用地C.行政用地D.居住用地5.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B.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噪声污染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 6~7 题。
6.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7.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A . a 区 C . c 区B . b 区D . d 区(2011 年长春高一检测)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 8~ 9题。
8.若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类型,则▲符号最有可能是( )A .轻度污染工业B .中度污染工业C .重度污染工业D .无污染工业9.该市计划建设电子仪器厂,你认为最合适的厂址应选择以下四地的何地 (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城市化 练习题
![城市化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5906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4.png)
城市化练习题城市化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城市化的练习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城市化的问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推动力?A.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B.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C. 人口迁移的增加D.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2. 城市化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生活质量的提高B. 精神压力的增加C. 就业机会的增加D. 邻里关系的疏远3. 下列哪个指标可以衡量城市化水平?A. 建设用地面积占比B. 人均GDP水平C. 人口密度D. 城市绿地覆盖率二、判断题1. 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业产出逐渐减少。
( )2.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同时增长。
( )3.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城市周边地区。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导致大量土地被开发和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热岛效应和能源消耗等也是城市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 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有哪些?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出下降。
同时,城市化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和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怎样的?城市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教育和社交机会。
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失业率的上升、社会犯罪率的增加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等。
四、综合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观察,选取一座你身边的城市,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略)。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 测试题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 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9fe3b0f7ec4afe05a1df5d.png)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测试题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单选题] *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正确答案)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 耕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下降答案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故B正确;绿化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的,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所以A、C、D不是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联系。
2.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人口超过6600万人。
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约1.3万亿美元。
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典范,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优化城市之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B.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正确答案)C.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D.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答案解析: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可以优化城市之间实现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
3.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与城市化率指标。
由图可见,多数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单选题] *A. 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B.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呈正比C. 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小D. 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据图可知,江苏省各大城市城市人口比重均在65%以上,城市化水平总体较高,故不符合题意;B、据图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不是呈正比关系,例如常州市,人均GDP较高,而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故不符合题意;C、最高达83%,最低为65%,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故不符合题意;D、江苏省各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因此城市化平均高,因此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故正确。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https://img.taocdn.com/s3/m/7cd2635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2.png)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城市空间规划即合理安排城市各主体功能区,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某学者对我国某省区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家庭院落、街巷、小区、居住区四种不同空间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城乡结合部最应该加强管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B.住宅用地C.工业用地D.农业用地2.该学者研究的四种空间演化,受城市空间规划影响最强的是()A.小区B.家庭院落C.居住区D.街巷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Ⅰ)、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B.土地利用率高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D.城市化水平低4.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6.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38d0d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8.png)
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数量2.城市化的意义有A、使城市乡差别逐渐扩大B、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C、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D 、有利于世界和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人口增长迅速B、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下降C、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水平D、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4.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B.英国、美国、中国C.日本、美国、英国D.阿根廷、日本、英国5.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城市化表现为A、高度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滞后城市化D、逆城市化6.下图为“某地城市城市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距D.城市郊区化又叫逆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周围比较明显5.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6.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四个地区中,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的两个地区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表为四个不同地区城乡人口的分布状况,读表完成 8、9 题。
8.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A.甲地区 B.乙地区C.丙地区9.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的是()A.甲地区B.乙地区 C.丙地区下图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0-11 题11.该图说明该地区A.人口密度大B.约 10%的人口在郊外C.城市人口为 2500 万D.城市化程度高12.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D.丁地区D.丁地区A.英国B.印度 C.巴西 D.俄罗斯13.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 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C.B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2007 年6月9日,国务院批准成都、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的成渝经济区的崛起。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8章检测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8章检测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a1c9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3.png)
第八章检测城市与城市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南宁二模)地铁的建成对沿线地区城市功能区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带动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
下图为我国某一线城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中的8个站点及其周边土地主要用途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枢纽站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辐射范围B.周边用地类型C.交通换乘D.距市中心远近2.与一般站相比,中心站周边多为()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生态区3.端头站周边城市化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①换乘最便利②服务业发展快③地价高④城市化起点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江苏南通段考)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时期城市功能用地面积明显增加的是()A.住宅用地B.商业服务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D.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5.2010—2016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A.空间形态变化不大B.中心城区逐渐萎缩C.公共管理相对滞后D.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第6~7题。
6.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7.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
据此完成第8~9题。
8.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9.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大量建设的是()A.综合性商厦B.幼儿园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镇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城市化
考向一 城市的区位因素 (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公路交通枢纽
D .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 .位置适中 B .资源丰富 C .气候宜人 D .经济中心 3.(2011·海南地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4.(2014·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大河,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水上游(如图1所示)。
材料二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如图2所示)。
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将建成“快速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
(1)分析秦岭对汉水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2)分析西咸新区设立的区位优势。
(3)与汉水谷地相比,简述渭河谷地聚落规模大、数量多的自然条件。
考向二 城市的空间结构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4~5题。
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下图为某城市沿某方向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6~7题。
6.①地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文教区D.商业区
7.图中②③④⑤四地交通最便捷的是()
A.②B.③C.④D.⑤
考向三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014·重庆文综)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
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3.(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考向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
A.1972年城市化水平最低
B.2010年后城市人口下降
C.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2050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2.甲、乙时期,城市化速度都呈下降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
A.甲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乙时期城市化水平已较高
C.甲时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时期严控特大城市规模
(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
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
图,回答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C.丙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
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5.(2014·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题组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4·南京、盐城联考)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图反映出()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5.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②土地质量下降③出现“热岛”现象④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材料一《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
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
下图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
材料二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强暴雨天气,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最大。
此次暴雨使北京多个区域一片汪洋,导致数十人死亡。
现代城市在暴雨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今天,内涝,就是城市的伤口。
(1)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结合北京等城市的水灾,谈谈如何防治城市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