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宰前及宰后处理改良畜禽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宰前及宰后处理改良畜禽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肉类研究M EAT R ESEARCH2008.2www.c 宰前及宰后处理改良畜禽肉品质的研究进展杨勇1,2,马长伟1(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四川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四川 雅安 625014)摘 要:肉品质是人们对肉类多种质量特性的综合评价。

畜禽肉品质的改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全盘考虑。

宰前及宰后处理是生产中改良肉品质的重要途径。

畜禽在宰前进行短期特殊饲养并改善驱赶、转运和运输的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宰前动物的应激反应,提高肉的品质;宰后电刺激胴体、注射品质改良剂、合理冷却降温、适当的成熟过程以及特殊嫩化处理等多种技术也能使肉品质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肉品质;肉品质的改良;宰前;宰后;畜禽A dvances in the S tudy of Improving L ivestock and Poultry M eat Q ualityduring Pre-and Post-slaughteringY ang Y ong1,2,M a C hang-w ei1(C ollege o f Food S ci en ce a n d N utritional Engine ering,C h ina A gric ultural U ni versity,B ei jing 100083 C hi na;D ep artm en t of Fo od S cien c e,Si chuan A gric ultural U nivers ity,Y aan625014 C hi na)A bstr act:M eat quality is a ge nera l e valu ation ba sed on diffe re nt ki nd s of m eat q uality tra its.To i m provel ivestoc k a nd pou ltry m eat q uality is a h ol istic and d iffi c ul t task,a nd it m ust be ta ken ext e nsive fac tors in toc on side ration.I t is a prac tica l and i m porta nt w ay to im pro ve m eat q uality by di ffe ren t m e ans at th e stage o fp re-slaugh ter and post-slaughter.A sh ort-term special feed ing follow e d by pro per m ovi ng,good h andl ing andc a reful tran sporti ng can grea tly lo w er ani m al’s stress and i m pro ve m ea t qu ali ty be fore s laughter;M any tec h niqu es,such as el ectri cal stim u lation,qual ity im pro ver in fusion,appro priate c ool ing proc ed ure,p ro per aging con ditions,andspec ial treatm en t for ten d eriz ation,can a lso i m pro ve m eat q uality e ffec ti vel y a fter slaughter.K ey words:M e at quality;I m pro ve m e nt of m eat qual ity;P re-slau ghter;P ost-slaugh ter;Livestock a n d poultry中图分类号:TS251.1;S8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08)02-0083-06肉品质是人们对食用肉类的感官特征、理化指标、营养价值、卫生安全性等多种质量性状的综合评价[1]。

新鲜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新鲜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新鲜猪肉在恒温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摘要:分析研究新鲜猪肉在36℃贮藏条件下品质的变化,通过检测结果得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增加,嫩度值先降低到上升然后又降低,PH值逐渐降低,失水率逐渐上升,色泽评分逐渐降低,弹性越来越差,异味越来越重直至臭味产生。

关键词:猪肉恒温贮藏变化一.前言:⒈研究的意义:肉中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稍久,因受外界微生物的侵染,以及肉内部自身酶的作用,会产生种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腐败变质。

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

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那些价格低、品质差的猪肉制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猪肉品质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⒉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肉的品质检测:知道肉的品质包括那些方面;掌握肉的各种品质的检测方法;了解猪肉的特点及市场前景。

⒊研究进展: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猪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世界各国学者也相继从肌肉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和遗传学等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外关于猪肉品质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多:比如,在《日粮中添加镁对猪肉品质和PSE肉生成的影响》写到:镁 ( Mg)是有关能量与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促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元素,其在受刺激情况下有抵消儿茶酚胺的作用。

镁最基本的作用 ,似乎是降低由于镁的钙拮抗作用引起的神经肌肉的刺激,因此 ,通过试验研究来观察补镁日粮对减轻刺激与改善猪肉质量的作用。

[1]还有鲜肉的菌落总数指标为:新鲜肉104个/g;次鲜肉104~107个/g;变质肉107个/g以上[2]。

根据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判定,大肠菌群(MPN≤10000个/100g)超出检测标准设定的限值即判为阳性,为次鲜肉或变质肉[3]。

新鲜肉PH在5.9-6.5之间,PH6.7以上的肉则以开始变质。

低盐肉制品降盐与品质改良加工技术的相关研究现状

低盐肉制品降盐与品质改良加工技术的相关研究现状
(1)氯化钾与食用盐相互混合。氯化钾与氯化钠之间的 理化特征较为相似,多数高血压人群会出现低钾现象与高钠 现象,为这类人群充分补充钾元素能够预防氯化钠所带来 的身体危害,并且氯化钾还能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但是如果单独使用氯化钾很可能会使肉制品的味道出现苦 涩现象,这也是氯化钾应用的限制性因素,此情况下可以将 氯化钾与食用盐相互混合替代氯化钠。但是需要注意采用氯 化钾与食用盐相互混合生产肉制品,虽然可以降低盐分的数 量,但是应保证配比的合理性,预防出现低盐肉制品的质构 品质问题或是口感问题。
肉制品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食盐属于肉 制品加工期间必须使用的调味料,但是在传统加工制作的过 程中经常会出现含盐量过高的现象,过多摄入食盐会导致人 们的心脑血管受到一定危害,因此为了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 康,未来肉制品会向着低盐化的方向发展。低盐会导致肉制 品的风味与口感受到影响、保质期也会有所缩短,在此情况 下应积极采用低盐肉制品降盐与品质改良加工技术,保证品 质的同时减少食盐的含量,通过高水平、现代化的技术措施 和技术手段减少肉制品的食用盐应用数量,降低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 2 低盐加工对肉制品储存特征的影响
传统类型的肉质食品腌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食盐的使
作者简介:陈金女(1990—),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畜8月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工艺技术
用量,使肉制品在高渗透压力的作用下失去水分,从而增加 存储时间,但会导致肉制品的口感受到影响,人们的健康也 会面临威胁,在此情况下应针对腌制技术进行改良优化。王 海滨等 [2]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干腌火腿肉制品生产期间使 用有机酸涂抹的技术措施能够使盐分数量减少 6% 左右,发 酵 20 d 不会出现腐败的现象。另外也可以将注射腌制、添 加抑制剂与控制温度湿度的腌制方式相互结合,降低肉制品 含盐数量 5% 左右,品质不会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用真空动 态腌制的技术、温度控制技术等,减少食用盐应用数量、改 善肉制品腌制的品质。 3.2.2 超高压生产技术

猪肉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猪肉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Abs t r ac t :Ho w t o p r o d uc e t h e po r k t h a t c h e a p a nd ine f i s t h e f o c u s i s s u e f a c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p i g p r o d uc t i o n .
1 品 种
李梦 云等研究 了长撒猪 和汉普夏猪 肉质 的差 异 , 发现长撒猪 的熟 肉率和 b 值 极显著高 于汉普 夏猪
( P < 0 . 0 1 ) ,p H和 剪 切 力 显 著 高 于 汉 普 夏 猪 ( P <
0 . 0 5 ) ,而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汉普夏猪( P <
(1 .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 Hu n a n J i u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 L t d .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3 , C h i n a ;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Ke y wor ds : f e e d ; a d d i t i v e ; f i ni s h i n g pi g ; me a t q u a l i t y
境 条件 的控制 ,使商 品猪的胴体瘦 肉率和生长速 度 、饲 料 报酬 有 了较 大 幅度 的提 高 ,但 猪 肉 品质
却 明显 下 降 ,消 费 者 普 遍 感 到 猪 肉 口感 大 不 如从 前 。 因此 提 高 肉质 风 味 是 当前 养 猪 工 作 者 必 须 重 视 和 研 究 的 课 题 。文 章 综 述 了影 响 猪 肉 品质 的 因 素 ,以期 能 为 肉质 改 良的研 究提供 科 学依 据 。

猪肉品质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猪肉品质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的糖原贮存量 ,可能是减缓 p H迅速 下降的有效 方 脂肪 含量 , 细胞生 成素 ( o ) 因 、 肌 MyG 基 钙蛋 白酶 抑 法之一 。饲粮 能量水平直接影 响活体猪 肌肉糖 原贮 通过短期禁饲 的方式 阻止 宰前 猪摄入能量 , 能 制蛋 白 ( A T 基 因 、 蛋 白酶 IC P ) 因 和钙 存量 , CS) 钙 ( A NI基 蛋白酶 I C P 2 基 因对 肌肉纤维组成 和嫩 度有影 够减 少肌 肉糖 原贮存 量继 而延缓 p I AN) ( H降低 的速度 , S Shee r 19 ) 对于含 响。通过遗传育种方法培育有益基 因表达高 、有害 有效 防止 P E肉的产生 (caf 等 ,9 5 。 基因不表达或表达低的品 系, 较有意 义, 部分 已经取 有氟烷 基因的猪 , 宰前 禁饲是一种非常有效 防止 p H 得成功 ,如避免和剔除氟烷基 因和酸 肉基 因。但是 下 降过快引 起 P E肉的方法 , 在不含氟烷 基 因的 S 但 南于多数 与猪 肉品质密切相关 的基 因遗 传力 很低 . 猪 中使用宰前 禁饲方 法结果 变异较 大 ( r y等 , Mur a 完全依赖遗传育种方法改 良猪 肉品质并不可行 。通 18 ) 99 。 过营养学方法 , 在宰前饲粮或饮水 中添加某些物 质 , 除禁饲 外 , 在宰前 给猪饲 喂高纤 维 、 脂肪 、 高 低 或合 理调整某些 营养素 含量 , 以达 到改善猪 肉 品质 可消化碳水化合物 的饲粮也能有效 降低 肌肉糖 原贮 R sn o d等 20 a 。进 一步研 究表明 , 种 这 的 目的 , 值得期待 。动物 营养学家在 这方 面做 了大 存量 ( oe vl ,0 1 ) 量的研究工作 , 取得 了许多成绩 , 本文就 近年来 的研 饲粮能够提高宰后 4 i p 5mn的 H,显著降低宰后 4 5 m n 肉 的温 度 , 著降低滴 水损 失( oevl , i猪 显 R snod等 究进展进行综述 。 20 b 20 ) 0 1 ,0 2 。而宰后 4 n的 p 的提 高 , 能是 5mi H 可 收 稿 日期 :0 5 0 一 l 2 0 — 6 O 饲粮减 少肌 肉糖原贮存量 的结 果 ,也可 能是饲粮改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对猪肉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猪肉产品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猪肉产品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何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猪肉品质,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就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生猪是泰安市畜牧支柱产业,2005年,泰安市肉产量达到42.1万吨,与实施“十五”规划前的2000年相比,肉产量增长66.7%。

到“十一五”末,2010年全市猪存栏达到210.9万头,出栏达到423.5万头,肉产量达到52.7万吨。

泰安市生猪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涌现出银宝和八戒两个猪肉加工龙头企业,成为猪肉产品的领军人物,但因卫生、添加剂、药物及有害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影响,猪肉出口量相对较低。

质量安全问题既制约着泰安市猪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又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实施供应链管理是解决目前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优质猪肉供应链中,猪肉加工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的作用,其质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上,还是在精神追求上,都开始进入了一种追求更高层次的状态,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消费安全食品的意识增强。

由于发展安全畜产品可以减少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生产消费者常吃的安全猪肉就显得更为重要。

安全猪肉是指猪肉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标准,从种猪培育到商品猪饲养管理、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而严格的管理控制,使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尤其是安全卫生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及国际质量标准的猪肉。

研究表明猪肉质量安全受到猪的品种、饲料安全、兽药安全、饲养规模、猪的疫病、运输工具消毒情况、生猪检疫方法和结果、猪肉检验方法和结果、屠宰水质检测方法和结果、猪肉冷却温度、屠宰工人的健康状况和兽医的资格、销售人员健康状况、猪肉存储卫生条件、以及猪肉分割点的卫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

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

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猪肉是世界各地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肉类产品之一。

在猪肉加工领域,质量控制和改进策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猪肉肉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原料选择与检验在猪肉肉品加工中,首要任务是选择优质的原料。

合适的猪肉品种和肉质是制作出口质量产品的关键。

对于原料的检验应覆盖多个方面,包括猪的品种、年龄、饲养管理情况、肉色、脂肪含量以及是否患有疾病等。

同时,对原料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等方面的检验也是必要的。

二、加工过程控制1.清洗与消毒在猪肉加工的起始阶段,清洗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加工设备、工具和车间等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洗,以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保持清洗和消毒措施的记录,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卫生与安全。

2.温度控制猪肉加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关键因素之一。

猪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口感、质地和品质。

同时,加工环境和冷藏设备的温度也需要合理控制,防止猪肉品质受损。

3.标准操作规程(SOPs)制定和实施标准操作规程是一个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SOPs的目的是确保加工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相关员工应接受培训,严格按照SOPs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设备维护与检修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对于猪肉肉品加工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定期维护设备,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生产环境卫生管理清洁的生产环境对于猪肉肉品加工的质量和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

保持车间的卫生和整洁,定期消毒工作环境,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员工应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手套,并严格遵守卫生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

五、质量检验与监控质量检验和监控是猪肉肉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应建立完善的检验体系,对原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检验。

同时,建立合理的监控措施,例如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等设备监测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参数,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猪肉品质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猪肉品质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 肉品 质性 状改 良是 当今 遗 传育 种界 的研 究 热点之 一 。 用候 选基 因策略 寻找 影响 肉质性 状的 主 效基 因, 而 应 用于猪 的 肉质 利 从 改良,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说是可行的。 综述了与猪 肉品质有关的基因: 氟烷敏 感基因( a)猪酸 肉基 因( N)心脏脂肪酸结合蛋 白 H 1、 R 、 基 因( -A P 、 素敏 感脂 肪酶 基 因 ( S ) H F B )激 H L 和脂 蛋 白脂肪 酶基 因( P ) L L 的研 究进 展 。 关键 词 猪 ; 肉质 性 状 ; 选基 因 ; 候 主控 基 因
中图 分类 号 ¥2 88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 1— 6 20 ) —6 5 0 57 6 1(060 0 7— 2 1 4
R sa c d a c a dd t Ge e f cig i Me t ai r i ee rhA v n e nC n i e n e t g a ly a i a A n P Qu t T t Z HOU o i t l ( olg f i ce c Lac e g ies y Lac eg S ad n 5 0 9) Gu 4 ea C l e f S ine,io h n v ri , ioh n , h n og2 2 5 e oLe Un t A s a t h po e e t f i m a q a t t i i ah t o i gn t reig S a hn a r e eb a d a e e s a g r bt c r T ei rv m n o pg e t u ly r t s o p t n eei bedn . e r igm j n yc n i t gn t t yl m i a s c c og d e re o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质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质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 质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肉质改进剂简介 • 肉质改进剂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 肉质改进剂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肉质改进剂的研发与技术创新 • 肉质改进剂的效益评估与社会
责任
01
肉质改进剂简介
定义与种类
定义
肉质改进剂是一类用于改善肉类 品质的添加剂,主要通过改善肉 的颜色、风味、保水性等方面来 提升肉质。
04
肉质改进剂的研发与技术创新
新品种的研发
研发新型肉质改进剂
通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不断研发 新型肉质改进剂,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 猪肉的需求。
VS
筛选优质基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筛选具有优良肉质性 状的基因,培育出肉质更优的猪种。
技术创新与优化
优化饲养环境
通过改善猪舍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提高猪的舒适度,从而改善其肉质。
保质期
肉质改进剂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能够延长猪肉的保质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安全性
肉质改进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猪肉品质和安全性的同时,不含有 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03
肉质改进剂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肉质改进剂方面 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植 物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等方面, 旨在寻找安全、有效的肉质改进剂。
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肉质改进剂的研究起步较早 ,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领域,如基因 工程、酶工程等,旨在通过基因修饰 或酶制剂来改善肉质。
实际应用案例
天然植物提取物
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等被应用于肉制品加工中,可有效抑制脂肪氧化、延长 肉制品的保质期。

肌内脂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肌内脂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2020年第10期猪肉在我国国民的肉食结构比例中占比较大,虽然近年来价格不断增长,仍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肉品质优良的猪肉在市场中逐渐体现出优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健康营养安全,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一味的追求高瘦肉率,而是更热衷鲜嫩多汁的口感。

肌内脂肪(I nt r am uscul ar f at ,I M F )正是影响肉的嫩度和多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对猪肉品质的改良研究,逐渐的过渡到如何降低皮下脂肪和提高肌内脂肪的研究中。

1猪肉品质及影响因素猪肉品质是生产中重要的性状,随着畜牧生产技术的改进,品种选育、营养措施的改善,猪肉的生产性能及产量均得到明显的提高,但猪肉品质却不断下降。

目前评价猪肉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品质指猪肉的色泽,大理石纹,嫩度等。

(2)技术加工品质指其系水力,肌内脂肪等。

(3)营养品质指猪肉中含有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

(4)卫生质量指药物残留,微生物是否超标等。

猪肉肉质性状的具体评定指标有:肌内脂肪、肌肉的pH 值、肉色、嫩度、滴水损失、大理石纹等。

其中肌内脂肪是猪肌肉内沉积的脂肪,其含量关系到肉的嫩度和多汁性及大理石花纹,因此是影响猪肉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2猪肌内脂肪对肉品质的影响大理石花纹是消费者购买猪肉时选择的最直观的标准,优质的大理石花纹归功于肌内脂肪的均匀分布。

肌内脂肪和肌间脂肪都属于肌肉脂肪,不同于皮下脂肪,主要分布于肌肉中。

脂肪的沉积均来自于动物机体的营养来源与体内脂肪的代谢,肌内脂肪是体内脂肪沉积最后的步骤,根据营养状况按照肌肉大血管、肌肉外膜、肌束膜的顺序逐级沉积,营养情况很好的时候肌肉内膜和小血管周围也会有脂肪的沉积,这也是形成猪肉大理石花纹的基础,肌内脂肪的含量可直接影响大理石花纹的评分。

猪肉的风味源于猪肉中含有的成分经过氧化反应挥发出的香味,也是消费者评价肉质的重要标准,这些成分有氨基酸,脂类,醇类,有机酸等。

提高生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研究进展综述

提高生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研究进展综述

提高生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研究进展综述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遗传育种的选择,营养水平的改进,环境条件的控制,使瘦肉型的胴体瘦肉率和生长或使速度、饲料报酬提成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然而随着生猪胴体瘦肉率的提高和生长速度的加快,猪肉品质下降,尤其是“PSE”和“DFD”肉的出现,给养猪业、肉类食品加工业、批发和零售商造成了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业巨大的损失。

因此,如何使商品猪既保持较高的胴体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同时又保持较好的极好猪肉品质,不出现“PSE”和“DFD”豆腐已经成为养猪科学、肉类科学、动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基因工程等领域内科技工我共同关心和通力合作协力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研究发现,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如品种、性别、年龄、肉品的加工以及牛乳营养水平、饲喂方法以及环境因素(如应激等)等都会外界影响猪肉品质。

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通过改善中的营养物质以及饲喂方法来提高猪肉品质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进行综述。

饲料中曾营养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1镁饲料中添加镁对降低应激和“PSE”发生率的效果。

Schacffer等(1993)的研究表明,屠宰前5天,每天饲喂40克天冬氨酸镁(8%镁),能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降低屠宰后5~40分钟肌肉中乳酸的浓度,不断提高屠宰后猪肉的pH,降低肉的水分损失和避免苍白肉。

Otten等(1992)给30~100Kg体重的猪饲喂10~20g/天的延胡索酸镁,也得到类似结果。

说明饲料中添加盐镁盐能够减缓屠宰时不良处理对猪的功能障碍,对改善肉的系则水力,避免PSE肉的发生具有一定效果。

镁离子是许多酶和代谢系统的辅助因子。

由于镁能够降低神经突触前末梢的钙离子浓度,防止囊泡的泡外分泌,而囊泡内含有乙酰胆碱,当乙酰胆碱的分泌降低时,神经突触的联接降低,骨骼肌的活动降低。

同时中所镁离子能够降低神经末梢和肾上腺中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由于儿茶酚胺能够需要通过合成cAMP抑制肌肉中糖原的分解,降低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从而降低山羊的应激,有利于提高肉的品质。

营养与肉品质的研究进展以及肉品质的检测指标与方法

营养与肉品质的研究进展以及肉品质的检测指标与方法

况 下 , 低脂 肪沉 积 ; 已证 实 , 降 现 日粮 能 量蛋 白 比 可 以改变其 体 内的脂 肪酸组 成 。
对调 节脂 肪沉 积有 一 定 的作用 。饲 料能 量 水平 增
3 蛋 白质 及氨 基酸 对 肉品质 的影 响
加 , 白水 平 相应 下 降 , 蛋 即能量 蛋 白 比上 升 则体 脂 沉积 量 减 少 ; 如果 蛋 白质 、 能量 水 平 均 提 高 , 体 则
营养与 肉品质 的研究进展 以及肉品质的 检测指标与方法
张 铭 陈志云 袁 旭 鹏 谭 良溪 陈 立祥 ★
( 南广安生 物技术 股份有 限公 司 湖南 长沙 4 0 2 ) 湖 1 19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肉的需要量越来越 多, 对肉质的要 求也越来越 高; 改善 肉品质成 了消费
关 于 能量水 平 对 牛 肉品质 影 响 的研 究 报道 较 氨酸 需要 量 分别 为 1 %与 0 5 8 . %,肥育 猪 的蛋 白 9
少 。 量水平 提 高可增 加体 脂含 量 , 而 可能 改善 质和赖 氨 酸需要 量 分别 为 1.%与 07 %, 是从 能 从 55 .5 这
和剔 除氟烷基 因 和酸 肉基 因 。但 是 由于多数 与 肉 肪、低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饲粮也能有效降低肌
品质密切相关的基因遗传力很低 ,完全依赖遗传 肉糖 原贮存 量 。 但如果 宰前禁 饲时间过 长 、 时间 长
育种 方法 改 良肉品质并 不可行 。 过营养学 方法 , 运输 或打 斗 , 可 能会 导致 猪肌 肉糖原耗 尽 , 通 又 产生
蛋 白质 时需 要消 耗较 多能量 。
31 白质 和赖 氨酸 .蛋
蛋 白质和 赖氨 酸 含量 主要 影 响瘦 肉率 和 肌 内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质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质
保持肉质水分
肉质改进剂中的保水成分能够增加猪肉的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加工 和储存过程中的水分流失,保持肉质的鲜嫩和口感。
肉质改进剂的安全性评价
合法添加剂
肉质改进剂作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审 批程序后,被认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适量使用无危害
在推荐的使用量范围内使用肉质改进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 影响。然而,过量使用或滥用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
时调整添加策略。同时,对肉质改进剂残留进行检测,确保猪肉产品符
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04
对肉质改进剂效果和安全性的评 价
肉质改进剂对猪肉品质的改善效果评价
改善肉质色泽
肉质改进剂中的某些成分能够促进猪肉肌红蛋白的形成,使肉质 呈现更加鲜红的色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提高肌肉嫩度
肉质改进剂能够分解猪肉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从而降低肌肉 的硬度,提高嫩度,改善口感。
日期:
肉质的改进剂可提高猪肉品质
汇报人:
目 录
• 引言 • 肉质改进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 肉质改进剂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 • 对肉质改进剂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价 • 未来展望和建议
01
引言
肉质改进剂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肉质改进剂是指一类能够改善肉类品质、提高肉制品价值的添加剂。它们可以 通过改善肉质的色泽、风味、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来提升猪肉品质。
03
肉质改进剂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
肉质改进剂的添加方法和时机
注射法
将肉质改进剂溶解在适量的水中,通过注射的方式将其直 接注入猪肉肌肉内,使其均匀分布。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 模生产线。
饲料添加法
将肉质改进剂混入饲料中,让猪在饲养过程中自然摄入。 这种方式适用于养殖户和小规模生产。

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我国目前生猪养殖主要是外来品种如“杜长大”等,虽然其生长性能较高,但在肉的色香味上明显不如我国地方品种猪。

如何通过饲料营养适度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美味猪肉的需求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研究表明,发酵饲料不仅能较好地提高饲料营养品质和利用率,同时在改善肉色、提高肌内脂肪含量、调控抗氧化能力和风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发酵饲料的现状、发酵对饲料品质的改善作用、发酵饲料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及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发酵饲料的研发及其在优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生产国,猪肉也是我国居民最主要消费的肉类产品,生猪养殖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养殖的生猪90%左右是外来品种如“杜长大”等,长期以来对其高瘦肉率和高生长性能的追求导致猪肉感官品质、营养价值、肌内脂肪(IMF)和风味物质含量等肉品质指标严重下降,我国优质猪肉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

通过遗传育种进行品种改良是提升猪肉品质和风味的有效措施,但存在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如何通过饲料营养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对于优质猪肉生产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发酵饲料是含有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饲料。

近年研究表明,发酵可以改善饲料营养组成,提供益生菌、脂肪酸、抗氧化物质和风味物质等,进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动物肠道健康,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

因此,使用发酵饲料可能是优质猪肉生产比较便捷的一个举措。

1发酵饲料的现状目前,我国发酵饲料产业快速发展,从事发酵饲料的企业已超1000家,2025年产量将达到约4000万吨,未来5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在PubMed数据库中以“Fermented feed”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研究文献已经从2000年的92篇增长到2021年的841篇,表明发酵饲料关注度和研发热度的快速提升。

虽然发酵饲料生产经历了一段发酵菌种和原料混杂,发酵条件不明确和发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时期,但随着国家和行业出台相应政策和标准,行业和市场发展逐渐走向了有序和规范化。

猪肉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猪肉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食品科 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 0 1 3年 第 l 6期
猪 肉品质 性 状研 究进展
纪 岭 代 博
( 安徽省涡阳县畜牧兽医局, 安徽涡阳 2 3 3 6 0的提 高, 猪 肉品质越 来越 受重视 , 成 为猪 育种研 究 的热 点。 对 近几 年猪 肉品质 的评价 指标 及其 测 定方 法进行 综述和 探讨 , 为进 一 步的猪 肉品 质性状 研 究提 供 参考 。 关键词 猪 肉 ; 品 质性状 ; 测 定 方 法 中图分 类号 T S 2 5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6 — 0 2 8 4 — 0 1
2 0 0 4规 定 用 6分制 : 1分 为 P S E肉 色 ( 微 浅 红 色 到 白色 ) , 2
肉 内脂肪 含量可 间接 反映肌 肉 的大理石 纹状 态 。
大理 石 纹 评 分 需将 肉样 置于 4℃环 境 下 ( 冷 藏 于冰 箱
中) 熟化 2 4h , 沿肌纤 维 垂直 方 向切 开 , 于 自然光 照 下 目测 ,
1 肉 色
大理 石 纹 是猪 肉 品 质 的一 个重 要 指 标 , 指肌 肉小 肌 束
间脂 肪 及 结 缔组 织 形成 的纹 理 。 大理 石 纹 反映 猪 肉 的风 味 和 多 汁性 。 肌 肉脂 肪 是形 成 大理 石 纹 的基 础 , 因此 , 测定 肌
肉色是 商品 肉 色 、 香、 味、 质 几大 要 素中 最直 观 、 最 先 导 的感观印 象 。 因此 , 猪 肉色泽对 消费 者的认可 具 有直接 影响 。 猪 肉 色泽 随时 间和 环境 条件 而 变化 . 进 行 目测法 评 定时 , 要 采 用标 准 的比 色板 和评 估条 件 , 如 取样 位置 、 时间、 光源 等 。 N Y / T 8 2 1 — 2 0 0 4中规 定 猪被 宰 杀 后 1 — 2 h内评 定 , 而 国内 有 些科 研 院所 测定 肉样需 在 4 环 境 中保 存 2 4 h 。 因此, 测 定 结 果 应注 明测 定时 间 , 使 结果 具有 可 比性 。 国内较 多科 研 院 所 一般 采 用 5分 制肉 色标准评 分 图进行 目测评 分 : 1分为 灰 白色 , 2分 为 轻度 灰 白色 , 3分 为亮 红 色 , 4分 为稍 深 红色 , 5 分为暗 紫 色 。 其 中, 1 分为 P S E肉 色 , 2分 为倾 向 P S E肉 色 , 3 分 和 4分 为 理 想 的 正常 肉 色 。 5分 为 D F D 肉色 。 N Y / T 8 2 1 ~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与改良措施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与改良措施
2 0 1 3第 2期
养猪 S WI N E P R O DU C T I O N
6 5
猪 肉 品 质 的 影 响 因 素 与 改 良 措 施
周 学动物科技学 院, 安徽 合肥
中图分类号 : ¥ 8 2 8 文献标志码 : A
颜色苍 白( p a l e ) 、 质 地松 软 ( s o f t ) 、 表 面有 汁 液 渗 出 ( e x u d a t i v e ) 的肉, 为常 见的劣 质 肉。
1 . 1 肉 色
肉组 织 中含有 大量 的水分 , 平均 为 7 0 %左右 。系水 力是 评定 肉质 的重要指 标 , 可用压 力法 、 离心法 、 毛 细管法 、 滴 水法 、 水 浴法等测定 肉的系水力 。
1 . 5 风味
风味 是指 肉中水溶 性呈味物质刺激 味蕾、挥发 性化合物刺激鼻黏 膜 ( 嗅觉细胞)后 引起 的综合反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6
( 1 ) P S E猪 肉 : P S E( p a l e , s o f t , e x u d a t i v e ) 肉, 是 指
作者简介 : 周 明( 1 9 5 9 一 ) , 男, 安徽枞 阳人 , 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 动物营养生 态等方面的研 究. E — ma i l : a a u z h o u mi n g @1 6 3 . c o n r
应, 包括滋 味和香 味两个 方面。 风味 的评 定较 为复杂, 涉 及到上千种风 味物质 , 如可 溶性蛋 白质 、 游离氨 基酸 、 糖类 、 肽类 、 肌苷类 、 有机酸和无机盐等 。研 究表 明, 肉浸 出液中的次黄 嘌呤 ( I MP ) 、 琥 珀酸、 谷氨 酸 以及某些 鲜味肽都 是 肉 类鲜昧 的主要成分 。I M P和 谷氨酸含量 与肌 肉鲜味 相关性很强 。因此 ,一些 学者通过测 定肌 肉中 I M P 水平来研究 肉品风 味的好 坏 。但 是 ,由于风味形成 十分 复杂 , 现在还 没有证据 认定 I M P就是风味 产生 的核心物质 。肌 肉中的三 甲基 吲哚 ( 粪臭素) 是损害 肌 肉风 味的主要物质 ,它 是 由大肠 内色 氨酸降解产 生 的挥发性物质 ,性激素对肝 中降解粪 臭素的酶有 抑制作用 , 因而未 阉割猪 的肌 肉中粪臭素含量较多 。 肉 的 香 味 主 要 是 由高 温 烹 饪 时 脂 类 反 应 和 Ma l l a r d ( 美拉德) 反应产生 的。这些芳香类物质需用 b 值 ( 黄度) 。 气相 、 液相色谱等 技术来分析。 1 . 2 p H 1 . 6 营养组成 p H与 肉色 、 肉的嫩度 、 烹饪损 失 以及 肉的保 藏 是指猪 肉中各种 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 比例 。 期相关 。猪被屠宰后 , 肌 肉失去收缩功 能, 但肌糖 原 1 . 7 卫 生 质 量 降解 , 产 生乳 酸 , 导致 p H下 降 , 低p H抑制 糖解酶 , 是指猪 肉中是否含 有毒有害物质 , 如兽药残 留、 最 后使糖原分解终止 。 农药残 留、 重金 属元素等 。 1 . 3 嫩 度 2 猪 肉品质分类 嫩度是 指人对 肉入 口后咀 嚼过程 中的感受 , 包 2 . 1 正 常 猪 肉 括 肉入 口时被咬开 的容易度 、咬碎程度和咀 嚼后 留 正常猪肌 肉的颜色 为红色, 质地坚实 。 活体猪 肉 在 口中的残渣量 。影响嫩度 的 因素 有猪 的品种 、 年 p H为 7 . 0左右 ,宰杀后猪 肉 p H逐渐 降低 ,至 2 4 h 龄、 肌 肉部位、 肌纤维直径 、 肌束膜含量 、 肌 内脂肪含 可 降到 5 . 4 ~ 6 . 0 ; 随着 D H 降低 , 猪肌 肉的颜色 由鲜红 量、僵 尸状态和 烹饪温度等 。可用光学嫩度仪和 人 色变 为浅红色,最 后变为暗红色 。正常猪 肉表面渗 工 口腔等方法测定猪 肉的嫩度 。 水少 , 失水 率< 5 %。 1 . 4 系水 力 2 . 2 异 常猪 肉 系水力 是指肌 肉组织保持水 分 的能力 , 正 常肌 异 常猪 肉主要有 以下 3种。 猪 肉颜色取决于肌 肉色素含量 。猪肌 肉色素 主 要 由肌 红蛋 白和残 留的少量血红蛋 白以及微 量有色 代 谢物组成 。肌 红蛋 白是色素 的主要成分 ,约 占总 色 素的 6 7 %。肌红蛋 白的 3种存在形式还原型肌 红 蛋白( 紫 红) 、 氧合肌 红 蛋 白( 鲜 红) 、 高铁 肌 红蛋 白 ( 褐色) 赋予肌 肉不同的色调 。 由此可见 , 肌红 蛋 白的 状 态对 肉色有很大 的影 响。肌红蛋 白的状态 又受到 温度、 氧气分压 、 D H、 肉表面微 生物活动 、 光照 、 腌制 条件 ( 渗 透压) 等 的影响 。当猪 肉被切开并放置 一段 时间, 肉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 由最初 的紫红色 转变 为 鲜 红色。 随着 时间的延长 , 肉色最 后呈现暗红色 。肉 色 的变化主要是肌红蛋 白的不 断氧化所致 。 目前主要用色度 仪测定 肉色 ,能在 l s内快速 测 定 出 肉样 H u n t e r 氏L 值 ( 亮度) 、 a 值 ( 红度) 和

基因编辑技术在肉类提高品质中的应用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在肉类提高品质中的应用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在肉类提高品质中的应用前景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基因改良方法,可以通过直接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顺序,来改变其遗传性状。

这项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肉类中提高品质方面,可以对肉质、味道、病害抗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从而提供更高品质的肉类产品。

一、提高肉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肉质相关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从而提高肉质品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改善肌肉的纤维结构和瘦肉率。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猪等肉类动物中实现了去方膜肌肉(Myostatin)基因的敲除,从而提高了肌肉纤维的数量和尺寸,使得肉质更加丰满和优良。

同样地,通过对其他肌肉生长相关基因进行调控,还可以改善肉质的嫩度、口感等特性。

二、改善味道基因编辑技术也可以用于改善肉类的味道。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控与风味相关的基因,来改变肉类的味道特性。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人类味觉受体基因的变异会对肉类的味道产生影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的精确修改,可以增强味觉受体的敏感度或改变其亲和性,从而增强肉类的鲜美度、咀嚼感、口感等。

此外,基因编辑还可以用于调整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使得肉类的脂肪组成更加均衡和健康,从而改善味道的同时还有益健康。

三、提高抗病能力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肉类动物的抗病能力。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或修复肉类动物中的病毒感染相关基因,从而提高其抵抗力。

例如,非洲猪瘟是猪类养殖中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或增强猪类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抵抗力,降低经济损失。

同样地,基因编辑技术也可以用于提高肉类动物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起来,基因编辑技术在肉类提高品质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精确、便捷的基因编辑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改变肉质、味道和疾病抗性等多个肉类特性,提供更高质量的肉类产品。

(完整版)猪肉嫩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完整版)猪肉嫩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猪肉嫩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肉的食用品质中, 肉的嫩度是消费者最为关心和重视的性状之一。

肉品的老或嫩是其内部 结构的反映,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中肌原纤维、 结缔组织以及肌肉脂肪的含水量、 分 布和化学结构。

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但肌肉中结缔组织、 肌原纤维和肌浆的含量与化学结 构状态是肉品嫩度的主要物质基础。

一切可以引起上述成分的含量和化学状态发生变化的因 素,均会导致肉品嫩度改变。

肌肉质地越好,肌束内的肌纤维数越多,肌纤维越细,肉也就 越细嫩。

1 肉嫩度的组织学基础肉中主要含有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而肌肉组织由肌纤维组成。

肌纤维是多 核细胞, 富含肌浆。

每条肌原纤维由肌球蛋白粗丝和肌动蛋白细丝构成。

肌纤维由一层膜包 围,称为肌纤膜。

多条肌纤维平行排列组成肌纤维束,并有结缔组织的肌束膜包围。

当肌内 脂肪沉积越多, 肌束越细,结缔组织越少时, 肉质就越嫩。

构成肌肉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 胶原纤维蛋白, 是包围着肌纤维的肌内膜和肌束膜的主要成分。

一般而言, 结缔组织含量与肉的嫩度呈负相关, 而脂肪含量与肌肉的嫩度呈正相关。

状态的结构能疏松结缔组织, 减弱结缔组织的物理强度, 被咀嚼,因而嫩度得以改善。

肌肉嫩度取决于肌肉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水力等。

肌原纤维中的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及肌动球蛋白均可影响其嫩度, 特别是肌球蛋白、pH 值、离子强度和某些外源性酶类 ( 如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均可影响肌球蛋白的裂解, 从而改变肉的嫩度。

肌肉嫩度还取决于肌肉中结缔组织的分布、 密度和性质。

它不但连接肌纤维和肌纤维束, 赋予肉的韧性和伸缩性, 而且直接影响肉的质地和嫩度, 结缔组织含量多的肉, 质地相对坚 韧,它主要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其中对肉嫩度影响较大的是胶原纤维,即 胶原蛋白。

加温或酸碱都会改变胶原纤维的伸缩性;将其至于62〜63C 水浴中加温,胶原纤 维收缩I /3〜I /4并形成不可逆收缩,肉变得坚硬;而在70〜80C 条件下长时间加热,则胶 原纤维被分解成易消化、溶于水的白明胶,肉被嫩化;当赋予115〜125 C 加压加热条件时, 胶原纤维明胶化加快,更易于嫩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宰 杀后 立 即 ; 第
10
-
12
胸椎 部 背 最 长 肌
T 按 照 国 家标 准 GB / 6 4 3 3
-
94
饲 料 租脂 肪 测定 方 法 进 行
最 后 两 对 肋 骨 间眼 肌
坐 标 纸 描 绘法

估测法
维普资讯
性 状 间 的相 关来 进 行选 育 ,将 拥有 不 同 优 良性 状 猪 的 2 21 q . ,在 肌 细 胞 融 合 的 过 程 中 , q . ̄ 2 4处 的猪 种 进行 杂交 ,使其 子代 同时拥 有 这 些优 良性 C S A T的水 平 明显下 降 。 状 。随着现 代科 技快 速发 展 , 的选种 由原来对 表 猪 此 外 , 肉质 相关 的 基 因 , : 素 敏 感 脂 肪 与 如 激 型 值 的选 择到 育种 值 的选 择 ,过 渡 到将 传统 育 种 酶基 因 ( om n - e s i iae HL 、 H r o e S n iv Lp s, P) 脂蛋 白 te


猪 肉品 质 评 定


肉 品 质 的定 义 在 不 同 国 家


国家不 同 的
Ho f
m a n
综 合 目标 即 :提 高 生 长 肥 育 猪 的 生 长 速 度 和 饲 料

市场 间有 不 同 的概念
提 出的


流 传最 广 的是 由

利 用 率 提 高 胴 体 瘦 肉量 和 肌 肉 品 质 提 高 母 猪 的
, ,

农村及
肌 间 脂 含 量 干 物 质 含 量 总脂 含 量 胆 固 醇 含 量
、 、

现 在 已 转 向瘦
等 等 但 各个 指 标 也 有 不 同 的 测定方 法 ( 见 表

1
)

肉 型 ;而 城市 及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目前 虽 然 还 是 普 遍 选 择 瘦 肉型 但 优 质 风 味 型 逐 渐成 为新 选 择 生 产
育 种 对 猪 肉品 质 的 影 响

传 统 的 育 种 手 段 对 猪 肉 品 质 的改 良带 来 很 大
效 果 但 周期 比 较 长 耗 费 大 量 人 力 和 物力
, ,
随 着 人 们 对 肉品 要 求 的 改 变 对猪 肉 品 质 的改 良也 有 其 过 程
型 就 基 本满 足 要 求

采用育种手段



并对各 个

得 尽 可 能 高 的 经 济效 益


指 标 的具 体定 义 也 无 统
难 以 客观 测 定

¥ 峦 ¥ 凳 羊 毋 羊 凳 羊 凳 羊 凳 羊 舟 羊凳 羊 俯 牛

的说法 表
1

而且
些 指标

另 外 利 用 杂 种 优势 可 培 育 出 新 的 肉用 品 种 杜 长 大 三 元 杂 在 我 国就 是










第 1 3 1 6 胸椎 部 背 最 长 肌 整 的半腱 肌
-



或用完
沃 布 剪 切 仪 法 ( 经 典 方法 ) 口 感 品 尝法 ( 我 国 多 用 ) J Y I 嫩 度 仪 法 MI R I NZ 嫩度 仪 法 c L M 嫩 度 仪 法







肌 问脂肪 眼肌面积

目前

对 于 猪 肉品 质 评 定 趋 于 采 用 先进 的仪


器 来 提 高评 定 的 客 观 度

缩 短 综 合评 定 所 需 要 的

瘦 肉率 高且 风 味较 佳 的 猪 肉


不 仅要 靠 传 统 育 种

时 间 结 养 调 控 还 应 运 用 综 合 的措 施 进 行
, ,

认 为 肉 品 质包括 肉 的 感 官特 性

技术指
繁 殖 力 和 育 成率 就 全 世 界 范 围来说 育 种 的 目标


标 营养价值 卫 生 ( 毒性 或食 品 安 全 方 面 ) 状 况
是 通 过 系统 的育 种 措 施 在 预 期 的 生 产 条 件 下 获




目前 各 国对 猪 肉 的 评 定标 准 不


笔者

在 我 国 过 去 脂肪
认 为对 肉 品 改 良


应 将 传 统 的 育 种 结 合合 理 的 营


随 着 人 们 对 肉质 及 风 味 的 要

养 再 辅 以 良好 饲 养 管 理 等综 合地 进 行
1
求 越 来 越 高 逐 渐过 渡 到 现 在 优质 瘦 肉型 在 育 种
目标 上 也 由 降 低 背 膘 厚 提 高 生 长 率 到 现 在 的
一 一

猪 肉 品 质 评 定 通 常有 以 下
些指
个 成 功 的例 子

根据
猪 肉 品 质 评 定 常用 指 标 及 其 测 定 方 法

Ho
r n s e
览表
指标 肉 色
PH

系水 力 熟 肉率
嫩 度
测 定 时 间及 取 样 部 位 新鲜 猪 肉在 宰 后 1 2 小 时 ; 冷 却 肉在 宰 后 2 4 小 时 ; 胸 腰 椎接 合 处 背最长 肌 横 断面 宰 后 4 5 6 0 m i n ; 胴 体倒数第 3 与 第 4 胸 椎 处 背最 长 肌 上 刺 孔 测 定 宰后 2 小 时 ; 第 3 6 腰 椎 处 背 最 长肌
~ ~



y

法 (
19 5 6 )
方 法 氰 化 法 Kr
、 、
z
yw i c k i


( 1 9 8 2 ) Ka r l s s o n 法 ( 1 9 8 8 ) Tr o u t 法 ( 19 9 0 ) 液相 色 谱 ( 1 9 9 4 ) 色度 仪 法 直 接 测 定 法 : 将 简 便 P H 计 直 接插 入 肉样 中测 定 ; 间 接 测 定 法 : 将 肉样匀浆 处 理 测 定 肉浆 P H 值 ; 压 力 法 离 心 法 毛 细 管 法 NMR ( 核 磁 共 振 ) 法 滴 水 法 膨 胀 法 水 浴 法 腌制 法 蒸煮 法
、 、


关键 词 :品 质 改 良 ;营养 ;育 种 ;饲 养管 理 ;综 述
我 国 是 猪 肉消 费 大 国 目 前 瘦 肉率 高 肌 间



标 : 肉色

PH
值 系 水 力 嫩 度 熟 肉率 眼 肌 面 积





脂 丰 富 的 猪 肉逐 渐 受 到广 大 消 费者 青 睐
经 济欠 发 达 地 区 过 去首 选 肥 肉 型
维普资讯

警 誓 呈 婆 霎 婆 婆 霎 娑

陈 育峰
刘艳 芬
广东
5240 88
( 广 东湛 江 广 东海 洋大 学 动 物 科 学 系
)
要 :本 文从 肉质 的评 定 育 种手 段 营养物质 饲 养管 理 及 环 境等 角 度 来 介 绍 猪 肉 品 质 改 良的 基 本 情 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