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藏戏》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唐东杰布 (1385—1464 )
明代著名建筑师,藏 戏创始人。藏民历来 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 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 铁木工匠的“祖师”, 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 造、智慧、力量的化 身。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 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 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 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 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 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 国王”)。
精练,京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 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内容
北京的春节
节日风俗
藏戏
藏戏的形成 及艺术特色
表达顺序
时间
事物的不 同方面
列数字、举例子、 比喻、反问、 表达方法 作比较、打比方 象征、夸张
丰富多彩、生动
语言风格 自然、平实、准确、 传神、颇具文学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正式精品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正式精品PPT课件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 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 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 化身。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 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 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唐东杰 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 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劳 ,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 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 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6、学了这篇课文,你学 会了什么写作方法?
•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 色;
• 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 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 象地说明事物;
• 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谢谢观看!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 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 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 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 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 “活化石”。
返回
观看视频
演绎 招徕 咆哮 吞噬 响彻
野马脱缰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雪山旷野 雪域高原 开山鼻祖Leabharlann 不一而足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朴实敦厚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3、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
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8——15自然段)
4、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
要原因是什么?
(第16自然段)
5、“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7 藏戏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7 藏戏PPT、优质教学课件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19* 一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 的高贵 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 ,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 做了 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 犀利 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 与他 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 的故 事。(板书课题:一面)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 他也 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 么多 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 中, 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 《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 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 带也 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 什么 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 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 车夫 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

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课件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课件ppt

学习第8---20自然段
藏戏的艺术特色
藏戏面具
藏剧:戴着面具演出
红色
威严
藏剧:戴着面具演出
绿色
柔顺
藏剧:戴着面具演出
黄色
吉祥
藏剧:戴着面具演出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 背地一套。
藏剧:戴着面具演出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 • • • • • •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 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文成公主
诺桑吗?
藏戏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第一段:(1——3自然段) 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段:(4——7自然段) 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段:(8——20) 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段:(第21自然段) 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 承和发展。
7、藏戏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 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
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 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 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 化的“活化石”。
返回
昵是 “ 的 藏 称仙 阿 综 戏 。女 吉 合 是 的”表以 意是演民 思大艺间 ,姐术歌 都或。舞 是女藏形 藏性语式 族的叫来 人意“表 民思阿现 对,吉故 藏“拉事 戏拉姆内 的姆”容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 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你知道 祖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藏戏》PPT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藏戏》PPT课件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
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第20自然段
藏戏: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 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 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 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 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毫无倦意。 演出时间长
词语理解
•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有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 下的结论。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 • 婀娜: 姿态柔软而美好。 •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 活佛: 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 举齐全。 巫女: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阅读课文并思考:
1.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藏戏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它有什么特色?
课文按着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全文。
第一段(1-3)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
第二段(4-7)写藏戏的形成。
第三段(8-20)介绍藏戏的特征。
第四段(21)藏戏的传承方式。
唐东杰布(1385— 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 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 把他看做是创造藏戏的 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 木工匠的“祖师”,是 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 智慧、力量的化身。
观看视频
词语理解
• • • • • • • • • • • •
戏剧艺术的种类 剧种 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咆哮: 吞食。噬,咬。 吞噬 宏愿 宏大的愿望,宏伟的抱负。 雄浑: 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压抑: 对感情、力量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开山鼻祖: 鼻祖,比喻创始人。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 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敦厚: 忠厚。 招徕: 招揽。本课指藏戏开常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随心所欲: 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优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感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质课件

理解重点字词。 ①“甲骨文”。
古代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的 文字就是“甲 骨文”。
②“铸刻”。 “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
凝固后制成器物。
③“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④“帛”。 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
绸。
帛,甲骨文“ ”=“ ”(白,无 色)+“ ”(巾,绸布),表示白色 的绸布,金文“ ”、篆文“ ”承续 甲骨文字形。
河京黄北剧梅梆《戏子铡《《美女大驸案登马》殿》》
我们欣赏了经典国剧、地方戏曲的剧照,深为他们的 精美画面所折服,你知道在我国的西藏有什么地方剧种吗? 那就是“藏戏”。它起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一 起来欣赏课文《藏戏》,体会藏戏的特点吧。
4藏戏
马晨明 曾任《金融时报》 《人民日报》记者。山东 菏泽人。早年援藏。主要 作品是《西藏采访笔记》。
我最喜欢的是京剧。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 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 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 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 的是什么吗?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0 纸的发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 明》。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把 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 流分享。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 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还没有结束的呢?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藏戏 三大 特点
句式转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 天还没有结束的。

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课件

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课件

课文在介绍藏戏的过程中,以哪些方面的 内容为主?为什么选择这些方面介绍藏戏?
藏戏的起源
藏戏的面具
最具代表性,最能突显藏戏特色。
眼观世界
感受戏曲之美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练一练
一、课文为什么不用陈述句写藏戏的特点, 而是用反问句呢?
运用反问句既可以总领全文,又能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二、藏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 有责任保护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恭喜你获得观看藏戏的机会, 我们一起去欣赏藏戏吧!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欣赏藏戏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8
9
10
11
藏戏21的起源
12 13
3
14
4
5
15
16 6
17
7
18
面具 舞台形式 演出方式 演出形态
藏戏的起源
默读第4—7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概 括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再连贯起来,用自 己的话讲讲关于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4自然段: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第5自然段:雅鲁藏布江上没有桥,许多涉江的 百姓被吞噬。唐东杰布发誓建桥,为民造福。 起因 第6自然段: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 经 第一个藏戏班子,用表演劝人行善积德,共同修桥。过 第7自然段:修了58座铁索桥,成了藏戏的开山 鼻祖。 结果
面具
自由读第8—14自然段,思考:藏戏 的面具有什么特点?请圈画相关内容,并 作简单批注。
示例:学校可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俱乐 部,开展相关讲座、竞赛等,加强宣传力度。
任务 认词语
jiāng shì fēi dūn
yì bó

新统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优质教学课件

新统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优质教学课件

【回顾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研讨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 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悟 ?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
下课啦

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 páo )哮(xiào)的江水吞噬( shì )。



2.巫• ( wū )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三、句子练习。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意思不变) _世__界__上__没__有__几__个__剧__种__是__戴__着__面__具__演__出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 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加点词写句子)
_面__对__挫__折_,__我__们__不__要__灰_心__,__不__要__气__馁__,_不__要__放__弃__,__只_要__坚__持__奋__ _斗__,__就__会_有__成__功__的__一__天_。__________
传奇的精神
唐东 杰布
凶险自然
毫不畏惧
传奇的过程
发誓造桥
一无 所有
结识七 兄妹
组成藏 劝人 戏班子 行善
传奇的成果
建铁 索桥
播撒藏 戏种子
留下了58座铁索桥
藏戏的开山鼻祖
藏戏特色
展开故事情节
这段话在文中属于何种叙 述方式?有何作用?
插叙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 突出人物品质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 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 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舞台简朴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 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7.藏戏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 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内容
节日风俗 藏戏的形成
及艺术特色
表达顺序
时间
事物的不 同方面
列数字、举例子、 比喻、反问、 表达方法 作比较、打比方 象征、夸张
丰富多彩、生动

语言风格 自然、平实、准确、 传神、颇具文学
唐东杰布(1385—1464)
明代著名建筑师,藏 戏创始人。藏民历来 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 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 铁木工匠的“祖师”, 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 造、智慧、力量的化 身。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 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 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 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 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 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 国王”)。
精练,京味浓郁
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天》语言自然、平实、 准确、精炼,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 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藏戏的乐器: 扎年琴 特琴 藏京胡 藏鼓 藏钹 甲林
扎年琴——六弦琴
藏京胡
穿贵夫人服的著名 藏戏艺人阿妈拉巴
著名藏戏艺人次仁 阿旺顿珠在 更巴(扮演诺桑王子) 《苏吉尼玛》 中扮演猎人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 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 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野马脱缰
行善积德 两面三刀
一无所有
赞叹不已 朴实敦厚
哄堂大笑
身无分文 别无所求
能歌善舞
开山鼻祖 不一而足
咆哮的江水 婀娜的舞姿
雄浑的歌声
俊俏的容貌
优美清新的唱腔
“不一而足”的意思是:不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 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 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 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你知道 祖国有哪些戏曲种类吗?
浙江
越剧
四川
川剧
安徽
黄梅戏
河南
豫剧(河南梆子)
北京
京剧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 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 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 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
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
化的“活化石”。
藏戏
藏戏
藏戏
藏戏
面具戏
你们知道 藏戏的来源和 特点吗?
宗 教 色 彩
仪 式 戏 曲 剧
广场戏
藏戏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 点。
藏戏
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作用: 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①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 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 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 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 成。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
《藏戏》 和《北京的春天》有什么不同?
学完《北京的春天》和《藏戏》两课之后,发现, 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有较 大的不同,因此在课上,把两课进行了比较。 1、从内容上看,《北京的春天》介绍的是节日的风俗 ,《藏戏》侧重介绍藏戏的形式及艺术特色; 2、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 《藏戏》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3、 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 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欣赏
文成公主
诺桑王子
面具颜色的象征意义?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 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 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பைடு நூலகம்绿色的,绿色代 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 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 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 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 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 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 厚。
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如:图书馆的书籍种类
繁多,不一而足。
你还能说一句吗?
1、“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 句话吗?
1、开头三个连续的问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 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头连续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
(1)戴着面具演出
(2)没有舞台
(3)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4、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
因是什么?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 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4、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
因是什么?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 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 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 突 出、性格鲜明”是结果。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 想感情。
②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 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 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 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 高尚品质, 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 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