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初中)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_初中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_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732da05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4.png)
教案: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会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 能够运用环境描写来增强写作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1. 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 运用环境描写增强写作表现力。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 运用环境描写增强写作表现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小说或文章,其中包含环境描写的例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小说时的情景,提问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了解;2. 学生分享对环境描写的认识和例子。
二、什么是环境描写(10分钟)1. 教师给出环境描写的定义:环境描写是指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描述,来营造作品中的场景和氛围。
2. 举例说明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a. 设定故事背景,提供时空框架;b. 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c. 渲染气氛,增强情感表达;d.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解决问题。
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
四、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小说片段,其中包含环境描写的例子;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该环境描写的作用;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运用环境描写增强写作表现力(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来增强表现力;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和自己在写作中的体会;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练习,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分析和改写;2. 学生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提高写作的表现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以及运用环境描写增强写作表现力,使学生对环境描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记叙文之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一)
![记叙文之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6a3f1915bed5b9f3f90f1c3f.png)
.解(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脚丫子猛地踩到( )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
(11)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
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12)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
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13)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勺油。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
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14)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15)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21、依次填入第(10)段括号内的词语应是(3分)A.冰凉清凉阴凉B.清凉冰凉阴凉C.清凉阴凉凄凉D.凄凉冰凉清凉22、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3分)23、第(6)段写“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
![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f73bc9aafd0a79563d1e720c.png)
中考复习指导:环境描写的作用【实例讲析】例1: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②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后一课》都德作用:第①句描写了,交代了,渲染了,烘托了。
第②句暗示了。
(战争环境)例2:1.我们……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我的叔叔于勒》作用:1.这是全家人带着希望上船时看到的景象,。
2.这是见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看到的景象,。
例3 :“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大热”--------《智取生辰纲》作用:渲染,为下文“买酒”解渴中计,。
例4:“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故乡》鲁迅作用:此处是“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虚写想象中的故乡,表现“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突出了文章主题。
例5:《孔乙己》中还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作用: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衬托了孔乙己的,预示了,为作铺垫。
例6:“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作用:写出故乡的景象,暗示,渲染,烘托。
例7:“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
四下里一片寂静。
……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变色龙》作用: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
环境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8773d4a1c7aa00b42acb16.png)
也体现出小弗朗士的天真幼稚、无忧无虑、贪 玩、不懂事的性格特征。
4、推动情节发展
(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 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 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 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 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社戏》
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似真似幻,美妙无比; 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 下文返回途中伙伴们“偷豆”吃这一小插曲 。
5、表现文章主旨
例〈孤独之旅〉雨后天晴,天空比任 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鸭们也长大了, 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 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 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暗示了杜小康经历风雨变得坚强与成熟, 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渲染了去看社戏时愉悦的气氛,烘托了迅哥去 看戏时的喜悦和急切心情。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 __ __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 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故乡》)
衬托(烘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文:《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 冷的”——“冷冷的”月光与“我”的伤心的 色调是一致的,恰当地从正面衬托出“我” 的心情。 正衬就是通过描写与人物某种心理的色调一 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反衬就是描绘与 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 托人物的心情。如以“哀景”写“乐”和以 “乐景”写“哀”,皆属此类。
一、环境描写的类型
1 、社会环境描写 2 、 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背景、社会习 俗、人们的思想观念、人际关 系等等。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初中)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6779d05b4693daef5ff73d7e.png)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一、环境描写相关知识1.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分类(1)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二、例句链接: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开篇点题。
交代时令,描绘了北京冬季肃杀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我”悲哀的心情。
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环境描写作用总结: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2、渲染某种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心情、处境等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5、明/暗示文章中心/暗示人物命运6、为后文做铺垫一、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小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考专题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件(36张PPT)
![中考专题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件(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f678566bd97f192379e948.png)
注意:实际上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完 全脱离社会环境的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不存 在不包含一点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描写。
看文章,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小明拿着外婆给自己做的新棉衣,高高兴 兴回家去,路过一条小河,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在水里,一群人站在岸上指手划脚说着什么。小明顾 不上多想,急忙跳入水中,将孩子拉了上来,并不容 分说的给他穿上棉衣。”
看了这件事,你们知道小明做了一件好事,还是 做了一件坏事?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是赞扬,是嘲笑, 还是批评?不清楚。为什么不清楚?因为文中缺少必 要的环境描写。如果加上环境描写,文章的中心就会 一目了然,而且有趣的是,加上不同的环境描写,文 章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中心。
③烘托人物形象。 例:“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
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 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 (《故乡》)这段自然景物描写,烘托了少年闰土 可爱的小英雄的形象。
④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在《智取生辰纲》中写道“天气未及正午,
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时十分大 热”──“石头上热,都热得不能走路”,推动了情 节发展,军士非歇不可,杨志不允,打将起来。争 执之中,遇见伪装的晁盖一行人,而其精疲力竭, 口渴难耐,为下文“买酒”中计埋下伏笔。此时, 一个挑酒的汉子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 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此句唱词提供当日天气情况,烘托一种热的令人鼓 噪的气氛,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口渴人要“喝酒”, 才会为下文中了药被迷倒埋下伏笔。
中考语文专题9辨析环境描写,分析句段作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9辨析环境描写,分析句段作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58288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4.png)
专题09:辨析环境描写,分析句段作用考点9:辨析环境描写,分析句段作用【考情梳理】一、环境描写分类: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分类内容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点明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环境背景;③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理、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方面①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②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制造悬念。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二、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专项练习一、(2021·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一支不再哭泣的康乃馨林子寒打人啦!一抬头,就看见柳岩风捧着个又青又肿的鼻子,一脸委屈。
接着又看见林子寒手中攥着一支枯黄零落的花,脸上罩着一层铅云,一双微红的眼睛盈满怒意。
我将脸转向了柳岩风,从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讲述中,依稀听出个大概:柳岩风课间玩耍时,偶然发现林子寒的书包里露出一丝花的枝蔓,出于好奇,便开始翻找,结果,翻出了一株花,只是,那是一支失血已久枯萎的康乃馨!一个大男人的书包里怎么会藏着一株花?柳岩风一脸坏笑着,冲着林子寒和周围的同学挤眉弄眼。
林子寒冲过去抢,柳岩风却一边高举着花,笑着躲闪,一边向刚走进教室的李小淀喊道:“李小淀,给,你同桌送你的花!”蓦地,那花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冲着李小淀飞去。
李小淀还没来得及反应,已经一脚踏上,当她惊愕地抬起脚时,那支花已经大半破碎,只留下一地的叹息和哭泣。
中考满分作文环境描写
![中考满分作文环境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e1115c3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7.png)
中考满分作文环境描写中考满分作文环境描写保护环境好这一件事情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去做的,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中考满分作文环境描写”,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中考满分作文环境描写篇1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护人类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但是,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可是,我们的生活周围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资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但是,人类不但不保护它,还破坏水资源。
在我的家乡有条河,大家称它为“黑河”,之所以称为黑河是因为河面漂浮着垃圾、水果皮、剩的蔬菜叶,还有腐烂的小动物尸体,河水已经变成黑色的了,每当人们从那里这去,都会捂着鼻子走。
水资源在枯竭,小河在哭泣,你们看到了吗?我们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们的眼泪,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大气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如果没有了大气资源人类就无法呼吸,至终死亡。
我们要保护大气资源,但是还有一些人们在破坏大气资源,他们把塑料袋垃圾焚烧,冒出的烟就会把空气消灭掉,人们就会无法呼吸,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会死亡,我们要保护大气资源。
森林资源也是很重要的。
你别看不起那小小的花草树木,他们的作用可大了,它们不仅能吸收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还能呼出氧气,维持人们的生命。
但是森林资源也在逐渐减少,有些人们把大权砍掉做家具,把树砍掉卖,却不知道栽,他们把这些树木砍掉其实是在摧残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了树木,就没了氧气,人类该如何活下去呢?我们要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吧,人类地球母亲已经遍体鳞伤了。
我们病了需要营养,地球病了,上哪吸收营养呢?我们要唤醒那些污染环境的人类,我们要珍惜生命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地球母亲在生病,人类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为地球治病,人类将走向灭亡。
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保护环境,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地球母亲,爱护自然资源。
(完整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完整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91d396227916888486d7dd.png)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
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
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中考备考宝典)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中考备考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4df274e0f242336c1fb95e68.png)
一、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常见题型——指明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1)解题思路:无论社会环境描写还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都必须结合具体的小说内容来分析。
答题格式:XX具体描写了XX的景色,营造(创造)了一种XX的氛围;渲染(定下)XX的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XX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XX情节发展。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又是一个秋日的午后,我静静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手中是刚刚拿到手的卷子,鲜红的“59”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平日里欢快的小鸟今天没了歌声,小草也耷拉着脑袋。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背景):通过对回家路上的环境具体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烘托了“我”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沮丧的心情。
②渲染气氛,为后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作用: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③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作者巧妙地插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
④反映人物性格或者品质;⑤深化主旨,寄托感情;以《骆驼祥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d9480e326fff705cc170aed.png)
初中语文记叙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什么叫描写?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
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一般指人物活动的场所、社会背景、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具有特定意义;自然环境:包括自然山水、四时季节、阴晴气象等,也能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服务。
举例: 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课文《曹操献刀》(《三国演义》选段)的开头,写司徒王允以过生日为名,把众位官员约邀到家中,忽然掩面大哭:“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帝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
”这段话,是借王允之口,向读者传达了“曹操献刀”这段故事的时代背景: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引得朝野震怒.乱世出英雄,为曹操的出场提供了社会环境。
再如《红高粱》中,有一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描写:“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红高粱成了洗洋的血海,红高粱高密辉煌,红高粱凄姚可人,红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激荡着一朵朵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裸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的悲壮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细.”记叙文中常常会用到自然环境描写。
它们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
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那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具体有哪些作用呢?(1)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初中阅读理解 环境描写作用及答题格式
![初中阅读理解 环境描写作用及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0756f3c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e.png)
我一个人慢慢的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张之路 《羚羊木雕》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夜晚月光清 冷的特点。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我” 被逼要回木雕失去友谊的悲伤的心情。
练习(一)
(1)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A它们洋洋洒洒 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孙犁《芦花荡》
作用:
描写出水面的平静、清亮,水底却暗布机 关,为下文老头子智打鬼子埋下伏笔。
课文温习(3)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 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 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 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 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 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孩子与鸟儿》:
开头通过写袅袅炊烟和温柔暮色,渲染了温 馨祥和的气氛(1分),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做 铺垫(1分)。
结尾写婉柔美丽的银云烘托了作者看到鸟儿 相携而去与孩子紧紧相依时的喜悦幸福之情, (1分)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亲情的赞美和主题。 (1分)
(不再是为表现主题做铺垫,而是直接突出 主题深化主题)
问题: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天气)(1 分), 描写老妇人赤脚走在雪地的艰难,渲染了凄凉 的气氛(1分),为下文年轻人脱鞋袜给老妇人穿的 情节作铺垫。(1分)
《池塘边的鸟窝》: 景物列举(1分) 通过描写夏季和秋季池塘边的景物,渲染 了美好和谐的气氛(1分), 烘托了作者快乐的心情(1分), 为下文这一美好环境遭到破坏作铺垫。 (1分)
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模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69b33c5ef7ba0d4b733bc8.png)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全归纳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 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 暗示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提示: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开篇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发展作用:提示:可能是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作用,要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开头用环境描写,第一种的作用可能性大1、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为下文作铺垫;2、烘托人物的心情;3、渲染气氛;4、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答题格式:提示: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说作用。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理;③交待……时代背景;④揭示……地域风貌特征;⑤突出了……主题;⑥为XXX人物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⑧彰显了XXX人物的性格。
文中穿插的景物描写作用:(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
(3)突显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二)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二)](https://img.taocdn.com/s3/m/ad8696f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f.png)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二)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为读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
而在一篇文章的开头,首段环境描写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1. 吸引读者的兴趣首段环境描写可以通过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比如,在描述一片宏伟壮丽的山脉时,可以使用如下的描写:“蓝天如洗,白云朵朵,群山连绵,仿佛蔚蓝的海洋波涛翻滚。
”这样的描写往往会让读者感到惊叹和好奇,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欲望。
2. 建立背景和氛围首段环境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氛围。
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天气、时间等因素,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比如,在描述一个寂静、阴冷的夜晚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紧张、恐惧或者孤独的氛围,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3. 塑造人物形象首段环境描写可以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理状态。
比如,当一个人物独自站在火山口前时,环绕的岩浆喷发和炽热的温度可以体现出他的勇敢、冷静或者激烈的内心世界。
通过环境与人物的对比,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进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角色形象。
4. 创造戏剧冲突首段环境描写可以通过环境的描写,为文学作品创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冲突。
比如,在一个雾蒙蒙的森林中,主人公正迷失方向,这个环境的设定让读者对主人公是否能够安全脱离森林产生了疑问和紧张感。
这种戏剧冲突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推动故事的发展,产生情节的矛盾和转折。
综上所述,首段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建立背景和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创造戏剧冲突等。
一个好的首段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进而提高整个作品的阅读体验。
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首段环境描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需要用心构思、精心书写。
小升初阅读理解环境描写
![小升初阅读理解环境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b66fce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5.png)
小升初阅读理解环境描写小升初阅读理解中的环境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于场景、地点、气氛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它旨在通过文字的形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或地点的真实感和具体形象,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环境描写在阅读理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提升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环境描写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角度:1. 场景描写,环境描写常常通过对场景的描绘来帮助读者形成对故事背景的直观感受。
例如,描述一个美丽的花园、一个宽阔的草原或一个阴暗的森林等,通过描写细节和形象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些场景的真实性和美感。
2. 气氛描写,环境描写还可以通过对气氛的描绘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例如,通过描写阳光明媚的天气、阴雨连绵的日子或者紧张激烈的气氛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氛围。
3. 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读者更加具体地感受到环境的真实性。
例如,通过描写花草的香气、鸟儿的歌声、树叶的颜色等,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想象和感受到环境的细节。
4. 对比描写,环境描写中的对比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例如,通过对比明亮与黑暗、寒冷与温暖、喧闹与寂静等,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环境的特点和情感。
5. 时间描写,环境描写中的时间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通过描写黎明时分的宁静、夜晚的寂静或者夏日的炎热等,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和变化。
环境描写在小升初阅读理解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增加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读。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https://img.taocdn.com/s3/m/425175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d.png)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
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1. 引入背景信息
•环境描写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为故事情节提供背景信息。
•通过描述环境,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2. 增强情节氛围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如温馨、紧张、恐怖等,从而影响读者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恰当的环境描写可以加深故事情节的紧迫感,让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3. 塑造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可以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互动来揭示人物性格、情感状态等。
•对环境进行描绘,可以间接展现人物的行为和内心状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4. 提炼主题思想
•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也可以包含主题思想的表达。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暗示出故事的主题、背后的哲理或意义,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思考。
5. 增加故事真实感
•真实的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详细的环境描写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境,提高故事的可读性。
6. 打造读者体验
•环境描写可以通过色彩、声音、气味等细节描绘,丰富读者的感官体验。
•准确的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与故事场景相符的感官刺激,提高阅读的沉浸感。
总结:首段环境描写在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入背景信息,增强情节氛围,塑造人物形象,提炼主题思想,增加故事真实感,并打造读者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合理运用环境描写,可以为作品赋予更多的魅力和深度。
环境描写作用(孤独之旅)
![环境描写作用(孤独之旅)](https://img.taocdn.com/s3/m/af60037e700abb68a982fbe0.png)
3、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 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 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 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 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 山围住了小船。” ---------《孤独之 旅》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 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这段景物 描写渲染了杜小康恐惧害怕的心理。
• 二是为人物心理刻画服务,这种环境描写,与作者或文中 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是一致的,对人物心理状态起着进一步 细化的作用,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的环境描写, 实际上就是菲利普夫妇害怕见到于勒的心理的写照。
• 三是为作品的主旨服务,就是为了衬托和突出文章的中心。 例如《故乡》中结尾的环境描写,就是作者对新生活的向 往和憧憬。
这段景物描写是“我” 渐近故乡时在船
上所见。那“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
色,“呜呜”的冷风,“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点“渲染了农村
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以烘托“我”当
时的悲凉心情。
3
• 2.《社戏》的中间: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
6
•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 点。
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人物性格。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暗示社会环境。
7
语言组织表达: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渲染什么天气或什么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的什么心情或心理 4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 的什么作了铺垫或为后方的什么埋 下伏笔)。
5
• 。环境描写不是文中的点缀物和装饰品,也不是可有可无 的多余的文字,只要写进文中,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意 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一、环境描写相关知识1.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分类(1)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二、例句链接: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开篇点题。
交代时令,描绘了北京冬季肃杀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我”悲哀的心情。
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环境描写作用总结: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2、渲染某种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心情、处境等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5、明/暗示文章中心/暗示人物命运6、为后文做铺垫一、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小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分析小说时,首先要从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入手,小说是怎样描写典型环境的,描写了什么样的典型性格,这种环境和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为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奠定了基础。
分析环境,一定要讲清环境所表达的时代的、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及环境所蕴涵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历史深度。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显示中心。
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在文章中不是虚设的,就如同戏剧舞台的道具。
它们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
2、交代自然环境的特点3、交代人物身份,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
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暗示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4、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
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
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
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
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
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
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
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5、烘托人物的心情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请看《认识父亲》中的描写: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到了剧院。
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
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剧院院长把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
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失去爱子的不幸父亲。
当他来到儿子倒下去的地方时,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与悲哀,“寂静的冬夜”、“这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这些描写烘托了父亲极度悲哀的心情。
这种情况在课文中也屡见不鲜,还记得《最后一课》开头的景物描写吗:作者写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想逃学去玩,他眼睛周围的景物那么有诱惑力: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这在小弗朗士的眼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和下文他知道发生的事件后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事件的发生,有时候需要一些必要的铺垫,这样才会合情合理,否则就会使人感到很唐突,很不自然。
请看下面的文章: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荫下轻捷地走着。
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
在道边上边,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了——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
那孩子大约只有一岁半,我认识,跟我家住一个院。
…………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
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僵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作者先描写了南方雨后的地面,“绿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无疑那里的路又潮又滑,这就为下文“我”踩住孩子的竹篾而使他跌伤作了铺垫。
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候,正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因素,事件才会发生转机或其他的变化。
请看下面的描写:一路颠簸,大伙儿确实也累了。
对付着填饱肚子,就怕在各自的铺上睡了过去。
大约是半夜时分,先是一阵马嘶,随后,周围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狼嚎声:“嗷----”,由远而近,大伙儿睡意全无,立刻从炕上跳下来,抓起武器,做好了随时搏斗的准备。
……狼群开始进攻了。
听起来足足有上百只还多。
嗷嗷的嚎叫着,很快就把小木屋围了起来。
因为事件发生在“大约半夜时分”,自然环境往往需要通过听觉来表现,“周围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狼嚎声:‘嗷----’,由远而近”。
看了这段文字,不用说,读者也能想得到,下面将要发生人狼大战了。
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的变化,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会使事件节外生枝,衍生出许多故事。
8、设置伏笔,可以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年代等请看下面的文章: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原始的荒凉。
茂密的野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到处是起伏不定的丘陵。
那里长满了并不高大,但很茁壮的柞树。
也有并不粗壮的但是很挺拔的白桦树。
树林里面大多是一些小动物,偶尔也会有大动物出现。
那一天,老猎人照例背着长筒猎枪出门了。
跟着他的还有那只伶俐的黄毛猎狗。
一切都和平常一样。
可是他再也没有回来。
“原始的荒凉、茂密的野草,五颜六色的野花,”----未被破坏的环境;“老猎人照例背着长筒猎枪出门了。
”---猎人出猎等,都表现出与现代的不同,我们可以感受到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三、社会坏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社会坏境描写也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
社会坏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事件〕命运的社会原因等。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它的表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文革时期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通过满墙的大字报来表现。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可以通过外资企业的厂标来表现等。
社会坏境描写在课文中也并不少见。
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中,对江南小镇风情的描写,就表现出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这段描写中显露出来。
还有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关于普鲁士兵在操练的描写,表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两段文字,具体体会一下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甲〕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继续下去。
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
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突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
喜得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记不清了,好像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点深深渗入土地,可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
我现在还记得那年春潮,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移动的人影。
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快感。
〔乙〕几天来,他因为父亲的寝食难安。
挨到了星期天,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都老人都摇头。
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以上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甲段中,“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继续下去。
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延安山岭上,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等描写,都在提醒读者,注意作品所表现的事件发生在一个非常时期,即上个世纪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