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结核病与HIV双重感染的现况与管理

合集下载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

2024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 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解读(全文)摘要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就HIV并发结核病的筛查、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的实施给出了具体建议,旨在减少HIV并发结核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病亡率。

笔者针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供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HIV感染、吸烟、营养不良和酗酒可能增加结核病患病风险,称为健康相关风险因素。

当结核病和健康风险因素共存时,这些因素可视为共患病。

所有共患病与结核病的不良治疗结局和不利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关。

解决结核病患者的共患病、多重疾病和健康相关风险因素对于加速终止结核病疫情至关重要。

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结核病及其共患病合作行动框架》,以强化应对结核病及其共患病的各类措施,将解决结核病共患病问题纳入到以人为本的患者关怀策略中。

2024年4月,WHO在整合了最新的循证证据的基础上,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6:结核病及其共患病-HIV》(以下简称《指南模块6-HIV》)并同步推出配套的实施手册支持会员国实施以人为本的有效干预措施,助力减少结核病及其共患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病亡率和经济负担。

比起一般健康人群,HIV感染人群(people living with HIV, PLHIV) 罹患结核病的风险高14倍。

并发HI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更差,抗结核治疗期间病亡率高2倍。

实施整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预防服务不仅是有效应对HIV感染并发结核病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WHO “终止结核病策略”(WHO End-TB strategy) 的关键步骤。

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海 南医学 2 0 1 3 年8 月第 2 4 卷第 1 5 期
Ha i n a n Me d J ,Au g .2 0 1 3 ,Vo 1 .2 4 ,No 15

d o i : 1 0 .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3 . 1 5 . 0 9 4 1
C D 4 + T 淋 巴细胞在结核病免疫过程 中有重要作用” 】 。 2 0 0 个/ 时 , 肺 结 核 的表 现 与一 般 患 者 相 似 , 当C D H I V主要感染 和杀灭 C D , + T 淋巴细胞 , 并使其功能下 细胞 <1 0 0 个/ “ l 时, 肺结核表现呈非典型 , 以各种类 降, 导致 巨噬细胞抑制结 核菌 的能力 降低 , 故H I V感 染 型 混合 常见 , 尤 以血 行 播 散 型 肺 结 核 和 继发 型肺 结 者易患结核病。随着 C D 4 + 细胞计数及功能不断下降 , 核 多见 , c D 细 胞 <5 0 个/ l 更 显 著 。而 H I V / T B双 发生 结核病 及结 核扩散 的危 险将 会增 加[ 2 1 。有资料 显 重 感 染 者 临 床 症 状 与 HI V 阴性 结 核 病 患 者 也 不 尽 示A I DS 患者T B的发病 率是 正常人 的 3 0 ~ 5 0 倍 。 相 同, HI V 阳性 者 体 重 下 降 及 发 热 常 见 , 而咳嗽 、 咯 H I V阴性 的 结核 病 患 者 一 生 中有 1 0 %的机会 发展 为 血 少见 , HI V 阳性患 者 干 咳 多见 , 而 HI V阴性 者 咳痰 活动 性结 核 , 而 HI V阳性 的结 核病 患者 一年 中发 展为 多 见 [ 。

TB,艾滋双重感染

TB,艾滋双重感染

• 结核病是HIV/AIDS患者的主要 杀手
(两个尸检研究)
刚果民主共和国
科特迪瓦
肺炎 : 40%
隐孢子
虫病 : 11% 弓形体病 :
其他
:
10% 5%
其他 : 39%
TB: 44%
脓毒病 : 11% 肺炎 : 8%
Data sources: Nelson AM et al. HIV-1 seropositivity and mortality at University Hospital, Kinshasa, Zaire, 1987. AIDS, 1991, 5:583– 586 and Lucas SB et al. The mortality and pathology of HIV infection in a west African city. AIDS, 1993, 7:1569–1579.
普通 人群
未感 染HIV 和TB
未感染结核菌的 HIV/AIDS
感染结核菌的 HIV/AIDS
活动性肺结核 HIV/AIDS
避免发生HIV感染 提高机体免疫力 措施:宣传和干预 措施:抗病毒治疗
三、TB/HIV双重感染抗结核治疗
难点
➢ 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 药品相互作用 ➢ 耐药结核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实际发病
▪ X光片会导致TB诊断不足
– 以X光片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40%被诊断为TB感染者 为非活单动凭性X光结片核诊。断、监控TB是不可靠的。
PTB – 诊断检查 – 镜检 (1)
利用显微镜检测经Ziehl-Neelsen染色或荧光染色 的痰液涂片
PTB疑似患者须上交三份痰液样本用于镜检。:
样本 1: 首次看诊,患者当场取样。 样本 2: 为患者提供一个装痰液的容器,患者在回家后当晚或次

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的双重感染及预防

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的双重感染及预防

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的双重感染及预防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然而,与艾滋病相关的并不仅仅是人们常常所关注的单一感染,还有与其他疾病的双重感染。

本文将从双重感染的定义、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双重感染的定义双重感染是指一个人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及其他疾病的情况。

艾滋病本身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

一些常见的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相关的疾病包括结核病、疟疾、性传播感染等。

2. 双重感染的影响双重感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双重感染会加重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并使其更易于感染其他疾病。

这是因为艾滋病已经削弱了免疫系统,使得人体对抗其他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而另一方面,双重感染也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当一个人感染了其他疾病,特别是性传播感染疾病时,他们更容易通过性行为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3. 预防双重感染的措施为了预防双重感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艾滋病患者需要积极接受治疗,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等,以保持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此外,艾滋病患者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其次,世界卫生组织也提供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防止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的双重感染。

这些措施包括:3.1 加强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早期筛查。

通过对人群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感染者,并及时提供相关的治疗和咨询。

3.2 提供相关疫苗接种服务。

对于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其他疾病,如流感、结核病等,需要积极推行疫苗接种计划,为人们提供免疫保护。

3.3 推广性教育和安全性行为。

性传播感染是双重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需要加强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如正确使用避孕套等。

4. 进一步研究和合作为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的双重感染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通过对双重感染的病理机制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不可逆转的免疫系统疾病。

而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则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全球范围内。

两者的合并病情十分恶劣,极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复杂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以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病情分析HIV感染和PTB感染在全世界的分布都非常广泛。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有360万例HIV合并TB的感染者。

而在这些感染者中,约有36.8万人死亡,这一数字占到了所有PTB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艾滋合并肺结核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并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中,由于其免疫力下降,PTB往往呈现出更加恶劣的病情。

患者很可能出现肺弥漫性结核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

而且,在这类患者中,往往会出现药物治疗不良和治疗失败的情况,这是因为HIV感染的存在降低了肺结核的治愈率。

因此,对于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综合性的临床护理。

二、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1、病情的评估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初步的病史询问和相关的生理指标测量,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往的病例研究表明,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血培养、尿培养和骨髓液培养等病原筛查技术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还应按照这些项目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原体信息,并更精确的制订治疗方案。

中国耐药性结核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中国耐药性结核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中国耐药性结核流行趋势不容乐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结核病(TB)负担国之一,耐药性结核的流行趋势令人不容乐观。

耐药性结核是指对抗结核病菌常用药物的治疗无效的情况,其存在给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耐药性结核流行的趋势,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耐药性结核在中国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中国每年约有84万例结核病例,其中大约有5万例是经过积极治疗的多药耐药(MDR)或极耐药(XDR)结核病。

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耐药性结核病例数量已经超过了全球同类病例数量的40%。

这令人担忧,因为耐药性结核通常需要更长时间和更昂贵的治疗,而且治愈率较低。

根据一项研究,中国的多药耐药结核病人的治愈率仅为54%。

造成耐药性结核流行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不规范的抗结核药物使用是一个主要因素。

在中国,结核病治疗通常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而不是在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

这导致了抗结核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例如错误的药物选择、剂量不足、治疗时间不足等,以及经常出现的患者未按时服药或中断治疗等。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结核病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发展的风险。

其次,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双重感染在中国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

艾滋病(HIV)病毒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能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结核病菌。

这不仅增加了耐药性结核的发病率,而且使这些感染者更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约有9万例结核/HIV共感染者,而这个数字可能还被低估了。

为了应对中国的耐药性结核流行趋势,一些解决方案被提出。

首先,加强结核病防治体系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应该由专业的结核病机构来负责,包括确保严格的监测和报告、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强化的药物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

同时,监管和监督抗结核药物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特征研究

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特征研究

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特征研究[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结核病人发生HIV感染的高危因素。

方法对四川省15个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在2009-09-01/12-31期间所有新登记的结核患者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认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其结核病相关信息和HIV抗体检测结果,对HIV阳性者收集其艾滋病高危行为等相关信息。

结果在接受HIV检测的1779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有29例HIV阳性者,HIV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63%。

组间比较发现,15~44岁组(2.4%),彝族(5.8%),离异或丧偶(8.7%)和复治结核病患者(4.5%)中HIV检出率高于其他组(P<0.05)。

29例双感患者中,23例(79.3%)为男性,16例(55.2%)为涂阳结核病患者,23(79.3%)咳嗽咳痰大于等于2周,22例(75.9%)最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注射毒品。

结论四川省TB/HIV双重感染疫情较为严重,应将中青年男性结核病患者、复治患者以及吸毒人群结核病患者作为TB/HIV双重感染防治的重点人群并着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

目前,全球大约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杆菌,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超过800万,并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其中相当部分同时感染了HIV,结核病和艾滋病混合感染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正常的免疫系统通常能够抑结核菌感染的发展,感染了结核菌的人一旦再感染HIV,就破坏了机体免疫系统,更容易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2]。

我国属于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来,艾滋病疫情也呈现上升趋势。

HIV感染严重影响结核病疫情下降,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HIV感染者的增多被认为是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

四川省由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医疗水平相对滞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结核病高流行省份。

HIV并TB的治疗管理

HIV并TB的治疗管理

结核菌加剧AIDS的可能机制



结核病人的单核细胞对HIV的易感性增高。 结核感染诱导γ 干扰素(IFN-γ)、IL-1、2,肿瘤坏 死因子(TNF)等因子释放,增强HIV的复制。 结核菌胞壁的阿拉伯甘露糖(LAM)是HIV复制的诱导 剂。 结核菌诱导单核细胞内HIVRNA增强,P24增量。 结核菌降低CD4细胞计数,增加HIV病毒载量6~7倍。 结核杆菌激活HIV感染者的CD4细胞后,也可以促进 HIV病毒的复制。
CD4 细 胞 水 平 较 低 时 肺 结 核 病 灶 常 见 于 下 肺

病 灶 进 展 迅 速, 类 似 于 炎 性 改 变

常常合并其他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如PCP等

有 些 肺 部 无 明 显 病 灶, 但 痰 结 核 菌 阳 性
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特点
5、结核菌检查阳性率低。
HI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低,非结核分枝 杆菌感染几率高,因此做结核菌培养尤为 重要.
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特点
7、结核菌素(PPD) 试验阳性率低。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正常 HIV 无症状 期 艾滋病 期 阳性率
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特点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细菌学(三) 分离培养法: 过去结核菌BACTEC 460检测系统:可灵敏 检测液体培养基系统中早期生长细菌,初次分 离培养阳性率一般可提高10%左右。现在多用 生物梅里埃培养系统。 阳性报告时间缩短至10日左右。 可培养非结核分枝杆菌
痰检方法
HIV感染者常规做痰细菌学检查 首次应留夜间、早晨及即时痰涂片 TB诊断为阳性者:治疗2个月、治疗5和 6月(初治)或7、8月(复治)再查早晨及 即时痰;如强化期结束后痰阳性则治疗3月 末再查痰一次。 TB阴性者查痰次数同X-检查 项目要求对所有HIV感染者做痰及血结核菌 培养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摘要:目的:分析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旨为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供依据。

结果:无症状hiv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了hiv病毒后,hiv病毒造成t细胞(cd4+t细胞)、重要的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中任何一环节发生障碍,导致机体对结核杆菌免疫功能下降,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引发结核病,加速了结核病流行。

近十年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数量增长了4倍[1],hiv与结核菌(tuberculosis,tb)的双重感染是一种致死性的结合模式,全球tb疫情的死灰复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艾滋病的流行[2]。

结论:无症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数量的增加是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预防和控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可以减少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的发生,是控制结核病加速流行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控制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tb/hivco-infectionacceler atetuberculosisepidemicfactors,forthepurposeofcontrolling tuberculosisepidemicsprovideabasis.results:asymptomatichi vinfectionisanimportantsourceofinfection.thehumanbodyinfe ctedwiththehivvirus,virushivcausedbytcells(cd4+tcells),im portantcytokinesandmacrophagesinanylinkoccurrencedisorder ,causeoftuberculosisdecreasedimmunefunction,masspropagationcausedby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b,acceleratedthetuber culosisepidemic.inlasttenyearsduetotheaidsepidemic,chinat uberculosiscontrolprogramregistrationnumberoftbpatientsgr ew4times[1],hivand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uberculosis, tb)ofthedoubleinfectionisalethalcombinationofglobaltbepid emicmodel,astirringamongthedrybones,oneoftheimportantreas onsisthattheaidsepidemic[2].conclusion:asymptomatichivinf ectionoraidstheincreasednumberofaccelerationisoneofthemai nfactorsoftuberculosisepidemic.therefore,thepreventionand controlofhivinfectionoraids,canreducethetb/hivdualinfecti onoccurs,istheimportantbasistoacceleratetheprevalenceoftu berculosiscontrol.keywords:tuberclebacilli;hivdualinfection;prevalence;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53-02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生存于人体血液中,并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致人体失去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能力下降,出现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病毒。

HIV/TB双重感染防治

HIV/TB双重感染防治

HIV/TB双重感染防治艾滋病和结核病疫情艾滋病疫情:我国1985年6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今,流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传入期、扩散期和快速增长期。

2005年我国已存活HIV 感染者大约6.5万人,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并存在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危险,艾滋病病人死亡情况严重。

结核病疫情:近年来,由于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减少,机构削弱;再加上流动人口增加和耐药结核病人的增加,艾滋病的流行,使结核病“死灰复燃”。

目前,世界上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菌,每秒就有1人感染,每年因结核病死亡300万人。

中国结核病疫情十分严峻,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活动肺结核患者500万人,其中涂阳患者150万人,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关系结核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同时,感染TB将导致免疫细胞对HIV易感,这将使得HIV 更易进入免疫细胞并更容易复制。

据统计,感染了结核菌的HIV/AIDS患者每年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机会为7%~10%,而HIV 阳性结核菌感染者一生中患结核病的机会为5%~10%,与未感染HIV的人相比,AIDS患者患活动性肺结核危险性升高170倍,HIV感染者患活动性肺结核危险性高113倍。

HIV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经影响到了结核病的每个方面,包括免疫、病理、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防等。

同时,结核也是HIV病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随着HIV/TB双重感染率不断攀升,国际上采取三个措施:①建立控制HIV/TB 双重感染的合作机制,包括在TB病人中实行HIV监测,对HIV感染者和AIDS 患者进行TB筛查。

②减少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负担。

③减少结核病患者的艾滋病负担。

HIV/TB双重感染工作是:“两种疾病、一个病人、两个规划、一个目标”。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

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引言耐多药结核(MDR-TB)是指对两种最重要的抗结核药物伊索酰胺(isoniazid, INH)和利福平(rifampicin, RFP)耐药的结核病株。

由于耐药性的增加以及传统治疗方案的失败,MDR-TB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介绍耐多药结核治疗的目标、治疗原则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

目标MDR-TB治疗的目标是消灭结核杆菌的感染,阻断传播链,最终实现病情稳定和痊愈。

治疗原则1.组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原体具有多种耐药突变,单一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耐药现象,因此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增加治疗效果。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包括确定耐药病原体的敏感性,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排除与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3.长期治疗:MDR-TB需要长期治疗,通常持续18个月以上。

患者需要坚持按时服药,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治疗方案MDR-TB的治疗方案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初始治疗阶段和持续治疗阶段。

初始治疗阶段初始治疗阶段的目的是迅速减少病原体负荷,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1.标准初始治疗方案:–马利奎特(MQ,Moxifloxacin)、伊索酰胺(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每天一次。

–初始治疗阶段持续4个月。

2.加强初始治疗方案:–在标准初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卡那霉素(CAP)和吡嗪酰胺(PZA)。

–加强初始治疗方案主要适用于高度耐药或病情危重的患者。

持续治疗阶段持续治疗阶段的目的是维持疗效,防止耐药性再发。

1.标准持续治疗方案:–伊索酰胺(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和依替福韦(Ethambutol, EMB)。

–持续治疗阶段持续14个月。

2.加强持续治疗方案:–在标准持续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卡那霉素(CAP)和吡嗪酰胺(PZA)。

–加强持续治疗方案主要适用于疗效不佳或反复耐药的患者。

HIV-TB双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现状

HIV-TB双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现状


20 0 9年 2月 第4卷
第 1期
8 3
m d er tym lpemylm J . nl d,99,4 iei rfco ut l e a[ ] N E g JMe 19 3 1 n a r i o
( 1 :5 5—17 . 2 ) 16 51
go t fc ri pt nswt avne acr[ ] JCi O cl rwh at ai t i d acdcne J . l no, o n e h n
染 了 M B的耐药菌株 …。WH 国际防痨 和肺病 联合会 (u T O、 I—
M B) T 的联合感染 。近年来 的研 究表明 , 种联合感 染并不是 A L )9 4年启动全球耐药性 监测计 划。该计划依托参 比实 这 T D 19 单纯的两种病症的叠加 , 而是一个相 互促进 的过 程 , 得 H V 使 I 验 室 网 , 用 国际 耐 药 性 监 测 方 法 , 后 2次 对 异 烟 肼 、 福 采 先 利 感染者和结核病 患者的死亡 率大大 升高。本文对 H V T I/ B双 平 、 乙胺丁醇和链霉 素等 4种抗结核 一线药的药敏试验调查。
[ 图法 分 类 号 ] R5 29 ; 2 中 1. 1 R5 [ 献标 识 码 ] A 文
艾 滋 病 即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c u e m uo e— aq i di m ndf r i cec nrm , I S 不仅 严 重 威 胁 我 国 人 民 健 康 , 已影 响 i ys do e AD ) n y 且
2 0 .9 3 :4 0 1 1 ( ) 8 3—8 0 5.
[2 T o a A, a t i M. urn rl o taio d n cne 2 ] hm sD K na a H C r t oe f hl miei aeY 5 -n e d

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护理

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护理
●阅
国嘧
现体重迅速增加 、 水肿 、 高血压 和少尿症状 , 限制钠盐的摄入。 监测血压 , 应 透析 中如患者感乏力 、 胸闷、 憋气 , 出现面色苍 白、 出 43 防治措施 _ 431 透析 中低血 压的处理 .. 在 透析过程 中一旦发 生低 血压应立 即予患者平 卧 , 取头低脚高位 , 保证 重要 器官供血 , 停 止超 滤予 以吸氧 。非糖尿病 患者立 即给予 5 %葡 萄糖 注射液 0
语 言柔和 、 态度和 蔼 , 通俗易懂 的语言 和方法讲解疾 病 的传 用
播途径 、 发生 、 发展 、 消毒 隔离 、 感染预 防、 积极治疗及预后等相 关专业 知识 , 并列举治 疗成功 的病例 , 鼓励 患者以积极 的心态
25 出院健康 教育 .
该病病 程长 ,化疗原 则为早期 、 规
对 H V感 染者或 A D I I S患者来说 , I H V感 24 消毒隔离 患者需单 病室居住 ,护理人 员接触患者 .
21 心理支持 .
染是终 身的 , 产生 巨大 的心理压力 , 他们 不仅受 到病痛 的折磨
与生命 的威胁 , 还要承受 家庭 、 会多方 面的压力 ( 视 、 社 歧 排斥 等 ) 长期处于这种压力 中, 。 易出现焦虑 、 惧 、 恐 孤独无助 、 多疑 、 仇 视社会 , 产生强烈 的报复心理[ 4 1 。因此护理上应重视调动患者 内在的积极 性 ,增强与疾病斗争 的勇气 及减少心理上 的伤害 。 针对不 同的心理 , 护士要 主动接近患者 , 以亲切 、 热情 的态度 和 娴熟 的操作 技能给患者提供帮助 , 忌轻视言行 , 注意表情 自然 、
222 对有 呼吸道症状 的患者予 以吸氧 ,采取舒 适体位 , .. 指导有效排痰 , 保持 呼吸道通 畅 , 医嘱使用止 咳平 喘药物 , 遵 限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其治疗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其治疗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其治疗作者:韩萍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15期摘要结核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耐药结核病更是导致全球结核病疫情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抗结核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虽然有多种治疗方式,但化学治疗仍被认为是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最重要手段。

本文就国内外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其治疗方式作一概要介绍,以期为临床优化与提高耐药结核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结核病抗结核药物中图分类号:R521; R4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15-0003-03引用本文韩萍.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其治疗[J]. 上海医药, 2022, 43(15): 3-5; 9.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and its treatmentHAN P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Shanghai 201508,China)ABSTRACT Tuberculosis (TB) is one of the major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s and can seriously endanger human health. Drug-resistant TB (DR-TB)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severe TB epidemic and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to antiTB treatment. 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treatment options, chemotherapy is still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therapy for DR-TB. The prevalence of DR-TB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DR-TB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so as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DR-TB.KEY WORDS tuberculosis;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anti-tuberculosis drugs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以下简称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全文_办法_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全文_办法_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逐步构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

第四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结核病防治的疫情监测和报告、诊断治疗、感染控制、转诊服务、患者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组织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和管理全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拟订本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辖区内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规划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资源,对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规划管理及评估工作;(二)收集、分析信息,监测肺结核疫情;及时准确报告、通报疫情及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工作;(三)组织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四)组织开展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五)组织开展结核病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的防治工作;(六)开展结核病实验室检测,对辖区内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七)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提供防治技术指导;(八)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九)开展结核病防治应用性研究。

控制监狱内“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的对策

控制监狱内“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的对策

控制监狱内“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的对策【摘要】目的: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技术措施,遏制监狱内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流行。

结果:本狱内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疫情形势严峻,“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75.0/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2万/10万;耐药率100%;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有数例。

通过在监狱内组织实施“健全结核病防治机制、加强早期发现患者工作力度、扩大耐药肺结核诊疗覆盖面,规范患者管理”等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技术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或减少了耐药结核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的风险。

结论:成功的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技术措施,是控制监狱内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的主要对策。

迄今为止,本狱内未发生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蔓延和流行。

【关键词】耐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控制;对策【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58-02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肺部,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

其中耐药结核病,是造成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未来数年内可能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结核病流行态势,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人数持续增加”[2]。

(其中:耐药结核病,指耐一种或一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肺结核病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指结核菌感染者﹝不是活动性结核病人﹞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是艾滋病人﹞。

据有关资料报道:人感染结核杆菌后,其一生中患结核病的机率仅为10%;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结核病的发生概率将上升到50%左右。

因此,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将加重监狱内结核病的疫情。

我国属于高耐药国家(据who估计,2006年全球约有49万例mdr—tb,中国占27.8%),居全球首位[3]。

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

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

持续投入与长效机制建设
政府财政支持
确保政府财政对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投入。
多元化筹资机制
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防治工作。
长效机制建设
完善防治工作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防治工作长期 有效开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防治艾滋病和结核病对于 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现状分析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
我国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疫情也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和人群中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和发 病率。
国内外在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 困难。
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X线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其中,细菌学检查包括痰涂片检查和结核杆菌培养等。
治疗方法
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 、吡嗪酰胺等。治疗过程需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 规律、全程”的原则。
耐药性结核病治疗
针对耐药性结核病,需要采用更为强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
结核病对艾滋病的影响
加重免疫损害
结核杆菌感染会进一步削弱已经受损的免疫系统 ,加速艾滋病病情的进展。
增加机会性感染
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 两者并存时,患者的病死率极高。
诊疗难度增加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时,诊断和治疗都变得更加复 杂和困难,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双重感染患者的诊疗挑战
发生在其他部位如淋巴、骨骼、关节等。
结核病症状
03
包括长期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盗汗等,严重时可导致体

肺结核与艾滋病双重感染1例报告

肺结核与艾滋病双重感染1例报告

肺结核与艾滋病双重感染1例报告发表时间:2009-12-22T14:02:13.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9期供稿作者:徐士虎陈南海[导读]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自身抵抗力显著下降,易于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徐士虎陈南海(沙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沙洋 448200)【中图分类号】 R52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9-0262-02 患者女性,30岁,农民,已婚,育有一子(其子HIV阴性),为我县人。

于2008年3月发现其感染HIV,未予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后于同年10月23日受凉后出现咳嗽,无痰,无发热,咯血,胸闷、盗汗及呼吸困难,无乏力,纳差等症状,至我县人民医院拍胸片,诊断为右上肺结核(增殖灶)。

经转诊来我科。

患者无既往病史,无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自诉2年前有不洁性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查体:T36.5℃、P90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体重40Kg。

发育正常,皮肤无黄染, 出血、破损,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心脏听诊无异常、律齐、心界无扩大,两肺呼吸音尚清,无干湿性罗音,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抗结核抗体阴性,PPD试验:硬结20×22mm,血沉60mm/小时,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未做痰培养,肝肾功能正常,血尿大便常规正常,HBSAg(-),HIV初检阳性,后送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诊HIV抗体阳性,2008年10月CD4+210个/UL。

2008年11月1日经我结核病防治所结合防艾科信息资料诊断为右上肺继发性肺结核,AIDS临床III期(WHO)。

讨论1 发病原因: 该病人是一位30岁的年青人,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过肝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史,无外伤、输血史。

有不洁性史。

据此,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性接触传播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另外,该病人在我县肺结病流行地区。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自身抵抗力显著下降,易于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陆丽红【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2(017)012【总页数】3页(P2269-2270,2277)【作者】陆丽红【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正文语种】中文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通常是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主要病死原因[1]。

研究表明HIV可促进Mtb潜在感染的复燃,并加快Mtb自然感染后临床症状的出现[2]。

活动性TB的发生加速HI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与死亡[3]。

两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给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5]。

截至2009年底,估计全球存活的AIDS或HIV感染者约有3330万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世界共有3420万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比一年前的3350万HIV感染者略有增长。

我国AIDS流行形势也十分严峻[6]: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78万人,其中AIDS患者15.4万例;全人群感染率0.058%。

估计2011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AIDS患者相关死亡2.8万例。

我国艾滋病疫情特点:(1)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但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2)HIV/AIDS人数增加,AIDS发病和死亡增加;(3)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所占比例继续增高。

(4)感染人群多样化,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流行模式多样,流行形势复杂化。

WHO报告显示,全球现有结核病患者1400万,年新发患者940万[7]。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居全球第二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D R — T B 。X D R — T B患 者 中 9 8 %( 5 2 / 5 3 ) 出 现 症 状 到 死
此外广泛耐药 ( X D R ) 结 核病也 在世 界各个 地 区出 现; 最 近 南 非 出 现 了 高 致 死 率 的 广 泛 耐 药 结 核 病 ( X D R — T B ) 的爆发 。X D R — T B的定义是 指 同时对异 烟 肼 和利福平产生耐药 , 而且对包括所有 氟喹诺 酮类药 物 产生耐药 , 以及对任一 种二线抗 结核注射剂 ( 如卡那 霉 素, 阿米卡 星或者卷 曲霉素 ) 抵抗 , 此种情况被认 为是很 可能无法治疗的 MD R . T B 。
【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9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7 7 6 8 ( 2 0 1 5 ) 0 5 - 0 6 3 2 - 0 4
DOI : 1 0. 1 6 1 21 / i . c n k i . c n 4 5 — 1 3 4 7 / r . 2 0 1 5 . 0 5 . 1 2
爆 发性 增 长 , 可 能与耐 多药 结核 病 的 增 加 有关。MD R- T B和 H I V 双 重 感 染将 给 治 疗 与 管 理 带 来 更严 峻 的挑 战 。本 文就
MD R — T B与 H I V感 染的现 状 、 关联性 以及 管理 面临 的严 峻性 综述如 下 。
【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H I V; 双重感染; 综述
H I V病毒的流行导致 了全球 MD R — T B患病 率上升 ,
特别是在撒哈拉 以南 的非洲地 区 , M D R . T B与 H I V的双 重感 染导致 其诊断 和治疗难 度加 大。治疗 MD R — T B和
还是耐药性 T B来说都 是如此 。因此 , 全球 H I V感 染 的
流行增加 了许 多国家 的结核病负担 。在上个十年 中 , T B 的报告率在撒哈拉以南 、 H I V感染率 为总人 口的 1 0 % 的 国家 中每年增加 5 % 一1 0 %, 其 中包 括拥 有完善 结核病 控制计划 的国家” 。T B也是 H I V感染者 的主要死亡原 因, 而且或许能加速 H I V感 染进 程 , 增加 某些 患者体 内

的H I V病毒数 量 。除了增加 T B负担 , H I V感染可能
还对 T B患者 中 M D R — T B的流行起 了积极作 用 , 而且 还 与多起MD R . T B的爆发有关系 , 与利福平 的获得 性抵抗
亦有关 系。
1 MD R. T B与 HI V双重感染现状
为全球流 行病 。我 国亦是 全球 2 7个 M D R — T B / X D R — T B 高负担 国家之一 , 2 0 0 7至 2 0 0 8年全 国结核病 耐药 性基 线调查结果显示我 国肺结 核耐药率 为 3 7 . 7 9 %, 其 中耐
率, 达到7 0 %。从 患者 表现 出 T B症状 到死亡一般 只有 4~ 8周时间 , 患者通常在 M D R — T B的细菌学诊断出来 之
MD R — T B患者 , 约 占全球 2 4 % 的新 发病 例 , 居 全球 第二
位 一 。
应用和 快 速诊 断结 核 药 物抵 抗 之 前 。2 0 0 5年 南 非 的
K w a Z u l u N a t a l 省在 H I V 感 染 者 身 上 发 现 了 大 量 M D R — T B和 X D R - T B菌株 。在 5 4 4个确定菌株 的结核 病例 中, 4 1 %( 2 2 1 / 5 4 4 ) 是 MD R — T B, 1 0 %( 5 3 / 5 4 4 ) 是
在H I V流行的 国家 , 结核治疗机构疲 于处理 大量 病
2 MD R— T B与 HI V感染的相关性
在上世纪 8 0年代末 9 0年代初 , H I V感染 和发 达 国 家中某 些 机构 性 M D R — T B爆 发有 关 联 …。MD R — T B 的爆 发又导致 MD R T B与 H I V双重感染 患者 的高病死
例, 引起 了 M D R . T B发生率的增加 。监 测数据显示 H I V
感染 和 MD R — T B在 一 些 国家 可 能 出 现 重 叠 感 染。
M D R . T B 指 经 体 外 培 养 证 实 至 少 同 时 对 耐 异 烟 肼 和 利
福平耐受的结核分枝杆 菌菌株 引起 的结核病 , 主要原 因 是结核病例管理不 良与结 核治疗计 划不力 , 已经成
6 3 2
耐 多药 结 核 病 与 H I V双 重 感 染 的 现 况 与 管 理
李 小媛 黄 家运 邱媛
5 3 0 0 2 3 ) ( 广西南宁市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南宁市
【 摘要】 耐多药结核病( M D R — T B ) 已成为全球流行病 , 每年估计有 4 2 5 0 0 0 例新增患者。H I V的感染会导致结核病呈
H I V的双重感染需要同时使 用抗 T B药 和抗逆 转录病毒 药; 导致用药量大 , 患者依 从性 低 , 加 上药 物相 互作用 ,
双重毒性反应 , 使患者产生免 疫系统重建炎症 反应综合
征; 而疾病 的快速 传播 , 导 致高 病死 率 。 目前 , MD R - T B
与H I V双重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报道 1 3 益增多 , 本文就 两 者感 染 的现 状 、 关 联性 以及 管理 面 临 的严 峻 性综 述如
前就 已经死亡。这些爆 发被 归 因于 医院和监 狱 的感染 控制手段不力 , 让感染 T B的患者 和 H I V感染者 混住一 起, 而且对 MD R T B的诊断也被延误 。 爆发发生在高效抗逆转 录病毒治 疗 ( H A A R T ) 广泛
多药率为 8 . 3 2 %, 据此 推算 , 我 国 每年有 1 2万例 新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