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自画像对现代自画像创作的启示
从伦勃朗自画像看其绘画历程中的生命升华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2 D 1 3 — D 2
从伦勃朗 自画像看 其绘 画历程 中的生命升华
李觉辉
( 湖北文理 学院 美术学院, 湖北 襄 阳 4 4 1 0 5 3 )
摘 要: 伦勃朗一生创作 了数量惊人的油画、 铜版画和素描 自画像 , 这一现 象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 有的。本文
术史上是绝无仅有 的。 人们不禁要问 , 伦勃 朗为什么热衷 于描
绘不 同时期的 自画像? 对其一生艺术实践分析后 即知 , 他不是
一
个盲 目自大的 自恋狂 ,而是一个把绘 画审美 和生命体验融 为一体 、 带有哲学化考察的绘画大师 。因此 , 伦勃 朗无 论画什
么题材 、 什么人物都从实际感受出发 , 用 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 的人和事 , 用 自己的心灵体验人生的真实状态 , 并用绘画艺术
一
不渝 , 仿佛他也化身为献身艺术的“ 基督 ” , 从而在人生价值取
向上烙下了追求生命尊严的深刻印迹。 二、 人生观决定艺术观 , 自画像真实而形象地诠释 了伦勃 朗的生命 状态 和艺术成就。
、
“ 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使 伦勃朗形成了不迎合世
俗 审 美 的艺 术 理 念 ,追 求 艺 术 自由 和 独 立 人 格 逐 渐 成 为 他 坚
试 图从 伦勃朗人 生价值观的形成 , 艺术创作理念上的追求以及早 、 晚期 自画像 中所表现 出截 然不 同的技 法特征 和 精神面貌 , 来探 究伦 勃朗 自画像 在 自我光 影下描绘 自我 的 同时 , 不断呈现 出生命历程 中的沧桑 巨变和人格尊严 ,
即早期 自画像 注重技巧的 完善 和形 式关感, 晚年则极 力表达生命 的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 伦勃 朗; 自画像 ; 技 法演 变; 精神诠释
浅析伦勃朗艺术

浅析伦勃朗艺术伦勃朗·范·莱因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和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伦勃朗以其逼真的肖像画和卓越的光影效果而闻名,被认为是欧洲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一、生平与背景伦勃朗1606年出生在荷兰莱顿的一个家具商家庭,他是家中的第九个孩子,但仅有四个兄弟姐妹在他出生后幸存下来,这个大家庭为他提供了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支持。
在早期成长阶段,伦勃朗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在学校展现出绘画才能,为此他被送往莱顿大学学习文法和修辞学,但是他的兴趣更倾向于绘画,于是他辍学并开始拜师学习绘画。
伦勃朗的第一位导师是知名艺术家,他教授伦勃朗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然后伦勃朗成为彼得·拉斯特曼的学徒,学习历史画的绘制和故事性表达。
在完成学徒期后,伦勃朗回到莱顿并开设了自己的画室,他开始接受委托绘制肖像画和历史画,逐渐建立了声誉和客户群,他的作品展示了对细节的精确描绘和对光影的巧妙运用,这些特点后来成为他艺术风格的标志。
但他的个人生活并不一帆风顺,在1634年,他娶了一个名叫萨斯基亚的女性为妻,他们共同经历了悲痛和喜悦,他也面临了经济上的挣扎,伦勃朗的艺术事业在这段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肖像画和历史画受到了社会上层阶级的青睐,并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不幸的是,萨斯基亚在1642年去世,给伦勃朗带来了深深的伤痛,这一事件对他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伦勃朗的经济状况也逐渐恶化,他在投资和生意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并没有放弃艺术创作,相反,他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来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晚年的伦勃朗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风景画和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他的作品逐渐展现出内省和沉思的特点,反映出他在个人经历和人生困境中的思考。
尽管伦勃朗在经济上遭受了挫折,但他的艺术声誉在欧洲各地不断上升,他的画作被广泛收藏,并受到其他艺术家的推崇和模仿,伦勃朗通过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成功地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伦勃朗设计理念

伦勃朗设计理念
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
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而著称。
伦勃朗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充满情感、深思熟虑和真实感。
首先,伦勃朗的设计理念强调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细腻的画风和精心的构图,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微妙神态和表情,将其逼真地表现出来。
无论是喜悦、痛苦或者哀伤,他都能通过绘画准确地传递给观众。
伦勃朗的作品中常常充满温暖和亲密感,观众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其次,伦勃朗的设计理念注重深思熟虑的构思。
他常常精心地安排画面的结构和元素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他善于运用光线和阴影的对比,突出画面中的主题和重点。
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也非常精确,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伦勃朗的画作常常给人一种沉思和思考的空间,观众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伦勃朗的设计理念追求真实感。
他不仅在细节的描绘上非常细致入微,还通过对光与阴影的运用使画面更加逼真。
他善于利用暗调和明亮的对比来营造出画面的氛围和气氛。
他对人物的描绘也非常真实,在绘画中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
伦勃朗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对人性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伦勃朗的设计理念以情感的表达、深思熟虑和真实
感为核心。
他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构图的精心安排以及真实细致的绘画风格,创造出了一系列富有感染力和思考性的艺术作品。
他的设计理念对后世的绘画艺术影响深远,成为画坛的经典。
艺术史上高逼格的自画像

1. 伦勃朗首先教我们,艺术和生活不是对立的,而是紧紧团结在一起。
就像下面这幅自画像里,他一手拥抱娇妻,一手自如搭放画笔。
把最重要的东西都揽在身边,尚属于自拍界诚实的初级阶段。
2. 后来他开始制造神秘感。
在这幅作品中,伦勃朗的目光处有阴影,好像锁住了意识、记忆与时间。
他绘画的动作在画面中瞬间凝固,他笔下创造的世界化作了后景里两个神秘的圆圈。
3. 16 世纪的意大利画家帕尔米贾尼诺,开始尝试用比较现代、激进的手段来辅助绘画。
从下面这幅《凸镜中的自画像》可以看出,顾名思义,他借用了一面凸透镜,因此右手被放大,在画面前景得到夸张的显现,而后景的人脸如同处在圆形泡泡中,有种虚幻感。
美国诗人阿什贝利据此写作了一首同题诗:你会继续呆着,坐立不宁,沉静于/ 既不是拥抱也不是警告的你的手势中/ 可它在不肯定任何事物的纯粹的肯定中/ 把握着这两者中的某些东西。
4. 巴洛克时期杰出的女画家阿特米西亚·简提列斯基,在这幅自画像中展示了自己作为女性、作为艺术家的双重自信。
17 世纪比较常见的艺术主题,是女性作为缪斯的象征,成为被男人凝视观赏的对象,但阿特米西亚在画作里一手握画笔,一手持调色板,专注与力量均呼之欲出。
她不但被凝视,还可以亲自创造供人凝视的作品。
5. 弗里达·卡罗跟迪亚戈离婚后,画下了这幅剪掉长发的自画像。
画面中被剪掉的头发如同生物在空间里游弋漂浮,同时有两个形象存活于画面张力中:一个是从良的妓女抹大拉,一个是为爱殉道的苦行僧。
6. 毕加索则一贯擅长夸张自己的五官和表情,在《直面死亡》中,他已经脱离了弗里达·卡罗跟自我搏斗的阶段,转而跟死神进行搏斗了。
7. 卢西安·弗洛伊德把他搏斗的对象和原因一并告诉我们:他在自画像中放大了为人之不安,同样是利用镜子,对镜中对象的描绘却并不写实。
画家的两个孩子缩在画面一角,而画家作为父亲的形象巨大、充满焦虑,倾斜的身体和俯视的面庞都凸显了他的不安与拒斥感。
浅析伦勃朗作品中的绘画精神与卓越技巧

大 众 文 艺大110摘要:伦勃朗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资产阶级的局限,成为时代的先声。
他独特的明暗技巧,挥洒淋漓的笔法,将有笔触绘画推向了一个新的极致。
伦勃朗的艺术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一座耀眼的里程碑,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他超越时代的艺术光辉至今仍以极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究。
关键词:伦勃朗;文艺复兴;现实主义;有笔触绘画1.伦勃朗作品中的绘画精神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1606-1669)是十七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应进步的时代精神要求而产生的艺术巨匠。
伦勃朗的艺术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和荷兰人民取得了反抗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的背景下产生的,他所生活的十七世纪的荷兰无论是在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还是在言论思想上都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
新兴的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荷兰信奉新教,思想文化相对自由,欧洲文艺复兴的进步传统更促进了荷兰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蓬勃发展。
伦勃朗出生在莱顿城,那里是当时新文化比较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从青年时代他就移居阿姆斯特丹直至终老,这座城市更是当时号称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伦勃朗的艺术创作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下,必然被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不仅如此,他的艺术还超越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更为本质的一面,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1.1 人文主义思想十七世纪初叶的尼德兰刚刚经过漫长的斗争,推翻了西班牙的封建统治,胜利的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年轻的共和国在政治上相对自由和宽松,吸引了当时欧洲许多受到宗教黑暗势力和封建统治迫害的进步学者、艺术家、流亡政治家来到这里,带来了欧洲文艺复兴的进步传统。
伦勃朗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之下,从一开始就在作品中就显露出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倾向。
伦勃朗的事迹鼓舞了我

伦勃朗的事迹鼓舞了我伦勃朗,一个享誉世界的荷兰画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如今依然被世人所赞美。
然而,除了他的杰出艺术成就之外,伦勃朗的坚持与奋斗精神也深深地鼓舞着我。
首先,伦勃朗的勤奋与毅力给予了我巨大的启发。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在绘画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天赋。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
他几乎每天都在画室里勤奋工作,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追求自己艺术的极致。
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使他的作品逐渐达到了独特的艺术高度。
看到伦勃朗如此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深感自己也应该像他一样,用勤奋和毅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伦勃朗的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了我深深的启示。
他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每一幅画作都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创造力。
他敢于突破传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融入作品中,从而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他不被外界的评判和眼光所左右,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再次,伦勃朗的对人性的洞察与关怀给予了我深刻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绘画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性的本质。
伦勃朗对人性的洞察和关怀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感,更是一种对人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呈现。
这激励着我在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去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温暖和关怀。
最后,伦勃朗的坚持和信念给予了我无尽的勇气和希望。
尽管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和才华,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
正是这种坚持和信念,让他最终获得了成功和认可。
看到伦勃朗如此坚定的信念,我深信只要我坚持自己的梦想,用心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伦勃朗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传奇,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强调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闻名于世,被誉为明暗光影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众多的作品中,伦勃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他善于运用强烈的光源和阴影来突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同时准确把握光线的明暗变化,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明暗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氛围和主题表达,使得观者在视觉上和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刺激。
伦勃朗在明暗处理上的技巧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他善于利用明暗对比来塑造人物的体态和面部表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他通常使用暗调背景并将光源集中在人物的重要部位,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特征和情感。
他的作品中的光影变化形成了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使人们感觉到人物和物体的真实存在。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还赋予了他的作品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他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他擅长描绘人物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通过光影效果来刻画人物的表情和情绪。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人物心灵的扭曲和痛苦,使人们感到深深的共鸣。
伦勃朗通过明暗光影的运用,将视觉和情感融为一体,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验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模仿。
他的明暗处理技巧成为了后来画家们追求的艺术目标,对于后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绘画的风格和传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伦勃朗通过其独特的明暗光影技法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他的明暗光影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使观者在情感上得到深深的共鸣。
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 伦勃朗人生三幕剧

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伦勃朗人生三幕剧————————————————————————————————作者:————————————————————————————————日期: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伦勃朗人生三幕剧-历史论文用自画像写下独一无二自传伦勃朗人生三幕剧贡布里希将伦勃朗比作美术界的莎士比亚,认为他同样洞察人物内心。
“光影心理学”成为伦勃朗创作最深刻的特点本刊记者|黄薇1600 年至1670 年,被历史学家认为是荷兰的黄金时代。
1581 年,尼德兰北方七省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
摆脱西班牙遏制后的荷兰得到长足发展,“海上马车夫”的财富冠绝欧洲。
伦勃朗(1606-1669 年)全程见证了这一时代的繁荣。
当时的荷兰画家群雄并起,而伦勃朗在美术史上几乎被公认为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2015 年7 月2 日,“ 伦勃朗的时代——16 至18 世纪欧洲油画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
此次画展并非伦勃朗的个人专场,还包括了法国风景画宗师克劳德· 洛兰、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画家圭多· 雷尼等人的作品,不过伦勃朗以其代表性的风格与杰出成就,被选为命名他生活和影响过的时代。
伦勃朗艺术生涯有一显著特点,就是他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据不完全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达90 幅左右,以油画为主,还有部分版画、素描。
从其22岁开始画自画像算起,平均每年画2幅,数量之多、过程之长,在历史上所有的油画家中都难寻第二位。
而且,他的自画像占有很重要的艺术地位。
伦勃朗年少成名,乐享盛名财富的欢愉;1642 年36 岁的年头,命运猝不及防逆转;再到苦乐交织的晚年,愈加倾向内心的深邃表达,一生犹如跌宕起伏的三幕剧。
他的自画像充满审视内心的力量,得意时画下踌躇满志,失意时直面惨淡的人生,堪称最独一无二的自传。
第1 幕少年得志,名动画林大幕拉开,背景是16 世纪的尼德兰。
其在下半叶时期一分为二,北部成立了共和国,即今日的荷兰,信奉新教。
伦勃朗油画艺术的分析与感悟

伦勃朗油画艺术 的分析与感悟
郑云龙 ( 浙江师 范大学美术 学院 3 10 ) 204
伦 勃 朗说 : “ 活 在 意 大 利 的 意 大 利 人 应 该 受 到 意大 利 的 生 题 材 的感 动 ,但 我们 生活 在荷 兰 的人 , 则应 该受 到我 们所 熟 悉的 我 国 的题材 的感动 ,而不 是千 里之 外 的某 种 东西 的感 动 。 ”首先 是 要深 切 的感 悟 ,也就 是 说 画家先 发现 了外物 的 艺术 价值 ,后 又 激 起 了 自己 的创作 欲望 ;其 次是 画家 表现 的 是 自己的情 感 ,如 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己没 有积 极 的 艺术体 验 ,这 种情 感 又从 哪里 来 呢 ?这是 一个 画 家 创作 的个 性所 在 ,而 且 即使 是 同一个 画 家 ,表现 同一个 事物 , 心 理感 受可 能也 会 不尽 相 同 :再次 是他 一 再强 调艺 术 思考 的重要 性 ,画 家不 是把 现 实 中的物 象予 以照搬 ,而 是根 据 画家 的 审美判 断和 审 美评 价 ,创 造与 这些 有 关联 的 、独 立 的另一 个艺 术世 界 。 伦 勃 朗 用 自己 的 自画 像 ,强 调 体 现 、 感 悟对 艺术 创 作 效 果 的影 响 。2 岁之 前 的 自画像 , 当时 的他 初 出茅庐 ,笔触 大胆 ,充 满灵 5 动 ,正是 他 青春 活力 和 乐观 的写 照 ;3 岁 的 自画像 ,此 时 的伦勃 5 朗逐渐 走 向成 熟 ,打 破 了荷 兰传 统 肖像 画 的呆板 样 式 ,在构 图和 人物 形态 上 处理 的 生动 又逼 真 ;4 岁的 时候 ,伦 勃 朗 已经不 再浮 5 躁 ,一心 一 意的 追求 对人 物 精神 气质 的 扑捉 ;5 岁 的时 候 ,繁华 5 落 尽 ,我 们读 到 的是 他对 人 人生 、人 性 的深 刻体 验 。伦 勃 朗既强 调 主体 的参与 性 ,又 注重 主 体情 感和 想象 力 的发 挥 ,完美 诠释 了 绘 画主 体和 客观物 象 两者 的关 系 。
面对镜子,看透自己——读《自画像》有感

面对镜子,看透自己——读《自画像》有感画家的自画像往往都不美,如中国的徐悲鸿、潘玉良,外国的佛里达、伦勃朗、梵高……这些名人的自画像中,也许精神未见抖擞,神采缺乏奕奕,但他们抓住的却是生活中某个刹那的自己,深邃、怅然、飘逸、空灵,虽不惊艳却意有所指、表达清晰。
那是一种并非世俗的美,他们能够看透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才活得深刻。
这,又是雪小禅的一篇散文作品——《自画像》。
曾经,我不明白梵高为什么要割下耳朵后再为自己画像——直到看懂这篇文章。
由于阅历尚浅,或许我并没有画家和名人们悲欢离合的人生体会,但内心却有了小小的顿悟:我需要看透我自己。
我们这些小女生,半谙世事、似懂非懂,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成熟。
同学之间相处表面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谁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暗自里也经常与他人相比较,老是想为自己博来所谓的“面子”,都渴求自己能够多一些成就,多一些名气,以便于众人眼中有更高的地位罢了。
这样的想法很普遍,也有它的励志之处,可以让同学们加倍努力,你追我赶,在比较中彼此进步;但也有反向作用,过度的好胜心或许会渐渐演变成妒忌心、猜疑心,让本应单纯友爱的同学情渐行渐远……其实,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以他人为镜,正己衣冠、束己言行,把自己看透,不去恶意竞争就不会因妒生恨。
“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大概就是人们看透自己的最高境界吧!想一想,我们到底有没有站在镜子前,直视镜中的自己,细细打量,看透他,找寻他的优点或缺点?没有吧。
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只会对别人的形形色色指手画脚,对别人的缺点失败如数家珍,但总是看不见自己的短视和不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拥有自知之明才最重要。
所以,我一定要看透我自己,去明白我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只有自我认知,立志于心,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才会用淡然的心境去看待别人,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我想给自己也画上一幅自画像:如果在过去,我会画一个穿着水晶鞋的婀娜女孩,长发披落腰间,粉红的梦幻公主裙套在身上,正举起杯,故作优雅地小口啜着茶,背后华丽的房间里还有一大堆可爱的玩具娃娃;可是现在,我却只想为自己画上一件普通的白衬衫,一条浅蓝牛仔裤,背着行囊走在旅途中,微笑着眺望远方的风景,眼神平和而淡定,有信念,有慈悲,还有希望。
伦勃朗自画像分析

1
这是伦勃朗1929年的自画 像。1929年,伦勃朗23岁。 画面上的伦勃朗有着青春的清 癯,而从此画中就可以看出画 家未来创作的技巧特点。一种 伟大的表现方式在年轻的时候 就已经显得那么成熟。
2
1934年,伦勃朗28岁。 此时的画家生活优裕,这 可以从他身上的穿戴装饰 中看出来
1640年,伦勃朗34岁。此时他那有钱的 老婆还没有去世,这个阶段他的生活应 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 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他 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 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弥 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有些 人,无论生活的处境怎样,都无法使他 摆脱内心的悲哀色彩。
1669年,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 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 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他的景遇不是圆满的。此画最动人 的是他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 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 瞥……
1661年,伦勃朗当时55岁,可在这 幅自画像里他是多么的衰老,沧桑。 他认清了这个世界,认清了人,他再 也没有什么打算了,他变成了绝望的 化身。同时他又是微笑的,他俯瞰着 所有,他微笑着在心中构筑着幻想。 伦勃朗用他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睛,与 他手中的书一道告诉我们,他逃入了 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精神。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 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 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 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 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1660年,伦勃朗54岁。 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 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 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 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 安排的老人形象。
1661年,伦勃朗55岁。此 画后面有两条整饬的弧线 条,这样的明晰整齐的线 条在伦勃朗的画中是少见 的。有人分析伦勃朗是用 这样的几何线条来象征尊 严和高贵
伦勃朗 荷兰画家的艺术创作与命运

伦勃朗荷兰画家的艺术创作与命运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是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不仅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绘画界,同时也与他的命运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伦勃朗的早年生活、艺术创作特点以及晚年的困境三个方面来探索伦勃朗的艺术创作与命运的关系。
伦勃朗于1606年出生在荷兰莱顿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并进入了莱顿大学学习艺术。
在学习期间,伦勃朗的天赋逐渐显露,他的绘画技巧迅速提高。
在这个阶段,伦勃朗的画作多以风景和历史题材为主,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荷兰特色,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
伦勃朗的艺术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上。
他擅长运用对比的明暗效果和光线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不仅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伦勃朗在创作肖像画方面尤为出色,他通过精细入微的笔触和生动的表情,使得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存在感。
他的肖像画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到被描绘人物的特征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然而,伦勃朗的艺术创作与命运之间的联系也是复杂而曲折的。
尽管他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屡屡受挫。
首先,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三个子女相继去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这些不幸的事件使得他的情绪陷入低谷,但同时也使他在绘画中表达了更加深刻的情感。
此外,伦勃朗也因为过度奢侈和投资失败而陷入了经济困境。
他购置了一座豪华的房产,并拥有许多贵重的艺术品,但由于他的生活方式过于奢侈,而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撑他的开销。
最终,他被迫破产并且沦为穷困潦倒的境地。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伦勃朗仍然坚持艺术创作。
他的晚年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我存在的真实揭示。
他的画作越发深沉和朴实,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复杂情感。
伦勃朗在晚年时期创作了一系列自画像,这些自画像生动地展示了他心灵的反思和对生活的坚守。
他用自己的画笔给了世人一幅幅真实而深情的肖像,展现了他作为画家与人类共同的命运。
伦勃朗:以画像勾勒人生的自传

伦勃朗:以画像勾勒人生的自传作者:来源:《学苑创造·B版》2021年第02期16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一位沧桑的老人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他就是少时成名而后却无人问津的欧洲17世纪最伟大画家之一——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1669)。
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14岁进入莱顿大学学习,17岁去阿姆斯特丹学画,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探索出自己的绘画风格。
伦勃朗的肖像画中最具烘托效果的元素,就是光线。
伦勃朗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暗影之中。
这种光线的运用方式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就好像画中人物站在黑色舞台上,然后一束强光打在人物的脸上一般。
名作《夜巡》的完成,是伦勃朗艺术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幅画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表面的光油呈现出黑褐色,让人误认为画家描绘的是晚上的场景,因此被取名为《夜巡》,后经专家鉴定,画家描绘的其实是白天的场景。
)1642年,伦勃朗接到了一个新订单——为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作画。
射手们每个人都出了100弗罗仑(荷兰货币),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位于画像中央。
但是伦勃朗并没有按照射手们的要求作画,而是一反陈规,将众多人物进行了舞台化的处理,让画中人物的站位错落有致,塑造出一个非常雄壮的战士出征的场面。
这幅画招致了射手们的不满,他们都在想——为什么我不是主角?!射手们追求的不是艺术性,而是自己在画面中的地位。
于是射击手公会将伦勃朗告上了法庭,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
伦勃朗的声誉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很多富商都不再找伦勃朗作画了。
从此之后,伦勃朗的生活水平便一落千丈,不仅妻子因病去世,房子也因他无力偿还贷款而被债主变卖。
伦勃朗因为《夜巡》而声名扫地,但当时的人谁能料到,这张被他们嗤之以鼻的画,会成为后世人眼中的经典呢?伦勃朗无论是富足还是潦倒,从未停止过画自画像,从14岁到63岁,他画了至少100张以上的自画像。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明暗光影艺术是绘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构图手法,通过对光线的运用,使得画面产生明暗对比的效果,从而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表现力。
而在众多艺术家中,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独特的光影处理而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中光影的运用被称为“伦勃朗光影法”,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入手,浅析其明暗光影艺术的独特之处。
伦勃朗擅长运用光线的效果进行画面的设计。
他通过对光线的熟练运用,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和物体产生了多样化的立体感和形态感。
在伦勃朗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光线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在人物身上,从而产生了明暗对比的效果。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还能够使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得到更加细腻的表现。
伦勃朗的《夜巡》中,利用光线的照射,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使画面呈现出宏大的气势和动感。
伦勃朗在运用光影的还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他擅长将明暗对比的效果与色彩的冷暖对比结合起来,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明。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暖色调与冷色调之间的对比,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伦勃朗的《夜巡》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对比,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呈现出宏大的气势和动感。
伦勃朗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光影的处理非常细腻,他善于捕捉光线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自然地融入到画面中。
在他的作品中,光线往往以斜线的形式照射在画面上,从而使得画面呈现出多样化的层次和立体感。
通过对光线的细腻处理,伦勃朗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还能够在情感上引起人们的共鸣。
他的《夜巡》中,运用细腻的光影处理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神秘和宏大的气势,从而吸引观众的目光,引发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从伦勃朗自画像看其绘画历程中的生命升华

从伦勃朗自画像看其绘画历程中的生命升华作者:李觉辉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2期摘要:伦勃朗一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油画、铜版画和素描自画像,这一现象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本文试图从伦勃朗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艺术创作理念上的追求以及早、晚期自画像中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技法特征和精神面貌,来探究伦勃朗自画像在自我光影下描绘自我的同时,不断呈现出生命历程中的沧桑巨变和人格尊严,即早期自画像注重技巧的完善和形式美感,晚年则极力表达生命的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技法演变;精神诠释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58-02伦勃朗(1606—1669)是十七世纪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巨匠,他在油画、铜版画和素描等方面表现出全面而非凡的艺术功底和成就。
纵观伦勃朗的艺术创作,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他在肖像画上的卓越才能,其作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进行了微妙传神的刻画,可谓叹为观止!而他传世数量惊人的自画像更是拉近了我们与画家的距离,仿佛可以通过时光隧道走进伦勃朗的真实生活和他内心的精神世界。
细观伦勃朗60多幅油画、铜版画和素描自画像,不由得被画中从青春勃发到沧桑老者的伦勃朗深深吸引!他为什么要画如此之多的自画像呢?通过自画像我们又能认识怎样一个伦勃朗呢?只要考察一下伦勃朗的人生观和他的艺术经历,对比一下他前后期自画像风格的发展演变,就不难找出答案。
一、“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使伦勃朗形成了不迎合世俗审美的艺术理念,追求艺术自由和独立人格逐渐成为他坚守终身的价值观。
17世纪是欧洲哲学、自然科学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
唯物论哲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广泛传播对欧洲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著名唯物论哲学家笛卡尔17世纪上半叶曾在荷兰从事哲学研究20多年,完成了包括《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其学说影响广泛,这对伦勃朗思想的影响就显得更为直接。
从伦勃朗自画像对比中西肖像画

从伦勃朗自画像对比中西肖像画作者:李杰琼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一生创作了60余幅自画像。
本文从伦勃朗各个时期的自画像出发,联系中国传统肖像画的发展历程,对比中西肖像画。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中西肖像画1 伦勃朗各个时期的自画像特征17世纪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
继承了十五六世纪尼德兰民族传统意识,挣脱了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绝大多数画家开始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喜欢在家里挂肖像画,各种社会公众团体又盛行画群像,用来装点组织会议室和集会场所,肖像画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绘画艺术。
伦勃朗一生创作了60余幅自画像,从20岁起开始创作。
伦勃朗通过自画像来表达自己深刻的美学和哲学思维。
从他不同年代所画肖像画中可以看到他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看到他艺术风格的衍变。
伦勃朗的每幅自画像并没有标注作画年份,大体来看,后期比早期在思想和心理刻画上更深入。
1625年至1632年之间是伦勃朗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准备阶段。
第一幅自画像是他刚到阿姆斯特丹不久创作的,我们从1626年的《自画像》当中可以看到伦勃朗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莱顿大学生形象。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的自画像是他少壮时期的作品,这是一幅充满信心、表现雄强坚毅性格的肖像画。
在普拉托美术馆所藏的自画像中,他让人看到了自身个性的变化,对于物质财富的表现倾向于消失,带羽毛的大帽子让位给了无一定形状的缠头巾,在画上只剩几件主要物品,一切涉及物质存在的参照物都消失了,只留下了黑暗之中的那张脸。
现藏科隆的那幅更晚一些,这是异乎寻常的对镜自写,自顾失笑,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似乎告诉人们他看透了人间的一切。
和前几幅的做法大不相同,在一幅他晚年的自画像中,画中的他脸上布满了岁月痕迹,那些松弛的面部肌肉、额头上的皱纹描绘得相当细致清晰,那高度传神的真实程度,犹如见到当年在世的伦勃朗一样。
伦勃朗的世界观

伦勃朗的世界观
伦勃朗·范·莱因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杰出画家,他的世界观体现在其艺术作品和生活哲学中。
伦勃朗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影响,他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力、强烈的光影对比和对人性的深情描绘而闻名。
在他的世界观中:
人性探索:伦勃朗的作品往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他善于捕捉人物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瞬间,无论是圣经故事中的圣徒还是市井百姓,都体现出他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挖掘和赞美。
光影运用:伦勃朗在绘画上开创了独特的“明暗法”(Chiaroscuro),利用强烈的光影对比来增强画面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感知,也反映出他对光明与黑暗、生与死等对立统一主题的关注。
宗教与道德思考:伦勃朗的许多画作取材于圣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信仰、道德伦理以及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反思。
他的画作常常寓言化地探讨人类的罪恶、救赎与宽恕等主题。
个人经历映射:伦勃朗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与挑战,从名利双收到晚年破产,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
他的自画像系列尤其反映了他对自我身份、岁月变迁及生命境遇的深刻感悟。
伦勃朗油画技法对我创作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伦勃朗油画技法对我创作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您好,以下是伦勃朗油画技法对创作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一位荷兰画家,被誉为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油画家之一。
伦勃朗的油画作品常被称为“黑画派”,他的艺术风格独特,主题深刻,画面充满生命力和情感。
伦勃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油画技法专家。
他的创新性技法对他自己的作品,也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油画技法在绘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画家表现自己想法的工具。
通过深入了解伦勃朗的油画技法,了解他是如何创造出那些令人称赞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技能。
此外,可以从伦勃朗的技法中获得灵感和启示,从中汲取创作的精华,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两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伦勃朗的著作和评论,了解他的油画技法及其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史的影响。
然后,通过分析伦勃朗的部分作品中的技术方法和样式,以及后世艺术家对他的创新技法的采用和改进,以评估伦勃朗油画技法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向人们展示伦勃朗如何利用他的油画技术来表现他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探讨其技法对艺术家的影响,我们希望能够解读他的艺术风格和探究他技术背后的创造力。
此外,研究结果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技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