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幼儿记忆的发展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钻研方向,对于了解幼儿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幼儿记忆的发展进行钻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增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进修效果。
因此,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幼儿记忆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掌握幼儿记忆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提高幼儿的进修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进修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进修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三、设计内容1.记忆游戏:设计各种记忆游戏,如记忆卡片游戏、记忆连连看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2.记忆故事: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要求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回答相关问题,通过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3.记忆绘画:让幼儿观察一幅图片,然后关闭眼睛绘制出他们所看到的内容,通过绘画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4.记忆拼图:设计一些记忆拼图游戏,要求幼儿根据拼图的形状和颜色将拼图完成,通过拼图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设计步骤1.开展记忆游戏:组织幼儿参与各种记忆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记忆、分析。
2.讲述记忆故事:讲述有趣的故事,要求幼儿听完后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进行记忆绘画:让幼儿观察一幅图片,然后要求他们闭上眼睛绘制出所看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4.进行记忆拼图:设计记忆拼图游戏,要求幼儿根据拼图的形状和颜色将拼图完成,锻炼幼儿的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评判方式1.观察记录法: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2.问答评判法:设计相关问题,让幼儿回答,检验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绘画评判法:评判幼儿绘画的准确性和完备性,评估幼儿的记忆和想象能力。
4.拼图评判法:评判幼儿完成拼图的速度和准确性,评估幼儿的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

(二)学前儿童保持的发展
1、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infantile amnesia—— 与病态的健忘的不同
2、保持容量的扩大及特点 广度的扩大: 1 7+2 Memory Recovery——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的不同;
婴幼儿期记忆发展的另一特有现象: Eidetic image——与视觉后像的不同;
第四章 学前儿童 记忆的发生发展
一、儿童记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 三、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四、外显与内隐记忆能力的发展 五、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思考题
相关的概念 ?? 1、学前儿童记忆的经典研究方法; 2、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3、元记忆能力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4、自传体记忆发生发展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提示可根据儿童内隐和外显记忆发展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 教育。
五、自传体记忆的发生发展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个体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自传体记忆发生在婴儿期。 自传体记忆的发生,有助 预测; 时间延续感; 自我意识的出现 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主要发现: 婴儿期遗忘; 怀旧性记忆上涨; 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是儿童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 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研究方法(指标) 一般采用的测量指标有三种: 1、习惯化、去习惯化 2、条件反射的建立 3、“客体永久法”
——最新的研究:偏好法(吮吸的变化)
(二)儿童记忆发生的时间
从出生后
三、3~6岁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水平逐渐提高
《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4 幼儿的记忆

知识殿堂
三 记忆的分类
(一)按照内容的不同划分
按照内容的不同,记忆具体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义记忆和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 象作为内容的记忆。通 过视觉、听觉、嗅觉等 对具体形象、图形符号 进行记忆。
运动记忆
以做过的运动或动 作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
情绪记忆
以语词对事物关系、 事物本身意义和性质进 行概括,将此作为内容 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 记忆。
学 习 任 务 艺艺能够向父母描述幼儿园里做过的有趣游戏、吃过的午饭,这是记忆的结果。 而记不住故事的具体内容也是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可能是因没有刻意记忆而 遗忘。成人需要了解幼儿记忆的基础理论,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记忆。
知识殿堂
一 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个体的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个体进行思维、想象等高心理活动的基础。
以体验过的情绪和 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
知识殿堂
(二)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
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具体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 记忆
是当客观刺激停止后,个体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感觉信息,又称感觉记忆。这种信息是未经 加工处理的原始信息,记忆容量较大,但存储时间很短,在 0.25~2s。
解析
小圆在时隔半年后还能认出小艾,这是记忆的再认;小圆能够说出小艾的名字,并描述之前一起玩耍的场 景,这是记忆的再现。对事物的再认速度往往跟当前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与之前体验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 的相似程度有关。小圆能够快速、准确地认出小艾,可能也是因为她们两次都是在愉快的游玩场景下相遇的, 这立刻勾起了小圆的回忆。
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传话游戏”,第 一位传话人说出的话,经过不同幼儿、教师一次又 一次的传递后,最后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往往已经不 是原话了。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文,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掌握幼儿记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记忆能力。
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一件有趣的事情,你是如何记起这件事情的?2. 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长时间记起,而有些事情却很快就健忘了?二、进修内容1.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幼儿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
在幼儿期,记忆主要表现为感知记忆和动作记忆,随着大脑的成熟,逐渐发展为语言记忆和符号记忆。
幼儿的记忆容量有限,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记忆时间较短,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来稳固记忆。
2. 幼儿记忆的影响因素幼儿的记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因素等。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增进幼儿记忆的发展,而过度刺激和压力过大则会对幼儿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三、进修任务1.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一下幼儿记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请同砚们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记忆能力。
四、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选择一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分段记忆等,尝试应用到自己的进修生活中。
2. 请同砚们阅读相关文献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幼儿记忆的发展和训练方法。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幼儿记忆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记忆能力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为未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作业安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稳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七、课后反馈请同砚们在下节课前完成作业,并准备好分享自己的进修心得。
同时,欢迎同砚们在课后提出问题或建议,以便老师更好地指导进修。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2版慕课版)教案第四章幼儿的记忆(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1'内)和长时记忆演示实验:可见显示一组数字,10秒后消失,脑中记忆几个数字,此即短时记忆。
补充了解: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新研究)思考:一个人记忆力水平高会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记快)含义: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
做法:L尽量理解识记材料;2.运用适当的识记方法:编故事记忆法(又称导演记忆法)、连锁记忆法、定桩法、口诀记忆法首字母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音乐记忆法、复述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超级记忆法(二)记忆的持久性(久)含义: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的事物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做法:L识记材料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2.及时、经常的复习(三)记忆的正确性(对)含义: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性质的保持。
做法:L认真识记,在大脑皮层建立精确的、暂时的神经联系3.类似材料进行区分,防止混淆;4.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忆的东西区别开(四)记忆的准备性(回忆快)谈话导入: 忆感知觉定义为例,分析记忆有哪些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 (一)定义 是一种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谈话交流: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记忆第一环节有哪些表现?即我们识记 事物有哪些表现? 试验体会:下面两组数字看你哪个记得又快又牢?为什么? A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B : 3 7 1 9 4 23 6 4 O 12 识记分类: 1 .目的性、努力否: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 .材料关联、理解否: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举例和学生一起再分析,巩固理解:E=mgh 的识记可以是意义识记也可以是机械识记,为什么?练习检测:判断以下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识记?1 .你记得去年马路上发生的一起车祸2 .你按照老师要求,记住这首歌的旋律3 .你不懂“白驹过隙”何意,但是记住了4 .你充分理解《劝学》的意思并记住思考:幼儿的记忆更多使用的会是哪种识记方式?为什么?小结明确幼儿的特点:无意识记为主,经验所限更多使用的是机械识记。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发展幼儿记忆的游戏举例
1.游戏名称:请你跟我拍拍手
游戏目的:训练婴幼儿的短时记忆
游戏玩法:妈妈先拍一段节奏,然后请宝宝重复。
如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妈妈可以自己编排节奏,开始的时候短一点,宝宝可以记得住,并且重复拍出来。
慢慢增加长度。
当宝宝都记住的时候,要给予一个鼓励的亲吻。
当宝宝记不下的时候,就不再加长节奏,以免破坏宝宝的兴趣。
2.游戏名称:对号入座
游戏目的:训练幼儿的有意识记
游戏玩法:妈妈可以将家里的小动物玩具集合起来,事先给每个小动物编上号码,开始时让每个小动物都站在自己的号码上,请孩子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孩子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准确地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第四章第二课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3、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 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活动动机 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有意记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第四章第二课学前儿童记忆发展 的趋势和特点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儿童的记忆起初是依靠大脑皮质的反应性活动进行的,表现为短时记忆。随着大脑皮质细胞的成熟,逐
渐可以进行长时记忆。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儿期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区别在于对记忆材料理解程度和组织程度的不同。 幼儿期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年龄 4 5 6 7
常见物体 47 64 72 77
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无意义图形的比较
无意义图形
比率
4
11·75:1
12
5·33 :1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从记忆提取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再认和再现。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从个体发生看,回忆(再现)是在2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 再认先于再现发生,是由于二者的活动机制不同。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

婴儿记忆的特征
2、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刺激。 回忆是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 程。
问题3:
为什么我们很少有 关于婴儿期的分析学派认为,这种现象是一位内被压 抑到无意识中。 2、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在婴儿期没有 充分发育成熟。 3、婴儿的记忆策略太原始,不具有记忆所要求 的“组织”和“联想(精加工)”策略。 4、缺乏自我认识而无法嵌入早期记忆。
4.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
(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对于学过的 东西,要及时复习; (2)经常性分散的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3)复习不能是简单、机械地进行。
系列位置曲线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儿童记忆的准确性
1、在有暗示的提示下,学前儿童可能会记起从 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2、3到4岁的儿童有回答“是的”的偏向。 3、在恰当的环境,合理的提问,即使是年龄很 小的幼儿也能高度准确的做出记忆报告。
三、记忆规律和儿童学习
1、记忆保持的规律 记忆恢复现象:学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 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的幼儿身上表现的更为明 显。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2、记忆的遗忘规律
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 过度学习达到150%的时候,记忆内容保持最佳。
3. 儿童有效学习的促进
(1)根据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 无意记忆为主——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 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 有意记忆萌芽——家长和老师要进行启发诱导。
记忆发生的指标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条 件反射的建立说明记忆主体记住了条件刺激, 表明了再认的存在。
《幼儿记忆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记忆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提高记忆能力,培养观察、记忆、联想等认知技能。
3. 激发幼儿对进修的兴趣,培养积极的进修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记忆的定义和类型;2. 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3. 如何帮助幼儿提高记忆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2. 如何帮助幼儿提高记忆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提高记忆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其记忆能力的发展情况。
2. 游戏法:通过各种记忆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进修兴趣,提高记忆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记忆经验,增进进修交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幼儿记忆的主题,激发幼儿的进修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幼儿记忆的定义和类型,引导幼儿认识记忆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3. 活动一:记忆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忆、联想等方式,提高记忆能力。
4. 活动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忆经验,互相进修、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记忆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进修。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记忆游戏和讨论中的表现;2. 收集幼儿的作业和笔记,评估其对幼儿记忆发展的理解水平。
八、教学资源:1. 图书、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2. 记忆游戏和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九、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记忆经验;2. 完成记忆游戏的练习,并写下自己的感想;3. 观察家人或朋友的行为,记录下他们的一天生活,看看自己能记住多少细节。
十、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和家人一起玩记忆游戏,增进亲子干系;2. 参观博物馆或展览,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忆,进修更多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了解记忆的发展过程,提高记忆能力,培养观察、记忆、联想等认知技能,激发进修兴趣,增进认知发展。
幼儿记忆的发展教案

幼儿记忆的发展教案一、引言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幼儿记忆的发展可以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进行促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并提供一系列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阶段幼儿记忆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感知记忆阶段: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官来接收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感知记忆。
2.运动记忆阶段:2岁左右的阶段,幼儿开始通过运动来探索和学习世界,运动记忆由此而生。
3.符号记忆阶段:3-4岁的阶段,幼儿开始利用符号(如语言、图画等)来表达和储存信息,符号记忆开始成为主要形式。
4.概念记忆阶段:4-5岁的阶段,幼儿开始建立概念记忆,能够将信息分类和组织起来。
三、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教学活动1.感官刺激活动:为幼儿创造各类感官刺激的环境,如音乐、颜色、质地等,通过感官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
2.游戏和运动活动:通过游戏和运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经历并记住信息。
例如,带幼儿去野外观察、搜寻和辨认不同物体,通过身体运动参与其中,激发记忆能力。
3.绘画和手工活动:通过绘画和手工活动,鼓励幼儿观察和模仿,培养符号记忆。
可以设计简单的绘画任务和手工制作,让幼儿绘制或制作与主题相关的图画或物品。
4.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通过讲解精彩的故事和角色扮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记忆。
可以让幼儿互动参与,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角色。
5.分类和排列活动:设计一些分类和排列任务,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概念记忆。
例如,让幼儿将一些水果按照颜色、大小等属性进行分类和排列。
6.记忆游戏:设计一些记忆游戏,如卡片翻翻乐、隐藏物品找出等,让幼儿通过游戏来锻炼记忆和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参考资源•相关教材:如《幼儿认知发展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
•互动游戏:如《脑洞大开》、《智力拓展卡》等。
•绘本故事:如《小猪佩奇》、《大卫不可以》等。
第四章_幼儿记忆的发展

第四章_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存储和回忆信息。
在幼儿时期,记忆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本章将围绕幼儿记忆的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方法。
一、幼儿记忆的阶段幼儿的记忆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感官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1.感官记忆:感官记忆是幼儿记忆发展的最初阶段,主要指的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和处理。
这种记忆形式容量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例如,当婴儿看到一只玩具后,他会马上对其产生兴趣,但当他转移注意力后,对于玩具的记忆也会迅速消失。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幼儿记忆发展的中间阶段,主要指的是在记忆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和操作。
这种记忆形式的容量较大,能够短时间内存储多个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
例如,在幼儿园时,幼儿可以通过听老师的指令,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如做游戏、拼图等。
3.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幼儿记忆发展的最终阶段,主要指的是对信息的长期存储和回忆。
这种记忆形式的容量是无限的,并且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例如,当一个幼儿长大后,他可能还能记住几年前的一次生日派对,并且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和体验。
二、幼儿记忆的影响因素幼儿记忆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经验和情绪等。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记忆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在感官记忆阶段,婴儿通常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视觉和听觉信息。
而在长期记忆阶段,幼儿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对一些事件的记忆。
2.经验:幼儿的记忆发展还受到他们的经验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与经常接触的事物相关的记忆更容易被幼儿保持和回忆。
例如,对于一个经常去公园的孩子来说,他可能更容易记住公园的景象和玩具。
3.情绪:情绪对幼儿记忆的形成和回忆有着重要影响。
当幼儿处于高度情绪激动的状态下,他们通常能够更好地记住和回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
例如,一个幼儿经历了一次愉快的聚会,他很可能会更容易将这段记忆保存在脑海中。
《7.0_幼儿记忆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教学分析一、引言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幼儿记忆的发展平昔是钻研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幼儿记忆的发展》的质量,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记忆能力。
二、内容组织课文内容组织清晰,条理分明。
作者从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观点入手,逐步探讨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记忆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策略。
文章内容详实,既涵盖了理论知识的阐述,又结合了实际案例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语言表达课文语言表达流畅,用词准确。
作者在描述幼儿记忆发展过程时,应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同时,文章中的例句和案例分析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技巧。
四、结构安排文章结构安排合理,符合逻辑。
作者从记忆的基本观点出发,逐步探讨了幼儿记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后总结了教育策略。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有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同时,文章还适当留白,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五、教育价值课文《幼儿记忆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起首,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更好地引导幼儿发展记忆能力。
其次,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最后,它有助于家长更好地认识幼儿成长过程中记忆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成长。
六、总结综上所述,本文《幼儿记忆的发展》在内容组织、语言表达、结构安排和教育价值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质量。
作为一篇优秀的课文,它为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发展记忆能力。
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幼儿记忆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增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教育策略。
3. 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有效的记忆训练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从无认识记忆到有认识记忆,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答案

第四章案例分析题(答案)1、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交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某首童谣,看到某个电视广告,只需要一两次就能熟记心中。
问题:结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分析影响幼儿无意识记效果的因素。
(1)在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2)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记忆为主,幼儿对广告词、电视画面、童谣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体、生动、形象,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语言简明,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记忆效果较好。
而教师要求幼儿记忆的儿歌属于有意记忆,所以幼儿不能完全牢记老师要求记住的儿歌,却能将电视广告词、画面和童谣熟记于心。
2、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
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
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
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
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
”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
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像的一个什么特点?它具体表现为哪些特征?(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像。
(1)兰兰的绘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B、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C、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D、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想象力。
E、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幼儿记忆的发展 PPT课件

1.遗忘及其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 ,
表现出先快后慢 2.遗忘的种类 (1)暂时性遗忘——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 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恢复 (2)永久性遗忘——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就已消失
.
回8
(三)回忆
回忆是对头脑中保持事物的提取过程。这也是记忆 的最后一个阶段。
.
19
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 记:包括识记和保持 忆:包括再认和回忆
关系: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 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
20
(二)记忆与心理过程
.
21
二、记忆的种类 (一)按记忆的内容分
1. 形象记忆: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的记忆。包括视觉的、听觉的、 嗅觉的等,如熟悉的面孔、声 音、体态、气味等。
((((((((二三四五一二三三(趣())))))))一和二记以机记有不偶正)信)忆形械忆意会发确注心培带象记不性运记对意,养有记忆精差用忆待培提幼很忆多确,适幼养高儿大为于影当儿幼记的的主意响的“儿忆形无义记记说学的象意记忆忆谎习效记性忆效方”的果忆果法兴、 情绪记忆
(三)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
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四)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回,合
1.再认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
来。
2.再现
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
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如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
回忆学过的内容。
回
.
9
(一)什么是表象
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 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 象。
回
.
10
(二)表象的特征
理组织复习
教资考试幼儿心理学知识点:幼儿记忆的发展

教资考试幼儿心理学知识点:幼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述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二、婴儿的记忆(1)婴儿记忆的发生2-3月的婴儿就有了记忆,婴儿的记忆是粗略的、初步的。
婴儿的一定的回忆的能力。
(2)自传体记忆婴儿期记忆缺失:人在婴儿时期的记忆在今后的生活中消失的现象。
自传体记忆: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具体的事件的记忆。
自传体记忆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的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
5岁的儿童的记忆可以达到6年。
成人在儿童言语交往中采用的两种形式:一是向儿童提出许多详细的、变化的问题,为儿童的陈述提供信息提示。
二是作启示性的提问,让儿童做出详细的描述。
三、幼儿的记忆(一)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要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的识记方法、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按意识的方式分成: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两类。
(二)再认与回忆幼儿在认识的过程中再认和回忆。
(三)记忆恢复现象记忆恢复现象是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
(四)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记忆活动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幼儿的记忆策略:1、视觉复述策略:将自己视觉注意力有选择地集中在要记住的对象上。
2、特征定位策略:找到这个物体或是事件上的特征。
3、复述策略:经常会不断重复识记对象的名称,达到记忆的效果。
4、组织性策略: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分别组成不同类别,编入各种主题,使材料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加以改组,以便于记忆的一种策略。
5、提取策略:将贮存在长时的记忆犹新中特定的信息回收到意义水平上的方法和手段。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幼儿时期是孩子记忆发展的关键阶段,而记忆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带领同学们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记忆能力。
二、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2. 掌握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的记忆训练。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幼儿记忆发展的看法和经验。
四、知识讲解1.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a. 幼儿记忆的短时记忆较强,但长时记忆尚未完全发育;b. 幼儿对于感性和形象记忆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影响;c. 幼儿的记忆容量较小,需要通过重复和巩固来加强记忆。
2. 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a. 重复记忆:幼儿需要通过反复的学习和练习来巩固记忆;b. 情景记忆:幼儿更容易记住与情境相关的事物,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c. 主动参与:幼儿的记忆能力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和游戏来提升。
五、实践活动1.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记忆训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记忆的乐趣;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记忆;3. 记忆练习:布置一些记忆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指导幼儿记忆训练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拓展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训练自己的记忆能力,例如通过阅读、游戏、绘画等方式来提升记忆力。
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们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幼儿记忆发展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幼儿记忆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指导幼儿记忆训练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

知识总结:
一、幼儿记忆的特点 二、培养幼儿记忆的方法
24
谢 谢 欣 赏!
(一)记忆的概念: 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的方式对经验进行的 反映。 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思考:现实中我们有哪些记忆?如何对记忆分类呢?
(二)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包括视 觉记忆、听觉记忆、味觉记忆、嗅觉记忆。如:品茶师、品 酒师。
方法: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各项有组织的活动中经常向幼 儿提出具体任务,提出知识要求,促进幼儿有意记忆的发展。
5.合理组织幼儿复习 特点:幼儿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不易持久。
方法:人们学习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量是先多后 少,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掌握这一规律,帮助幼儿及时复 习,开始时的复习次数要多些,每次间隔时间要短些,以后 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同时,教师还 要注意复习的方法,不宜采用单调、长时间的反复刺激应该 在幼儿情绪稳定时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进行。
(2)短时记忆: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 的记忆。如电话接线时对用户号码的记忆。
(3)长时记忆:指1分钟以上直到多年,甚至保持终生的记 忆,时间跨度大。
3.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内容分类
(1)陈述性记忆:对相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 语言传授一次性获得。如课堂上的学习。
(2)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知觉技能、 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如钢琴指法的记忆。
(2)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如:教师的第一次课堂感受。
(3)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 如公式等。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节 记忆和想象概述
如果想长期的记住它,就要反复进行短时记忆(即复习), 才能把这个单词记住。 以上三种记忆也是相互联系的,外界刺激引起感觉, 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加以注意就成了短时记 忆;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重复,加以复述,就会产 生长时记忆。信息在长时记忆中被回收到短时记忆中来, 从而能被人意识到。
第一节 记忆和想象概述
(2)概括性。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是同一事物或同一 类事物共有的特点,是一种类化了的事物形象。例如, 每次感知树后,在头脑里产生的形象都不完全相同,表 象正是在多次感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概括的形象,所以, 当我们回忆树的形象时,并不是某棵树的具体形象,而 是树的共同特点。同样,学生关于书的表象,并不一定 是指哪一本书,而是书的概括形象。表象的概括性不同 于思维的概括性,前者是对一类事物的形象概括,属于 感性认识,后者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概括,是抽象的概 括,属于理性认识。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和想象
第一节
记忆和想象概述
第二节
幼儿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和想象概述
一、记忆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是 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时间引起 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 以映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像 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不 像感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对 过去经验的反映。
第一节 记忆和想象概述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短时记忆的广度一般来说是 7个,可以是7个无意义的音节,7个毫无关联的字、词等, 单位可以不同。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单位,一个词、一 句话、一件事,都可以是一个单位,每一个单位就是一 块。科学家做过实验,把10个项目分成两块来记,比分 成10块要好记。例如,现在手机号码有11位,超出了7位 的界限,但如果把它分为3—4—4这样三个部分来记忆, 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
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发展(列表说明法、讲授法)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所谓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在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一些独特的现象:(1)幼儿期健忘:指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原因可能是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比较弱,刚识记时接受大量的新异刺激,神经系统疲乏了,转入抑制状态,所以不能马上恢复,过了一段时间后,经过休息便能回忆出来。
2、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一般人的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记忆广度对记忆容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记忆容量的大小主要不取决于记忆广度的大小,而取决于把识记材料组织加工,并使之系统化的能力。
(2)记忆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举例说明)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举例说明)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表象。
(举例说明)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说明)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4、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P1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种类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概念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 形象为内容 以体验过的某种情 绪和情感为内容 以概念、判断、推 理为内容 以过去做过的动作 为内容 适用人群 画家、建筑师 表演艺术家
逻辑记忆
运动记忆
数学家、思想家
运动员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划分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通过感觉器官所 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钟以内的记忆。 (2)短时记忆: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即所 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一分钟识记 后立即再现、再现后就不再加以保持。贮存 信息的数量是7±2个组块。 (3)长时记忆:指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 至保持终身的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先 快后慢,到了一定时间, 几乎不 再遗忘了。
3. 再认: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
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4. 再现:是对过去经过的事物在脑中重
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 记:包括识记和保持 忆:包括再认和回忆 关系: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 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1.遗忘及其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 , 表现出先快后慢 2.遗忘的种类 (1)暂时性遗忘——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 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恢复 (2)永久性遗忘——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就已消失
(三)回忆
回忆是对头脑中保持事物的提取过程。这也是记忆 的最后一个阶段。
1.再认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 来。 2.再现 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 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如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 回忆学过的内容。
(二)形象记忆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图表分析】 分析下列图表,你认为幼儿的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 有这些特点?
可见: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 小
(三)机械识记用得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开始发展 1. 幼儿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哪些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识记? 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的事物也能引 起其无意识记。 (1)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 (2) 幼儿感兴趣的、能引起幼儿强烈情绪 的事物。
2. 多种感官都参加的活动容易记住 3. 幼儿不会反复地、自觉地识记 4. 幼儿后期有意识记明显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教学目标 1.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 1.记忆的概念、了解记忆种类; 什么是记忆,幼儿记忆发展的 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关知识。 知识; 主要特点 2.掌握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相 关知识; 2什么是遗忘,请根据艾宾浩斯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遗忘曲线分析遗忘的规律 3.了解记忆的品质; 4.掌握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5.掌握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6.掌握幼儿记忆中容易出现的问 题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后思考
四、记忆的品质
1. 2. 3. 4. 识记的敏捷性 保持的持久性 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三岁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 1. 新生儿的食物性条件反射是记忆的开始 (对喂奶的姿势的记忆) 2. 婴儿期儿童只有再认的形式 (婴儿认生)
3. 幼儿前期儿童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 记萌芽。记忆保持时间增长。
(一)识记
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
环节。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效果比无意识记效果好 有意识记是学习活动最主要依靠的识记类型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效果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二)保持
保持是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 是记忆的第二环节,是实现回忆的必要前提。
3. 运动记忆:指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 忆。 4. 词语逻辑(逻辑记忆):指以词和思维为 内容的记忆。如定理、公式的
(二)按记忆的时间分
1. 瞬时记忆:指当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 在1 - 2秒钟的瞬间映象。也叫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视后象” 2. 短时记忆:指对脑中的信息保持在一分钟 以内的记忆。也叫操作记忆或 工作记忆。 “电话接线员 ” 3. 长时记忆:指记忆信息的保持一分钟以上 的记忆。也叫永久性记忆。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与心理的关系
(三)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居重要地位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划分 (一)识记 (二)保持 (一)记忆的敏捷性 (三)回忆 (二)记忆的持久性 (三)记忆的正确性 (一)什么是表象 (四)记忆的准备性 (二)表象的特征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四、记忆的品质
人类记忆的模型
存储 长时记忆
信 息
注意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遗 忘
遗 忘
提取
遗 忘
(三)按记忆的方法分 1. 机械识记: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 法进行的识记。 2. 意义识记:指在理解的情况下,运用已 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 也称为理解识记忆或逻辑识 记。
(四)按记忆的目的分 1. 无意识记:无目的、无意识、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识记。
2. 有意识记:有目的、有意识、需要一 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自我分析】
1. 本节课中,你的记忆中运用了以上哪 种记忆?
2. 本节课中,你的哪些记忆属于无意记 忆,哪些记忆属于有意记忆?
三、 记忆表象
1 . 记忆表象: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 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 形象。 【关于表象含义的理解活动】 请通过表象说出12:05和6:35两个时 间,哪个时间的指针夹角大?
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 出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四、在活动中发展学前 儿童的记忆力
学前儿童的记忆
(一)容易记容易忘 (二)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一)有意性差,影响记忆效果 (三)以形象记忆为主 (二)不会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 (一)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 (四)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 (三)偶发记忆 趣和信心,提高记忆的效果 (五)记忆不精确 (二)培养幼儿的形象记忆、 (三)正确对待幼儿“说谎” 情绪记忆 (三)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 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四)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 理组织复习
(二)记忆与心理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 (一)按记忆的内容分
1. 形象记忆: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的记忆。包括视觉的、听觉的、 嗅觉的等,如熟悉的面孔、声 音、体态、气味等。 2. 情绪记忆: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 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成功的 兴奋(放松回忆),失败时屈 辱(痛苦回忆),触景生情。
第 四 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它包括识 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四个过程。
1. 识记:指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 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
下映象的过程。
2. 保持:指识记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 脑中得到巩固和储存的过程。 遗忘和保持是相对立的心理过程。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 现,或是错误地再认与重现。
第二节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学前儿童的记忆
第一节 第二节
一 、什么是记忆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二、记忆的种类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四、记忆的品质 四、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五、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第一节
一 、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
【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记: 1. 幼儿回忆时,识记的材料大量遗漏 2. 幼儿回忆时,错误多 3. 幼儿识记和回忆的内容大多富有情 绪色彩 4. 主观愿望和现实分不清
(一)什么是表象
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 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 象。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没有感知觉的形象那么鲜明、完 整和稳定。 2.概括性:用形象概括,思维用词语概括
表象是由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第二节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 生与发展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 要特点
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表象。 记忆表象可以由具体事物引起,也 可以由语词引起
2 . 表象的特征:
① 直观性 与感知相似,但不如感知那样具 体、鲜明、完整、稳定。 ② 概括性 与思维相似,但不仅仅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还反映事物非本质属性。
表象是儿童从感知过程过 渡到思维过程、感性认识过渡 到理性认识的必要阶段。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进程
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 学习无意义音节后的保存量
时距(小时 ) 重学节省% (保持量) 遗忘量(%)
0.33 1 8.8 24 48 6×24
31×24
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41.8 55.8 64.2 66.3 72.2 74.6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