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是人体获得营养的重要过程。
通过消化,我们可以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然后吸收到血液中,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咀嚼和唾液的作用,食物开始被分解。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使其转化为糖类。
然后,食物通过咽喉进入食管,经过蠕动的作用,进入胃。
在胃中,食物被胃酸和胃蛋白酶分解。
胃酸的作用是破坏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同时也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
胃蛋白酶主要分解蛋白质,将其分解成更小的肽链。
胃中的消化液与食物混合后,形成半流体的物质,称为胃糜。
胃糜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在胃底部逐渐进入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
在小肠中,胆囊和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将继续对食物进行消化。
胆汁中的胆盐能够分解脂肪,使其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增大其表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酶的作用。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在小肠的上段,食物被进一步分解,形成粉状的物质,称为蓄积食物。
蓄积食物通过肠壁的绒毛吸收到血液中。
绒毛上有许多微细的细胞,这些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毛状突起,增大了吸收面积。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通过绒毛上的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再通过细胞内的通道进入血液。
除了绒毛吸收,还有一部分营养物质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淋巴系统是一种平行于血液循环的循环系统,在小肠中有很多淋巴管。
脂肪等大分子营养物质被吸收后,会进入淋巴管,最终流入血液。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根据食物的不同,消化和吸收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则相对较快。
总结起来,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
通过口腔、胃和小肠等器官的协同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并通过肠壁吸收到血液中,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
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消化与吸收

胃液作用: 1).胃蛋白酶原:需经胃酸或已激活的胃蛋白酶作 用方具活性,使蛋白质 蛋白沶、蛋白胨 等主要产物 2).粘液:润滑作用,减少食物对粘膜的摩擦损伤, 同时减少胃酸、酶侵蚀胃粘膜,保护胃。如果粘 液分泌发生故障,胃就会自消化,造成胃溃疡。 3).胃酸:盐酸,PH0.9-1.5,具有激活酶原、调 节胃内PH、杀菌、刺激肠道分泌消化液、有利于 Ca、Fe等盐类吸收、使双糖水解等作用.
2. 胃内的消化: 1)同样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通过胃的蠕动,使食物磨碎;与胃 液充分混合;进入小肠等。 化学性消化:通过胃液的作用,主要是对蛋白质 的消化 胃液是胃粘膜内的胃腺分泌的,成年人可 分泌1.5-2.5L/d 2)胃腺体的主细胞、壁细胞(泌酸细胞)、粘液 细胞分别分泌酶原、胃酸(及内因子,与VB12吸 收有关)和碱性粘液,胃液就是由这些物质组成
三. 各类营养素的吸收: 1.糖类 :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单糖。在胃中几乎 不被吸收,在小肠中几乎被完全吸收。其中葡 萄糖与乳糖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转运、戊糖与多 元醇通过单纯扩散、果糖可能是通过易化扩散 的方式吸收的。 2.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氨基酸,主要吸收 方式是通过耗能需钠的主动转运。 3.脂类:其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上 部。通过扩散方式吸收。
§2-3
吸收
一. 吸收的定义及形式: 1 定义:指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形式有三种: 1) 单纯扩散:物质直接透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区进 入低浓度区,无须载体和能量,吸收速度慢。如 下列物质:水、二氧化碳、甘油、乙醇、氧、氮、 苯、甾类激素、戊糖、多元醇等主要依此形式进 行吸收
消化腺疾病有
肝胆疾病包括肝循环障碍(例如: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 塞)、肝代谢性疾病(包括: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糖原沉 积症、类脂质沉积症、肝豆状核变性)、肝炎、酒精性肝 病、肝硬变(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伤)、肝脓肿、 胆石症、肝癌、胆道癌等。 肝: 重型肝炎;慢性肝炎;小儿肝炎|;老年性肝炎;病毒性 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 型肝炎; 胆道疾病: 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无结石性胆 囊炎;肝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原发性胆 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 石;Mirizzi综合征 胆石症;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 胆绞 痛;胆囊肠道瘘;胆石性肠梗阻;胆道三联征 肝内胆管结石 病; 胰:胰腺炎;胰腺癌
消化吸收食物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消化吸收食物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消化吸收是人体获取营养的重要过程,它包括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协同工作,以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并吸收到血液中,从而为身体提供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
以下将详细介绍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一、食物消化的开始:口腔消化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咀嚼和舌部的运动,开始进行机械消化。
食物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此外,唾液中的酶还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二、食物胃化:胃的作用食物从口腔进入食道,再进入胃。
胃分泌胃液,其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
胃酸能够消毒并杀灭大多数细菌,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同时,胃壁的肌肉会周期性地收缩,将食物搅拌成半流体状,形成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混合液,即胃糜。
三、食物小肠消化吸收食物在胃中预消化后,进入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将小肠划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1.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小肠的开始部分,它接收胃中的胃糜,并分泌肠液。
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
胆囊分泌胆汁,其中主要成分是胆色素和胆盐。
胰液和胆汁共同作用,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
2. 空肠空肠是小肠的中段,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它的内部壁面上布满绒毛样的肠细胞,绒毛上有许多微细细胞毛。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都通过这些绒毛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此外,空肠内壁还分泌肠液,帮助消化。
3. 回肠回肠是小肠的末段,主要负责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此外,回肠中也能吸收余下的营养物质。
小肠内壁血管丰富,有利于将营养物质吸收并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组织。
四、微生物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影响除了上述器官的消化吸收,肠道内生活着大量的有益菌群,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有益菌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一些短链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进一步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胰液
性质:无色、无臭物):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胰淀粉酶:α-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
胰脂肪酶:消化脂肪,分解甘油三酯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内肽酶,水解蛋白质 其他酶类: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 酸酶等,分解蛋白质和核酸
9
4、胆汁
水解产物 麦芽糖 胨、多肽
淀粉、脂肪 麦芽糖、 氨基酸、 蛋白质 脂肪酸等 参与消化和 吸收
小肠液 约7.6
三、食物的吸收
吸收的部位: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 胃:只吸收少量的H2O和酒精 小肠: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大部分是在十二 指肠和空肠吸收 回肠:吸收功能的贮备,只吸收胆盐和VB12 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盐类
12
几种主要消化液的比较
pH 消化液 主要成分 6.6~7.1 粘液 唾液 淀粉酶、溶菌酶 0.9~1.5 胃酸、胃蛋白酶原 胃液 粘液、内因子 7.8~8.4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 胰液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胆汁 6.8~7.4 胆盐、胆色素等 黏液、免疫蛋白、肠 激酶、小肠淀粉酶
13
酶的底物 淀粉 蛋白质
1、通过微血管经肝门静脉入肝,再运向身体各部 糖、蛋白质(以氨基酸的形式)、水、无机盐,水 溶性维生素等约有90%以上是通过微血管被吸收的 2、通过乳糜管吸收由淋巴系统经过胸导管进入血液
脂肪及脂溶性物质则主要通过乳糜管被吸收
21
四、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22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在小肠内,脂肪受胆汁、胆盐的作用,使脂肪 乳化变成细小的脂肪微粒,脂肪微粒经胰脂肪 酶的水解作用,主要分解为脂肪酸与甘油。
胆汁、胆盐
胰脂肪酶、磷脂酶、胆固醇酯酶
消化系统中的食物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中的食物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是人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系统,它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的一系列过程,最终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通过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化系统中的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一、口腔消化食物的消化过程从口腔开始。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牙齿通过咀嚼和咽下将食物破碎成小块,同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润湿食物,含有淀粉酶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成糖类。
此过程被称为口腔消化。
二、食道和胃咀嚼完成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
胃内分泌胃酸与胃蛋白酶,胃酸具有消毒菌种,胃蛋白酶则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胺基酸。
此外,胃壁还能分泌粘液,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侵害。
三、小肠消化经过胃的消化,食物进入小肠。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进入小肠后,胆囊会释放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这两者的作用都是为了分解和中和食物中的酸性物质。
胆汁中的胆盐能将脂肪分解为微小的颗粒,提高脂肪消化的效率;胰液中的酶能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四、吸收过程消化后的食物变成了小分子物质,它们需要通过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小肠壁上有很多细小的绒毛状突起,称为微绒毛。
微绒毛上有上皮细胞,在这些细胞上有微绒毛细胞和腺细胞。
微绒毛细胞负责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微绒毛细胞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腺细胞则分泌消化液来帮助吸收过程。
五、大肠作用在经过小肠吸收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消化的残渣转化为粪便。
大肠内还生活着大量有益菌群,它们可以分解一些纤维素和部分蛋白质,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
通过消化系统的一系列过程,食物被完全消化和吸收,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然而,消化系统的功能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如不规律的饮食、嗜好过多的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等。
因此,我们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分两大类:消化道及相连的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和 肛门七个部分。 消化腺:消化腺又分两部分(大消化腺和小腺体) 大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 胰腺 :分泌胰液 肝脏 :分泌胆汁
小消化腺——胃腺:分泌胃液 肠腺:分泌小肠液
食物消化的四个过程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由外界摄 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的来源。以满 足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 陈代谢活动的需要。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及排泄是食物用以 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热能需要,构成机体在消化器官内进行分解的过程,称 为:消化。 也就是说把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变成小分 子,把复杂的分解成简单的,不溶性的变 成为可溶性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器官进入血液循环的 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和吸收是相辅相成的,是紧密联系 的过程。
排泄:消化和吸收后,不能消化的食物残 渣.水和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 为排泄。
一:人体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外界摄入的食物进行 物理和化学性的消化,消化分解的产物通 过消化道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由血液 循环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供给细胞利用。 不能被吸收利用的食物残渣,则由消化道 的末端排出体外。
吸收过程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有物理和 生理两个方面, 物理的有:过滤,扩散,渗透等作用 生理的过程主要是小肠壁上皮细胞膜的 主动运输作用。
糖类(碳水化合物):以单糖的形式在小 肠内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门静脉送到肝 脏,储存于肝脏或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 身,供各身体组织利用。(一般葡萄糖和 半乳糖吸收最快,果糖吸收较慢)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 肠肽酶 氨基酸 肠蛋白酶 胰肽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分两步进行
①肠腔内的消化,产物是双糖和麦芽低聚糖; ②微绒毛膜上的消化,产物是单糖。
大豆及豆制品中含一定数量的棉子糖(raffinose)和水苏糖(stachyaso ),分别为三碳糖和四碳糖。人 体没有分解此类碳水化合物的酶,不能被消化吸收,滞留肠道经微生物作用发酵、产气。加工成豆腐时大 多已除去。
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肠粘膜吸收铁的能力决定于粘膜细胞内的含铁量。由肠腔吸收入粘膜细 胞内的无机铁,大部分被氧化为三价铁,并和细胞内的去铁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暂时贮存在细胞内, 慢慢地向血液中释放。一小分部被吸收入粘膜细胞而尚未与去铁铁蛋白结合的亚铁,则可以主动吸收的方 式转移到血浆中。当粘膜细胞刚刚吸收铁而尚未能转移至血浆中时,则暂时失去其由肠腔再吸收铁的能力。 这样,存积在粘膜细胞内的铁量,就成为再吸收铁的抑制因素。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 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 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 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 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 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
能进入肠粘膜细胞的不仅是氨基酸,还有数量更多的寡肽。一般认为四肽以上的蛋白质水解物不能直 接进入肠粘膜细胞,当它们接触刷状缘时先被水解成二肽或三肽,吸收后在细胞液中最终水解成氨基酸。 其中含有Pro和HO-Pro的二肽,则只能在胞液中才能被水解,甚至还有少部分(约10%)以二肽形式直接 进入血液。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食物是人体活动的源泉,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营养的吸收过程。
一、食物的消化1.口腔消化食物的消化过程从进食开始,首先经过口腔消化。
在口腔中,食物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使其转化为糖分。
此外,唾液还有助于食物的咀嚼和润滑作用,使食物更容易进行下一步的消化。
2.食道和胃的消化经过口腔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中。
胃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胃里有胃液,包括酸性的胃酸和蛋白酶。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杀灭细菌,同时也有助于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开始分解大分子的蛋白质为小肽和氨基酸。
3.小肠消化食物从胃经过幽门进入小肠,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在小肠中,消化液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胰液和肠液。
胰液中含有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酶类,能够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肠液则包含肠腺的分泌物,其中有脂肪酶、葡萄糖酶等酶,可以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二、食物的营养吸收1.碳水化合物吸收在小肠中,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通过肠壁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血液,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2.脂肪吸收脂肪是高能量的营养物质,但由于其不溶于水,难以通过细胞膜。
脂肪经脂肪酶的作用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再与胆盐结合形成胆汁酯,形成微小的脂肪小球。
脂肪小球通过肠道上皮细胞与胆盐类似的胆盐酯磺酸结合,形成乳化小球。
细胞摄取乳化小球后,脂肪酯被再度合成并封装在胆基磷脂中,形成脂蛋白颗粒,最终进入淋巴和血液,供给能量和构建细胞膜。
3.蛋白质吸收蛋白质经过胃和小肠酶的作用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小肽通过肠壁细胞上的小肽酶分解为更小的肽链或氨基酸,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氨基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对身体发展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4.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G
F
α-胰液 α-淀粉酶
糊精
Page 38
寡糖(寡糖在小肠内不被消化进入到结肠中被微生物发酵) 棉籽糖 水苏糖 细菌利用 发酵产气 存在于豆类皮中 细菌利用比较低
寡糖还可以在体内被吸收后合成维生素,促进矿物质的吸 收
人体对各类糖的吸收速度 D-半乳糖>D-葡萄糖>D-果糖>木糖醇 >三梨酸 主动运输 易化扩散
Page 3
二 吸收 (一)概念: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到体内的过程。
食物经过消化后,食物中的成分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到血液 循环或者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形式和特点:
1被动吸收:通过滤过、渗透、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等几种 形式。(不需要消耗机体的能量)
多肽、离子、电解质 高浓度 低浓度
Page 4
第1 狭窄
第2 狭窄
第3 狭窄 胃
食管腹部
贲门
Page 13
Page 14
(三) 胃 stomach
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分, 食管 贲门部 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食管 贲门胃底 1. 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小凹 胃的形态可受多种因素 贲门 的影响。 胃小弯 胃分前、后壁, 大、小弯, 角切迹 入、出口。 角切迹 胃体 幽门瓣 通常将胃分为 4 部:贲门 十二 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指肠 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在幽 十二 幽门 门窦近胃小弯处。 指肠 胃大弯 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环形皱 幽门括约肌 襞称幽门瓣。幽门处的环形 幽门部: 幽门管 幽门窦 肌层增厚为幽门括约肌。
乳化
三酰甘油酯
二酰甘油酯+脂肪酸
肠、胰脂肪酶 单酰甘油酯+脂肪酸 肠、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图文

辉是多麼的想见到莉啊,可世间总有那麼多的无奈 清弦坠满心事,弹落片片梦幻,我该如何用这弦、这韵去丈量你我天涯的距离,一滴泪上的墨香,如何画下你最爱的睡莲? 清影摇曳,眉眼如水,缓缓来到钢琴前为你弹一曲你最爱的《莫失莫忘》,让我借琴声悄悄告诉天涯的你:今夜,我想喜欢一句话:能让人生灿烂的不只有阳光,还有你的微笑。 每天早上醒来,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你的心中便会亮堂堂,既便是在任何季节,也不会觉得孤单寒凉。每天当你迈开双腿,将微笑挂在脸上,你的步伐便会走的轻松和稳当。携着阳光,带着微笑行走在人生路上,就能看见一路上的美好风光。在四季辗 能有丰盈的成熟,当见冬雪时,便能够净化灵魂。每天的生活虽然都过得普普通通,可每一段路上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美丽风景,生活也因此淡而生香,。 走在人生路上,最宝贵的是你的微笑。人的一生会遭遇许多坎坷,经历许多风雨,纵然前面充满荆棘,也必须走下去。微笑着,无论是在平淡的日子里,还是在迷茫低落的时候,都让自己内心尽量靠近阳光,只要心中有阳光,前方就会有希望。微笑着,证明了你对未 无比的坚强,既然确定了目标就去奋斗,一切的阻挠都显得可笑和无力,丝毫都不能让你停顿半步。你脸上的微笑,会让你在行走时浑身增添起无穷无尽的力量;你脸上的微笑,就像是那照亮天空的火炬,能使你的眼前永远闪耀着光明与希望;你脸上的微笑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三、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 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 1、口腔、咽和食道没有吸收功能。 • 2、胃、小肠、大肠具有吸收功能。胃只 能吸收少量的水。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水、 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 3、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吸收全部营 养物质,其中大部分脂肪成分由小肠绒 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营养物质 (全部营养物质)由小肠绒毛的毛细血 管吸收。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1.你认为有些食物为什么必须要经过消化才 能吸收? 消化道哪些部位具有消化作用?请 你解释什么是“消化”? 食物不溶于水就不能被人体吸收。消化是指 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 吸收的成分(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你认为食物消化有哪些方式?它们之间有何 区别? 消化的方式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前 者物质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食物的形状大 小发生变化,后者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物质的成 分发生了变化。
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出问题:可能与食物的种类、形状、体 积、生熟等因素有关
作出假设:可能与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 水的量 红糖 水温 形状 (毫升) (克) (00C) 1 20 5 20 方形 结论
2
20
5
20
压碎
研碎的方糖溶解快。原因:物质颗 粒小,与水的接触面大。 结论:物质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在水中 的溶解速度不同.
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 胃 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 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胰 分泌胰液 腺 消化和吸收 小肠 的主要场所 大肠 暂时贮存食物
残杂
阑尾 肛门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 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食物流通部位顺序:①口腔: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淀粉的初步消化)②咽、食道:食物的通道③胃:胃的蠕动和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④小肠:小肠的蠕动和三大有机物的彻底消化⑤大肠:形成粪便⑥肛门:排除粪便①淀粉—→葡萄糖;②蛋白质—→氨基酸;③脂肪—→甘油 + 脂肪酸。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营养物质的吸收——被吸收营养物质的去处①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
(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②大部分甘油、脂肪酸→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淋巴管→静脉→血液。
(先进入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原因: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详细原因——小肠结构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小肠长约5-6米,可以增加食物的停留时间。
2)小肠表面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表面又有微绒毛,使小肠内表面积达200平方米;大大地增加了小肠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面积3)小肠内消化液的种类多,如肠液、胆汁、胰液。
4)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为一层上皮细胞,有利营养物质的吸收。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消化、吸收的情况:直接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经消化才能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不能吸收:粗纤维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重点)方法:对照实验酶是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思考:例1:如果把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答:会,因为唾液中含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功能
01
02
03
04
机械性搅拌和混合
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蠕动和消化 液的分泌,将食物搅拌、混合
并向下推进。
消化作用
消化液中的酶将食物中的大分 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
于吸收。
吸收作用
消化道黏膜细胞吸收消化后的 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排泄作用
将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和废 物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调节
胃蛋白酶消化
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将其分解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
小肠消化
胰液和胆汁分泌
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等; 肝脏分泌胆汁,主要帮助脂肪消化。
小肠蠕动
营养物质吸收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葡 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通 过小肠绒毛被吸收进入血液。
将食物妥善保存,避免变质和腐败,防止食 物中毒。
遵循健康饮食原则
定时定量
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 过度节食。
饮食多样化
保持饮食多样化,避免偏食和挑食,以获取 全面的营养。
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素。
适量运动
结合适量运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能量消 耗,保持健康体重。
THANKS FOR WATCHING
针对具体症状选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促 胃肠动力药、抑酸药等。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和胃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治 疗胃肠道疾病。
06 营养与健康饮食建议
均衡膳食结构
多样化食物选择
确保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以 获取全面的营养。
控制食物份量
根据个人需求和活动水平,合理分配每餐的食物份量,避免过量 摄入。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5 小肠 6 大肠 7 肛门
消化系统中的器官----牙齿
牙齿的保健 1、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 习惯 3、定期进
在你的身 体中找出 个器官的 位置
四、食物的消化分解
1、淀粉、蛋白质、脂肪初步分解的部 位分别是哪里?
2、哪些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 的消化?
依次是
(填序号)。
博学多思
你想到了 什么?
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消化作用:使原来分子比较大、结
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小、 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
2.吸收: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
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二、人体的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腺
消化道
唾液腺 1’
肝脏 2’ 胃腺 3’ 胰腺 4’
肠腺 5’
1 口腔 2咽 3 食管
3、消化腺、消化液和消化三者之间的 关系?
练习: 比一比, 谁更快?
1 2
3
5
4
6
7
(6)若某人患了急性肠炎,上臂静脉 注射消炎药,药物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 顺序是 1234 (填序号 ) 。
(7)含CO2最多的血管是 5 肺动脉
[]
。
(8)在①肺泡、②动脉血、③组织细
胞、④静③脉④血②中①二氧化碳浓度由高到低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PPT课件

初步消化 蛋白酶 蛋白质
肝 脏 胆 汁 – 乳化脂肪
肝脏 肠腺
胃腺
胰
胰腺
肠
腺
胰
液 多种酶
消化糖 类、蛋
腺
肠 液 多种酶
白质、 脂肪
§5.4.2.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淀粉 唾液 口腔
胰液 肠液 麦芽糖
小肠
葡萄糖
胃液
胰液 肠液
蛋白质 胃 食糜状
小肠
氨基酸
胆汁 脂肪
4、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这说明
酶具有 ( A )
A.专一性 C.敏感性
B.高效性 D.都不是
§5.4.2.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5、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 器官有吸收作用?并能够吸 收哪些营养物质?
6、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 入什么地方?
进入循环系统并运输 到全身各处。
少量水无机 盐和酒精
水、无机盐、 维生素、葡萄 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温度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除了温度以外,影响酶催化 作用的因素还有哪些?你能 否再设计实验探究之?
§5.4.2.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葡__萄__糖__、_氨__基__酸_、甘__油__和__脂__肪__酸_,它们消化的起 始部位分别是_口__腔__、__胃__、__小__肠___.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 107-1013倍。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化学反应。
多样性:多种酶催化多种生化反应。
活性受条件限制: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
§5.4.2.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 收集唾液。
P1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营养学的研究重点是人体对食物的利用与代谢规律及科学确定人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科学。
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中间代谢又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人体生理学所研究的消化、呼吸、排泄、循环、内分泌、神经等系统与营养学直接相关。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不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第一节消化系统概论一、人体消化系统:1、消化道: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
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肛门等。
消化道中除咽、食管上端和肛门的肌肉是骨骼肌外,其余均由平滑肌组成,并具有以下特点: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富于伸展性,最长时可为原来长度的2-3 倍,如胃可容几倍于自己初始体积的食物;3)有一定紧张性,各部分如胃、肠等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肌肉的各部分收缩均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4)进行节律性运动;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对内容物等的各种刺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或排空有重要意义。
2、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腺,是体内主要的消化腺。
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腺都有导管与消化道相通,使分泌的消化液能流入消化道。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由水、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消化酶。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机械性消化:靠消化道的运动把大块食物磨碎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及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叫化学性消化。
酶是体内某些细胞所产生的有机催化剂,能在正常体温状态下加速生化反应。
当食物通过消化道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与酶的活性有关。
许多消化酶都是以非活性形式存在,这种状态的酶叫酶原。
在一些激活剂如PH、金属离子和另一些酶的作用下,这些酶原开始活化,履行它们特有的消化功能。
主要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肠脂肪酶、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等。
微生物消化是指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
微生物消化主要发生在人体大肠部位。
一、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及作用:1、唾液的成分及作用:1)成分:pH6.6-7.1,其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为黏液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和少量无机盐(Na+、K+、Ca2+、Cl-、HCO3-及微量CNS-),另有少量气体如N2、O2和CO2等。
正常人日分泌唾液1-1.5L。
2)作用:湿润与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2、胃液的成分及作用: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同而有改变。
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
膳食中的蛋白质消化从胃开始,其中胃酸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有利于酶的作用,被胃酸激活的胃蛋白酶也开始水解蛋白质。
食物通过胃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饮食的营养成分。
各种食物通过胃速度不同,碳水化合物通过胃的速度要比蛋白质或脂肪快些,而脂肪速度最慢,水可以直接通过胃到达小肠。
使食物具有不同的饱腹感。
正常成人食物通过胃速度为4~6h。
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
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
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
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
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的作用。
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2+、Ca2+的吸收。
2)胃蛋白酶: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HCl作用下被激活(最适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
能将Pro进行初步水解。
主要水解由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组成的肽键,对亮氨酸或谷氨酸组成的肽键也有一定作用。
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
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为粘多糖等大分子。
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HCl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HCl 和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同时,黏液还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
4)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
是分子量为53000 的一种糖蛋白,结合并促进其吸收。
与VB12主要成分:盐酸----水解少量蛋白质,造成酸性环境、活化酶和激素胃蛋白酶原---盐酸激活后水解蛋白质。
胃凝乳酶---凝结乳中蛋白,延长消化时间(成人胃液中缺少凝乳酶)胃脂肪酶----暂时无活性,进入小肠开始作用。
3、胆汁的成分及作用:成分为胆盐、胆色素、磷脂、胆固醇及粘蛋白等,无机物除水外,有Na+、-。
胆汁pH7.4 左右。
一般认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K+、Ca2+、HCO3作用是实现其消化机能,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肝的主要消化功能之一,分泌胆汁(800-1000ml/天),胆汁储存在胆囊(30ml)中,排出量与食物成分相关(蛋白质高、脂肪中、糖低);胆汁性质:深黄绿色液体胆盐并不与脂类共同转移,有些物质被吸收以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并经过胆进入肠中,又被肠再吸收,然后再被肝分泌出来叫做肝脏循环。
胆汁的作用:能溶解和吸收膳食脂肪,并帮助排泄一些废物,如胆固醇和血红蛋白降解产物。
肝脏消化吸收的作用还有:贮藏和释放葡萄糖,贮存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对已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素进行化学转化。
维生素E、维生素K和维生素B12肝脏还有许多生理功能,如对有害化合物的解毒作用,产能营养素的代谢,血浆蛋白的形成,尿素的形成,多肽激素的钝化等4、胰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
1-2升/天。
胰脏所分泌的消化液通过胰脏管直接进入小肠。
胰液的成分:胰蛋白水解酶原、胰脂肪酶、胰淀粉水解酶、核酸水解酶、作为缓冲剂的Na+、K+、Ca2+、Mg2+阳离子、碳酸氢根、氯化物、硫酸根、磷酸根等阴离子。
作用: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胰液含大量NaHCO能中和由胃进入小肠的3盐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肠内消化酶的作用。
蛋白酶——内肽酶+外肽酶内肽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酶原形式,非活性盐酸、胰蛋白酶本身、组织液能够激活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胰蛋白酶可以将胰糜蛋白酶原激活。
胰蛋白酶——水解碱性氨基酸羧基端肽键(赖和精氨酸)胰糜蛋白酶——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羧基端肽键(苯丙和酪氨酸等)弹性蛋白酶——水解脂肪族氨基酸羧基端肽键(缬氨酸、亮氨酸和丝氨酸等)外肽酶——羧肽酶A+羧肽酶B羧肽酶A——水解中性氨基酸羧组成的肽键——中性氨基酸羧+寡肽羧肽酶B——水解碱性氨基酸羧组成的肽键——碱性氨基酸羧+寡肽见书——17页5、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pH7.8 呈弱碱性。
成人分泌1-3L/d。
小肠中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此外还常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
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质。
如蔗糖酶分解GF;麦芽糖酶分解麦芽糖;乳糖酶分解乳糖。
小肠与胃的幽门末端相连,长约6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小肠黏膜不仅具有环状皱褶,还拥有大量绒毛及微绒毛,绒毛为小肠黏膜的微小突出结构,扩大了小肠有效的吸收面积(200~400m2)使食物停留时间较长。
这些微绒毛形成了粗糙的界面,上面含有高浓度的消化酶。
小肠的不断运动可以使食物和分泌物混合在一起,同时暴露出新的绒毛表面以便吸收营养。
小肠液成分:肠激酶、肠肽酶、肠淀粉酶、肠脂肪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蛋白质在小肠中进一步被来自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和部分短肽。
脂肪被来自胆囊的胆汁乳化后再被脂肪酶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等。
碳水化合物被胰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分别水解双糖和单糖。
人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因乳糖的分解能力弱或无而产生乳糖不耐受性问题,乳糖未经分解吸收而进入大肠,继而在肠细菌作用下产酸、产气引发胃肠不适、胀气,甚至是痉挛和腹泻。
原因可能有:成人随年龄增加乳糖酶量分泌减少、先天性乳糖酶分泌障碍、药物使用或肠道疾病阻碍乳糖酶分泌。
在正常人中,90%~95%的营养素吸收在小肠的上半部完成。
6、大肠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分泌少量碱性液体,pH8.3-8.4,主成分为黏液蛋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
作用:含酶很少,没有明显的消化作用。
大肠内容物主要受细菌的分解作用。
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与植物纤维素分解。
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蛋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
正常情况下,机体一方面通过肝脏对这些毒物进行解毒和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大肠将这些毒物排出体外。
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某些V族。
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生理意义。
B大肠长约回1.5m,分盲肠、结肠、直肠三部分。
食物从胃到小肠末端的移动需30~90min,而通过大肠则需1~7d。
在结肠中有三种类型的运动:收缩:结肠袋的收缩运动为食物提供了一种混合作用,因此促进了从物质中吸收水分。
蠕动:蠕动的波慢而强,推进食物从结肠中通过。
排便:当有力的蠕动移动粪便物质进入直肠时,产生一种排便反射。
在大肠中含有以大肠杆菌为主的大量细菌。
这些细菌影响粪便的颜色和气味。
在消化过程中没有起反应的食物可以通过细菌进行改变和消化。
这样某些复杂的多糖和少量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水苏糖(四碳糖)或棉籽糖(三碳糖)被转化为氢、二氧化碳和短链脂肪酸。
没能消化的蛋白质残渣被细菌转化为有气味化合物。
此外,大肠内细菌还可以合成维生素K、生物素和叶酸等营养素。
二、各类食物的消化:1、糖类的消化:正常人膳食糖类主要来源为淀粉,存在于所有谷类食物中,其次为蔗糖及牛奶中的乳糖。
食物中糖类经消化道各种酶作用水解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消化过程如下:图2-2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示意图此外,根据近期研究发现,淀粉中有抗性淀粉存在,仅部分在小肠内消化吸收,其余则在结肠内经微生物发酵后吸收。
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棉籽糖和水苏糖(胀气因子)。
没有分解的酶类,在大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气。
豆腐和腐乳中的胀气因子已基本被去除。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也没有分解的酶类,不能被消化吸收。
但吸水性强,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胆固醇,排毒,降血糖等。
2、脂肪的消化:脂肪——脂肪酸+二酰甘油酯二酰甘油酯——脂肪酸+单酰甘油酯单酰甘油酯——脂肪酸+甘油3、Pro 的消化:图2-3 蛋白质的消化示意图豆类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问题;核蛋白的消化:——核酸+蛋白质核酸——低聚核苷酸——核苷+磷酸4、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消化(看书,自己总结)第三节食物的吸收吸收作用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将大分子物质变成低分子物质,其中多糖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酯等,维生素与矿物质则在消化过程中从食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通过小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