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探讨

合集下载

卒中后抑郁中西医病因病机进展论文

卒中后抑郁中西医病因病机进展论文

△基金来源: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NO.ZR2009CM1242.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

编号:NO.2009-1193.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

编号:NO.2007-10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06级七年制(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50001)2012年2月20日收稿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病与卒中部位、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神经解剖、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反应等多方面参与其发病。

中医除对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位、病性认识不断深入外,对五脏病变在中风后抑郁中的发病机理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从气、血、痰、五脏、脑诸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病因病机;中西医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090-02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齐双*王蕾**姬琳**通讯作者:王兴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情绪抑郁,心境低落。

本病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降低生存质量。

随着本病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逐步深化,现将近十年来研究之进展综述如下。

1PSD 的西医病因病机研究1.1PSD 发病的相关因素1.1.1卒中部位:PSD 的发病与卒中部位存在明显相关性。

研究显示,基底节区、额颞顶皮质区发生卒中后PSD 的发病率显著增高[1,2]。

左侧半球损伤比右侧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尤以左侧半球前部病损明显,并认为可能与这一部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较右侧半球更易耗竭有关[3]。

但仍有学说不支持此观点,认为PSD 的发病与病灶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半球无关,主要是突发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失用、工作及生活能力的下降,造成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而发病[1]。

新九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机制初探

新九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机制初探

《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 日: “ 疏其 气 血 , 令其调运 , 而致和平” , 可 谓 治 疗 郁 证 的 总则 。 由 于郁 可致 气 血 逆 乱 , 气 机 升 降失 司 , 阴 阳失调 , 因此使用各种方法使气血平和 , 阴 平 阳秘 , 气机舒 畅 , 乃 是 治 郁 之 大 法 。然 而 , 中风 后 抑 郁 病 不 能 单 独 从 治 郁 出发 , 理当 寻求病 因, 治病求本 , 标本 同治。《 内经 》 髓海学 说认 为 , 脑 为 髓 海, 主持 意识 , 思维活 动 , 中风后髓海 被扰 , 故 出现抑郁 , 治 当 调 理髓 海 , 调 和 脏 腑 阴 阳 。因 此 , 调 理 髓 海 即 为 治疗 本 病 的 基 本 治
2 治 则 及 新 九 针 治 疗 方 法
均与其交会 , 故 其 对 全 身 的 阳 经 脉 气 起 着 统 率 和 督 促 的作 用 , 督 脉循行 于头部 、 脊柱 内和脊柱两侧 , 与足太 阳膀胱经 相邻 , 督 脉
之别“ 别走 太 阳 ” , 并 与足太 阳经多处 重叠 , 经气交 通 , 共 主 一 身
脑 卒 中后 抑 郁 ( P S D) 是指 脑卒 中后急 性期 或恢 复期 、 后 遗 症 期 伴 发 的抑 郁 状 态 , 是 脑 血 管 疾 病 常 见 的并 发症 之 一 , 在 脑 卒
中 患 者 中发 病 率 为 2 O ~7 O %口 ] 。我 国 的发 生 率 为 3 4 . 2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杂志 2 0 1 3 年 8 月第 1 1 卷 第 8期
・ 9 8 7・
新九针治疗脑卒 中后抑郁机制初探
李 蕾。 韦 玲, 甄世 锐
关键词 : 脑卒 中; 抑郁 ; 新 九 针 中图分 类 号 : R 7 4 3 . I R 2 5 5 . 2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0 8 . 0 4 9 文章编 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0 8 — 0 9 8 7 — 0 2

中风后抑郁症病机浅析

中风后抑郁症病机浅析

p o s t — s t r o k e d e p r e s s i o n i s c a u s e d b y t h e i l l n e s s .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b a s i s o f p o s t — s t r o k e d e p r e s s i o n i s v i s c e r a
d y s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b r a i n t o t r a n q u i l i z e t h e m i n d , d y s f u n c t i o n o f l i v e r Q i . he T l o c a t i o n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i s i n t h e
s i mu l t a n e o u s o n s e t o f me l a n c h o l i a a n d s t r o k e . T h e me l a n c h o l i a i s a d i s e a s e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s t r o k e . T h e r e f o r e ,
中 华针灸电 子杂志 2 0 1 3 年4 月第 2 鲞第 2 期 C h i n J A c u
! ( 望 ! ! r 0 垦
) ! 垒 ! , o 源自 . , : . 3 1.

研究 生论坛 ・
中风后抑郁症病机浅 析
王婷 婷 王 旭 慧
【 摘要 】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 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乃“ 郁证 ” 与“ 中风” 之合病 , 是在 中风病基 础上而发病 。 故 中风后抑郁症属“ 因病而郁 ” , 脏腑虚衰是本病病理基础 、 尤 以肾虚 为先 , 其基本病 机是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探讨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探讨

伴有语言等基本技 能障碍分为障碍组及对照组,各 7 1 例,采用量表方式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及身体状态。结果 在相 同环境下障
碍 组患 者 发生抑郁 5 6例 ,与对照 组 4 3例 相比 差异 显著 , P < 0 . 0 5 ,伴 有语 言障碍 等 生活 能 力缺 陷的脑 卒 中患者 的抑 郁 发生率 明显 高于 对照
卒 中后抑郁 的病 因 、病机研究进展探讨
张 秀娟
( 太谷县人 民医院神经 内科 ,山西 晋 中 0 3 0 8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卒 中后抑 郁 的病 因与 发病机 制 为 以后 卒 中后 抑郁 治 疗提 供理 论 基础 。方法 选 择 本 院 1 4 2例脑 卒 中 患者 ,根据 患者是 否
卒 中又叫中风病 ,卒 中常发生 严重的症状 表现 ,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 ,经 过长 时间 观察 发现 ,发 生卒 中后 患者 的抑郁 发生 率 比健 康者
明显 意义 ,对 比明确 。
1 . 2 方法
高 ,卒 中患者常 出现悲观 、失眠等症状 ,抑郁 的发 生会导致脑卒 中患 者 的神 经恢 复时 间延 长 ,甚至 威胁 患者 生命 ,长 期抑郁 患者 可 影响 个 人及家人 生活 ,有 多重 原因导致卒 中患者 抑郁高 发Ⅲ 。在本次研 究 中,进一步探讨 引起卒 中后抑郁 的病 因及病机 ,为以后治疗及 治疗后
组 患者 。结论 卒 中患者 的生活 能力情 况 与抑郁 的发 生率存 在 密切 关 系 ,神 经功 能 的破 坏 常可 引起抑郁 的高 发 。 【 关键 词 】 病 因病机 ;卒 中后抑 郁
中 图分类 号 :R 7 4 3 .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7 — 0 1 4 2 — 0 2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以下方面了解
• 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 无欲感 患者感到自己一切都很糟糕,前途 无望,没有追求,对未来丧失希望。 • 无助感 • 自我评估低下 • 无动力感 • 无用感
PSD临床分两型
• 1.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 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 兴趣下降、失语、易激惹。 • 2.重度抑郁: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进展、早 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 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
• 急性期:积极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 愈。疗程6-8周。 • 巩固期:维持急性期有效药物的剂量,持 续治疗4-6月。 • 维持治疗:首次发作者维持治疗6-8月,必 要时可酌情继续。
非药物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 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 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 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 寻找生活乐趣 • 加强体育锻炼
四、影响PSD的相关因素
• 1、年龄 高龄 • 2、性别 女 • 3、社会支持 卒中后3-6月,1年,2年社会 支持的质量与抑郁严重程度有关。卒中后 适当的康复活动(包括集体心理治疗、社 会服务)可减少PSD的发生。社会联系少 的抑郁病人死亡率高。 • 4、护理人员和家庭护理满意程度。
• 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一般认为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与PSD有关;重症抑郁可以延缓神 经功能恢复;抗抑郁治疗既可治疗PSD, 又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6、认知功能障碍与PSD 目前缺乏证据。 • 7、遗传因素 有人认为是发病的首要因素, 遗传特征尚无定论。
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
• 卒中后抑郁就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 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 • PSD的发生率很高,值得引起广大医务工 作者的重视。 • 在患有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常会伴有抑郁 症状,发生率在50%以上,常常是影响躯 体疾病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大脑出现坏死性损害,使得病人在身体上和认知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障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1. 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定义认知障碍是指正常人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智力发展缺乏、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速度缓慢、判断能力减弱等症状的总称。

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

两者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共同出现。

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

研究人员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抑郁症状使得大脑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和足够的运动。

而认知障碍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认知障碍的表现使得患者感到自卑和无能,并且社交能力的降低进一步使得患者产生负担,形成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损害。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医学病史等。

年龄是促成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固定化思维和灵活性逊于年轻人。

因此,在血管疾病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特别关注。

性别方面,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

文化背景是决定人们思维和心理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上,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数据,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患病率表现风格的区别。

医学病史包括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程度。

医学病史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病情诊疗,制定治疗方案,降低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机率。

在预防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方面,首先应该监测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对症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2 98 ‘
世界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20 09年 第 4卷第 4期
W。dJunl f nert rd i a adwet Mei n 20 V。.4, . r ora o Itga dTai。 ln i e tn sm e dc e 09 1 N。 4 i


综 述 ・

卒 中后 抑 郁 ( otrk e r s n P D) 指 有 p s t edpe i , S 是 so so
明显 临床症 状 的卒 中 ( 对 于静 息 性 卒 中而 言 ) 相 后
引发 的抑郁症 , 现 为 忧 伤或 郁 闷 , 绪 低 落 , 表 情 是对
丧 失 、 望或 者失 败 所产 生 的一 种 异 常 的负 面 情绪 失 反 应 J S 。P D必 须有 脑 卒 中这 个 前 提 , 时又 必须 同
富 、 素从 事脑 力活 动 为 主 的 主客 观 双 重 因素 影 响 平 有关 。③其 他学 说 S i d hm a等 的研究 显示 , 中后 卒
不 同时期病 灶 与抑 郁 的关 系 有 所 不 同 , 急性 期 的抑
因素 的西 医研 究 多 集 中 于 遗 传 、 物 学 因 素 、 经 生 神
2 P D中医发 病 机 制 : .S 中医认 为卒 中后 抑 郁症
是忧郁 患 者 不 能 接 受 现 实 , 至 于 情 绪 低 落 , 思 以 忧
悲伤 , 气 郁 结 不 得 疏 泄 , 于 中 医 “ 症 ” 畴 。 肝 属 郁 范
对其 病 因病 机 , 代 医 家 论 述 颇 多 。《 经 溯 回集 历 医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症 及 其 临 床 治 疗 概 况
王朝 强 王艳 杰 黄泳 沈琴 邱建 忠

脑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中医辨治异同的探讨

脑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中医辨治异同的探讨

在 差异 。 卒 中后 抑郁 的程 度 以轻度 抑郁 为主 , 脑 重度 患 者 相对 少 。张燕婷 [等 对脑 卒 中合 并 P D 的 7 1 S 6例 患
者, 进行汉 密尔 顿抑郁 量表 评分后 发现 , 中轻 度抑郁 其
笔者 认 为 : 脑卒 中后抑 郁 的发生 , 其病 位 在 脑 , 究
14 8
转 出 院。
陕西 中医 2 0 年 第 3 09 O卷第 2期 WB 1 . X 1 。L, . 2 患 者舌 苔黄 腻 , 便 6 C 4 3 0/ N 0 8 ; 大 d未

② 泻 肺 通 腑 法 治 疗 肺 心 病 刘 某 , ,6 岁 。患 男 9
解 , 证属肺 移热 于大肠 , 辨 腑气 不通 , 肺气 不得肃 降 , 宜
涉及 肝脾 , 即脑损 为病 源 , 脾 为传病之 所 。致病 因素 肝 以血瘀 为先 为 主 。中风 后 血流 郁 积 ( 脑梗 死 乃 血郁 脉 内、 出血 则离 经之血 郁脉外 ) 不通 , 脑 而 脑府受 损 , 神 元
段 的 中医治疗重点 不尽相 同。
主题 词 脑卒 中/ 并发 症 抑 郁症 中 医病机 / 中医药 疗法
随着社 会 的发 展 , 活节奏 的加快 , 生 抑郁 症 的发病
率逐 年上 升 ; 脑血 管病 的高发率 和高致 残率 , 也使 脑卒
医认 为 , 情 乃人 之 常情 , 畅顺 达 的情 志 是 “ 七 调 阴平 阳 秘, 精神 乃治 ” 的保 障 。 当肝维持 正常 的疏 泄功能 时 , 不 但 可 以使 气机 舒 畅 , 血 和 调 , 气 经络 通 利 , 的精 神 意 人 识 活动 正常 , 而且还 可调 整控 制七情 的变 化 。 果七情 如 变 化 过激 ( 急 、 过 过久 ) 超越 了肝 的调 节 限度 , , 出现肝 失 疏 泄 、 机 逆乱 , 造 成一 系 列心 身 反应 疾 病 , 气 可 导致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抑郁等心理症状也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占据了全球各类卒中的约80%,为国内造成致残的主要原因。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两者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研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是两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机制,我们希望为脑卒中后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也旨在为医学界对于脑卒中后并发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会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抑郁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抑郁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会对康复起到阻碍作用。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而且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卒 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病 因病机研究进展 △
齐 双 王 蕾 ” 姬 琳 通讯 作者 : 兴 臣 王 摘 要 : 中后 抑郁 是 脑 卒 中常 见并 发 症 , 卒 其发 病 与卒 中部 位 、 经 功 能损 害程 度 、 别 、 龄 、 神 性 年 家庭 环境 等 多种 因素 有 关 , 经 解剖 、 神 神经 递质 、 神经 内分 泌 、 经 营养 因子 、 神 炎性 反应 等 多方 面参 与其发 病 。中 医除 对卒 中后抑 郁 的病 因、 病位 、 病性 认识 不 断深入外 , 对五 脏病 变在 中风后 抑 郁 中的发 病机 理也 进行 了有益探 索 , 气、 、 、 从 血 痰 五脏 、 诸方 面进 行 了阐 述。 脑 关键 词 : 脑卒 中后抑 郁 ; 因病机 ; 病 中西 医
内蒙古中医药
E rp a od eerh dT c n l y2 0 ,2 ( 4 :1- 2 . uo enF o sa eh o g ,0 7 2 5 3 ) 3 0 R ca n o 33
【3m进 国 , 健 , 1] 任 娄红 祥 , 苍 耳子 与 东北苍 耳 子 的红外 光谱 鉴 等 【 徐 振全 . 外 分光 光度 法在 化 合物 分 析 上 的应 用『 . 大理 工 , 别f . 9 ] 红 J电 1 J中药材 ,97 2 ( ) 9— 9 . 1 19 ,0 8: 3 34 3 20 ,1( ) 5 1. 02 234 : — 7 1 [] 1 田进 国 , 红 祥 , 健 , . 不 同产 地 、 种 当归的 红外 光谱 4 娄 任 等 对 品 【0刘莉 , 吉艾克 拜 尔・ 萨 , 永 江. 内几种 现代 仪 器分 析技 鉴 别 冲 药材 ,97 1( ) 5— 5 . 1] 阿 艾 王 国 19 ,89 : 143 4 术 在 中药鉴 定 上的 应 用 【. 疆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J 新 ] 自然科 学版 ) , 【] 1 田进 国 , 红 祥 , 健 , . 5 娄 任 等 对不 同产 地 、 种 当归的 红外 光谱 品 2 0 ,3 1 : — 2 04 2 ( ) 04 . 4 鉴 别[. J 中药材 ,95 1( ) 8— 8 . ] 19 ,86 : 4 25 2 【1 l】 张瑞 芳 , 幼衡 , 红 花 . 种 不 同产 地 佛 手 的傅 立叶 变换 红 【6王永 全 , 泽 民. 外光 谱 鉴 定熊 胆 的 研 究 f. 阳 药 学院 学 高 崔 三 1] 杨 红 J沈 ] 外 光谱 鉴别 [. 州 中 医药大 学学报 ,0 62 ( ) 85 . J广 ] 20 ,3 1: — 0 4 报 ,996 3: 7 13 18 ,( ) 5 —6 . 1 【2潘艳 丽 , 1] 肖培根 , 张贵君 , . 莲 花傅 里 叶红 外光 谱 鉴 别及 药 等金 【】 1 曹先 兰 , 维 贤 , 菲 . 物 中药 鉴 定 的新 方 法 【. 成 药 , 7 李 李 矿 J中 ] 效 组分 表征 分析『. J 中国 中药 杂志 ,11 ) 04 12. 1 3 (2 : 2 — 06 1 19 1 (0)1- 2 9 0,2 1 :1 1 .

卒中后抑郁科普文章

卒中后抑郁科普文章

卒中后抑郁科普文章《关于卒中后抑郁,你必须知道的事》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卒中后抑郁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这就好像一场暴风雨后,心灵的天空也被乌云笼罩了。

(就好比你辛苦搭建好的积木城堡,突然被一阵风吹倒了,是不是会很失落?)卒中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大跟头,很多人在经历过卒中后,身体上已经遭受了很大的痛苦。

可没想到,这之后还有一个隐藏的“敌人”在悄悄靠近,那就是抑郁。

(你想想看,本来能活蹦乱跳的,一下子变得行动不便,心里能好受吗?)有个例子啊,我的邻居王大爷,之前中风了。

刚出院那会,他整个人都变得沉默寡言。

以前爱和大家聊天开玩笑的他,现在老是一个人呆着。

这其实就是卒中后抑郁的表现啊!咱们可不能小瞧了它。

卒中后抑郁并不是说这个人变得软弱了或者矫情了呀。

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状况,就好像心里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

这时候,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就特别重要啦!咱们得像温暖的阳光一样,去穿透那层纱,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就像你在黑暗中找不到路,突然有人拿着手电筒出现,是不是感觉瞬间有了方向?)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怎么才能发现卒中后抑郁呢?这就要我们多留心啦。

看看他们的情绪是不是一直很低落,对以前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了。

要是发现了这些迹象,咱可不能坐视不管。

我们要多陪他们说说话,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旁边也好。

还要鼓励他们积极治疗,就像鼓励一个战士勇敢地去战斗一样。

(想象一下,他们在和抑郁这个“小怪兽”斗争,我们就是他们的后援团!)总之啊,卒中后抑郁真的不是开玩笑的,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起来。

别让我们身边那些经历过卒中的人,独自在黑暗中挣扎。

我们要一起努力,帮他们赶走抑郁,让他们的生活重新充满阳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呀!。

卒中后抑郁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卒中后抑郁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江秋虹,周兰兰(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2)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

在发病机制探讨上,卒中后抑郁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发生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其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神经生物学;综述A revi ew of study on neurobi ologi cal mechan is m of post2stroke depressi onJ I A NG Q iu2hong,Z HOU Lan2lan(D epart m ent of Phar m acology,A nhui M edical U niversity,Hefei230032)Abstract:Post2str oke dep ressi on is a common medical illness a mong medical comp licati ons after str oke.I 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 mber of studies conducted in hu man str oke patients and in experi m ental ani m al models have identified whether the areas of neur obi ol ogical inter2 est have made i m portant contributi ons t o the mechanis m s of post2str oke dep ressi on.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 merging insights which may be relevant t o p r oviding directi ons f or the devel opment of novel research strategies on the mechanis m s of post2str oke dep ressi on. Key words:post2str oke dep ressi on;neur obi ol ogy;revie w 卒中后抑郁(post2str oke dep ressi on,PS D)是指脑卒中后并发的抑郁症,为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发生率为18%~78%[1]。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卒 中; 症; 并发 抑郁症 ; 中医药疗法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 0; 4.; 4.1 51 【 一 5 73 R 9 0 3 文献标识码】 A 【 R 37 4. 文章编号】 1 2 21( 1) -41 0 0 -6 2 20 06 —4 0 90 3
l将 S 。 S 卒 中后 抑 郁 症 ( ot t k e 学 者 对 P D 的形 成 有 了 更 加 深 刻 的 认 厉秀云等 - 。 P D分为气 虚血 瘀 型 、 ps —so ed - r 脾 pes n P D)是发生在卒 中后 的一 种 识 , r i ,S so 提出了许多新 的观点 , P D的病 肝肾阴虚 型 、 胃虚弱 型 及肝 郁 化 火 使 S 促进 了 中医 学 型 4型 。 包括 多种精神症状 和躯 体症状 的复 杂 因病机理 论 不 断 完善 , 的情感障碍性疾 病 。临 床表 现为精 神 术 的发 展 。侯 光宝 认 为 P I S)主要 病 总之 , 论 临床 上 中 医将 P D如 无 S 抑 郁 , 绪不 宁 , 情 急躁 易 怒 , 眠 机特点 为 中老 年 患者 素 体 亏 虚 , 郁 何分型 , 是 与 肝 、 心 、 及 气滞 、 情 性 失 气 总 肾、 脾 健 忘 , 疑易 惊 , 忧 善哭 , 多 悲 喜怒 无 常 血瘀 , 痰瘀互结 , 蔽清 窍 。再 加上 久 血瘀 、 蒙 痰浊 相关 。 或 昏 昏欲 睡等。P D不仅 影 响患者 的 病情志所伤 , S 肝气 郁结 , 渐引 起五 脏 3 辨 证 论 治 逐
21 0 2年 3月 第 3 4卷 第 3期
H b i C Ma h2 1 , o 3 N . e e J r M. r 0 2 V l 4, o 3 c
461

卒中后抑郁的诊治方法

卒中后抑郁的诊治方法
定义
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活力、焦虑、自责、自杀观念等。认知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考困难等。
症状
定义与症状
病因
PSD的病因包括生物因素(如神经生物学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如家庭、社会和文化因素)和临床因素(如卒中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病理机制
PSD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涉及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的复杂相互作用。
病因
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外邪入侵、年老体衰等。
中医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原则是调理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安神定志等。
原则
中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方法包括辨证施治、针灸、按摩等。
方法
中药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推拿
推拿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有助于缓解卒中后抑郁的症状。
病因和病理机制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其他国际标准,PSD的诊断需要满足在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疾病。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痴呆等)和内科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进行鉴别。同时,需要区分PSD与正常的悲伤反应。
发病机制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揭示其生物学基础和神经环路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与技术融合
加强神经科、精神科、药理学、心理学等跨学科合作和技术融合,促进多学科联合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卒中后抑郁诊治的突破性进展。
临床研究与实践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Ki 等 E 过 对 1 8例 门 诊 脑 卒 中 病 人 随 机 、 盲 、 慰 、 m 通 4 双 安
对 照 研 究 , D M —I —R( 神 障 碍 的诊 断 和 统 计 方 法 ) 以 S I I 精 为标 准 , 中 4个 月 内 发 生 抑 郁 障 碍 率 为 1 。P havaa 卒 8 o jsar 等 对 2 7例 中 风 病 人 的 前 瞻性 研 究 发 现 , 风 后 抑 郁 症 的 发 生 率 为 7 中 4 。 , 中 重 型 抑 郁 为 6 0 , 中 型 抑 郁 1 . 。李 常 度 O1 其 . 轻 41 等 用 美 国 流行 病 学 研 究 中 心 抑 郁 症 表 ( S— 作 为 中风 后 抑 E D) 郁 症 的 筛 选 和评 定 工 具 , 现 1 0例 中 风病 人 中 抑郁 症 的 发病 发 6 率 高 达 6 .3 , 高 于 同 龄 老 年 人 的发 病 率 。李 小 波 对 2 0 3 1 远 4 例 卒 中后 病 人 进 行汉 密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 HAMD) 分 , 同 时 评 评 并 定 神经 功 能 缺 损 积 分 , 果 卒 中 后 抑 郁 的 发 病 率 为 4 . 。 结 92
2 1 中 医病 机 .
学 者 将 其 归 在 “ 症 ” 畴 , 为 此 病 乃 气 机 郁 滞 , 失 疏 泄 所 郁 范 认 肝
致 。聂 斌 等 ] 为 本 病 乃 “ 风 ”郁 证 ” 合 病 。是 中 风后 病 人 认 中 “ 之
对 现 实产 生 的 落 差 , 致 病 人 的情 绪 波 动 , 气 郁 结 , 机 失 调 。 导 肝 气 刘 群 霞 等 ] 为 中 风 的 发 生 常 因虚 、 、 、 、 、 六 端 , 中 认 火 气 血 风 痰 而 风 后 抑郁 症 因并 发 于 中风 之 后 , 其 病 机 多 与 气 血 、 火 郁 遏 有 故 痰 关 。但 主要 与 气 郁 相 关 。朱 丹 溪 云 :气 血 冲 和 , 病 不 生 , 有 “ 百 一 怫郁 , 病生焉” 诸 。谷 巍 _ 认 为 中风 后 抑 郁 形 成 的病 理 基 础 是 气 7 血 亏虚 。在 此基 础 上 因 情 志 不 遂 而 致 气 机 郁 滞 , 阳失 调 , 腑 阴 脏 功 能 失 常 , 神 改 变 。另 有 学 者 认 为 中 风 后 抑 郁 的病 机 为 气 血 精 逆 乱 、 明 失 养 _ 。鲍 超 _ 亦 提 出脑 络 受 损 、 神 失 主是 中 风 后 神 8 ] 9 元 抑 郁 症 发 病 机 制 。亦 有 医 家 认 为 本 病 发 病 机 制 为 痰 蒙 清 窍 , 神 明 受 扰 。董 子 强 则 认 为 阳 气 不 足 , 阴 必 乘 , 机 郁 滞 , 浊 气 痰浊必生 , 浊乘虚上蒙清窍故见忧郁不 乐 。 痰 2 2 西 医 发 病 机 制 目前 主要 有 两 种 学 说 : 是 内源 性 机 制 学 . 一 说 l]该 学 说 认 为其 发 病 可 能 与 脑 部 损 害 后 影 响 了 去 甲 肾上 腺 _ : 1 素( ) 5 羟色胺( NE 和 一 5一HT) 产 生 有 关 , 的 临床 研 究 也 显示 : 额 叶 、 叶 、 底 节 、 脑 以及 脑 干 等 部 位 的病 灶 均 可 导 致 抑 郁 的 颞 基 丘 发 生 。 二 是 反 应 性 机 制 学 说 , 家 庭 、 会 及 心 理 等 多 种 因素 即 社 导致 脑 卒 中 后 的 生 理 及 心 理 平 衡 失 调 而 导 致 反 应 性 抑 郁 状 态 。

对于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对于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心理健康·195对于卒中后抑郁的认识盛守静 赵永辰卒中是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第三大致死病因,同时也是造成成年患者长期残疾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由于社会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于严重,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卒中后抑郁是发生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更加重了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

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加以综述,以期对PSD有更深入的了解。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发生在脑血管意外后2年内出现的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的卒中后躯体症状的综合征。

PSD会导致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速度下降,对患者远期的康复疗效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同时患者生存范围缩小,生活质量随之下降,家庭及社会因其承受沉重负担。

在我国,每年能够被确诊并且及时接受治疗的PSD 患者仅仅有10%,相较于其他精神类的疾病我国对PSD 的关注更晚,但近些年来,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及临床防治上,我国都对PSD提高了重视。

一、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目前,国际上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还没有明确定论,大量文献关于发病率的报道也不统一。

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研究人群、诊断标准及随访实施情况不同导致的发病率数据也有所不同,但大体集中于20%~65%之间。

有报道显示国外PSD发病率为26%~65%,国内有研究通过Meta分析得出PSD的粗患病率为32.8%,但大多数学者统一认为大约有1/3的卒中患者在患病后一定时期内会经历或是发生PSD,经历PSD的患者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发展成为PSD,严重抑郁程度的发生率甚至可以达到31.1%,而终身抑郁的可以达到10.7%。

Luisa Terroni等研究结果提示,卒中发生后前3个月内PSD的患病率为22%~31%,发病率为25%~27%。

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治疗探讨

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治疗探讨

疗效相似 , S RI 效快 、 作用 小 , P D患者 更适 用。 但 S 起 副 对 S 舍曲林镇静作用 小 , 与华法林 等抗 凝药无 相互作 用 , 可作为 治疗 首选 , 其次为西酞普兰【 ] 1 。但是 S RI 2 S 起效慢 , 用药 4 ~ 6 后 才 产 生 明 显 疗 效 。( ) AR 周 3 N I代 表药 为瑞 波 西 汀。 R mp l 等_ P D患 者分为焦虑型抑郁 和运动 阻抑型抑 a el 1 把 S o 3 J 郁两种类 型 , 7 将 4例 P D患随机分成 2组 , S 分别给予西酞普 兰和瑞波西汀进 行双盲 研究 , 结果 显示两 组疗效 相似 , 均可 作 为一线 用药。其 中, 西酞普 兰对 于焦虑 型抑 郁效果 较好 , 而瑞波西汀更适 于治疗 运动阻抑 型抑郁 。( )NR 代表 药 4S I 有文 拉法新 和新药盐 酸米那普仑 等。Kmua i r 等 J 报道 , 米 那普仑治疗 1 2例符合 D M- S I V诊 断标准 的 P I S)患者 , 中 其
究, 现综述如下 。 1 中医对病 因病机的认识
说” 可说 明恢 复期抑郁发生 的原因。还有人认为外 源 } 起催化剂作用 , 在内源性 因素基 础上有促发或加重 的
E引 [

两者往 往 同时存 在 , P D 的发 生并 非单 一 机 故 S
i 解释。
D治 疗
S D的治疗通 常有 药物治疗 、 针灸 治疗 、 心理治疗 、 电休 ; 等方法 。多数 研究认 为 , S) 首选药 物治疗 , 药 P I应 如
维普资讯
江西 中医药 2 0 年 7 07 月第 7期总 3 8卷第 2 5期 9

俞 雯雯
谢 海芳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探讨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探讨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探讨卒中后抑郁是中风病的重要并发症,是继发于中风病之后的“郁证”。

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探究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病因病机对于临床辨证施治尤其重要。

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肾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致病之本,肝郁气滞,血脉瘀阻为致病之标。

标签:卒中后抑郁;病因病机;肾精亏虚;肝郁气滞;血瘀中风病又称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中风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卒中后抑郁是中风病的重要并发症,是发生于中风病之后的“郁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无望,悲观、失眠、烦躁、精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甚至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的行为。

卒中后抑郁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中风的病理基础是肝肾阴虚,肝肾之阴虚于下,则肝阳易于上亢,复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不相维系,而致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发为中风。

其发病有实有虚,而肾虚为根本的病理基础。

2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中风后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瘀滞,一遇情志刺激,气机逆乱,上扰清窍,神明被扰,则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出现忧郁不畅,情绪低落,郁闷烦躁,悲观失望,神思恍惚,言行迟滞,烦躁失眠等症状。

故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肾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致病之本,肝郁气滞,血脉瘀阻为致病之标。

2.1 病位在脑卒中后抑郁的病位在脑。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是精髓汇聚之处,元神所居之府。

神是脑之功能的反映,脑是主宰运用神的器官。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1]。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1]。

《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神明之藏于脑”[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探讨作者:韩宁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17期[摘要] 卒中后抑郁是中风病的重要并发症,是继发于中风病之后的“郁证”。

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探究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病因病机对于临床辨证施治尤其重要。

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肾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致病之本,肝郁气滞,血脉瘀阻为致病之标。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病因病机;肾精亏虚;肝郁气滞;血瘀中风病又称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中风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卒中后抑郁是中风病的重要并发症,是发生于中风病之后的“郁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无望,悲观、失眠、烦躁、精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甚至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的行为。

卒中后抑郁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中风的病理基础是肝肾阴虚,肝肾之阴虚于下,则肝阳易于上亢,复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不相维系,而致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发为中风。

其发病有实有虚,而肾虚为根本的病理基础。

2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中风后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瘀滞,一遇情志刺激,气机逆乱,上扰清窍,神明被扰,则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出现忧郁不畅,情绪低落,郁闷烦躁,悲观失望,神思恍惚,言行迟滞,烦躁失眠等症状。

故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肾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致病之本,肝郁气滞,血脉瘀阻为致病之标。

2.1 病位在脑卒中后抑郁的病位在脑。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是精髓汇聚之处,元神所居之府。

神是脑之功能的反映,脑是主宰运用神的器官。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1]。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1]。

《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神明之藏于脑”[2]。

《医学心悟》曰:“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喜忘其前言。

又心藏神,神明不充,则遇事遗忘也”[3]。

眼耳口鼻舌为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觉、听觉、感觉、思维和记忆力等,皆与脑有紧密联系。

《脾胃论》曰:“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此内受天之气,而外利九窍者也”[4]。

在脑的统御下,人们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精神意识活动,才能保持视觉、嗅觉、听觉以及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的正常功能。

中风后神机受损,脑髓失养,神明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就出现精神、思维、感觉、语言、记忆等不同程度的受损,表现为抑郁症状。

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与“郁证”的合病,是“中风病”的变证。

2.2 肾精亏虚是致病之本中风后气血逆乱,肾精受损,精气亏虚,精髓化生不足,元神失养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机。

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脑髓的充盈和发育[5]。

脑的功能物质基础为髓,脑髓的生成有赖于肾精的化生,《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王清任[6]《医林改错》云“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

脑髓是由先天之精变化生成,肾所化生的精髓是脑行使其精神思维活动功能的物质基础与源泉。

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阴阳。

精气藏于肾,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

五脏六腑之精主要先化生肾精,再上输以补充脑髓。

《素问·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1]。

《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1]。

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脑主神明,而肾所藏精为神的物质基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源泉,只有精充则神明,肾精充盛则精神思维正常;若肾精亏虚,脑髓不充,则神弱志衰而见意志消退,临床上可伴见焦虑不安、胆怯多疑等症状[7]。

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

肾中精气不足,则髓海失养,而形成髓海不足,脑失所养的病理变化。

如《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1]”精充则神明,肾精充盛则精神思维得以正常活动,情绪饱满,反应灵活;若肾精亏虚,脑髓不充,则精力衰退,情绪低落,反应迟滞,耳鸣眩晕,倦怠嗜卧。

中风后气血逆乱,肾精受损,精气亏虚,精髓化生不足,则元神之府失养,神机枢转不利,可致思维缓慢,记忆衰减。

肾在志为恐,肾虚则善恐易惊,心虚胆怯,焦虑不安。

肾精亏虚,母病及子,水不涵木,血不养心,可见烦躁易怒,动则激惹。

肾虚温煦无力,则四肢不温,静而少动;气虚精亏则四肢百骸失于滋养,可见倦怠神疲;肾精亏虚,肾主生殖功能下降,男子阳萎不举,女子则宫寒不孕;肾精亏耗,阳不入阴,心肾不交,心神失养而出现不寐。

总之,中风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肾精受损,精气亏虚,脑髓不充,神机枢转不利,出现精神、思维、感觉、语言、记忆等功能受损,出现抑郁症状。

故肾虚为其根本病理基础,肾虚精亏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机。

2.3 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是致病之标卒中后患者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郁乘脾,脾失运化,酿湿生痰;肝郁气滞,导致血脉淤阻,痰血交结,更加阻滞气机,致精神情志异常,为致病之标。

肝的生理功能以疏泄调畅全身的气机为主,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疏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正常的情志活动,又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运动疏散通畅,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随之而畅通无阻,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活动正常和调。

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心情开朗,反之则郁郁寡欢,情志压抑。

《素问·举痛论》云:“思则气结”[1]。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1]”又《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喜怒不节则伤藏。

[1]”人以气为本,气和则病无由生。

中风患者因骤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等生理功能障碍,以致生活自理困难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社会功能丧失等,往往使患者难以接受,易产生害怕、忧伤、焦虑、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继而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畅,则郁郁寡欢;忧思过度,疏泄不及,郁久伤血耗气,肝病及脾,脾运失司,气血生化无源,血脉瘀阻,水谷精微不能很好的输布吸收,出现头昏目眩,腹胀、便溏、纳呆、消瘦等症状;脾主四肢,脾失健运,清阳不布,四肢失养,而致倦怠乏力,行动迟缓;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出现精神恍惚,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或烦躁易怒,思想难以集中,健忘,入睡困难或即使入睡亦梦扰不安的症状;男子的排精和女子的月经与肝的疏泄功能亦有着密切的关系,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排精不畅,月经紊乱,经行不畅。

肝肾亏虚,精血暗耗,髓海失养,加之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血脉瘀阻,元神失充或受扰,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8]。

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下降、经济无保障、子女照顾不够及社会支持不良等因素有关,既是一种器质性情感障碍又是一种心理与生理的反应[9]。

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西药抗抑郁药对本病进行治疗,其起效较慢,副作用大,加之价格相对较贵,患者耐受性差[10-11]。

中医治疗本病较之西医的独到之处:疗效理想、医疗费用较低、副作用小、整体防治、改善抑郁程度的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12-13]。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对症用药,对改善症状和预后具有很好的优势。

中风后抑郁病机为本虚标实,肾精亏虚是致病之本,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是致病之标。

中风后脏腑虚衰,肾虚精亏,气机失调,水津输布不利,痰瘀互结、浊毒为害,痹阻脑络,元神失养,神机失用,而致抑郁症诸证外现[14]。

因此本病的治疗不可单纯使用疏肝解郁之法,而应益肾活血、疏肝解郁,补虚不忘调气活血,治实不忘益肾解郁,标本兼治,方能奏效。

[参考文献][1] 王冰.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8:55.[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6.[3] 程国彭. 医学心悟[M]. 北京:中医中医药出版社,1996:171.[4] 李东垣. 脾胃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5] 刘燕池,雷顺群. 中医基础理论[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60.[6] 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6.[7] 张滨斌,唐启盛. 脑卒中抑郁症与中医肾脏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66-168.[8] 范明月,赵明,王炯妹. 卒中后抑郁中西医发病机制的探讨[J].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51-954.[9] 董筠. 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1, 13(3):525-527.[10] 冯艳,徐长水,马建军,等. 早期应用米氮平干预首发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67-68.[11] 王翌. 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1, 13(2):289.[12] 王晓玲,翟金盛,赵迎峰,等.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2012,14(1):55-57.[13] 洪新田.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J]. 江西中医药,2005,36(5):43.[14] 唐启盛. 抑郁症:中西医基础与临床[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