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角膜接触镜时对近物的调节及其与老视的关系

合集下载

验光员一级技师论文。

验光员一级技师论文。

老视验配姓名:曾怀州单位:宝岛眼镜学号:1老视验配单位宝岛眼镜姓名曾怀州老视验配姓名:曾怀州单位:宝岛眼镜学号:1老视俗称老花,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

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患者视近困难,以致在近距离工作中,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需另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是一种正常的视生理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老视矫正问题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

近些年,各种手术方法在老视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新探索,但是无论哪一种术式都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其安全性及长期稳定性还不能令人满意,且费用相对较高。

所以佩戴老视眼镜仍是矫治老视眼的一种主要的,最安全有效的手段。

老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硬化,晶状体囊膜弹性下降,悬韧带松驰时,晶状体不能很好地借弹性回缩,从而导致了调节力的下降而引起的。

调节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每年大约减少0.25一O.4D的调节量。

可以说年龄是影响调节力和老视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年龄.与调节关系的经验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5一o.25x年龄。

传统的老视验光就是根据Hofstetter年龄/调节幅度公式所得出的经验值进行验配,但是除了年龄以外,老视的发生和发展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屈光不正、工作距离、患者的身体素质、地理位置、服用特殊药物等。

所以在任何年龄,调节范围变化的个体差异很大,与国外同年龄段人群相比,我国老视近附加度数偏低,这可能与种族、近用习惯等有关。

因而老视近附加的检验绝非经验值所能代替,应按照正规科学的步骤进行。

以往的老视配镜只能根据患者年龄粗略给予一定的老视近附加度数,这样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配镜不够精确,从而使患者近距离阅读不能持久,易于疲劳。

综合验光仪能够利用多组透镜及验光视标配合使用,可以对人眼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测,从而精确老视验光。

老视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1.年龄与调节力的关系1.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调节力不断改变。

角膜接触镜简介介绍

角膜接触镜简介介绍

角膜接触镜的光学性能
01
02
03
透光率
高质量的角膜接触镜应具 有高的透光率,以确保光 线充分透过镜片,减少视 觉失真。
折射率
折射率决定了镜片的厚度 和曲率,合适的折射率可 以降低镜片厚度,提高佩 戴舒适度。
色散
角膜接触镜的色散应接近 空气的色散,以减少色散 引起的视觉失真。
角膜接触镜的生物相容性
VS
发展历程
角膜接触镜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硬质到软 质,从简单矫正到复杂设计的过程。早期 的角膜接触镜主要是硬质材料,随着科技 的发展,出现了软质、高透氧等更舒适的 材质。同时,设计上也从球面设计发展到 非球面、环曲面等多元化设计,以满足不 同人群的视觉需求。
角膜接触镜的种类
硬质角膜接触镜
主要由PMMA等材料制成,具 有较好的矫正效果和稳定性, 但由于其硬度大,对眼球的适
应性较差。
软质角膜接触镜
主要由水凝胶、硅水凝胶等材 料制成,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和 适应性,是目前主流的角膜接 触镜类型。
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具有高透氧性能,能减少角膜 缺氧的风险,适合长时间佩戴 。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用于矫正老视等视觉问题,能 同时提供远、中、近多个焦点
的矫正。
角膜接触镜的应用领域
屈光不正矫正 眼科疾病治疗
02
角膜接触镜的工作原理
角膜接触镜的矫正原理
折射矫正
角膜接触镜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变眼睛的折射能力,达到 矫正视力的目的。根据镜片的曲率半径与角膜曲率的差异,可分为正球面镜和 负球面镜,分别用于远视和近视的矫正。
散光矫正
对于角膜散光患者,角膜接触镜可采用环曲面设计,以弥补角膜的不规则曲率 ,提高视觉质量。

角膜接触镜在老视矫正中的应用

角膜接触镜在老视矫正中的应用
角膜 接触 镜矫 正老视 从 外观上 优于 框架 眼镜 。 算表 计 明 , 视 者 比戴框 架 眼镜矫 正 者少 用调 节 , 以角膜 老 所
面 三 光 。 方 法 能 在 远 和 近 距 离 上 分 别 获 得 良好 的 光 该 学 矫正 , 立 体视 , 配成 功 率高 。 看 近和 看远 进行 有 验 但 切 换 时 需 要 调 换 框 架 眼 镜 ,给 患 者 带 来 不 便 。角 膜 接 触 镜用 于矫 正老 视 的优 点对 大 多数 人来 说 , 为 了视 是 觉 美 观 , 以此 种 组 合 方 法 对 患 者 来 说 只 是 一 种 折 衷 所
老 视 角膜接 触镜矫 正方 式主 要分为 3 : 膜接 触 类 角
膜 接 触 镜 为 首 选 矫 正 方 式 。目前 , 视 主 要 以 框 架 眼 老 镜 矫 正 为 主 ,角 膜 接 触 镜 矫 正 老 视 还 未 能 完 全 普 及 。 究 其 原 因 , 因为 角 膜 接 触 镜 的老 视 验 配 原 理 仍 不 为 是
远 视 力 , 附 加 框 架 眼 镜 用 于 近 距 离 工 作 ,这 是 最 简 单
的 矫 正 方 式 。这 种 方 法 通 常 只 有 较 少 的 患 者 抱 怨 ,近 距 离 工 作 眼 镜 可 以 是 单 独 的 正 球 镜 片 , 面 双 光 或 平 平
在 ; 架渐 进多 焦点 眼镜 价格 较贵 , 配程 序复 杂 。 框 验 而
才 可 能 正 确 面 对 在 良好 配 戴 效 果 出 现 前 遇 到 的 问 题 。 不 过 ,中 老 年 人 验 配 角 膜 接 触 镜 时 更 应 考 虑 以下 几 个 问题 : 眼 睑 力 量 。 已 出 现 眼 睑 弹 性 下 降 的 症 状 , ① 若 硬 镜 可能 会 加重 上 睑的 下垂 , 议 配戴 软镜 。 泪膜 。 建 ② 老 年 人润滑 角膜 表面 的分泌 细胞 数量 减少 、 能 下降 , 功 眼 部干 燥 会加 速接 触 镜镜 片沉 淀 物 的堆积 , 以老 年人 所 佩 戴角 膜接 触 镜要 特 别注 意 减少 镜片 沉 淀物 的堆 积 。 ③透 氧 性 。 着 年 龄 增 大 , 膜 需 氧 量 增 加 , 长 者 对 随 角 年

验光员理论知识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验光员理论知识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验光员理论知识习题库含参考答案1、检测结果优势眼视孔覆盖+0.12D,在优势眼减去+0.12D之前,应( )。

A、辅助眼减去-0.25DB、优势眼减去-0.25DC、双眼减去-0.25DD、双眼增加-0.25D答案:C2、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设计类型( )的形式,较适应于角膜散光眼。

A、内环曲面外环曲面B、内环曲面外球面C、内球面外环曲面D、内球面外球面答案:B3、被测者诉偏振十字视标垂直线条像向右偏移,诊为( )。

A、外隐斜B、左上隐斜C、右上隐斜D、内隐斜答案:D4、常规屈光检查预初置入验光处方,不应来自于( )。

A、原戴眼镜检测处方B、检影验光处方C、电脑验光仪验光处方D、插片验光处方答案:D5、将交叉柱镜的负柱镜轴向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时,被测眼感到与放置前清晰度无变化,提示原试片柱镜的焦度( )。

A、适量B、过矫-0.25DC、过矫>-0.25DD、欠矫-0.25D答案:D6、远用处方为:R:-3.50-1.75×180,左眼远用处方为( )不适宜配戴渐变焦眼镜。

A、-2.00-1.50×180B、-2.00-1.00×180C、-2.50-1.00×180D、-2.25-1.25×180答案:B7、渐变焦镜片单侧瞳距的过大,配戴眼若有( ),则视线始终无法抵达近用区。

A、隐性外斜B、隐性上斜C、隐性下斜D、隐性内斜答案:D8、钟形盘视标大注视环内缘周边部3、6、9、12点钟处有若干刻度,每刻度小格间隔( )。

A、2.5°B、0.5°C、5°D、10°答案:C9、双眼分别接受到的视觉信息在视中枢借助视知觉的整合形成一个共同的像,这一过程称为( )。

A、立体视觉B、同时视C、共同视向D、融像答案:D10、麻痹性斜视的中枢性致因为( )。

A、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病变B、眼外肌自身病变C、调节中枢病变D、视觉中枢病变答案:A11、旋转棱镜刻度盘的0位对准垂直向,测定( )向眼位。

初级眼镜验光员接待考试真题二

初级眼镜验光员接待考试真题二

初级眼镜验光员接待考试真题二[单选题]1.(江南博哥)角膜瘢痕不透明者称为()。

A.角膜云翳B.角膜白瘢C.带状角膜变性D.角膜内皮失代偿参考答案:B[单选题]2.长期使用()常导致激素性青光眼。

A.糖皮质激素B.氯喹C.氯丙嗪D.洋地黄参考答案:A[单选题]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不会造成()。

A.中心暗点B.小视症C.固定性星点D.视物变形参考答案:C[单选题]4.自幼视力差的眼部疾病包括()。

A.假酒中毒B.弱视C.垂体肿瘤D.葡萄膜炎参考答案:B[单选题]5.远视眼镜的验配要求()。

A.一定过矫B.一定欠矫C.保留生理性远视D.低矫原则参考答案:C[单选题]6.诊断双眼轻度屈光参差的标准是双眼屈光度相差小于()。

A.1.0DB.1.5DC.2.0DD.2.5D参考答案:C[单选题]7.不伴有眼痛,双眼发病伴视野进行性缩小的青光眼常见的类型是()。

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B.先天性青光眼C.开角型青光眼D.恶性青光眼参考答案:C[单选题]8.树脂镜片的优点包括()。

A.安全性好B.耐摩擦C.硬度低D.耐高温参考答案:A[单选题]9.角膜白瘢位于()则影响视力,用光学方法不能矫正。

A.角膜周边B.角巩膜缘C.瞳孔区D.瞳孔缘外参考答案:C[单选题]10.按照角膜接触镜的()可分为硬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D镜a A.制造材料的类型B.制作工艺C.含水量D.用途参考答案:A[单选题]11.关于双眼屈光参差的说法,下面不正确的是()。

A.高度屈光参差者应在不产生复视的前提下对较好眼视力矫正到最佳B.双眼异向屈光参差过大者,可使用交替视力C.隐形眼镜是矫正双眼屈光参差较大时的较好方法D.高度屈光参差者的视力较差眼要进行充分的足矫参考答案:D[单选题]12.玻璃镜片按材料可分为()。

A.火石玻璃和无色玻璃B.普通玻璃和光学玻璃C.无色玻璃和冕牌玻璃D.变色玻璃和有色玻璃参考答案:B[单选题]13.角膜塑形术后角膜中央区直径5mm左右面积的曲率()。

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

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

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Contact Lenses课程号(代码):502204040课程类别:(校级公共课或校级平台课,基础课或类级平台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学时:6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习24学时学分: 4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内容]1.接触镜的发展历史2.接触镜配戴相关解剖与生理3.角膜与氧气、角膜接触镜材料4.角膜地形5.接触镜光学6.接触镜验配基本检查[目的要求]1.了解接触镜的发展历史2.熟悉接触镜配戴相关解剖与生理3.掌握角膜与氧气的关系、角膜接触镜材料4.掌握接触镜光学5.掌握接触镜验配基本检查[时间] 10学时(讲8习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第二章软性接触镜[内容]1.软性接触镜的设计2.软镜的材料和分类3.软性接触镜的生产工艺和检测4.软性接触镜验配和评估[目的要求]1.熟悉软性接触镜的设计2.掌握软镜的材料和分类3.掌握软性接触镜适合的配戴者、镜片选择、配戴指导、配戴评价、护理系统、随访检查和镜片处方或预定镜片处方的常规书写4.熟悉软性接触镜的检测方法,了解软性接触镜的生产工艺[时间] 10学时(讲6习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PBL第三章硬性接触镜[内容]1.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光学矫正特点和验配常识2.RGPCL的材料、设计与生产工艺3.RGPCL的验配和评估、配适原则与泪液循环、配戴护理指导4.RGPCL的检查和修饰方法5.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材料与设计6.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与评估、护理指导、配戴效果7.角膜塑形镜相关问题分析与处理[目的要求]1.掌握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光学矫正特点和验配常识2.了解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材料、设计与生产工艺3.掌握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验配和评估、配适原则与泪液循环、配戴护理指导4.熟悉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检查和修饰方法5.了解角膜塑型镜角膜塑型镜的发展历史、材料与设计6.掌握角膜塑型镜的验配与评估、护理指导、配戴效果7.熟悉角膜塑型镜相关问题分析与处理[时间] 18学时(讲10习8)[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PBL第四章接触镜的护理[内容]1.接触镜护理的概念和内容、护理液的主要成分2.接触镜护理的相关药剂3.软性接触镜的护理4.硬性接触镜的护理5.润滑液、冲洗剂、储存剂等附属护理系统6.接触镜的沉淀物[目的要求]1.熟悉接触镜护理的概念和内容、护理液的主要成分2.了解接触镜护理的相关药剂3.掌握软性接触镜和硬性接触镜的护理4.熟悉润滑液、冲洗剂、储存剂等附属护理系统5.熟悉接触镜的沉淀物[时间] 4学时(讲2习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PBL第五章接触镜矫正散光[内容]1.角膜散光和残余散光2.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3.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4.不规则角膜散光[目的要求]1.掌握角膜散光和残余散光概念和残余散光的计算2.了解球性软镜正散光原理、指征、镜片的选择和方法3.掌握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适应征、稳定方法、验配4.掌握球面硬性角膜接触镜、前后环曲面矫正散光的基本原则和验配5.了解双环曲面镜片的选择验配[时间] 6学时(讲4习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第六章接触镜的特殊应用[内容]1.圆锥角膜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矫治原则、接触镜矫正方法2.角膜手术后的光学特性、接触镜配戴的目的、治疗原则、验配3.治疗性接触镜作用机制、分类、镜片选择、适应征、临床应用介绍4.干眼症和白化病等特殊眼表疾病和眼前节异常接触镜配戴的验配5.儿童、无晶状体眼、老视、屈光参差、低视力、色盲等特殊人群的的特征和接触镜的验配要点[目的要求]1.了解圆锥角膜病因、分类;2.掌握临床表现、诊断、矫治原则、角膜接触镜矫正方法;3.了解角膜手术后的光学特性、接触镜配戴的目的、治疗原则、验配;4.了解治疗性接触镜作用机制、分类、镜片选择、适应征、临床应用介绍;5.了解干眼症和白化病等特殊眼表疾病和眼前节异常接触镜配戴的验配;6.掌握儿童、无晶状体眼、老视、屈光参差、低视力、色盲等特殊人群的的特征和接触镜的验配要点。

接触镜验配技术课程标准

接触镜验配技术课程标准

《接触镜验配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角膜接触镜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

本课程根据角膜接触镜验配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构建教学内容,依据角膜接触镜验配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球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散光软性角膜接触镜验配,RGP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及特殊角膜接触镜的验配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更好的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准备,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定位前导课程:《眼科学基础》、《眼科检查与疾病诊断》、《眼应用光学基础》《验光技术》、《视光学基础》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角膜接触镜验配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以实际应用的角膜接触镜验配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角膜接触镜验配原理及概念的理解为辅,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比例为2:3。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角膜接触镜的的验配方法,并熟悉常用视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尤其是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等仪器的眼科检查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初、中、高级验光员和验光技师等级的要求。

(二)职业能力目标(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通过初、中、高级验光员的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教学内容(二)学时安排表实训项目表四、课程实施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我院实验、实训设备的具体状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分二学期完成,总学时数:90学时。

1.课程组织形式课堂讲授结合病例现场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自主学习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训练真实场景训练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期末考试: 30%实训综合成绩:50%实践技能考核实习评价2.“课证融合”,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评价成绩实践技能考核就是取证的实践考核实习评价实施校企共同参与的过程评价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学校建有世界银行资金支持的“仿真一体化实训中心”1个,建筑面积达1200平米、多功能实训室12间,其中与眼镜定配技术有关的实训室5间,面积达800平米。

屈光不正和老视

屈光不正和老视

屈光不正和老视的护理
主要内容


屈光不正和老视的概念 屈光不正的分类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健康教育
概念
一、屈光不正:在眼的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
眼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 产生清晰像,称为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 。 1、近视: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 焦在视网膜之前。 2、远视: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 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 3、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 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
护理问题

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必须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他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要趴在桌 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尺,身 体离课桌应保持一个拳头(成人)的距离,手应 离笔尖一寸。学校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材。 2、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 小时后要有10 分钟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多看绿色植物,做眼 保健操。(现在的手持设备还有电脑的使用距离 与读书写字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时间) 3、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 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 字,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 视力疲劳。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 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 草字。写字时间不要过长。


晶体屈光手术(近视):白内障摘除+IOL,透明晶体摘除+IOL,有 晶体眼+IOL(前房型和后房型) 巩膜屈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巩膜扩张术(老视逆转术)

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老视讲解

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老视讲解
一、眼的屈光
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生物器官,是 一个复合的光学系统。 眼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里向外为:角膜、 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 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的现象,该现 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用屈光力表示,以屈 光度(Diopter,D)为单位。
治疗: 用凸透镜矫正。
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要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 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要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 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 发生。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 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根据近视度数分类: ①轻度近视:<-3.00D; ②中度近视:-3.25D~-6.00D; ③高度近视:>6.25D。 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①屈光性近视 屈光力过大,眼轴长度正常; ②轴性近视 屈光力正常,眼轴长度超出正 常范围; ③调节性近视 假性近视。
并发症:
1.屈光性弱视 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 未在6岁前给予适当矫正的儿童。
2.内斜 集合和调节是联动的,当调节发生 时,必然出现集合。远视者易产生内隐斜或 内斜。如果斜视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 弱视。
3.远视者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易引起闭 角型青光眼,因此远视者散瞳检查前要特别 注意检查前房角。
散光的分类:
①规则散光:屈光度最大和最小的两条子午 线上方向互相垂直。用圆柱镜可以矫正。
②不规则散光:最大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互 相不垂直,用圆柱镜无法矫正。
症状及体征:
1.视力 远、近视力下降,视物似有重影。
2.视疲劳
3.眼底 偶见视乳头呈垂直椭圆形,边缘 清晰度不等,整个眼底不能以同一屈光度观 察清楚。

验光员测试题含答案

验光员测试题含答案

验光员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不属于综合验光仪外置附镜的是( )。

A、PHB、JCCC、交叉柱镜D、旋转棱镜答案:A2、浸润型角膜炎的浸润灶( )可以吸收。

A、结膜充血消失后 6~8 周B、结膜充血消失后 3 个月C、结膜充血消失后 2~4 周D、结膜充血消失后 1~2 周答案:C3、直接眼底镜聚焦检查时,不正确的是( )。

A、患者注视前方观察视盘B、使用小投照野观察黄斑C、散瞳后检查可观察到睫状体D、使用无赤光滤镜观察血管答案:C4、双光镜片中子片顶心距是指( )。

A、主片光学中心点到子片上缘的距离B、子片顶点到子片中心的垂直距离C、主片光学中心点到子片光学中心点的距离D、子片顶点到镜片最低边缘水平切线的垂直距离答案:B5、下列关于综合验光仪结构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

A、眼底镜不是综合验光仪的组成部分B、综合验光仪由验光盘、视标组成C、检眼镜不是综合验光仪的组成部分D、综合验光仪由眼压计、验光盘及视标组成答案:D6、角膜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转,称为( )。

A、隐性内斜视B、隐性内旋转斜视C、隐性外旋转斜视D、隐性外斜视答案:C7、下列关于诚实守信的认识和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 )。

A、一贯地诚实守信是不明智的行为B、诚实守信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则C、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高于诚实守信D、是否诚实守信要视具体对象而定答案:B8、在近距离工作时,为避免老视诱发各种症状,须保留的储备调节值为( )。

A、1/3 调节幅度B、1.0DSC、1/4 调节幅度D、1/2 调节幅度答案:D9、关于先天性内斜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屈光不正低于+2.00DB、AC/A 正常C、多发生在 2 岁以内D、斜视度超过25°答案:C10、环曲面角膜接触镜柱镜轴位的稳定方法不包括( )。

A、棱镜稳定法B、动力性稳定法C、截平稳定法D、倒三角稳定法答案:D11、下列哪个不属于单眼运动( )。

A、辐辏B、上转C、内旋D、内转答案:A12、交替视型双焦角膜接触镜的整体片形设计为微度( )的棱镜。

屈光不正的配镜原则

屈光不正的配镜原则

一、远视眼的配镜原则有远视的病人,轻度和中度者,在青少年期由于调节力强,很少出现视力减退和视力疲劳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健康状况下降,调节能力随之减退;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视力疲劳,有的甚至近视力和远视力均减退。

究竟什么程度的远视才给予矫正,这要以各人的年龄、视力、症状、调节力、眼外肌的平衡力量、体质、精神状况、习惯与职业而定。

7岁以下的儿童,有3.OOD左右的远视,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远视,随年龄的增长,眼球轴也伴着整个身体的发育而逐渐增长,远视度逐渐减轻,乃至发展至正视,一般不必矫正。

远视度数比较高且有斜视、弱视者应该尽早矫正,并经常戴镜。

验光检查一定要在用阿托品充分麻痹睫状肌、使调节消失的条件下进行。

对内斜视者应做充分矫正,坚持经常戴用,切不可间断,借此放松调节而使集合放松。

幼儿无法辨认视力表者,可在客观验光检查的结果中减去1.OOD~2.00D给予处方。

作这样的矫正,所配眼镜是难以被儿童接受的,戴镜前应先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戴镜前最好还隔日用药1次,维持1周。

这样才使睫状肌不发生痉挛,逐渐适应。

戴镜后每1~3 ei-,q复查1次,以观察其视力提高的程度和斜视度的改变情况。

如斜视度消失,应在能控制斜视度和保持较好的双眼视力功能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屈光度。

有外斜视而视力下降者,尽管远视度数不高只要加镜能使视力提高,也应将能提高的视力绝对远视度给予矫正。

总之,应在视力提高的原则上给予最低度数的镜片矫正,使其尽量使用调节,从而加强眼的集合,减少轻度、中度以上远视。

双眼弱视而无斜视者,当作充分矫正,视力相差仅1~2行,可不必施行遮盖;超出3行,应行全遮盖,或不完全遮盖。

儿童戴镜应每年验光检查1次。

如屈光度降低,应更换镜片,以免由于远视矫正过度而成为人工近视。

我们在多年的儿童斜视验光检查中发现,一般幼儿内斜视患者,经过戴矫正镜一年,再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屈光度没有减少,有些反而增加0.25D~0.50D,这说明儿童远视者由于调节力丰富,未戴矫正眼镜前,为了获得较好的视力过度调节,致使睫状肌痉挛,尽管连续用阿托品7天,睫状肌的调节力完全消失,通过戴镜矫正合理使用调节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睫状肌的紧张力松弛下来。

眼科教材:屈光不正与老视

眼科教材:屈光不正与老视

第九节屈光不正与老视一、眼的屈光与调节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将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象,这种生理功能称为眼的屈光。

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D),是光学系统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

眼球总屈光力于调节松弛状态下为58.64 D ,最大调节时为70.57 D 。

眼能随时自动改变其屈光力和变更焦距,以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物体,这一作用称为调节。

调节力用“D”表示,青少年调节力大,随着年龄调节力逐渐变小,10岁时有14 D ,50岁时却只有 2 D 。

二、屈光不正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上,这便是正视眼。

若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是非正视眼,即称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

屈光不正临床可分两类:一类是以眼球前后径长度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轴性屈光不正,另一类是以眼各屈光间质界面曲度或折射率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屈光性屈光不正。

眼屈光的改变受许多因素影响:眼球前后径太长,晶体向前移位,角膜表面、晶体表面曲度太曲,房水、玻璃体折射率过高等均可形成近视,反之,即是远视。

而角膜或晶体面各径线曲度不等、角膜面凹凸不平、白内障、晶体脱位、人工晶体倾斜、黄斑区不平等,均可形成散光。

屈光不正的发病以黄种人较白种人及黑种人高。

正常人初生儿一般为远视眼,其屈光度+2~+3D,学龄前儿童一般轻度远视,青春期基本为正视眼。

屈光不正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多数认为高度近视、远视属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轻度屈光不正、正视眼属多基因遗传。

各种屈光不正的诊断可通过验光来完成。

1.近视近视眼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束进人眼内会聚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前。

(1)病因和分类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轴的伸长和屈光力过强两个方面有关。

眼轴伸长进人眼内的平行光线所结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这是形成近视的最常见原因,通常称为轴性近视。

专职验光师资格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专职验光师资格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专职验光师资格考试题库(全真题库)一、单选题1.调节不足患者第二阶段镜片交替训练的终点是()A、15cpmB、20cpmC、25cpmD、30cpm答案:B2.软性散光角膜接触镜配戴配适评估中,对于松紧度100%的含义是()A、理想B、不动C、不能停留在眼睛上D、偏松答案:B3.对于服药人员开处方()A、药物会导致屈光度的变化B、药物对屈光度的变化无影响C、精神类药物对验光处方无影响D、改变服药剂量对处方无影响答案:A4.对透光率描述正确的是()A、指与眼镜片的入射光线相比,光线经过眼镜片后的反射量B、透光率与入射光线的强度无关C、指光线通过眼镜片后的光通量与进入眼镜片前光通量的比值D、眼镜片透光率会随着入射光线的光通量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5.以下为说法正确的是()A、色盲就是无法分辨各种颜色B、色弱患者一定可以分辨紫色C、色弱患者一定可以分辨蓝色D、色觉疲劳者可以一直分辨红色答案:B6.老视的发生和()关系最为密切A、性别B、民族C、财富D、年龄答案:D7.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时视标摆放位置时?A、正对检查眼偏上方B、正对检查眼偏下方C、正对检查眼与视线保持水平D、正对眉心答案:C8.裂隙灯检查时观察隐形眼镜表面沉淀物可用()A、直接投照法B、间接投照法C、背面投照直接观察D、背面投照间接观察答案:D9.在工作距离67cm,眼前附加+0.50D后出现中和,屈光不正度数为A、-1.00DB、-1.50DC、-2.00DD、-2.50D答案:A10.AC/A值的测量主要是针对45岁以下未出现老花的人群进行测量的,为什么?A、沟通问题的影响B、调节问题的影响C、注视目标时间的影响D、白内障问题的影响答案:B11.镜片设计将预先确定内偏量,所以有左右镜之分别,这种设计是A、对称设计B、非对称设计C、单一设计D、软性设计答案:B12.什么情况下测量针孔视力A、裸眼B、雾视状态C、最佳视力球镜D、全矫答案:C13.内隐斜需要哪种融像性聚散进行补正?A、正融像性聚散B、负融像性聚散C、正相对融像性聚散D、负相对融像性聚散答案:B14.弥散光照明法将照射的光带调整至()的宽度A、最大的B、窄光带C、中等宽带D、宽光带答案:A15.精确柱镜度数时如何保证等效球镜量?A、最小弥散圆维持在视网膜上B、最小弥散圆不需要维持在视网膜上C、调节功能可以会改变并且放松的状态D、环境要求答案:A16.在和顾客沟通中,验光师不应该A、自我介绍B、和顾客没有眼神接触C、态度友善D、赞美和鼓励顾客答案:B17.下列不是Worth4dot的检查反应是A、集合反应B、融像反应C、抑制反应D、复像反应答案:A18.当看远出现外隐斜时,需要()补正A、正融像性聚散B、负融像性聚散答案:A19.老视的原因()A、近视度数过高B、散光度数过高C、调节能力增强D、调节能力减退答案:D20.患者右眼前加红片,左眼前加绿片。

接触镜中的眼镜学原理

接触镜中的眼镜学原理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比较特殊,明显的问题是矫正镜片很厚、重量增加、像差问题明显、放大率变化,视野限制等,因此特殊的镜片设计和镜架选择,对于高度屈光不正者舒适地配戴眼镜非常重要。

在屈光不正超过+10.00D的配戴者中,很多是无晶体眼患者,因外伤、晶体脱位、白内障被摘除晶体或先天性晶体缺如。

高度近视很常见,临床上-6.00D以上的近视者比率很高,很多先天性近视者或病理性近视者的矫正处方超过-10.00D。

因此高度屈光不正矫正在临床上比较重要,应予以重视。

眼镜学的许多原理还与临床特殊问题处理有关,包括低视力患者的助视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等。

接触镜中的眼镜学原理(一)屈光力变化1.作为“厚”透镜的接触镜从光学角度来考虑,接触镜被认为是“厚”透镜,由于接触镜曲率半径较短,轴性厚度的光学影响通常不能忽略。

接触镜的屈光力受镜片表面曲率、镜片材料折射率、镜片厚度的影响。

接触镜屈光力确定的关键就是前表面屈光力,即前表面中央光学区曲率半径(FOZR)。

2.泪液镜泪液镜的光学效果视配适特征和材料硬度而定。

当用球性接触镜矫正球性屈光不正时,如果镜片配适较角膜平坦,则泪液镜相当于负透镜;如果镜片配适比较陡峭,则泪液镜相当于正透镜;如果镜片是匹配角膜配适的,则存在平光的泪液镜。

如果镜片发生偏心,泪液镜还会产生棱镜效应。

接触镜对眼的总有效度数是镜片屈光度数加上镜片与角膜之间泪液层所产生的有效度数的总和。

镜片配适的改变会引起原泪液镜光学效应相应的变化。

镜片配适的变化通常先是通过改变基弧实现的。

3.矫正散光时的接触镜光学应用球性硬镜矫正角膜散光时,效果极佳。

一般认为,角膜的后表面中和了大约10%由角膜前表面产生的散光。

未被接触镜矫正的散光称为残余散光。

球性硬镜并不能矫正所有的散光,这时可以用环曲面接触镜,其表面曲率与角膜匹配,此时可以忽略泪液镜的度数。

4.有效屈光力框架眼镜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的距离(顶点距离或称镜眼距离)一般为10~15mm,而接触镜贴在角膜表面上,这样矫正相同的屈光不正眼时,达到相同的屈光矫正效果,所需接触镜的屈光力和框架眼镜的有效屈光力不一样。

浅谈老视验光的检查方法(1)

浅谈老视验光的检查方法(1)

浅谈老视验光的检查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老视验配方法已不能满足追求高品质的消费者。

老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硬化,晶状体囊膜弹性下降,悬韧带松弛时,晶状体不能很好的借弹性回缩,从而导致了调节力的下降而引起的。

本文将讨论两种老视精确验光的方法。

【一】调节幅度法调节范围与年龄的增加成反比,调节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每年大约减少0.25~0.4D的调节量。

以下公式描述了调节幅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调节幅度(AMP)(amplitude of accommdated) 经验公式:A最大= 25.0-0.40×年龄(岁)A平均= 18.5-0.30×年龄(岁)A最小= 15.0-0.25×年龄(岁)当人们所使用的调节力少于拥有的最小调节幅度的一半以下时,才会感到舒适并能持久阅读。

若所需调节力大于最小调节幅度的一半以上,就会出现老视症状。

故Add的计算方法为:Add=1/工作距离(单位:m) - 0.5Amp(最小调节幅度)检查步骤:1.被检眼矫正成正视眼。

2.计算/测量调节幅度(Amp)3.测定习惯的阅读距离4.计算Add:Add = 1/工作距离-0.5AMP5. 根据完全矫正度数和附加度插片试戴6. 在习惯的阅读距离处阅读,排除不适可能。

将阅读物移近眼,再移远眼。

远离眼不行,减正度数;移近眼不行,加正度数。

调节幅度有三种方法精确得出:[举例1]某人,年龄52岁,他平时的阅读距离为33cm,请计算其Add。

①Amp=15-0.25×52=2.00D②调节需求=1/0.33m=3.00D此时调节需求与不满足最小调节幅度的一半,故需要加入Add来协助患者持久、舒适的阅读。

③Add=1/0.33m -0.5×2.00D=2.00D【方法二】推进法原理:通过移近视力表刺激晶状体产生调节,当出现模糊点时,即为调节近点。

检查步骤1、将仪器调整为近用瞳距2、正视眼不加镜片,屈光不正眼加完全矫正度数镜片。

关于老视的调节性辐辏的几个问题

关于老视的调节性辐辏的几个问题

关于老视的调节性辐辏欧阳永斌漆敏[关键词]:老视;调节;调节性辐辏;调节刺激;调节反应人眼的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40岁时出现的老视症状提示此时眼的调节能力不足以维持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的调节需求。

调节性辐辏受老视调节滞后影响而有所变化并进而影响到眼位,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1调节相关的理论基础视近物时增加眼屈光力的能力称为调节。

调节幅度指眼最大和最小调节时的眼屈光力差值。

眼的调节可以刺激两眼视轴向内集合,此即调节性辐辏。

诱发调节的因素为模糊像。

眼视物时,首先因“模糊”刺激引起调节反射,一旦调节反应能够减轻或消除“模糊”,调节将持续;反之,调节反应未能够减轻或消除“模糊”,甚至加重“模糊”,眼则会放弃调节。

雾视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而设计的主观屈光检查方法。

传统的Helmholtz调节理论认为调节是通过改变晶体形状产生的,对Purkinje像、裂隙灯显微镜下的晶状体形态观察获得的结果与该理论相符。

Fisher通过新鲜尸眼测试睫状环直径的改变与晶状体形态变化的关系证实了Helmholtz的理论是正确的,且确认睫状肌的收缩力直到45岁仍然是增加的。

其结果显示:老年晶状体随睫状环直径的降低(晶状体直径、体积增大导致)、晶状体硬化而逐渐丧失调节力,而睫状肌的改变对老年调节力降低的影响甚微[1]。

临床双眼视觉检查中调节、辐辏的量,通常仅测量刺激值(stimulus value)而不是测量反应值(response value),即记录调节刺激的镜片度数和用于辐辏刺激的棱镜度数。

假设在无任何屈光不正或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调节刺激就是眼镜平面至视标距离的倒数(D)或者测试时使用的负镜片度数。

调节反应为眼实际发生的屈光力改变的量(D)。

临床上要求被测者保持视标清晰以使调节反应尽可能等于调节刺激。

但由于焦深等原因,获得清晰视觉时调节反应并非必须精确地等于调节刺激。

例如:焦深为1.00D,顾客配戴完全矫正的镜片,则视标在40cm处保持清晰的调节反应可以在2.00D~3.00D之间。

眼睛验光员练习题及答案

眼睛验光员练习题及答案

眼睛验光员练习题及答案1、综合验光仪内置附镜可用于检测隐斜的是()。

A、GL、RMH、R、RMVB、RMH、R、RMV、OCC、GL、RMH、P45.RMVD、R、RMV、OC、PH答案:C2、下面是综合验光仪调整部件的是()。

A、视标B、牛眼C、集合掣D、旋转棱镜答案:C3、应用散光盘进行散光检查时,当散光轴向为180°时,被检者视()线最黑。

A、3~9点B、4~10点C、5~11点D、6~12点答案:D4、下面均可进行调节功能分析的视标有()。

A、近交叉视标、十字环形视标、近十字视标B、近交叉视标、垂直水平对齐视标、近E字视标C、水平对齐视标、近十字视标、近E字视标D、近交叉视标、近十字视标、近E字视标答案:D5、下列属于综合验光仪结构的是()。

A、验光盘B、电脑验光仪C、投影远视标D、调整部件答案:B6、角膜、房水( )及玻璃体称为屈光介质。

A、角膜上皮B、角膜内皮C、晶体D、视网膜答案:C7、房水是由()生成的。

A、睫状体平坦部B、虹膜根部C、睫状突D、小梁网答案:C8、 ( )是不能植入人工晶体的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矫正较理想的方法。

A、框架眼镜B、角膜接触镜C、手术D、无框眼镜答案:B9、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的主要治疗措施不包括()。

A、应用神经营养剂B、扩血管治疗C、预后视力不良者可试采用光学助视器D、缺血型应进行视网膜光凝术答案:A10、下列关于外置附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综食验光仪外置附镜由交叉柱镜及旋转棱镜组成B、综合验光仪旋转棱镜最大度数为20个棱镜度。

C、综合验光仪旋转棱镜不能进行20个圆周度以上斜视的定量检查。

D、综合验光仪旋转棱镜可以进行20个圆周度以上斜视的定量检查。

答案:D11、隐性斜视者对于显性斜视者来说,两眼的( )。

A、屈光参差程度高、融像能力差B、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差C、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强D、配镜问题更难于解决答案:C12、使用综合验光仪前调整镜眼距的手轮为()。

职业技能鉴定《初级眼镜验光员》模拟试卷四

职业技能鉴定《初级眼镜验光员》模拟试卷四

职业技能鉴定《初级眼镜验光员》模拟试卷四[单选题]1.依光路可逆原理,假定光线从上向下传播,则自(江南博哥)光轴起所有距离向下度量()。

A.为正B.为负C.为零D.没有符号参考答案:B[[单选题]2.使用双氧护理液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不可直接入眼B.不可用双氧护理液长期浸泡镜片C.不可重复使用D.使用时间不少于说明规定的时间参考答案:B[[单选题]3.入射线、折射线与()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第二种介质的折射率与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为折射定律。

A.法线B.反射线C.光线D.水平线参考答案:A[[单选题]4.顶焦度是用来表述透镜对光线屈折力大小的,在数值上等于()。

A.透镜焦距的倒数B.透镜焦距的大小C.透镜焦点的倒数D.透镜焦点的大小参考答案:A[[单选题]5.近视患者晶体的屈光力()。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一定变大参考答案:D[[单选题]6.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状态,称为()。

A.近视眼B.远视眼C.散光眼D.老视眼参考答案:A[[单选题]7.晶状体的直径为()。

A.9~10mmB.4~6mmC.4.5~5.5mmD.11.5~12mm参考答案:A[[单选题]8.配戴角膜接触镜后形成的新的屈光系统不包括()。

A.角膜B.镜片C.镜片前的泪液D.房水参考答案:C[[单选题]9.远视眼同正视眼相比,使用的调节()。

A.-样B.没有可比性C.要少D.要多参考答案:D[[单选题]10.远视眼伴有外斜视时眼镜处方要求()。

A.最好视力最大正镜度处方减去1.00DSB.适当过矫C.适度欠矫D.与眼位正常者相一致参考答案:C[[单选题]11.关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暂时下降B.眼前有黑影飘动C.视力无法矫正D.药物可以根治参考答案:C[[单选题]12.医师工作距离为1m,检影结果为-2.50D,则患者眼屈光为()。

动态屈光与年龄_文档

动态屈光与年龄_文档

动态屈光与年龄1.年龄与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不断老化,其调节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

一般来说,青少年时眼的调节力为14.0D,其近点在7cm左右。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近点逐渐远移,36岁左右其近点为14cm,调节力下降到7.00D。

到45岁时,近点移至25cm,调节力只有4.00D。

到60岁时,调节力只有1.00D。

在多数情况下,近距离工作距离一般为30cm左右。

正视眼患者在45岁时在近距离工作中须使用其全部的调节力,长时间工作必然会带来不适。

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个体会有差别,很多患者在50岁尚未出现老视,而部分患者在30几岁亦产生老视症状。

这与个人屈光状态、用眼习惯、工作性质、照明条件等都有关系。

下表为Duane测定的以角膜前15mm为主焦点时各种年龄的调节正常值(D)。

2.老视与调节老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其产生原因在于年龄的增长随带来的晶状体硬化,调节力下降而导致视近物困难。

人由中年转为老年,虽然眼睛没有产生病理变化,但会逐渐产生视近困难。

此时即为发生老视,俗称老花眼。

准确的说,老视是随着年龄增长,在一般近距离工作中,需要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另加凸透镜以提高其近视力。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也变弱,引起眼的调节作用减退造成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困难,视力模糊,即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的调节减弱称为老视眼。

老视为正常的生理现象而非疾病。

老视是逐渐产生并随年龄发展,一般首先体现为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困难。

看不清小字或者物体细节,习惯性将书或者注视目标远移。

初期只在晚间或者昏暗处有视物困难表现。

视近物不能持久,持续阅读短时间内即出现目标模糊,字体串行,有重影,最后无法坚持阅读。

老视的近视力状态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患者本身的屈光状态相关。

远视眼患者的调节近点比同龄正视眼患者远,当调节力减退情况相当的情况下,远视眼患者的老视症状较早出现。

而对于近视眼患者情况恰恰相反,对于没有矫正的低度近视,老视症状显现的较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戴角膜接触镜时对近物的调节及其与老视的关系王光霁 吕 帆 在相当部分角膜接触镜配戴者中,并非均全时戴用,而是与框架眼镜替换配戴,当接近老视年龄时,即可发现戴角膜接触镜阅读较戴框架眼镜时困难[1]。

临床上,老视前期者初次从戴框架眼镜改为戴角膜接触镜时,看近物困难的现象尤为明显,但仅发生于近视者。

反之,远视者改戴角膜接触镜,则较容易看清近物[2~5]。

此现象是由于看清近物的调节需求(accom 2modative dem and )对于戴框架眼镜眼和戴角膜接触镜眼存在差异所致。

由于这种差异,常使近视戴角膜接触镜者需要阅读附加(reading add ),即矫正老视的年龄提早。

一、正视眼对近物的调节正视眼看远物时,眼的调节完全放松;看近物时,则需作适当的调节才能看清。

调节量(accommoda 2ti onofeye ,A E )与近物O 至眼主点面H 的聚散度V s (ver 2gencee )(图1)相等。

图1正视眼对近物的调节 由于A E 取正值,而V s 为负值,故两者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虽然调节是由眼主点后的晶体所产生,但其屈光力的改变可以换算成与之相近的主点上。

正视眼对近物的调节量为:A E =-V s =-1s二、屈光不正眼戴角膜接触镜时对近物的调节众所周知,屈光不正的量度是眼远点至眼主点的距离(以m 为单位)的倒数(以D 为单位)。

由于戴角膜接触镜后,眼主点的位移量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故戴角膜接触镜时对近物的调节量A cl 与正视眼基本相同(图2)。

A cl =-V s =-1s (1)三、屈光不正眼戴框架眼镜时对近物的调节作者单位:325003温州医学院眼科O 为近物,S 为近物至角膜的距离2 屈光不正眼戴角膜接触镜时对近物的调节 由于框架眼镜与角膜顶点有一定距离,即顶点距离,以致近物至角膜处的聚散度不同于戴角膜接触镜时的聚散度,人而调节需求量也不同(图3)P:框架眼镜的屈光R:屈光不正度数3 屈光不正眼戴框架眼镜时对近物的调节 如图3所示,近物O 至框架眼镜的聚散度V g 为:V g =1sg =1s+d近物O 经眼镜(屈光力为P )成象于O ′,象O ′至眼镜的聚散度V g ′为:V g ′=V g +P象O ′至角膜处的聚散度V e 为:V e =111V g ′-d 眼的屈光不正度R 与眼镜屈光力P 的关系式:R =P11-dP戴眼镜时对近物调节A g 为:A g =R -V e经简化,可得近似公式:A g =-1s (1-2dP ) (2)将公式(1)除以(2),可得戴角膜接触镜时与戴框架眼镜时的调节需求比B :B =A clA g=1-2dP (3)戴角膜接触镜时与戴眼镜时的调节需求量之差为:C =A cl -A g =2dPs (1-2dP ) (4)例如-6100D 框架眼镜配戴者(顶点距离d 为・832・Ch in J Oph thal mo l ,M ay 1996,V o l.32,N o .315mm),近阅读(25c m)时所需的调节量为A g=3. 38D;如换戴角膜接触镜,则调节量A cl为4D;两者相差0162D,即该患者换用接触镜后较用框架眼镜多付出0162D用于近阅读。

四、戴框架眼镜和戴角膜接触镜时调节需求量差异与年龄的关系临床常见戴角膜接触镜者需要矫正老视的年龄较戴框架眼镜者轻和早,两者的年龄差别可以从两者看近物的调节需求量之差求出。

人眼的调节力随着年龄逐渐降低,根据Hofstet2 ter[1]公式:A=15-0.25×A ge,即每年递减0125D调节力,然而为了舒适地阅读或进行近作业工作,必须只运用1 2的调节力,而另1 2的调节力备用。

据此,每年递减01125D的有效调节力。

将公式(4)除以01125,即得:Y=c01125= 2dP01125・s・(1-2dP) (5)从上式可见,年龄差与下述因素有关:(1)与近物距离s成反比,阅读距离越远,年龄差异越小;反之越大;(2)与框架眼镜屈光成正比,P越大,年龄差异越大;(3)与顶点距离成正比,顶点距离越大,则年龄差异越大。

例1 d=01015m,P=-4.00D,s=0.25m从式(4)可得c=0.429D。

从式(5)可得Y=3.4年。

该患者从戴眼镜改为角膜接触镜时,可能提早了3年多出现老视现象。

例2 d=0.015m,P=+3.00D,s=0.4m。

从式(4)可得C=-0.247D。

从式(5)可得:Y=-1.976年。

该患者从戴眼镜改为戴角膜接触镜时,可推迟1年9个月出现老视现象。

五、戴框架眼镜和戴角膜接触镜看近物时两眼辐辏需求及其对调节量的影响由于角膜接触镜贴在角膜上,随眼球转动而转动,瞳孔始终位于触镜的光心后面,故看近物时辐辏需求(convergence dem ands)与正视眼相同。

戴框架眼镜看近物时,由于镜片不可能随眼球转动,当两眼会聚时,视线偏离眼镜光心,则产生棱镜效果,从而改变了辐辏需求量(图4)。

如图4所示,看近物时,视线通过透镜处产生的棱镜效果L(以棱镜度为单位)为:L=ieP2s……(6)上式中i为瞳距,以c m为单位;e为框架眼镜至眼转动中心的距离,以m(H为单位。

N:近注视目标 S:近注视目标至眼球中心的距离PD:双眼瞳孔距离图4 戴框架眼镜和戴角膜接触镜看近物时,双眼辐辏需求及其对调节量的影响 一般近物位于眼前正中,两眼视线通过透镜处的偏心距离相等,故总棱镜效果L T为:L T=ie(P R+P L)2s (7)上式中P R和P L分别为右、左眼镜的屈光力,总棱镜效果L T则为戴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时的辐辏需求之差。

这种差异通过CA C(会聚性调节 会聚)比值,可影响看近物时的调节。

例3 P R=P L=-4D,s=0.33m,e=0.027m,i= 6.0c m,CA C=1 6由式(7)可得:L T=-1.964△(负值表示底朝内)其影响调节量为:11964×1 6=0.327D,即由于棱镜使辐辏需求减少11964△,从而使调节放松0133D。

从上例可知,戴负透镜看近物时,产生底朝内的棱镜效果,从而减少辐辏需求;戴正透镜时则产生底朝外的棱镜效果,增加辐辏需求;而且屈光不正度数越高,近物越近,辐辏需求改变越大。

戴框架眼镜时,调节与辐辏受透镜的影响可互补平衡。

然而,辐辏是双眼的功能,调节则是单眼的功能。

若单眼视近物时,上述的相互补偿作用则消失。

此外,在老视前期,CA C改变,也将导致此种补偿的减弱[6]。

在临床上,常遇到屈光参差戴框架眼镜者看近物时出现困难,其原因除双眼不等象之外,为双眼调节需求的差异和垂直方向的棱镜效果不平衡所致,如果这类患者改戴角膜接触镜,在消除双眼不等象的同时,还可消除这种差异和不平衡。

参考文献1 Hofstetter HW.Survey of p ractices in p rescribing p resby2・932・中华眼科杂志1996年5月第32卷第3期op ia adds.Am J Op tom,1947,26:144.2 Bennet ES,W eiss m an BA.C linical contact lens p ractice.Ph iladelph ia:L i pp inco tt,1994.28-31.3 R uben M,Guillon M.Contact lens p ractice.L ondon: Chapm an,1994.795-797.4 W esthei m er G.T he visual wo rld of the new contact lens w earer.JAm Op tom A ssoc,1962,34:135.5 H erm ann JS,Johnson R.T he accommodati on requirm ent on m yop ia.A rch Oph thal mo l,1966,76:47.6A lpern M.A ccommodati on and convergence w ith contact lens.AmJOp tom,1949,26:379.(收稿:1995205214 修回:1995209205)(本文编辑:葛 琪)睫状体固定缝合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韩 梅 武桂芳 我们从1988年以来收治挫伤性睫状体脱离16例,全部行睫状体固定缝合术,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挫伤性低眼压16例(16只眼)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右眼6例,左眼10例;年龄7~49岁,平均28岁。

手术距受伤时间20天至1年零8个月。

前部睫状体脱离范围80°~250°。

21临床表现:患眼挫伤后视力有明显下降,自317~416不等。

仔细检查发现前房明显浅于健眼,各子午线浅的程度多不一致,甚至有的周边前房消失。

指测眼压患眼明显低于健眼。

测量眼压一般低于1136kPa (1kPa=7.5mmH g),伤眼低于健眼0180kPa以上,重者眼压计测不出读数。

眼底检查见视盘水肿,盘面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弥漫性水肿,重者周边可扁平脱离。

静脉明显迂曲扩张,黄斑区可见放射状皱褶。

房角镜检查多数可见 型房角后退,即前部睫状体脱离,睫状体带可加宽,与巩膜内壁之间出现“ ”字型裂隙,光切线中断,范围大小不一。

前房极浅时仅见虹膜贴附于小梁,看不见睫状体脱离区。

31手术方法:在睫状体脱离区巩膜面,距角膜缘3~4mm处平行角膜缘切开巩膜板层,范围稍大于睫状体脱离区,深达2 3,分离至角膜缘。

在巩膜床内距角膜缘115~210mm处逐段切透巩膜,放出睫状体上腔的液体,逐段用102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前后唇,同时缝线穿过睫状体浅层组织,结扎后即能将脱离的睫状体固定于相应的巩膜内壁。

间断缝合表层的巩膜瓣。

术后用类固醇激素,阿托品散瞳。

二、结果11眼压:术后2周内患者眼压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作者单位:300040天津市眼科医院每例较术前都有明显升高,平均升高1138kPa。

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手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01)。

21视力:出院时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自416~512。

经秩和检验,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三、讨论低眼压的界线各家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必须低于1160kPa,有人认为要低于1133kPa,甚至要低于1106kPa。

本组患者均低于1136kPa,伤眼低于健眼均在0180kPa以上。

只要在前房角镜下将睫状体脱离区按子午线定准方位及范围,按上法正确操作,将脱离的睫状体缝合固定在相应的巩膜内壁,则手术成功。

追踪观察时,房角镜下可见原前部睫状体脱离区完全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