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pt课件
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细 菌 专性厌氧菌
纯
培
养 兼性厌氧菌 物
鉴 定
的
鉴
需氧菌
定
形态和染色 菌落特征 生化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 毒力试验 病原菌抗原 生物芯片检测
(四)生物芯片技术
将核酸片段、蛋白质或酶、抗原或抗体、细胞及组织 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定于硅片、尼龙膜等固相支持物上 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 用化学荧光法、酶标法或同位素法显示反应结果, 通过特定的仪器读取与收集数据,并用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种类和数量。
1929 – Penicillin discovered
1930s– Sulfa drugs discovered
1969 – US surgeon Gen, claims end infectious diseases
Today – Bacteria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Fleming Domagk
一、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溶菌酶等 • 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等抗生素 •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红霉素、链霉素等 • 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利福平等抗生素 • 抑制细菌的叶酸代谢:磺胺类等抗生素
Cell wall synthesis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specimen
避免杂菌污染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六原则
不同期不同标本 用抗生素以前
采集病变明显部位
标本必须新鲜
运送注意保存
细菌感
(二)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形态学检查
不染色检查法 压滴法 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法
检查用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 light microscope 暗视野显微镜 dark-field microscope 荧光显微镜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细菌培养及鉴定

细菌培养及鉴定
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科学技术和服务,它在临床诊断,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科技方面有重要作用,是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品种筛选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医学上许多治疗、预防和诊断技术的重要环节。
细菌培养和鉴定的步骤包括:第一步,样品的获取和分离,并将获得的纯细菌样本放置到壳斗中;第二步,培养,即复活细菌培养,将细菌培养在特殊的培养基中,未来的培养表现就可以被观察到;第三步,鉴定,判断细菌种类和数量,准备将细菌培养表现比较到已知菌株,从而确定细菌种类。
细菌培养需要恒温恒湿和特定PH值的环境,培养基的选择也是有许多变化的,它可以是常规的抗性別、非抗药和复合培养基,也可以是非常规的培养基,以满足特定细菌种类的需要。
此外,还需要实现细菌表面及毒力活性鉴定,以确定细菌类型及抗性基因,例如抗血清,优势抗生素,和发酵代谢物,以及放射性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推测大量细菌信息。
最后,通过上述步骤,细菌培养及鉴定的结果得到正确。
【生物课件】实训六 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

【生物课件】实训六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培养技术,对各种需检测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鉴定。
2.了解常用菌种的特征,为后续检验工作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菌培养是一种把细菌放在合适环境中使其自然繁殖的过程。
培养细菌的常用方法有四种:液体培养、斜面培养、平板培养和深层培养。
细菌分离是不同细菌群落之间的区别和鉴定,细菌在自然条件下有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不同的细菌生物学特性又会产生分类上的变化。
为了将特定培养有特定特性的单一细胞作为纯种(或纯净菌株)用来开展后续的实验研究,常需要对复杂的菌落进行分离和鉴定。
细菌移植是把已生长的菌落培养到另外一种培养物上,即是将菌落从一种培养基移植到另一种培养基中进行繁殖。
实验材料: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培养基:LB培养基、香肠葡萄糖琼脂平板、香肠葡萄糖琼脂斜面。
器材:灭菌小器皿、无菌吸管、灭菌匀菌器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要使用的培养基取出,置于灭菌环境下待用。
2.细菌的分离:(1)在灭菌环境下,用灭菌吸管取出一个菌落,放入无菌盘子中;(2)将取出的菌落直接移植于香肠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匀菌器均匀地挥发移液并倾斜琼脂坡度将琼脂定形,然后在琼脂的上端用灭菌棉签抠出一些细胞,倒入液体菌落培养基内;(3)重复上述操作,将同一菌落分别挖取置于不同琼脂板上,以获得多个单一菌落。
(1)用酒精灯把取样棉签点燃,并且把灭菌实验室环境的表层用火烤一烤避免细菌的污染;(2)用已经生长出来的菌落的取样棉签把它向一块暴露的新的琼脂平板上画一条直线,并用匀菌器将它均匀地涂上;(3)重复上面的操作,把某些菌落移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1)在平板和斜面上移液;(2)将平板垂直放置,斜面则倾斜放置;(3)放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都要注意无菌条件,使用包装良好的培养基。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
KH2PO4 1.4g NaH2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①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从功能上属 于哪类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②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 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 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 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 (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 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 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 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 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
• 从混杂微生物中分离目的微生物
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选择培养基 只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 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可抑制细菌、放线 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肽聚糖的合成
其细胞壁是由纤 维素、几丁质、 葡聚糖组成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④涂布平板法所选择的稀释度很重要,一般以 三个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所出现的平均菌 落数在50个左右为最好。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临床标本培养基选择
生殖道标本根据临床医生所写的检验项 目接种相应的平板及操作:
淋球菌培养接种淋球菌平板;念珠菌培养接 种沙保罗培养基;支原体培养则按《支原体培 养的操作规程》操作;作普通培养则接种血平 板和巧克力平板
观察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现象
血平板: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 面、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 mac平板: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 湿润度、黏度 巧克力平板:大小、形状、颜色、透明 度、湿润度、黏度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标本接收原则
严格实行核对制度 :包括姓名、性别、年
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 器、标识、检验目的等。
所有拒收或退回标本均应在登记本上登 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送检医师、送检项目、拒收 ( 退回 ) 原因、拒收 时间、经手人等
痰标本涂片染色低倍镜下分类
抗酸染色注意事项
为防止交叉感染,标本先高压灭菌后再 涂片染色 染色充分 脱色时间宁长勿短 在涂抹痰标本时严禁对载玻片进行加热
临床标本培养基选择
血: 血培养瓶 中断尿:血平板、mac平板 脑脊液:血培养瓶、血平板、巧克力平 板 穿刺液:血培养瓶、血平板、巧克力平 板、mac平板 胆汁:血平板、巧克力平板、mac平板 大便:.麦康凯、SS、血平板
革兰染色步骤
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革兰染色程序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冲洗
结晶紫 1’ 1’
冲洗
碘液 1’
95%乙醇 30” 复红
《细菌鉴定》PPT课件

形态学观察
* 营养需求(血琼脂、巧克力、营养琼脂生长 情况)
* 胆盐耐受(麦康凯生长情况) * 万古霉素耐受(含万古霉素巧克力生长情况) * 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菌膜、上半部生长、
均匀浑浊、下半部生长、沉淀) * 半固体动力现象(清晰、毛刷样、倒伞状)
生化反应
* OF试验 * 各种糖发酵试验、糖氧化试验 * 糖衍生物发酵(α/β-甲基葡萄糖、β-葡萄糖胺、
不同种群的细菌根据培养的难易以及实际操作 时的难度而采用不同的鉴定手段
* 目前技术能培养的细菌采用传统手段
* 难培养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如麻风分支杆菌、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 而传统手段难以进一步鉴定的细菌则采用抗原抗体 血清学分类(如军团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 胞壁脂肪酸结构和组成分类(如棒状杆菌相关属)、 挥发性代谢产物(如厌氧菌挥发性脂肪酸)指纹分 析
血清学试验(不常用)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分型血清 * 脑膜炎奈瑟菌分型血清 * 隐球菌可溶血抗原血清 * 脑膜炎5种可溶性抗原复合乳胶
* b型流感嗜血杆菌乳胶 * 肺炎链球菌乳胶(含83个血清型的多价血清) * A群脑膜炎奈瑟菌乳胶 * B群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K1乳胶 * C群脑膜炎奈瑟菌乳胶
然耐药反证法鉴定
形态学试验
G+菌 BA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 分G+co(革兰阳性球菌) ,G+ b(革兰阳性杆菌)
G+co—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体形 态区分:
▲葡萄球菌:淡黄色/白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 圆形,β/γ溶血,较湿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 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血清学试验(不常用)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PPT课件

二)仪器的自动化鉴定:VITEK 系统、M IDI系统、 BIOLOG 系统、SENS ITITRE 系统、 AUTOSCEPTOR系统以及MICROSCAN系统等 (ATB Expression)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测序、指纹图谱技术、基
因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PCR)、GC 含量测定
等
精品ppt
PCR和核酸杂交单独或结合在仪器已经形成 比较经典的核酸检测技术, 目前这两者已经 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精品ppt
14
微生物学工作必须在一个清洁卫生的环 境中进行,实验室的整洁与否直接影响 实验效果。在卫生状况差而零乱的实验 室中不可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实验室 脏、乱,不但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同时 也影响人的安全和情绪,所以,清洁、 明亮的实验环境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 之一;保持实验室清洁是学生进入实验 应尽的责任。
④ 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含有某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的培养
基。某种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反应;
从而达到区分不同的微生物精品。ppt (TCBS)
9
❖ 病料在接种培养基后,经过一段时间,应检查其 生长状况。首先用肉眼检查有无细菌生长;若有, 则需进一步检查菌落是否纯一。形态特征包括: 大小、形状、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 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 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 (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王欣欣
精品ppt
1
一、细菌的分离
1、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 方法称为分离。 2、分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材料中、或者从 污染的众多杂菌中分离出纯的病原菌。
精品ppt
2
1)病料采集
《细菌分离培养》课件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细菌分离培养用 于检测食品中的病原菌,保障食
品安全。
生物能源
利用细菌发酵产生生物燃料,如乙 醇、生物柴油等,替代化石燃料。
生物降解
某些细菌能够降解污染物,对环境 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06
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细菌分离培养》 PPT课件
• 细菌分离培养概述 • 细菌分离技术 • 细菌培养技术 • 细菌的鉴定与分类 • 细菌分离培养的应用 •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目录
01
细菌分离培养概述
细菌分离培养的定义
细菌分离培养是指从混合菌群中分离 出单一菌种的过程,通过选择性培养 基和特定的培养条件,使目的菌种得 以繁殖并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高了分离效率。
03
细菌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种类与制备
固体培养基
用于细菌分离和纯化, 制备时需添加琼脂作为
凝固剂。
液体培养基
用于大量繁殖细菌,制 备相对简单。
选择性培养基
加入特定成分抑制某些 细菌生长,突出所需分
离的细菌。
鉴别培养基
根据细菌代谢产物不同 ,通过指示剂变化鉴别
不同细菌。
培养方法
01
02
05
04
菌种分离
将样品中的微生物接种到选择好的培 养基上,通过培养得到单一菌落。
02
细菌分离技术
划线分离法
总结词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使细菌分散生长的方法。
详细描述
划线分离法是最早的细菌分离技术之一,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细菌 在划线区域内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适用于细菌的纯培养分离。
细菌学检验ppt课件

·
8
二、染色标本
(一)常用染料 1.碱性染料: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2.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3.复合染料(中性染料)及荧光染料:复合染料有
瑞氏染料(伊红美蓝)、姬姆萨染料(伊红天青) 等;荧光染料有荧光标记的抗体
11.12.2020
·
9
革兰染色(gram stain) 方法: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
1、结晶紫初染
1 min
2、卢戈氏碘液媒染 1 min
革兰阳性球菌
3、95%酒精脱色 30sec~1 min
4、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 1 min
原理:
G+等电点低,带正电荷的碱性燃 料作色牢固
G+细胞壁肽聚糖层多,G-细胞壁 脂质含量高
G+含有多量核糖核酸镁盐与结晶 紫、碘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阴性杆菌
11.12.2020
·
16
(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蛋白胨、肉浸液、牛肉膏、糖类、醇类、血液、 无机盐类、鸡蛋和动物血清生长因子
2.凝固物质 琼脂、明胶、卵白
3.抑制剂和指示剂 胆盐、蔷薇酸等,酚红、中性红、溴甲酚紫等
11.12.2020
·
17
(二)培养基种类
1.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 2.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m) 3.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4.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5.特殊培养基(special medium)
11.12.2020
·
18
1.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
含有大所属细菌生长所需 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 肉浸液,俗称肉汤(broth), 主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 用于培养一般细菌
病料的触片染色及片及细菌的分离培养PPT课件

• 病料采集与处理 • 触片染色技术 • 细菌分离培养 •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 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01
病料采集与处理
病料的采集
采集时间
选择发病初期或急性期的病料进行采集,以提高 病原菌的检出率。
采集部位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不同的采集部位,如呼吸道疾 病可采集咽拭子、鼻拭子等。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料, 如血液、痰液、尿液等, 以获取最佳的染色效果。
制备触片
将病料涂抹在载玻片上, 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以 便于观察。
干燥触片
将制备好的触片放在干燥 处自然晾干,避免触片过 湿影响染色效果。
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法
如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等,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
染色步骤
按照所选染色方法的步骤进行操作, 确保染色过程规范、准确。
E试验
E试验是一种结合了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的药敏试验方法, 通过连续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和药物浓度来得出细菌对药物 的敏感程度。
结果解读
敏感
表示细菌对药物敏感,治疗有效。
中介
表示细菌对药物中度敏感,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耐药
表示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治疗无效,需要更换其他药物或采用其他 治疗手段。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病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离心、过滤等,以去除 杂质和不必要的细胞。
接种培养基
将处理后的病料接种到选择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细菌的生长特 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温度和时间。
细菌培养
观察菌落
01
在培养过程中,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初步判
断细菌的种类。
生化试验
02
对分离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如糖发酵试验、酶活性测定等, 05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细菌分离与纯培养》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细菌分离与纯培养的方法,并讨论其应用与意 义。
背景和目的
了解细菌的分离与纯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应用。
1 科学研究
帮助分离和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菌,为研究其 特性和功能提供基础。
2 应用领域
为制药、食品工业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 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结与展望
细菌分离与纯培养是微生物学重要的基础实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些技术,为细菌研究和应用领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 挑战。
实验结果与讨论
我们成功分离了多个细菌菌株,并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 了不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通过讨论分析,我们揭示了细菌在不同 培养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变异能力。
应用与意义
细菌分离与纯培养技术在医学、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我 们可以开发新的药物、改善食品质量,并有效控制环境中的细菌传播。
细菌分离的方法
1
无菌操作
保证实验环境和仪器器皿的洁净,避免
菌落计数法
2
外部细菌的污染。
通过分离不同菌落形态,识别细菌的类
型和数量。基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培 养条件来分离细菌。
纯培养的方法
液体培养
在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细菌,方便进 行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固体培养
使用含有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利用菌落形成的特点, 分离出单一细菌。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PT课件

精品ppt
22
硫化氢产生试验(Production of H2S)
将细菌穿刺接种于醋酸铅培养基中, 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有些细菌能分解 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穿刺 部位呈黑褐色,是为反应阳性。培养基颜色 无变化,则为阴性。
精品ppt
23
尿素分解试验(Splitting of urea)
➢ 相邻两区要有重叠区域。 ➢ 结果观察:观察各区的生长情况,并看是
否有单一菌落长出;菌落的形态、颜色、 大小、边缘、透明度都需记录。
精品ppt
8
平皿送37℃温箱培养24小时 结果(要求)
两种单个菌 落
分四区 无杂菌 琼脂不破
精品ppt
9
℃
精品ppt
10
3.2 细菌的接种
斜面接种法 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将细菌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中,37℃培养 18~24h。变形杆菌能迅速(2~4h)分解尿素 产生大量的氨,使培养基变碱而呈紫红色, 是为阳性反应。
精品ppt
24
实验后处理
将接种针和接种环放入原位,摆放整齐! 将所有的原菌种管放入自己组的红框试管架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自己接种的培养物集中在试管架中统一放
入培养箱中37度培养! 关照明和电扇开关,请勿关实验室总电
精品ppt
17
糖发酵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 例如大肠杆菌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而痢疾 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发酵乳糖。即使 两种细菌均可发酵同一糖类,其结果也不尽 相同,如大肠杆菌有甲酸脱氢酶,能将葡萄 糖发酵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 故产酸并产气;而痢疾杆菌缺乏该酶,发酵 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显色平板—真菌培养用
罗氏培养基—分枝杆菌用
7
接种工具
接种针和接种环 :由三部分组成,即环 (针)、金属柄和绝缘 柄 接种针:用于穿刺接种细菌 接种环:用于固体、液体培养基的细菌 接种
8
器具:接种环(上)和接种针(下)
2—5cm
柄约22cm
5—8cm
金属柄约14.5cm
绝缘柄 约7.5cm
安装环(针)的螺口(约8mm)
30
革兰染色步骤
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31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32
革兰染色程序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冲洗
结晶紫 1’ 碘液 1’ 95%乙醇 30” 复红 1’
冲洗
滤纸干燥
油镜观察
细菌培养及鉴定
1
标本采集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标本容器须无菌,但不得有消毒剂
5.采样后立即送检
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2
咳痰方法
病人先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表面的菌群 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 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26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27
斜面接种法
28
接种斜面后菌落生长示意图(菌苔)
29
革兰染色
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
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 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 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 ,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 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 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 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 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 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 呈无色,再经复红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 菌呈红色。
二氧化碳培养法:烛缸法、二氧化碳培养 箱 厌氧培养法:厌氧培养箱、厌氧袋、厌氧 罐、疱肉培养法、硫乙醇酸盐法等
16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菌落 ★定义:指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
成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菌落特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透
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 ★菌落类型:光滑型(S)、粗糙型(R)、黏液型
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 器、标识、检验目的等。
所有拒收或退回标本均应在登记本上登 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送检医师、送检项目、拒收(退回)原因、拒收 时间、经手人等
5
痰标本涂片染色低倍镜下分类
分级 白细胞(个) 上皮细胞(个)
A
>25
<10
B
>25
<25
C
<10
>25
9
操作原则:无菌操作(烧灼灭菌)
Aseptic area 10-20cm 外焰 内焰 焰芯
10
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标本 沾取标本 接种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环境
11
细菌接种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
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方法: ★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少的标本
(M) 菌苔:指多个菌落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菌堆积物 。
17
菌落
18
菌落与菌苔
19
菌落的三个类型:
1.光滑型菌落(Smooth type Colony) :又称S型 2.粗糙型菌落(Rough type Colony):又称R型 3.粘液型菌落(Mucoid type Colony)又称M型
20
Figure 2 - Gram stain of Gram - E. coli cells
显微镜下的杆菌 37
革兰染色注意事项
标本涂片不宜太厚 固定不宜过热 脱色不宜过度 选用培养18--24小时菌龄的细菌为宜
38
抗酸染色
原理: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
主要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性,染 色时与石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 乙醇的脱色作用,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 的颜色,达到染色目的。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 :用于观察细菌动力 斜面接种法 倾注培养法:用于细菌计数
12
分区划线法(3区)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13
连续划线法
14
15
细菌培养法
一般培养(需氧培养): ★培养温度:35℃(采用恒温培养箱) ★培养时间:18~24h
33
革兰染色
甲
紫紫色色((GG++))
菌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革结兰晶氏紫 染碘色液步骤乙示醇 意图稀释复红
乙
红色(G-)
菌
革兰染色步骤示意图
34
【结果】
细菌被染成紫色者,称为革兰阳性菌; 而细菌染成红色者,称为革兰阴性菌;
(G-b)
35
G+ 球菌
36
G-杆菌
A、B两种情况的痰适合做培养,C不合格,应重新留标本
6
常用的培养基种类和用途
哥伦比亚血平板—营养要求高的细菌
巧克力平板—含V、X因子,主要培养嗜血杆菌、脑 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用
中国蓝/麦康凯平板—G-杆菌用
SS平板—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用
M-H平板—细菌药敏用
TCBS平板—弧菌科细菌用
沙包氏平板—真菌培养用
S型菌落
2019/8/25
21 21
R型菌落
22
M型菌落
23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混浊 沉淀:多见于链状排列的细菌 菌膜:多见于厌氧菌
24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 长现象:
25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有鞭毛细菌:在培养基中沿穿刺线并向 外扩散生长,穿刺线边缘模糊。 无鞭毛细菌:只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 边缘清晰。
3
清洁中段尿液
尽量取早晨第一次尿液 嘱患者留取标本的前一天晚上少饮水 女性病人 收冲集洗标尿本道前口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再以灭菌清水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男性病人 翻转包皮,清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4
标本接收原则
严格实行核对制度 :包括姓名、性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