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四章
测量学讲稿第四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数据
第四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数据初步处理通过前几章的学习,我们会发现:水准测量中闭合路线的高差总和往往不等于零;用经纬仪观测同一水平角,上下半测回的角值不完全相同;同一段距离往返丈量的结果也不一定相等。
这些差异现象的存在,表明测量观测值中含有误差。
§4—1 测量误差及测量精度1,误差概念及误差来源1)观测对象的量是客观存在的,称为真值。
2)真误差:观测值为i l (n i ,,2,1 ),某观测值的真值为x ,则两者差数x l i i (n i ,,2,1 ) (4—1)称为真误差3)产生原因:人,仪器,外界条件。
这三者称为观测条件。
4)同精度观测: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得到的观测也应相同称为同精度观测。
2,误差分类及特征1,误差分类:根据观测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将其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时,误差符号和大小均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着的误差。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不够完善及外界条件改变所引起的。
如水准尺的1m 刻画与1m 真长不等,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大气折光对测角的影响等。
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具有累积作用,应设法消除部分或全部的系统误差,方法有:1)在观测方法和程序上采取必要措施,如水准测量中的前后视距保持相等,分上下午进行往返观测,三角测量中正倒镜观测,盘左、盘右读数,分不同的时间段观测等;2)分别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利用已有公式,对观测值进行改正,如对距离观测值进行必要的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地球曲率改正等。
(2)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时,误差符号和大小都表现出随机性,即大小不等,符号不同,但统计分析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偶然误差是: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和仪器的性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及观测时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
如仪器本身构造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观测者的估读误差,照准目标时的照准误差等,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的忽高忽低,风力的忽大忽小等,会使观测数据有时大于被观测值的真值,有时小于被观测值的真值。
测量学第四章
二)、测距方法
光电测距仪按照t2D的不同测量方式,
可分为:
脉冲式(间接测定时间) 相位式(间接测定时间)
三)、测程及测距仪的精度:
1、测程:测距仪一次所能测的最远距离。 短程测距仪 中程测距仪 远程测距仪
2、测距仪的精度:mD
( A BD )
式中:mD — 测距中误差,单位为mm; A — 固定误差,单位为mm;
21 12 180
x x
2
x α12
1
α21
直线2-1:
12 21 180
o
y
所以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互差180º
反 正 180
五、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α12已知,通过连测求得12边与23 边的连接角为β2 (右角)、 23边与34 边的连接角为β3(左角),现推算α23、 α34。
4
247°20´
3
解:
1 = 46°+180°-125°10´ = 100°50´ = 100°50´+180°+136°30´
α23 =α12+180°-β2 α34 =α23+180°+β3 57°20´ = 417°20´
>360° (417°20´-360°) = 57°20´+180°-247°20´
x
前进方向
x
α12 1
β2
α23 β3
x
4
α34
3
由图中分析可知:
x
前进方向
x
α23 2 α12 α21 β2 3 β3
x
4 α34
1
α32
23 21 2 12 180 2 34 32 3 23 180 3
测量学—4---------距离测量
测量学4距离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测量距离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所谓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长度。
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还必须改算为水平距离。
按照所用仪器、工具的不同,测量距离的方法有钢尺直接量距、光电测距仪测距和光学视距法测距等第一节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一、量距的工具钢尺是钢制的带尺,常用钢尺宽10mm,厚0.2mm;长度有20m、30m及50m几种,卷放在圆形盒内或金属架上。
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在每米及每分米处有数字注记。
一般钢尺在起点处一分米内刻有毫米分划;有的钢尺,整个尺长内都刻有毫米分划。
由于尺的零点位置的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的区别。
端点尺是以尺的最外端作为尺的零点,当从建筑物墙边开始丈量时使用很方便。
刻线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线作为尺的零点,丈量距离的工具,除钢尺外,还有标杆、测钎和垂球。
标杆长2-3m,直径3-4cm,杆上涂以20cm间隔的红、白漆,以便远处清晰可见,用于标定直线。
测钎用粗铁丝制成,用来标志所量尺段的起、迄点和计算已量过的整尺段数。
测钎一组为6根或ll根。
垂球用来投点。
此外还有弹簧秤和温度计,以控制拉力和测定温度。
二、直线定线当两个地面点之间的距离较长或地势起伏较大时,为使量距工作方便起见,可分成几段进行丈量。
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已知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一般量距用目视定线,三、量距方法1.平坦地区的距离丈量丈量前,先将待测距离的两个端点A、B用木桩(桩上钉一小钉)标志出来,然后在端点的外侧各立一标杆,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后,即可开始丈量。
丈量工作一般由两人进行。
后尺手持尺的零端位于A点,并在A点上插一测钎。
前尺手持尺的末端并携带一组测钎的其余5根(或10根),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处停下。
后尺手以手势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方向上;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B点,当两人同时把钢尺拉紧、拉平和拉稳后,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刻线处竖直地插下—测钎,得到点l,这样便量完了一个尺段。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间各自读出尺上读数,记录员将两个读 数分别记在手薄中。如前尺手读数为 29.430m,后尺手读数为0.058m,这一尺 段的长度为:
29.430m-0.058m=29.372m
为了提高丈量精度,对同一尺段需丈量 三次。三次串尺丈量的差数,一般不超 过5m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尺段长度 的丈量结果。
§4.1 距离丈量
1 距离丈量的常用工具
测尺 丈量距离的工具由所需距离的精度 决定。丈量距离的主要工具是测尺。 测尺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钢尺 •皮尺 •测绳
•钢尺(steel tape)
钢尺一般适用于要 求精度较高的距离 丈量工具。钢尺为 薄钢带制成的,长 度有20m,30m,50m 数种。钢尺多为刻 划尺。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在每米和 每分米分划上有数字注记。使用钢尺时应 特别注意钢尺零点的位置。由于钢尺零点 位置不同,可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直线AB全长DAB=DA1+D12+D2B
•斜量法
当倾斜地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如图所示:
可沿斜坡丈量出AB的斜距L,用测坡器测出地 面倾斜角 a,然后计算出AB的水平距离D。
D L cos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定线误差 钢尺尺长误差 测定地面倾斜的误差 温度误差 拉力误差 丈量本身的误差
4 距离丈量的精度要求及注意事项
•整尺法
丈量时由两人进行,各持钢尺的一端,前者 称为前尺手,后者称为后尺手。前尺手拿测 钎和标杆,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起点,前 尺手沿丈量方向拉直尺子,并由后尺手定方 向。当前、后尺手同时将钢尺拉紧、拉平、
拉稳时,后尺手准确地对准起点,同时前尺手 将测钎垂直插到终点处,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尺 段的丈量工作。两人同时抬尺前进,后尺手走 到插测钎处停下,重复上面作业,量出第二尺 段,后尺手拔起测钎套入铁环内,再继续前进。 依同法量至终点。若末一段不足一整尺时,应 利用尺端刻有毫米的分划线量出零数。其两点 间的水平距离为:
测量学 第四章 距离测量
第四章距离测量确定地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的工作称为距离测量。
水平距离是指两地面点连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的长度。
皮尺量距钢尺量距距离测量方法光电测距仪测距视距测量§4.1 钢尺量距一、钢尺的丈量工具1.钢尺常用的有20m、30m、50m钢尺,一般在米、分米位有注记,使用时要注意零点的位置。
控制测量、施工放样使用钢尺。
刻线尺零点位置端点尺2.量距的辅助设备(垂球、测钎、花杆等)垂球——用于对点。
测钎——用于标定钢尺的端点位置和计算丈量的整尺段数。
花杆——显示点位和标定直线方向。
精密量距时还需要弹簧称和温度计。
二、直线定线1.目估定线当两点距离较远,需分段丈量时,为使各点处在同一直线上,用花杆以标定直线的位置,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2.经纬仪定线钢尺精密量距时,必须用经纬仪定线。
三、钢尺量距方法一般方法(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采用边定线边丈量的方法,先确定整尺段数,再量余长。
D=n l + q为了检核和提高精度,除了往测以外,还要返测。
符合精度要求后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相对误差——往返丈量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平均距离之比,并化成分子为一的分数。
MDDDDT11=∆=∆=若30001≤T,则)返往DDD+=(21(2)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①水平钢尺法∑+++=4321DDDDD②高差改正法'22Dh D D -=‘或 22')(h D D -=四、钢尺量距的误差钢尺量距的主要误差来源有: 1.尺长误差 2.操作误差 (1)定线误差(2)钢尺倾斜误差 (3)拉力误差(4)对点、读数误差 3.外界影响 (1)温度影响(2)刚尺垂曲误差§4.2 电磁波测距电磁波测距仪可分为微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
以光波(激光和红外光)为载波的又称为光电测距仪。
测程在15千米以上的为远程,3-15千米的为中程,3千米以下的为短程。
一、电磁波测距的精度测距仪的测距精度表示为: bD a m D +=式中:D m 为测距中误差, a 为固定误差(mm ),b 为比例误差(mm /km ),D 为测距长度。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PPT精选文档
测钎
1.一般方法量距
A
SAB=n+
B
为整尺段长 为余长
2019/2/18
课件
5
直线定向 1、两点间定线
2、过山头定线
2019/2/18
课件
6
3、延长直线
C1
A B C C2
2019/2/18
§4-1
卷尺量距
卷尺量距概 述
一般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 1200015000 主要用途:图根导线边长丈量、一般工 程的距离放样。
精密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110000140000 主要用途:砼、钢结构等较精密工程的 放样等。
2019/2/18 课件 4
钢尺量距的作业要求
1.一般方法量距:
P dl l E P 张力强度。 E 弹性模量
简单的尺长鉴定
0 k 0 0 0 k 0 0 lt l l ( t t ) ( l l ( t t ) ) t l l l
在平坦的地面(宜在室内,使两尺温度 相同)把待检定的尺子与高精度的标准 尺比较而求得Δ´k
k
S标准S' n
钢尺尺长鉴定
尺号: 015 名义长度 : 30m 测 程序 丈 量 丈 量 温 度 测量值 m 回 时间 温度 差 t t-20 1 往 9 : 5 0 2 9 . 3 + 9 .3 1 1 9 .9 7 3 返 2 9 . 5 + 9 .5 1 1 9 .9 7 3 2 3 0 .4 + 1 0 .4 1 1 9 .9 7 0 往 3 0 .5 + 1 0 .5 1 1 9 .9 7 0 返 3 1 0 :4 0 3 0 .2 + 1 0 .2 1 1 9 .9 7 2 往 3 1 .1 + 1 1 .1 1 1 9 .9 7 3 返
华南农业大学《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 距离丈量
三、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用一般方法量距,其相对误差只能达到1/1000~1/5000,当要 求量距的相对误差更小时,例如1/10000~1/40000,这就要 求用精密方法进行丈量。
精密方法量距的主要工具为:钢尺、弹簧秤、温度计、尺夹 等。其中钢尺必须经过检验,并得到其检定的尺长方程式。
显示水平距离 显示高差 显示测点高程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 特点:参课本P38 ▪ 操作:1 安置仪器、对中(光学)、整平
2 打开电源(按PWR键) 3 按MODE选择测角模式 4 置零测角(水平角和竖直角) 5 关机:按PWR键大于2秒至屏幕显示
离地面1m以上;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 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要在成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CASIO fx-3650p计数器编程
说明 SHIFT CLR 3(ALL) 清除所有程序 MODE MODE MODE 1 程序编辑 模式 MODE MODE MODE 2 程序执行 模式 MODE MODE MODE 3 程序清除 模式,删除个 别程序
OFF后松开手指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第4章 高差测量
第四章 高差测量由第一章可知:一个待测点的空间位置包括其平面位置和高程,高程即该点沿铅垂线方向到高程基准面的距离。
在测量技术和仪器已经大为改善的今天,高程可以通过GPS 等方法直接获得,但对于传统测量学来说,高程一般无法直接确定,而是通过测量在相同水准面上的高差,并由已知点的高程传递而得。
本章将讲述传统测量学中两种重要的高差测量方法: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4.1 水准测量4.1.1 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如图4-1所示,若A 点的高程A H 已知,如果可以测得A 点到B 点的高差AB h (A B AB H H h -=,B 点到A 点的高差为B A BA H H h -=,且BA AB h h -=),就可以求得B 点的高程。
图4-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无法将仪器深入地面进行测量,为了间接地测得高差,需要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
首先,在A 、B 两点各竖立一根水准尺,然后将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
假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A 和B 处的水准尺面分别相交在M 和N 的位置,MA 即A 点水准尺的读数a ,NB 即B 点水准尺的读数b ,过A 点作一条水平线与B 点的铅垂线相交于C ,则可得A 点到B 点的高差为:b a h AB -=由于A 点的高程已知,在测量中称之为后视点,读数a 为后视读数,B 点则为前视点,读数b 为前视读数,因此在水准测量中,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可见,高差有正有负,当b a >时,AB h 为正,此时B 点高于A 点;当b a <时,AB h 为负,此时B 点低于A 点。
因此,在水准测量中,高差符号的下标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意混淆。
不过,上述的基本原理只适用于A 、B 两点相距不远的情况,即只用安置一次水准仪就可以得到两根水准尺的读数。
如果两点距离较远或者高差较大,仅仅安置一次仪器并不能测得高差时,那么就需要另外加设若干个临时的立尺点,将已知点的高程传递到未知点,这些立尺点称为转点。
(优)第四章测量学PPT资料
附合水准测量路线高程平差计算表 §4-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表 4-2
按改变两次仪器高法的野外观测
4、等外水准测量的作业方法红黑面读数差 红黑面所测高差之 单面尺两次仪器高高差之差
hAB=hA1+h12+h23+h3B= a- (mbm)
差(mm)
2hA)每1=条a水1-b准1路,h1线2=测a量2-b测2站,h2个3数=a应3-为b43偶., 0h数3B站=,a消4-除b4两根水准尺6.的0零点误差
2)每条水准路线测量测站个数应75.为2 偶数站,1消除两根-0水.1准40尺5 的零点2误差 -0.138
49.729 49.656
附合水准测量路线高程3 平差计算表
49.518
hAB=hA1+h12+h23+h3B= a5-3.2b
1.062
1
29
1.260
1.734 -0.672
(-0.001)
2
-0.671
98.523
28
1.930 -0.670
-0.672
0.875
2
31
1.083
1.437 -0.562
(-0.002)
3
-0.563
97.958
31
1.647 -0.564
-0.565
1.635
3
25
1.784
0.906 +0.729
(4-6)
称 fh 为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本例 fh 0.011m。
A h1=+0.8325m 1
h2=-0.0745m
h3=-0.1405m
h4=-0.1745m
测量学 第四章 角度测量
40
28 20―/2mm
40
20 30―/2mm
10―/2mm
二等平面控 制测量及精 密工程测量
20―/2mm
30―/2mm
三、四等平面 图根控制测量、一 控制测量、一 般工程测量 般工程测量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
DJ6光学经纬仪,它主要由照准部(包括望远镜、竖直 度盘、水准器、读数设备)、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
•
电子测角仪器仍然足采用度盘来进行测角的。与光学 测角仪器不同的是,电子测角是从度盘上取得电信号,根 据电信号再转换成角度.并自动以数字方式输出,显示在 显示器上,并记入存贮器。电子测角度盘根据取得信号的 方式不同,可分为光栅度盘测角、编码度盘测角和电栅度 盘测角等。
第四节 水平角测量
为了测得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角,首先应 当把仪器安装在水平角顶,整平,然后采 用一定的观测方法进行观测。
第三节 电子经纬仪
电子经纬仪是利用光电技术测角,带有 角度数字显示和进行数据自动归算及存储 装置的经纬仪
第三节 电子经纬仪
第三节 电子经纬仪
电子经纬仪的主要特点是:
(1)采用电子测角系统,实现了测角自动化、数字化,能将 测量结果自动显示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 率。 (2)采用积木式结构,可与光电测距仪组合成全站型电子速 测仪,配合适当的接口,可将电子手簿记录的数据输入计 算机,实现数据处理和绘图自动化。
604906 604900
604903
βL -βR <=36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
测 目 竖盘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站 标 位置 ° ′ ″ ° ′ ″ ° ′ ″ ° ′ ″ A 1 O B 左 右 左 右 0 12 12 72 08 48 71 56 36 71 56 33 71 56 30 71 56 42 71 56 36
《测量学》第04章 距离测量
全站仪是由电子测角、光电测距、 全站仪是由电子测角、光电测距、微 型机及其软件组合而成的智能型光电测量 仪器。 仪器。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全站仪是 1968年西德 年西德OPTON公司生产的 公司生产的Reg Elda14。 年西德 公司生产的 。
全站仪结构图
全站仪的基本功能
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 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借助于 机内固化的软件,可以组成多种测量功能, 机内固化的软件,可以组成多种测量功能, 如可以计算并显示平距、 如可以计算并显示平距、高差以及镜站点 的三维坐标,进行偏心测量、悬高测量、 的三维坐标,进行偏心测量、悬高测量、 对边测量、道路放样、面积计算等。 对边测量、道路放样、面积计算等。
一、量距工具
钢尺 标杆 垂球 测钎 温度计 弹簧秤
二、直线定线-1 直线定线1.目测定线 1.目测定线
二、直线定线-2 直线定线2.经纬仪定线 2.经纬仪定线
A
1
2
3
4
5
B
三、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DAB=n×尺段长+余长 ×尺段长+
为整尺段数) (n为整尺段数) 为整尺段数
一、视准轴水平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
D = Kl = 100l h = i−v
二、视准轴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
倾斜距离S为 倾斜距离 为: 水平距离D为 水平距离 为:
D = S cos δ = Kl cos 2 δ
S= kl '
S = Kl ′ = Kl cos δ
N' N δ E M' M
v
B
φ φ
K=
D AB − D BA D AB
测量学第四章 距离测量
2)温度改正
lt (t t0 )l 1.25105 / 0C (25.80 C 200 C ) 29.896m 0.0022 m
3)倾斜改正
h2 (0.272m) 2 l h 0.0012 m 2l 2 29.896m
真北 磁北
磁子午线方向
坐标纵轴方向
坐标北
Amபைடு நூலகம்
α
A
1
2
由于地面各点的真北
(或磁北)方向互不平行,
γ
x
γ
用真(磁)方位角表示直
线方向会给方位角的推算 带来不便,所以在一般测 量工作中,常采用坐标方 位角来表示直线方向。
坐标北与真北的关系
o P2 P1 y
2)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磁偏角δ—真北方向与磁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4-3 方位角测量
二、间接测定: 利用已知方向测定夹角后进行计算。
l h d l
1 (l 2 h 2 ) 2
l l (1
h l
2
2
1 )2
l
将上式
(1
2 1 h 2 ) 2
l
项展开成级数:
L
h2 h4 h2 h4 lh l (1 2 4 ) 1 3 2 l 2l 8l 8l
二、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 钢尺量距的基本要求是:平、准、直
1、直线定线
标定各尺段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1、目估定线
2、平坦地面的量距 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式中:n —尺段数;
测量学第四章
•
•
式中
i∶仪器高
v∶目标高(中横丝读数)
三、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 • • • 1.视距测量的观测; (1).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抄录控制点高程; (2).立尺,尺子面对测站,尺子竖直; (3).盘左观测:读取:下丝读数a, 上丝读数b, 计算:尺间距n=a-b, 读取:中丝读数v 调整竖直度盘气泡居中,读出竖盘 读数L,记录下来。(见表4-5) 2. 记录人员记录数据后,立即进行计算,求出 水平距离、高差和点的高程。
(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1.平量法(分段丈量法)
2.斜量法 D=L×COS D² -h² =L² D=√ L² -h²
D
(三)、精密量距的方法
1.精密量距需要加入3项误差改正:
(1).温度变化引起的尺子伸缩; (2).地面倾斜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3).名义尺长与实际尺长之差。
2.尺段长度计算
四、红外测距仪及其使用
•(一)、短程红外测距仪:采用红外光源,测程 在5km以内。 •红外测距仪的标称精度:±(a+b*Dppm) (二)、测距仪的使用:
三、光电测距成果整理
(一)、测距仪常数改正: 1. 加常数C的改正: 2.乘常数的R的改正:
(二)、气象改正:
(三)、改正后的斜距、平距和高差的计算
应考虑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的 影响。
D l ld lt lh
五.钢尺检定
(一)尺长方程式 lt l0 l lt t t0
lt
—— 钢尺在 t 温度时的实长
钢尺的名义长度
l0 ——
l
—— 尺长改正数
—— 钢尺的膨胀系数α=1.2×10-5
吉林大学-测量学-第4章 水准测量
77
15
③瞄准: 望远镜目镜调焦, 使十字丝分划板清晰, 转动望远镜 , 用准星瞄准目标, 使目标进入视场, 旋紧制动螺旋, 旋转 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清晰, 注意消除视差, 转动水平微动螺 旋, 用十字丝精确瞄准目标,使十字丝竖丝瞄准水准尺中间部 位, 注意水准尺是否有倾斜, 并提示扶尺员将水准尺扶正。
(一)仪器下沉影响
当仪器安置在比较松软的土质中而脚架没有踩实,在观 测过程中仪器会下沉,使读数偏小。
解决的办法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读数,如“后、前 、前、后”的观测程序,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 观测值,可消除或减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二)水准尺下沉影响
水准尺下沉,使尺上读数增大,产生读数误差。水 准测量的转点需用尺垫,尺垫必须踩实,才能避免沉降。
2.圆水准器校正
气泡在一个方向居中后,仪器旋转180°有偏移, 根据气 泡偏移量, 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回移一半, 拨动圆水准器校正 螺钉使气泡居中, 然后重新用脚螺旋整平圆水准器,再将仪 器绕竖轴旋转180°,反复进行检验校正,直到完全满足要 求,旋紧水准器固定螺钉。
二、十字丝的检验和校正
1.检验
(一)调焦产生误差
物镜调焦会使调焦透镜产生非直线移动而改变视线 位置,产生调焦误差。
可通过前、后视距相等减弱或消除,后视调焦之后 前视不必重新调焦。
(二)读数误差
读数误差主要与十字丝横丝的粗细、望远镜放大率及视 线长度等因素有关。
作业时应认真执行有关规范对不同等级水准测量仪器的 规定。
4.5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hAB = h1 + h2 + …. + hn
= (a1-b1)+(a2-b2)+….+(an-bn) = a - b
测量学:第4章高差测量
测量学:第4章⾼差测量第四章⾼差测量由第⼀章可知:⼀个待测点的空间位置包括其平⾯位置和⾼程,⾼程即该点沿铅垂线⽅向到⾼程基准⾯的距离。
在测量技术和仪器已经⼤为改善的今天,⾼程可以通过GPS 等⽅法直接获得,但对于传统测量学来说,⾼程⼀般⽆法直接确定,⽽是通过测量在相同⽔准⾯上的⾼差,并由已知点的⾼程传递⽽得。
本章将讲述传统测量学中两种重要的⾼差测量⽅法:⽔准测量和三⾓⾼程测量。
4.1 ⽔准测量4.1.1 ⽔准测量的原理⽔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如图4-1所⽰,若A 点的⾼程A H 已知,如果可以测得A 点到B 点的⾼差AB h (A B AB H H h -=,B 点到A 点的⾼差为B A BA H H h -=,且BA AB h h -=),就可以求得B 点的⾼程。
图4-1 ⽔准测量的基本原理然⽽,在具体的⼯作中,我们⽆法将仪器深⼊地⾯进⾏测量,为了间接地测得⾼差,需要使⽤⽔准仪和⽔准尺。
⾸先,在A 、B 两点各竖⽴⼀根⽔准尺,然后将⽔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
假设⽔准仪的⽔平视线在A 和B 处的⽔准尺⾯分别相交在M 和N 的位置,MA 即A 点⽔准尺的读数a ,NB 即B 点⽔准尺的读数b ,过A 点作⼀条⽔平线与B 点的铅垂线相交于C ,则可得A 点到B 点的⾼差为:b a h AB -=由于A 点的⾼程已知,在测量中称之为后视点,读数a 为后视读数,B 点则为前视点,读数b 为前视读数,因此在⽔准测量中,⾼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可见,⾼差有正有负,当b a >时,AB h 为正,此时B 点⾼于A 点;当b a <时,AB h 为负,此时B 点低于A 点。
因此,在⽔准测量中,⾼差符号的下标是⾮常重要的,不能随意混淆。
不过,上述的基本原理只适⽤于A 、B 两点相距不远的情况,即只⽤安置⼀次⽔准仪就可以得到两根⽔准尺的读数。
如果两点距离较远或者⾼差较⼤,仅仅安置⼀次仪器并不能测得⾼差时,那么就需要另外加设若⼲个临时的⽴尺点,将已知点的⾼程传递到未知点,这些⽴尺点称为转点。
测量学第四章 PPT课件
成果检核 1)、闭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分析:
1
理论上:
h理论 0
BM1
实际上:
h观测 0
令: fh
h观测
有: fh fh容,观测成果合格;
4
2
fh fh容,观测不合格,重测。
3
结论:闭合水准路线具有严密的检核条件。
2)、附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分析:
BM1
理论上: h理论 HBM 2 HBM1
水准仪构造
望远镜 水准器 1. 望远镜
望远镜:物镜、目镜、调焦透镜、十字丝 分划板、物镜对光螺旋、目镜对光螺旋
水准仪
DS3型 水准仪
望远镜 水准器 基座
水准仪结构
目镜
物镜调焦螺旋 准星
物镜
微倾螺旋
脚螺旋
左右微 动螺旋
水平制 动螺旋
水准仪构造
望远镜视准轴: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 交点的连线CC,延长线即为视线。
1
实际上: h观测 HBM 2 HBM1
令: fh h观测 ( HBM 2 HBM1 )
有: fh fh容,观测成果合格; BM2
fh fh容,观测不合格,重测。
2 3
结论:附合水准路线具有严密的检核条件。
3)、支线水准路支线线水准路
线不严密,
支线水准路线分析:
必须作往
返测!
BM1
理论上:
h理论 ?
1
实际上: h观测与 h理论无法比较
令:
fh h往测 h返测
2
有: fh fh容,观测成果合格;
fh fh容,观测不合格,重测。
3
测量学第04章-距离测量
钢尺:
端点尺
0
3
4
5
6
7
8
9
10
9cm
刻线尺
0
1
2
3
4
5
6
7
8
9
9cm
辅助工具
花杆 测钎 垂球
温度计 弹簧秤
二、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 在地面上标定出位于同一直线上 的若干点,以便分段丈量。
方 法: 目视定线和经纬仪定线。
1、目视定线
3
B
2
1 A
2、经纬仪定线
B 1 2 A
三、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方法
特点
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受 钢尺测量 地形影响大,精度为
1/1000~1/4000
观测速度快,操作方便,不受
视距测量
地形限制,精度为1/200~1/300, 测程小。广泛应用在地形测量
中。
光电测距 观测速度快,测程大,不受地
第四章 距离测量
4.1 钢尺量距 4.2 视距测量 4.3 光电测距 4.4 全站仪及GPS测距
(4)在中丝不变的情况下读取竖直度盘读数 ,并将竖盘读数换算为竖直角α。
三、视距测量方法
(5)根据n、α、i和l计算水平距离D和高差h, 再由测站高程计算出测点高程。
• 为了计算高差方便,可将中丝读数卡在与仪
器等高的位置上,则h=Dtgα +i-l =Dtgα
• 为了计算n方便,可将下丝卡在尺的整数上。
六、量距的误差分析
定线误差 尺长误差 倾斜误差 温度误差 拉力误差 丈量本身的误差
B A
第四章 距离测量
4.1 钢尺量距 4.2 视距测量 4.3 光电测距 4.4 全站仪及GPS测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第四章
二、量距的基本要求
• 直∶测四章
三. 直线的定线
在两点之间的直线上设立一些方向 标志(如测钎、木桩、标杆等),并使 这些标志与直线两端点成为一条直线, 此工作为直线定线。
目视定线 1.直线定线
经纬仪直线定线
测量学第四章
2.定线方法 (1).两点间目测定线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
测量学第四章
水平距离 地面上两点在水平面投影后的 直线距离。
钢尺量距 测量方法 光学视距法测距
光电测距仪测距
测量学第四章
§4-1钢尺量距
一. 钢尺和丈量工具 1.钢尺 端点尺
刻线尺 因瓦尺 2.皮尺 3.其他工具:测杆、测钎、垂球、温度计、
拉力计
测量学第四章
皮尺
钢尺
测量学第四章
(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1.平量法(分段丈量法)
2.斜量法
D=L×COS D²=L²-h² D=√ L²-h²
测量学第四章
D
(三)、精密量距的方法
1.精密量距需要加入3项误差改正:
(1).温度变化引起的尺子伸缩; (2).地面倾斜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3).名义尺长与实际尺长之差。
测量学第四章
(二)、倾斜地面的距离改算
1. 尺长改正 l 数 l0: l
d
i
l
0
2. 温度改 : lt 正 (tt0 数 )li
3. 倾斜改正 lh数 2 hl2 : 8hl43
i
i
(当高差较小时倾斜改正只取第一项)
4.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D ili l测d量 学第 四lt章 lh
例
已知:l12.8 95,t1 40 2.8 5C,h10.15m2 lt 3 00.0015 .210 5(t2)0 3m 0
求:D1
解:D 1 l1 ( l0 l1 )l0(t t0 )l1 h 1 22 l1
29.8540(0.00529.854)0/30
1.2105(25.820)29.8540
(0.152)2 /(229.854)0
2 9.8 5 8m2 测量学第四章
全长计算 往测 DAB=∑D往=398.2830米 返测 DBA=∑D返=398.2950米 平均值 D=(DAB+DBA)/2=398.2890米 相对误差 K=ΔD/D=0.0120/398.2890=1/32000
通视
两点不通视
跨越沟谷定线
测量学第四章
(2).经纬仪定线
经纬仪两点间定线
A
B
用经纬仪延长直线(正倒镜分中法)
测量学第四章
四.距离丈量
(一)、平坦地区的距离丈量 往返丈量法、单程双对法、单程双读法 1.往测 由A→B
D AB nLq1
其中 L—钢尺长度 n—测段数 q —余长测量学第四章
1
2.返测 由B→A
测量学第四章
3.高差公式
h=Dtanα+i-v
=Cl cos 2α tan α+i-v
=Clsin α cos α+i-v
= ½*Cl sin 2α+i-v
• 式中 i∶仪器高
•
v∶目标高(中横丝读数)
测量学第四章
三、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2.尺段长度计算
应考虑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的 影响。
D l ld 测量 学l第t四 章 lh
五.钢尺检定
(一)尺长方程式 lt l0 lltt t0
lt —— 钢尺在 t 温度时的实长 l0 —— 钢尺的名义长度 l —— 尺长改正数
—— 钢尺的膨胀系数α=1.2×10-5
t 0 ——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一般t0 20C
测量学第四章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光学间接测量方法。 一、视距测量原理: • 利用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视距丝
在视距尺上读数,根据光学原理,测定两 点间的距离,间接计算出两点间的高差。
• 测距精度:1:300
测量学第四章
二、视距计算公式
1.视线水平时的计算公式: 距离∶D=Cl=C×(a-b)=100l a∶下丝读数;b∶上丝读数 l:尺间隔
测量学第四章
八、 钢尺丈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一.钢尺(仪器)误差 尺长误差:新尺检定、计算改正 检定误差:≤±0.3毫米
二.观测误差
1.定线误差:≤0.05—0.07米 2.拉力误差:≤±100N 3.倾斜误差:计算改正 4.对点投点误差测:量学≤第四章0.3毫米
三.外界条件 1.垂曲误差:垂距≤0.2米 2.温度误差:计算改正 3.风力误差:风力≤4级 四.钢尺的维护
测量学第四章
3.测定相邻两点的高差 每段往返测量 |h′-h″|≤10mm 取 平 均 值 h1 = - 0.152m 4.尺段长度计算 每测段水平距离Di的计算
D ili ld lt lh
5.计算全长。
测量学第四章
七、丈量成果整理
• (一)、水平距离的成果整理: d=a-b D’=∑(a-b) D=D’LtL0 Lt—由尺长方程式求出的实际长度 L0-钢尺名义长度
t —— 钢尺量距时的温度
测量学第四章
(二)钢尺检定方法 三测回、计温度、施拉力 相对精度不低于1/100000
(三)钢尺检定计算
测量学第四章
六、钢尺精密量距(精度1/1万-1/5万) 及成果整理
1.量距工具:鉴定钢尺、弹簧称、温度计、经
纬仪、水准仪。
2.距离测量
定线:概量、打木桩、定标志 尺段丈量:一定拉力,两端三读法,互差≤2mm 取平均值 L 1 (2.8 95 2 3 .8 3 9 55 2 4 .8 9 55 ) 4 2.8 0 95 m 4 记录温度 t1=25.8°C
D BA nLq2
3.计算平均值D和相对误差K
D(DABDBA) 2
DDABDBA
k D D
k容
13000——
1 5000
相对误差用分子是测量1学的第四章分数表示。
例: 已知:DAB=4×30+15.309=135.309m
DBA=4×30+15.347=135.347m 求: D, K
解:D=(135.309+135.347)/2=135.328m K=0.038/135.328=1/3500
测量学第四章
高差计算公式: h=i-v i—仪器高 v—中丝读数
HB=HA+h=HA+i-v
测量学第四章
2.视线倾斜时的计算公式
测量学第四章
地面高差大,视线倾斜时,加测 α 角
D=100(a-b)cos 2α = Cl cos 2α
例∶a=1.257 b=1.000
α = 2°34”
则 D=25.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