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财政与税收_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税收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筹措经费外,还发挥经济调节功能 :弥补市场失灵、调节宏观经济。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课税基础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 在的,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税基是税收课征基础的简称。有两层含义:就税收征 收的广度而言,是指课税对象的范围,如商品、财产 、行为、所得等。就某一税收计算而言,税基指计税 依据。
(狭义)税基也称作课税标准,计税依据,系指以金额 或数量的形式将税收客体数量化,而为直接适用税率 算出税额的基础。我国称为计税依据,即计算应纳税 额的依据或标准,也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 的税额。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价计征,是以计税金额 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是指课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 价格的数额。二是从量计征,是以课税对象的重量、 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
纳税人
纳税人 负税人
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解决某税种对“谁”课 税问题--纳税主体
法人和自然人 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 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
扣缴义务人
代为扣缴税款的人
既非纳税人 也非负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
某税种对“什么” 课税问题
税源
税收收入的最终 来源
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 要标志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
税收的权威性导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税收要素)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家庭、企业等单位从其所得收入、财产或经济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
税收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纳税人责任:税收的原理是建立在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纳税的基础上。
纳税人根据其税务义务支付相应的税款,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
2. 公平原则:税收原理的核心之一是追求公平。
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与税率会有所不同,以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其能力承担相对公平的税负。
3. 适应性原则:税收原理还包括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特定种类的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资源分配和满足公共支出需求。
4. 法定原则: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税收原理要求政府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公布给纳税人,以确保征收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5. 效率原则:税收原理也与经济效率有关。
税收的征收与使用应该能够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总而言之,税收的原理基于公平、适应性、法定性和效率性的
原则,以确保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合理的,并能够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
第八章 税收原理-PPT文档资料
(6)地位: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基本) 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7)本质:国家按法律规定向纳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 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①含义: 即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
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强制性主要体现: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 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 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 级次的税率统一征收。
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 分为 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 定不同的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 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15
125元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元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元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元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元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4、与课税对象密切相关的概念 (1)税源。它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即税收的最终 出处。
各种税因课税对象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经济来 源。有的税种税源与课税对象一致,比如个人所得 税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个人所得。但也有不一致 的情况,例如,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应税的货物或 劳务,而税源则是包含在销售额中的纯收入;房产 税的课税对象是房产,税源则是房产收益或房产所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含义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一)税收性质属分配范畴,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二)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二、税收的形式特征(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应纳税者必须履行缴纳义务,按照税法的规定照章纳税,违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三)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三、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所谓税收效应,指的是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2、收入效应,即受税收的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为维持原有收入和消费水平,迫使人们增加劳动,减少闲暇;3、替代效应,即政府课税使劳动与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而使闲暇的相对效应增加,从而引起个人以闲暇替代的行为。
(二)税收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对企业利润分配的调节,如通过流转课税和所得课税,使一般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都只能获得合理的适度利润;通过差别税负政策,发挥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节效应。
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在分配环节课征累进的综合个人所得税,使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承担较重的税收,并且能够随着不同个人的收入增减变化,灵活调节其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三)税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1、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投资和消费;2、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又可以通过增税来压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投资和消费。
四、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1、商品课税商品课税也称流转课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课征的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08第八章 税收原理58页PPT
零售--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1/4
(二)课税对象(课税客体)
征税范围;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税种名称 1、税目:课税对象在内容(范围)上的具体化 2、计税依据:课税对象在数量上的具体化
3、应计量纳单位税:从额价=和从计量 税依据×税率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1/4
(三)税率(中心)
税收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 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 参与社会产品(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及 其分配关系,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 形式。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1/4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核心) (三)税收的固定性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1/4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1/4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 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1/4
土地增值税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级 数
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
税 速算扣 率% 除率%
1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 部分
对象的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所以又称为固定税 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1/4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重点掌握税收概念、分 类及形式特征;掌握税收术语、税收原则和税负转 嫁及归属的基本知识;掌握拉弗曲线的原理及其经 济意义。
教学重点:税收概念及形式特征;税收术语、税收 分类、税收原则;税收的经济效应以及拉弗曲线的 原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处于两难的选择,因此,把税制的设计同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的税收原则,才是对公平与效率两者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兼顾。
2.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又分为: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2)效率类税收原则,又分为: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
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涉及税制本身问题,所以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第八章税收原理66092558
土地增值税
计算征税
2019/11/26
27
(四)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 到的一定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 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 税。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 征税的数额。
无论征税对象的数额多大,免征额的部分都不 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 干税等率级依,次每提一高等,级分规别定计一算个,税然率后,个人所得税 相加
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 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
资源税、城镇土 地使用税、车辆 使用税等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
超率 累进税率
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 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 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
美国的风景税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一个人口只有二万多人的滨海小 镇——外尼密,因市政府税入不敷支出,就立一个新的 税目——“风景税”,规定凡是住在海边,住宅面向海 岸,可眺望沙滩和海水的居民,每年每户须缴纳“风景 税”66美元至184美元,征收风景税后,外尼密市政府 每年可增加税收40万美元,但60%以上的居民都要为此 而掏腰包。
实际上相当于按税基的大小规定不同的比例 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指将税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 分别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税额,加总后即 为应征税额。
在税额累进税率下,当征税对象超过某一等 级时,仅就其超过部分适用高一级税率。
2019/11/26
19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2019/11/26
10
(二)税收的无偿性
1.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纳税后 并未获得任何报酬;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精编1第八章税收原理资料
2、”社会契约论”(约翰洛克)
政府部门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享有依法
征税的权利;社会公众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 负有纳税的义务。
3、凯恩斯: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 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二)税收概念 1、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事 先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固定地征收实物或 货币的一种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它与国家的 存在本质地联系在一起,是政府机器赖以存 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税收分类
五、按税收的管理权限
税收的权限包括立法权、征管权、所有权。
彻底分税制的国家:中央税和地方税。
不彻底分税制的国家: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 地方共享税。立法权归中央,征管权归中央和地方, 共享税的征管权归中央,然后再分。
六、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p153
1、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
无偿性又决定和要求征收的固定性。 注意: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
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三、税收的作用
(一)组织收入
——筹集资金,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二)调控经济(收入的再分配)
——越来越为各国重视和运用。
(三)反映和监督
—— 反映国民经济动态、监督企业经济活动 、 促进商品经济健康发展。
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暂免
征收)
累进税率p150
某人月工资收入7000元,本月应交个人所得 税额是多少?
1、按全额累进计算 2、按超额累进计算 按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 =(7000-3500)×10%=350元 按超额累进计算 =1500 ×3%+2000 ×10%=245元。 速算扣除数=全额-超额=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③加成、加倍——税率的特殊形式。加成, 就是在原征税额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 成数(1/10为一成)再加征。加倍,就是 在原征税额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倍数 再加征。加成、加倍往往是一种限制或 惩罚性措施。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三、 税收术语
1、税收要素类 (1)征税对象。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对象”或“课 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 行为。 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 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 种税的主要标志,甚至还是税种名称的由来。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上规定的 应当征税的具体项目或品目。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2)纳税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 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 纳税主体。它是税收的基本要素之一。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可能是单位— —法人,也可以是个人——自然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纳税人是指 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 税收负担的人,或者说是税负承担者。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上述税率的各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及 其作用,大体说来: 固定税率:计算简便。固定税率的缺点, 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 率。 变动税率中累进税率:有较强的调节收 人水平的作用。但是,其计算较为复杂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4)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 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予征税的一种鼓 励和照顾的优惠措施。 减税免税具体包 括: 减税:即对应纳税额按一定比例予以减 征。 免税:即对应纳税额全数免予征收。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6)组成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简称组成价格, 就是在没有现成计税价格时,按照计税价格包 括的因素组成的价格。
①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 十利润十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 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其基本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十利润)/(1一税率)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4)课税标准。课税标准也称计税标准、计税收 入,是计征税额所依据的标准。 (5)课税单位。课税单位也称计税单位,是课税 对象的计量单位或度量衡。一般有从价和从量 两种:从价是指以货币形式计算的,如销售收 入金额、利润额等;从量是指以自然单位(重量、 体积、面积等)计算的,如吨、辆、千瓦 等。 ;
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二)税收“三性”之间关系
无偿性是税收的第一性,是税收三性的最 基本方面。要做到无偿地征收,就必须 以强制性作保证,而要无偿,就要凭借 政治权力,依靠法律形式来保证无偿征 收的实现。而税收的强制性的无偿性又 决定和要求征收的规定性,否则,国家 可随意征收,就会侵犯别人的财产权。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2、税收学术其他用语类
(1)税源。税源即税收收入的来源。也可 以说是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2)税本。税本即税收收入的根本,是产 生税源的事和物。 (3)税基。税基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 征税的基础,是反映税源的广窄和大小 的。二是指计税依据,即计算应纳税额 的依据,包括实物量和价值量两大类。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a.从价固定税率。从价固定税率,就是对 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直接规定的固定 税率。主要有:行业从价固定税率、产 品从价固定税率、地区从价固定税率、 幅度从价固定税率
b.从量固定税率。从量固定税率,就是 按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直接规定的固定 税额,也称为定额税率。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②变动税率。变动税率,就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 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部分而规定的相应 等级的税率。 变动税率又可分为累进变动税率(或称累进税 率)和累退变动税率(或称累退税率)两种形式。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 起点,亦称起税点。征税对象数额末达 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 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 数额。无论征税对象总额是多少,其中 免征额都是不征税的,仅就超过免征额 的部分征税。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5)纳税环节。纳税环节,就是一种商品从 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被确定的缴纳 税款的环节。 (6)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税制规 定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 (7)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主体因其 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 一、 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 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产 品分配的一种方式。 税收的概念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第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 第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的征收。
即国家的权力。 第三,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
的形式特征。 第四,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二、税的形式特征 (一)税收“三性”特征的含义
1、税收的强制性 所谓强制性,指税收的征收依靠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一
般来说它和生产资料占有没有直接关系。 2、税收的无偿性 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
任何代价,。 3、税收的规定性 在征税前,就要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课征对象和征收
第八章税收的原理
a.偷税:即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 销毁账簿、记账凭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 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 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b.抗税:即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
c.骗税:亦称骗取出口退税,指企业事业单位 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 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第八章税收原理
(3)税率。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 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税收的中心环节和基本要素。 税率大致以下几种:
①固定税率。固定税率,就是不区分征税对象数 额的多少,只规定一个固定比例的税率。亦称 为比例税率。 固定税率,可按征税对象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 的标不同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