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培优课件_2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 从改革内容中,你能找到以往改革的一些影子吗?
从改革内容中,你能找到这次改革与以往改革最大的不同吗?
突破了以往单纯器物层面的变革,深入到制度层面进行探索。
这些改革措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新的面貌? 改革内容
政治
鼓励上书、举荐人才、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一定的言论自由、参政的可能性……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私人办厂、改革财政金融、办邮政……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国际关系: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1、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 中国 主义初步发展; (晚清)
3、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传播
工业文明 下的西方
农业文明 经济
阶级
思想
社会
wk.baidu.com
下的中国 基础
结构
3、思想文化上:
4、其他方面 1、经济上:
2、政治上: 中国
3、思想文化上:
4、 其他方面
【阶段特征】19世纪末的世界与晚清中国 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世界 2、政治上: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 改革,进行政治制度变革,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化;
(2015·海南高考·21)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 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018年全国Ⅲ卷)
•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 》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 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 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 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
1.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 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 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 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 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 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9)
1.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 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 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 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三、新陈代谢 思“变”
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向西 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求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 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为广开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 识广为传播。 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倡白话文。 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比之布新,除旧更难。因为它会打破大大小小 的旧饭碗,从而把代表私人利益的仇神招来。 利益是没有理性的,但它与历史的惰性合流之 后,又会成为护旧的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013·安徽高考·13)
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 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 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 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
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 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 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 难及启示。(7分)
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基本诉求有哪些?
行宪法,改革军事、发展农工商等主张;
结合教材,光绪帝实际采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改革内容
政治
鼓励上书、举荐人才、精简机构、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私人办厂、改革财政金融、办邮政……
文化教育 废八股、办学堂、选派留学生、创办文化机构……
军事国防 创建新式军队、增强海军实力……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 2.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 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 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 “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文化教育 废八股、办学堂、选派留学生、创办文化机构…… 人才、先进科学文化……
创建新式军队、增强海军实力…… 军事国防
主权、国防……
三、 思“变”
回到1898年百日维新的日子里? 如果你是旧官僚体系的一员, 你是一名八旗子弟、你是一名熟读八股文 正准备科举考试的会试举人,你是一名普通的 百姓,从光绪帝颁布的诏令内容看,你怎么看待 这次变法?
思“变” 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
•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相对弱小 • 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 • 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 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 ......
三、新陈代谢 思“变”
1907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5月,宣布“采取各国君主立宪之制”, “组织内阁”。
百日维新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 一、变局迫来
求变
• 二、除旧布新
试变
• 三、新陈代谢
思“变”
【阶段特征】20世纪中后期的世界与中国 在梳理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解释、分析、最后概括。
1、经济上:
世界 2、政治上:
主张
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逻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 的背景。
一、变局迫来 求变
国际背景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是世界潮流

日 维
社会环境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新 的
经济基础 19C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逼拶(逼迫)之下没有从容,每 一代人都因自己的急迫、张惶留下了 简约化和片面性,但每一代人都以自 己的努力推进了近现代化……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 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 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2017全国Ⅱ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
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
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戊戌变法时期,
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
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选自新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史纲要》上
二、除旧布新 试变
“一卷甫成,即进上;上复催,又进一卷。 上以日本施行有效者,阅之甚喜。自官制、 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 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 然之。”
——《康南海自编年谱》1898年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