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六版-第06章-卤代烃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第六章卤代烃卤代烃是⼀种简单的烃的衍⽣物,它是烃分⼦中的⼀个或多个氢原⼦被卤原⼦(F, CL, Br, I)取代⽽⽣成的化合物。
⼀般可以⽤R-X表⽰,X代表卤原⼦。
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卤原⼦决定,因⽽X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根据卤代烃分⼦中烃基的不同,可以将卤代烃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等。
第⼀节卤代烷烃⼀. 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卤代烷烃的分类1. 根据卤代烷烃分⼦中所含卤原⼦的种类,卤代烷烃分为:氟代烷:如CH3-F氯代烷:如:CH3-CL溴代烷:如:CH3-Br碘代烷:如:CH3-I2. 根据卤代烷烃分⼦中所好卤原⼦的数⽬的多少,卤代烷烃分为:⼀卤代烷:如:CH3CL, CH3-CH2-Br⼆卤代烷:如:CH2CL2,多卤代烷:CHCL33. 根据卤代烷烃分⼦中与卤原⼦直接相连的碳原⼦的类型的不同,卤代烷烃可以分为:伯卤代烷(⼀级卤代烷)R-CH2-Br仲卤代烷(⼆级卤代烷)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卤代烷烃的命名1. 普通命名使⽤范围:结构⽐较简单的卤代烷常采⽤普通命名法命名:原则:根据卤原⼦的种类和与卤原⼦直接相连的烷基命名为“某烷”,或按照烷烃的取代物命名为“卤某烷”。
如:CH 3CL甲基氯(氯甲烷)CH 3CH2Br⼄基溴(溴⼄烷)CH 3CH2CH 2CH2I正丁基碘(正碘丁烷)CH 3BrCH 3I1H 3 C -------- CH -------- CH CL1H 3 C -------- CH --------- CH 2CH 3H3C-—C------------- CL11CH 3异丁基氯仲丁基溴叔丁基氯(异氯丁烷)(仲溴丁烷)(叔氯丁烷)范围:复杂的卤代烷烃⼀般采⽤系统命名法原则:将卤原⼦作为取代基,按照烷烃的命名原则来R进⾏命名。
⽅法:1) 选择连有卤原⼦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根据主链所含碳原⼦的数⽬命名为“某烷”作为母体;2)将⽀链和卤原⼦均作为取代基;3) 对于主链不带⽀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编号从距离卤原⼦最近的⼀端开始;4) 对于主链带⽀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的编号应遵循 “最低系列规则”;5)把取代基和卤原⼦的名称按“次序规则”依次写在“某烷”之前(次序按先后顺序写),即得该卤代烷烃的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 卤代烃
N
6.4 消除反应(elimination)
消除反应
卤代烷和碱醇溶液共热,可以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
KOH/醇
H3
H3C
2
3
消除反应
如果存在两种β氢,则生成的主要烯烃遵循札依采夫规则。
NH2、–OR、
-
不同卤代烃反应活性:R–I>R– Br>R–Cl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①被羟基取代
R-X+H2O
R一X ②被氰基( -CN)取代
R-OH + HX
N
醇
常用于增长碳链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③被烷氧基取代
wil/iamson Rxn
④被氨基取代
R一x + H-NH2
2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⑤被硝酰氧基取代
R 一 X + Ag - ONO2
热乙醇溶液
鉴定卤代烃的常用 方法之一。
RNO一2○ —
硝酸酯
Br Br
+ Agx
6.3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 SN )反应: S(Substitution)表示取代,N(Nucleophilic)表示亲核。
根据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以及许多实验证明 : 亲核取代( SN )反应通常分为两种机理: SN 1 ; SN2
SN 1反应速率:叔卤代烷 > 仲 >> 伯 why?
产生碳正离子中间体为决速步骤,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 叔碳正离子> 仲碳正离子>> 伯碳正离子
有机化学 第6章 卤代烃
④卤代烃: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RCH 2X
RCH CHX
X
2、命名
卤(代)某烃
Br
某 基 卤 CH2 CH CH2Br
俗名
CHCl3
比较复杂的卤代烃一般用系统命名法
二、结构和化学性质
• 卤素是卤代烃分子中的官能团。 •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卤原子的存
在所引起的。
• 亲核取代反应 • 消除反应 •与金属反应
HO C H H
δ-
δ-
[HO…CH3…Br]
Ea
位能
HO- +CH3Br
CH3OH+Br-
反应进程
4.SN2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H3C H C Br C6H13
(R)-(-)-2-溴辛烷 [α] = -34.25 o
H3C
δ
δ
HO:- H C Br
C6H13
NaOH
CH3 HO C H + Br
C6H13
SN2:HO- + R X
δ-
δ-
HO R X
HOR + X-
反应物 电荷集中
过渡态 电荷分散
极性
溶剂的极性越大,对亲核试剂溶剂化作用 越强,对SN2反应越不利。
溶剂的极性
SN1
SN2
例:C6H5CH2Cl的水解,以水为溶剂时,反应按SN1机理. 以极性比较小的丙酮为溶剂时,则反应按SN2机理.
(4)亲核试剂的空间因素
而-OH,-OR,NH2-,CN-等都是强碱,
不是好的离去基团,一般难以被直接取代。
×
X
R OH
R X + OH
I- 既是很好的
有机化学卤代烃
RCH2-NHR/
仲胺
说明: (卤代烃反应的一般规律)
1.卤代烃
① ( 离去基团的影响 )
反应活性: R—I > R—Br > R—C l > R—F ② (烃基的结构) 反应活性:烯丙基型>一般型>乙烯型
2. 亲核试剂的影响
试剂的碱性强,亲核性强,反应活性大; 试剂的可极化性大,亲核性强,反应活性大。
CH3
过渡态Ⅱ
碳正离子重排(rearrangement)的实验事实:
CH3
H2O
OH
CH3-C- CH2Br
CH3-C- CH2CH3+HBr
CH3
CH3
甲基迁移
CH3 CH3-C- CH2Br
CH3
CH3-CCH- C3 H+2 CH3
+ CH3-C- CH2 CH3
CH3
说明: (SN1特点)
2.不同结构的卤代烃与AgNO3 反应的速度有明显差 异。可以鉴别活性不同的卤代烃。
CH2-Cl
CH2=CH-CH2-Cl CH3
CH3 C Cl CH3
R-CH=CH-(CH2)2-Cl
CH3-Cl CH3 CH-Cl
CH3 Cl
CH2=CH-Cl
AgNO3 / 乙醇 AgCl↓(立即)
室温
AgNO3 / 乙醇
△
醇
② 被烷氧基alkoxy group取代
R—X + R/O Na
R-O-R/ + Na X
混醚
③ 被氰基取代
腈
R-X + NaCN △ R-CN + Na X
醇
H2O R-COOH
有机化学 第06章 卤代烃
乙烯型卤代烃,由于 P-π共轭,C-X键间的电子 密度比卤代烷中的有所增 加,也就是氯与碳的结合 比在卤代烷中牢固,所以 卤原子的活性比卤代烷中 的卤原子差。
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1. SN2的立体化学
亲核试剂Nu-并不是简单地替代离去团(L-),而是在它原位置 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并造成C* 的构型反转,就象大风吹翻一把雨 伞。这种反转关系称为构型翻转式叫瓦尔登(Walden)转化。
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较:
H2C CH CH2 X CH2X H2C CH
( CH2 )n X
H2C
CH
X X
(
)>
n≥ 2 (RX)
>(
乙烯型卤代烃
)
烯丙型卤代烃
卤代烷及X与=远隔型卤代烃
这三类卤代 烃对于取代 反应的活性 差异是由分 子中的电子 效应决定的:
烯丙型卤代烃,由于取代 反应中形成的中间离子(烯丙 基正离子CH2=CH2—CH2+)的 碳正离子上的空P轨道与C=C上 的P轨道共轭,使其上的正电 荷得以分散,因而烯丙基正离 子格外稳定。
本章主要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卤代烃的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重要的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
卤代烷 如:R-X 伯卤代烷 :RCH2-X 仲卤代烷 :R2CH-X 叔卤代烷 :R3C-X
一卤代烃
卤代烯
如: R-CH = CH X
分 类
多卤代烃
卤代芳香烃 如: 如: CHCl3
x
二、命名
1. 饱和卤代烃
2 3 4 5 以烃为母体命名,按照烃的命名法编号 5 4 3 2 1
CH3CH2CHCH2CH2CH3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RH + Mg(OH)X
RH +Mg(OR)X RH +Mg(RCOO)X
(C2H5O-)
R2
RCH
R1
+ C
H2O (C2H5OH)
R2
OH-、C2H5O-作为碱由-碳原子上夺取一个氢,生成烯
R1 RCH2 C+
R2
HORCH2
C2H5ORCH2
R1
C OH 醇 R2 R1 C OC2H5 醚 R2
2. 双分子历程( E2)
H
HO- + RCH
(C2H5O-)
CH2 X
CH3Cl 一氯甲烷
CCl2F2 二氟二氯甲烷
CH3CH2CH2CH2Br 正丁基溴
2.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由距取代基最近端开始
2-甲基-4-溴戊烷 4-溴-2-戊烯
3. 习惯名称
CH2Cl
氯化苄
CHCl3
氯仿
CHI3
碘仿
1-氯丁烷 (正丁基氯) (伯卤代烃) 2-氯丁烷 (仲丁基氯) (仲卤代烃) 2-甲基-2-氯丙烷 (叔丁基氯) (叔卤代烃)
R
HO- + C
H
R'
慢
X
R
HO
C
X
n
H R'
过渡态
R
HO C H + X
R'
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同时进行
80%乙醇-水 OH-
慢 快 慢 快 慢 快
快 不变
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的影响因素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n2)
I(烯丙型卤代烃) > II(卤代烃 > III(乙烯型卤代烃)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
+
H2 O ( C 2 H5 O H)
( C 2 H 5 O -)
第六章 卤代烃
36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结合,生成醇或醚
R1 HOR C H2 R1 R2 R C H2 C+ R2 C 2H5OR C H2 C R2 O C 2H5 醚 R1 C OH 醇
E2表示。
第六章 卤代烃
34 15:49
单分子历程(E1)
首先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R1 慢 R C H2 C R2 X R C H2 C+ R2 R1
+
X
下一步反应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六章 卤代烃
35 15:49
单分子历程(E1)(续)
OH-、C2H5O-作为碱由-碳原子上夺取一个氢,生成烯
H HOR1 快 RCH C+ R2 RCH C R2 R1
9 15:49
亲核取代反应:起始于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 反应(99页)※
Nu:-
+
+
R C
X R C : Nu
+
:X
亲核试剂
底物
离去基团
※三个概念:亲核试剂、底物、离去基团(99页) 第六章 卤代烃
10 15:49
①:被羟基取代:NaOH或KOH水溶液中共热, 生成醇。该反应被称为卤代烃的水解。
21 15:49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中最慢的一步,反
应分子数则由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来衡量。上述历程
中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而这一步决定于C-X
键的断裂,与作用试剂无关,所以叫做单分子历程。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
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2-二甲基-1-溴丙烷(2)2-甲基-4-氯戊烷(3)2-甲基-2-溴丁烷(4)(Z)-1-氯-1-丁烯(5)3-甲基-4-氯-1-丁烯(6)4-溴环戊烯(7)苄溴(8)2-苯基-1-氯丙烷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3.完成下列反应式(1)(反应符合马氏规则)(2(第一步,强碱/醇条件下发生β消除)(3)(4(5(Cl离去生成稳定的苄基碳正离子)(6(优先生成π-π共轭产物)(7)(由于乙醇钠写在反应式左侧,应该为反应原料,因此发生威廉姆森反应生成醚;如果写在箭头上方表示为碱,加热条件下发生消除反应)(8(注意硝酰氧基的正确写法,不能写成-NO3)4.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1)(2)(3)5.按要求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排序(1)C6H5CHBrC6H5>CH3CHBrCH3>CH3CH2CH2Br (依据碳正离子稳定性)(2)1-溴丁烷>2-溴丁烷>2-甲基-2-溴丙烷(根据位阻大小来判断)(3)(前面两个都是烯丙型,后面两个都是乙烯型,活性肯定是烯丙型最高因为烯丙型碳正离子更稳定,乙烯型活性最差。
作为离去基团,溴的离去活性相对于氯更高,因此可以得出以上活性排序)6.试判断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卤代烷水解是属于S N1机理还是S N2机理(1)S N2 (2)S N1 (3)S N2 (4)S N17.完成下列转化。
(1)(2)(利用格氏试剂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来增加一个碳原子)8.推断题9.推断题。
有机化学 06第六章 卤代烃2
离去基团的影响:
R-Cl
R-Br
R-I
反应速度增大
6.3.2 消除反应 E (Elimination reaction)
βα
醇
R CH CH 2 + NaOH △
HX
RCH=CH 2 + NaX + H 2O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小分子,如HX、H2O等,同时 产生不饱和键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反应中除α碳脱去X外,在β碳上脱去H,故称为β-消 除反应。
C2H5O- + CH3
CH3 C CH3
Br
[C2H5O-
进攻-H
] H
CH3
CH2 C CH3
Br
CH 3 CH3 C =CH2 + C2H5OH + Br-
SN2反应机理
HO- + CH3Br
[ ] H H HO C Br
进攻-C H
CH3OH + Br-
试剂碱性强,升高温度有利于E2反应。
四、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关系
醇溶液
胺RNH2 + HX
RONO2 + Ag X
硝酸酯
亲核取代反应通式:
RCδ+H2 Xδ- + Nu -
RCH2Nu + X -
反应底物
亲核试剂
产物
离去基团
卤代烷
HO- 、CN- 、 OR-、NH3 ONO-2等
醇、腈、 醚、胺 硝酸酯等
卤素离子
由试剂的负离子部分或未共用电子对去进攻而引
发反应,进攻试剂都有较大的电子云密度,能提供一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CH3
Br NaOH ,C2H5OH
有机化学-第六版-第06章-卤代烃
HO- + CH3 Br
HH
r
H
过渡态
CH3 OH + Br-
反应的进行是在亲核试剂HO-进攻中心碳原子的 同时,离去基团Br原子开始远离开中心碳,当C- O键开始逐渐形成时,离去基团Br原子与中心C之 间的键开始拉长变弱,当二者处于势均状态时, 即C-O键和C-Br键都处于半成键状态 (O…C…Br),此时体系能量最高,称为过渡态. 随着反应的进行,C-Br键彻底断裂,C-O键完全 形成,完成取代反应过程.
V=k [R-X][Nu:] 一步
过渡态(无中间体) 对映体(瓦尔登转化)
无
(二)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机制的因素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不同卤代烷进行SN1反应的速度:
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伯卤代烷 > 卤代甲烷
按SN2历程反应的相对速度顺序为:
CH3Br > CH3 CH2Br > (CH3)2CHBr > (CH3)3CBr 卤代甲烷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叔卤代烷
一、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1)被羟基取代生成醇(水解)
R—X + H-OH R—X + OH-
R-OH + HX R — OH + Cl-
•工业上多不用此法制醇。仅当一些复杂分子难以 引入羟基时,才先引入卤原子,再水解制醇。( 戊醇是混合物,可做溶剂) •注意 卤代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时,主 要产物不是醇而是烯烃
CH3CH2CH2Cl 正丙基氯
H3C CH Cl CH3
异丙基氯
Br
环己基溴
CH3 H3C C Br
CH3
叔丁基溴
CH2Cl
苄基氯(氯化苄) 苯甲基氯
第六章 卤代烃
(2)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以相应的烃为母体,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命名 时,需在母体烃名称前标上卤原子及支链等取代基的 位置、数目和名称。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列。
① 卤代烷 一般以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卤原子 与其它支链作为取代基,碳原子编号一般从离取代基 较近一端开始(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列)。
=k[(CH3)3C-Br ]
⑵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反应过程中产生一个碳正离子(sp2杂化-平面形)中间体, 如当该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时(反应前),且反应物卤代烃为旋 光异构体中的某一个构型时,由于从平面两侧成键机会均等,则 反应产物将为外消旋体,即50%的产物发生了构型的转化(外消 旋化)。
快
说明:
①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中最慢 的一步,反应分子数则由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 来衡量。所以上述历程中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 率的一步,而这一步只决定于C-X键的断裂, 与作用试剂无关,故叫做单分子历程。
② SN1反应的特征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并有活泼中 间体碳正离子的生成。
第一步:
第二步:
亲核取代反应(SN):由亲核试剂进攻引起的取代反应。 亲核试剂( :Nu-):负离子或带未共有电子对的分子。 离去基团(X-):反应中离去的基团。 底物(卤代烷):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物质。 a-碳原子: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其次为β-碳原子、γ-碳原 子)。
卤代烷可以和许多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与 水、醇钠、氰化钠、氨等反应:
R
H2 C
R X R CH X
仲卤代烃
R R C X R
叔卤代烃
伯卤代烃
注:这三类卤代烃的反应活性有差异。
2.命名
(1)结构简单的卤代烃采用普通命名法,按与卤原子相 连的烃基的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有机化学》第6章卤代烃
H 2C C2 HCl
Br H 3 CCHCH I
(2)烯丙型或苄基型卤代烃:卤原子与双键或苯 环相隔一个饱和碳原子
H 2 CCH C2 H Cl
CH 2 Br
CH3
CH Br
(3)隔离型卤代烃:卤原子与烃基相隔二个或二个以 上碳原子
H 2 C CH C 2H C 2 B Hr
CH3CHCH=CHCCHH=C3HBr Br
-溴代苯乙烯
4-溴-2-戊烯
命名
1
23
CH 2=CH-2B Cr H
3-溴-1-丙烯
1
23
4
CH2=C-2 C-HC2HCl
C2H5
4-氯-2-乙基-1-丁
CH 3 CHCH 2 CH 2 Cl
2-苯基-4-氯丁烷
CH3 Cl
Cl
1-甲基-3,7-二氯萘
RX + 3 P 。 ( O£ C 制 l 高沸点RX)
b.p 105.8 C
3 ROH + SO2Cl RCl + HCl 2+ SO
O
氯化亚砜
S
or 二氯氧硫
O
(重要 !操作简单 产, 率高,不重 )排
砜
O S
亚砜
卤原子交换
丙酮
RCl + NR aII + ( Na可 Cl制伯
过 氧 化 物
例 :RCH= CH2+HBr
CH2=CH-CH2=+CH22Br回流 68, %4CClCH2
CH
CH2
Br Br Br Br
CH
从醇制备
1ROH RX 2 O ( + + 可 HX H 逆反
15生物 有机化学汪 第六章卤代烃
卤代烃: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的产物。 通 式:R-X 官能团:-X 卤素 6.1 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 6.1.1分类 (1) 根据所含卤原子种类 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2) 根据所含卤原子数目 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多卤代烃 (3) 根据烃基的类型不同 饱和卤代烃 脂肪族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族卤代烃
于I-进攻。
电子效应: α-C上烷基增加, α-C的电子云密度
增大,不利于亲核试剂进攻。
(3) 卤代烷的水解速度
作业:6.4,6.5,6.6,6.12
6.2.1 物理性质
沸点:分子极性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也大,沸点升高。 溶解度: 卤代烃不溶于水
密度:只有一氯代烃、一氟代烃比水轻
6.2.2 化学性质 (1) 亲核取代(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起始于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反应。
底物
亲核试剂
产物
离去基团
负离子:HO-、RO-、CN-等 亲核试剂 带孤电子对的分子:H2O:、:NH3 ① 被羟基取代
特
点:C-X键的断裂和C-O键的生成分两步进行。 例如,叔卤代烷的水解。
第一步:卤代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分子进一步极 化,异裂为正、负离子,反应速度慢; 第二步:R3C+不稳定,一经产生,马上与溶液中的 OH-结合为醇,反应速度快。
单分子历程: 反应速率决定于第一步,只与反应物(底物) 的C-X键断裂有关,与进攻试剂无关,所以称为~。 SN1的立体化学—外消旋化
空间效应:三级卤代烷中心C上连有三个烷基,较拥挤; 形成C+后,呈三角形平面结构,烷基距离 增大,稳定。
(2) 对SN2反应的影响 条件:丙酮、极性较小,对SN2有利 反应速度: CH3Br> CH3CH2Br> (CH3)2CHBr > (CH3)3CBr
有机化学第六章 卤代烃-09.04.15
己二酸
6. 硝酸银作为亲核试剂
R X + AgNO3
卤代烷反应活性:
C2H5OH
R O NO2 + AgX↓
RI > RBr > RCl
由于生成Ag X 沉淀,因此该反应可用来鉴别卤代烃。 不同结构的卤代烃与AgNO3 反应的速度有明显差异。 可以鉴别活性不同的卤代烃。
CH2-Cl
R—X + R O Na
/
R-O-R + Na X
/
R-X: 一般为伯卤代烷
CH3(CH2)2ONa + CH3CH2 I
CH3(CH2)2 OH △ , 70%
CH3CH2CH3OCH2CH3
叔卤代烷及大多数仲卤代烷与醇钠反应时,常发生卤代烷 的消除反应,主要产物为烯烃。
3.氨作为亲核试剂
R-CH2X + 2NH3 R-CH2X + R/ NH2 RCH2-NH2 + NH4X
υ=k [(CH3)3CBr] ------表示为SN1
机理: 第一步 :叔丁基溴解离成叔丁基正离子
(CH3)3C Br
慢
(CH3)3C Br 过渡态T1
(CH3)3C + Br
第二步: 叔丁基正离子与亲核试剂 OH-作用
(CH3)3C + OH
+ 快
(CH3)3C OH
过渡态T2
2-甲基-3-氯 丁烷
2
3
4
5
5
4
3
2
1
CH3CH2CHCH2CH2CH3
1 CH2Br
CH3CHCH2CHCH3 Cl CH3 2-甲基-4-氯戊烷 Cl H3C Cl CH3CH-C-CH2CHCH3 2 3 4 5 6 1 Cl 2-甲基-3, 3, 5-三氯己烷
有机化学 第06章 卤代烃
反应进程
26
SN1机理的特点
a. 反应速度只与卤代物浓度有关,与OH-浓度无关 b. 反应分二步完成,有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生成
c. 反应物构型外消旋化
OH-
C6H13 H H3C
(S)
a
C6H13
b
Br a
H
CH3
b
C6H13 HO
(R)
C6H13 H H3C
(S)
27
H CH3
OH
d. 正碳离子可能重排,得重排产物
C
H H
H H
-p 超共轭
CH3CH2中CH3的 C-H键与p轨道超共轭
取代烯烃的稳定性:取代基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大
19
3. 卤代烃与金属(Mg, Li, Al等)的反应
无水乙醚
RX + Mg
RMgX
格氏(Grignard)试剂
RMgX
CO2
RCOOMgX
H+ H2O
RCOOH
制备比卤代烃中的烃基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CH3 C OH CH2CH3
e. 反应速率 3o 卤代烃 > 2o > 1o > CH3X (从正碳离子的稳定 性解释)
28
3. 卤代烃结构与SN取代反应的关系 1o卤代物:SN2为主 3o卤代物:SN1为主 2o卤代物:SN1 + SN2 外界条件改变可影响反应历程
CH3CH2CHCH3 Cl
11
R
(接下页)
(接上页)
R X + Nu R R Nu CN 腈 高级炔
CN C C R'
R
C
C R'
炔基负离子 CH(CO2Et)2 丙二酸酯负离子 I R I R CH(CO2Et)2 烷基丙二酸酯
第六章 卤代烃
6.2 卤烃的制法
• 6.2.2 芳烃卤代 – ① 芳环上的卤代 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发 生芳环上的卤代反应。
FeCl3
Cl2
Cl
– ②芳烃侧链上的卤代
Cl2
Cl
h
有机化学 卤烃 9
• 6.2.3 亲电加成反应
CH3 CH CH2
CH3 CH CH2
6.2 卤烃的制法
Cl2
CH3 CH CH2 Cl Cl
有机化学 卤烃 26
6. 卤烃与炔化钠的反应(补充)
• 卤烃与炔钠的反应是制备高级炔烃的方法之一。
RX + R C
CNa
R C
C R + NaX
反应中的卤代烃使用伯卤烃效果最好,原因是:
仲卤烃、叔卤烃在强碱的作用下易生成消除产物。
• 此反应是另一个可以增长碳链的反应,得到的产物 是高级炔烃。此反应在炔烃的性质中已经学过,在 此不再详述。
RX + NaCN RCN + NaX
3. 卤烃的氰解
• 此反应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反应,可以增加分子中碳 链的长度,每次可以增加一个碳原子,是增长碳链 的反应之一。如: • 氯乙烷与氰化钠在乙醇溶液中加热反应生成丙腈。
CH3CH2Cl + NaCN CH3CH2CN + NaCl
有机化学
卤烃
23
• 若分子中有多个卤原子,则可全部被取代。如:
CH3 CH CH2 Br
– 利用不饱和烃与X2或HX的加成也可制取卤烃。
HBr
– 用炔烃,控制加成条件,可得到卤代烯烃。
HC CH
HCl 150~160℃
HgCl2/ 活 性 碳
第六章 卤代烃
聚四氟乙烯 ——耐“王水”
+ +
H )2NH H55)2NH
(C 2H5)3N (C 2H5)3N
C2 H5 Br C2 H5 Br
(C 2 5)4NBr (C 2HH5)4NBr
- -
(5) 与AgNO3反应—— 推测卤代烃的类型
RX + AgNO 3
活性顺序:
乙醇
RONO 2 + AgX
RI > RBr > RCl
。 。 。 3 RX > 2 RX >1 RX ( X 原子相同时 )
X
-
底物
离去基
ROH(醇类) + NaX RCN(腈类) + NaX ROR'(醚类)+ NaX RNH2(胺类)+ HX
R X
NaOR' HNH2
(1) 被羟基取代
RX + NaOH
H2O
ROH + NaX
卤代烃的碱性水解 (2) 被氰基取代
[H] RX + CN
-
RC H2NH2
乙醇
RC N + X-
过渡态出现了形式上的“五价碳”原子,该“五价碳”可看成为 原子或基团之间的排斥作用最小,有利于过渡态的形成。 sp2 杂化, 三个正常共价键在同一平面, 两个部分共价键在平面的两侧,此时,各个
S N 2 反应机理: Nu Nu NuNu NuNu Nu Nu Nu
C C C C C C
LL L L LL L
叔丁基溴的碱性水解反应如下
C H3 C H3 C Br + O H- C H3 C H3 C O H + Br-
C H3
C H3
其水解的速度与叔丁基溴的浓度成正比,而与 碱(OH-)的浓度无关,在动力学上称为一级反应。 反应速度方程:ν= k[(CH3)3C-B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卤代烯烃中卤原子与键的位置,可分为 卤代乙烯型、烯丙型和孤立型。
R-CH=CH-X
乙烯式
R-CH=CH-CH2-X
烯丙式
R-CH=CH(CH2)n-X ≥2 孤立式
✓ 按卤原子数目分类: 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 按卤原子连接饱和碳原子的类型分类:
1o伯卤代烷 R-CH2-X
R1
2o仲卤代烷 R CH X
4-氯-1-丁烯 4-chloro-1-butene
CH3
Br
邻-溴甲苯(2-溴甲苯) 2-bromotoluene
H3C CH CH2 CH2 CH CH3
CH3
Cl
2-甲基-5-氯己烷
5-chloro-2-methylhexane (书本有误)
编号总数不同,甲基与氯不分优先 编号总数相同,甲基编号最小
CH3 C Br
慢
CH3
CH2 CH3 Cδ……δBr
CH3
过渡态(1)
CH3
CH3 C
+
Br-
CH3
第二步: CH3
CH3 C
+ OH-
快
CH3
CH2 CH3 Cδ……δOH
CH3
过渡态(2)
CH3 CH3 C OH
CH3
反应的第一步是卤代烃电离生成活性中间体碳正
离子,碳正离子再与碱进行第二步反应生成产物。 故SN1反应中有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生成。
➢ 碳卤键断裂易难依次为:
C—I > C—B r > C—Cl
(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研究叔卤代烷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CH3 CH3-C-Br
CH3
+ OH-
(CH3)3C-OH + Br -
V = K [(CH3)3C-Br]
➢ 反应速度只与叔卤代烷的浓度成正比,而与碱 的浓度无关。是SN1反应。
R—COOH + NH4+
•生成腈后,多了一个碳,是有机合成是增长碳链 的方法之一 •通过氰基可转变为其它官能团(羧基-COOH, 氨基甲酰基(酰胺基)-CONH2);可用于合成 其它有机物羧酸,酰胺;如水解可得比卤代烷多 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常用于制备脂肪酸 •氰化钠的毒性使应用受限
(3)被氨基取代
R1
C Br R2
R3
R1
C a R2 R3 b
HO
R1
HO C R2
R3
a 构型转化
R1
+
C OH
R2 R3
b 构型保持
外消旋体
SN1反应历程的特点:
(1)它是单分子反应。 (2)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3)有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生成。 (4)产物外消旋化。
能量变化
(CH3)3C…Br (CH3)3C …OH
位
能
(CH3)3C-Br + HO-
( CH3)3C
(CH3)3C-OH
反应进程
立体化学
1)外消旋化(构型翻转 + 构型保持)
因:SN1反应第一步生成的碳正离子为平面构型(正 电荷的碳原子为sp2杂化的)。
第二步亲核试剂向平面任何一面进攻的几率相等。
3o叔卤代烷
R1 RCX
R2
2,3-二氯环己烯(错)
❖ Nomenclature
Common name
✓ 简单的卤代烃可用普通命名法: “X基卤” 或者“卤代X”
CH3CH2CH2Cl 正丙基氯
H3C CH Cl CH3
异丙基氯
Br
环己基溴
CH3 H3C C Br
CH3
叔丁基溴
CH2Cl
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SN)
由亲核试剂进攻底物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 的中心碳原子而引起的取代反应,以SN表示。
+ RCH2-X + :Nu-
底物
亲核试剂
R-CH2-Nu + X-
nucleophilic reagent
亲核试剂是负离子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 : 如:OH-、CN-、NO3-、NH3、RO-、SH-。
第七章 卤 代 烃
卤代烃 (halohydrocarbon): 烃类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后生成的化合物。结构通式为R—X
➢ 本章要点: ✓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 亲核取代反应机制和消除反应机制。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 分类:
✓ 按卤原子分类: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碘代烃。
(4)被硝酸根取代
R—X + AgNO3 烯丙型 苄基型
R — ONO2 + AgX 硝酸酯
此反应可用于鉴别卤化物,因卤原子不同、或 烃基不同的卤代烃,其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有差异。
(5) 被烷氧基取代 R—X + NaOR’
ROR’ + NaX
Williamson法,合成醚类化合物,其中R—X一般 为1°RX,(仲、叔卤代烷与醇钠反应时,主要发 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R-OH + HX R — OH + Cl-
•工业上多不用此法制醇。仅当一些复杂分子难以 引入羟基时,才先引入卤原子,再水解制醇。( 戊醇是混合物,可做溶剂) •注意 卤代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时,主 要产物不是醇而是烯烃
(2)被氰基取代
R—X + NaCN
R—CN + XNa
R—CN + H+
R--X+NH3
R--NH2+HX
伯卤代烷与氨反应,卤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伯胺 ;氨比水和醇有更强的亲核性,伯胺可继续与卤 代烷反应,氨基中的氢原子逐步被取代,生成仲 胺、叔胺和季铵盐(15.9.7)。反应得混合物,氨 过量时生成伯胺. •注意 仲卤代烷水解、醇解、氰解和氨解时,产 率较低,叔卤代烷主要发生消除反应得到烯烃。
(2S,3S) - 2 - 氯- 3 - 溴丁烷
Cl CH3
顺 - 1 - 甲基 - 氯 环己烷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烷(haloalkane)的结构:
RC
X
C—X键是强极性键,易发生异裂。 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一、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1)被羟基取代生成醇(水解)
R—X + H-OH R甲基氯
Systematic name
✓ 复杂的卤代烃一般用系统命名法: 以烷烃或烯烃作为命名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 基,将不同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列, “优 先”基团后列出。
H3C CH CH2I
Cl CH2CH2 CH CH2
CH3
2-甲基-1-碘丙烷 1-iodo-2-methylpropane
SN1 反应历程: 第一步:
(CH3)3C-Br
+ -
[(CH3)3C `````Br]
过度态A
(CH3)3C+ +Br-
叔丁基正碳离子
第二步:
(CH3)3C+ +OH-
+ -
[(CH3)3C`````OH]
过度态B
( CH3)3C—OH
反应机理
两步反应(SN1反应是分两步完成的)
第一步: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