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答问艺术摭谈
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摭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
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摭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又称之为问答法。
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达到促进学生思考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引导得好,能让你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在提问上下功夫,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改进提问方法、讲究提问艺术、提高提问艺术质量上下功夫。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问前:精心设计,选好方式精心设计提问,意思是指在上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好问点。
这些问点可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有效提问可以引导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在《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这框,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我们有哪些政治权利,我们就可以把问点放在这里。
也同样,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框中,执政方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也是我们的问点所在。
同时,我们还要针对知识点的等级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提问方式,既该怎么问?如果是了解等级,就可以用“是什么”或“什么是”;如果是理解等级,就可以用“为什么”;如果是运用等级的,就可以用“请运用……知识,分析说明……。
”或者“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框中,我就会分别这样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请结合材料说明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最重要的是设计提问的环节,即针对一个知识点,怎样通过提问的形式既为突破知识点做铺垫,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加深理解。
课堂教学艺术探究之——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探究之——课堂提问艺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可见,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都很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
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妙的提问是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思想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花。
否则会变成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因此,会不会科学的设计提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针对性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易考点、易混点设置问题。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的难点重点进行突破,抓住关键,也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的知识点。
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时有困难的难以理解的关键知识点。
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也往往是易考点,学生也往往会混淆。
比如在讲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这样提问: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什么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什么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什么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要突出他们的不同点,要突出:“全国”、“基本”、“根本”、“最高”等词,让学生看得清、听得清、记得住,易于掌握。
第二层面、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
由于基础的差异、理解力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别,学生也有了层次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设置问题,提问问题也就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
既不能因优生而不断的拔高,也不能因为照顾学困生而过于简单。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
可以让学困生回答易于回答的问题,中等生回答较难的题。
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优秀学生,让他们各显神通。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是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美感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戏剧,都可以被归为艺术的范畴。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也常常涉及艺术初探的内容,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和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初探呢?1. 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的起点。
通过分析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美感的方式。
2. 艺术的功能是什么?通过了解艺术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受和思考,传递情感和思想,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促进人类的审美情趣和智慧发展。
3.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灵感来源、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艺术作品如何赏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创造之后的产物,通过赏析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学生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背后的思想。
5.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艺术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并认识到艺术对于文化的塑造和传承的重要性。
6.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怎样的?艺术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时也可以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到艺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以上提出的问题只是艺术初探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问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讲解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提问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比较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讲解一篇古文时,教师可以提问:“这篇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有没有现实意义?”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问艺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巧妙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讲解一首诗歌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首诗歌还可以怎么写?”“你能不能创作一首关于这个主题的诗歌?”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以更加独特和创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提问艺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问题的难度应该适当。
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学生的思考。
提问应该改变形式,避免单一的提问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反问、综合性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问的时间也需要把握好。
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提问,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问题。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在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制定问题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
问题与学生思维发展密切相关,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提问艺术对语文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练习和改进,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推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提问艺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课堂上,提问艺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激发思考、技巧、问题目的、引导、思维发展、灵活运用、综合能力、教学促进。
1. 引言1.1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和技巧至关重要,一些开放性问题或引导性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制定问题目的明确也是教师提问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问题的目的,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使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提问艺术还需要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提问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提问艺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是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使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的重要工具。
合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提问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提问时要适应学生的水平,不要设置太难的问题,也不要设置太容易的问题。
低水平学生会因为认知能力上的差距而被排斥,头脑发热的学生会因为智力上的单调无味而变得沮丧。
因此,老师应该提出恰当的挑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其次,在提问时,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清晰性。
如果提问的问题模糊不清,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回答,这样就会破坏课堂的气氛,影响教学的效果。
因此,要求老师在提问时,将问题表达清晰,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回答。
第三,要注意提问的顺序,以便提高问题的逻辑性。
教师不应该同时向学生提出众多问题,而是应逐一提出,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回答。
这样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四,教师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避免在提问时使用生硬的言语,避免拗口令。
课堂上,学生需要收到老师温暖的话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坦然和自信。
第五,提问要注重情境化,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熟悉的生活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恰当地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合理的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思维,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为更好地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而努力奋斗。
课堂的提问艺术分析
课堂的提问艺术分析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课堂的提问艺术则是指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力和兴趣开展提问活动,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分析课堂的提问艺术,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问的目的与意义提问是一种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提问不仅能够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堂的提问艺术1.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在提问时,老师应该尽量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回答和思考的空间,而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另外,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技巧,比如使用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逐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或者使用关系性问题,让学生梳理和连接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此外,老师还可以使用随机提问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增加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
2.提问的节奏和平衡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意提问的节奏和平衡,不要让提问过于频繁或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而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并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此外,老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提问规则,比如轮流提问、随机提问等,保证课堂秩序和公平性。
3.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在选择问题类型时,老师应该考虑提问的深度和广度,避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老师应该采用提问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探索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同时,老师还应该关注提问的广度,不仅要涉及到课程的核心内容,还要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和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知识的全面认识。
三、结语总之,课堂的提问艺术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提问能力,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提问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师生交流。
提问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个人修养。
下面将从提问目的、提问形式、提问技巧、提问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提问的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
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2.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反映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促进师生交流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建立起互动交流的桥梁,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二、提问的形式1.直接提问直接提问是指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回答。
这种形式的提问简单直接,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可能会造成学生的 passivity,需要教师运用得当,避免给学生造成压力。
2.间接提问间接提问是指通过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思考和回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有效学习。
这种形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反问式提问反问式提问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反过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场所,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技巧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提问艺术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一、提问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辨析问题、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必须明确,提问要有针对性,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对错,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
二、提问的形式在语文课堂中,提问涉及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比较式问题等。
不同的问题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问形式。
开放式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和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封闭式问题更适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较式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良好的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运用一些启发性语言,如“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可以举例说明吗?”,“如果……会发生什么?”,“你觉得……与……有何异同?”等,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在提问中运用问题引导和情境引导的方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情境引导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四、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良好的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
教师可以通过轮流回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提问过程更加互动和生动。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智慧理答艺术
生3 : 应该 是在 战斗 最前 沿 的那 些革命 者 。
师: 在 某行 业 最 前 沿 。可 为榜 样 的 人 我 们 称为“ 先驱 者” , 因此, 我 们 可 以把 海 燕 称 之
为—— “ 无 产 阶级革命 先 驱者 。 ”
问、 转 问等层 层引 导 的提 问方 式 , 使 学 生对 白杨 树 的认 识从 生长 环境不 平凡 到外 在不 平凡都 有 了深刻 的认 识 。与 此 同时 , 在 教 师精 心 设 计 的
●_ __ __ __ ___ __ _- ●__ __ -● -_ _-_ -_ __ _- ___ __ __ ___ __ __ __ ___ ●_ _一
2 0 1 5・ 9 珏 土
课 堂教 学
浅 析 初 中语 文 课 堂 追 问 的 艺 术 性
钱 炳 巧
教育 家 陶行 知说 : 发 明再 多 的东西 , 第一 步 都是从 问开始 的 。没有 问就不 会有 发现 。但 是
问题 引领下 , 层层深入 , 如 抽 丝剥 茧 般 , 白杨 树 不 平凡 的 品质就 一一展 现 在读者 面前 。这样 理
师: 这 是什 么表 现手 法?
生 1 : 象征 。
答, 加深 了学 生对 课文 的理解 , 使 对话 教学 更 具 深度 , 从 而 提高 了教学 效果 。
说 海燕是 某一类人 的代表 。
师: 你还 读懂 了什 么? 海燕指 的是 什 么?
延时理答方式 , 适时补充背景资料 , 拓展关于象 征手 法 的其他 运用 等等 , 就这 样 , 在 教 师的延 时 理答 中 , 学 生 的思考 也逐 渐走 向深 入 。 总之 , 在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 , 教 师智慧 的理答 可 以增强 学生 自信 , 激发 学生 学 习兴趣 , 并使 教 学逐 渐走 向深入 。因 此 , 教 师要 善 于运 用 智 慧 理答 , 逐 步实 现高 效教 学 目标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更是至关重要。
教师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和艺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提问的范围小学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课文的阅读理解、作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
因此,在提问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不仅要就课文内容展开问答,还要涉及到相关知识领域。
比如,在阅读理解环节,可以探讨词义辨析,提问学生对人物性格、情节、主旨的理解等;在作文环节,可以提问学生如何提高作文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语法和修辞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并掌握基本的语法和修辞技巧。
二、提问的方式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这种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阅读理解环节,可以向学生提出:“你认为故事主人公的性格是如何刻画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深度思考。
2.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指只有一个明确答案的问题。
这种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也十分常见。
比如,在语法教学中可以提问:“‘我们在学校学习’中的‘在’是什么成分?”这个问题只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是介词。
封闭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掌握语文知识。
3.追问式问题追问式问题是指将问题剖析细化,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追问学生:“为什么你认为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物行为动机的思考。
反问式问题是指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找出答案。
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句子中的主语是什么?”但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反问学生:“那么句子的谓语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三、提问的原则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思辨。
试谈课答问艺术
试谈课答问艺术【摘要】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课堂讨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教师组织讨论的艺术也被看作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
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成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答问方法艺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因此课堂讨论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引导课堂讨论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一是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讨论。
教师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而学生发问则是思考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而学生的问,更应引起重视,尤其是他们新奇大胆的想法。
尽管他们的提问中免不了有不着边际的离奇之想,但也常常会闪现智慧的火花,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学生思维的充分活跃。
当然,在课堂上,怎样利用学生的提问组织更广泛深入的讨论,便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要求了。
答和问同样重要,故我们在研究提问艺术的同时,实在也应重视对答问艺术的探索和研究。
一﹑答问目的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疑”,即“教有疑”,则教师答问的目的是教其无疑从有疑致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语)。
但教师答问绝不是将“一切倾倒说出”,这里“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开展思考,以训练其思维并养成习惯,“自以研索,自求解决”“达到不复需教”的程序,这是我们行动的目的或指导思想。
二﹑答问对象基于课堂教学的形式,答问的对象必须是全班学生,纵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教师也应见机行事,将问题演变成具有普遍性的,有可答性。
总之,答问的受益者必须是全体学生。
三﹑答问时机答问时机的把握,是整个答问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礼论学记》中说:“善待问题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提问艺术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体现。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是具有针对性和深度的。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知识点。
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领会知识的本质。
提问也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来提问,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问答形式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拓展思维;也可以采用情境式问题,让学生通过情景来理解知识;还可以采用引导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逻辑推理。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教师的提问不仅仅是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具有情感色彩的。
语文课堂是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舞台,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具有情感色彩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升华。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体验一些情感经历,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知识,引起内心的震撼和共鸣。
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接近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深刻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摭谈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摭谈发表时间:2014-06-16T09:02:53.12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2期(上) 作者:蒲兵[导读]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蒲兵(渠县天星镇第一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应必备的技巧。
那么,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呢?一、提问应选择最佳切入点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选择最佳切入点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含金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二、提问应讲究难易适度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让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性的联系。
问题还要能启发学生思考,既不能过于浅白,又不能太艰深。
太浅白,没有思考的空间,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学生无从学到新知识,只能在“原地踏步”;太艰深,新旧知识无法找到衔接点,学生无从下手。
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摭谈
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摭谈一、课堂提问要围绕学科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提问应当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个大方向。
教师的提问,必须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住课标和教材。
凡是有悖于教学目标或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过多讨论。
因为单就某一堂语文课来说,教学目的是比较单一的,如果四面撒网,就会漫无边际。
课堂提问在精而不在多,要严格控制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一篇文章中,可以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让学生整体地感知、品味,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有效回答中,准确及时地得知教学方法的问题和不足,方便及时创新教学方法。
提问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想要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更多语文知识及内容,就必须深化提问方法,巧妙开展课堂提问,将提问当作一门艺术,一项技巧,更是通过开展高效的课堂提问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寻找一个好的出路。
二、课堂提问要因材施教针对性强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
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
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
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
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
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三、课堂提问要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切入点,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悬念”。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悬念”时,也就意味着思维的大门正在打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课堂提问艺术浅谈课堂提问艺术浅谈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
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习惯性提问。
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
惩罚性提问。
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
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
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
下面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精心设问。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
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
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巧妙启发。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
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
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根据不同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1.书面提问。
适用于课文预习。
把设计好的问题印在预习提纲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订正。
2.设情激问。
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3.换向提问。
适用于教材中看似无疑的地方的提问。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是学校教学的核心部分,但是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有趣,也是老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程,课堂提问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提问是激励学生思考、分析,从而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工具。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深度的选择、技巧的运用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在选择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多种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提问还应该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概念、思想有更全面的理解,不仅局限在学习内容本身。
其次,在运用技巧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多提分析、推理、应用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而且,借助调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此外,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联想起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扩展视野。
总的来说,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灵活多变,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深度的选择、技巧的运用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灵活调整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让学生学得更容易、更快乐、更有收获的效果。
课堂提问的艺术源于老师的勤奋和努力,它是课堂教学和学习成功的关键点。
只有老师们在提问时能够把握好它的节奏和融入对学生有利的因素,才能得到学生们积极的反应,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和有趣。
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将课堂提问当作一种艺术,注重技巧和丰富度,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实现教学的目标。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场所,而提问艺术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不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途径,更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提问艺术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可以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2. 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提问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真正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3. 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良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而且,提问艺术也可以促进课堂的有效互动,使得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和积极,进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
二、实践方法1. 创设情境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情节和内涵,设计一些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可以模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情境,要求学生按照情境设定,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作品内涵的目的。
2. 引导抽象探究提问在语文课堂中,提问不仅仅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提取和重复,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和探究型的问题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思维拓展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综合,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鼓励团队合作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答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引导、合作完成问题解答,达到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答问艺术摭谈
张少军
‚问‛在学习中的作用历来备受关注,《尚书》中有‚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说法;孔子倡导‚不耻下问‛;孟子论学问之道,谓学即继之以问;韩愈把是否‚从师而问‛视为区别圣愚的根本;清人刘开则更著有《问说》,提出‚问与学,相辅而行‛‚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的主张。
既然衣学者都要重视问,研究问,那么负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的教师,理所当然就更应重视并研究答与问的艺术。
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往往可以从他课堂上如何答问考查出来。
教师应该如何答问?答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从教学法的角度,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小易大,提供由浅入深的阶梯
语文教学中的质疑问难,能够唤起注意、活跃思维。
如果问题由学生提出,则更有助于
消除师生间无形的隔阂,建立师生交流的信息通路。
但学生的问往往大而无当,不切合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如果率尔作答,则这种问答很可能成为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的热闹,多数学生仍停留在消极状态之中。
改变这种局面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以小易大,把笼统的大问题分解成难易适中,各个符合学生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的一组或几组小问题。
譬如讲《阿Q正传》,在引入小说三要素的概念后,学生很可能顺势提问:‚如何理解阿Q的典型环境?‛而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很难
把握这类综合性很强的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则会把它分解成两组小问题:1.分析革命给未庄带来的变化
①未庄的人们是如何知道革命党进了城的?
②消息传开后人们有什么议论,人们觉得革命最可怕的是什么?
③老尼姑说‚革过一革的‛是什么意思?
④赵秀才等人盘辫在未庄有什么反映?
⑤赵秀才挂上‚银桃子‛后人们有什么议论?
⑥赵府被劫后,未庄是怎样的情形?
2.分析革命中地主阶级的动态
①举人老爷为何把财物寄存乡下,并跛‚素不相能‛的赵秀才安排‚转折
亲‛?
②赵秀才为何约了本也‚素不相能‛的假洋鬼子一同去砸龙牌?
③赵太爷父子在革命消息传来的那天干了什么?为何突然改变对阿Q的称
呼?
④假洋鬼子给赵秀才弄来银桃子一事说明了什么?
由于教师巧妙地以小易大,给学生提供了由浅入深的阶梯,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很容
易得出如下结论:
1.未庄是个闭塞而落后的村镇,群众受旧意识的支配,对革命很不理解;
2.革命党人严重脱离群众——革命没有做好宣传鼓动工作,革命后也没有去争取群众
的支持;
3.地主阶级害怕革命,但他们善于‚捣鬼‛,在革命中不仅什么也没失掉,而且乘机
夺取新的权利,借革命的名义强化了自己的统治。
因为这结论的得出并不依赖于教师的‚讲懂‛,而全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读懂‛,正体现了‚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语)的精神,故而尤见其难能可贵。
二、易整为零,保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常常会遇到另一类尴尬: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琐细而且凌
乱,有些理解课文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
有问必答,则势必不能保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有时甚至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完不成教学任务;问而不答,另起炉灶,则可能抑制学习的兴奋点,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怎么办?
曾听过一位老教师讲《祝福》,觉得他的做法为处理这一类难题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示范。
他采取以学生自学质疑为起点的教学方法。
他用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揭露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这一中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写成纸条交上来。
剔除重复或意思相近的问题后,他把余下的三十几个问题分成四大类,用两个课时来解答。
常识性问题,三言两语直接作答;情节结构的问题,用复述法列提纲师生共同解决;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问题则作为重点,或师生问答或共同讨论或教师逐一讲解逐一寻求答案。
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可圈可点处甚多,但我觉得其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在于‚易零为整‛——把学生琐细凌乱的问题归纳整理,分门别类,使之自成序列,
自成系统。
避免在详尽的分析中把一篇有机的作品分拆成一堆彼此毫无关联的零部件,从而成功地保持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
从学生的角度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教师的这种处理中得到了较完整较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因此而明了:问题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彼此递承的;单个的问题固然有其价值在,但不使其其他问题联系起来,便无法理解它的作用所在。
在以后的文章阅读中,他们就会更仔细地考虑自己提问的内容并努力使之序列化系统化。
三、‚小叩大鸣‛,发掘学生问题的潜在意义
《学记》中论及答问之法,主张‚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这对那种旁征博引言不及义的答问,不失为一个中肯的批评和必要的提醒。
但若奉此为圭臬,以为凡答问必得如此办理,则又难免画地为牢之讥。
事实上,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尽管很大,但若与课文的学习理解关系不大或无甚关系,教师是尽可以‚大叩小鸣‛甚至不鸣的;反之,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来很小,却为课文的理解分析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新的视野,教师就应抓住不放,‚小叩大鸣‛,做足引申发挥的功夫。
《愚公移山》是一篇老课文,教师讲过无数遍,学生也不陌生,很难讲出新意。
想不到学生一个小小的问题,竟然改变了这种局面。
他问:‚作者为什么把决心移山的叫做‘愚公’,把反对移山的称为‘智叟’呢?‛当时我只觉得眼前一亮,此前只是朦胧意识到的东西刹那间清晰起来,我当即将预定的教学内容调整如下:
讨论一、按常情常理分析,愚公移山能否成功?
引导学生认识:
1.三大困难无法克服
山高且大:方七百里高万仞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人老且弱:愚公年且九十
邻人遗男始龀
工具落后:荷担叩石垦壤箕畚
2.两大理由不能成立
子孙无穷匮(一家一户可能穷匮)
山不加增(沙尘暴带来尘土、地壳运动都可能使之‚加增‛)结论:按常情常理,愚公移山不能成功。
讨论二、作者虽然按常情常理把‚移山派‛叫做‚愚公‛,把反对派叫做‚智叟‛,但从全文看,作者认不认这处常情常理?
引导学生认识:作者让智叟在愚公的驳斥面前‚无以应‛,还让天帝帮助愚公,把他移山的愿望变成现实。
‚愚‛与‚智‛的最终易位说明作者并不认这个‚常情常理‛。
讨论三、‚愚‛与‚智‛的对比和易位在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思想内容的表达上起了
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按常情常理分析,愚公面临的困难无法克服,愚公提出的两个理由又不能成立,移山在一般人看来是不能成功的。
对这一点,作者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把‚移山派‛叫做‚愚公‛,把反对派叫做‚智叟‛。
但另一方面,作者又不愿认这个常情常理。
他让智叟在愚公的诘问下‚无以应‛,让移山的壮
举得以成功,把愚公塑造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被常情判定为‚智‛的,受到事实无情的嘲弄;被常理判定为‚愚‛的,恰恰显示了生活的大智慧。
被常情常理颠倒的‚愚‛和‚智‛,作者把它再颠倒过来。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愚‛与‚智‛的对比和易位,构成了文章叙事的曲折和波澜;从思想内容的表达看,这样写赞扬了愚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硬骨头精神,批判了智叟的懒汉懦夫思想,是人定胜天思想的一个引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次张扬。
这样处理,不仅较好地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更由此而引出对课文思想内容表达手法的分析,比起师生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学效果显然好出许多。
当然,‚小叩大鸣‛,关键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课文的理解分析密切相关,即是否存在‚小叩大鸣‛的基础与前提。
四、求同存异,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因而语文课上的质疑问难,往往会碰上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小一些的如《阿Q正传》中提到的‚三更四点‛相当于现代计时的几点几分,《别了,司徒雷登》中提到的‚第五纵队‛典出何方;大一些的如鸿门宴上项羽该不该杀刘邦,《雄关赋》中作者断定戎装拍照的小伙子‚决不是为了好玩‛并由此发出那样慷慨激昂的议论是否合适。
这些问题,有的是未曾准备答不上来的,有的是存在争议未有定论的。
因为问题出乎意料便拒绝回答,阻止讨论,硬是抵制学习的兴奋点,无疑晃可取的。
怎么办?对一时回答不来的问题,教师应取坦率的研究的态度,也可以暂时存疑,待查证后再予解答。
对存在争议一时难有定论的则可用平等讨论,各抒已见,求同存异的方式处理之。
放在课堂上讨论的,必须是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密切相关的,否则便不宜在课堂上作过多的纠缠。
另有一类问题,它们虽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关系不大,但学生兴趣浓厚,尝试解答此类问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确有好处,则可考虑提供有关资料(包括一些有质量的见解)让学生阅读后在课余用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见解,或在班级黑板报上展开讨论。
例如讲《鸿门宴》,学生就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对不对,放跑刘邦与失掉天下有无必然联系等提出质疑。
我没有在课堂上就此展开讨论,却节选了《史记〃钜鹿之战》苏洵《权书〃项籍》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二》等材料印发给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看法,我再从中挑出代表不同意见的质量较高的几篇贴在班里的墙报上贴出,引起了热烈的计论,对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平等民主地问题的习惯,都起到了很好垢作用。
不揣浅陋谈如何答问,写下来却是谈‚问‛多于谈‚答‛,看来似乎自相矛盾。
其实,课堂上教师答问不仅是为了解疑,更是为了激疑,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求解答。
诚如《学记》所倡言:‚君了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课堂答问果能如此,庶几可谓臻于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