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解剖分析汇总.

合集下载

第36章 门静脉高压资料.

第36章  门静脉高压资料.
肝窦和窦后阻塞常见于肝炎后肝硬化, 增生纤维和再生肝细胞结节挤压肝窦, 使之变窄或闭塞,导致门脉血流受阻压 力增高。肝窦变窄后压力高的肝动脉血 直接注入压力低的门静脉小支,使门脉 压更高
肝外型:
肝前:肝外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最常 见为脾静脉血栓形成
肝后:发生于主要肝静脉流出道的阻塞, 包括下腔静脉的阻塞,代表性的布-加氏 综合征
四、临床表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脉压升高,脾脏充血肿 大。脾功能亢进,如贫血,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等。一般而言,脾脏愈大,脾功能亢进愈显著
呕血和黑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最凶 险并发症,一次出血可达1000~2000ml。肝功损 害凝血机制障碍,出血难以自止。大出血、休克 和贫血使肝细胞严重缺氧坏死极易诱发肝性脑病。 首次出血死亡率25%,2年内50%再出血
主要和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作鉴别:
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癌和呕 吐源性食管粘膜破裂等相鉴别
根据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硬化的特点,必要 时内镜检查
六、治疗:
约85~90%的门静脉高压病症由肝硬化所致, 故基本的治疗仍然是内科治疗。外科主要 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治 疗。主要是针对曲张静脉出血、 脾脏 肿大及 脾功能亢进、大量而顽固性腹 水
正常门静脉压力:13~24cmH2O (1.27~2.35kPa)
一、解剖特点:
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 合而成,后者又收集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流; 在肝门处门静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 左、右半肝,进肝后再逐渐分支,其小分 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 肝窦,然后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肝静 脉,进入下腔静脉
观察止血效果,如出血,再向食管气囊注气

门静脉高压症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详解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李恒喜
概述
【解剖概要】 1。门静脉与其他部位的静脉相比有三个特点 (1)门静脉主干的两端均为毛细血管 (2)门静脉主干中少有静脉瓣存在 (3)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之间存在多处交通 支
概述
【解剖概要】 2。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四处交通支 (1)胃底、食管下端交通支(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入上、下腔静脉) (4)腹膜后交通支(入下腔静脉) 最重要的是第一个交通支,门脉高压时易发生大出 血
鉴别诊断
脾肿大和脾亢的鉴别 原发性: 原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溶血性 贫血、原发性白细胞减 肿大,但骨髓涂片有相应的血细胞增生过 盛现象。
鉴别诊断
脾肿大和脾亢的鉴别 继发性: 继发性的脾功能亢进先有某些前驱疾病,如 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白血病引起脾 肿大后,因脾功能亢进而有不同的白细胞 减少现象,无肝病,肝功能多正常。。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柏 油样黑便、腹水及非特异全身症状(乏力、 嗜睡、厌食、腹胀等)。
辅助检查
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等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至3×109/L,血小板计数减少到7080×109/L,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倒置,凝血 酶原时间延长,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酸转肽酶显著升高,血 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肝功能严重失代偿。 2。上消化道造影 显示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食道、胃底粘膜紊乱,呈蚯蚓状、 蚕食样 3。内镜检查等 可观察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范围及曲张静脉数目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上出现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呕血或柏油样黑便、腹水三大特征,结合 相应体征和辅助检查可以得出诊断。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病变累计食管全长 食管明显扩张 食管粘膜不见,代
之以大小不一,形状 不一的圆形或囊状 充盈缺损,甚至“息 肉样”改变
食道胃底静脉区张的胃镜下表现
门静脉高压的CT表现
肝功能衰竭的肝脏图片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七、处理原则
• 内外科综合治疗,积极处理食道、胃底曲张 静脉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解除或改 善脾脏肿大、脾脏功能亢进。
• 2、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存在四个交通 支:
• ①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最主要的交 通支
• ②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 • ③前腹壁交通支
• ④腹膜后交通支
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
三、病因及病理生理
• 病因:主要为肝硬化引起(肝炎后肝硬化、 血吸虫性肝硬化),少数由布加式综合症和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
• 病理生理:按阻力增加部位分为肝前、肝后 和肝内(窦前、窦后和窦型)三型。
门静脉高压症
一、门静脉高压的定义
• 门静脉压力的正常值:13-24cmH2O, 当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超过上 限为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 在我国90%以上的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
二、解剖概要
• 1、肝脏为双血供的脏器,门静脉供血 占70-75%
通支 • ②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 • ③前腹壁交通支 • ④腹膜后交通支
3、呕血、黑便往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 首发临床表现
4、内外科综合治疗,积极处理食道、 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大 出血,解除或改善脾脏肿大、脾脏功 能亢进。
5、掌握急性出血期的治疗措施
谢 谢!
五、辅助检查
• 1、 常规检查:脾脏功能亢进时三系 减少。

(郭)门静脉高压症

(郭)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发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症。

【解剖概要】正常人全肝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500ml,其中门静脉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100ml,平均占肝血流量的75%。

肝动脉血流量平均占全肝血流量的25%,每分钟约为350ml。

由于肝动脉的压力大、血含氧量高,故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肝的供氧比例几乎相等。

门静脉骨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

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别离人左、右半肝并慢慢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汇人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因此,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约在1.27 ~ 2. 35ka (13 ~ 24cmH2O)之间,平均为1.76kPa (18cmH2O)左右。

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可升高至2. 94~4. 90kPa (30~50cmH2O)。

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存在四组交通支(图21-1)。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脏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人上、下腔静脉。

图21-1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1.胃短静脉2.胃冠状静脉3.奇静脉4.直肠上静脉5.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6.脐旁静脉7.腹上深静脉8.腹下深静脉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4.腹膜后交通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在腹膜后有许多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彼此吻合。

门静脉高压课件

门静脉高压课件
3,腹水
4,其他包括蜘蛛痣,肝掌,男性乳腺发育
脾大
• 门静脉血流受阻或血流量增加均可引起脾 脏充血性肿大,长期脾窦充血,可引起脾 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增生,血细胞 的机械破坏增加。另外,脾脏内单核巨噬 细胞增生也是引起脾肿大的原因。脾肿大 越明显,脾功能亢进越明显,病人表现为 全血细胞减少。
交通支扩张
• 急诊适应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 既往有大出血史或本次出血汹涌量大,治疗后
有反复出血 2 内科严格治疗48h无效,或短暂止血又复发出
血 3 手术死亡率高,尽量避免
childC级不适宜急诊手术
贲门周围血管局部解剖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示意图
门体分流手术
• 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 将门静脉血流转入体循环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内容提要: • 门静脉系解剖特点
• 概念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 关于肝移植
门静脉
门静脉系统由肠系膜上 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门静脉特点(结构和机能)
• 1、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占肝血流量 75%
• 2、其起止端均为毛细血管,起始于胃、肠、 胰、脾的毛细血管网,终端为肝血窦。且 门静脉主干及较大的属支均无瓣膜结构
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EVL
内镜治疗
• 是控制急性出血的首选方法
• 硬化剂治疗:食管溃疡,狭窄,穿孔 • 套扎术:坏死脱痂有再出血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
• 是传统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法
运用三腔二囊管 注意事项
• 检查是否漏气,润滑。 • 将三腔管的远端从患者鼻腔插入,达咽部时,嘱患者吞咽唾沫,使三
肝后型 占1%。布-加氏综合征 缩窄性心包炎

门静脉高压ppt课件

门静脉高压ppt课件
腹壁后小静脉充血扩张
特点 最重要,易破裂出血
脐周水母头症 术中可见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脾大、脾亢
门静脉无瓣膜 ↓
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逆流

脾脏充血,脾窦扩张,组织增生

三系血细胞减少(功能亢进)白,血小板减少为主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腹水
经脉压力升高,门脉系统毛细血管的滤过压增加
肝硬化导致肝功能下降,合成蛋白减少,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主要)
肝内型(窦前中后)
窦前性 血吸虫肝硬化 窦性及窦后性 肝炎后肝硬化
肝后型
右心衰竭 窄缩性心包炎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
交通支扩张 脾大、脾功能亢进 腹水 其他症状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交通支扩张
交通支名称 胃底食管下段 直肠下端、肛管 前腹壁交通支 腹膜后交通支
门脉高压时的临床表现 胃底食管经脉曲张 痔 腹壁静脉怒张
4. 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 踝痉挛及阳性Babinski征等。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 图有特征性异常。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补充内容-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期)
三期(昏睡期)中度 1.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2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 3. 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 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 4.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加,四肢被动运动常有 抗力。 5. 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曲张静脉出血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治疗措施
意义
补充血容量
抗休克,建立输液通道,检测生命体征
药物止血 内镜治疗
首选血管收缩剂与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合用。特力加压素、 生长抑素、奥曲肽(后两种最常用内科)
目前控制急性出血的首选方法。注射硬化剂,套扎等(内科)

门静脉高压症课件

门静脉高压症课件

一、概 念
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引起门静脉系统压 力增高,临床上表现为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呕血、腹水等症状,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二、病因、病理生理
门静脉高压症的分型:
二、病因、病理生理
门静脉高压症时引起的病理变化:
脾肿大(splenomegaly)、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 交通支扩张 腹水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肝性脑病
肝是人体内唯一接受双重血液供 应(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器官, 正常肝血流量为1500ml/min,相 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门静脉系统解剖
门静脉特点: 1.门静脉及其属支无静脉瓣 2.门静脉系统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
四个交通支: 1. 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 2. 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 3. 前腹壁交通支 4. 腹膜后交通支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断流术、分流术 急诊手术术式应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首选,该术 式对病人打击较小,能达到即刻止血,又能维持入肝血 流,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手术治疗方法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手术治疗方法
分流术
手术治疗方法
分流术
手术治疗方法
肝移植是治疗终 末期肝病的理想方法。 但供肝短缺、终身服 用免疫抑制剂、费用 昂贵等因素,限制了 肝移植的临床入门静脉 2.送入导丝 3.球囊扩张 4.置入内支撑 5.抽出导丝
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无明显黄疸、腹水、肝功能Child A、B级大出 血患者,符合以下适应证,应急诊手术治疗:
既往有大出血病史 出血量大、速度快 经非手术治疗,仍反复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内容
解剖、门静脉高压症概念 病因、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Budd-Chiari syndrome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Budd-Chiari综合征
一、概述:
分型:classification 肝内型

• 90%是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
窦前型:血吸虫
窦型、窦后型:肝炎后,酒精性,胆汁
性肝硬变
二、解剖概要: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脾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门静脉组成
pv
cv spv
smv imv
二、解剖概要:
门静脉主干 左、右两支
腹水 ascites
• 门静脉系毛细血管床滤过压增加 • 肝内淋巴回流不畅有关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破坏减少
腹水 ascites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1.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splenomegaly, hypersplenism 2. 呕血(或黑便)
hematemesis(melena)
4 collaterals
systemic circulation
1、gastroesophageal collaterals
2、hemorroids collaterals
3、paraumbilical collaterals
4、retroperitoneal collaterals
① 胃底、食管 下段交通支 ② 直肠下端、 肛管交通支 ③ 前腹壁交通支 ④ 腹膜后交通支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 内镜治疗: (1)注射硬化剂: (2)曲张静脉套扎;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1)脾切除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 并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 (2)若伴有明显的食管静脉曲张,则 应考虑在切脾的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 离断术的联合手术。

门静脉高压解剖分析

门静脉高压解剖分析


④胃左静脉

⑤胃右静脉

⑥胆囊静脉
毛 细
⑦附脐静脉
血 管




下腔静脉
肝静脉(2-3支)
胆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脾 静 脉
脉肠 系 膜 下 静
毗邻
自胰颈的后方上行,通过十二指肠上部的深 面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行至第一肝门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 为胆总管,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后面隔网 膜孔与下腔静脉相邻,多数肝门静脉与下腔 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二者前后平行。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 的静脉曲张形成痔。
门静脉与腔静脉交通支
三、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 通过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 上静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 下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 脉相吻合。
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 表静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门静脉入肝后多次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与肝动脉分支小叶间动脉共同将血液输入肝血窦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肝动脉血流入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力更高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肝动脉血流入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力更高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肝静脉23支下腔静脉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
门脉高压后的改变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海蛇头
奇V 食管V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解剖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解剖

门脉高压时吻合部位静脉曲张 、破裂
(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腹壁静脉丛)
肝性脑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门脉高压时门脉血流受阻,吻合支开放,扩张、扭曲而曲张
(1)由门静脉及其属支构成 (2)收纳除肝外的不成对腹腔器官的静脉 (3)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对肝的供氧比例基本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两端均为毛细血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门静脉压力增高,在 临床上表现为脾舯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呕血、便血以及腹水等症状体征,称为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正常压力为13~24cm H2O,平均18cm H2O 。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可升高至30~50cm H2O 。
(1)胃左静脉 (2)胃右静脉
(3)胆囊静脉
(4)附脐静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脾静脉属支 (1)胃短静脉 (2)胃网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静脉与腔静脉交通支
三、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 通过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 上静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 下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 脉相吻合。 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 表静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门静脉与腔静脉交通支
四、Retzius静脉:
门静脉系统的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 静脉的部分小静脉(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裸 区、胰和十二指肠等器官腹膜后部分的小静 脉),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 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静脉等 相吻合,亦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 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 的小静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一、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属支,在食管 下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 静脉系统奇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门静脉与腔静脉交通支
二、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 通过直肠下段黏膜下层内的直肠静脉丛, 与腔静脉系统骼内静脉的属支之间相互 吻合交通。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 的静脉曲张形成痔。
②肠系膜下静脉
③脾静脉 ④胃左静脉 ⑤胃右静脉 ⑥胆囊静脉 ⑦附脐静脉
肝 门 静 脉
肝 毛 细 血 管 ( 混 合 )
脾 静 脉
脉肠 系 膜 下 静下腔静脉肝静(2-3支)毗邻
自胰颈的后方上行,通过十二指肠上部的深 面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行至第一肝门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静脉行的右前面 为胆总管,左前面为肝固有动脉,后面隔网 膜孔与下腔静脉相邻,多数肝门静脉与下腔
分流现象。
分流现象
•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
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静脉、肠系膜
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
半肝。 • 临床上肠道感染(如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 生在右半侧结肠,故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 生在右半肝。
门静脉与腔静脉交通支
门静脉系统模式图
门静脉入肝后多次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与肝动脉分支小 叶间动脉,共同将血液输入肝血窦
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 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
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肝动脉血流入 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力更高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 :
胆囊静脉 ①肠系膜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门脉高压后的改变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食管V 食管V丛 海蛇头
低位肋间后V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脾V,肠系膜 上、下V
腹壁上V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二者前后平行。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与一般静脉不同 , 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脾 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的血 窦)。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故门静脉压 过高时,血液易发生逆流。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泛 的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