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八章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 教案 第八章 图论
西南科技大学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Discrete Mathematics 为方便起见,在无向图中往往用字母ei表示 边。例如,在上图中,用e1表示边(v2,v2),e2 表示边(v1,v2)等。 对于一个确定的图,我们不关心顶点的位置, 边的长短与形状,因此,所画出的图的图形可 能不唯一。 定义 一个有向图G是一个二元组<V,E>,即 G=<V,E>,其中
西南科技大学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Discrete Mathematics 定义 一个无向图G是一个二元组<V,E>,即 G=<V,E>,其中
(1). V是一个非空的集合,称为G的顶点集, V中元素称为顶点或结点;
(2). E是无序积 的一个多重子集 (元素可重复 出现的集合为多重集),称E为G的边集,E中元 素称为无向边或简称边。 在一个图G=<V,E>中,为了表示V和E分别 为G的顶点集和边集,常将V记成V(G),而将E 记成E(G)。
由于2m,
为偶数,所以
也为偶数。
可是,vV1时,d(v)为奇数,偶数个奇数之和才能 为偶数,所以|V1|为偶数。结论得证。
西南科技大学
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Discrete Mathematics 对有向图来说,还有下面的定理: 定理 设G=<V,E>为有向图, V={v1,v2,…,vn} , |E|=m,则
(5).设E´ E且E´ ≠Φ ,以E´为边集,以E´中边
关联的顶点的全体为顶点集的G的子图,则称G´是由 边集E´导出的G的子图。
西南科技大学
2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Discrete Mathematics 例如,在下图中,(2),(3)均为(1)的子图;(3)是 生成子图;(2)是顶点子集{v1,v2}的导出子图,也
离散数学8-代数系统基础
理学院
第八章 代数系统基础
第八章 代数系统基础
8.1 代数系统概念 8.2 半群与独异点 8.3 群的基本定义与性质 8.4 子群与陪集 8.5 循环群和置换群 8.6 环和域
2
一、基本概念
定义1: 设A是个非空集合且函数f:A*A→A,则称f为 A上的二元运算。
二元运算的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运算封闭性,集合内任意两个元素都可以运算,运算后仍在同
主要包括运算所具有的算律和特殊元素 算律主要: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吸收律和消去律 特殊元素:等幂元、幺元、零元和逆元。
9
1.结合律
定义3: 设代数系统<A,*>,对于A中任意元素a,b,c, (ab)c=a(bc),都称运算满足结合律,或是可结合的 。
实数集合上的加法和乘法满足结合律。幂集P(A)上的交、并和对称差 都满足结合律。矩阵的加法和乘法满足结合律。代数系统(Nk,+k)和 (Nk, ×k)中的+k和×k都满足结合律。
例设<A,*>是一个代数系统,其中*定义为a*b=a,证明运算是不可交 换的。
11
3.幂等律
定义5: 设代数系统<A,*>,对于A中任意元素有 x*x=x,则称运算*在A上满足幂等律。
设A为集合,<P(A), ∩>和<P(A), ∪>中的∩和换律、结合律和幂等律。
则称<A,*>是群。
如果<A,>是独异点且每个元素存在逆元,则称<A,>是群。 (R,+),(Z,+)都是群,幺元为零,x -1 = -x;(R-{0},×)是群,幺
元为1,x -1 =1/x ;<Q,>不是群,1是幺元,而0是无逆元。
第八章 代数系统基础
第八章 代数系统基础
8.1 代数系统概念 8.2 半群与独异点 8.3 群的基本定义与性质 8.4 子群与陪集 8.5 循环群和置换群 8.6 环和域
2
一、基本概念
定义1: 设A是个非空集合且函数f:A*A→A,则称f为 A上的二元运算。
二元运算的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运算封闭性,集合内任意两个元素都可以运算,运算后仍在同
主要包括运算所具有的算律和特殊元素 算律主要: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吸收律和消去律 特殊元素:等幂元、幺元、零元和逆元。
9
1.结合律
定义3: 设代数系统<A,*>,对于A中任意元素a,b,c, (ab)c=a(bc),都称运算满足结合律,或是可结合的 。
实数集合上的加法和乘法满足结合律。幂集P(A)上的交、并和对称差 都满足结合律。矩阵的加法和乘法满足结合律。代数系统(Nk,+k)和 (Nk, ×k)中的+k和×k都满足结合律。
例设<A,*>是一个代数系统,其中*定义为a*b=a,证明运算是不可交 换的。
11
3.幂等律
定义5: 设代数系统<A,*>,对于A中任意元素有 x*x=x,则称运算*在A上满足幂等律。
设A为集合,<P(A), ∩>和<P(A), ∪>中的∩和换律、结合律和幂等律。
则称<A,*>是群。
如果<A,>是独异点且每个元素存在逆元,则称<A,>是群。 (R,+),(Z,+)都是群,幺元为零,x -1 = -x;(R-{0},×)是群,幺
元为1,x -1 =1/x ;<Q,>不是群,1是幺元,而0是无逆元。
离散数学第八章-最新版
数学归纳法是论域为自然数集合的推理规则,可形式 表达如下:
P(0) (n) ( P(n) P(n+1) ) (n) P(n)
设k是某个自然数,如果要证明谓词P(x)对所有x≥k的自 然数成立,则上述原理可写成:
P(k) (n)(nk P(n)P(n+1)) (x)(xkP(x))
第一、第二归纳法
ii) 假设Q(i) 为真(i i0),即对于任意i i0,j j0,P (i, j)为真 则对于任意j j0,P( i+1, j) 为真,即 Q (i+1)为真。
由 i) 和 ii) 可知,对于任意i i0 ,Q (i) 皆真。 所以,对于任意i i0,j j0, P (i, j) 为真。
§ 8.2 基 数
本节讨论度量和比较 两个集合大小的方法。
重点掌握 等势,有穷、无穷集合,可数无穷集合, 可数、不可数集合,无穷集合的性质, 有穷集合、N 与 R 的基数,基数的比较。
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 1 计数法:先数出它们的元素个数,再加以比较。 2 愚人比宝法:每次各取一,看哪个最后取完。
等势关系的性质: 对于任何集合 A , B , C ,均有:
(1) A ~ A; (2) 若 A ~ B , 则 B ~ A; (3) 若 A ~ B , B ~ C , 则 A ~ C。 即 等势关系有自反性 , 对称性和传递性,因此等势是 集合族上的等价关系。
定义8.6:集合是有穷的,当且仅当 它与某个自然数 等势,否则就是无穷的。
0
0.5 1
x
例:如果 a,b R,a < b,则 (a,b) ~ R 。 证:定义 f :(a,b) → R 如下: x∈(a,b),令 f (x) = tg [ π ( x- (a+b)/2 )/(b-a) ] , 若 x∈(a,b) 时, 则π ( x- (a+b)/2 )/(b-a) (-π/2, π/2) 显然f 是双射,所以 (a,b) ~ R 。
P(0) (n) ( P(n) P(n+1) ) (n) P(n)
设k是某个自然数,如果要证明谓词P(x)对所有x≥k的自 然数成立,则上述原理可写成:
P(k) (n)(nk P(n)P(n+1)) (x)(xkP(x))
第一、第二归纳法
ii) 假设Q(i) 为真(i i0),即对于任意i i0,j j0,P (i, j)为真 则对于任意j j0,P( i+1, j) 为真,即 Q (i+1)为真。
由 i) 和 ii) 可知,对于任意i i0 ,Q (i) 皆真。 所以,对于任意i i0,j j0, P (i, j) 为真。
§ 8.2 基 数
本节讨论度量和比较 两个集合大小的方法。
重点掌握 等势,有穷、无穷集合,可数无穷集合, 可数、不可数集合,无穷集合的性质, 有穷集合、N 与 R 的基数,基数的比较。
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 1 计数法:先数出它们的元素个数,再加以比较。 2 愚人比宝法:每次各取一,看哪个最后取完。
等势关系的性质: 对于任何集合 A , B , C ,均有:
(1) A ~ A; (2) 若 A ~ B , 则 B ~ A; (3) 若 A ~ B , B ~ C , 则 A ~ C。 即 等势关系有自反性 , 对称性和传递性,因此等势是 集合族上的等价关系。
定义8.6:集合是有穷的,当且仅当 它与某个自然数 等势,否则就是无穷的。
0
0.5 1
x
例:如果 a,b R,a < b,则 (a,b) ~ R 。 证:定义 f :(a,b) → R 如下: x∈(a,b),令 f (x) = tg [ π ( x- (a+b)/2 )/(b-a) ] , 若 x∈(a,b) 时, 则π ( x- (a+b)/2 )/(b-a) (-π/2, π/2) 显然f 是双射,所以 (a,b) ~ R 。
《离散数学》图论 (上)
12
无向图与有向图
v2
e1
e2
e3
v3
e4
v1
e5 (e1)={( v42, v24 )}
v4
(e2)={( v32, v23 )} (e3)={( v3, v4 )}
(e4)=({ v43, v34 )}
(e5)=({ v4,}v4 )
13
无向图与有向图
A B C
D E F
14
无向图与有向图
第八章 图论
第八章 图论
§8.1 基本概念
§8.1.1 无向图、有向图和握手定理 §8.1.2 图的同构与子图 §8.1.3 道路、回路与连通性 §8.1.4 图的矩阵表示
§8.2 欧拉图 §8.3 哈密尔顿图 §8.4 平面图 §8.5 顶点支配、独立与覆盖
2
无向图与有向图
3
无向图与有向图
一个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 或graph) G 指一个三元组 (V, E, ),其中
vV
vV
24
特殊的图
假设 G=(V, E, ) 为无向图,若 G 中所有 顶点都是孤立顶点,则称 G 为零图(null graph)或离散图(discrete graph);若 |V|=n,|E|=0,则称 G 为 n 阶零图 所有顶点的度数均相等的无向图称为正 则图(regular graph),所有顶点的度数 均为 k 的正则图称为k度正则图,也记作 k-正则图 注:零图是零度正则图
19
握手定理
定理(图论基本定理/握手定理)
假设 G=(V, E, ) 为无向图,则deg(v) 2 E , vV
即所有顶点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
推论
在任何无向图中,奇数度的顶点数必是偶 数。
无向图与有向图
v2
e1
e2
e3
v3
e4
v1
e5 (e1)={( v42, v24 )}
v4
(e2)={( v32, v23 )} (e3)={( v3, v4 )}
(e4)=({ v43, v34 )}
(e5)=({ v4,}v4 )
13
无向图与有向图
A B C
D E F
14
无向图与有向图
第八章 图论
第八章 图论
§8.1 基本概念
§8.1.1 无向图、有向图和握手定理 §8.1.2 图的同构与子图 §8.1.3 道路、回路与连通性 §8.1.4 图的矩阵表示
§8.2 欧拉图 §8.3 哈密尔顿图 §8.4 平面图 §8.5 顶点支配、独立与覆盖
2
无向图与有向图
3
无向图与有向图
一个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 或graph) G 指一个三元组 (V, E, ),其中
vV
vV
24
特殊的图
假设 G=(V, E, ) 为无向图,若 G 中所有 顶点都是孤立顶点,则称 G 为零图(null graph)或离散图(discrete graph);若 |V|=n,|E|=0,则称 G 为 n 阶零图 所有顶点的度数均相等的无向图称为正 则图(regular graph),所有顶点的度数 均为 k 的正则图称为k度正则图,也记作 k-正则图 注:零图是零度正则图
19
握手定理
定理(图论基本定理/握手定理)
假设 G=(V, E, ) 为无向图,则deg(v) 2 E , vV
即所有顶点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
推论
在任何无向图中,奇数度的顶点数必是偶 数。
离散数学第8章 图论
ij
为d(vi,vj)。
8.2
图的矩阵表示
一、图的邻接矩阵 二、图的连接矩阵
三、图的关联矩阵
二、图的连接矩阵 定义 8-9 设图 G= ( V , E ),其中 V={v1 ,
v2 , … , vn } , n 阶方阵 C= ( cij ),称为图 G 的连接 矩阵,其中第i行j列的元素
1 c ij 0
利用邻接矩阵,我们可以 (1)判断G中任意两个结点是否相连接;
方法是:对 l=1,2,…,n–1,依次检查Al的(i,j)
项元素
(l ( ) ij)是否为0,若都为0,那么结点v 与v 不 a ij i j
相连接,否则vi与vj有路相连接。 (2)计算结点vi与vj之间的距离。
(1) ( 2) ( n 1)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若 aij , aij , , aij 则可断定vi与vj相连接,使 a (l ) 0 的最小的 l 即
若中有相同的结点,设为ur= uk(r<k),则子路ur+1…uk可以从 中删去而形成一条较短的路= viu1…ur uk+1…uh–1 vj,仍连接vi到 vj 。 若中还有相同的结点,那么重复上述过程又可形成一条 更短的路,…。这样,最后必得到一条真路,它连接vi到vj, 并短于前述任一非真路。因此,只有真路才能是短程。
非真 生成
真 生成
真 非生成
非真 非生成
真 非生成
七、路与回路 定义:图G中l条边的序列{v0,v1}{v1,v2}…{vl–1,vl}称为连
接v0到vl的一条长为 l 的路。它常简单地用结点的序列 v0v1v2…vl–1vl来表示。其中v0和vl分别称为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 开路:若v0vl,则称路v0v1v2…vl–1vl为开路; 回路:若v0=vl,则称路v0v1v2…vl–1vl为回路; 真路:若开路v0v1v2…vl–1vl中,所有结点互不相同(此时所有 边也互不相同),则称该路为真路; 环:在回路v0v1v2…vl–1v0中,若v0,v1,v2,…,vl–1 各不相同 (此时所有边也互不相同),则称该回路为环。
为d(vi,vj)。
8.2
图的矩阵表示
一、图的邻接矩阵 二、图的连接矩阵
三、图的关联矩阵
二、图的连接矩阵 定义 8-9 设图 G= ( V , E ),其中 V={v1 ,
v2 , … , vn } , n 阶方阵 C= ( cij ),称为图 G 的连接 矩阵,其中第i行j列的元素
1 c ij 0
利用邻接矩阵,我们可以 (1)判断G中任意两个结点是否相连接;
方法是:对 l=1,2,…,n–1,依次检查Al的(i,j)
项元素
(l ( ) ij)是否为0,若都为0,那么结点v 与v 不 a ij i j
相连接,否则vi与vj有路相连接。 (2)计算结点vi与vj之间的距离。
(1) ( 2) ( n 1)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若 aij , aij , , aij 则可断定vi与vj相连接,使 a (l ) 0 的最小的 l 即
若中有相同的结点,设为ur= uk(r<k),则子路ur+1…uk可以从 中删去而形成一条较短的路= viu1…ur uk+1…uh–1 vj,仍连接vi到 vj 。 若中还有相同的结点,那么重复上述过程又可形成一条 更短的路,…。这样,最后必得到一条真路,它连接vi到vj, 并短于前述任一非真路。因此,只有真路才能是短程。
非真 生成
真 生成
真 非生成
非真 非生成
真 非生成
七、路与回路 定义:图G中l条边的序列{v0,v1}{v1,v2}…{vl–1,vl}称为连
接v0到vl的一条长为 l 的路。它常简单地用结点的序列 v0v1v2…vl–1vl来表示。其中v0和vl分别称为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 开路:若v0vl,则称路v0v1v2…vl–1vl为开路; 回路:若v0=vl,则称路v0v1v2…vl–1vl为回路; 真路:若开路v0v1v2…vl–1vl中,所有结点互不相同(此时所有 边也互不相同),则称该路为真路; 环:在回路v0v1v2…vl–1v0中,若v0,v1,v2,…,vl–1 各不相同 (此时所有边也互不相同),则称该回路为环。
离散数学 第8章 树(祝清顺版)
说明
G的生成树一般不惟一. 余树不一定是树, 因为余树不一定连通, 也可能包 含回路.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2007年8月20日
例题
例4 在下图中, 可以看到该图的绿线所示的一个生成树 T. 其中e1, e2, e3, e4, e5, e9都是T的树枝, e6, e7, e8, e10, e11都是T的弦.
树
2007年8月20日
例题
例4 利用破圈法求下图的生成树。
依次删去边e6,e7,e8,e10,e11, 所得到的生成树就是例
9.1.3中所给出一棵生成树T1.
e4 e2 e7 e8 e10 e9 e5 e6 e3 e11
e1 e1
e4
e2
e9
e5 e3
T的余树如右图所示, 余树是不连通的, 同时也包含回路.
e 4 e2 e7 e8 e10 e9 e5 e6 e3 e11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e1
e7 e 8 e6 e10 e11
2007年8月20日
生成树的存在条件
定理3 任何无向连通图G 至少存在一棵生成树. [证] 若连通图G中无回路, 则G为自身的生成树. 若G中包含回路, 则随意地删除回路上的一条边, 而 不影响图的连通性. 若上仍有回路, 则再删除回路上的一条边, 直到无 回路为止, 最后得到的图是无回路、连通的且为G的生 成子图, 故为G的生成树.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2007年8月20日
树简介
而系统地研究树,把树当成一个纯数学对象来研究的是法 国数学家约当(Jordan)。 1869年,约当(Jordan)作为一个纯数学对象独立地发现 了树,并给出了树的概念。 约当所研究的成果就是凯莱(Caylay Arthur)所要研究的,但他并不知道树
G的生成树一般不惟一. 余树不一定是树, 因为余树不一定连通, 也可能包 含回路.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2007年8月20日
例题
例4 在下图中, 可以看到该图的绿线所示的一个生成树 T. 其中e1, e2, e3, e4, e5, e9都是T的树枝, e6, e7, e8, e10, e11都是T的弦.
树
2007年8月20日
例题
例4 利用破圈法求下图的生成树。
依次删去边e6,e7,e8,e10,e11, 所得到的生成树就是例
9.1.3中所给出一棵生成树T1.
e4 e2 e7 e8 e10 e9 e5 e6 e3 e11
e1 e1
e4
e2
e9
e5 e3
T的余树如右图所示, 余树是不连通的, 同时也包含回路.
e 4 e2 e7 e8 e10 e9 e5 e6 e3 e11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e1
e7 e 8 e6 e10 e11
2007年8月20日
生成树的存在条件
定理3 任何无向连通图G 至少存在一棵生成树. [证] 若连通图G中无回路, 则G为自身的生成树. 若G中包含回路, 则随意地删除回路上的一条边, 而 不影响图的连通性. 若上仍有回路, 则再删除回路上的一条边, 直到无 回路为止, 最后得到的图是无回路、连通的且为G的生 成子图, 故为G的生成树.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2007年8月20日
树简介
而系统地研究树,把树当成一个纯数学对象来研究的是法 国数学家约当(Jordan)。 1869年,约当(Jordan)作为一个纯数学对象独立地发现 了树,并给出了树的概念。 约当所研究的成果就是凯莱(Caylay Arthur)所要研究的,但他并不知道树
电子科技大学离散数学第8章 函数
2019/1/31 67-6
如果关系 f 具备下列两种情况之一,那么 f 就不是函数:
例8.2.1
设 A={1,2,3,4} , B={a,b,c,d} ,试判断下列关系哪 些是函数。如果是函数,请写出它的值域。 ( 1 ) f1 = {<1,a>,<1,b>,<2,c>,<3,b>}, 其 中 A = {1,2,3},B={a,b, c}; ( 2 ) f2 = {<a,b>,<b,b>,<c,c>}, 其中 A = {a,b,c},B ={b,c}; (3)f3={<x,y>|y−x=1,x,y∈R},其中A=B=R (4)f4={<x,y>|y−x=1,x,y∈Z+},其中A=B=Z+
离散数学
电子科技大学
2019年1月31日星期四
第8章 函数
1 2
函数的概念 特殊函数
内 容 提 要
3
函数的复合运算
函数的逆运算
4
5
2019/1/31
函数的运算定理
67-2
8.1 本章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 1 函数的概念 2 单射、满射 和双射函数的 概念 3 函数的复合 运算和逆运算 2019/1/31 一般掌握
(集合元素的第一个元素存在差别)
3. 每一个函数的基数都为 |A| 个 (|f|=|A|) ,但关 系的基数却为从零一直到|A|×|B|。 (集合基数的差别)
2019/1/31 67-14
8.2.2函数的类型
定义8.2.2 设f是从A到B的函数,
对任意x1,x2∈A,如果x1≠x2,有f(x1)≠f(x2),
2019/1/31 67-26
如果关系 f 具备下列两种情况之一,那么 f 就不是函数:
例8.2.1
设 A={1,2,3,4} , B={a,b,c,d} ,试判断下列关系哪 些是函数。如果是函数,请写出它的值域。 ( 1 ) f1 = {<1,a>,<1,b>,<2,c>,<3,b>}, 其 中 A = {1,2,3},B={a,b, c}; ( 2 ) f2 = {<a,b>,<b,b>,<c,c>}, 其中 A = {a,b,c},B ={b,c}; (3)f3={<x,y>|y−x=1,x,y∈R},其中A=B=R (4)f4={<x,y>|y−x=1,x,y∈Z+},其中A=B=Z+
离散数学
电子科技大学
2019年1月31日星期四
第8章 函数
1 2
函数的概念 特殊函数
内 容 提 要
3
函数的复合运算
函数的逆运算
4
5
2019/1/31
函数的运算定理
67-2
8.1 本章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 1 函数的概念 2 单射、满射 和双射函数的 概念 3 函数的复合 运算和逆运算 2019/1/31 一般掌握
(集合元素的第一个元素存在差别)
3. 每一个函数的基数都为 |A| 个 (|f|=|A|) ,但关 系的基数却为从零一直到|A|×|B|。 (集合基数的差别)
2019/1/31 67-14
8.2.2函数的类型
定义8.2.2 设f是从A到B的函数,
对任意x1,x2∈A,如果x1≠x2,有f(x1)≠f(x2),
2019/1/31 67-26
武汉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8章
23T(n 3) 22 2 1
...
2n1T (1) 2n2 2n3 ... 2 1
2n1 2n2 2n3 ... 2 1 (代 入 初 值)
2n 1
(等比级数求和)
24
递推方程的定义
定义10.5 设序列a0, a1, …, an, …, 简记为{an}, 一 个把an与某些个ai(i<n)联系起来的等式叫做关 于序列{an}的递推方程.
实例:
Fibonacci数列: fn=fn-1+fn-2, 初值 f0=1, f1=1 阶乘数列{an},an=n!:an=nan-1, a1=1
T (n)
2
n1
T (i) O(n),
n i1
T (1) 0
n2
求解方法:迭代法
25
二分归并排序算法
算法Mergesort(A,s,t) //*排序数组A[s..t] 1. m(t-s)/2 2. AMergesort(A,s,m) //*排序前半数组 3. BMergesort(A,s+1,t) //*排序后半数组 4. Merge(A,B) //*将排好序的A,B归并
nn1 n2 ...nk 1
N
C
n1 n
C n2 n n1
...C
nk n
n1
...nk
1
n! n1!n2! ... nk !
(2) 若 r ni 时,每个位置都有 k 种选法,得 kr.
14
多重集的组合
当r ni , 多重集 S ={ n1a1, n2a2, …, nkak } 的组
合数为
28
归纳法验证解
n=1代入上述公式得 W(1)=1 log11+1=0,
离散数学离散数学第8章 一些特殊的图 PPT课件
在23岁时,他发表了他还是一个17岁的孩子时作出的“奇怪的发 现”,…即《光线系统理论》第一部分,这是一篇伟大的杰作,它对于 光学,就象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之于力学。
哈密尔顿最深刻的悲剧既不是酒精,也不是他的婚姻,而是他顽固地
相信,四元数是解决物质宇宙的数学关键。…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数学
家这样毫无希望地错误过。
2
1
3
4
(2) 有限面与无限面:面积有限的区域称为有 限面(或内部面),否则为无限面(或外部面) 。 上图中,面4是无限面。
7/1/2020 9:05 PM
第四部分:图论(授课教师:向胜军)
24
(3) 面的次数等于面边界的边数(注意:悬挂边算2 次),记为deg(R).
(4) 平面图中面的次数之和等于边数m的两倍,即
d(u)+d(v)≥n-1 则G是半哈密尔顿图。
注意:
此定理条件显然不是必要条件,如n≥6的n边形,对于 任意不相邻的顶点u, v, d(u)+d(v)=4,4<n-1,而n边形显 然有哈密尔顿通路。
7/1/2020 9:05 PM
第四部分:图论(授课教师:向胜军)
18
哈密尔顿图的充分条件
❖ 设G是n(n≥3)阶无向简单图,若G中 任意不相邻的顶点对u,v均满足: d(u)+d(v)≥n 则G是哈密尔顿图。
a
bc
d
e
f g
h
i j
k
l
ba
d
g
e j
f
l
b
a
c
d
g
j
i
e
h
f
k
7/1/2020 9:05 PM
离散数学第八章
这个位置上能且仅能出现相应集合中的某个元素。
另外,按照推导,也就是句子的产生过程来说,这些
“符号”在形成一个句子的过程中逐渐地被替换掉,
而不是在最终的句子中出现。所以称这些符号为非终 结符号。
(2)<句子> 作为一个“符号”,具有特殊的意义。
语言中的所有句子都是从这个“符号”出发经过推导
得到的。称这个符号为开始符。
是句型,称 是 的直接派生,记 作 。如果 1 , 2 ,, n 是一串句型,其 中 1 2 3 n ,称 n 可由 1 派生得到或 * 称n 是1 的派生,记作 1 n。
定义8-2.3 文法G生成的语言记作 生得到的所有终结符串集,即
用开始符标识树根,派生过程中的非终结符标识 树的分枝点,最后得到的终结符串中的字母标识树叶, 这样得到的树称为派生树。派生树的构造是按照派生 A 过程逐步得到,如果已有 ,其中 , , (VN VT )* 它的派生树如356页图8-2.4(a)所示接着使用生成式 A ,其中 B1B2 Bn , , 并用图8-2.4(b)所示的子树代替标识为A的叶,得到 A VN Bi (VN VT ),(1 i n) 新的派生树,如图8-2.4(c)所示。按照这种方法构造下 去,直到所有叶都是以终结符标识为止。
所有的生成式 A 中, 且 , 即它的生成式形为
A
( )
在此文法中,所有生成式左端是一个非终结符。 与上下文有关文法一样, G 当且仅当G包含生成 式 。由上下文无关文法产生的语言称为上下 文无关语言(CFL)或2型语言。
生,那么,| || | ,这种规则称为缩减规则。
只有0型文法能缩减。由0型文法产生的语言称为0型语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课件第8章第2-3节
二分图
完全二分图
二分图的判断
定理8.3.2 一个无向简单图G=(V,E)是二分图,当且仅 当G中无奇数长度的回路。
证明 (必要性) 设无向简单图G=(V,E)是二分图,V1V2=V,V1V2=。对于G中任一长度为n的 回路可表示为v1e1v2e2vnenv1。设v1V1,则v2V2,v3V1,v4V2 vnV2。所以n 必为偶数。 (充分性) 设无向简单图G=(V,E)的所有回路的长度都是偶数。u是图G的任一结点,d(v, u)表示结点v到结点u的距离。二分图的结点集V的两个子集可以表示为:V1={v| d(v, u) 为偶数},V2=V-V1。如果存在一条边e的两端点vi和vj都在结点集V1中,则从vi到vj存在一 条有偶数条边的通路L。通路L和边e可以构成一条回路,回路的长度为奇数。和假设矛 盾。同理可证,没有一条边的两端点都在结点集V2中。由此可见,图G的每条边的端点, 必定一个在结点集V1中,另一个在结点集V2中,而且V1和V2是G的互补结点集。所以图G 是二分图。
例题
判断图8.3.6中的图是否是二分图。
a
b
a
b
d
c
e
e
c
d
a
b
f
c
e
d
完全匹配和完美匹配
定义8.3.5 设G=(V,E)是二分图,V1和V2是G的互补结点 集,若G的一个匹配M使得|M|=min{| V1|,| V2|},称匹配M是G 的完全匹配。这时,若| V1|| V2|,称M是从V1到V2的一个完全 匹配。如果| V1|=| V2|,称M是G的完美匹配。
完全匹配
完美匹配
没有完全匹配
完全匹配
定理8.3.3(Hall定理) 设二分图G = (V,E ),V1和V2 是G的 互补结点集,存在从V1到V2的完全匹配, 当且仅当对于V1中的 任意k个结点(k=1,2, ,|V1|)至少邻接V2的k个结点。
离散数学第八章(第1讲)
(2)无向图,有向图
a
d
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的图称无向图。
b
c
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的图称有向图。 a
d
b
c
例:将右图用二元组表示为: G=〈V,E〉 其中V={a,b,c,d} E={<a,b>,<b,a>,<b,d>,<d,a>,<d,d>,<c,c>} 则:G=〈V,E〉= 〈 {a,b,c,d} , {<a,b>,<b,a>,<b,d>,<d,a>,<d,d>,<c,c>} 〉
A
最大度,记为:△(G)=max{d(v)| vV} B
E
最小度,记为:δ(G)=min{d(v)| vV}
D
C
定理1 (握手定理) :每个图中,结点度数的总和等于边 数的两倍。即
deg(v) 2 E
vV
证:∵每条边必关联两个结点,而一条边给于关联的每 个结点的度数为1。 故上述定理成立。
例:在一次10周年同学聚会上,想统计所有人握手的 次数之和,应该如何建立该问题的图论模
a
h
b
c
g
d h
b
c
g
d
a
h
f (a)
f e
e
(b)
f (c)
(13)生成子图:如果G的子图包含G的所有结点,则称 该子图为G的生成子图。
如下图,(b)、(c)都是(a)的生成子图。
v1
v4
v1
v4
v1
v4
v2
v3
(a)
v2
v3
v2
(b)
离散数学第八章布尔代数
答案4
对于一个具体的逻辑电路,我们可以使用布尔代数进行化简。首先,将电路中的逻辑门表示为相应的布尔表达式,然后利用布尔代数的性质和定理进行化简,最终得到最简的布尔表达式。
答案部分
THANKS
定理
在布尔代数中,定理是经过证明的数学命题,可以用于证明其他命题或解决特定问题。
公式与定理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
在布尔代数中,逻辑推理是一种基于已知命题推导出新命题的推理过程。它使用逻辑规则和已知事实来得出结论。
推理规则
在逻辑推理中,常用的推理规则包括析取三段论、合取三段论、假言推理等。这些规则用于从已知事实推导出新的事实或结论。
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是基于逻辑运算的。布尔代数是计算机逻辑设计的基础,用于描述计算机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和运算。例如,计算机中的指令集、指令编码、指令执行等都涉及到布尔代数的应用。
计算机逻辑设计
在数据压缩和加密算法中,布尔代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布尔代数的性质和运算,可以实现高效的压缩算法和安全的加密算法。
变量
在布尔代数中,常量表示一个固定的值,通常用于表示逻辑上的“真”或“假”。
常量
变量与常量
函数
在布尔代数中,函数是一种将输入映射到输出的规则。对于每个输入,函数都有一个确定的输出。
运算
布尔代数中的运算包括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等基本运算。这些运算用于组合变量的值以产生新的输出。
常量、函数和运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
逻辑电路设计
逻辑函数的优化准则
逻辑函数的优化准则包括最小化使用的最小项数量、减少最大项的个数、减少最大项的复杂度等。这些准则有助于简化逻辑函数的表示和实现,提高电路的性能。
逻辑函数的优化方法
对于一个具体的逻辑电路,我们可以使用布尔代数进行化简。首先,将电路中的逻辑门表示为相应的布尔表达式,然后利用布尔代数的性质和定理进行化简,最终得到最简的布尔表达式。
答案部分
THANKS
定理
在布尔代数中,定理是经过证明的数学命题,可以用于证明其他命题或解决特定问题。
公式与定理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
在布尔代数中,逻辑推理是一种基于已知命题推导出新命题的推理过程。它使用逻辑规则和已知事实来得出结论。
推理规则
在逻辑推理中,常用的推理规则包括析取三段论、合取三段论、假言推理等。这些规则用于从已知事实推导出新的事实或结论。
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是基于逻辑运算的。布尔代数是计算机逻辑设计的基础,用于描述计算机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和运算。例如,计算机中的指令集、指令编码、指令执行等都涉及到布尔代数的应用。
计算机逻辑设计
在数据压缩和加密算法中,布尔代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布尔代数的性质和运算,可以实现高效的压缩算法和安全的加密算法。
变量
在布尔代数中,常量表示一个固定的值,通常用于表示逻辑上的“真”或“假”。
常量
变量与常量
函数
在布尔代数中,函数是一种将输入映射到输出的规则。对于每个输入,函数都有一个确定的输出。
运算
布尔代数中的运算包括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等基本运算。这些运算用于组合变量的值以产生新的输出。
常量、函数和运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
逻辑电路设计
逻辑函数的优化准则
逻辑函数的优化准则包括最小化使用的最小项数量、减少最大项的个数、减少最大项的复杂度等。这些准则有助于简化逻辑函数的表示和实现,提高电路的性能。
逻辑函数的优化方法
离散数学 第8章 树(祝清顺版)88页PPT文档
e6
e5
e3
e10
e9 e11
e6
e7 e8
e10
e11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2007年8月20日
生成树的存在条件
定理3 任何无向连通图G 至少存在一棵生成树.
[证] 若连通图G中无回路, 则G为自身的生成树. 若G中包含回路, 则随意地删除回路上的一条边, 而
vVdeg(vi) =2m =2(n1). 另一方面, 设T有x片树叶, 可得
2(n1)= vVdeg(vi) ≥x+2(nx) 由上式解出x≥2.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2007年8月20日
例题
例2 设T为6条边的树, 其顶点度为1, 2, 3. 如果T恰有3个 度为2的顶点,那么T有多少片树叶?并画出满足要求的 非同构的无向树. [解] 设T有x片树叶, 于是结点总数为
本章将对树进行详细的讨论,主要包括:
树的基本性质和生成树,
根树、有向树中的n元树、有序树和搜索树等。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2007年8月20日
Discrete Mathematics
科学出版社
第1节 树
主讲:祝清顺 教授
树的概念
定义1 连通而无简单回路的无向图称为无向树, 简称树, 常用T表示树. 在树中度数为1的结点称为树叶, 度数大于1的结点称为分支结点.
e1
e4 e2 e7 e8
e6
e5 e3Fra biblioteke10
e9 e11
e1 e4 e2 e5
e3
e9
生成树T1
离散数学
第八章 树
离散数学(chapter8)
20112011-3-6 离散数学 21
二、平面图的判定(续)
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它不含与K 判定 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它不含与K5同胚 定理 子图,也不含与K 同胚子图。 子图,也不含与K 同胚子图。
3,3
判定 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它没有可以收缩 定理 到K 的子图,也没有收缩到K 的子图。 的子图,也没有收缩到K 的子图。
20112011-3-6
离散数学
7
欧拉图(续)
欧拉图的判定定理: 欧拉图的判定定理: (3) 有向图D具有欧拉通路当且仅当D是连通图,且 有向图D具有欧拉通路当且仅当D是连通图, 欧拉通路当且仅当 除了两个顶点外,其余顶点的入度均等于出度 除了两个顶点外,其余顶点的入度均等于出度。 入度均等于出度。 这两个特殊的顶点中,一个顶点的入度比出度 这两个特殊的顶点中, 大1,另一个顶点的出度比入度大1。 另一个顶点的出度比入度大1 (4) 有向图D是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当且仅当D是 有向图D 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当且仅当D 入度等于出度。 连通图,且所有顶点的入度等于出度。 连通图,且所有顶点的入度等于出度
20112011-3-6 离散数学 18
一、平面图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续)
欧拉 则有n 2成立 成立。 公式 则有n – m + r = 2成立。
设G是任意的连通的平面图, 是任意的连通的平面图,
其中:n为顶点数,m为边数,r为面数。 其中: 为顶点数, 为边数, 为面数。 设G是任意的连通分支为p(p ≥ 2)的平面图, 是任意的连通分支为p 的平面图,
定理
设G是简单平面图,则m ≤ 3n – 6。 是简单平面图, 设G是极大平面图,则m = 3n – 6。 是极大平面图,
二、平面图的判定(续)
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它不含与K 判定 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它不含与K5同胚 定理 子图,也不含与K 同胚子图。 子图,也不含与K 同胚子图。
3,3
判定 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它没有可以收缩 定理 到K 的子图,也没有收缩到K 的子图。 的子图,也没有收缩到K 的子图。
20112011-3-6
离散数学
7
欧拉图(续)
欧拉图的判定定理: 欧拉图的判定定理: (3) 有向图D具有欧拉通路当且仅当D是连通图,且 有向图D具有欧拉通路当且仅当D是连通图, 欧拉通路当且仅当 除了两个顶点外,其余顶点的入度均等于出度 除了两个顶点外,其余顶点的入度均等于出度。 入度均等于出度。 这两个特殊的顶点中,一个顶点的入度比出度 这两个特殊的顶点中, 大1,另一个顶点的出度比入度大1。 另一个顶点的出度比入度大1 (4) 有向图D是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当且仅当D是 有向图D 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当且仅当D 入度等于出度。 连通图,且所有顶点的入度等于出度。 连通图,且所有顶点的入度等于出度
20112011-3-6 离散数学 18
一、平面图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续)
欧拉 则有n 2成立 成立。 公式 则有n – m + r = 2成立。
设G是任意的连通的平面图, 是任意的连通的平面图,
其中:n为顶点数,m为边数,r为面数。 其中: 为顶点数, 为边数, 为面数。 设G是任意的连通分支为p(p ≥ 2)的平面图, 是任意的连通分支为p 的平面图,
定理
设G是简单平面图,则m ≤ 3n – 6。 是简单平面图, 设G是极大平面图,则m = 3n – 6。 是极大平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函数复合与函数性质
定理8.2 设f:A→B, g:B→C (1) 如果 f:A→B, g:B→C是满射的, 则 fg:A→C也是满射的 (2) 如果 f:A→B, g:B→C是单射的, 则 fg:A→C也是单射的 (3) 如果 f:A→B, g:B→C是双射的, 则 fg:A→C也是双射的
证 (1) 任取c∈C, 由g:B→C的满射性, b∈B使得 g(b)=c. 对于这个b, 由 f:A→B的满射性,a∈A使得 f(a)=b. 由合成定理有
x∈domF∧F(x)∈domG <x,F(x)>∈F∧<F(x),G(F(x))>∈G <x,G(F(x))>∈FG x∈dom(FG)∧FG(x)=G(F(x)) 所以(1) 和(2) 得证
16
推论
推论1 设F, G, H为函数, 则(FG)H和F(GH)都是函数, 且 (FG)H=F(GH)
(3)由(1)和(2)得证.
注意:定理逆命题不为真, 即如果f g:A→C是单射(或满射、双
射)的, 不一定有 f:A→B 和 g:B→C都是单射(或满射、双射)的.
定理8.3 设 f:AB, 则 f = f IB = IAf (证明略)
19
实例
考虑集合A={a1,a2,a3}, B={b1,b2,b3,b4}, C={c1,c2,c3}. 令 f={<a1,b1>,<a2,b2>,<a3,b3>} g={<b1,c1>,<b2,c2>,<b3,c3>,<b4,c3>}
f g={<a1,c1>,<a2,c2>,<a3,c3>} 那么 f:A→B和f g:A→C是单射的, 但g:B→C不是单射的.
考虑集合A={a1,a2,a3}, B={b1,b2,b3}, C={c1,c2}. 令 f={<a1,b1>,<a2,b2>,<a3,b2>} g={<b1,c1>,<b2,c2>,<b3,c2>}
fg(a) = g(f(a)) = g(b) = c 从而证明了fg:A→C是满射的
18
证明
(2) 假设存在x1, x2∈A使得
f g(x1)=f g(x2)
由合成定理有 g(f(x1))=g(f(x2))
因为g:B→C是单射的, 故 f(x1)=f(x2). 又由于f:A→B是单射的, 所
以x1=x2. 从而证明f g:A→C是单射的.
射函数, 但不一定是从B到A的双射函数 (3) 对于双射函数 f:A→B, f 1:B→A是从B到A的双射函数.
定理8.4 设 f:A→B是双射的, 则f 1:B→A也是双射的. 证明思路: 先证明 f 1:B→A,即f 1是函数,且domf 1=B, ranf 1=A. 再证明f 1:B→A的双射性质.
f:P({a,b})→{0,1}, f()=f({a})=f({b})=0, f({a,b})=1, f 是单调递增的, 但不是严格单调递增的
(2) A的每一个子集 A’都对应于一个特征函数, 不同的子集对 应于不同的特征函数. 例如A={a,b,c}, 则有 ={<a,0>,<b,0>,<c,0>},{a,b}={<a,1>,<b,1>,<c,0>}
4
函数的像和完全原像
定义8.5 设函数 f:A→B, A1A, B1B (1) A1在 f 下的像 f(A1) = { f(x) | x∈A1}, 函数的像 f(A) (2) B1在 f 下的完全原像 f 1(B1)={x|x∈A∧f(x)∈B1} 注意: 函数值与像的区别:函数值 f(x)∈B, 像f(A1)B 一般说来 f 1(f(A1))≠A1, 但是A1f 1(f(A1))
f g={<a1,c1>,<a2,c2>,<a3,c2>} 那么g:B→C 和 f g:A→C是满射的, 但 f:A→B不是满射的.
20
反函数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 (1) 任给函数F, 它的逆F 1不一定是函数, 只是一个二元关系. (2) 任给单射函数 f:A→B, 则f 1是函数, 且是从ranf 到A的双
定义8.2 设F, G 为函数, 则 F=G FG∧GF
如果两个函数F 和 G 相等, 一定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 domF=domG (2) x∈domF=domG 都有F(x)=G(x) 函数F(x)=(x21)/(x+1), G(x)=x1不相等, 因为 domFdomG.
2
从A到B的函数
则称 f:A→B是常函数. (2) 称 A上的恒等关系IA为A上的恒等函数, 对所有的x∈A都
有IA(x)=x. (3) 设<A, ≼>, <B, ≼>为偏序集,f:A→B,如果对任意的 x1,
x2∈A, x1≺x2, 就有 f(x1)≼ f(x2), 则称 f 为单调递增的;如 果对任意的x1, x2∈A, x1≺x2, 就有f(x1) ≺f(x2), 则称 f 为严 格单调递增的. 类似的也可以定义单调递减和严格单调递 减的函数
Z: 0 1 1 2 2 3 3 … ↓ ↓↓↓ ↓ ↓ ↓
N: 0 1 2 3 4 5 6 … 这种对应所表示的函数是:
f: Z N ,f(x ) 2 2 x x 1x 0 0 (4) 令 f:[π/2,3π/2]→[1,1]
f(x) = sinx
10
某些重要函数
定义8.7 (1)设 f:A→B, 如果存在c∈B使得对所有的 x∈A都有 f(x)=c,
x/2 若x为偶数 例 设 f:N→N, 且 f(x)x1 若x为奇数
令A={0,1}, B={2}, f(A) = f( {0,1}) = { f(0), f(1)}={0,2} f 1(B) = f 1({2})={1,4}
5
函数的性质
定义8.6 设 f:A→B, (1) 若 ranf=B, 则称 f:A→B是满射的 (2) 若 y∈ranf 都存在唯一的 x∈A 使得 f(x)=y, 则称 f:A→B
6
例题解答
解 (1) f:R→R, f(x)=x2+2x1
在x=1取得极大值0. 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的 (2) f:Z+→R, f(x)=lnx
是单调上升的, 是单射的. 但不满射, ranf={ln1, ln2, …}. (3) f:R→Z, f(x)= x
是满射的, 但不是单射的, 例如f(1.5)=f(1.2)=1 (4) f:R→R, f(x)=2x+1
是单射的 (3) 若 f:A→B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的, 则称 f:A→B是双射的
例2 判断下面函数是否为单射, 满射, 双射的, 为什么? (1) f:R→R, f(x) = x2+2x1 (2) f:Z+→R, f(x) = lnx, Z+为正整数集 (3) f:R→Z, f(x) = x (4) f:R→R, f(x)=2x+1 (5) f:R+→R+, f(x)=(x2+1)/x, 其中R+为正实数集.
11
某些重要函数
(4) 设A为集合, 对于任意的A'A, A'的特征函数 A ' :A→{0,1}定义为 A'(a)=1, a∈A' A'(a)=0, a∈AA'
(5) 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 令 g:A→A/R g(a)=[a], a∈A
称 g 是从 A 到序集<P({a,b}),R>, <{0,1},≤>, R为包含关系, ≤为 一般的小于等于关系, 令
<x, y1>∈FG∧<x, y2>∈FG
t1(<x,t1>∈F∧<t1,y1>∈G)∧t2(<x,t2>∈F∧<t2,y2>∈G)
t1t2(t1=t2∧<t1,y1>∈G∧<t2,y2>∈G (F为函数)
y1=y2
(G为函数)
所以 FG 为函数
15
证明
任取x, x∈dom(FG)
t y(<x,t>∈F∧<t,y>∈G) t (x∈domF∧t=F(x)∧t∈domG) x∈{ x | x∈domF∧F(x)∈domG } 任取x,
定义8.3 设A, B为集合, 如果 f 为函数, domf=A, ranfB,
则称 f 为从A到B的函数, 记作 f:A→B. 例 f:N→N, f(x)=2x 是从N到N的函数,
g:N→N, g(x)=2 也是从N到N的函数.
定义8.4 所有从A到B的函数的集合记作BA, 符号化表示为 BA = { f | f:A→B }
(3) 不同的等价关系确定不同的自然映射, 恒等关系确定的自 然映射是双射, 其他自然映射一般来说只是满射. 例如 A={1,2,3}, R={<1,2>,<2,1>}∪IA g: A→A/R, g(1)=g(2)={1,2}, g(3)={3}
13
8.2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
主要内容 复合函数基本定理 函数的复合运算与函数性质 反函数的存在条件 反函数的性质
|A|=m, |B|=n, 且m, n>0, |BA|=nm A=, 则BA=B={} A≠且B=, 则BA=A=
3
实例
例1 设A={1,2,3}, B={a,b}, 求BA.
BA={ f0, f1, … , f7}, 其中 f0 = {<1,a>,<2,a>,<3,a>} f1 = {<1,a>,<2,a>,<3,b>} f2 = {<1,a>,<2,b>,<3,a>} f3 = {<1,a>,<2,b>,<3,b>} f4 = {<1,b>,<2,a>,<3,a>} f5 = {<1,b>,<2,a>,<3,b>} f6 = {<1,b>,<2,b>,<3,a>} f7 = {<1,b>,<2,b>,<3,b>}
函数复合与函数性质
定理8.2 设f:A→B, g:B→C (1) 如果 f:A→B, g:B→C是满射的, 则 fg:A→C也是满射的 (2) 如果 f:A→B, g:B→C是单射的, 则 fg:A→C也是单射的 (3) 如果 f:A→B, g:B→C是双射的, 则 fg:A→C也是双射的
证 (1) 任取c∈C, 由g:B→C的满射性, b∈B使得 g(b)=c. 对于这个b, 由 f:A→B的满射性,a∈A使得 f(a)=b. 由合成定理有
x∈domF∧F(x)∈domG <x,F(x)>∈F∧<F(x),G(F(x))>∈G <x,G(F(x))>∈FG x∈dom(FG)∧FG(x)=G(F(x)) 所以(1) 和(2) 得证
16
推论
推论1 设F, G, H为函数, 则(FG)H和F(GH)都是函数, 且 (FG)H=F(GH)
(3)由(1)和(2)得证.
注意:定理逆命题不为真, 即如果f g:A→C是单射(或满射、双
射)的, 不一定有 f:A→B 和 g:B→C都是单射(或满射、双射)的.
定理8.3 设 f:AB, 则 f = f IB = IAf (证明略)
19
实例
考虑集合A={a1,a2,a3}, B={b1,b2,b3,b4}, C={c1,c2,c3}. 令 f={<a1,b1>,<a2,b2>,<a3,b3>} g={<b1,c1>,<b2,c2>,<b3,c3>,<b4,c3>}
f g={<a1,c1>,<a2,c2>,<a3,c3>} 那么 f:A→B和f g:A→C是单射的, 但g:B→C不是单射的.
考虑集合A={a1,a2,a3}, B={b1,b2,b3}, C={c1,c2}. 令 f={<a1,b1>,<a2,b2>,<a3,b2>} g={<b1,c1>,<b2,c2>,<b3,c2>}
fg(a) = g(f(a)) = g(b) = c 从而证明了fg:A→C是满射的
18
证明
(2) 假设存在x1, x2∈A使得
f g(x1)=f g(x2)
由合成定理有 g(f(x1))=g(f(x2))
因为g:B→C是单射的, 故 f(x1)=f(x2). 又由于f:A→B是单射的, 所
以x1=x2. 从而证明f g:A→C是单射的.
射函数, 但不一定是从B到A的双射函数 (3) 对于双射函数 f:A→B, f 1:B→A是从B到A的双射函数.
定理8.4 设 f:A→B是双射的, 则f 1:B→A也是双射的. 证明思路: 先证明 f 1:B→A,即f 1是函数,且domf 1=B, ranf 1=A. 再证明f 1:B→A的双射性质.
f:P({a,b})→{0,1}, f()=f({a})=f({b})=0, f({a,b})=1, f 是单调递增的, 但不是严格单调递增的
(2) A的每一个子集 A’都对应于一个特征函数, 不同的子集对 应于不同的特征函数. 例如A={a,b,c}, 则有 ={<a,0>,<b,0>,<c,0>},{a,b}={<a,1>,<b,1>,<c,0>}
4
函数的像和完全原像
定义8.5 设函数 f:A→B, A1A, B1B (1) A1在 f 下的像 f(A1) = { f(x) | x∈A1}, 函数的像 f(A) (2) B1在 f 下的完全原像 f 1(B1)={x|x∈A∧f(x)∈B1} 注意: 函数值与像的区别:函数值 f(x)∈B, 像f(A1)B 一般说来 f 1(f(A1))≠A1, 但是A1f 1(f(A1))
f g={<a1,c1>,<a2,c2>,<a3,c2>} 那么g:B→C 和 f g:A→C是满射的, 但 f:A→B不是满射的.
20
反函数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 (1) 任给函数F, 它的逆F 1不一定是函数, 只是一个二元关系. (2) 任给单射函数 f:A→B, 则f 1是函数, 且是从ranf 到A的双
定义8.2 设F, G 为函数, 则 F=G FG∧GF
如果两个函数F 和 G 相等, 一定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 domF=domG (2) x∈domF=domG 都有F(x)=G(x) 函数F(x)=(x21)/(x+1), G(x)=x1不相等, 因为 domFdomG.
2
从A到B的函数
则称 f:A→B是常函数. (2) 称 A上的恒等关系IA为A上的恒等函数, 对所有的x∈A都
有IA(x)=x. (3) 设<A, ≼>, <B, ≼>为偏序集,f:A→B,如果对任意的 x1,
x2∈A, x1≺x2, 就有 f(x1)≼ f(x2), 则称 f 为单调递增的;如 果对任意的x1, x2∈A, x1≺x2, 就有f(x1) ≺f(x2), 则称 f 为严 格单调递增的. 类似的也可以定义单调递减和严格单调递 减的函数
Z: 0 1 1 2 2 3 3 … ↓ ↓↓↓ ↓ ↓ ↓
N: 0 1 2 3 4 5 6 … 这种对应所表示的函数是:
f: Z N ,f(x ) 2 2 x x 1x 0 0 (4) 令 f:[π/2,3π/2]→[1,1]
f(x) = sinx
10
某些重要函数
定义8.7 (1)设 f:A→B, 如果存在c∈B使得对所有的 x∈A都有 f(x)=c,
x/2 若x为偶数 例 设 f:N→N, 且 f(x)x1 若x为奇数
令A={0,1}, B={2}, f(A) = f( {0,1}) = { f(0), f(1)}={0,2} f 1(B) = f 1({2})={1,4}
5
函数的性质
定义8.6 设 f:A→B, (1) 若 ranf=B, 则称 f:A→B是满射的 (2) 若 y∈ranf 都存在唯一的 x∈A 使得 f(x)=y, 则称 f:A→B
6
例题解答
解 (1) f:R→R, f(x)=x2+2x1
在x=1取得极大值0. 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的 (2) f:Z+→R, f(x)=lnx
是单调上升的, 是单射的. 但不满射, ranf={ln1, ln2, …}. (3) f:R→Z, f(x)= x
是满射的, 但不是单射的, 例如f(1.5)=f(1.2)=1 (4) f:R→R, f(x)=2x+1
是单射的 (3) 若 f:A→B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的, 则称 f:A→B是双射的
例2 判断下面函数是否为单射, 满射, 双射的, 为什么? (1) f:R→R, f(x) = x2+2x1 (2) f:Z+→R, f(x) = lnx, Z+为正整数集 (3) f:R→Z, f(x) = x (4) f:R→R, f(x)=2x+1 (5) f:R+→R+, f(x)=(x2+1)/x, 其中R+为正实数集.
11
某些重要函数
(4) 设A为集合, 对于任意的A'A, A'的特征函数 A ' :A→{0,1}定义为 A'(a)=1, a∈A' A'(a)=0, a∈AA'
(5) 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 令 g:A→A/R g(a)=[a], a∈A
称 g 是从 A 到序集<P({a,b}),R>, <{0,1},≤>, R为包含关系, ≤为 一般的小于等于关系, 令
<x, y1>∈FG∧<x, y2>∈FG
t1(<x,t1>∈F∧<t1,y1>∈G)∧t2(<x,t2>∈F∧<t2,y2>∈G)
t1t2(t1=t2∧<t1,y1>∈G∧<t2,y2>∈G (F为函数)
y1=y2
(G为函数)
所以 FG 为函数
15
证明
任取x, x∈dom(FG)
t y(<x,t>∈F∧<t,y>∈G) t (x∈domF∧t=F(x)∧t∈domG) x∈{ x | x∈domF∧F(x)∈domG } 任取x,
定义8.3 设A, B为集合, 如果 f 为函数, domf=A, ranfB,
则称 f 为从A到B的函数, 记作 f:A→B. 例 f:N→N, f(x)=2x 是从N到N的函数,
g:N→N, g(x)=2 也是从N到N的函数.
定义8.4 所有从A到B的函数的集合记作BA, 符号化表示为 BA = { f | f:A→B }
(3) 不同的等价关系确定不同的自然映射, 恒等关系确定的自 然映射是双射, 其他自然映射一般来说只是满射. 例如 A={1,2,3}, R={<1,2>,<2,1>}∪IA g: A→A/R, g(1)=g(2)={1,2}, g(3)={3}
13
8.2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
主要内容 复合函数基本定理 函数的复合运算与函数性质 反函数的存在条件 反函数的性质
|A|=m, |B|=n, 且m, n>0, |BA|=nm A=, 则BA=B={} A≠且B=, 则BA=A=
3
实例
例1 设A={1,2,3}, B={a,b}, 求BA.
BA={ f0, f1, … , f7}, 其中 f0 = {<1,a>,<2,a>,<3,a>} f1 = {<1,a>,<2,a>,<3,b>} f2 = {<1,a>,<2,b>,<3,a>} f3 = {<1,a>,<2,b>,<3,b>} f4 = {<1,b>,<2,a>,<3,a>} f5 = {<1,b>,<2,a>,<3,b>} f6 = {<1,b>,<2,b>,<3,a>} f7 = {<1,b>,<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