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自汗邪热郁蒸证的汗出特点是A、汗出恶风B、手足心汗出C、头汗出D、蒸蒸汗出E、半身汗出2、自汗多为A、阳气虚B、阴血虚C、心气虚D、心阳虚E、心血虚3、下列关于自汗、盗汗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位在卫表肌腠B、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C、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D、自汗多阳气虚,盗汗多阴血虚E、只可单独出现4、自汗、盗汗与黄汗的主要区别是A、汗出色黄,染衣着色B、头面出汗C、四肢出汗D、白昼汗出溱溱E、睡眠中汗出津津5、自汗、盗汗与战汗的区别错误的是A、汗出有无突然恶寒战栗B、汗出有无烦躁不安C、汗出是否是发生在急性热病进程中D、汗出之后脉静身凉E、全身汗出6、自汗、盗汗与脱汗的鉴别错误的是A、是否大汗如珠并伴见声低息微B、是否大汗淋漓伴见四肢厥冷C、汗出的严重程度D、汗出是否伴见精神疲惫E、白昼时时汗出7、下列不属自汗、盗汗的病因的是A、营卫不和B、肺气亏虚C、阳气虚衰D、感受暑邪E、热邪郁蒸8、汗证的病位及相关脏腑是A、病位在卫表肌腠,与肺、心、肾密切相关B、病位在皮肤,与心、肝、脾、肺密切相关C、病位在卫表肌腠,与心、肝、脾密切相关D、病位在皮肤,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E、病位在卫表肌腠,与心、肝、肾密切相关二、A21、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其治疗首选A、桂枝汤B、龙胆泻肝汤C、玉屏风散D、当归六黄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三、B1、A.归脾汤B.当归六黄汤C.龙胆泻肝汤D.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E.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1> 、自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选用的方药为A B C D E<2> 、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选用的方药为A B C D E2、A.益气固表B.养血补心C.滋阴降火D.益气养血E.清肝泻火,化湿和营<1> 、自汗、盗汗肺卫不固证选用的治法是A B C D E<2> 、自汗、盗汗邪热郁蒸证选用的治法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邪热郁蒸证证候: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郁证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烟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广义: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单只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病因】①情志失调②体质因素【病机】病位:肝,可涉及心、脾、肾病性:初多实,后虚或虚实夹杂病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肝喜条达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诊断要点】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中青年女性,情志内伤病史【辨证要点】①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②辨明症候虚实【治疗原则】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移情易性第二节 血症血症:凡血液不寻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著名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病因】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之后【病机】各种原因共同病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诊断依据】出血①鼻衄②齿衄③咳血④吐血⑤便血⑥尿血⑦紫斑 【病症鉴别】 鼻衄咳血吐血尿血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石淋血症主要类型【辩证要点】①辨病证不同②变脏腑病变之异③辨证候之虚实【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分证论治】尿血紫斑第三节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金匮要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用温药和之《仁斋直指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病因】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病机】病位:肺、脾、肾主要病机:三焦气化失宣。

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病性:总属阳虚阴盛,疏化失调,阴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温化,以温药和之。

治标之法:发汗、利尿、攻逐;治本之法:健脾、温肾【分证论治】悬饮溢饮第四节消渴消渴:以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内经》记载“消瘅、肺消、膈消、消中”《金匮要略》最早提出治疗方药,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为下消(经谓肾消)【病因】①禀赋不足②饮食失节③情志失调④劳欲过度【病机】病位:肺、胃、肾(关键)病性: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病机:伤及阴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肾阳虚衰【诊断依据】三多一少,尿甜味,并发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盲、疮痈,遗传性【病证鉴别】【辨证要点】①辨病位(上(肺燥)、中(胃热)、下(肾虚)消)②辨标本(阴虚为主、燥热为标→阴阳俱虚)③辨本病与并发症(痈疽、眼疾、心脑病)【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中医)津液病辨证详解

(中医)津液病辨证详解

(中医)津液病辨证详解津液病辨证,是根据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特点,分析、判断津液代谢异常的病因病机及相关脏腑病变的一种辨证方法。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它具有濡润充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官窍及精血的重要生理功能。

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代谢活动。

津液的代谢过程,是在五脏六腑的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其中与肺的通调、脾的运化、肾的气化功能关系密切,尤其是肾脏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津液不足和输布、排泄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变化。

1.津液亏虚证津液亏虚证,是指体内津液亏虚,脏腑、组织、孔窍失去滋润濡养所致的干燥证候。

津液亏虚,就是水分的丢失,轻者称津亏,重者称液脱。

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皲裂,口燥咽干,毛发干枯,神疲乏力,口渴喜饮,干咳少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苔黄而干,脉细等称为津亏证。

若肌肤缺乏弹性,甚或干瘪,面色枯槁,目眶深陷,唇焦或裂,骨瘦如柴,两目干涩,啼哭无泪,尿极少或无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宁,舌红绛干瘦,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称为液脱证。

病因病机:由水分摄入不足和津液消耗过多所致。

辨证要点:本证抓住“干、渴、瘦、细”四字为辨证要点。

干,即肌肤、毛发、官窍、大便、舌苔干燥;渴,即口渴喜饮;瘦,即形体消瘦、目眶深陷;细,即脉细或细数。

2.津液内停证津液内停证,是指体内水液输布、排泄障碍,停聚体内所表现的证候。

总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使津液内停而变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进而形成痰证、饮证、水停证和内湿证。

(1)痰证“痰”是指津液内停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中,质地稠浊而黏滞者。

其特点是流动性小,不易消散,致病具有多样性和奇异性,故有“怪病多属于痰”之说,且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之分。

凡由痰邪引起的证候,统称为痰证。

临床表现:有形之痰,多见咳喘咯痰,呕吐痰涎,喉中痰鸣,痰核、瘿瘤、乳癖,大便溏泻,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苔厚腻等症;无形之痰可见眩晕、心悸,胸闷脘痞,肢麻偏瘫,舌强言謇,怔忡惊悸,失眠多梦,梅核气,昏仆,癫,狂,痫,痴,肥胖,白带量多,或不孕,脉滑等症。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来源:杏林明师学社作者:杏林明师编辑部夏季,出汗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

正常的汗出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如果汗出过多,不论天冷天热、白天晚上,动不动就一身汗,那就不正常了。

正巧有朋友问,中医有没有可以治疗汗多的方法。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中医对出汗的看法,以及治疗汗多的思路。

另外,张教授还有一张代茶饮的方子,送给大家,一般汗多的朋友,在家用开水泡着喝就行,省得来回往医院跑了。

01白天晚上都出汗,一活动汗更多在张教授的门诊里,有很多受汗多困扰的患者。

杨大姐就是其中一位。

她这2年来出汗量明显比之前增加,只要稍微活动下,全身就往外冒汗,晚上比白天还严重。

而且很怕风怕冷,出门在外,总要比别人穿得厚。

我们来看当时的记录——临床医案杨某某,女,54岁。

【主诉】汗出增多2年。

【病史】患者自诉近2年以来,全身汗多,以夜间为重,动则加剧,平素恶风畏寒,神疲乏力,肢体困重不适;自觉排便不爽,大便溏稀,饮食稍有不慎则腹泻,夜尿2-3次。

【刻下】患者形体偏胖,衣衫较厚,出汗量多,神情倦怠,肢体乏力,纳食一般,大便溏薄,舌淡胖苔厚腻,脉濡细。

——张景明教授临床验案——02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把出汗这件事给整明白了,并简要概括为7个字——阳加于阴谓之汗。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张教授打了一个很通俗易懂的比方——这就好像我们在家里烧水一样,炉子下有火,火是阳;炉子里有水,水是阴。

火把水烧开了或烧到半开时,有水蒸气冒出来了,蒸汽到了锅盖上,形成了水珠,就好比我们的汗液。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阳加于阴谓之汗”。

在运动的时候、天热的时候,阳气蒸化津液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卫气要先做检讨。

我们人体出多少汗,由体表的卫气来管控着。

阳是正常的,阴也是正常的,但是卫气虚了,固摄汗液的功能不正常了,汗液没人管,自由自在地想走就走,身体就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地往外冒汗。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1.患者,男,62岁。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7年,伴倦怠乏力、自汗、气短懒言,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花剥,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血糖12.3mmol/L,尿糖(+++)。

其证型属于A.阴虚热盛B.阴阳两虚C.气阴两虚D.血瘀气滞E.阴阳欲绝答案:C2.患者,女,43岁。

中医诊断为郁证。

症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宜选用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B.疏肝解郁,理气畅中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D.甘润缓急,理气畅中E.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答案:C3.患者,女,45岁。

有忧愁、焦虑病史多年,每因情绪变化后症状加重。

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治疗宜选方为A.丹栀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半夏厚朴汤D.甘麦大枣汤E.天王补心丹答案:B4.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宜选方A.归脾汤B.天王补心丹C.甘麦大枣汤D.柴胡疏肝散E.逍遥散答案:C5.患者,女,48岁。

症见:脘腹胀闷,嘈杂不适,吐血色红,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A.泻心汤合十灰散B.泻心汤合清胃散C.玉女煎合左金丸D.清胃散合茜根散E.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答案:A6.患者烦渴多饮较甚,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尿量较多,舌苔薄黄,脉洪数无力,治疗宜选A.消渴方B.二阴煎C.清肺饮D.二冬汤E.白虎汤答案:D7.患者,女性,48岁。

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中医诊断为消渴。

其中医证型为A.肺热津伤证B.肾阴亏虚证C.气阴亏虚证D.胃热炽盛证E.阴阳两虚证答案:D8.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神疲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宜选用下列何方A.归脾汤B.七味白术散C.消渴方D.清燥救肺汤E.白虎加人参汤答案:B9.患者午后或夜间发热,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欲多饮,肢体疼痛,面色萎黄,舌有瘀点,脉弦。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五节 自汗盗汗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五节 自汗盗汗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五节自汗、盗汗自汗、盗汗【概说】汗,为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

是人体津液的代谢产物,为阳气蒸化津液,排出于体表而成。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指出了人体正常汗出的原因以及汗与津液的关系。

因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津血同源),血由心所主,故又称汗为心液。

一,概念自汗、盗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又作“汗证”。

特征:表现全身或局部非正常的出汗。

其汗出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炎热、衣被过暖、劳作急行、惊恐、情绪激动等)。

自汗一般是指不在睡着时的出汗,如昼日出汗不止,活动更甚者。

如《三因方》曰:“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自汗——汗出于清醒状态,动则益甚)盗汗指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又称为“寝汗”。

二者同是一个出汗的症状,故又统称为“汗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因某些疾病引起。

(盗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生理性汗出:健康人身体平时隐约微似汗出,肌肤润泽,是脏腑经络交相贯通,营卫调和,腐秽自去,废液自除的正常现象。

或因劳作急行,气候炎热,衣被过暖的汗出,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此汗出为散热于外,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或因饮食辛辣之物,以及大惊、大恐的一时汗出,或平素手足心轻微汗出,而无其它疾苦,亦属正常的汗出,不是病态。

二、沿革(一)对汗液的认识始见于《内经》1. 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有“汗为心液”之说。

《素问× 宣明五气论》:“五脏化液,心为汗。

”《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与血有着密切关系,汗血同源,为心所主,故血液耗伤过度之人,不可再发其汗,而汗出过多之人,也不可再伤其血。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4)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4)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气血津液病证(汗证、消渴、郁证、虚劳、中暑、内伤发热)一、最佳选择题1、汗证属虚证者的治疗原则是A、化湿和营B、调和营卫C、温肾固摄D、清化湿热E、清肝泄热2、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该患者治疗首选A、麻杏石甘汤B、桂枝汤C、玉屏风散D、当归六黄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患者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首选A、黄连阿胶汤B、黄连温胆汤C、当归六黄汤D、养阴清肺汤E、甘麦大枣汤4、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肾阴亏损B、胃热炽盛C、肺热津伤D、阴虚燥热E、阴阳两虚5、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肝、肾D、肝、脾、肾E、脾、胃、肾6、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宜用A、清利湿热B、清热化湿C、滋养肾阴D、健脾益肾E、滋肾壮阳7、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A、心、肝、肾B、肝、心、脾C、肺、心、肝D、肺、脾、肾E、心、肺、肾8、虚劳病证的治疗原则是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损者益之9、某女,22岁。

发汗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治宜选用的方剂是A、一贯煎B、济川煎C、薯蓣丸D、香薷饮E、麻黄汤10、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是A、阴虚阳盛,虚火内炽B、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C、血虚失养,阴不配阳D、中气不足,阴火内生E、肾阳亏虚,火不归原11、治疗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可选用的中成药是A、补中益气丸B、知柏地黄丸C、杞菊地黄丸D、六味地黄丸E、附子理中丸12、患者低热,热势随情绪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A、益气健脾,甘温除热B、滋阴清热,益胃生津C、疏肝理气,解郁泻热D、活血化瘀,除烦止渴E、理气消积,活血化瘀13、患者常在劳累之后低热,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气血津液病证(一)-2

气血津液病证(一)-2

气血津液病证(一)-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首先提出虚劳病名的著作是∙A.《内经》∙B.《金匮要略》∙C.《难经》∙D.《诸病源候论》∙E.《不居集》(分数:1.00)A.B. √C.D.E.解析:2.消渴的常见并发症白内障、雀盲,常用何方治疗∙A.杞菊地黄丸∙B.金匮肾气丸∙C.六味地黄丸∙D.沙参麦冬汤∙E.麦味地黄汤(分数:1.00)A. √B.C.D.E.解析:3.胃热滞脾型肥胖的首选方为∙A.参苓白术散∙B.防己黄芪汤∙C.导痰汤∙D.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E.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分数:1.00)A.B.C.D.E. √解析:4.鉴别便血与痔疮,下列哪个检查最便捷可靠∙A.大便隐血∙B.CT∙C.肛门直肠检查∙D.B型超声∙E.X线(分数:1.00)A.B.C. √D.E.解析:5.了解消渴患者有无酮症酸中毒,需做哪项检查∙A.血镁∙B.血钾∙C.血酮∙D.尿素氮∙E.血钙(分数:1.00)A.B.C. √D.E.解析:6.脏腑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A.气血∙B.津液∙C.水液∙D.水谷∙E.血液(分数:1.00)A. √B.C.D.E.解析:7.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的医家是∙A.张仲景∙B.朱丹溪∙C.张景岳∙D.叶天士∙E.王清任(分数:1.00)A.B. √C.D.E.解析:8.认为肥人多气虚的医学著作为∙A.《内经》∙B.《景岳全书》∙C.《丹溪心法》∙D.《医门法律》∙E.《石室秘录》(分数:1.00)A.B. √C.D.E.解析:9.肾阳虚的首选方为右归丸,若遗精甚贝,则加∙A.杜仲、山茱萸∙B.熟地、山药∙C.枸杞、当归∙D.附子、肉桂∙E.金樱子、莲须(分数:1.00)A.B.C.D.E. √解析:10.阴虚发热的首选方为∙A.清骨散∙B.归脾汤∙C.左归丸∙D.一贯煎∙E.大补元煎(分数:1.00)A. √B.C.D.E.解析:11.自汗,且兼见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脉细,此病症的病机为∙A.湿热内蕴,逼津外泄∙B.虚火内灼,逼津外泄∙C.心血耗伤,心液不藏∙D.肺气不固,汗液外泄∙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 √D.E.解析:12.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感冒,面白,脉弱,证属∙A.脾气虚∙B.脾血虚∙C.肺气虚∙D.肾阳虚∙E.肾气虚(分数:1.00)A.B.C. √D.E.解析:13.下列哪项不是癌病的辨证要点∙A.辨病变脏腑∙B.辨病邪性质∙C.辨病程阶段∙D.辨本虚标实∙E.辨本症与并发症(分数:1.00)A.B.C.D.E. √解析:14.血瘀发热的首选方为血府逐瘀汤,若除发热外,肢体肿痛者可加∙A.当归、川芎∙B.地黄、桃仁∙C.丹参、郁金∙D.秦艽、白薇∙E.柴胡、乳香(分数:1.00)A.B.C. √D.E.解析:15."癌"字首见于∙A.《说文解字》∙B.《圣济总录》∙C.《卫济宝书》∙D.《外科大成》∙E.《诸病源候论》(分数:1.00)A.B.C. √D.E.解析:16.症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呆,面色不华,证属心脾两虚者,选方为∙A.朱砂安神丸∙B.酸枣仁汤∙C.天王补心丹∙D.归脾汤∙E.四君子汤(分数:1.00)A.B.C.D. √E.解析:17.湿郁发热的首选方为三仁汤,下列哪组药不属此方组成∙A.杏仁、白蔻仁∙B.薏苡仁、厚朴∙C.半夏、通草∙D.滑石、竹叶∙E.陈皮、佩兰(分数:1.00)A.B.C.D.E. √解析:18.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其选方是∙A.导赤散∙B.口正散∙C.六味地黄丸∙D.小蓟饮子∙E.知柏地黄丸(分数:1.00)A.B.C.D. √E.解析:19.便血紫暗,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疲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其选方是∙A.槐角丸∙B.黄土汤∙C.归脾汤∙D.六君子汤∙E.补中益气汤(分数:1.00)A.B. √C.D.E.解析:20.肥胖病位主要在∙A.脾与肌肉∙B.肺与肌肉∙C.胃与肌肉∙D.肾与肌肉∙E.肝与肌肉(分数:1.00)A. √B.C.D.E.解析:21.脑瘤之痰瘀阻窍症的首选方为∙A.紫雪丹∙B.天麻钩藤饮∙C.桃红四物汤∙D.通窍活血汤∙E.血府逐瘀汤(分数:1.00)A.B.C.D. √E.解析:22.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一般在多少岁以后明显增高∙A.30岁∙B.35岁∙C.40岁∙D.45岁∙E.50岁(分数:1.00)A.B.C. √D.E.解析:23.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当是∙A.溢饮∙B.悬饮∙C.伏饮∙D.哮病∙E.支饮(分数:1.00)A.B.C.D.E. √解析:24."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的记载,见于∙A.《类证治裁》∙B.《古今医统大全》∙C.《金匮要略》∙D.《内经》∙E.《诸病源候论》(分数:1.00)A. √B.C.D.E.解析:25.下列哪项不属于消渴方的组成∙A.黄连、人乳汁∙B.天花粉∙C.生地、蜂蜜∙D.玉竹∙E.藕汁、姜汁(分数:1.00)A.B.C.D. √E.解析:26.对虚劳的辨证以什么为纲∙A.气、血、阴、阳∙B.五脏虚候∙C.气血不足∙D.阴阳失调∙E.以上皆非(分数:1.00)A. √B.C.D.E.解析:27.鼻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其辨证为∙A.肝火犯肺证∙B.阴虚火旺证∙C.燥热伤肺证∙D.肝火上炎证∙E.胃热炽盛证(分数:1.00)A.B.C.D.E. √解析:28.悬饮之邪犯胸肺证选方为∙A.射干麻黄汤∙B.小青龙汤∙C.柴枳半夏汤∙D.香附旋覆花汤∙E.苓桂术甘汤(分数:1.00)A.B.C. √D.E.解析:29.最早记载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著作是∙A.《景岳全书》∙B.《诸病源候论》∙C.《金匮要略》∙D.《千金要方》∙E.《医学正传》(分数:1.00)A.B.C. √D.E.解析:30.患者干咳,咽燥,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治宜∙A.养阴润肺∙B.滋补肾阴∙C.益气温阳∙D.滋阴养血∙E.以上皆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31.患者腰痛,腹胀,尿血,腰腹部肿块,纳差呕吐,气短乏力,便溏,宜选方∙A.八正散∙B.大补元煎∙C.左归丸∙D.金匮肾气丸∙E.附子理中丸(分数:1.00)A.B. √C.D.E.解析:32.发现尿血时,必须做的检查是∙A.血常规∙B.尿常规∙C.大便常规∙D.肝功能∙E.肾功能(分数:1.00)A.B. √C.D.E.解析:33.患者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口唇紫暗,舌质暗,治法为∙A.健脾燥湿,行气祛痰∙B.养阴清热,解毒散结∙C.益气养阴∙D.行气活血,散瘀消结∙E.以上皆非(分数:1.00)A.B.C.D. √E.解析:34.胸胁饱满,咳唾隐痛,喘促不能干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是为∙A.支饮∙B.悬饮∙C.溢饮∙D.痰饮∙E.伏饮(分数:1.00)A.B. √C.D.E.解析:35.消渴的病变涉及多个脏器,尤以哪脏最为关键∙A.肝∙B.心∙C.脾∙D.肺∙E.肾(分数:1.00)A.B.C.D.E. √解析:36.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医家是∙A.孙思邈∙B.杨仁斋∙C.巢元方∙D.叶天士∙E.薛生白(分数:1.00)A.B.C.D. √E.解析:37.梅核气的记载首见于∙A.《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诸病源候论》∙E.《难经》(分数:1.00)A.B.C. √D.E.解析:38.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咳嗽痰少,舌红,苔薄,脉数,其选方是∙A.清燥救肺汤∙B.玉女煎∙C.桑杏汤∙D.桑菊饮∙E.银翘散(分数:1.00)A.B.C.D. √E.解析:39.将痰气郁结证称为"梅核气"的著作是∙A.《伤寒论》∙B.《医宗金鉴》∙C.《景岳全书》∙D.《医学正传》∙E.《证治准绳》(分数:1.00)A.B. √C.D.E.解析:40.痰饮病名始见于∙A.《千金要方》∙B.《内经》∙C.《金匮要略》∙D.《济生方》∙E.《难经》(分数:1.00)A.B.C. √D.E.解析:41.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其选方是∙A.玉女煎∙B.消渴方∙C.白虎加人参汤∙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分数:1.00)A.B. √C.D.E.解析:42.将心神失养证称为"脏躁"的著作是∙A.《金匮要略》∙B.《伤寒论》∙C.《内经》∙D.《景岳全书》∙E.《丹溪心法》(分数:1.00)A. √B.C.D.E.解析:43.虚劳又称为∙A.虚证∙B.五劳∙C.虚损∙D.七伤∙E.五损(分数:1.00)A.B. √C.D.E.解析:44.郁证的病名,首见于∙A.《丹溪心法》∙B.《内经》∙C.《医学正传》∙D.《景岳全书》∙E.《临证指南医案》(分数:1.00)A.B.C. √D.E.解析:45.患者,男性,61岁,夜寐盗汗,五心烦热,兼见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为∙A.心血不足∙B.肺卫不固∙C.阴虚火旺∙D.邪热郁蒸∙E.脾胃虚弱(分数:1.00)A.B.C. √D.E.解析:46.消渴病变的脏腑以哪一脏最为关键∙A.心∙B.肺∙C.脾∙D.肝∙E.肾(分数:1.00)A.B.C.D.E. √解析:47.对虚劳与肺痨区别有了明确认识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分数:1.00)A.B. √C.D.E.解析:48.治疗血证的犀角地黄汤首载于∙A.《济生方》∙B.《备急千金要方》∙C.《医学正传》∙D.《医林改错》∙E.《景岳全书》(分数:1.00)A.B. √C.D.E.解析:49.对消渴明确提出上、中、下分类的医家是∙A.张景岳∙B.张子和∙C.戴思恭∙D.朱丹溪∙E.李东垣(分数:1.00)A.B.C. √D.E.解析:50.消渴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A.白内障∙B.疮疖∙C.中风偏瘫∙D.肺痨∙E.水肿(分数:1.00)A.B.C.D. √E.解析:。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自汗、盗汗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顾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原因。

此病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和心理情绪的任何影响,超乎寻常的出汗,也称为“汗出异常”。

“自汗”表现为不动就出汗,动则更出汗。

“盗汗”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醒则汗止,二者在生活中会常见到。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患者极易出现“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

自汗用药: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

“盗汗”属于阴虚内热,会出现“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盗汗用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

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可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它的原发病灶。

具体口诀如下: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大肠经)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阴郄后溪相配合;治愈汗症能祛病。

一、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肾是先天之本,属水。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偏见于阴虚症,如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

“肾主骨”,肾气足就能滋养骨髓,骨髓强健了筋骨就好,筋骨好了又能养肝(水生木);肝养好了心脏供血便会充足了(木生火),脾胃自然也就得到了调理(火生土)。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顺则肺气顺(土生金);肺气顺反过来又能使肾气得到增强(金生水)。

这就是五行的相生之道,所以,治疗自汗和盗汗必先从肾经取之(见图1)。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说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说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连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常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准时发热或准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准时。

4.寒热来往——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常常汗出不只,活动后愈甚者,常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眠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常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可以食,忽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况,不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巧,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语言清楚,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眼光呆板,面色昏暗,神态萎糜,身重愚钝,语声断续,意识模糊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彩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昏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挪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可以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向来延长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品或药物,以致舌苔染上颜色。

染苔并不是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贫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身不由己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由胃气上逆所致。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气血津液病证郁证血证痰饮自汗、盗汗内伤发热虚劳郁证中医辨证论治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气郁化火证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痰气郁结证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心神失养证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心肾阴虚证治法:滋养心肾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习题1.下列何项不是郁证的临床特点A.失眠多梦B.情绪不宁C.烦急易怒D.胁肋胀痛E.四肢厥冷【正确答案】E2.郁证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者,应属A.气郁化火证B.气滞痰郁证C.忧郁伤神证D.肝气郁结证E.阴虚火旺证【正确答案】A3.治疗郁证之肝气郁结证首选方剂为A.柴胡疏肝散B.滋水清肝饮C.一贯煎D.丹栀逍遥散E.知柏地黄丸【正确答案】A4.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炙脔,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A.疏肝理气解郁B.行气活血散结C.化痰理气解郁D.解毒利咽消肿E.疏肝和胃化痰【正确答案】C5.一女子神志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纳食减少,舌淡,脉细。

治宜选用A.养心汤B.温胆汤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D.安神定志丸E.甘麦大枣汤【正确答案】E血证鼻衄热邪犯肺证---桑菊饮加减胃热炽盛证---玉女煎加减肝火上炎证---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血亏虚证---归脾汤加减齿衄胃火炽盛证---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咳血燥热伤肺证---桑杏汤加减肝火犯肺证---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阴虚肺热证---百合固金汤加减吐血胃热壅盛证---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虚血溢证---归脾汤加减便血肠道湿热证---地榆散合愧角丸加减气虚不摄证---归脾汤加减脾胃虚寒证---黄土汤加减尿血下焦湿热证---小蓟饮子加减肾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加减脾不统血证---归脾汤加减肾气不固证---无比山药丸加减紫斑血热妄行证---十灰散加减阴虚火旺证---茜根散加减气不摄血证---归脾汤加减习题1.患者鼻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执业气血津液病证解析

中医执业气血津液病证解析
精神恍惚,喜怒无常, 甘麦大枣汤 舌淡
多思善疑,纳差,舌淡 归脾汤
心肾阴虚
情绪不宁,心悸,舌红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
脉细数

400-8299-120
• 治疗忧郁伤神之郁证,应首选
• A. 半夏厚朴汤
B. 甘麦大枣汤.
• C. 丹栀逍遥散
D. 柴胡疏肝散
• E. 茯苓导痰汤
400-8299-120
• 患者,女,45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
400-8299-120
• 患者便血紫暗,甚则黑色,腹部隐痛,
• 喜热饮, 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
• 舌质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 A. 当归补血汤
B. 归脾汤
• C. 黄土汤.
D. 无比山药丸
• E. 黄芪建中汤
400-8299-120
• A. 玉女煎.
B. 龙胆泻肝汤.
• C. 泻白散合黛蛤散 D. 泻心汤合十灰散
400-8299-120
辨证 • 2、胃热炽盛 • 典型症状:鼻衄,口渴欲饮,舌红苔黄 •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玉女煎
400-8299-120
辨证 • 3、肝火上炎 • 典型症状:鼻衄,易怒,舌红 •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龙胆泻肝汤
400-8299-120
辨证 • 4、气血亏虚 • 典型症状:鼻衄,乏力面白,舌淡 • 治法:补气摄血 • 方药:归脾汤
400-8299-120
齿衄胃清阴六味
证型 鼻衄
齿衄
热邪犯肺
主症 鼻衄,咳嗽,舌红
方药 桑菊饮
胃热炽盛 肝火上炎
鼻衄,口渴欲饮,舌红 玉女煎 苔黄
鼻衄,易怒,舌红
龙胆泻肝汤

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

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

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

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

”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绝汗等。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

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

”并指出其它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渭:“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

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白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出现的自汗盗汗。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1_A2型题1)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1_A2型题1)

气血津液病证(A1_A2型题1)1.郁证气郁化火证的最佳选方是A.知柏地黄丸B.清金化痰汤C.丹栀逍遥散D.泻心汤E.龙胆泻肝汤答案:C2.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证属肝气郁结证,选方为A.六磨汤B.柴胡疏肝散C.一贯煎D.龙胆泻肝汤E.丹栀逍遥散答案:B3.血淋与尿血的鉴别要点,在于A.属虚属实B.在表在里C.属寒属热D.尿痛与不痛E.血在尿前尿后答案:D4.吐血过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散,在止血的同时应选用下列何方A.独参汤B.黄土汤C.四逆汤D.生脉散E.归脾汤答案:A5.《血证论》提出的治血四法是A.止血、活血、宁血、凉血B.止血、消瘀、活血、补血C.行血、消瘀、宁血、补血D.行血、活血、凉血、补血E.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答案:E6.《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凉血、补虚)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

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最为多见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热E.燥答案:D7.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当诊断为A.湿疹B.紫斑C.出疹D.荨麻疹E.癣证答案:B8.下列哪项不是郁证的临床特点A.失眠多梦B.情绪不宁C.烦急易怒D.胁肋胀痛E.四肢厥冷答案:E9.郁证主要的病因是A.情志内伤B.感受外邪C.饮食所伤D.胃失和降E.肝气上逆答案:A10.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A.四逆散B.柴胡疏肝散C.越鞠丸D.逍遥散E.小柴胡汤答案:B11.治疗气滞痰郁所致的郁证的最佳方剂是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半夏厚朴汤D.半夏秫米汤E.二陈汤答案:C12.郁证的治疗原则是A.理气开郁,调畅气机B.疏肝理气C.疏通气机,理气活血D.调理肝脾E.活血化瘀答案:A13.治疗郁证痰气郁结证的代表方剂是A.二陈汤B.逍遥散C.涤痰汤D.半夏厚朴汤E.血府逐瘀汤答案:D14.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A.心、肝、肾B.肝、心、脾C.肺、心、肝D.肺、脾、肾E.心、肺、肾答案:B15.郁证的预后多为A.差B.极差C.良好D.迁延难愈E.不一定答案:C16.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A.血郁症状B.湿郁症状C.气郁症状D.热郁症状E.痰郁症状答案:C17.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咳嗽痰少,舌红,苔薄,脉数,其选方是A.清燥救肺汤B.玉女煎C.桑杏汤D.桑菊饮E.银翘散答案:D18.吐血色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其选方是A.龙胆泻肝汤B.一贯煎C.丹栀逍遥散D.玉女煎E.归脾汤答案:A19.便血紫暗,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疲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其选方是A.槐角丸B.黄土汤C.归脾汤D.六君子汤E.补中益气汤答案:B20.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是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选方为A.十灰散B.知柏地黄丸C.归脾汤D.茜根散E.小蓟饮子答案:A21.患者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1、黄芪固卫散【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刘韵远方)【歌诀】刘氏黄芪固卫散,专治自汗与盗汗,龙牡黄芪浮小麦,五味甘草炒黄研。

【组成】生黄芪60克,煅龙骨60克,生牡蛎60克,浮小麦6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上药用砂锅炒微黄,共研极细面。

每次服1~2克,日服2~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服1周即开始见效)。

【功效】益气固卫止汗。

【方解】本方为自拟经验方,具有益气止汗固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之【功效】,为体虚多汗易感,食欲不振患儿而设。

方用生黄芪、生甘草益气固卫;配以生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

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固卫止汗之功。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

【加减】如果出现感冒发热者,应暂停服用,待发热消退后再继续使用。

该方药性和平,无副作用,依法服用,对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服之更宜。

2、牡蛎散【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齿牡蛎炒。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浮小麦各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

每服9克,水煎服,日服2~3次,原与小麦同煎服。

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或剂量减半,水煎服。

【功效】固表敛汗。

【方解】'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出。

若汗出过多,久而不止,必然耗损心之气阴,以致虚火内扰,则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症丛生。

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

方中牡蛎益阴潜阳、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而止汗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自止'(乔模)。

【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

可用于病后、产后、外科术后、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现的自汗或盗汗。

【加减】为加强疗效,本方可加煅龙骨、糯稻根、瘪桃干。

若属气虚自汗,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阳虚汗出,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阴虚盗汗,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血虚多汗,加熟地黄、何首乌以滋养阴血。

辨证气血津液辩证

辨证气血津液辩证

五、气滞证
1.概念:指人体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乃至停滞 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胸胁脘腹等处的胀闷、或胀、窜、 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 3.辨证要点:①胀、按之无形。 ②随嗳气、 太息、矢气可缓解。 ③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 改变。
六、气逆证
1.概念:指体内气机应降反出或升发太过所 概念: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①肺气上逆的症状表现。 辨证要点:以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肿块不移,口唇、指甲青紫等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以局部胀满、刺痛、拘按,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脉弦涩伴有气滞见症为辨证要点。 概念:指脏腑及其官窍因气机闭塞不通所导致的危急证候。 辨证要点: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眩晕乏力伴气血亏虚的基本见症。
二、气陷证
1.概念:指因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所表 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腰腹气坠等。 3.辨证要点:以坠胀、内脏下垂、兼有气虚 为辨证要点。
气虚证与气陷的鉴别要点:(从三个方面进行 鉴别)
①临床表现 ②病机:气虚证:元气不足,脏腑机能减 退。
气陷证:气虚不陷、升举无力。 ③辨证要点
三、气虚不固证
辨证要点:以“干、渴、瘦、细” 为辨证要点。 概念: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辨证要点:以大出血的同时,出现气少息微,大汗淋漓、神情淡漠或昏聩等气脱征象为辨证要点。
2.临床表现:面、脸、唇、舌、甲颜色淡白, 临床表现:或为昏迷、昏厥,或为内脏出现绞痛大小便闭塞等。
辨证要点:以一般气虚症状加上汗、尿、涎、白带等任何一方排泄过多而清稀为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津亏证的表现。
眩晕,心悸多梦,肢麻等。 辨证要点: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眼,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

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

2021/3/14
中医内科学
20
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睥益 气,助黄芪益气固表;少佐防风走表散邪, 且助黄芪固表。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 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党 参、黄精益气固摄。兼有阴虚,而见舌红 、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
2021/3/14
中医内科学
21
【辨证论治】 2.心血不足证 主症:自汗或盗汗。 兼症: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 舌脉: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血养心。 代表方:归脾汤。
4、血压改变等。
2021/3/14
中医内科学
10
【病因病机】
一.病因: • 1.久病体虚: • 2.情志不调: • 3.嗜食辛辣:
2021/3/14
中医内科学
11
【病因病机】

五脏化液 汗为心液
腠理发泄 汗出溱溱
心血不足证
中医内科学
邪热郁蒸 阴虚内热
12
【病因病机】
2021/3/14
中医内科学
26
方中以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清 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 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甘草调和诸药。 里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热。 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 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 中以黄柏清热,苍术、薏苡仁除湿,牛膝通 利经脉。
2021/3/14
中医内科学
27
【预防调摄】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 烦劳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 是预防自汗盗汗的重要措施。
2.汗出之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 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 用干毛巾将汗擦干。
3.出汗多者,需经常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持 衣服、卧具干燥清洁。

产后自汗、盗汗

产后自汗、盗汗

产后自汗、盗汗产后自汗、盗汗产后自汗为产后气血较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的疾病;产后盗汗是因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而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的疾病。

二者均属产后汗证范围,相当于产后多汗症。

诊断依据1.产后自汗系白昼汗多,动则益甚,持续多日不止。

2.产后数日内,微有汗出,不属产后自汗范围。

3.产后自汗应与产后中暑、产后发热等所致汗出相鉴别。

4.产后盗汗系入睡周身涔涔汗出,醒后汗即渐止。

证治概要产后自汗、盗汗其主要病因病机是产后亡血伤阴,元气耗散,气虚则卫阳不足,表虚失固而自污,伤血则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迫津外溢而盗汗。

本病以产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为特点。

因为有气虚、阴虚的不同,辨证时除以汗出的时间来判断是自汗或盗汗外,还应结合兼证与舌脉情况。

气虚自汗常伴恶风身冷,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薄;阴虚盗汗常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治疗都以补虚敛汗为主。

气虚自汗者益气固表止汗,阴虚盗汗者养阴潜阳敛汗。

但应注意气血生化与阴阳互根的特点,互相兼顾调治,务使阴阳平衡,营卫调和,腠理固密。

分证选方一、肺卫气虚证查阅药方用法查阅药味加减查阅三反九畏查阅疗效评定[主症] 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益甚。

时或恶风,面色咣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

舌质淡,苔薄,脉虚弱。

[治法] 益气固表,和营止汗。

[常用方]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防风30g,炙黄芪、白术各60g。

上为粗末,每次9g,用水300ml,加大枣1枚,煎至200ml,去滓,食后热服,每日3次。

[辨证加减]1。

汗出如浴,持续不止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

2.稍动即汗出加剧,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脉虚无力为气虚甚,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

3。

身凉肢冷者,为阳随汗泄,加炮姜、附子、人参温阳益气。

[按语]1.本方为治疗气虚自汗的名方,具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效力。

2。

据报道: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虚性汗证50例。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8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8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总分:68.,0做0题时间:90分钟)一、型题总题数:,分数:1.金某,女,48岁。

胸胁疼痛,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病侧肋间胀满,可见左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腻,脉沉弦。

其首选方剂是(分数:2.0)0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小青龙汤椒目瓜萎汤合十枣汤 V柴枳半夏汤解析:2苓王某,男,56岁。

症见身体沉重而疼痛,肢体微肿,无汗,恶寒,口不渴,咳喘,痰多白沫,苔白,脉弦紧。

其首选方剂是(分数:2苓0)0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V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解析:解析:溢饮与水肿之风水相搏证均可出现“身体沉重而疼痛,水肿,无汗”等证候,但水肿从眼睑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而本证肿以四肢为主,属溢饮证候特点,故辨证为溢饮之表寒里饮证,选用方剂小青龙汤以发表化饮,故选项为正确答案。

3苓孙某,男,65岁。

症见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伴有肢体浮肿,每遇寒即发,舌苔白滑,脉弦紧。

其首选方剂是(分数:2苓0)0十枣汤 V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解析:4苓于某,男,47岁。

症见气息喘促,动则尤甚,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少腹拘急不仁,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

其治则是(分数:2苓0)0苓脾化饮攻下逐饮大肺化饮苓脾补肾,以化水饮 V泻肺祛饮解析:解析:该患“气息喘促,动则尤甚,痰多,胸闷”,符合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的证候特点,而“怯寒肢冷,少腹拘急不仁,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均为脾肾阳气虚衰表现,故辨证为支饮脾肾阳虚证,选择温脾补肾、以化水饮治则,选项为正确答案。

5苓刘某,男,46岁。

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其治则是(分数:2苓0)0小胃泻火,养阴保津滋阴固肾,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V养阴润肺,生津止渴滋阴益胃,生津止渴解析:解析:该患出现“多饮、多尿”证候,符合消渴疾病特点,且多饮症状较为突出,辨证为上消之肺热津伤证,故选择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治则,选项为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一、A11、邪热郁蒸所致的盗汗,最佳选方是A、龙胆泻肝汤B、当归六黄汤C、知柏地黄丸D、黄连解毒汤E、桂枝加黄芪汤2、治疗盗汗之阴虚火旺证,方剂首选的是A、玉屏风散B、桂枝加黄芪汤C、当归六黄汤D、龙胆泻肝汤E、六味地黄丸3、自汗、盗汗的中医分型不包括A、肺卫不固证B、心血不足证C、阴阳两虚证D、阴虚火旺证E、邪热郁蒸证4、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方剂首选的是A、归脾汤B、麦味地黄丸C、当归六黄汤D、桂枝加黄芪汤E、甘麦大枣汤5、自汗的治疗原则是A、益气B、养阴C、调和营卫D、清肝泄热E、以上都是6、治疗心血不足型自汗,首选方剂宜选用A、归脾汤B、四逆汤C、四物汤D、当归补血汤E、补中益气汤7、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的表现属于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脱汗8、下列医学著作中,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的是A、《景岳全书·汗证》B、《临证指南医案·汗》C、《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D、《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E、《三因极-病证方论·自汗论治》9、盗汗一词最早记载于A、《灵枢·五癃津液别》B、《临证指南医案·汗》C、《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D、《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E、《三因极-证方论·自汗论治》二、A21、患者,男性,53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该患者治疗首选A、归脾汤B、当归六黄汤C、麻杏石甘汤D、桂枝加黄芪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患者,男,45岁。

近来夜间常出现盗汗,症见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其治疗首选方剂为A、归脾汤B、当归六黄汤C、龙胆泻肝汤D、萆薢渗湿汤E、黄芪桂枝五物汤三、A3/A41、顾某,男,42岁。

近日来出现夜寐盗汗,伴见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1>、其中医辨证为A、肺卫不固证B、气阴两虚证C、心血不足证D、阴虚火旺证E、邪热郁蒸证<2>、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益气固表B、养血补心C、滋阴降火D、清肝泻肝E、清热泻火<3>、其治疗方剂首选的是A、丹栀逍遥散B、龙胆泻肝汤C、六味地黄丸D、当归六黄汤E、金匮肾气丸四、B1、A.益气固表B.养血补心C.滋阴降火D.清热泻火E.养肝补血<1>、治疗自汗之肺为不固证,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治疗盗汗之阴虚火旺证,治法宜选用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盗汗之邪热郁蒸证。

证候: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5,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盗汗之阴虚火旺证。

证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自汗、盗汗中医分型有四型:肺卫不固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邪热郁蒸证。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7,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自汗之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白光)白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8,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自汗的治疗原则: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9,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自汗、盗汗之心血不足证证候: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治法:养血补心。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40,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盗汗的诊断:(1)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

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有引起盗汗的常见病因存在。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和类证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45,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和类证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46,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和类证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47,点击提问】二、A2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自汗之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白光)白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4,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盗汗之邪热郁蒸证证候: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44,点击提问】三、A3/A4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患者的表现,诊断为盗汗之阴虚火旺证。

证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1,点击提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阴虚火旺证证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2,点击提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阴虚火旺证证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33,点击提问】四、B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自汗之肺卫不固证证候: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白光)白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42,点击提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盗汗之阴虚火旺证证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该题针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43,点击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