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目录

一、作业目标 (1)

二、涉及知识 (1)

三、作业要求 (1)

四、作业过程 (2)

五、作业评价 (2)

六、附件:学生模板及评价量表 (3)

附件1:设计方案模板(教师可酌情自定项目) (3)

附件二:表10-7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表 (5)

附件三:教学资源评价的标准及模板 (6)

附件3-1:表10-3视频教学资源评价表 (7)

附件3-2:表10- 4 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价表 (8)

附件3-3:表10- 13 网络课件评价表 (9)

附件四:成绩汇总表(小组及二轮评价都可使用) (10)

一、作业目标

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生所学专业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相结合,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是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为实现本目标,在完成相关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课程特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大作业,综合测评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本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20%。

二、涉及知识

作业要求学生在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以下知识与技能:一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理论知识;二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知识(面对面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环境);三是教学资源设计知识与制作技能(实验教学内容:多媒体素材加工,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视频制作,网站开发)等。学生能综合运用以上理论知识与技能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过程方案,制作配套的教学资源。

三、作业要求

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应用教育技术公共课所教授的教学设计相关知识,基于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设计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方案设计要求制作配套的教学资源,具体要求如下:

1.教案内容:选择自己专业的基础教育领域课程,可以是小学、初中、高中

各阶段课程内容。(有清晰明确的国家课程标准,通用的教材,学生将来的就业方

向也是面向基础教育)

2.教学环境:可以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是在线学习环境,也可以

是虚实结合的混合教学环境。(以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主)

3.教学时间:课堂教学:1~2个课时(中小学标准课时45~90分钟);如需课

外学习时间可在教案中自主设计;在线教学或混合教学时间可自主确定。

4.教学方案(教案):教案设计项目完整,过程规范,符合学科教学要求;

突出体现教学媒体选择、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内容整合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有信息技术支持与融合,教学评价设计有信息技术辅助等方面)。

5.配套教学资源:依据教学方案设计制作配套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PPT、

flash动画、几何画板课件),教学网站、教学微视频(微课程)

6.诚信条款:保证方案及配套资源为本人原创,所有引用的外部材料必须做

出处标记。

四、作业过程

依据课程进度分步进行,四周时间左右时间完成。

1.第一步,布置作业,收集资源。要求学生确定教学方案设计的主题,收集资源:

学科课程标准,标准教材,相关参考教案及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学第12周,教学进度:第六章教学设计)。

2.第二步,提供示范(作业方案设计结构模板)。教师提供案例示范,依据信息

化教学设计知识,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源,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提供作业模板(附件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布置学生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及配套教学资源。

(教学第13周,教学进度:第六章教学设计)

3.第三步,学生完成,第一次评价。学生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及配套教学资源。教

师根据完成情况随机选择学生作业进行分析,点评作业中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修改方案,进行组内评价(3~4人/组)。(教学第14周,教学进度:第七章教学评价)

4.第四步,修改并完成第二次评价,每班经过小组评优后推出8~12份左右的优

秀作业,进行组间评价,选出全班优秀的作业。(教学第15周,教学进度:第七章教学评价)

5.教师结合学生评价结果,可择优在课堂展示。

五、作业评价

本作业评价目标是通过作业评估学生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和教学资源

制作技能,依据学生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及配套教学资源,从设计方案的完整度,教学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对作业进行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分组评价(小组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完成,也可由教师直接做出终评。具体由课程完成情况及所用时间由教师任课教师选择。

如分组进行(5-7人/组,全班分组4-6组),可分三步完成,作业完成后,第一步,小组成员(课后完成,小组长汇总)使用设计方案评价量表(附件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表)和选择适合教学资源评价量表(附件三:教学资源评价的量表)互评,小组长汇总平均后,选出小组优秀作业(全班推优6-12份),第二步,由小组长代表小组使用设计方案评价量表(附件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表)和选择适合教学资源评价量表(附件三:教学资源评价的量表),对小组优秀作业进行评价,学习委员汇总平均后,选出班级优秀作品,第三步,教师结合学生两级评价结果,做出最终作业评价,并择优在课堂展示。

六、附件:学生模板及评价量表

附件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表

附件三:教学资源评价的标准及量表

(1)评价标准

由于评价主体、资源类型和应用对象的不同,人们对于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也不尽一致。

一般而言,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已经成为目前公认的教学资源评价的基本指标。

①科学性:主要包括概念的科学性;问题表述的准确性;引用资料的正确性等。

②教育性:主要包括认知逻辑合理性;直观性;剖析功能的应用;情景创设;启发性;交互性;针对性;思想方法创新等。

③技术性:主要包括恰当运用多媒体;运行可靠;易操作;具有网络功能等。

④艺术性: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应具有较高艺术性);声音效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