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和教学论发展的动向与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拥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为科学研究、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宽广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能力。
3、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能撰写毕业论文摘要。
能较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筹。
四、课程设臵及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研究生须补修)组成。
其中学位课程、补休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非学位课程由硕士研究生根据教学计划自选。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
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为一年半。
三、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应修总学分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位课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入学前CET-6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或取得CET-6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免修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课程。
(一)必修课1.公共学位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二选一) 2.5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3)英语 6学分2.专业学位课(10学分)(1)教育学原理 3学分(2)学习理论 3学分(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二)选修课1.方向选修课(1)教学原理方向(10学分)教学原理 3学分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 2学分学科教学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美术、音乐) 3学分国外教学理论流派 2学分(2)课程原理方向(7学分)课程原理 3学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 2学分国外课程理论流派 2学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语文)(7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原理 3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2学分小学语言教材研究 2学分(4)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数学)(7学分)小学数学教育学 3学分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学分数学教材理论 2学分(5)任意选修课教学思想史 2学分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 2学分教学艺术论 2学分教学测量与评价 2学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 2学分中小学课程问题研究 2学分(三)补修课程随本科生修读或安排集中授课,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4)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4)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进展与动向,并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具体工作安排与计划参照学院本科顶岗实习安排。
全日制教育硕士除与本科生一起参加实习考核外,还需要提交研究性教学实践考核表和实践报告(不少于4000字),并由实践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然后再由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考核小组负责审查所有实践材料和考核记录,提出最终考核意见,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8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我们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数学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数学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培养能够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学人才或教学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具体可分为:1、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2、数学方法论3、现代数学教育方法4、竞赛数学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硕士生的学制为2年。
课程学习在前2个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1五、文献阅读根据本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我们拟定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第三学期末结束。
阅读文献的目的是能够了解国外数学教育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当前数学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3、4学期。
所实践的课程应为数学教育或相关专业(如高等数学等)的课程,由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有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本环节包括研究生的见习、试讲、授课、做助教等方面的工作。
在见习、试讲的基础上,研究生应当亲自授课不少于8学时。
上课时由导师或具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
此外,研究生还可以适当地跟班做辅导教师,做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工作。
教学实践结束,经考察合格可以记1学分。
七、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有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
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调研工作前,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树立踏实的科研作风,善于合作并富有创新精神。
2.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方向的专门知识, 能利用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进行科学研究, 并应用于其它相关学科中。
二、研究方向01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是数学与教育的结合,是指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出发,用较高的观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及其教学问题。
主要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人员。
该方向主要包含三个领域: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与数学教学论。
02Teichmuller空间理论及其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Teichmuller空间理论及其在多方面的应用。
Teichmuller空间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Riemann曲面的分类问题,内容涉及拟共形映射理论、Riemann曲面理论、复解析动力系统理论、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微分几何及低维拓扑等。
03多复变函数空间理论多复变函数空间理论主要研究多复变全纯函数空间的刻画及其上算子的有界性、紧性及Schatten-P性质,这些算子主要有Hankel算子、Toeplitz算子、乘法算子及复合算子等。
04偏微分方程主要研究从微分几何,理论物理和其它非线性应用科学等领域中提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比如:Yang-Mills方程,非线性Schrodinger 方程,超导研究中的Ginzburg-Landau方程、化学和生物学中出现的反应扩散方程等。
研究这些非线性问题解的存在性、适定性、多解性、解随时间的演化等,不断解决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05分形几何及其应用在基础研究方面,分形几何利用主要利用维数和测度等指标对一些不规则对象进行研究。
分形几何在各个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学中的动力系统等;物理中的布朗运动;化学中酶的构造等等。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探讨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探讨摘要: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对现有“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各分支“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力图为培养适合于现代中学一线教学的高学历新型师资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硕士;培养方案;改革一、培养研究生学历中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教学法”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其目标是培养从事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法”的专业课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
“教学法”后来改为“课程与教学论”。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家在该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和教学论分支的动向和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但培养目标仍然是“能够承担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学历教育的不断深化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增多,新世纪以来该学科毕业生的去向已经越来越多地偏离了当初设置学科时的培养目标。
在对包括重点高等师范院校在内的6所学校的调研中,2006级、2007级共136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毕业生中有65.8%从事中学教师工作,这表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向已由原来的高校或科研单位逐渐向中学教师转变。
另外,近年来我国以科研、学术研究为培养目标的其它“学科类专业”部分研究生加入了中学教师的行列,与“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同样成为硕士学历中学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多年以来在中学教师的培养方面,无论是专科学历的,还是本科学历的,其学科范围都是按一级学科来培养,满足了初中或高中各门课程所需要的一级学科知识背景。
但作为研究生学历层次的中学师资培养,目前还没有明确设定按哪级学科来培养。
现实情况就是沿用二级学科培养“研究人才”的模式来培养硕士学历的中学教师。
既然中学各门课程涉及的学科范围是一级学科领域,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硕士)的培养方面,却收缩成了二级学科,这显然与需求不相适应。
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系统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掌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承担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育学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简介1、教育学原理方向。
本方向以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及规律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教育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2、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方向。
本方向以课程与教学论的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它区别于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是,不局限于研究某一学科领域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而是各个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从总体上探讨课程与教学的一般规律。
3、比较教育学方向。
本方向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
4、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1)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以学习外语教学基本理论为前提,研究分析英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揭示英语教学的规律,研究现代语言学理论及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并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出发,研究高校英语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的组织、教学测试与评估等问题。
以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途径,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阐述语文学科的现象及规律,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深入把握语文学科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各种关系,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科教育数学培养方案(整理版)
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数学)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招生对象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
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满一学期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根据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审核录取。
四、培养方式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在职学习为主。
课程学习主要通过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进行,实行学分制。
同时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互认。
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与实行基地合作培养研究生。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四个模块。
总学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一)公共学位必修课(4学分)(二)学位基础课(8学分)(三)专业必修课(10学分)(四)专业选修课(6学分)(五)教育实践(6学分)本专业教育硕士生教育实践的要求是:(1)积极承担本人所在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3)积极开展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等教育研究活动;(4)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工作。
考查方式与成绩评定:学生在职学习期间,应按上述要求开始活动,并根据完成以下工作的情况评定成绩,计入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旳学科,属教育学旳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立于2023年。
本专业遵照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旳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旳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旳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气氛,融合有关学科旳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旳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往届毕业生重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旳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旳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旳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
其详细规定是:1.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科学旳思想措施和诚朴旳工作作风,具有良好旳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旳专门知识,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旳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有关领域旳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旳知识基础和较宽旳知识面。
3.具有措施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学会运用科学旳研究措施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措施分析和处理实践问题旳能力。
54. 具有较强旳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可以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5. 具有良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旳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02 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点是我院在师范性方面的硕士专业方向的标志,20世纪70 –80年代,我院在数学学科教学论方面就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80年代末开始招收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硕士研究生。
目前,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设有数学教学论、数学学习论和数学课程论三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有硕士生导师6人,并形成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承担着部、省、市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发表了大量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出版了多种教育科学研究的著作。
经过多年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学科的师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现代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与教学论及数学学科教学论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能胜任数学教学工作,并且具有独立从事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和数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3.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研究方向1.数学教学论2.数学学习论3.数学课程论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3年。
第1、2学年主要用于学位课程、专业课程学习,第3学年开始做毕业论文,在1年内完成并进行答辩。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36—38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10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
1、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科生,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已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2、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学术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概述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高等院校特设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将对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2. 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基础和较高教育研究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支持。
3. 课程设置3.1 基础理论课程研究生需要修习一系列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学习理论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内容,如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与创新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为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
3.3 选修课程研究生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一定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政策研究、跨文化教育、课堂管理等。
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
4. 实践环节4.1 教学实习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一定的教学实习环节。
研究生将进入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实习,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2 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
通过独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或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究生能够提升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5. 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培养方案的一部分,研究生需要撰写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性论文。
通过撰写学位论文,研究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级学科下的⼀个⼆级学科,其发展历史不长,所以也是⼀门新兴的学科。
⽬前该学科正朝着新的、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的课程教学改⾰。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教师教育改⾰和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政部门、⾼等院校和中⼩学所需要的从事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才。
具体培养⽬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的⽂化素养;2.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育教学改⾰与研究的能⼒,能独⽴地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作;3.具有⼀定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4.具有运⽤⼀门外语进⾏学习、研究和交流,能够⽐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献资料的能⼒;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6.具有较⾼的信息素养,能够利⽤信息技术进⾏学习和研究。
三、研究⽅向1.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如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与⽂化、课程与教学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如基础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基础教育课程改⾰等问题。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般为三年,⾄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式与⽅法硕⼠研究⽣的培养实⾏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式。
导师是硕⼠研究⽣培养的第⼀负责⼈,教育科学学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成⽴了教育科学学院硕⼠研究⽣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有关科学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我校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通过学科理论研究与创新,使我校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国内同类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力争把我院的这一学科研究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二、主要研究方向A:课程论B:教学论C:学科教学论三、专业培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五、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一)学位基础课(二)学位专业课(三)专业选修课A:课程论B:教学论C—1数学教学论C-2物理教学论C-3化学教学论C-4生物教学论C-5地理教学论C-6科学教育教学论C-7信息技术教学论C-8历史教学论C-9英语教学论C-10语文教学论C-11音乐教学论C-12体育教学论C-13美术教学论。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全日制)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2年入学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数学)学制:二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是广州大学师资队伍最为优化的学院之一,既有全国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获得者庾建设教授,也有全国首届百名高校教学名师曹广福教授。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方向)设置理工并存,人才培养本硕并重。
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四个本科专业 (方向) ,有应用数学博士点和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论(数学教育理论与技术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应用数学专业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近5年来,全院教师共发表论文4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7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项;转让和被采用的科研成果价值500多万元。
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科技部、教育部和省、市科研课题及横向课题40多项,合计金额近500万元。
学院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
信息安全实验室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专用计算机房,一人一机;数学建模创新基地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资料室藏书丰富、查阅方便;学术讲座活动频繁,平均每年都举行一次以上大型学术会议。
该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拥有一批研究实力雄厚、研究成果突出的指导教师,注意结合各学科方向的特点,关注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三、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明确所有领域方向的教育硕士都姓“教”,培养的终极目标为: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教学和教育科学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教育科研与教学理论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和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具有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承担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4、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2、课程与教学管理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取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学期,总学分不低于37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1、学位课程(23学分)(1)公共课程:8学分(2)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3)专业课程:9学分2、非学位课程(10学分)(1)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2)跨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3)公共选修课程: 2学分3、学术活动(2学分)(1)科研成果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其他成果 1学分(2)学术报告至少听6次、公开做1次学术报告 1学分4、实践活动(2学分)(1)教学实践不少于36学时 1学分(2)社会实践答辩前至少完成1篇社会实践报告 1学分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每门课程不少于54学时,不计学分。
数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1
数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1)适用专业:基础数学(070101)、计算数学(070102)、应用数学(070104)、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数学教育(07012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高层次的学术型与应用型数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深厚而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从事数学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主要为攻读博士做前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准备;培养高校和中学需要的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从事技术开发、咨询预测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基础数学专业(1)奇点理论;(2)李代数及其应用;(3)同调代数;(4)低维拓扑;(5)非交换几何;(6)算子理论及算子代数;(7)代数数论2.计算数学专业(1)微分方程数值解;(2)数值代数;(3)数值逼近;(4)分形几何3.应用数学专业(1)常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2)泛函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3)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4)动力系统;(5)生物数学;(6)金融数学4.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1)偏微分方程控制理论;(2)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3)运筹学与优化理论5.数学教育专业(1)数学教育心理;(2)数学课程;(3)数学教学;(4)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学制与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三年,修业年限在两年至四年之间。
实行学分制,毕业时总学分不低于42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必修环节总学分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一、培养目标
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我们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数学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数学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培养能够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学人才或教学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
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具体可分为:
1、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
2、数学方法论
3、现代数学教育方法
4、竞赛数学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硕士生的学制为2年。
课程学习在前2个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1
五、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我们拟定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第三学期末结束。
阅读文献的目的是能够了解国外数学教育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当前数学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3、4学期。
所实践的课程应为数学教育或相关专业(如
高等数学等)的课程,由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有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本环节包括研究生的见习、试讲、授课、做助教等方面的工作。
在见习、试讲的基础上,研究生应当亲自授课不少于8学时。
上课时由导师或具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
此外,研究生还可以适当地跟班做辅导教师,做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工作。
教学实践结束,经考察合格可以记1学分。
七、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形式有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
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调研工作前,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八、开题报告
硕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定为第三学期初进行
开题报告应规范,要写明:
(1)所确定选题的前期研究情况;
(2)个人研究的创新性,其理论与实际价值所在;
(3)完成论文的步骤方法及时间安排;
(4)尚未搞清的问题;
(5)调查实验等的设计方案;
(6)需要领导和导师协助解决的其它问题。
开题报告应提交有导师组和本专业全体研究生参加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讨论,经研讨通过后方得进入学位论文的下一步工作。
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九、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数学所组织,考核办法和标准参照研究生院制订的“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十、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
选题必须针对现时教育界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而提出,论域集中,论题典型,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立题及撰写过程应广泛选用资料,有准确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显示本学科前沿研究的把握,外文资料的运用应占一定的比例。
论文涉及的事实材料和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论文的行文,应做到基本概念正确、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逻辑层次清楚、篇章结构合理,分析深刻、具有创见。
应从论文中反映出作者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附表1
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哲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任课教师:高文杰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与高等相关的专题,并着重从数学教育的角度,以数学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为线索,探讨数学教育与教学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数学史概论》李文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2年
《数学史概论》(美)H 伊夫斯,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外国数学简史》编写组,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中国数学简史》编写组,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数学教育学概论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任课教师:卢秀双
内容概要:
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课程理论等对数学教育目标理论、数学教学过程理论、数学教学原则理论、数学教学模式、方法理论、数学教育评价理论等进行教学研究、探讨。
介绍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研究的动态及最新课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数学教育学概论》曹才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数学教育学》张奠宙,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数学教育学》(苏)斯托利亚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数学教育学导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数学教育学》吴宪芳、郭熙汉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
预修课程:数学、教育学、心理学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相结合
预修课程:现代分析、拓扑学、抽象代数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解题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任课教师:卢秀双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研究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与现状,竞赛数学的特征,竞赛数学中的专题,竞赛数学中的方法技巧,以及竞赛数学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竞赛数学教程》与《竞赛数学解题研究》张同君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竞赛数学研究教程》单尊,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数学教育评价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任课教师:李辉来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教育评价概论,包括教育评价的内涵、本质、目的、作用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田万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国际展望: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唐瑞芬、李士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
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数学文化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任课教师:李辉来
内容概要:
主要讲述数学与美学、数学与人的发展、数学与哲学、数学与文化艺术、数学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数学文化》张楚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与文化》邓东皋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教学方式:讲授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数学研究所任课教师:李忠范
内容概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特征数的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技能,今后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贾俊平等编著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袁卫等编著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
何晓群编著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