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穴位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
1.主穴:内关,合谷,中冲哦,人中,太阳,翳风,风池,天柱,百会,厥阴俞,肝俞,肾俞,足三里,丰隆,太冲,厉兑,腋门,期门。
2.配穴:恶心欲吐加鸠尾、中脘。
3.按压法治疗:患者取坐位,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内关穴,指力由轻指重地按压1-2分钟,稍放松后,接着按压,以同样的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内关穴。一般晕车症状较轻者,按压内关学后,很快可消除其不适,并可防止呕吐的发生;已发生呕吐的晕车者,按压内关穴后,也可减轻其症状,并可止吐。
四.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一呼吸急促,哮鸣有声,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主症。哮是喉间痰鸣有声,喘指呼吸困难。二者常相间为病,故一般多哮喘并称。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剧变发病较多,小儿、老人尤多。哮喘多见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炎、心源性哮喘、硅肺。
风火牙痛者,牙痛甚而龈肿,兼恶寒发热。
肾虚牙痛者,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口不臭,牙齿浮动。
处方:
1.主穴:人中,迎香,承浆,地仓,大迎,太阳,风池,下关,颊车,合谷,内庭,太冲,太溪,温溜,厥阴俞,志室。
2.配穴:胃火牙痛者,加足三里,解溪、三间穴;风火牙痛者,加曲池,外关,风池;肾虚牙痛者,加太溪,肾俞穴。
7.简易妙招:当出现晕车时,立即用手轻轻捂住鼻子然后呼吸,患者也可以用双手中指重叠,按揉百会穴,然后用双手抱头后部,用拇指点按风池穴,直到头晕症状缓解,伴有呕吐的患者还可以按住中脘穴,或者双手虎口交叉,顺时针按揉腹部108圈。
8.乘车是咀嚼芦荟叶或者松针少量,能有效的预防晕车。
三.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入睡不久即醒,醒即难睡,甚至彻夜不眠。失眠与饮食、情志、劳疲、体虚、等因素有关。中青年女性、年老体弱者、久病不愈者、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平时精神紧张焦虑者以及突然遭受不良情绪刺激者易患此病。
处方
1.主穴:膻中,中府,云门,章门,期门,大包,中脘,大椎,肺俞,膈腧,厥阴俞,心俞,内关,足三里,太冲。
2.配穴:肋椎关节或胸椎小关节脱位的患者,加相应部位的背俞穴,局部疼痛明显者加阿是穴。
3.按揉法:患者患侧在上卧位,术者以掌面按揉胸肋不或肩背部患处,着重按揉紧张痉挛的肌肉,约5min。
4.刮痧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先在其背部的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穴经风门、肺俞、厥阴穴、心俞、膈腧、肝俞、脾俞等穴位至肾俞涂抹润滑剂,取刮板以45度倾角,平面朝下刮拭,然后再依法顺序刮拭督脉,由大椎刮至至阳,刮任脉,由膻中至中脘,在刮章门、期门、日月穴,上肢的内关穴及下肢足三里、太冲穴,各2min。
临床常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严重的可延缓数日至数周或反复发作。
(1)实证:
风寒袭肺:喘急胸闷,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形寒无汗,头痛,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喘促气粗、甚至鼻翼煽动,咳痰黄稠,口渴喜冷饮,胸闷烦躁,汗出,甚则发热面红,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4.刮痧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先在其项背部的风池大椎等穴处刮拭。然后再顺序刮拭太阳、印堂、各穴,每穴2min。
5.艾灸疗法: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太阳、百会,距皮肤2-3cm,灸至皮肤发红,时间5-15min。
6.饮食调理:头胀痛、急躁者,饮食易清淡,禁食肥甘厚腻、辛辣发物,以免生热动风;气血不足者,应加强饮食调理,多食牛奶等血肉有情之品。各类头痛均应禁烟酒。
4.点按法治疗:患者取坐位,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鸠尾穴,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2min,能调整胃的功能,不再有欲吐的感觉。
5.刮痧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先在其项部天柱穴刮拭,然后,顺序刮拭百会,上肢腋门及下肢厉兑穴,每穴2min。
6.灸法:艾条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百会、风池、合谷、太冲、中脘、天柱、翳风、期门等穴,距皮肤2-3cm灸约10min,至皮肤发红,坚持灸半月余。(本法适用于平素体质虚弱,晕车是有天旋地转或呕吐不止的患者。)
五.牙痛
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及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牙齿本身的疾病,如龋齿、牙髓炎,或牙周组织的疾病如牙周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一级邻近组织的疾患,如三叉神经痛、上颌窦炎;颌骨肿瘤等。牙痛的程度可十分剧烈,往往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中医认为牙痛与风火、胃火、肾虚及龋齿有关。
胃火牙痛者,牙痛甚剧,兼有口臭、便秘。
5.食疗:
A-百合、木耳、花生、丝瓜、罗卜、藕、柑橘、橘、核桃、梨、蜂蜜、海带等食物,有祛痰、定喘、润肺作用,哮喘病人可常食。而肥肉、海鱼、虾、蟹等油腻腥气之品,有助湿、生痰动火作用,容易引起或致使病情加重,因此应予以禁忌。
B-鲜艾叶120克,捣烂取汁。每天3次,口服。
C-将鸭梨去心,中间加少量冰糖,蒸熟后食用,可以清心化痰,预防哮喘发作。
患者入睡困难,时睡时醒,睡眠程度不深,处在似睡非睡的状态,并经常作噩梦,早晨醒来感觉非常疲倦,无精打采,或入睡并不困难,但睡眠持续时间短,经常到后半夜就醒,醒后难再入睡,病情严重的彻夜不眠。患者常伴有头晕脑胀、头痛、四肢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多梦、心悸烦闷、食欲不佳、手足发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症状。
4.刮痧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先在其局部穴位涂抹润滑剂,取刮板45度倾角,平面朝下顺序刮拭风池、百会、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各穴。每穴2 min。
5.灸法:艾柱隔姜灸。患者取俯卧位,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cm的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在施灸的心俞、肾俞穴位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1柱,灸5-7柱。本法适用于头晕、耳鸣、心慌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者。
7.食疗法:龙骨、牡蛎各30克,鲢鱼或鲤鱼头1个,炖熟调味。食。
二.晕车
晕车是最常见的晕动病之一,是由于个体因素加上乘车时速度较快,身体遭受震荡,使耳内前庭神经功能暂时失常所致。看到剧烈动荡的物体,嗅到汽油味等容易诱发此病。
晕动病患者轻者微觉头晕,乏力,重者恶心呕吐,头痛,烦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及不同程度的的眩晕,甚至血压下降,心率快慢不一,呼吸不畅。一般唉停止运动后,症状迅速缓解,而病愈后,再次经受运动,又可发作。
6.食疗方法:绿豆10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将绿豆捣碎,用水洗净,放锅里加水适量,煮至绿豆烂熟,把鸡蛋打入绿豆汤里,搅匀。稍凉后一次服完,连服2-3天。本法适用于口腔红肿热痛的风热牙痛者。
六.岔气
岔气也称“胸胁迸伤”,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多由外伤、暴力的撞击或挤压,导致胸壁软组织损伤,所形成的胸部气机壅滞,胸部扳紧掣痛,胸闷不舒的一种病症,属内伤范畴。
4.灸法:
A_艾柱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肺俞,肾俞,太溪穴位,距皮肤2-3cm灸至皮肤发红,每穴灸5-10min,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本法适用于肾虚哮喘)
B_艾柱隔姜灸。患者取俯卧位,去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cm的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定喘,风门,肺俞穴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或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1柱,每穴灸5-7壮。每日施灸1次。(本法适用于风寒袭肺哮喘)
患者一般都有明显的外伤史,受伤后即出现一侧胸胁疼痛或肩背部疼痛,气短气急、闷胀,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疼痛范围广泛模糊。
临床上属伤气者,痛时走窜不定,局部无明显压痛,呼吸、说话时有牵扯性疼痛,甚至不能平卧,不敢抚养转侧。由气及血,痛有定处,局部淤肿,肋椎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其受累关节处可有范围的压痛。胸壁固有肌群撕裂或痉挛,在相应的肋间隙可见肿胀、牙痛,肋间隙稍窄等现象,若胸壁附着肌拉伤、劳损,亦可出现损伤部位的明显肿胀,局部明显压痛。
处方:
1.主穴:百会,攒竹,风池,内关,神门,中脘,关元,中极,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2.配穴:多梦、心悸、神疲患者加心俞、脾俞;头晕,耳鸣,腰酸梦遗者加肾俞、太溪;心烦易怒、目赤、便秘者加肝俞、太冲、合谷。
3.按揉法:患者取坐位,用手拇指端或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按揉百会、攒竹、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每穴按揉1-2min。
穴位疾病
一.头疼:
头痛是脑及眼口鼻等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疾病引起的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症。引起的头痛的原因很多,中医将其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外感头痛:头疼伴有肩背颈部的疼痛,发病较急,怕风怕冷,发烧;夏天中暑后头胀同胀,发烧,口渴,面红,或头疼如裹布,全身困倦疲惫。
内伤头疼:隐隐头疼,发病较缓,多伴头晕,遇劳累后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加重。有些病人伴有恶心呕吐,失眠,心慌。
(本法适用于上牙痛患者)
5.灸法:
a)艾柱隔蒜灸。患者取仰卧位,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1-0.3cm的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颊车、下关、合谷、内庭穴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或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一柱,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施灸1-2次。(本法适用于牙痛发作时施灸)
b)艾柱隔姜灸。患者取仰卧位,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cm的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颊车、合谷、足三里、太溪穴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或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1柱,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施灸1次。
处方:
1.主穴:印堂,太阳,阳白,风池,大椎,肺俞,肩井,合谷。
2.前头痛者加足三里、内庭;偏头痛加头维、外关、中者;头顶痛加百会、内关、太冲;后枕痛加昆仑、后溪。
3.按摩治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双手中指或拇指指端同时用力按揉印堂、太阳、头维、风池等穴位。每穴揉按1-2min,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益。
痰浊阻肺:气喘咳嗽,痰多多黏,咳出不爽,甚则喉中有痰鸣声,胸中满闷,汗出,恶心纳呆,口淡无味,舌苔白腻,脉滑。
(2)虚证:
肺虚: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舌质偏红,脉象软弱。
肾虚: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甚,气不得续,汗出,小便不利,心悸不安,舌质淡,脉沉细。
处方:
1.主穴:天突,膻中,中脘,定喘穴(大椎穴旁开0.5寸),列缺,尺泽,肺俞,肾俞,鱼际
5.灸法:艾柱温和灸。患者取舒适体位பைடு நூலகம்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阿是穴,距皮肤2-3cm,灸至皮肤发红,每次灸10-15min,每日施灸1次。
本文只供参考,具体疾病请咨询医师后再做治疗。本人不符任何责任。
2.配穴:哮喘身痛怕惊者加风池,风门;哮喘呼吸急促、口渴喜热饮冷者加大椎、曲池;气喘咳嗽、痰多而黏者加丰隆、足三里;喘促气短、言语无力者加膈腧、太渊;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甚者气不续者加命门、太溪。
3.刮痧疗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现在其颈项及背部的定喘、大椎、肺俞、肾俞等穴位涂抹润滑剂,取刮板一45度倾角,平面朝下刮拭,然后在依法顺序刮拭天突、膻中、中府穴,上肢的太渊、尺泽穴及下肢足三里穴,每穴1-2分钟。
3.按揉法: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风池、翳风、太阳穴各一分钟,再按揉面部的下关,颊车等穴位处治疗,压力由轻至重治疗时间约为5min,最会按揉内庭、太溪、行间、太冲等穴,其压力应以重刺激为主,治疗时间为3min。
4.刮痧疗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先在其颈项及背部的翳风、厥阴俞等穴位涂抹润滑剂,取刮板以45度倾角,平面朝下刮拭,然后,再依法顺序刮拭面部下关,颊车,上肢的温溜,三间,合谷及下肢内庭穴,各2min。
1.主穴:内关,合谷,中冲哦,人中,太阳,翳风,风池,天柱,百会,厥阴俞,肝俞,肾俞,足三里,丰隆,太冲,厉兑,腋门,期门。
2.配穴:恶心欲吐加鸠尾、中脘。
3.按压法治疗:患者取坐位,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内关穴,指力由轻指重地按压1-2分钟,稍放松后,接着按压,以同样的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内关穴。一般晕车症状较轻者,按压内关学后,很快可消除其不适,并可防止呕吐的发生;已发生呕吐的晕车者,按压内关穴后,也可减轻其症状,并可止吐。
四.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一呼吸急促,哮鸣有声,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主症。哮是喉间痰鸣有声,喘指呼吸困难。二者常相间为病,故一般多哮喘并称。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剧变发病较多,小儿、老人尤多。哮喘多见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炎、心源性哮喘、硅肺。
风火牙痛者,牙痛甚而龈肿,兼恶寒发热。
肾虚牙痛者,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口不臭,牙齿浮动。
处方:
1.主穴:人中,迎香,承浆,地仓,大迎,太阳,风池,下关,颊车,合谷,内庭,太冲,太溪,温溜,厥阴俞,志室。
2.配穴:胃火牙痛者,加足三里,解溪、三间穴;风火牙痛者,加曲池,外关,风池;肾虚牙痛者,加太溪,肾俞穴。
7.简易妙招:当出现晕车时,立即用手轻轻捂住鼻子然后呼吸,患者也可以用双手中指重叠,按揉百会穴,然后用双手抱头后部,用拇指点按风池穴,直到头晕症状缓解,伴有呕吐的患者还可以按住中脘穴,或者双手虎口交叉,顺时针按揉腹部108圈。
8.乘车是咀嚼芦荟叶或者松针少量,能有效的预防晕车。
三.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入睡不久即醒,醒即难睡,甚至彻夜不眠。失眠与饮食、情志、劳疲、体虚、等因素有关。中青年女性、年老体弱者、久病不愈者、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平时精神紧张焦虑者以及突然遭受不良情绪刺激者易患此病。
处方
1.主穴:膻中,中府,云门,章门,期门,大包,中脘,大椎,肺俞,膈腧,厥阴俞,心俞,内关,足三里,太冲。
2.配穴:肋椎关节或胸椎小关节脱位的患者,加相应部位的背俞穴,局部疼痛明显者加阿是穴。
3.按揉法:患者患侧在上卧位,术者以掌面按揉胸肋不或肩背部患处,着重按揉紧张痉挛的肌肉,约5min。
4.刮痧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先在其背部的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穴经风门、肺俞、厥阴穴、心俞、膈腧、肝俞、脾俞等穴位至肾俞涂抹润滑剂,取刮板以45度倾角,平面朝下刮拭,然后再依法顺序刮拭督脉,由大椎刮至至阳,刮任脉,由膻中至中脘,在刮章门、期门、日月穴,上肢的内关穴及下肢足三里、太冲穴,各2min。
临床常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严重的可延缓数日至数周或反复发作。
(1)实证:
风寒袭肺:喘急胸闷,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形寒无汗,头痛,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喘促气粗、甚至鼻翼煽动,咳痰黄稠,口渴喜冷饮,胸闷烦躁,汗出,甚则发热面红,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4.刮痧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先在其项背部的风池大椎等穴处刮拭。然后再顺序刮拭太阳、印堂、各穴,每穴2min。
5.艾灸疗法: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太阳、百会,距皮肤2-3cm,灸至皮肤发红,时间5-15min。
6.饮食调理:头胀痛、急躁者,饮食易清淡,禁食肥甘厚腻、辛辣发物,以免生热动风;气血不足者,应加强饮食调理,多食牛奶等血肉有情之品。各类头痛均应禁烟酒。
4.点按法治疗:患者取坐位,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鸠尾穴,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2min,能调整胃的功能,不再有欲吐的感觉。
5.刮痧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先在其项部天柱穴刮拭,然后,顺序刮拭百会,上肢腋门及下肢厉兑穴,每穴2min。
6.灸法:艾条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百会、风池、合谷、太冲、中脘、天柱、翳风、期门等穴,距皮肤2-3cm灸约10min,至皮肤发红,坚持灸半月余。(本法适用于平素体质虚弱,晕车是有天旋地转或呕吐不止的患者。)
五.牙痛
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及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牙齿本身的疾病,如龋齿、牙髓炎,或牙周组织的疾病如牙周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一级邻近组织的疾患,如三叉神经痛、上颌窦炎;颌骨肿瘤等。牙痛的程度可十分剧烈,往往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中医认为牙痛与风火、胃火、肾虚及龋齿有关。
胃火牙痛者,牙痛甚剧,兼有口臭、便秘。
5.食疗:
A-百合、木耳、花生、丝瓜、罗卜、藕、柑橘、橘、核桃、梨、蜂蜜、海带等食物,有祛痰、定喘、润肺作用,哮喘病人可常食。而肥肉、海鱼、虾、蟹等油腻腥气之品,有助湿、生痰动火作用,容易引起或致使病情加重,因此应予以禁忌。
B-鲜艾叶120克,捣烂取汁。每天3次,口服。
C-将鸭梨去心,中间加少量冰糖,蒸熟后食用,可以清心化痰,预防哮喘发作。
患者入睡困难,时睡时醒,睡眠程度不深,处在似睡非睡的状态,并经常作噩梦,早晨醒来感觉非常疲倦,无精打采,或入睡并不困难,但睡眠持续时间短,经常到后半夜就醒,醒后难再入睡,病情严重的彻夜不眠。患者常伴有头晕脑胀、头痛、四肢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多梦、心悸烦闷、食欲不佳、手足发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症状。
4.刮痧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先在其局部穴位涂抹润滑剂,取刮板45度倾角,平面朝下顺序刮拭风池、百会、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各穴。每穴2 min。
5.灸法:艾柱隔姜灸。患者取俯卧位,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cm的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在施灸的心俞、肾俞穴位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1柱,灸5-7柱。本法适用于头晕、耳鸣、心慌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者。
7.食疗法:龙骨、牡蛎各30克,鲢鱼或鲤鱼头1个,炖熟调味。食。
二.晕车
晕车是最常见的晕动病之一,是由于个体因素加上乘车时速度较快,身体遭受震荡,使耳内前庭神经功能暂时失常所致。看到剧烈动荡的物体,嗅到汽油味等容易诱发此病。
晕动病患者轻者微觉头晕,乏力,重者恶心呕吐,头痛,烦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及不同程度的的眩晕,甚至血压下降,心率快慢不一,呼吸不畅。一般唉停止运动后,症状迅速缓解,而病愈后,再次经受运动,又可发作。
6.食疗方法:绿豆10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将绿豆捣碎,用水洗净,放锅里加水适量,煮至绿豆烂熟,把鸡蛋打入绿豆汤里,搅匀。稍凉后一次服完,连服2-3天。本法适用于口腔红肿热痛的风热牙痛者。
六.岔气
岔气也称“胸胁迸伤”,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多由外伤、暴力的撞击或挤压,导致胸壁软组织损伤,所形成的胸部气机壅滞,胸部扳紧掣痛,胸闷不舒的一种病症,属内伤范畴。
4.灸法:
A_艾柱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肺俞,肾俞,太溪穴位,距皮肤2-3cm灸至皮肤发红,每穴灸5-10min,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本法适用于肾虚哮喘)
B_艾柱隔姜灸。患者取俯卧位,去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cm的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定喘,风门,肺俞穴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或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1柱,每穴灸5-7壮。每日施灸1次。(本法适用于风寒袭肺哮喘)
患者一般都有明显的外伤史,受伤后即出现一侧胸胁疼痛或肩背部疼痛,气短气急、闷胀,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疼痛范围广泛模糊。
临床上属伤气者,痛时走窜不定,局部无明显压痛,呼吸、说话时有牵扯性疼痛,甚至不能平卧,不敢抚养转侧。由气及血,痛有定处,局部淤肿,肋椎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其受累关节处可有范围的压痛。胸壁固有肌群撕裂或痉挛,在相应的肋间隙可见肿胀、牙痛,肋间隙稍窄等现象,若胸壁附着肌拉伤、劳损,亦可出现损伤部位的明显肿胀,局部明显压痛。
处方:
1.主穴:百会,攒竹,风池,内关,神门,中脘,关元,中极,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2.配穴:多梦、心悸、神疲患者加心俞、脾俞;头晕,耳鸣,腰酸梦遗者加肾俞、太溪;心烦易怒、目赤、便秘者加肝俞、太冲、合谷。
3.按揉法:患者取坐位,用手拇指端或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按揉百会、攒竹、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每穴按揉1-2min。
穴位疾病
一.头疼:
头痛是脑及眼口鼻等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疾病引起的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症。引起的头痛的原因很多,中医将其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外感头痛:头疼伴有肩背颈部的疼痛,发病较急,怕风怕冷,发烧;夏天中暑后头胀同胀,发烧,口渴,面红,或头疼如裹布,全身困倦疲惫。
内伤头疼:隐隐头疼,发病较缓,多伴头晕,遇劳累后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加重。有些病人伴有恶心呕吐,失眠,心慌。
(本法适用于上牙痛患者)
5.灸法:
a)艾柱隔蒜灸。患者取仰卧位,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1-0.3cm的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颊车、下关、合谷、内庭穴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或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一柱,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施灸1-2次。(本法适用于牙痛发作时施灸)
b)艾柱隔姜灸。患者取仰卧位,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cm的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颊车、合谷、足三里、太溪穴上,上置大莲子大的艾柱,点燃顶端,燃尽后或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1柱,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施灸1次。
处方:
1.主穴:印堂,太阳,阳白,风池,大椎,肺俞,肩井,合谷。
2.前头痛者加足三里、内庭;偏头痛加头维、外关、中者;头顶痛加百会、内关、太冲;后枕痛加昆仑、后溪。
3.按摩治疗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双手中指或拇指指端同时用力按揉印堂、太阳、头维、风池等穴位。每穴揉按1-2min,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益。
痰浊阻肺:气喘咳嗽,痰多多黏,咳出不爽,甚则喉中有痰鸣声,胸中满闷,汗出,恶心纳呆,口淡无味,舌苔白腻,脉滑。
(2)虚证:
肺虚: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舌质偏红,脉象软弱。
肾虚: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甚,气不得续,汗出,小便不利,心悸不安,舌质淡,脉沉细。
处方:
1.主穴:天突,膻中,中脘,定喘穴(大椎穴旁开0.5寸),列缺,尺泽,肺俞,肾俞,鱼际
5.灸法:艾柱温和灸。患者取舒适体位பைடு நூலகம்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阿是穴,距皮肤2-3cm,灸至皮肤发红,每次灸10-15min,每日施灸1次。
本文只供参考,具体疾病请咨询医师后再做治疗。本人不符任何责任。
2.配穴:哮喘身痛怕惊者加风池,风门;哮喘呼吸急促、口渴喜热饮冷者加大椎、曲池;气喘咳嗽、痰多而黏者加丰隆、足三里;喘促气短、言语无力者加膈腧、太渊;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甚者气不续者加命门、太溪。
3.刮痧疗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现在其颈项及背部的定喘、大椎、肺俞、肾俞等穴位涂抹润滑剂,取刮板一45度倾角,平面朝下刮拭,然后在依法顺序刮拭天突、膻中、中府穴,上肢的太渊、尺泽穴及下肢足三里穴,每穴1-2分钟。
3.按揉法: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风池、翳风、太阳穴各一分钟,再按揉面部的下关,颊车等穴位处治疗,压力由轻至重治疗时间约为5min,最会按揉内庭、太溪、行间、太冲等穴,其压力应以重刺激为主,治疗时间为3min。
4.刮痧疗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先在其颈项及背部的翳风、厥阴俞等穴位涂抹润滑剂,取刮板以45度倾角,平面朝下刮拭,然后,再依法顺序刮拭面部下关,颊车,上肢的温溜,三间,合谷及下肢内庭穴,各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