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第4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 教案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让我们发现更多》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让我们发现更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让我们发现更多》是一本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材。
本册书共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课的主题是“让我们发现更多”,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同时也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科学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之前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但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探究等,并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科学二年级上册的全部知识点;2.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兴趣和观察、实验的能力;3. 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1. 知识点: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体、动植物的生活性;2. 活动设计: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探究物体的特性,了解动植物的生活性。
第二单元:物体的测量1.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重量的测量、时间的测量;2. 活动设计: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秤量物体的重量,研究使用钟表测量时间。
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1. 知识点:物体的形态、物体的材质;2. 活动设计:观察不同形态的物体,了解物体的材质。
第四单元:物体与能源1. 知识点:电能、光能、热能;2. 活动设计:探究电能的产生和应用,了解光能和热能的特点。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1.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2. 活动设计:观察物体的不同运动形式,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第六单元:物体的变化1. 知识点:物体的变化过程、物体的性质变化;2. 活动设计:观察物体的变化过程,探究物体的性质变化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或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
2. 实验活动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思辨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观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价,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期末测试评价:通过期末测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
五、参考资源1.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2. 教学辅助资料: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教学安排详细的教学安排请参见教案附件。
七、其他事项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教案的内容,请与教师联系。
2022年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2年湘教湘科版二年上册科学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件。
2.经过察看实验,经历溶解观点的过程,培育学生察看、描述、比较的能力3.培育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和仔细察看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溶解观点。
难点:学生经过察看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资料:烧杯,凉开水,3个试吃杯,两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教师准备资料:有关课件及“吸管取水”视频教学过程备注(一)、教课导入1.将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静置——察看——搅拌再三察看,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手册上。
2.让学生描述用眼睛察看搅拌前后的现象。
教师指引学生梳理食盐与水的变化特色:如食盐水向来无色透明,食盐颗粒经历由大变小,最后看不见的过程。
3.对照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从而引起学生追问:盐“藏”到哪儿去了呢?教师再组织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二)、教课活动活动1 食盐“藏”到哪里去了“吸管取水”拿出不同地点的水要告诉学生分别搁置到不同的杯子中,需要给每个学生备一根洁净的筷子去尝尝能否有咸味。
指明了盐分别“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活动2 察看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1.介绍胭脂红。
2.制定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沟通分享,师生评论。
3.实验。
4.报告沟通: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5.让学生找寻胭脂红与食盐放入水中后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如颜色、透明程度、颗粒大小变化快慢等;相同点:如颗粒大小均由大变小,最后都看不见颗粒)6.指引学生类比推理:食盐进入水中也是平均分别在水中,要修业生说出推导依照。
如胭脂红进入水中最后平均分别在水中(红色平均散布于水中),食盐进入水中最后颗粒看不见,分别“藏”在水中各个部位(水杯中不同地点均能尝到咸味)等凭证。
最新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
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2)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固体物体,如木块、金属片、气球等。
2.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和示范:讲解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并示范如何观察和描述。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
2.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1.2 《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和示范: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并示范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使用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和比较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水的奇妙》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习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2. 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以及相关实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和示范:讲解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并示范相关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学习不同物体的特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
2.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原理,如水的溶解、力的作用等。
3. 第三章《动植物的世界》: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4. 第四章《我们人体的奥秘》: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了解人体的健康知识。
5. 第五章《地球与宇宙》:认识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宇宙的组成和天体运行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基本科学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复杂实验操作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册: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心得体会。
2. 家庭实验:根据所学知识,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家庭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课后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第三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科学》2. 教具:实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3.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4. 第四章: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
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採亢,知道什么是溶解。
2.科学探究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学生能导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3.科学态度乐于动手,会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类比分析的严谨性。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水加糖,就变甜:水加盐,就变咸。
藏在水中看不见,观察比较去发现。
(二)新课学习1.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1)出示食盐、沙子和水。
(2)提问: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3)实验并观察,记录食盐和沙子刚入水时、搅拌时、静止后的变化情况。
(4)说一说你的发现。
2.食盐“藏”到哪里了(1)讨论:食盐“藏”到水中了吗?你有办法找到它的“踪迹”吗?(2)汇报:毫无疑问,食盐在水里。
看不到,可以用尝的方法找到并辨别。
方法:1.取杯中不同地方的水2.尝一尝从杯子底部、杯子中部、杯子上部取出来的水3.比较水的味道。
(3)思考:怎样用吸管取水?(4)吸管取水指导(观看微课)(5)分组实验、观察、记录(6)小结:充分搅拌后,食盐均匀“藏”在水中了。
同一个杯子中不同部位取的水味道都一样咸。
3.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1)取少量胭脂红放入水中,观察一会儿,然后搅拌。
(2)把观察到的过程画下来。
(3)食盐也是这样变化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4)小结: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
这种现象叫作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科学探究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科版) 科学
二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学校:
年9月1日
第一单元溶解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板书:
蜗牛的反应
一、认识蜗牛
二、蜗牛对气味的反应
三、蜗牛与声音
四、蜗牛爬行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三、整理,下课。
板书:
变化的方向一、不同的月亮
○
二、观察月亮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一年级科学教案(湘科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湘科版)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果刀、西瓜一个。
分组材料:橘子(自带或提前准备)。
三、教学重点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难点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出示西瓜:“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西瓜,老师带来西瓜可不只是给你们吃的哦。
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个西瓜,了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西瓜。
2.板书“观察西瓜”。
二、活动一观察西瓜1.“这个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眼睛看:我们发现了这个西瓜的很多特点。
这个西瓜还有很多秘密,我们还可以什么方法呢?2.指导学生观察西瓜分别让学生上讲台来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观察活动,整体看形状、颜色、花纹等,用手摸一摸表面,轻敲时听声音;由外向内,看颜色、看组成部分;闻气味、尝味道,描述西瓜的样子,为将来买西瓜时挑选好瓜积累感性经验。
)3.指南车教你挑选西瓜小密招:(课件出示图片)一看瓜皮: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
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二看瓜藤: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就很甜。
三看瓜脐: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四摸瓜皮:用手指摸瓜皮,感觉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
五听声音: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
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教学设计湘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
《让我们发现更多》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024)课程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授课课题: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学会使用多种感官(看、听、摸、闻、尝,注意安全)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简单记录观察结果。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在观察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和初步验证假设的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事实、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奇妙和未知?每当我们仔细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科学家,一起探索周围的世界,发现更多的秘密吧!活动:“神奇的盒子”——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不同物品的神秘盒子,让学生闭上眼睛,依次通过触摸、摇晃等方式猜测盒子里的物品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乐趣和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约15分钟)1. 观察的重要性(约3分钟)-讲解:观察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科学家就是通过仔细观察,才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2. 使用多种感官观察(约7分钟)-示范:教师展示一个苹果,示范如何用眼睛看(颜色、形状)、鼻子闻(气味)、手摸(质感)、耳朵听(轻轻摇晃的声音,虽然苹果本身不发出声音,但可借此强调全面观察的概念)、甚至(在安全的前提下)舌头尝(味道,此处可改为教师描述或视频展示,避免直接让学生尝未知食物)。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几种不同的物品(如树叶、石头、水等),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提出问题与假设(约5分钟)-引导: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石头摸起来为什么那么硬?”等。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观察结果,提出初步的假设。
(三)深入探究(约15分钟)活动:“小小侦探社”-任务: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校园里的植物”、“教室里的声音”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探究。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溶解1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建构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食盐,沙子,胭脂红,装有水的杯子(每组3个),搅拌棒(每组2个),透明小塑料杯,胶头滴管,PPT,板书贴纸。
3.学生准备:笔袋。
教学过程一、观察食盐与沙子1.观察食盐和沙子【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食盐和沙子都是小颗粒,但是它们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一样,以及它们的数量不同。
1.1谈话: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样物品,一袋是食盐,另一袋是沙子。
②同学们平时肯定都见过它们,但是我猜你们肯定没有仔细研究过它们。
1.2教师出示ppt:食盐与沙子的照片。
谈话:①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准备了两个小塑料杯,1号小塑料杯中装有食盐;2号小塑料杯中装有沙子。
②一会请每组同学先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注意是看到的)③注意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触碰实验器材。
1.3活动开始。
活动停止。
1.5提问:谁能说一说,沙子和食盐看上去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1.6小结:二者的相同点:都是颗粒状(固体)。
二者的不同点: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数量不同(观察事物)。
2•猜想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出现的现象,提取学生前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为后面在观察到它们放入水中的现象后形成认知冲突,激发进一步的研究兴趣做好准备。
教师出示PPt提问:①如果我们把沙子和食盐同时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量的烧杯中,此时你们预测会看到什么现象?②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后,静置几分钟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有的同学认为食盐放入水中后会…(飘在水面上,沉底等);静置后会…(融化,消失等)。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让我们发现更多2湘教版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4.STSE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3)学生猜想(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在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中,有很多精选的优秀教案,这些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教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其中,以下几个教案是我认为非常优秀的:一、警惕采摘野生动物这个教案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的珍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观察野生动物的照片和视频,介绍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采摘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自然资源的继续利用,引导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二、手工制作太阳能风车这个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太阳能风车来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原理。
教师可先讲解太阳能的运用,给学生准备好制作太阳能风车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们要根据老师的指导逐步完成风车的制作,最终实现让风车转起来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制作东西的成就感。
三、食物与身体的关系这个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食物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教师可通过课件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包括养分消耗、营养失衡等,并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四、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这个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变化。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的样子和特点,安排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热水,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过程,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
以上四个教案是我在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中看到的优秀教案的代表之一。
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好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会看到更多优秀的教案,让教育更加全面发展。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自然现象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动植物(1)第1课:认识植物(2)第2课:认识动物(3)第3课:植物的生长2. 第二单元:自然现象(1)第4课:天气与季节(2)第5课:风雨雷电(3)第6课:昼夜与温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对科学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思考、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实践活动进行。
3.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课堂氛围等来进行。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动植物(2周)第1周:认识植物、认识动物第2周: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特点2. 第二单元:自然现象(3周)第3周:天气与季节第4周:风雨雷电第5周:昼夜与温度七、教学资源1. 实物:植物、动物标本,自然现象的图片等。
2. 模型:植物的生长模型,天气与季节的模型等。
3.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等。
八、教学活动设计1. 认识植物:带学生去花坛观察植物,让学生描述植物的特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2. 认识动物:让学生带动物玩具或图片到课堂,介绍自己所带的动物,讨论动物的特点。
3. 植物的生长:让学生种植绿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标准版(2)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标准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课文1:科学在哪里课文2:科学在我们身边2. 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课文3:认识我们的身体课文4:身体的奥秘3. 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课文5:可爱的动物课文6:奇妙的植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身边现象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4.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内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结构、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实例为主线,详细讲解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2. 内容:各单元重点知识、关键词、思维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文1、2: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原因。
课文3、4:画出自己的身体结构,并说明各部位的作用。
课文5、6:介绍一种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点。
2. 答案:课文1、2:根据观察记录,给出合理的解释。
课文3、4:正确画出身体结构,清晰描述各部位作用。
课文5、6:准确描述动物或植物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科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2.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逻辑性、创新性、实用性。
三、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学,生活中有哪些科学现象。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分组讨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一、教学目标:1. 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细致、思考深入的能力。
3. 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的方法: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2. 实验的基本步骤:设计实验、准备材料、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分析讨论。
三、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和实验,举例说明。
2. 讲解:讲解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及实验的基本步骤。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及实验的基本步骤。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科学探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 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 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STSE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自主导学
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 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
(三)自主建构拓展延伸
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整理材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