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证(中医内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并且基本阐明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 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医学纲目》肯定了《内经》肝风内动的观点,阐明 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生风致颤,扩充了病 因病机内容,还指岀本病与癒族有别。
李某,男性,83岁。因“肢体震颤伴行走迟缓约4年,加重1个月”于2017 年8月4日来诊。
患者约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岀现右上肢震颤,为静止性震颤,随意动作 时减轻,睡眠时消失,逐渐发展至左上肢轻微震颤,并逐渐岀现动作行为缓 慢,行走笨拙,身体前倾,言语困难,主动言语减少,无头痛、眼花,无意 识障碍、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夜间睡眠差,曾在外院诊断为“帕金森 病”,后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1个月前患者感四肢麻木,双下肢乏力,行 走缓慢,易劳累,无胸闷、胸痛、气急,无发热,饮食尚可,二便调和,舌 质淡,苔白而滑腻,脉沉。
王肯堂《证治准绳》除收录了《医学纲目》有关颤证的内容外,又做 了进一步的阐发,说明本病是由肝气太过,乘土侮金,化火生风而致 筋膜不能约束的风病。并指岀本病的发病特点以中老年居多。
《赤水玄珠》又提岀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认为本病多因风、火、 痰、虚所致,导致肝之虚热或实热,脾胃虚弱,心肾虚衰,或夹痰、 夹瘀,实热积滞等,并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还对颤证的脉象做 了详细描述。
两目上视、神昏等症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颤证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 病之本,属虚;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多为病 之标,属实。
2.治疗原则
为扶正补虚、标本兼顾。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 显,常见风火相煽、痰热壅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热、 化痰、息风为主;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岀,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 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息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 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 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
2.病证鉴别
颤证与瘛疭
鉴别要点 颤证
瘛疭
发病缓急 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 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 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症状特征
以头颈、手足不自主 抽搐多呈持续性,有
颤动、振摇为主要症 时伴短阵性间歇,手
状,手足颤抖动作幅 足屈伸牵引,弛纵交
度小,频率较快

伴随症状 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 部分病人可有发热,
热,神昏等症状
(2)情志过极
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 部怒伤肝,肝气部结不畅,气滞而筋脉失养;或 肝郁化火生风,风阳暴张,窜经入络,扰动筋脉; 若思虑太过,则损伤心脉,气血化源不足,筋脉 失养;或因脾虚不运,津液失于输布,而聚湿生 痰,痰浊流窜扰动筋脉。
(3)饮食不节
恣食膏粱厚味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聚湿生痰, 痰浊阻滞经络而动风;或滋生内热,痰热互结, 壅阻经脉而动风;或因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损 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致使筋脉失养而发为颤 证。
2)发病特点: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 性。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3)相关检查
1)影像学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 因脑部疾病引起的颤证的诊断。
2)眼底角膜色素环(K-F环)检查,血铜、尿 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 性疾病引起的颤证的诊断。
3)检测T3.T4及甲状腺机能:有助于内分泌疾 病的诊断。
(5)病机转化:标本之间密切联系,风、火、痰、瘀 可因虚而生,诸邪又进一步耗伤阴津气血。风、火、 痰、瘀之间也相互联系,甚至也可以互相转化,如 阴虚、气虚可转为阳虚,气滞、痰湿也可化热等。 颤证日久可导致气血不足,络脉瘀阻,岀现肢体僵 硬、动作迟滞乏力现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颤证
卢老师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颤证的定义、辨证要点、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颤证常见病因病机、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性质,颤证与癒族 的类证鉴别。 3.了解颤证的源流、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颤证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冶。 2.能够熟练地为颤证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4)劳逸失当
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使肌肉筋膜损伤疲极,或 房事劳欲太过,肝肾亏虚,阴血暗损,筋脉失于 调畅而不得自主,发为颤证。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2)病位: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3)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 其中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 患。 (4)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高鼓峰《医宗己任编》指岀了本病是以气虚为本,而以补益为本病的 重要治疗法则。
西医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锥体外系疾病所 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 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 亢进、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凡具有颤证临床 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可参照 本病辨证论治。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的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药?应如何调养?
【概述】
概念
颤证亦称“振掉”“颤振”“震颤”,是因情志过极、 饮食失宜、劳逸失当或其他慢性病证致使脾肾受损, 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 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表现在机 体局部,或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肢体 颤动不止,wk.baidu.com则肢节拘急,失去自理能力。本病一般 起病缓慢,中、老年患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1)主症: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 轻者头摇肢颤,重则头部振揺大动,肢体震颤不 已,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继则肢体不灵, 行动迟缓,表情淡漠,神情呆滞,口角流涎。
2)次症: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 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2)病史
1)病史特征: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 发于脑部病变。
【病因病机】
本证常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失宜、劳逸失当或 其他慢性病证致使脾肾受损,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1.常见病因
(1)年老体虚
中年之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耗,筋 脉失养;或禀赋不足,肾精虚损,脏气失调;或 罹患沉疳,久病体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 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