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利尿药-讲课课件24页PPT

利尿药-讲课课件24页PPT
3. 了解脱水药的作用和应用
Thank you!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特点:慢、弱、久。无低血钾。
3.用途: ◆ 伴醛固酮升高的水肿,如肝硬化腹水、肾综等; ◆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与中效合用,减少低血钾发生。
4.不良反应:高血钾,尤肾功能不良时,肾功能不良 者禁用。性激素样副作用。
依普利酮
受体选择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少
氨苯蝶啶(triamterene,三氨蝶啶) 阿米洛利(amiloride)
意义: 保钠和保碱。此涉及的Na+比例小, 作用于此的药物利尿不明显,其他部位代偿。如 乙酰唑胺。
2.髓袢:
(1)降支:水通透,而离子不能透过。 (2)髓袢升支粗段(皮质和髓质):35%Na+重吸收。
特点:水不易通透,离子能透过 方式:Na+-K+-2Cl-联合转运,并促进Mg++和Ca++
重吸收 结果:肾小管尿液被稀释、髓间质高渗区形成 作用于此的药物利尿作用强大,如呋塞米。
降压作用:为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 低镁、低氯碱血症等。 高尿酸血症 代谢性变化:与剂量有关,可致高血糖、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患者、糖尿病者慎用 过敏反应:
三、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antisterone)
1.机理:螺内酯竞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醛固酮受体 ,抑制Na+-K+交换,减少Na+的再吸收和钾的分泌而 利尿。
机理:直接抑制远曲小管及集合管Na+-K+交换。 作用特点与应用:与螺内酯相似。 不良反应:高血钾

第24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可修改版ppt]

第24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可修改版ppt]

如噻嗪类、氯噻酮
3. Low efficacy diuretics :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
一.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尿液生成的环节和利尿药的作用部位
(一) 肾小球滤过: 蛋白质和红细胞以外的成分——原尿(180L,终尿1-2L)
1. 肾血流量 2. 有效滤过压 强心苷、氨茶碱、DA——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血管、增 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增加 3. 滤过膜通透性: 炎症,缺氧通透性改变,与利尿药关系不大
第24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一节 利尿药
作用于肾脏,促进水和电解质(钠)排出,主要治疗各种原因 引起的水肿。
按药物效能和作用部位分类:
1.High efficacy diuretics:作用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
2.
部,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
2. Moderate efficacy diuretics :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尿液的稀释:髓袢升支粗段只通透NaCl,不通透水,小管液 被稀释
尿液的浓缩:重吸收的NaCl转运至髓质间质,形成高渗,尿 液经集合管+ADH(diuretic hormone)——大量水重吸收
高效利尿药:抑制升支髓、皮质部NaCl重吸收,影响肾脏稀 释、浓缩功能,利尿强大排出大量近似于等渗的尿液——强大 利尿作用; loop diuretcs促进NaCl、Mg2+、Ca2+ 排出。
6. 5. 高钙血症:抑制Ca2+重吸收,血钙↓, 可迅速控制高钙血

[不良反应] 1. 水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低血容量、低血钠、低氯性碱中
毒、低血镁。 增强强心苷心脏毒性,补钾、补镁。 (低钾,低镁同时存在,不纠正低镁,单独补钾无效,因 为K+-Na+-ATP酶需Mg2+激活)

【学习课件】第24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学习课件】第24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整理课件ppt
17
整理课件ppt
18
整理课件ppt
19
整理课件ppt
20
整理课件ppt
21
整理课件ppt
22
整理课件ppt
23
整理课件ppt
24
整理课件ppt
25
整理课件ppt
26
整理课件ppt
27
整理课件ppt
28
整理课件ppt
29
整理课件ppt
30
整理课件ppt
31
整理课件ppt
32
整理课件ppt
33
整理课件ppt
34
整理课件ppt
35
整理课件ppt
36
整理课件ppt
37
整理课件ppt
38
整理课件ppt
39
整理课件ppt
40
整理课件ppt
41
整理课件ppt
42
整理课件ppt
43
整理课件ppt
44
整理课件ppt
45
整理课件ppt
46
整理课件ppt
1
整理课件ppt
2
整理课件ppt
3
整理课件ppt
4
整理课件ppt
5
整理课件ppt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理课件ppt
7
整理课件ppt
8
整理课件ppt
9
整理课件ppt
10
整理课件ppt
11
整理课件ppt
12
整理课件ppt
13
整理课件ppt
14
整理课件ppt
15
整理课件ppt
16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3.降压作用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如低血钾、低血镁、低氯碱血症等。
2.高尿酸血症
3.代谢性变化
与剂量有关,可致高血糖、高脂血症。
4.高敏反应
如发热、皮疹、过敏反应。
(三)低效利尿药 根据作用方式分为留钾利尿药,
如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及阿米 洛利和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三) 低效能利尿药
2.影响血流动力学 扩张血管 肾血流
【体内过程】
• 迅速吸收 口服 静注 维持2~3h • 肾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排泄
肾功能的影响 吲哚美辛和丙磺舒竞争
作用于肾小管的官腔侧,作用强度与尿 中的排泄量有关
【临床应用】 1、消除心、肝、肾性水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3、加速毒物排泄 4、预防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作为高 血 压危象、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辅助
Na+ Na+- Cl-共同
转运载体 Cl-
甲状旁腺激素受体 R
Na+
ATP K+
Ca2+
Ca2+
Na+ Na+- Ca2+交换
3.远曲小管及集合管
2)集合管再吸收原尿Na+约2-5%, 是保钾利尿药的作用部位
管腔膜面 (原尿)
远曲小管 肾小管上皮细胞
基侧膜面 (血液)
Na+ Na+- Cl-共同
High-ceiling diuretics or loop diuretic
Fursosemide 呋塞米 , bumetanide 布美他尼 , Torasemide 特拉塞米 , etacrynic acid 依他尼酸
THIAZIDES chlorothiazide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氢氯噻嗪, cyclopenthiazide 环戊甲噻嗪 ,bendrofluazide 苄氟噻嗪

药理学第24章利尿药ppt课件

药理学第24章利尿药ppt课件

种类
位置
功能
AQP1
•肾脏 • • •
近曲小管PCT 近直小管PST 水分再吸收 髓袢降支细段细 端tDLH
•肾脏 •
AQP2
• •

AQP3
•肾脏 •
AQP4
•肾脏 •
集合管起始部
ICT
皮质集合管CCT ADH调节的水分再
外髓集合管
吸收
OMCD
内髓集合管
IMCD
髓质集合管
水分再吸收
髓质集合管
水分再吸收
对水不通透,具有: 尿液稀释功能(直接) 尿液浓缩功能(间接)
22
ATP
23
髓袢升支粗段皮、髓质部
【药物作用】 – 呋塞米(袢利尿药) – 作用方式: • 抑制Na+-K+-2Cl- 共转运子 • 增加Na+、K+ 、Cl-、Ca2+、Mg2+的排出 • 影响尿浓缩、稀释功能 – 利尿作用强大(高效)
20
【图片及表格来自维基百科】
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髓质部
Cortical and Medulla Part of the Thick Ascending Limb of Helen’s Loop (AL)
21
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髓质部
【生理作用】 • Na+: 35% • 重吸收方式: Na+-K+-2Cl- cotransporter • 驱动Ca2+、Mg2+等重吸收
24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istal convoluted tubule and collecting duct
25
远曲小管近端
【作用及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细胞
插人细胞
K+
K+
Na+ Na+
二.常用利尿药
(一)高效利尿药 呋塞米 (呋喃苯胺酸,速尿,
Furosemide) 依他尼酸 (利尿酸, Etacrynic) 布美他尼 (丁尿胺,丁苯氧酸,
Bumetanide)
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维持 时 间 短 。 口 服 20—30min 生 效 , 静注10min生效,对其他利尿药 无效的病人,仍可产生疗效。水 肿病人24h内排尿量可达4—8L。
肾脏解剖图
(一)肾小球
血液流过肾小 球,除蛋白质和血 细胞外,其他成分 均可滤过,形成原尿。 每分钟由全部肾小 球滤过的血浆总容 积称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成人约为 120ml / min , 而 只有1ml/min尿液 产生。
(一)肾小球
每 天 有 180L 的 原 尿 滤 到 肾 小 管 中 , 但每日排尿量约为1.5L,仅占1%,可见约 99%的原尿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回血液。
第一节 利 尿 药是一类选择性作
用于肾脏,抑制
一、肾泌尿生理
肾脏对水和电解 质的再吸引,增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小管和集合管的重收 肾小管分泌
加水和电解质的 排泄,从而使尿 量增多的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治
疗各种原因引起
的水肿。
肾脏解剖学结构
结构
肾脏
皮质
肾小球
肾小管 髓袢
髓质 肾锥体 集合管
乳头管
用途
(4)药物中毒的解救 在巴比妥类、水杨酸类等药
物 中 毒 时 , 配 合 10 % 葡 萄 糖 溶 液,强行利尿,可加速中毒药物 的排出。
不良反应
(1) 水、电解质紊乱 用量过大或连续应用,可
因过度利尿引起脱水、虚脱,低 血钾、低血钠及低氯性碱中毒。 对晚期肝硬化腹水病人可因血钾 过低而诱发肝昏迷,肝硬化腹水 患者慎用或忌用。
(3)髓袢升支粗段的 髓质部和皮质部
当尿液流经集合 管时,由于管腔内液 体与高渗髓质间存在 着渗透压差,并在抗 利尿激素的影响下, 使大量的水被重吸收, 这就是肾对尿液的浓 缩功能。
(4)远曲小管
腔液中Na+和Cl—由膜上的Na+ —Cl—同向转运系统转运到细胞内, Na+又通过管腔膜上Na+泵转运出 细胞。
(1) 利尿作用
Mg + 和 Ca2 + 的 重 吸 收 也 减 少。由于大量Na+转运到远曲小 管 和 集 合 管 , 促 进 K + —Na + 交 换 , K + 排 出 也 增 多 , 而 C1— 不 受离子交换影响,因而尿中C1— 多于Na+。
(2)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① 显著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 球滤过率。静注可增加肾血流量 30%,利于急性肾衰的恢复。 ② 也可缓解肺部充血,减少充 血性心力衰竭的左心充盈压,此 作用多出现在尿量增多前。
钠泵 Na+ Na+
K+ 2Cl—
(3)髓袢升支粗段的 髓质部和皮质部
当原尿流经髓袢升支时,随 着的Na+、Cl—重吸收,小管液 逐渐由高渗变为低渗,这就是肾 对尿液的稀释功能。同时Na+、 Cl—被重吸收到髓质间质后,在 尿素的参与下,使髓质组织间液 的渗透压逐步提高,形成渗透压 梯度的髓质高渗区。
(2)髓袢降支和升支细段
管腔与间质有很大的渗透压差,从管 腔吸收大量水分,不参加盐的再吸收。
(3)髓袢升支粗段的 髓质部和皮质部
是尿稀释的主要部位,也是尿浓缩机制的 原发部位。 35%滤过的Na+、Cl—被升支粗段 重吸收。
(3)髓袢升支粗段的 髓质部和皮质部
管腔膜上的Na+—K+—2Cl—共同转 运系统,把Na+、K+和2Cl—从腔液转运 到胞内,再由Na+泵将Na+转运出细胞。
用途
(1) 对其他利尿药无效的各种严 重水肿
可用于心、肝、肾性严重水 肿的治疗。对轻型水肿,因利尿 作用太强,易致水、电解质紊乱, 不宜使用。
用途
(2) 急性肺水肿或脑水肿
能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 轻左心负荷;强大的利尿作用,可迅速 减少血容量及回心血量,使左室充盈压 降低,迅速消除左心衰竭所引起急性肺 水肿。
(1) 利尿作用
制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膜 上Na+—K+—2C1—同向转运系 统,使肾小管对Na+、C1—的重 吸收 减少 , 导 致管 腔内 Na+ 、 C1—浓度增高,降低肾对尿液的 稀释功能。
(1) 利尿作用
同时,由于重吸收到髓质间 液的Na+、C1—的量减少,影响 髓质高渗透压状态的形成,当尿 液流经集合管时,对水的重吸收 减少,使肾浓缩尿的功能降低, 排出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产生 强大的利尿作用。
所以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利 尿作用很弱。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 髓袢升支 远曲小管 集合管
(二)肾小管重吸收
(1)近曲小管:再吸收Na+ 占原尿Na+的65%左右 1)主动再吸收:Na+、Cl- 通过钠泵的作用,逆化
学梯度,从肾小管管腔转运到组织间液
2)H2O + CO2碳酸酐酶H2CO3——H+ + HCO3-
利尿,血液浓缩,使血浆渗透压增高, 可迅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与甘 露醇合用可起协同作用。
用途
(3)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初期,肾
血流量减少,肾皮质缺血,表现 为尿少。本类药可使肾血管阻力 降低,肾皮质血流增加,使Na+ 排出增多。同时强大的利尿作用 可冲洗阻塞的肾小管,防止肾小 管萎缩和坏死。
不良反应
(2)听力损害 大剂量静注可损伤第8对脑
神经,引起眩晕、听力减退、耳 鸣、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特别 是肾功衰竭患者更易发生。
不良反应
(3)胃肠道反应 有恶心、呕吐、腹泻、上腹
疼痛以及胃肠出血等。多在静脉 注射时发生,呋塞米较依他尼酸 少见,故较为常用。
不良反应
(4)高尿酸血症和高尿素氮血症 长期用药时多数病人可出现高尿
钠泵 Na+ Na+ Cl—
(三)集合管
2%一5%的Na+在集合管被重吸收。在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的参与下,决定了最终排出的Na+浓度和终尿量,还控制K+的 排出。
集合管上皮细胞分为主细胞和插入细胞。
(三)集合管
主细胞在醛固酮的调节下,通过 K+—Na+交换,向管腔分泌K+,将小 管中的Na+重吸收。插人细胞在碳酸 酐酶的参与下进行H+—Na+交换,分 泌H+进人管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