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合集下载

盛唐边塞诗

盛唐边塞诗

的艰辛,又为边疆战事的节节胜利欢欣鼓舞。但边 防失策,边将无能,使战祸连年不息的现实,又使 他慨叹万分。因此,他的边塞诗或遣责穷兵黩武, 申述向往和平的愿望,或描绘边塞风光、风俗,既 有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立功边塞理想的 追求。内容所及颇为广泛,边塞诗的代表作有《燕 歌行》。
4、高適边塞诗歌的艺术点
4、高適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 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 5、高诗浑朴质实,多采用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有浪漫主 义色彩。
四、边塞诗派的其他诗人
一)王昌龄 二)李 颀
三)王之涣
四)王 翰
五)崔

一)、王昌龄(698-757) 京北长安人,祖籍太原,盛唐浪漫主义重要 作家,也是边塞诗派重要作家,主要擅长七绝, 现存诗 177 首,其中七绝有 75 首,五言绝句有 14首,占总数一半。在诗歌内容方面写边塞诗, 闺怨诗,宫怨诗和赠别诗四个方面。有人认为 他诗超过高、参,在七绝方面这一点也不过分, 被标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唐代七绝 数王昌龄写得最好。
王昌龄的边塞诗我们可以把他分为几类: 1)那些为清除边患而英勇善战,立功报国的将士们热 情讴歌: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反映边事所带来的弊端,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昏 庸:《塞下曲》:纷纷几万人,去者无生还。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3)对戍边寒卒同情寄予深切: 《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万里绝烽烟。”
一朝得成功。” 战骨成埃尘。”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对士兵寄予深切同情:“边兵如刍狗,
不光如此,他还反映农民疾苦:“去岁虽薄熟,

盛唐边塞诗派

盛唐边塞诗派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 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 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 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 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 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 ‘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 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 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 敢与子争论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 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 则曰‘黄沙直上白云间……’。之涣即揶揄二子曰: ‘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旗亭画壁故事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载:“开元 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 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 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 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 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 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 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其诗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擅写边塞 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多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 最高成就。高适有两次出塞的经历,其边塞诗以 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战争的冷静观察为基础,诗 中洋溢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充满慷慨奋发的时代 精神,抒发了他建功立业的志向,同时也对战争 中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地揭露和理性的思考, 反映社会现实较为深刻,代表作有《燕歌行》、 《塞下曲》、《信安王幕府诗》、《塞上》等。
岑参的边塞诗取景生动,想象奇特,色彩丰 富,画面瑰丽,意境高远,情景交融,形成奇壮 瑰丽的艺术风貌。奇丽是岑参诗歌的主要特点。

浅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浅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浅析唐诗繁荣的原因(2)浅析唐诗繁荣的原因三、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是诗歌荣的肥沃土壤。

任何事情,只要统治阶级提倡重视,有心扶持,那它就有了成长的肥沃土壤。

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大加提倡、奖励,后来统治阶级甚至以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于朝廷,以诗作为进身之阶。

唐太宗李世民在作秦王时,就开设了文学馆,设置了文学学士。

扬州诗局本《全唐诗》卷一就收录了他近90篇的诗歌(6),他在《帝京篇序》中说:“予以万机之暇,游息文艺。

……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取其避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

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于淫放。

……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

”虽然是从儒家的文艺观出发,讲究文艺的实用,但“予以万机之暇,游息文艺”也可以看出他对文艺的喜爱。

高宗武后时期,诗坛上的文艺活动更加荣,在武后的倡导下,以上官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

武后还经常宴集群臣,宋之问就曾经获得过御赐锦袍;王维死后,代宗曾经亲自过问他的诗集的编工作;白居易死后,宣宗曾写诗悼念他。

唐代统治者的这些做法,身体力行地倡导了做诗的风气,也提高了诗人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另外,唐代的统治者,为了扩大巩固统治基础,以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尤其重视进士科,而在进士科考试中,诗歌被列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加上唐代“行卷”风尚盛行,“行卷”的作品都是举子们用来直接显示自己在创作上的才能和成绩的作品,这些“行卷”的作品可以较自由地选择题材和主题,可以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可以有较富裕的时间来从事艺术构思,可以用较多的篇章、较大的篇幅以及各种各样的文体来充分显示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和风格。

这些风尚对于吸引知识分子研习诗歌形式,掌握诗歌技巧,促进诗歌创作的荣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对于文学的爱好、提倡与重视,对当时文学风气的形成,应该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谈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浅谈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术 的顶峰 , 是诗歌艺术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 唐代是 中国古典 诗歌的极盛时代 , 诗歌总量现存超过 5 0 0 0 0 首, 诗歌作 者近 2 3 0 0 人, 诗歌 繁荣盛况空前 , 唐诗 当之无愧地成 为 中国古代诗歌的顶 峰。唐诗题材广泛 , 技巧成熟 , 流派众多 , 体 裁完备 , 思想深刻 , 这种整体氛 围和总体格局 , 使得边塞诗 的创 作 水平和规模也得到了极大 的提高和拓展 。 边塞诗 自身发展 也有着悠久 的历史 。在《 诗经》 中, 边塞题 材
作 为泱泱大 国的雄浑的 民族精神 。这是边 塞诗 在盛唐发展到顶 峰 的必 然 结 果 。 参考文献 : f 1 ] 严羽. 沧浪诗话 ・ 诗评 【 A 1 .
就 已出现并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 , 广泛地反 映了战争所带来的各 种社会影 响 。至屈原 的《 九歌 ・ 国殇 》 , 深沉悲壮 的感情气势对 后 世 边塞诗悲壮美学风格 的形成 具有重要意义 。两汉 时期 产生了 汉 乐府 , 对 中国诗 歌发 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 , 如《 乌孙 公主歌》 、 《 李 陵歌》 、 《 匈奴 歌》 成为典故 就常为唐人 所歌咏 。建 安时 , 曹 氏三 祖、 建安七子 等人用乐府旧题抒发现实感怀 , 歌唱建功立 业的抱
“ 封建经 济的高度繁荣 , 国力空前强大和统一 , 以长安为 中心各 民 族( 还有外 国) 商业文化交 流和友好往来 的加强 , 这是边塞诗形成
的根 本 原 因 。 ”
其四, 抵抗 外族侵略 的边境 战争为边 塞诗提供 了丰 富的题 材 。唐 自建国起就一直边患 不断 , 先后对 突厥 、 奚、 吐蕃 、 吐谷浑 等 的侵犯予 以坚决反击并取得 胜利 。由此产生 了描写大漠风光 、 金戈铁马 、 思 乡念 亲等题材各异 、 思想 内涵丰富的边塞诗。

【推荐下载】古代文学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推荐下载】古代文学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解放。至贞观年间,唐朝的经济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还有了很大发展,其时“商旅野次,无复
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备。又颇致丰稔,米斗三四钱”2。到玄宗时代,唐朝的
经济更是达到了最高峰,已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3。元结也说:“开元天
宝之中,耕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
学士上柱国吴兴开国男沈佺期……可太子少詹事”(见《全唐文》卷二五二)。两《唐
书》以传谓“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旧唐书》无“少”字),开元初卒”。这说明沈佺
期继中书舍人、太府少卿之后,又任太子少詹事,其具体时间应在开元二年六月之
后,故其卒年在其后至开元三年之间的一段时期,故闻一多先生判定其卒年为开元二
唐承隋起,重建大一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
顶峰。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空前开放,思想高度活跃,整
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流动、变易的趋势,给人以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这样的时代
氛围,必然有助于打开人的眼界,充实人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活动的波澜,从而
量”。4唐帝国更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言路开通,思想活跃,政治文化氛围较为宽松自
由。像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采诗官》等,虽然批评了皇帝,也并没有犯忌
讳。正因为这样,所以朝野上下,有一股比较自由的空气,诗人可以“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
玉树立风前”,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5。宋洪迈对唐代君王的气度颇为
[键入文字]
古代文学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为您提供“古代文学论文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解决您在写古代文学论文中的
难题
古代文学论文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略论唐代边塞诗繁荣的历史条件

略论唐代边塞诗繁荣的历史条件

略论唐代边塞诗繁荣的历史条件白秀兰(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唐代的边塞诗蔚为大观.是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统一,统治阶级的提倡.边塞战争的频繁,科举制度的推动,文人建功立业的渴望。

中国诗歌从先秦到南北朝的发展,都是唐代边塞诗的发展和繁荣的历史条件。

主题词:唐代诗歌;边塞诗;时代背景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唐代的边塞诗之所以蔚为大观.是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

本文拟就唐代边塞诗产生的背景做一简要论述。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政治上的统一,国内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带来了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有唐一代.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都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而这些艺术形式都同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各自的侧面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唐朝不少君主很重视诗歌,太宗、玄宗就曾亲自写过诗;武后宴集群臣。

赋诗最佳的人御赐锦袍;代宗曾关心王维诗集的编纂:自居易去世.宣宗曾写诗致悼……这对倡导作诗风气,提高诗人声誉.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为主要内容.这对诗歌的发展更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宋代严羽在论及唐诗繁荣的原因时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

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于是,诗歌成为一般文人致仕的工具。

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人.流风所及。

就连中下层人民也有不少懂诗以至写诗的人。

诗人们可以利用诗歌博取帝王贵族的青睐.也用它作为傲视上层社会的资本。

向达官名流干谒求进用诗.送人出使还乡、慰人贬官下第也用诗。

一个人如果诗写得好.理所当然地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和人民大众的热爱。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气候下.唐诗空前的繁荣起来,而作为诗歌中的一类——边塞诗。

自然也就取得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成就.纵观唐代.封建王朝同周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

虽然对这些战争的性质尚有不同的认识,但它们是边塞诗产生的直接原因.唐太宗在位23年中近20年有边塞战事,他平定突厥、征服吐谷浑、和亲吐蕃,又平定高昌、焉耆和龟兹。

唐代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唐代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唐代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唐代是中国抒情诗歌艺术最具盛名的时期,边塞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映衬着它强有力的诗火,受到世人的赞叹。

那么,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一、华清皇帝的包容态度
唐太宗李世民,也叫华清皇帝,是边塞诗火的燃起者,他宽大的政策和包容态度对边塞诗的传播有着极大的好处。

华清皇帝登圣许,所建立的秦淮文派网络从陕西笔耕流散,极大推动了散居异地的边塞诗人把诗歌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

二、诗意风格独树一帜
边塞诗特色鲜明,诗意和风格独树一帜,语言清新自然,大胆创新历史传统诗歌风格,使得边塞诗与其他抒情诗类格格不同,引人瞩目。

也让它得以完美的在边塞地域及中原大地传唱,得到推崇和追捧。

三、诗人的热情奉献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边塞诗人们都将自己的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用以提供新的思想,装点抒情里的故事,让读者对生活、社会、文化等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边塞诗能够传播开来,受到后世朋友们的追捧,归功于唐代边塞诗人们的热情奉献。

四、良好的支持政策
在华清皇帝掌管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如李商隐、杜牧、王维等。

唐朝更是实行支持和扶植体制进行对诗人的管理,对其贡献的诗作给予鼓励,直接赋予奖励。

建立了诗歌表彰的制度,并设立了抚恤诗士的基金。

这使得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带动了边塞诗火的发展。

总而言之,唐代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在于:一是华清皇帝宽大的政策,包容态度;二是诗意风格独特;三是诗人热情奉献;四是唐朝良好的支持政策。

这些都有助于边塞诗的发展,让它得以盛放活跃在唐朝的大地上。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1102407001 钟鹏飞中文系11级广电一班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这里我主要浅谈盛唐诗歌的历史情况。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为什么唐朝涌现了一大批诗人和诗歌,为什么唐朝诗歌如此繁荣呢?关于唐朝诗歌繁荣说法很多,这就说明唐朝诗歌繁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今天我就浅谈一下我对唐朝诗歌之所以繁荣所产生的原因。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唐代边塞诗数量之多,诗人之众,风骨雄浑豪壮,特别是盛唐边塞诗,在中国历朝同类诗歌中居于领先地位。

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最早起源于《诗经》中有关战争和征戍题材的诗歌,经过汉魏六朝,边塞诗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到了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造的普通题材,特别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其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的军戍生活。

在近些年的唐诗研究中,边塞诗是众所瞩目的热门课题,已发的论文多达数百篇,但大多都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边塞诗的,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边塞诗在盛唐盛行原因的论文甚少,从解放到现在主要相关论文有陈涛的〈〈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及内容再探〉〉,黎传绪的〈〈论盛唐诗歌特征及其原因〉〉[2]等,还有个别的论文集也有所论及,其中胡大浚“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特定的现实条件造就的时代精神,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是盛唐边塞诗盛极一时的根本原因”[3]是最重要的观点,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深入地论述边塞诗盛行的历史原因,在综合前人的观点上通过举例等论述使之成为更为全面的结论,这不仅可以理清其盛行原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我们对唐文化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物质、精神、文化、战争融合四个方面来浅析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一、唐帝国强盛的国力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物质方面)唐承隋制,是在隋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

唐代是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文化交流频繁,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给人以一种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

这样的时代背景,必然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充实人们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的波澜,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出崭新的局面。

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开创的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土壤里迅速成长繁荣起来的。

晚唐边塞诗为何繁荣昌盛?走入“九华四俊”的视角,来一窥到底

晚唐边塞诗为何繁荣昌盛?走入“九华四俊”的视角,来一窥到底

晚唐边塞诗为何繁荣昌盛?走入“九华四俊”的视角,来一窥到底常言道“唐诗宋词元曲”,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派别多种多样,边塞诗作为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无数文人墨客的努力下,这朵诗歌中的奇葩,时至今日,仍在向我们展现它独特的光辉。

唐代诗歌颇具盛唐气象。

这也导致了在唐王朝日渐衰微的情况下,许多派别的诗歌也跟着走向了衰落的道路,但是边塞诗作为独特的流派,在晚唐也依旧保持繁荣的态势,甚至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原因究竟为何,就以“九华四俊”(张乔,周繇,许棠,张蠙)为例,通过对他们的简要分析来一窥晚唐边塞诗歌的特色以及兴盛繁荣的原因。

一、晚唐时期边塞诗歌的特点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连带着边塞诗也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积极情感,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边塞诗的情感基调由一开始的豪迈昂扬变得沉郁压抑,到了晚唐,整体风格偏向于沉重悲凉,其中不乏对频繁发生的战争的思考和埋怨以及反对。

这些在“九华四俊”的边塞诗歌中就有所体现。

1、对战争的批判和反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将军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晚唐之前。

人们重武尚武,包含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点在盛唐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来。

但是到了晚唐,国力衰弱,外敌入侵,连年征战。

居于边塞的诗人们更能感受到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苦痛。

“九华四俊”之一的张蠙所作《吊万人冢》有云: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道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实,表现了对于普通士兵命运的同情和感慨,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而张乔的《再书边事》:“万里沙西寇已平,犬羊群外筑空城。

分营夜火烧云远,校猎秋雕掠草轻。

秦将力随胡马竭,蕃河流入汉家清。

羌戎不识干戈老,须贺当时圣主明。

”虽然有战争得胜的欣喜,但是也充满了感伤。

2、表现边塞的清苦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九盛唐山水诗和边塞诗

九盛唐山水诗和边塞诗

九盛唐山水诗和边塞诗在文学史上,人们习惯把盛唐时期除李白杜甫以外的较有影响的诗人分为山水诗人和边塞诗人,实际上,盛唐诗人的创作题材是多样化的, 并不仅仅在于山水诗或边塞诗,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流派组织和文学主张,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诗人是否相对多的以山水或边塞生活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首先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其次是艺术各门类如绘画、音乐的艺术经验对山水诗创作的渗透,促使了山水诗创作艺术的提高。

再次是盛唐思想文化的相对开放,使士大夫文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道家、佛家山水田园意识的影响,引起了观物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的改变,产生了一种新的山水田园的审美意识。

(二)山水田园诗的主要作家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孟浩然:(689-740),襄阳人。

孟浩然在盛唐诗人中可算是一个前辈。

李白称他“孟夫子”,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高人、隐士。

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

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

较多地带有隐士的恬淡与孤清。

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

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

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

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

使文坛的诗风豁然开朗,范围也逐渐打拓宽,给诗坛注入了一些新意。

尤其是白描的手法,给人清新之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

王维的一生受佛教的影响很大,许多诗歌在创作中,体现了一种洁身自好,对事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其后的诗坛影响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内容提要】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概言之,其因有三:首先,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第三,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内在逻辑起点。

【关键词】盛唐边塞诗物质基础社会心理逻辑发展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肇始于《诗经》。

至开疆拓土的汉代,战争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降及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作的普遍题材。

特别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其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寥廓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慷慨的军戍生活以及幽怨悲凉的征夫之恨、思妇之悲,题材多样,意境雄浑,为历代边塞诗之冠。

诚如南宋严羽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1为什么边塞诗不兴盛于汉代,不成就于元代、清代,而在唐代结出硕果呢?笔者以为,这既有唐代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原因,又有诗歌内在发展的必然。

概言之,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发展成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一、“烽燧不惊,华戎同轨”: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承隋起,重建大一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

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空前开放,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流动、变易的趋势,给人以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

这样的时代氛围,必然有助于打开人的眼界,充实人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活动的波澜,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丰富的源泉。

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开创的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土壤里迅速成长繁荣的。

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经济是十分繁荣的。

边塞诗的发展史以及边塞诗人的出塞经历

边塞诗的发展史以及边塞诗人的出塞经历

唐代的边塞诗(一)概况:1、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第四章 盛唐边塞诗

第四章 盛唐边塞诗

二、盛唐边塞诗繁荣表现
1、作家多,作品多 2、内容广泛
(1)反映边塞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不幸 遭遇。 (2)描情。
(4)突出军中官兵矛盾,揭露穷兵黩武,抨击 军中将帅的穷奢极欲。
(5)渲泄英雄失路。 (6)表现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3、风格多样
唯适而已。知
《旧唐》 卷111《高适传》
○高适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
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 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 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 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 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 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 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 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 《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
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籓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
二十卷。其《与贺兰进明书》,令疾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
冀书》,绸缪继好,使释他憾,同援梁、宋;《未过淮先与将校书》,
使绝永王,各求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
高适
一、生平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父从文,位终韶州长史。适少濩落,不事
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
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 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 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 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1102407001 钟鹏飞中文系11级广电一班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这里我主要浅谈盛唐诗歌的历史情况。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为什么唐朝涌现了一大批诗人和诗歌,为什么唐朝诗歌如此繁荣呢?关于唐朝诗歌繁荣说法很多,这就说明唐朝诗歌繁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今天我就浅谈一下我对唐朝诗歌之所以繁荣所产生的原因。

浅论盛唐边塞诗兴盛

浅论盛唐边塞诗兴盛

诚信承诺书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浅论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及意义》由本人独立完成,保证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

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出现抄袭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务必手写签名承诺人:年月日毕业论文评审表浅论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及意义摘要“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边塞诗作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在充分体现将士戍边征战、保家卫国等内容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风土文化。

边塞诗,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缩影,产生于时代背景,受影响于时代环境。

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繁荣兴盛,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唐朝的文治武功达到了历史性的空前强大,二是古典诗歌在高度发展之后趋于成熟的必然性,二者相辅相成,最终造就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繁荣兴盛,同时也对我国诗歌体系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边塞诗盛唐文化意义装订线目 录引言...........................................................................1 一边塞诗的含义...............................................................1 二边塞诗在盛唐兴盛的原因 (2)2.1诗歌的自身因素 (2)2.2特定的社会条件............................................................4 三盛唐边塞诗的意义 (5)3.1彰显唐诗特殊的历史地位 (5)3.2彰显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6)3.3彰显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6 结论..............................................................................6 参考文献 (7)装订线引言大唐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盛唐时期描写边塞生活,雄浑奔放、慷慨悲壮的边塞诗与描写山水田园,清新自然、明朗恬静的山水田园诗争奇斗妍,并立诗坛,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令后人追慕。

论唐代边塞诗及其繁荣原因

论唐代边塞诗及其繁荣原因

论唐代边塞诗及其繁荣原因
秦绍培;刘艺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本文认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是我国诗歌艺术经过长期积淀,发展到鼎盛时期的结果。

唐代边塞诗是我国历史上国家空前大统一,民族大团结,以及人们勇于赴边、保卫祖国的时代精神的产物。

文章还对所谓的“民族矛盾的产物”、“唐玄宗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产物”等观点作了辨正。

【总页数】12页(P79-90)
【作者】秦绍培;刘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时代强音的集中体现——唐代边塞诗繁荣原因探析 [J], 谭淑红
2.唐代幕府环境对幕府小说创作的贡献——唐代幕府小说繁荣原因系列探讨之二[J], 苑汝杰
3.唐代藩镇使主对幕府小说创作的影响——唐代幕府小说繁荣原因系列探讨之一[J], 苑汝杰
4.试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J], 宋强刚;
5.唐代的音乐环境与乐府边塞诗的繁荣——兼论唐代边塞诗“亲历边塞”之外的“想象边塞” [J], 陶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学院成教院(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09级指导教师:蒋文华学员:丽学号: 902519年月日浅析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The brief analysis glorious age of Tang poetry frontier fortress poem prospers historical reason)作者:丽指导教师:蒋文华摘要(make a summary):唐代边塞诗数量之多,诗人之众,风骨雄浑豪壮,特别是盛唐边塞诗,在中国历朝同类诗歌中居于领先地位。

本文将从物质方面,精神方面,文化方面,战争融合方面四个角度入手来浅析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关键字(keywords):盛唐;边塞诗;盛行;历史原因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最早起源于《诗经》中有关战争和征戍题材的诗歌,经过汉魏六朝,边塞诗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到了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造的普通题材,特别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其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的军戍生活。

在近些年的唐诗研究中,边塞诗是众所瞩目的热门课题,已发的论文多达数百篇,但大多都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边塞诗的,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边塞诗在盛唐盛行原因的论文甚少,从解放到现在主要相关论文有涛的〈〈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及容再探〉〉[1],黎传绪的〈〈论盛唐诗歌特征及其原因〉〉[2]等,还有个别的论文集也有所论及,其中大浚“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特定的现实条件造就的时代精神,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是盛唐边塞诗盛极一时的根本原因”[3]是最重要的观点,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深入地论述边塞诗盛行的历史原因,在综合前人的观点上通过举例等论述使之成为更为全面的结论,这不仅可以理清其盛行原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我们对唐文化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物质、精神、文化、战争融合四个方面来浅析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一、唐帝国强盛的国力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物质方面)唐承隋制,是在隋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

唐代是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文化交流频繁,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给人以一种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

这样的时代背景,必然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充实人们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的波澜,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出崭新的局面。

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开创的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土壤里迅速成长繁荣起来的。

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王朝经济是十分发达的。

由于唐初推行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由于隋末农民起义对豪强势力的严重打击,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与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从而使唐代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与发展。

到贞观年间,唐代的经济不仅得到全面的恢复,还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贞观政要.政体>>有当时“商旅野次,无复盗贼。

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备,又颇致丰稔,米斗三四钱”[4],就是见证。

到玄宗时代,唐朝的经济更是达到颠峰,<<杜甫.忆昔>>中已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5】.同时唐帝国也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言路开通,思想活跃,政治文化氛围较为宽松自由,这为唐边塞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像元稹《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采诗宫》等,虽然批评了皇帝,也并没有因此犯忌讳。

正因为这样,所以朝野上下,有一种比较自由的空气。

<<杜甫.饮中八仙歌>>【6】中有诗人可以“举觞白望青天,皎如立风前”,可以“长安市上市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唐代的变革更带来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兴盛,形成了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欣羡赞美的“盛唐气象”,唐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以这种强大帝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及其所展示出来的“盛唐气象”为其现实依凭的。

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精神方面)唐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锐意进取的时代,又是一个人们普遍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士大夫们多希望为国出力、有所作为,而青史留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胸襟是广阔的,而精神更是饱满的,就如“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9]所诉一样,而由士风又影响到民风,这一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盛唐的时代气象和普遍社会风气,这就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

具体表现为:首先,盛唐之时,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英雄主义气氛。

与前代相比,唐人有更多的尚武精神,特别是边塞诗人,更是有一种游侠之气,狂放不羁。

如王勃常“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10]子昂虽体弱多疾,却奇杰过人,驰侠使气。

“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子昂纵然如此,众多的文人之士也更不乏有“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11]。

这些无不归于盛唐文人积极的社会心理。

可以说,没有文人积极的社会心理,也就不会有英雄主义极其浓厚的边塞诗。

其次,唐人又有从军入幕和漫游边塞的风尚,从而使得文人士大夫能够亲历边塞,接触到边塞生活。

唐代制度又规定,边帅可以自辟幕僚。

这种制度使得那些在科举考场上失利、入仕无门的文士,有可能通过入幕而达贵。

如“军谋宏远,堪任将率”,[12]科举与选拔政治人才制度并列,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士人关心边事军情的热情。

唐代文人入幕往往可迅速升迁,因而吸引了大批读书士子,而军幕中如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参谋等,又常由士子担任,这对士人踊跃赴幕,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

如炯高呼“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3],始入幕府后终为节度史的高适也说:“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岑参更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14]之语。

在此风气之下,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曾亲赴边塞,入幕参战,谋划军机。

第三,唐代军幕之中又有不少文武兼擅,而好文学之士,这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

以郭震、说为例,二人皆出将入相,为文武全才。

郭震16岁入太学,18岁进士第。

说所撰写《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记载,武则天令郭震抄录旧文,震上《古剑歌》,“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赠学士峤、阎朝隐等”。

郭震是文士中的佼佼者,后来却担当重要武职,曾任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10骑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史、金山道大总管。

他在安西经营十余年,屡建奇功,四镇安宁。

郭震之状是说所撰,说本人也是文武全才。

《旧唐书·说传》对他有如下记载:“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

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风诵之。

尤长于碑文墓志,当代无能及者。

”[15]说是一代文宗,又曾出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等武职。

他在担当军职期间,便多有建树。

以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高适之幕主而言,岑参之幕主封长清有文才,《旧唐书》本传说:“外祖犯罪流放安西效力,守城南门,颇读书,每坐常清于城门楼上,教其读书,多所历览。

”高适之幕主哥舒翰则“好读《左氏春秋传》及《汉书》。

”幕主与文学之士相聚幕中,赋诗谈艺,文学创作环境相当好,故有人认为唐代边地军旅幕府中有一种类似于建安诗人的创作环境。

第四,唐代君王对边塞诗的特殊爱好、对士风民气的导向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唐诗的繁荣,发起于初唐的诗歌革新,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

唐太宗世民堪称这一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明确主“咸音之曲,变烂漫之音”[16],唐玄宗隆基所作边塞诗也很可观,其《平》歌颂大唐军威:“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显示了盛唐气势。

他的《送说巡边》,应制唱和之臣有说、九龄、徐坚、贺知章等21人。

此外,另有应制送说的诗人数十名,应制诗总共多达70余首,可谓由玄宗一诗而引出近百篇边塞诗,可见,唐代皇帝的创作与提倡对边塞诗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五,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也同样为边塞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唐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流决不是实行民族压迫,而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尊重各民族的独立自主,促进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民族文化的融合,这就大大激发了盛唐文人讴歌强大国力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强的信心。

民族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为边塞诗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及狼性的气息。

唐朝周围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羌、突厥、回鹘、吐蕃、契丹等,再加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更使汉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融合,这些都是边塞诗在唐朝盛极一时的原因。

众所周知,汉民族自古以农耕为主,小农文明具有极强的封闭性,由此相对应的民族性格也就相对较为封闭、较为狭隘了!而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民族性格甚为豪阔。

晋末至唐初这数百年间,中原汉民族居住区虽然经历了一场莫大的浩劫,但同时,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民族的一次狼性的的输血,使汉民族原先相对较为安逸、懦弱的民族性格得以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而隋唐两朝就是在汉民族的民族性格得到了莫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的。

劫后的汉民族在长期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民族优势和学来的长处合而为一,于是,大唐也便空前强盛、唐代士人也便空前向上,诗歌艺术也就空前繁荣了。

总之,我认为边塞诗之所以在盛唐最繁荣,原因就在于它那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美感中所反映出来的盛唐士人那积极的社会心理。

三、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在逻辑起点(文化方面)盛唐边塞诗繁荣,既有其共时性的因素,诸如盛唐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强盛,同时又有其历时性的“史”的因素,即从文学发展的流变来看,盛唐边塞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历代边塞诗之冠,主要是因为它是唐诗全面繁荣和边塞诗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唐诗的整体繁荣带动了边塞诗的创作水平,提高了边塞诗的艺术成就。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极盛时代,诗歌总量现存超过50000首,诗歌作者近2300人,诗歌繁荣盛况空前,技巧之成熟,流派之众多,体裁之完备,揭露社会矛盾之深刻,描摹人物心态之细致,几乎空前绝后之地步!唐代诗歌的这种整体氛围和总体格局,使得作为唐代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唐代边塞诗的创作水平和规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拓展。

其次,从边塞诗自身发展的逻辑来看,在唐以前,边塞诗歌已有悠久的历史,《诗经》始为滥觞。

两汉时期,武功卓著,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和经营西域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社会,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尽管由于诗歌创作的不发达,没有为我们留下成熟的边塞诗,然而汉乐府中的《上之回》、《战城南》,以及许多已亡佚的作品,如《陇头水》、《出塞》、《入塞》、《关山月》等等,却成了唐人边塞诗中最常见的题目,《乌公主歌》、《陵歌》、《匈奴歌》成为典故常为唐人所歌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