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学案)
周节次:备课人:授课人:
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学习方法
1.诵读法: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字词。
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4.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下来,相互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并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蝈蝈与蛐蛐》中为什么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夜》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你能说说它的“声”与“色”各体现在哪里吗?
《夜》传达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赏赏你最喜欢的画面,品评你喜欢的语言。
(五)归纳总结。
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资源与学案》。
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济慈、叶赛宁介绍: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展示:1.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2.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意(1)《蝈蝈与蛐蛐》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4)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第二节:写静谧、美丽第三节:写第四节:再次写三、练习反馈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又一个五月之夜[俄]费特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孝南区祝站二中九年级(下)语文高效导学案课题:4《外国诗两首》主备:罗有志祝站二中九年级备课组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明白得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体味诗歌语言,展开丰硕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作者简介: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以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战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招架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战,年仅二十七岁。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以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夸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链接材料】2——休斯简介: (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振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一辈子活,对他们痛楚生活给予同情,歌颂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踊跃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进展具有深远的阻碍。
一、生字注音:虔信慰藉二、词语积存:虔信:二、探讨展现:(一)《祖国》探讨展现:一、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二、试探:《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外国诗两首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一、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二、学会体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3、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二)预习要点一、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二、通过朗诵,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意蕴。
(三)达标练习一、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
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刻画_______的景色。
二、分辨以下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烈日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倦怠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什么缘故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季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答:4、学生自由朗诵,充分联想一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述。
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明白得。
答:五、如何明白得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季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答:六、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朗诵,感受并形象刻画诗人笔下的夜景。
诗中的夜景静谧、漂亮。
答:二、探讨案7、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以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答:八、明白得虫鸣的象征意义:答:九、《夜》中转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答:【精读精练】阅读以下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夜河水悄悄流入梦境,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寂静了,长脚秧鸡再也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醉在梦境。
明月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0、你以为这首诗转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行?请说明理由。
优秀教案《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多层面颂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理解诗歌的大意,思考选择对于人生的意义。
2、比较朗读优美的语句,通过鉴赏语句,来欣赏诗歌。
3、通过对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认识,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学习重点比较朗读优美的语句,通过鉴赏语句,来欣赏诗歌。
(三)学习难点通过对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认识,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词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为我们做了回答。
四、教材精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段析】第一节诗就是告诉我们遇到挫折莫悲伤,要镇静,要等待;这是人生的经验,是真理。
【品味】用两个“不要”否定了错误的做法“悲伤”“心急”,告诉我们应该镇静,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这是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也是在鼓舞其他的人。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①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段析】第二节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825年诗人用亲切婉约的语句告诉世人,生活并非天天是良辰美景,也并不总是风和日丽;相反,生活会捉弄人,有风刀霜剑。
遇到挫折莫悲伤,要镇静,要等待。
这是人生的经验,是真理。
【品味】对幸福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本能的需要,“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而且要坚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人生的种种经历会成为你的巨大财富,即使是曾经的忧伤、苦痛和灾难,当你蓦然回首时,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因为你享受到了生活的全部,你是生活的强者。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编写人:时间:2011—2—15 审稿人: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①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背诵第一首诗。
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了解象征手法及作用。
【知识链接】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普希金一生创作的抒情诗总数在800首以上。
其中以当代社会政治题材为内容的抒情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大,故而有“十二月党人运动的歌手”之称,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他的其他作品有长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完整word版)《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4.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学习重点]反复诵读,领悟田园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凝成2.根据拼音写汉字。
树lí( )yōu( )暗沉jì昏yùn( )3.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一旦唱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B.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C.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D.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蝈蝈与蛐蛐》中所写的夜景。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6.《夜》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
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今天,我们将在英国诗人济慈、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读诗1.读一读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生自由诵读,注意圈点勾画生字词。
2.想一想两首诗歌中作者吟咏的意象有哪些?3.议一议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的“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赏景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4.《蝈蝈与蛐蛐》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夜》中所描写的夜景。
6.“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这几行诗借白天的“喧响、热闹、欢嚷”衬托了夜晚怎样的特点?悟情7.读一读感情品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教师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式、象征手法。
3.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难点: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哲理诗。
①哲理诗的概念: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②哲理诗的特点: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③哲理诗的分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
二是具有生动意象,但十分含蓄,寓理于形象之中。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未选择的路》象征美: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使之蕴含深刻的哲理。
诗人以林间岔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人对路的选择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未选择的路》哲理美: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道路千万条,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通过比较,你选择了其中一条,也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的机会,从此决定了你一生的道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诗人叹息人生的局限性。
九下第一单元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曾传华编制)【学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诗人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的意境中。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⑴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⑵休斯简介:(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导学】一、整体感知(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镶嵌..(.).晨曦.(.).沐.浴()瞰.望()黝.黑()2、解释下列词语。
慰藉:瞰望:镶嵌:虔信:深邃:沐浴:3、《祖国》一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_______________;《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诗人__________,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领袖,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外国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并分析《外国诗二首》的主题和意义。
3.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解读《外国诗二首》。
导学内容:《外国诗二首》是一首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外国诗歌,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作者简介、主题分析和文学鉴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背景介绍:《外国诗二首》是一首由闻名外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作品,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以其奇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被誉为外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作者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外国诗人,生于19世纪的欧洲,其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
他擅长运用抒情的笔触表达心里的情感,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等主题有着奇特的见解,被誉为外国诗坛的巨匠。
主题分析:《外国诗二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倾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歌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文学鉴赏:在文学鉴赏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深入理解《外国诗二首》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营建出奇特的意境和情感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同时,诗歌的结构和节奏也十分漂亮,流畅的句子和抑扬抑扬的语调使整首诗歌更具韵律感和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外国诗二首》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奇特魅力的外国诗歌作品,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通过深入进修和理解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愿我们在阅读和解读《外国诗二首》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感悟和启发,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备习内容:
备习检测内容:
问题:平
1.朗读课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辨明字音并抄写 3 所有读音并组词:
翘舌、声调易 错字:
遍:课后练中“读一 造句。
习惯性误
读,写一写”
4.作者常识填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 读的字:
3.词义理解:
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
对策:辨
4.多音字:
(夏)蝈蝈的乐音 (冬)蛐蛐的歌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板 短小精致又十分大
书 设 计
7/8
word
反 思
8/8
学。181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 析,强调。
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
问题:对
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 X 愁予的常识
6. 济 慈 ( 1795 — 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 常有误差认识
备 1821),英国浪漫主 等。
冬天蛐蛐的“歌儿”称
习
为“大地的诗歌”?
应用。
比较自由的形
2、细致地观 察景物,抓住 特征进行描 写。
式和接近口语 的白话,更直 接反映了社会 生活 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诗 歌 短 小 精 致 而 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 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 匠心? 有感情的朗读《夜》回 答下列问题 1. 此 诗 着 力 表 现 了 夜 的 特点。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
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 书课题)
流。
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屏幕出示检
(板书文题、作者)
测学案;点拨纠错。
一、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一)感知课 (一)整体感读。 文内容,说出 1、试读。 读文感受。 A、 生初读课文,圈出 (二)文章是 生字、生词。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华路初中九年级备课组主备人:高艳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了解《蝈蝈与蛐蛐》和《夜》的作者。
2、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本诗结构上分几部分,以哪些句子为标志?分别写了什么?(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4)《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前沿》第9页第1、3(1)、4(1)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夜》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比较阅读:说说《夜》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预设答案: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明白得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诵,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意蕴4.欣赏和酷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第一学习时刻自主预习案【利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有情感地朗诵诗歌,从整体上明白得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身世低微,青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很多的闻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合法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寿终正寝,时年才25岁。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刻画大自然景色。
Ⅱ. 自主检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熟两首诗歌,试探:这两首诗各转达出诗人的什么情感?Ⅲ. 我的疑问【提示】请同窗们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教师和同窗探讨解决。
第二学习时刻新知探讨案Ⅰ. 学始于疑--- 我试探我收成1、“当所有的鸟儿因烈日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述有什么作用?2、“在孤单的冬季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慢慢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什么?3、《蝈蝈与蛐蛐》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4、赏析,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美。
5、完成书上研讨与练习二。
(做在书上)感悟总结:《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可不能死亡”。
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久歌声不断,永久充满生机。
诗人如此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穷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穷酷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夜》的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第一课时《祖国》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歌中的生字词。
虔.()信慰藉.()2.下面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请补充完整。
(1),栋莫如德。
(《国语》)(2),害与国者恶之。
(晏婴)(3)乐以天下,。
(孟子)(4)匈奴未灭,?(霍去病)(5)常思奋不顾身,。
(司马迁)(6),以义灭身。
(曹操)3.大声朗读诗歌,体验情感。
请结合诗的内容,用“祖国啊,我爱你那……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4.作者链接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有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大概意思。
2.《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勾画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二)文本探究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2.“我”对祖国的爱“奇异”在何处?3.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4.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语言品析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有怎样的内涵和作用?2.诗中“无论……无论……无论……”引领的三个诗句的含义是什么?第二课时《黑人谈河流》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中生字词。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并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2. 分析、理解并欣赏《外国诗两首》中的两首诗歌;3. 运用诗歌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外国诗两首》,并引导学生们展开思考:你们对外国诗有什么了解吗?你们喜欢读诗吗?为什么?二、引入新课(10分钟)1. 导师播放一段外国诗歌朗诵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
2. 学生们观看完毕后,导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三、课文感知(20分钟)1. 学生们独立阅读《外国诗两首》,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
2. 导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讨论:a. 《石》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b. 诗人是如何通过物象来表达情感的?c. 你觉得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语言手法?d.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e. 《土壤》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f.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四、课文欣赏(25分钟)1. 导师请几名学生分别朗读《石》和《土壤》两首诗,并让学生们进行欣赏。
2. 导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和交流:a. 这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共同之处?b. 这两首诗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c. 你觉得这两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d. 你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五、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们通过课文的分析和欣赏,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了外国诗歌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导师邀请学生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并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课后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外国诗两首》,并引导学生们展开思考:你们对外国诗有什么了解吗?你们喜欢读诗吗?为什么?导师: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生用)
4.《外国诗两首》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知识链接】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内容导航】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昏晕()树篱()栖息()草茸茸()撒下()喧响()2.济慈,_ 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 ___。
叶赛宁,(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 的景色。
3.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二、【课堂导学】:1、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严冬——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2、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点明本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5、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第二节:写第三节:写第四节:再次写6、《夜》中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延伸拓展】:1《夜》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教师寄语】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链接】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我的疑惑】
___
(一)自主学习
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________________ ___
(二)合作探究
1.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2.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意。
(1)《蝈蝈与蛐蛐》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
第二节:写
第三节:写
第四节:再次写
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学习过程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