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北区域的空间界定与演变

合集下载

华北陆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华北陆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中 图 分 类 号 : P5 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 一 4 2( 0 0 0 — 0 9 1 4 O i 1 1 2 1 ) 2 0 8 2
地堑、 山西 隆 起 、 北南 缘 中元古 代 裂 谷 带 、 辽 隆 华 胶
0 引 言
华 北 陆块构 造格 局及 其演 化是 一个 极 为复 杂 而
缘 的构造单 元进 行 了划 分 和研 究 ; 瑾 等n 白 利 用 深 层 磁 性 界 面 等 深 线 图口 向 上 延 拓 2 m 的 航 磁 图 0k
圈 出了 6 硅镁 壳顶 面 隆起 区 , 个 结合 地 质构 造 , 华 将
阿拉 善隆起 地块 、 华北 北缘 隆起带 、 燕辽 中元 古 裂谷 带 、 尔多 斯 中生代拗 陷 盆地 、 鄂 鄂尔 多斯 新生 代边 缘
第21 2 0年 第 2期 5卷 6月 0
Vo. 5 N0 2 J2 .
Ji. 01 t 2 0 n
华 北 陆 块 的 构 造 格 局 及 其 演 化

李 俊 建 罗镇 宽 , 长 海。谢 汝斌 李 德 胜 , 燕 , , , 李 洪 奎 骆 辉 刘 晓 阳 刘 晓 雪 李 生 , , , ,
北 陆块划 分为 渤海 、 吉 、 辽 东胜 、 峰 、 赤 临汾 、 济宁 、 阿
拉善 7个 古 陆核 区 ; 家善 等 将华 北 陆 块划 分 为 伍
收 稿 日期 : 2 1 2 0 0 00 — 9
基 金 项 目 : 中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国 土 资 源 大 调 查项 目( 号 : 9 9 0 0 1 0 3 2 0 1 2 0 3 ) 科 学 技 术 部 社 会 公 益 研 究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 编 l 9 1 2 2 8 0 ,0 1 0 0 0 8 和 项 目编 号 : 0 1 B 0 5 ) 助 。 2 0 DI 1 0 6 资

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格局及演化过程探讨

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格局及演化过程探讨
太行 山 以东 的华 北 东部 地 区是我 国重 要 的能源
基地 , 其在 华 北古 生 代稳 定 的克 拉 通 盆 地 基 础上 发 育有 中、 生代 叠合 型 的渤海 湾 盆地 。 目前 , 新 人们 对 新生 代盆 地 的油气 勘 探 程 度 相 对 较 高 , 已探 明石 油
地质 储 量近 9 0亿 吨 , 就 中生 代 盆地 而 言 , 但 由于其
影响较弱 , 要发育 N 主 E和 N E向 断 陷 盆地 , 张 家 口 一蓬 莱 走 滑 断裂 带 以北 的 下 辽 河 坳 陷 区 , N 在 盆地 的 长 轴 方 向 为 N E, 郯 庐 断 裂 带 内 部 的 走 滑 拉 张 盆 地 ; 自垩 世 郯 庐 断 裂 带 以西 的 华 北 广 大 地 区 整 体 处 于 隆 升 剥 蚀 状 态 , 在 N 属 晚 仅 河 南 信 阳盆 地 及 冀 中 、 清 、 临 黄骅 坳 陷 的 少 数 低 洼 地 区接 受 沉 积 , 以 红 色河 湖 相 粗 碎 屑 为 主 。研 究 华 北 东 部 中生 多 代盆地演 化对于该地区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陷盆地发育阶段 , 出现了明显的分区性 : 且 在盐 山 一歧 口 一新 港 一兰 考 一聊 城 断 裂 系 以 东 , 由于 受 郯 庐 断 裂 带 左 旋 走 滑 构 造 应 力 场 的控 制 , 要 发 育 N 或 N 主 W WW 向 断 陷 盆地 , 在 该 断 裂 系 以 西 至 太 行 山 以 东 的 地 区 , 左 旋 走 滑 而 受
经历 了复杂 的 印支 、 山 运 动 阶段 的演 化 及 后 期喜 燕 马拉 雅 运动 的改 造 , 育 有多个 区域性 的不 整合 面 , 发
地 层遭 受强 烈剥 蚀 , 盆地 面貌保 存 不完 整 , 人们对 其

第二届华北区域史学术研讨会征文

第二届华北区域史学术研讨会征文

第二届华北区域史学术研讨会征文尊敬的研讨会组委会:我谨以此函向您投稿我所写的一篇关于第二届华北区域史学术研讨会的征文。

本文将以简体中文书写,探讨研究对象为华北区域历史,并力求条理清晰。

标题:探索华北区域历史的多元发展摘要:华北区域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域单位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发展路径。

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区域历史的探索,揭示其多元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华北区域历史的时空背景;2.区域内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3.不同历史事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区域历史对当代华北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梳理历史事件和分析历史脉络,深入剖析华北区域历史的多元发展,并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

正文:第一部分:华北区域历史的时空背景华北区域历史悠久,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漫长历程。

该区域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多样,包括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其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使其成为众多历史王朝的核心地带。

第二部分:区域内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华北的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如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特点。

本文将深入研究每个时期的演变,并探讨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通过对历史演变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华北历史的多元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不同历史事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华北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战争、政治变革、自然灾害等,这些事件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战争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经济崩溃,政治变革则改变了民众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这些事件通过构成区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北地区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第四部分:区域历史对当代华北的启示华北区域历史的多元发展给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为当代华北的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区域历史还能够促进当代人们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增强,并加深对华北的独特性的理解。

结论:通过对华北区域历史的多元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地区的文化与发展。

作为区域的华北概念渊源及流变——兼析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

作为区域的华北概念渊源及流变——兼析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North China" as an Area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in Ming and QingDynasties作者: 仲伟民;王正华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出版物刊名: 天津社会科学页码: 135-148页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主题词: 华北;北方五省;明清社会经济史;区域;流变摘要:尽管"华北"一词已经成为学术界习用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有诸多歧义,学者们实际上大多也是在模糊使用,这对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多困惑.因此,从长时段视角对"华北"概念的产生和运用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很有必要.清代以前的文献并无现代意义的"华北"一词,但有与华北直接相关的地理概念如"北方""西北""北五省(北方五省)""北方诸(各)省""西北各(诸)省""西北五省"等.从20世纪开始,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华北"一词才在政府、媒体、知识界及民间广泛使用.民国时期国共两党以及日本对于"华北"概念的运用及各方在北方地区的博弈,也深刻影响了这个概念的使用.因为古代并无"华北"这个概念,更因为学术界关于"华北"概念的界定及所辖区域并没有一致意见,因此"华北"概念在学术研究中的运用实际上只是一种学术的想象.而今随着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这个概念进行界定便显得愈发紧迫且必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将明清时期"华北"范围界定为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包括北京),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和学术认同.。

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

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

简明扼要的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一、中国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太古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岛状古陆到大陆板块的发展过程。

根据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体制和不同时期东亚大陆岩石圈的板块构造格局,将我国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粗略地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表4.3):1. 古陆核形成演化阶段(Ar~Pt1)2. 元古大陆板块演化阶段(Pt2~Pt3)3. 古板块形成演化阶段(Z~T2)4. 活动大陆边缘与板内构造演化阶段(T3~Q)表4.3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二、中国区域构造演化及其主要特点(一)区域地球动力学体制(系)的交替区域构造是在一定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系)作用下的产物。

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系)产生不同特征的区域构造,因而区域构造的演化反映地球动力学体制(系)的交替。

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在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地球动力学体制可能与板块构造体制有本质的区别。

但这一阶段中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早元古代后,即距今1600Ma以来,板块构造体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种地球动力学体制中,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发展主要受控于与其相邻的大洋盆地的构造演化。

因此,我国大地构造学家常以在区域构造演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大洋盆地来命名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系。

从我国区域构造演化来看,自中元古代至今曾出现过以下几个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系;1. 古蒙古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前中生代,我国北方大陆(即塔里木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曾被古蒙古洋占据。

随着古蒙古洋的扩张、消减闭合,塔里木一华北板块出现裂陷、褶断,大陆地壳向北增生、扩大,并最终于古生代末与向南扩大的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对接。

因此在前中生代,我国区域构造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古蒙古洋地球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2. 古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自二叠纪至早白垩世,我国东部处于古太平洋西岸,古太平洋的扩张、消减、关闭,直接控制着中国东部区域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的构造演化。

中国区域构造简况——华北区域地质构造

中国区域构造简况——华北区域地质构造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中国的起源来自于古陆核的形成、发展以及演化至今天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地。

46亿年前,地球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大约37亿年前,华北古陆出现,成为中国最早形成的大陆,也是中华大地的根基。

中国现代大陆,是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发展、演化、拼接和改造后完成的。

晚元古代早期以前主要为陆核陆块发展阶段,晚元古代后期至中生代初期主要为陆缘发展阶段,中生代中后期至新生代主要为陆内发展阶段。

中国大陆第一次拼接发生于晚元古代中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陆块与华北陆块拼接,并与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汇合形成原始中国古陆;第二次拼接发生于晚古生代后期,其结果导致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连为一体;第三次拼接发生于中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华北板块南缘与华南板块北缘以及华南板块西缘与藏滇板块北缘连在一起;第四次拼接发生于新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印度板块北缘与藏滇板块南缘连为一体,至此,作为统一的中国大陆形成。

大地构造演化的今天,中国各地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分区论述这五个不同地区:1 天山——兴安地区天山——兴安地区呈近东西向分布,北以俄罗斯、蒙古、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为界,南以乌恰断裂库尔勒断裂、阿拉善北缘断裂以及华北陆块北缘断裂为界,区内除几个稳定的微型陆块外,大部分属晚元古代以后不同构造期的的陆缘活动带,此说明该地区为塔里木——华北陆块在晋宁运动后的扩张表现。

地层简况本区自晚太古界至新生代各时期地层都有发育,沉积类型齐全,以活动和过度型为主;上太古界主要为深变质岩;元古界主要为中浅变质岩与未变质地层,下古生界出露面积较小,层序齐全;寒武系主要为半深海及浅海夏理石、砂泥质岩;奥陶系分布较普遍,为深海的泥砂质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基性——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志留系主要为浅海——半深海的泥沙质复理石及碳酸盐组合;上古生界分布广泛,沉积类型复杂,以准格尔——天山地区出露层序最全;泥盆系属半深海泥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火山岩,分布涉及全区,以准噶尔——北天山发育最好,以火山岩为主,三统俱全;石炭系包括海相和陆相沉积,后者分布局限;二叠系,下统由厚度巨大的浅海相及海陆交替想组成,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三叠系海相及海陆交替相见于黑龙江,属碎屑岩及火山岩组合,含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岩相、厚度变化极大,产特提斯及环太平洋动物群;陆相稳定型分布于准噶尔;活动型分布局限,仅见于本区东部;侏罗系十分发育,陆相沉积普遍全区各种类型的盆地中,大兴安岭和吉黑中部为火山岩与碎屑岩组合,海陆交替相沉积见于完达山地区。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环境与文化区系研究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环境与文化区系研究
*& *" *.
述研究成果,对于复原中国第四纪古气候 的变迁及其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有着重要的 意义。 上述新构造运动形成的中国自然地理 环境,奠定了中国各地气候、植被差异的基 本格局。在华北地区,主要的构造地形有陇 东和陕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河套平原、晋北 的大同盆地、陕西关中盆地、山西汾河系列 断陷盆地、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黄河下 游的山东丘陵与低地等。由于地形、气候和 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分布于这些地方的旧石 器文化又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差异,形成了几 个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影响的文化区系。 ! "# !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岑家湾和马梁等地点 ;
*)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许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
*-
代晚期的峙峪 和虎头梁遗址 等。 其中, 最
*$ *#
新的年代测定表明,小长梁地点的年龄接近 距今 *,- 万年,层位低于小长梁的马圈沟地 点很可能达到距今 &%% 万年前后 。动物化
*,
石的研究表明,更新世早期以来,这里一直 以温带草原环境为主,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多 为有三趾马、 三门马、 鬣狗、 野驴、 野马、 河套 大角鹿、 原始牛、 普氏羚羊等草原性动物。更 新世晚期还常见喜冷的披毛犀化石。适应草 原性环境,从旧石器时代初期起,桑干河流 域就孕育出以刮削器和小尖状器为主的小 型石片石器类型文化。如小长梁文化和许家 窑文化等, 均以中、 小型石器为主。旧石器时 代晚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末次冰期的 影响,使生态环境不断地向半干旱、干旱的 温带草原发展,最终在这一系统文化中演化 出细石器。一般认为,石器形体大小及类别 方面的差异,往往是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经济 文化类型的反映。刮削器、小尖状器和细石 器等轻型工具主要用于切割和刮削等,反映 的是草原环境下的采集与狩猎活动,其中狩 猎经济占有相当的比重。 $% 北京周口店及其附近地区

华北各时代地层及特征

华北各时代地层及特征

新生代地史特征第四纪Q:1.8Ma至今,人类的出现和进化;冰川现象广布,气候冷暖多次变化;大陆面积增大,新构造运动活跃;沉积类型繁多,未完全谷结成岩的松散堆积。

第三纪(N、E):65Ma至1.8Ma陆相地层广泛分布,海相地层仅局限于藏南、台湾、塔里木西南等局部地区,第三纪中期古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大陆强烈影响造成上下第三系不整合、沉积、构造、古地理差异。

上第三系N(河北黄骅)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E(河北任丘)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四段)孔店组(三段)矿产:煤、石油、油页岩、膏盐岩。

全球重要聚煤时期,重要含油层系,膏盐产地较为普遍。

中生代地史特征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及海生无脊椎动物的菊石类繁荣为主要特征(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白垩纪末著名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动物:早T两栖类的迷齿类及原始爬行类的二齿兽类,中晚T期恐龙类及似哺乳动物类;JK脊椎动物已呈现典型的中生代面貌,爬行动物在陆海空占统治地位植物:T裸子中的松柏、苏铁、银杏类及蕨类中的真蕨类繁荣为特征;J与白垩总貌相似裸子主导真蕨类重要;早K被子植物在全球广泛分布,晚K占统治地位。

白垩纪K:135Ma至65Ma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东侧的岩浆活动减弱,空间分布东移。

中晚K出现了松辽华北江汉等重要含油气盆地;西侧的大型盆地萎缩,川滇地区最为明显。

松花江群(K1)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泉头组(K2)(K2)角度不整合至平行不整合登楼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侏罗纪J:205Ma至105Ma T末的印支运动使古特提斯带最终闭合,南方海退和古中国大陆的形成。

东部地区T前的南海北陆结束,东西分异开始。

J3 志丹群(jk分界)芬芳河组J2 安定组(内有J2与J3的分界)延安组直罗组J1 富县组三叠纪T:250Ma至205Ma海西阶段以后华北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形成统一的北方大陆。

早中T以秦岭昆仑为界的南海北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依然醒目,拉丁期后东部开始东西分异。

中国地理分区介绍之华北区共22页文档

中国地理分区介绍之华北区共22页文档
中国地理分区介绍之华北区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EN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_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_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蓟县运动起初是指造成燕山地区早寒武世昌平 组与新元古代景儿峪组之间小角度不整合的构造运 动, 长期以来, 多将其视为限于燕山沉降带内的重 要构造事件。现在若从华北板块全域来审视, 它实 为引发板块构造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一次运动。从 表 1 中可以看出, 板块北部从浑江 ) 本溪 ) 唐山东 西向, 东部大连 ( 金州) ) 复州 ) 浑江南北向, 新 元古代层序的发育均呈阶梯状序列。燕山地区蓟县 运动面之下层序缺失最大, 承德 ) 平泉一线景儿峪 组几乎剥蚀殆尽, 其他地区多与唐山一带相近, 缺 失景儿峪组之上的层序。从板块全域来看, 它是一 个典型的不整合, 其层序的缺失从多到少依次为平
2 沉积-生物- 构造古地理分析
211 沉积- 构造古地理 21111 中、新元古代
对于中、新元古代燕山裂陷槽的沉积相, 前人 多认为以滨浅 海相为主体[ 1] 。作者新近对河 北平
泉的小哈巴气沟、王杖子、小南沟及双洞等地剖面 的观察研究 ¹ 认为, 其中中元古界有大量浅海深水 ( 大于 150 m ) 至半深海 ( 大于 200 m) 沉积, 滨海 相沉积所占份额不大。高于庄组除独有深水薄层硅 质岩、含硅质页岩外, 有大量非补偿碳酸盐岩溶解 相的多种瘤状灰岩及浊积岩。铁岭组中上部有含锰 页岩、页岩及瘤状灰岩; 杨庄组下部有瘤状灰岩及 浊积岩; 雾迷山组也有深水浊积岩。尤其中元古代 地震事件沉积频繁出现º , 层位从团山子组 ) 景儿 峪组呈现多期地震活跃期, 在高于庄期、铁岭期为 其高峰期。这揭示了燕山裂陷槽为一典型裂陷 ) 沉 降盆地。至新元古代, 则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体。
第 16 卷 第 4 期 2002 年 12 月
现代地质 GE OS C I EN C E
Vol. 16 No . 4 Dec. 2002

华北植物区系概况

华北植物区系概况

华北温带森林草原区植物区系概况中国农业大学 张洪军编写该实习区域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半干旱-暖温带半湿润区,实习区域横跨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分区。

途径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和阴山山脉,实习地点由西到东,分别在大同、阳原、坝上、北京、天津、秦皇岛等行政区划内,其植被-土壤的空间分异规律介绍如下:●华北植物区系位于甘肃武山以东秦岭—淮河—苏北盐城海滨,向北至固原—安塞—吴堡—管涔山—恒山—燕山—辽东半岛,包括太行山脉等华北山地、华北大平原和晋陕黄土高原。

●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沿海比较湿润。

●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

●据最近研究统计,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1 科、914 属,约3925 种(含460 变种,未包括秦岭)。

华北植物区系概况一、华北现代植物区系简介华北植物地区位于甘肃武山以东秦岭—淮河—苏北盐城海滨,向北至固原—安塞—吴堡—管涔山—恒山—燕山—辽东半岛,包括太行山脉等华北山地、华北大平原和晋陕黄土高原。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沿海比较湿润,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

据最近研究统计,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1科、914属,约3925种(包含460变种,下同)(未包括秦岭)。

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32种,双子叶植物125科710属3104种,单子叶植物21科193属789种,约为全国同类科属种数的44%、29%和11.3%,居中国北方各植物地区之首。

平均每科含6属26种,包括不同进化程度的类群,其中菊科(388种)、禾本科(293种)、蔷薇科(276种)、莎草科(181种)、毛茛科(174种)、豆科(170种)、百合科(138种)、唇形科(129种)和伞形科(110种)9科最发达,各含100种以上,多是进步及较进步的草本或含草本科。

大多数科(92科)含10种以下,其中有20几科是单种、单属、单科,主要是古老及原始的类群,如麻黄科(Ephedraceae,1属,华北5种)、领春木科(Eupteleaceae)、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芍药科(Paeoniaceae)等。

华北东部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模型

华北东部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模型

华北东部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模型华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其地质构造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模型一直备受地质学家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构造演化模型。

华北东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边缘,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包括断裂带、隆升带、沉陷盆地等。

这些地质构造对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首先,华北东部地区的断裂带是该地区最显著的古构造特征之一。

断裂带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引起的岩石断裂和位移,通常形成一系列平行的断裂线。

华北东部地区的断裂带有东西走向,如山东半岛断裂带和辽东半岛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对该地区的地质格局和地壳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其次,华北东部地区的隆升带是另一个重要的古构造特征。

隆升带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上升和隆起,通常与岩石断裂有关。

华北东部地区的隆升带包括泰山隆起带和辽东半岛隆升带等。

这些隆升带的形成与地壳的构造变形和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此外,华北东部地区还有多个沉陷盆地,如渤海湾盆地、胶东湾盆地等。

沉陷盆地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层下陷和沉积物的堆积。

这些盆地是华北东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区,也是重要的农田和水资源区。

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演化模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先是古元古代到古生代的变质-变形阶段,主要发育了山东半岛断裂带和辽东半岛断裂带等;然后是中生代早期的隆升-隆升阶段,形成了泰山隆起带和辽东半岛隆升带;最后是晚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的沉陷盆地发育阶段,形成了渤海湾盆地、胶东湾盆地等。

在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演化过程中,构造力学和物理地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壳的构造变形和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导致了断裂带的形成和隆升带的抬升,进而影响了沉陷盆地的发育和堆积物的分布。

此外,地球内部的热力学过程也对华北东部地区的古构造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十章华北区

第十章华北区

第十章华北区第一节华北区的空间位置及其重要的地理界线一、行政范围京、津、冀、鲁、豫面积52.53×104平方千米占全国5.4%人口2.53亿占全国20%行政界线:西、北部与晋陕内蒙古区相连,东连东北,南与长江中下游区相邻二、经纬度位置纬度:中纬度34.9——40°经度:偏东116.7—113.6°(山东半岛——豫西)三、海陆位置东部沿海位置中原地区四、经济地理位置东部沿海发达地带中部地带五、政治地理位置全国乃至东亚的政治中心六、总体评价(地理环境优越)(1)地处中纬度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作物可以两年三熟(2)从海陆位置来看,它是我国东部沿海相对内凹的地带,使其受到的海洋影响相对小,降水少(3)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方便,对内延伸到中原腹地,交通便利。

(4)政治地理位置特殊,它是全国重大的政治中心之一。

七、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南北方分界线。

2. 相当活动积温4500℃一线3、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4、相当于黄棕壤与棕壤的分界线。

5、河流是否出现冰冻、断流现象的分界线。

6、一年二熟与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第二节华北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华北区环境的作用一、华北区地形总特征环带状的空间地貌格局外环:三面环山,北为燕山,南为大别山,西为太行山、伏牛山第二代:山前洪积冲积平原第三带:河流冲积平原第四带:沿海平原二、对华北区环境的作用1、山东半岛的丘陵构成华北地区的第一道屏障,对海洋季风的运行构成阻碍,使华北从东到西出现明显分异,由沿海半岛湿润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内陆半干旱的落叶阔叶林。

2、秦岭山地构成华北地区的又一道屏障,其阻碍南来的海洋季风的运行,使华北较之南方更干燥。

3.相对内凹的地形大势,使得其受海洋的影响减弱。

4、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下水的影响大,华北大量盐碱地存在。

5、山地平原呈环状分布,决定了自然景观地带呈环形分布,同时山地原生植被分布多,平原地区的原生林全被破坏,全为次生林第三节华北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暖温带的季风气候特征(与东北区相比)1、热量资源较丰富,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季节变化大。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_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_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代的漫长时期, 是中国唯一且世界上少见的以 / 稳 古代原始沉积尚难以确定。但据新元古代沉积基底
定0 著称的古板块。前人对其研究的时间较长, 探 也是太古界 ) 古元古界的观点来看, 似乎可能有一
索层 面 较深, 可 列 为中 国 大区 域 地 质研 究 的 前 定或相当厚的中 元古代的原始沉 积。进入新 元古
吉、辽、徐淮地区新元古代沉降带, 主要以滨 浅海 ) 浅海深水相为主。深水沉积相目前仅见于马 家屯组及兴民村组。震积岩见于南芬组、甘井子组
) 十三里台组及兴民村组, 地震活跃期以营城子期 及兴民村期为显著[ 14] , 从未发现有火山活动迹象。 这表明其裂陷活动的强度较燕山裂陷槽弱得多。
最重大的沉积- 构造古地理的变化是在中、新 元古代之交的裂陷 ) 沉降中心, 完成了从西部向东 部的转移。
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探索。
启了东部新元古代的大规模裂陷 ) 沉降活动。该运
1 区域地层层序发育特征的分析
动完成了裂陷 ) 沉降中心从西部向东部的转移。如 果审视一下华北 板块的各地区, 显示东部的 辽南
111 中、新元古代地层
群、金县群与西部的长城群、蓟县群, 从未在同一
吕梁运动出现的第一个夷平面标志着华北板块 地区上、下叠置发育过。而青白口群的长龙山组、
表 1 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地层对比
Table 1 Meso- Newproterozoic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北部 本溪
浑江
复州湾
南部 大连 ( 金州)
苏、皖北部
碱厂组
黑沟组
碱厂组
葛屯组
金山寨组
兴民 村 组
望山组

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中国区域地质学》结课论文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任课教师:***开课院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论述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崔晓歌摘要: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块,其形成发展过程迄今已有38亿年的历史,由于它有更为复杂的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壳早期发展与中生代以来的重大构造事件,所以成为众多地质学家研究的对象。

华北古陆的形成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地台的形成阶段(3800Ma-1700Ma),(2)地台的稳定发展阶段(1700Ma-250Ma),(3)中生代构造格局的转变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250Ma至今)。

关键词:华北地台,陆壳演化,克拉通破坏0 引言在地质历史中,任何一个地质单元的区域构造发展与演化都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华北地台的分布面积约有300000 km2,是中国境内保存较好的古陆块。

华北地台有大于 3.8Ga的古老历史遗迹,构造演化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极具特点(翟明国,2010)。

由于其具有复杂的多阶段构造演化史,几乎涵盖了大陆演化中所有的科学问题,所以成为众多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

概略的讲,它的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这大致反映了地球演化天文阶段和地质阶段的重要特征,这种周期现象或节律规律应是地球和宇宙系统的普遍规律(牛树银,1997)。

1资料收集与整理1.1上网查阅(例如中国知网CNKI)1.2 老师及同学介绍1.3 图书馆查阅文献2结果与讨论华北地台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分别做讨论。

1.1 华北地台的形成阶段(3800Ma-1700Ma)在此阶段中,华北地台经历了>3.0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形成;2.7-2.9 Ga的陆壳增生;2.5 Ga的岩浆、变质作用与克拉通化;2.3-1.9 Ga的古元古代活动(造山)带;1.8 Ga的基底隆升与裂谷-非造山岩浆事件(翟明国,2010)。

华北陆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华北陆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华北陆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李俊建;李生;罗镇宽;燕长海;谢汝斌;李德胜;李洪奎;骆辉;刘晓阳;刘晓雪【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0(025)002【摘要】华北陆块是由陆核→地块(体)→联合地块逐渐生长、增大、拼合形成的.根据大量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同位素年代学、含矿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华北陆块可划分为辽吉、燕辽、阴山、晋冀、豫皖、阿拉善前寒武纪地块和鲁西、胶北前寒武纪地体,鄂尔多斯、华北中新生代盆地,共10个构造单元.华北陆块是多地块拼(缝)合形成.据现有的岩石记录,始太古代-中太古代主要是陆核生成阶段,不排除在早期有绿岩带形成;新太古代主要是花岗岩-绿岩带的生成阶段,花岗岩-绿岩带环绕地核周边形成地块,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的主要生长时期;古元古代是联合地块的形成阶段,多个地块(体)拼合形成联合地块;中元古代是稳定环境下的拉伸阶段,沿陆块南北两缘形成三大裂谷系(燕辽、狼山-渣尔泰、熊耳山-西阳河);新元古代-古生代陆块形成稳定环境的沉积盖层,除南北两缘外,内部很少有岩浆活动;中-新生代陆块大部分地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环境,出现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总页数】12页(P89-100)【作者】李俊建;李生;罗镇宽;燕长海;谢汝斌;李德胜;李洪奎;骆辉;刘晓阳;刘晓雪【作者单位】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研究院,天津,30006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450007;河北省地质调查院,石家庄,050081;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太原,030001;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济南,25001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相关文献】1.华北聚煤区南部煤田构造格局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探讨 [J], 曹代勇;高文泰2.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J], 李江海;钱祥麟;黄雄南;刘树文3.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J], 段吉业;刘鹏举;夏德馨4.华北陆块2.56~2.52 Ga增氧事件对成矿和生命演化的影响 [J], 沈保丰;毕君辉;张阔5.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J],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米泽隆文;安川克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史研究应该如何界定和规范华北
三 的空间范围, 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山
川、河流等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客 观条件, 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活等人文环境是其研 究的主要对象, 这是区域史研究首先要遵循的基本 准则。 同时, 还必须强调两个方面: 一是要发扬历史 研究之长, 注意同一个地理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 涵盖的空间范围并不一致, 时而渐变时而突变的环 境演变, 造成不同时期区域空间范围的差异, 区域史
“华北”一词作为地理名词出现至今不
二 过百年, 政府和科学界对该词涵盖空间的
界定和表述, 使其成为区域专业词汇。 行政区划是国家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人为划定 的。“七七”事变后日本在北京拼凑了伪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 南京伪民国政府成立后其原班人马组成了 华北政务委员会, 管辖区域为北京、天津、青岛三市, 河 北、山 东、山 西 三 省 以 及 河 南 北 部 的 1 市 39 个 县②, 这与日本对“北支那”的界定和日本兴亚院华 北联络部管辖范围一致, 也是第一个以华北命名的 有行政区划的机构。1948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将晋察 冀、晋冀鲁豫和山东渤海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 设中共中央华北局, 8 月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 立了华北人民政府, 其管辖范围包括当时的河北、山 西、察哈尔、绥远、平原、内蒙古省和京津两市。 新中 国成立伊始,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省之上建立六大 行政区, 1952 年中央政府决定撤消大区一级地方政 权, 改设政务院派出机构—— 行政委员会。1954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又决定撤消大区行政委员如 1958 年国家计划部门将全国划 分为七大经济协作区, 1960 年中共中央又恢复了华 北等六大局。目前, 国家一些主管部门还以六大区为 基础划分若干大区或片, 华北仍是大区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以及“华北”一词的广泛使用, 自然地理等学科开始 从自身特点界定和表述华北的空间范围。 自然地理是根据地理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划分区 域的。 1954 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撰写的《华北区自 然地理资料》, 首次从地貌、河流、气候、土壤和动植 物等方面表述了华北区的空间: 从地貌上包括黄土 高原、冀热山地、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山东和辽东丘 陵; 从河流上包括辽河、海河、黄河和淮河流域; 从行
经济地理学使用华北区域的频率最高。 经济学 强调根据经济状况划分经济区, 有的学者归结为区 域性、综合性、专业化、中心城市四条标准⑤。 20 世 纪 30 年代曲直生曾论及华北的空间范围,“华北、华 南这两个名词, 往往因人们所居住的地域而有不同 的观念。 即中国的地理学家, 对此亦无确切的规定。 本题目所指的华北……就省份讲包括河北、河南、山 西、山东、陕西、热河六省区, 及察哈尔、绥远、甘肃、 宁夏、青海的一部分”⑥。也有人认为,“这里所谓‘华 北’系指冀鲁晋绥察五省而言也, 就是现在暄腾华北 经济提携里的几省。 在我国, 本无所谓‘华北’、‘华 中’、‘华南’名词之分。但自九一八以后, 邻邦时文论 著对所谓‘华北’、‘华南’、‘华中’等名词, 特别予以 发挥”, 是别有用心⑦。 1957 年中国科学院中华地理 志 编写了《华北经济地理》, 华北区域划定为 北 纬 31°25′ ~ 42°40′, 东经 110°20′ ~ 122°41′, 从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从秦汉的郡县, 元代
一 的行省路府州县, 到明清时期形成了以省
作为地方区域的概念; 另外, 政府、文人墨 客和普通民众也常用三吴、江南、江北、关中、(黄) 河 北、(黄) 河南、中原等词汇表述一定的空间地域。 晚 清以降, 沿海口岸被迫开埠通商, 清政府设置跨省的 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 朝野内外开始引入具有海洋 理念的“南洋”和“北洋”, 却仍然未见用“华北”来表 述中国北方。
中国社会史研究 137
进入 20 世纪, 随着政局变化和经济发展, 经过 报刊的传播, 华北作为地域名词使用的频率增加, 有 以华北冠名的中外报刊和书籍, 有华北运动会、华北 救灾协会、华北棉业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等。 尤 其是“九一八”事变后, 华北问题引起朝野广泛关注, 许多著作和时论多以华北为题, 一时间成为爱国人 士呼吁抵御日本侵略的“流行语”。 这有助于民众对 “华北”一词地理位置的认同①。
① 参见拙作《“华北”考》,《史学月刊》2006 年第 4 期。 ② 《华北政务委员会法规汇编》上卷, 1941 年版, 第 1 页。 ③ 中华地理志编辑部编:《华北区自然地理资料》序言, 科学出版社
1957 年版, 第 1、35 页。 ④ 胡焕庸等:《中国人口地理》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① 孙敬之主编:《华北经济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57 年版, 第 1 页。 ② 参见程潞主编《中国经济地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版, 第 222~ 224 页。 ③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年版,
应阐述其演变过程。 二是由于研究角度和研究对象 不同, 划分区域范围的理论和标准也不尽相同, 应允 许空间范围差异的存在, 而且恰恰可以通过这种差 异来探索空间演变的深层次原因, 凸现区域史的特 色。 当然, 这种区域空间的界定应是理性的, 如果不 加论证, 或从某个方面较随意地界定华北的范围, 既 有失偏颇, 也影响界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里笔者 仅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 尝试性地界定华北区域的 空间范围, 并阐述其演化过程。
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对华北区域多采用黄河 中下游, 或者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等概念③。 有学 者认为, 北方黄河流域是历史上广义的中原, 泛指黄 河中下游的地区, 从自然地理区划来说相当于今天 的华北地区, 包括京津和陕晋鲁豫冀两市五省④。历 史学界的华北区域史研究, 一般借用地理学的区划。 美国学者施坚雅的区域划分理论最有代表性。 他以 河川、城市、市场为基础将晚清划定为九个大经济 区, 华北地区是以黄河下游、淮河、卫河流域, 以及跨 越华北平原诸多小河流组成; 从行政区划看, 包括河 北、山东两省,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苏、安徽两省 的北部, 以及山西省东部和陕西省的一部分⑤。日本 学者斯波义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文—生态地域的 新说, 使区域划分更具有自然色彩⑥。中国学者李伯 重在肯定上述理论的同时, 强调经济区域“不仅由 于地理上的完整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的一致性, 而 且也由于长期历史发展所导致的该地区内部经济联 系的紧密与经济水平的接近, 使此地区被视为一个 与其毗邻地区有显著差异的特定地区”⑦。也有学者 认为, 近代华北区域系指黄河以北, 东北地区以南, 关中地区以东, 黄、渤海以西的区域, 差不多囊括了 冀豫鲁晋和内蒙古南部的一些地区, 其空间位置大 致相当于地理中的“华北大平原”⑧。 研究社会史的 专家强调, 地域内社会各种因素的整体性和共性联 系, 研究对象的相近性和历史传承性, 认为近代华北 区域大致包括现在京津和晋冀豫鲁两市四省, 以及 内蒙古、陕西部分相邻地区, 即黄河中下游地区⑨。
版, 第 2、3、6 页。 ⑤ 邹 逸鳞:《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历史研究》
2001 年第 4 期。 ⑥ 曲直生:《华北民众食料的一个初步研究》, 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
员会 1934 年版, 第 1 页。 ⑦ 《经济开发中华北棉产的现况》,《商业月刊》第 16 卷第 12 期。
讲包括京津和冀鲁晋豫两市四省①。以后, 研究者将 全国划分为八个经济地理分区, 华北区位于黄河中 下游及海河流域, 包括京津和冀晋鲁两市三省, 及内 蒙中西部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巴彦淖尔、阿 拉善五盟和呼和浩特、包头两市②。
138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5 期
政区划上包括京津和冀鲁晋两市三省, 辽蒙的大部 分, 苏皖豫陕甘的一部分。但该书序言认为,“自从划 分了自然区域之后, 原定按照自然区域先写各区分 论, 后写全国总论。编写了东北与华北两区资料而华 中区还未完稿时, 已发现原划区域又须修改”③。 这 说明当时的区划可能与政府设六大区有关。 在以后 自然地理的著作中, 一般多使用黄河中下游流域等 词汇。 人口地理根据人口状况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 性划分区域。1983 年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划分了八 个区, 其中黄河中下游区包括京津和冀鲁晋两市三 省, 以及豫陕苏皖的一部分。 大体上以长城为北界, 秦岭和淮河为南界, 陇山和子午岭为西界; 后来为了 更系统完整地论述各省市的人口地理, 将黄河中下 游区调整为京津和冀鲁晋豫陕两市五省④。
关 键 词 华北 空间范围 区域史 经济史
华北作为具有空间概念的名词出现在 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 以后迅速传播、广泛使用至今。但对华 北的空间范围, 政府行政管理有约定俗成的概念, 各 学科则根据研究对象来界定, 这既不利于区域史研 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也不适应当前发展区域经济 战略部署的需要。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 综合多种因 素, 规范和界定华北区域的空间范围, 无疑具有重要 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已掌握的史料看, 1891 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 会北京分会创办的《华北月报》, 是最早在空间概念 的 意义上使用“华北”一词的, 它的出现与英 文 的 “N o r th C h ina”有关。最初来华洋人对中国的空间概 念并不清楚,“N o r th C h ina”使用范围宽泛, 并没有 固定的地理涵义。 1850 年英国人奚安门 (Shea rm an H en ry ) 在上海创办了英文周刊“N o r th C h ina H e r2 a ld ”, 当时即称《北华捷报》, 这是站在广东和福建 的角度, 将上海视为“N o r th C h ina”。 随着在华洋人 对中国地理的深入勘查, 19 世纪末南方和北方的空 间概念渐次形成, 这时的“N o r th C h ina”泛指中国北 部、北方诸省, 各国使馆、海关和传教士的报告, 外国 人的游记等都是这样表述的。《华北月报》的英文名 即为“NO R TH CH INA CHU RCH T IM ES”, 之所以 使用“华北”一词, 大概是因为创办者中文名称为华 北善会之故, 该月刊主要介绍北京、天津、直隶、山东 和辽宁等地的传教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