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分析及护理

合集下载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刘双群谢艳阳(安化县人民医院湖南益阳 413500)摘要:目的:为了预防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方法:对近2年应用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发生不良反应中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多,再次使用比初次使用发生机率高,输液中比刚输液、输液后发生机率高,并且临床症状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19.23%。

结论: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但认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途径及速度有关。

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维生素K1不良反应护理对策维生素K1广泛应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维生素K1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的防治等,后发现其具有松弛胃肠、胆道、泌尿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又常用于支气管的解痉止咳平喘、胆绞痛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将近2年来普外科病人应用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住院病人3896人,在治疗中一般常规应用维生素K1作为辅助治疗,在使用过程中,有52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此不良反应均排除其它药物因素,确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查阅病历,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多,再次使用发生的机率比初次使用多,同时在输液中途发生的机率高,详细结果见表1:表1 52例患者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项目例数百分比(%)男性发生例数10 19.23女性发生例数42 80.77临床症状表现重18 34.62临床症状表现轻34 65.39发生在刚输液10 19.23发生在输液中33 63.46发生在输液后9 17.31初次使用时发生15 28.85再次使用时发生37 71.15因药物因素发生32 61.54因病人自身因素发生13 25.00因护士因素发生7 13.46不良反应中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2.2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19.23%,详细结果见表2。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R I 表现 [ J ] . 影像诊 断与介 入放 射 学,2 0 1 4 ,2 3 ( 4 ) : 3 1 0 — 流动力学产 生影 响。另外垂体后叶素 以及腹腔 内血 管、收 的 M 3 1 3 . 缩杆动脉,都能够使 曲张静脉、 门静脉 的压力 降低,对于 3 】葛海龙 .胃肠道肿瘤合并肝硬化 门静脉 高压 的术式选择 [ J ] . 门静脉高压导致 的消化道 出血有 良好疗效 ,普萘洛尔 、硝 [ 0 1 6 ,1 9 ( 1 1 ) : 9 0 7 - 9 0 8 ,9 1 1 . 苯地平通过联合用药对于 门静脉压的降低效果更显著,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 4 】 昊晔,卞策,汪忠镐等 .门 静脉 高压症异位曲张静脉 出血的 内酯 能够 使 曲张静脉、 门静脉对 B受体 阻滞药的反应提 【 研究进展 [ J ]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 0 1 4 ,2 9 ( 8 ) : 6 5 4 — 6 5 6 . 高, 减少扩 张血管药物的血容量增加、水钠潴 留等副作用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研究对象
2 . 1 本组4 6例 获 得 性 维 生 素 K依 赖 性 凝 血 因 子
缺 乏 症 中灭 鼠药 中 毒 最 常 见 , 占 3 3 例 ( 3 3 / 4 6 例 , 占 1 . 7 % );有 3 例基础 病分别为房颤 、下肢 血栓、心脏瓣 收集 新疆 医科大学 一 附院 4 6 例初 诊获 得性 维生素 K 7 依赖 性凝 血 因子 缺乏症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均为 2 0 0 9 年1 膜置换术后,病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却疏于监测,导致华 月至 2 0 1 5年 1 月收治 ,其中男 2 1 例,女 2 5 例;年龄 2 3 法林 过量而 出血 ,占 6 . 5 %( 3 / 4 6 );另有 1 O例患者经凝

1 例新生儿蛋白质C 缺陷症的护理

1 例新生儿蛋白质C 缺陷症的护理

1 例新生儿蛋白质C 缺陷症的护理血浆蛋白质C(protein C, 以下简称PC)是一种肝内合成的,维生素K 依赖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原,在生理性抗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遗传性的P C 缺乏症通过常染色体遗传,分为杂合型和纯合型。

纯合子型常见于婴儿,出生后即有内脏静脉血栓广泛形成,及发生暴发性紫癜,皮肤及指趾坏死。

患儿多在早期死亡。

本院在2011 年收治一例新生儿PC 缺陷症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史资料患儿,男,系G4P2 孕39 周剖宫产。

生后即见其左脚有青色胎记样斑痕。

生后10 余小时,发现患儿左足底2/3 面积发黑,周围有红肿,左足发黑,呈进行性加重。

入院查体,左足肢端偏凉,左足自踝关节开始发黑坏死,右足及左小腿远端局限性发黑坏死征象,坏死区约占体表面积的6%,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双足可及足背动脉搏动。

家族史:父母体健,患儿有一兄,5 岁,体健,家族亲属中均未曾有血栓形成史者。

凝血谱检查:凝血谱检查:PT19.7秒(9 秒~ 14 秒),APTT100.9 秒(23秒~ 38 秒),TT 20.2 秒(15 秒~ 23 秒),纤维蛋白原0.72g/L(1.8g/L ~ 4.2g/L),血浆D- 二聚体>2000μg/L(0 μg/L ~400 μg/L)。

被检测者:凝血因子V Ⅲ活性测定34.3%,凝血因子Ⅸ活性测定35.8%, 凝血因子Ⅺ活性测定34.9%。

诊治经过:入院后予新鲜冰冻血浆20ml/kg?d 及局部适量涂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处理后患儿双足坏死发黑范围无扩大,全身其它部位未出现新鲜的坏死区域,且入院第3 天起患儿原左足坏死区颜色渐变淡。

入院第4 天送患儿及患儿父母、兄抗凝血标本测蛋白C 活性,报告示该患儿蛋白C 活性为22%;双亲和哥哥的蛋白C 活性均较正常(70% ~ 140%)水平降低(分别为61%,53% 和48%)。

临床诊断:新生儿遗传性蛋白C 缺陷症。

凝血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凝血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凝血障碍的护理
3
措施
预防感染
01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破损
02
勤洗手,避免 接触感染源
03
定期进行口腔 护理,防止口
腔感染
04
定期进行皮肤 护理,防止皮
肤感染
05
定期进行呼吸 道护理,防止
呼吸道感染
06
定期进行肠道 护理,防止肠
道感染
07
定期进行泌尿 道护理,防止
泌尿道感染
08
定期进行伤口 护理,防止伤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健康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02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 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0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 过度饮酒和吸烟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

0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

0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获得性凝血障碍
获得性凝血障碍是指由于遗传、疾病、 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
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类型包括:血友病、 抗凝血酶缺乏症、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症状包括:出血、 瘀斑、关节疼痛等。
获得性凝血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输血、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抗凝血药物治疗等。
药物性凝血障碍
1
2
3
替代疗法
输血:通过输注血 液制品,补充凝血 因子,改善凝血功 能
血小板输注:对于血 小板减少症患者,可 进行血小板输注,提 高血小板计数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通过注射凝血因子, 如凝血因子VIII、凝 血因子IX等,改善凝 血功能

双香豆素类鼠药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观察护理

双香豆素类鼠药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观察护理

双香豆素类鼠药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观察
护理
逯秀玲;张昶;张斌;庞东梅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6(021)011
【摘要】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是指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临床表现为出血,尤其是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

其机理是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谷氨酸残基需在维生素K存在下经羧化酶的作用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

γ-羧基谷氨酸与钙离子结合.通过“钙桥”粘附在磷脂表面,参与凝血过程。

【总页数】2页(P1017-1018)
【作者】逯秀玲;张昶;张斌;庞东梅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津,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
津,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
津,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
津,3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R552
【相关文献】
1.40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的护理干预研究 [J], 张斌;吴桂彬;王琨
2.药物致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分析 [J], 楼小华;黄明伟;严建平
3.头孢哌酮致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1例 [J], 王莉;冯建明;孙志新
4.头孢哌酮钠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分析 [J], 金妙妙;楼小华
5.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J], 付利;苏毅;孙浩平;范方毅;李业成;帅燕容;谢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中的限速酶 ; 研究 证实 V K O R C I 基 因某些位点存在 明显多态性 ( 从而可 以解释 至少 4 0 % 的亚洲 人群 对华法 令 的疗效 存在 个
血性疾病史 , 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 1 . 2 诊 断标准 临床表 现有全身 出血症状 , 可合 并有贫血 表 现; 凝血 因子及 维生 素 K治疗有 效 ; P T及 A F F I ' 明显延 长 , 凝 血 因子 Ⅱ、 Ⅶ、 Ⅸ、 x减少 ; 排除遗传性 出凝血疾病 。
1 资料 和 方 法
毒鼠药如以溴 鼠隆 ( B r o d i f a c o u m) 为代表 的第 2代 长效 抗凝血 剂, 抗凝血灭 鼠剂保 留了华法 令 的 4羟基香 豆素母 核 , 但是 以 多个 不同的苯基环替代 了华法 令的末 端 甲基 环 。增加 了亲脂 性, 使半衰期和毒性 明显 增加 ( 比华 法令 强 1 0 0倍 以上 ) - 6 ] 。 由于新型抗凝血灭 鼠药抗耐药性能好而广泛应用 , 故 因鼠药 中 毒导致出血的患者逐渐 增加 。超 华法令 的作用 机制在 于其抑 制了维生素 K环氧化物 还原酶 ( V K O R C) , 使得 谷氨 酸不能进
子缺乏症安全有效 。
所 有患者接受凝 血因子和
维生素 K治疗后 , 牙龈出血 、 血尿 在 1 ~ 2 d内消失 , 皮下出血点 、 淤 斑在 3—5 d得 到明显改 善。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 凝 血因子 和维生 素 K治疗获 得性维 生素 K依 赖性凝 血 因
【 关键词 】 获得性维生素 K依赖性 ; 凝血 因子缺乏症 ; 疗效 ; 维生 素 K 【 中图分类 号】 R 5 9 1 . 4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3 2 9 6 ( 2 0 1 4 ) 0 3 B一 0 0 5 0 — 0 2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一、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1. 维生素K1酚磺乙胺的药理作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是一种合成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药物。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凝血酶原的合成和激活,提高凝血功能。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还可增加凝血酶原相关物质的活性,提高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活性,有效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

2. 适应症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适用于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尤其是针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异常。

二、护理分析1. 临床护理意义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对于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意义重大。

护理人员应通过及时监测患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和剂量,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护理人员还应进行必要的宣教工作,帮助家属正确理解疾病及治疗方案,提高家属的配合度,为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护理工作内容(1)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包括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出血情况、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合理制定给药方案。

维生素K1酚磺乙胺的给药时间、途径、剂量均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护理人员应确保给药过程安全有效。

(3)进行药物管理。

对维生素K1酚磺乙胺的储存、稀释、配制以及给药途径等细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4)宣教工作。

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对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宣教,帮助家属理解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必要性,提高家属的配合度,促进患儿的康复。

3. 护理注意事项(1)对给药途径和剂量的掌握。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维生素K1酚磺乙胺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避免因给药不当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2)对出血情况的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出血并及时处理,确保患儿的安全。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临床诊治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临床诊治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临床诊治陈云飞;刘葳;刘晓帆;付荣凤;黄月婷;薛峰;张磊;杨仁池【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24)002【摘要】目的:总结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acquired factor Ⅴ deficiency,AFⅤD)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51~71岁,中位年龄60岁,均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史及家族史,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鼻衄、血尿、黑便,甚至颅内出血.10例患者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Ⅴ活性降低,抑制物定性或定量试验阳性,均诊断为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10例患者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控制出血症状,并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免疫抑制治疗,其中5例患者(5/10)缓解,未再出现出血症状;3例患者(3/10)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效果差,随后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有效,其中2例经治疗后凝血因子Ⅴ(factor Ⅴ,FⅤ)浓度恢复正常,未再出现出血症状,1例患者需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2例患者(2/10)死于颅内出血.结论:AFⅤD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出血症状轻重不一,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总页数】5页(P260-264)【作者】陈云飞;刘葳;刘晓帆;付荣凤;黄月婷;薛峰;张磊;杨仁池【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 3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相关文献】1.药物致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分析 [J], 楼小华;黄明伟;严建平2.维生素K4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 [J], 林方珩;李纯团;朱雄鹏3.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J], 石雨薇;陈瑢4.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J], 石雨薇;陈瑢;5.妊娠合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杨婷婷;李偲;林琳;勾晨雨;高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测 具 有 一定 价值 。应 用 维 生 素 K 2 0 mg2次/日静 滴 1月 治 疗安 全 有 效 。
【 关键 词 】 获 得 性 维 生 素 K依 赖 性 凝 血 因 子缺 乏 症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 T)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P
间( APTT)
f cor n ab r t r d a oss a r a m e .M eho s M o t rng PT 、 A PT T 、 a t s i l o a o y、 ign i nd t e t nt t d nio i TT 、 nd r a m e Fg a te t nt
[ b t c] O jci T . ay e d l c urdd f i c s f i mi K—d p n e t o g l i A s at r b et e o a lz ut aq i ei e i t n v n a s e cn eova e e d n a u t n c ao
出血为 主 ) 实 验 室 检 查 异 常 ( T 延 长 为 主 , 分 酸不 能 7 一羧基 化 , 活性 降 低 出现维 生素 K 缺乏性 出 血 , 维 生素 K依 赖 性凝 称 血 因子缺乏 症 。成人 获得性 维生 素 K依赖 性凝 血 因
a. 1
( ’ n H e t l g n tt t , ’ n c n r lh s ia , ’ n, a x r v n e 7 0 0 i a Xia ma o o y is i e Xi a e ta o pt lXia Sh n iP o i c 1 0 3 Ch n ) u
de iince t m i — de n n oa ulton f cor vt m i K l 0mg d te t e ta es f n f fce isofvia n K pe de t c g a i a t s, ia n 2 bi r a m n r a e a d e — fci . e tve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摘要】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首先介绍了维生素K1酚磺乙胺的药理作用,然后分析了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

接着对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还讨论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最后总结了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前景,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科研方向。

通过本研究,有望提高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维生素K1酚磺乙胺、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联合治疗、药理作用、护理分析、科研方向、并发症、临床应用、护理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因为体内维生素K1水平低、凝血功能未能完全发育而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上这种疾病常常出现在出生后的数天内,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对于该疗法的临床应用前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科研方向的展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对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旨在提高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维生素K1酚磺乙胺的药理作用及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其联合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总结出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和依据。

通过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面做出探讨,进一步完善对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凝血因子Ⅱ缺乏症的治疗及护理

凝血因子Ⅱ缺乏症的治疗及护理
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
凝血因子Ⅱ缺乏症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凝血因子
01
Ⅱ,可以通过输血或注射凝血因子Ⅱ来补充。
凝血因子Ⅱ缺乏症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
02
疗,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药物治疗的剂量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03
和凝血功能情况来调整。
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
04
应、血栓形成等,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
饮食规律:定时定 量,少食多餐,避
免暴饮暴食
饮食卫生:注意饮 食卫生,避免食物
中毒和感染
心理护理
01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 乐观,积极面对疾病
02 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感 受,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03 减轻焦虑和恐惧:帮助患者了 解疾病,减轻焦虑和恐惧
04 增强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治疗和康复,增强信心
凝血因子Ⅱ缺乏症的 治疗及护理
汇报人:_
目录
01
凝血因子Ⅱ 缺乏症概述
02
凝血因子Ⅱ 缺乏症的治 疗
03
凝血因子Ⅱ 缺乏症的护 理
04
凝血因子Ⅱ 缺乏症的预 后和预防
凝血因子Ⅱ缺乏 症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导致凝血 因子Ⅱ缺乏
发病机制:凝血因子Ⅱ缺乏导致 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症状
03
定期,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04
遵医嘱使用抗凝血药 物,防止出血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高蛋白、 高维生素、低脂肪、
低胆固醇
食物选择:瘦肉、 鱼、蛋、奶、豆制 品、蔬菜、水果等
避免食物: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禁忌:避免饮 酒、吸烟、咖啡、 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04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护理体会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护理体会

以免 引起 呕 吐 、 咳 或 窒 息 。 志不 清 吞 咽有 困难 的 患者 应 在 发 病 呛 神
7 h 插 胃管 鼻 饲每 天 注 入 足 够 的 水 分 和 富 于 营 养 的 物 质 饮 食 。 2后
2 2 2 口腔护 理 保 持 口腔 清 洁 。 人 口腔 可 见 数个 小 血 . . 病
2 2 3 皮 肤 护理 每2 小 时 翻 身 1 , . . ~3 次 皮肤 状 况 差 的 病 人
增加 翻 身 次 数 , 条 件 的 病 房 可 让 病 人 卧 气 垫 床 。 持 会 阴 部 的 有 保
清洁 干 燥 , 小 便 后及 时擦 洗 。 热 出 汗 的 病 人 保 持肢 体干 燥 , 大 高 及 时更 换 潮 湿 衣 被 。 每天 观 察 患 者 皮 肤 瘀 点 、 斑 有 无增 多 , 予静 瘀 给 脉 留置 针 , 次 穿 刺后 延 长 压 迫 时 间 。 每 已有 皮 肤破 损者 定 时 换 药 ,
2 2 基 础 护理 . 2 2 1 饮 食 指 导 保 证 营养 的 供给 , . . 可增 强 机体 抵 抗 力 。 清
通过羧化反应来修饰完成。 因此 , 乏 维 生 素 K导 致 活 性 因 子 Ⅱ、 缺 Ⅶ、 Ⅸ和 x减 少 , 之 合成 无 Y一羧 基 化 的 异 常 维生 素 K依 赖 的 凝 代 血 因 子 , 之 为维 生 素 K缺 乏 或 拮 抗 剂 诱 导 的蛋 白( I KA) 。 称 PV  ̄
吐伴有脑膜刺激征 , 头颅c 示蛛 网膜下 腔 出 , T 血 经补充 大剂量的维生 素K及 输注血浆 后患者 出血停止 , 凝血 功能纠正 , 经对 症治疗 , 心护 精
理, 未遗 留后遗 症 , 患者痊 愈 出院 。 论 通过 本 例的 护理 , 们认 为在做 好基 础 护理 的基础上 , 结 我 加强病 情观察 和对 症护理 , 注重对 患者 及 家属 的健康教 育 , 使其 对疾 病、 饮食 , 息 与运 动等方 面有科 学的认 识 , 休 积极 配合 治疗护理 , 是抢 救成 功 、 乃至 治愈 的重要 保证 。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症36例临床分析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症36例临床分析
是黏 膜 出血和皮 肤瘀斑 , 内出血 较少 见 。 颅
足 1 单纯母乳喂养并患肾母细胞瘤) 2 曾于 例( ;例 当地 医院予 新鲜 冰 冻 血 浆 和 ( ) i 或 Vt K短 期 治疗 ( 3 1 ) 0d 后出血停止、 凝血 障碍纠正 , 但停药后病情 反复 , 出现 出血症 状 和 实 验室 指 标 异 常 。本 组 明确
1 临床 资料
凝 血 因子 Ⅱ( FⅡ) Ⅶ ( Ⅶ ) Ⅸ ( I 、 ( 、 F 、 F X) X F X) 的生 成及 凝 血活 性 与 V t i K密切 相 关 , 称 为依 合 赖 Vt 血 因 子 。 当 V t 乏 时 , 述 凝 血 因子 i K凝 i K缺 上
3 6例 获 得性 依 赖 Vt 血 因子 缺 乏 症 患 者 , i K凝
F : X C降低 。 以多 部位 自发性 出血 为 主要 表 现 , 其
成 与活 化所必 需 的羟 化辅 酶 , 血浆 凝 血 酶 前 体必 须
在 V t 与下 , i K参 在肝 细胞 内质 网 中羟化 形成 有 活性 的凝血 酶原 , 能 发 挥凝 血 作 用 , Vt 才 当 i K缺 乏 或利
中 肉眼无 痛性 血尿 2 1例 , 口鼻黏膜 出血 2 0例 , 皮肤
瘀斑 1 4例 , 肉软组 织血肿 3例 , 节 出血 、 腔 出 肌 关 腹 血 、 内出血各 1 , 出血症 状 1例 ( 术 前 检测 颅 例 无 仅

用 障碍 时 , 述 因子合成 数量 减少 , 上 活性 降低 。一般 降低 3% 时有 出血倾 向 , 少 至 2 % 以下 时 即有 自 0 减 0 发性 出血现 象 j 。本 病 临 床 主要 表 现 为 皮 肤瘀 斑 、

1例儿童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皮肤反应的循证护理实践

1例儿童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皮肤反应的循证护理实践

1例儿童肌肉注射维生素K 1致局部皮肤反应的循证护理实践宇 丽,栾贝贝,汤玉霞,周其莲,余竹春,余丽娟摘要:[目的]为1例儿童肌肉注射维生素K 1引起的迟发型局部皮肤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循证护理方案㊂[方法]根据患儿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全面检索C I N A H L ㊁R N A O ㊁J B I ㊁N G C ㊁E B M G u i d e l i n e s ㊁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 ㊁P u b M e d ㊁W e bo f S c i e n c e ㊁C N K I ㊁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1个网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㊂获取并评价相关的临床指南㊁证据摘要㊁系统评价㊁随机对照试验及综述证据的真实性㊁重要性和适用性㊂[结果]共纳入有关维生素K 1引起的迟发型局部皮肤反应护理措施的RC T1篇㊁系统综述1篇㊁报告分析2篇㊁案例报告兼文献综述9篇㊁个案研究11篇㊂根据检索结果并结合患儿病情和意愿,为患儿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方案,经过10d 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皮肤红肿硬结痊愈㊂[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为患儿肌肉注射维生素K 1致局部皮肤反应制定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皮肤的痊愈,从而减轻患儿痛苦㊁促进舒适㊁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㊂关键词:维生素K 1;肌肉注射;局部皮肤反应;循证护理K e y w o r d s v i t a m i nK 1;i n t r a m u s c u l a r i n j e c t i o n ;l o c a l s k i n r e a c t i o n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n u r s i n g 中图分类号:R 473.7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0.28.051 维生素K 1是临床常用的止血剂,多用于维生素K 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导致的出血或出血倾向的防治,近年来维生素K 1不良反应的报告越来越多,轻者为局部皮肤反应,重者有过敏性休克威胁生命[1],个别严重的皮肤反应甚至迁延数年[2],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㊂如何护理局部皮肤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㊂我科1例儿童肌肉注射维生素K 1后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斑硬结等局部反应,循证护理小组以循证为指导做出科学㊁正确㊁有效的护理决策㊂现报告如下㊂1 病例介绍患儿,女,11岁,因确诊肾型过敏性紫癜5年余,曾予甲强龙㊁环磷酰胺㊁他克莫司等治疗,期间尿蛋白一直反复,疗效不明显,本次入院行肾脏活检穿刺检查,肾脏穿刺术后医嘱予以维生素K 110m g 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3d ,注射后3d 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的局部反应,患儿主诉有瘙痒感,但未予以重视,直至注射后5d ,双侧臀部肌肉注射部位出现皮肤红肿逐渐增大,高出皮肤表面,皮肤温度高于正常,触摸有硬结伴有表面荨麻疹,诊断为维生素K 1肌肉注射引起的迟发型局部皮肤反应㊂该患儿情况临床极少见,目前临床尚无常规护理方法,如何对患儿局部皮肤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㊂为此循证护理小组秉承循证护理的理念,遴选最佳证据并应用,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这一问题㊂2 循证护理实践2.1 提出问题 一份儿童维生素K 1注射液不良反应调查分析作者简介 宇丽㊁栾贝贝㊁汤玉霞㊁周其莲㊁余竹春㊁余丽娟单位: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㊂引用信息 宇丽,栾贝贝,汤玉霞,等.1例儿童肌肉注射维生素K 1致局部皮肤反应的循证护理实践[J ].全科护理,2020,18(28):3893-3896.指出[3],97.73%的不良反应为静脉给药,仅2.27%为肌肉注射所导致㊂基于此现状,循证护理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患儿肌肉注射维生素K 1后出现局部皮肤反应的最佳护理对策是什么?2.2 证据检索及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以 V i t a m i nK 1 I n t r a -m u s c u l a ri n j e c t i o n /I M 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C u t a n e o u sr e a c t i o n /S k i n r e a c t i o n /C u t a n e o u s 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r e a c t i o n /C u t a n e o u s a d v e r s ee f f e c t s /U n t o w a r de f f e c t /S i d er e a c t i o n /A d v e r s er e a c -t i o n 为英文关键词;以 维生素K 1 肌肉/肌肉注射 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皮肤反应/皮肤不良反应 为中文关键词,分别检索C I N A H L ㊁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R N A O )㊁J B I㊁N G C (N a t i o n a lG u i d e l i n eC l e a r i n gh o u s e )㊁E B M G u i d e l i n e s ㊁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 ㊁P u b M e d ㊁W e bo fS c i e n c e ㊁C N K I ㊁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1个网站及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㊂2.3 证据检索结果及评价 以上检索文献由循证护理小组中两名接受过循证及证据转化培训的研究生分别对每一篇文献进行独立评价㊂各自评价文献质量和证据级别,再进行交叉核对,如有分歧或疑问则组织其他循证小组成员共同商讨㊂共检索出相关英文文献22篇,中文文献29篇,最后采纳24篇[3-26]㊂其中R C T1篇㊁系统综述1篇㊁报告分析2篇㊁案例报告兼文献综述9篇㊁个案研究11篇㊂第一步采用澳大利亚J B 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预分级系统[27](2014年版)对证据进行预分级㊂等级评定分L e v e l 1~5个等级,R C T /实验性研究为L e v e l 1;类实验性研究为L e v e l 2;观察性 分析性研究为L e v e l 3;观察性 描述性研究为L e v e l 4;专家意见/基础研究为L e v e l 5;通过预分级,实现对证据的快速分类㊂第二步是在J B IF AM E 结构指导下,根据证据的有效性㊁可行性㊁适宜性和临床意义,结合证据的J B I 推荐强度[28]分级原则(即A 级推荐:强推荐;B 级推㊃3983㊃全科护理2020年10月第18卷第28期荐:弱推荐),由循证护理小组确定证据的推荐强度㊂纳入文献基本情况及证据分级见表1㊂表1纳入文献基本情况及证据等级序号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证据等级推荐级别1高俊芳等[4]2016年R C T L e v e l1A 2赵雨晴等[5]2013年报告分析L e v e l3B 3王燕敏等[6]2007年报告分析L e v e l3B 4李孜等[7]2005年系统综述L e v e l3B 5刘鑫等[8]2018年文献综述L e v e l4B 6甘美婵等[9]2018年个案兼文献综述L e v e l4B 7何莉梅等[3]2017年文献综述L e v e l4B 8E s a dK o k l u等[10]2014年个案兼文献综述L e v e l4B 9熊运珍等[11]2013年文献综述L e v e l4B 10程晓珍等[12]2012年案例兼文献综述L e v e l4B 11姜德训等[13]2005年文献综述L e v e l4B 12W i l k i n s等[14]2000年个案兼文献综述L e v e l4B 13F i n k e l s t e i n等[15]1987年文献综述L e v e l4B 14T a t i a n aS o u s a[16]2015年个案L e v e l4B 15唐旭华等[17]2013年个案L e v e l4B 16邢煜[18]2011年个案L e v e l4B 17李广宇[19]2011年个案L e v e l4B 18李凤轩[20]2010年个案L e v e l4B 19刘向宁等[21]2010年个案L e v e l4B 20S t e w a r t等[22]2008年个案L e v e l4B 21王绍玲等[23]2004年个案L e v e l4B 22J e a n n e J u n g等[24]2004年个案L e v e l4B 23L a n C h i B u i等[25]2004年个案L e v e l4B 24W o n g等[26]1999年个案L e v e l4B2.4证据生成及传播2.4.1抗过敏治疗注射部位出现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造成T细胞损伤并进入组织㊂维生素K1注射液性状黏稠,影响维生素K在体内迅速扩散吸收,导致进入组织的T细胞与残留的特异性抗原维生素K1发生免疫反应㊂李孜等[7,16,18,20-22]㊁L a n C h i B u i等[25]给予静脉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有效,如地塞米松㊁甲强龙等激素,外用激素类软膏如氢化可的松㊁弗替卡松软膏等㊂2.4.2抗感染治疗注射部位局部反应有红肿硬结,提示局部血液循环不良㊁感觉异常㊁局部体温明显高等炎症表现,多个案例报告指出使用抗生素类药膏外涂有效[15,14,18,20-21],如莫匹罗星㊁红霉素软膏,另也有报告[8,17]外用硼酸溶液湿敷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有效㊂2.4.3早期冷敷,后期生物光照射治疗李凤轩[20]报告1例病人肌肉注射维生素K1后局部皮肤处于炎症早期反应,错误使用光照射从而致局部皮肤反应加重㊂该例患儿注射部位局部反应有红肿硬结,瘙痒伴有荨麻疹,提示患处血液循环不良㊁感觉异常㊁局部体温明显增高等炎症表现㊂因此,在炎症早期予以冰敷,减轻局部充血,改善缺氧状况,从而防止坏死;同时起到降温㊁止血㊁镇痛和消肿的作用㊂J e a n n e J u n g等[24]报告局部皮肤反应在激素处理未见好转的情况下使用生物光照射治疗有效,因光照疗法可扩张局部皮肤血管,消炎㊁消肿㊁减轻疼痛,从而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㊂2.4.4将以上证据传递给护理管理者㊁护理实践者明确目标人群(如临床护理人员㊁护理管理者㊁患儿及家长等)后,组织传播维生素K1肌肉注射致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反应的证据,以容易理解㊁接受的方式将证据和信息传递给临床护理人员,使之应用于决策过程中㊂2.5应用证据根据以上严格界定和筛选获得的最新㊁最佳证据,应用护理人员其丰富临床知识和经验㊁熟练的临床技能做出专业决策,同时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并得到其配合,结合应用证据的临床情景如药物及治疗仪器的资源情况㊁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最终制定抗过敏㊁抗感染辅以红蓝光照射治疗维生素K1肌肉注射致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反应的循证护理决策㊂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及莫匹罗星软膏外涂,该药方便易得,且有大量临床证据支持,患儿及家长意愿明确;同时结合光照治疗仪的可得性,采用我科红蓝光照射治疗仪局部辅助治疗㊂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讲解药物及红蓝光治疗方法及效果,缓解其心理压力,并鼓励患儿及家长参与观察护理效果㊂2.6效果评价在患儿及家长㊁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应用上述证据对该患儿进行局部皮肤护理,用药治疗与护理期间,㊃498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2020V o l.18N o.28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患儿局部皮肤症状得到缓解,应用上述循证护理决策对患儿进行干预后10d,3处皮肤红肿硬结逐渐痊愈并出院,注射后2周门诊随访局部皮肤已恢复正常,具体情况见表2㊂表2局部皮肤反应恢复情况时间红肿硬结1红肿硬结2红肿硬结3注射后5d7c mˑ8c m3c mˑ4c m2c mˑ4c m 注射后第7天6c mˑ5c m2c mˑ4c m2c mˑ3c m 注射后第10天2c mˑ3c m消失消失注射后2周正常正常正常3讨论3.1案例罕见性何莉梅等[3]报告44例儿童维生素K1注射不良反应中,仅1例为肌肉注射,本例患儿肌肉注射维生素K1后出现此种情况少见㊂E s a dK o k l u等[10-11]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出维生素K1静脉输注用药时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多见,肌肉注射致局部皮肤迟发型过敏极少见㊂3.2治疗方案一致性刘鑫等[8,13]文献综述指出,维生素K1不良反应表现多为注射部位红斑伴瘙痒,抗过敏或外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㊂李孜等[7]报告4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后局部出现过敏样反应,予以抗过敏对症处理后缓解㊂T a-t i a n aS o u s a等[16]报告1例急性脂肪肝病人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皮肤反应,并汇总文献指出局部外涂类固醇㊁口服抗组胺药㊁局部他克莫司和光照疗法有效㊂多篇个案[18-19,21]提出抗过敏药物(内服加外用)治疗有效㊂S t e w a r t等[22]㊁L a n C h iB u i 等[25]及王绍玲等[23]分别报告1例新生儿及1例4岁儿童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皮肤反应,予以类固醇㊁抗组胺药和抗过敏处理后痊愈㊂高俊芳等[4]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给患儿行维生素K1药物过敏试验,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从而保障用药安全㊂循证护理是引导科学㊁有效地开展临床护理决策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客观㊁明确㊁运用最新研究证据指导护理实践㊂我科循证小组成员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将最佳的证据㊁临床工作实际条件和病人意愿三者结合制订了循证护理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㊂参考文献:[1] C H O U D H A R Y B,K UMA R IS,D H I N G R A B,e ta l.Ac l i n i c a l l ys u s p e c t e d c a s e o f a n a p h y l a c t o i d r e a c t i o n t o v i t a m i nk i n j e c t i o n i n ac h i l d-a c a s e r e p o r t a nd re v i e wof l i t e r a t u r e[J].I n d i a n J P h a r m a c o l,2016,48:455-457.[2] D E A N N A A WO N G,S U S A N N E.C u t a n e o u sa l l e r g i cr e a c t i o nt oi n t r a m u s c u l a r v i t a m i nK1[J].A u s t r a l a s i a nJ o u r n a l o fD e r m a t o l o-g y,1999,40:147-152.[3]何莉梅,李静,杨智,等.44例儿童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7,23(9):38-41.[4]高俊芳,宋新宇,朱美玉,等.个体化干预措施在预防维生素K1注射液过敏反应中的应用研究[J].药学研究,2016,35(7):420-434.[5]赵雨晴,屈卫周,崔凤云.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2):114-115.[6]王燕敏,李亚平,王卫士.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0):157-159.[7]李孜,付平,周莉,等.肌肉注射维生素K1过敏的临床证据[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8):641-47.[8]刘鑫,张波,梅丹,等.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迟发性皮疹24例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3):77-80.[9]甘美婵,秦秀英,阮炎鹏.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湿疹型皮肤反应及文献回顾[J].中国药事,2018,32(10):1449-52.[10] E S A D K O K L U,T U N C A Y T A S K A L E,S E L M I N K O K L U,e ta l.A n a p h y l a c t i c s h o c k d u e t o v i t a m i nK i n a n e wb o r n a n d r e v i e wo f l i t e r a t u r e[J].J M a t e r nF e t a lN e o n a t a l M e d,2014,27(11):1180-1181.[11]熊运珍,雷招宝.维生素K1致儿童过敏性休克31例文献综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9):520-522.[12]程晓珍,季文英.我院28例和文献414例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8):719-21.[13]姜德训,王会接,霍延红,等.维生素K1致过敏反应七例报告[J].解放军医药杂志,2005,17(5):360.[14] W I L K I N SK,D E K O V E NJ,A S S A A DD.C u t a n e o u s r e a c t i o n s a s-s o c i a t e dw i t hv i t a m i nK1[J].J C u t a n M e dS u r g,2000,4(3):164-168.[15] F I N K E L S T E I N H,C H AM P I O N M C,A D AM JE.C u t a n e o u s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v i t a m i nK1i n j e c t i o n[J].JA m A c a dD e r m a-t o l,1987,16(3):540-545.[16] T A T I A N A S O U S A,L I N D S E Y H U N T E R,M A T T H E W P E T I T T,e t a l.L o c a l i z e d c u t a n e o u s r e a c t i o n t o i n t r a m u s c u l a r v i t a m i nK i n a p a-t i e n tw i t h a c u t e f a t t y l i v e r o f p r e g n a n c y[J].D e r m a t o l o g y O n l i n e J o u r-n a l,2015,12(15):1-2.[17]唐旭华,周晖,章星琪.维生素K1肌肉注射引起局部皮肤反应1例[J].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1):51-52.[18]邢煜.1例维生素K1肌肉注射后迟缓性过敏反应合并局部感染的护理及评价[J].当代护士,2011(4):122-123.[19]李广宇.注射维生素K1,当心湿疹型皮肤反应[N].医药经济报,2011-6-6(E03).[20]李凤轩.1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过敏反应及其处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69-170.[21]刘向宁,杨静毅.维生素K1注射液致局部迟缓过敏反应3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26):123.[22]S T E WA R TL,D A L YBM.A l o c a l i z e d c u t a n e o u s r e a c t i o n t o v i t a-m i nKi n j e c t i o n i nan e o n a t e[J].C l i n i c a l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D e r-m a t o l o g y,2008,34,939-940.[23]王绍玲,谷庸.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3):203.[24]J E A N N EJ U N G,S U N GB I N.R e c a l c i t r a n t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t o v i-t a m i nK:r e s p o n s e t o p u l s e dd y e l a s e r[J].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f o rD e r m a t o l o g i c S u r g e r y,2004,30(6):931-933.[25] L A N C H IB U I,T U N G HU Y N H.S k i nr e a c t i o nt os u b c u t a n e o u sp h y t o n a d i o n e i n j e c t i o n s[J].A mJH e a l t h-S y s tP h a r m,2004,61:407.[26] WO N G D A,F R E E MA NS.C u t a n e o u s a l l e r g i c r e a c t i o n t o i n t r a-m u s c u l a r v i t a m i nK1[J].A u s t r a l a s JD e r m a t o l,1999,40(3):147-152.㊃5983㊃全科护理2020年10月第18卷第28期[27] 王春青,胡雁.J B I 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64-967.[28] T h eJ o a n n aB r i g gsI n s t i t u t eL e v e l so fE v i d e n c ea n d G r a d e so f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W o r k i n g P a r t y .S u p p o r t i n g do c u m e n tf o rt h e j o a n n ab r i g g s i n s t i t u t e l e v e l so fe v i d e n c ea n d g r a d e so f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J ].T h e J o a n n aB r i g g s I n s t i t u t e .2014.h t t p ://j o a n n a -b r i g g s .o r g /j b i -a p p r o a c h .h t m l #a b b e d -n a v =L e v e l s -o f -E v i d e n c e .[29] R I E G E R TJ O H N S O N DL ,V O L C H E C K G W.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a n a p h y l a x i s f o l l o w i n g i n t r a v e n o u s p h y t o n a d i o n e (v i t a m i n K 1):a 5-y e a r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v i e w e w [J ].A m A l l e r g y As t h m a I mm u n o l ,2002,4:400-406.(收稿日期:2019-04-16;修回日期:2020-09-22)(本文编辑郭海瑞)1例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的围术期护理聂天雪,杨悦婷,李建霞,李雅志摘要:回顾1例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病人行后腹腔镜左侧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体会㊂病人手术成功,术后血压㊁心率恢复正常,治愈后顺利出院㊂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病情凶险,大量儿茶酚胺分泌引起多种代谢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最终死于心力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较多,充分做好术前㊁术中㊁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㊂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心肌病;围术期;护理K e yw o r d s a d r e n a l o n c o c y t o m a ;c a t e c h o l a m i n e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n u r s i n g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0.28.052 嗜铬细胞瘤又名肾上腺髓质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综合征,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㊂由于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血中高浓度的儿茶酚胺毒性作用使得血压持续增高,高浓度儿茶酚胺毒性作用使心脏结构改变及功能异常形成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诱导的心肌病[2]㊂2018年5月25日我科收治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的病人,通过血尿儿茶酚胺,影像学诊断等明确病因,入院后经扩容㊁改善循环㊁控制血压等后及时给予手术及精心护理,使病人转危为安,顺利康复出院,并随访至今㊂由于病人心功能损害使得术前术中术后准备时间长,护理难度大,做好围术期护理对于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㊂现报告如下㊂1 病例介绍病人,男,20岁,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出汗㊁头痛不适,未予测量血压,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3个月前因肺炎入住当地医院,入院后出现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从14%升至20%,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发现心脏附壁血栓,考虑扩张型心肌病,抗凝治疗后未见好转,转至石家庄某医院㊂2018年4月19日出作者简介 聂天雪,护师,本科,单位: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悦婷㊁李建霞㊁李雅志单位: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㊂引用信息 聂天雪,杨悦婷,李建霞,等.1例嗜铬细胞瘤伴严重儿茶酚胺心肌病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2020,18(28):3896-3899.现心室颤动,伴抽搐,予以心肺复苏电除颤后好转,进一步行C T 提示左肾上腺占位,大约6c m ,考虑嗜铬细胞瘤,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收入院,否认结核㊁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㊁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体温36.8ħ,脉搏87/m i n ,呼吸15/m i n ,血压110/60m m H g (1m m H g =0.133k P a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语利㊂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1195.7p g /m L (正常<小于600p g/m L ),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1.15n m o l /L (正常ɤ0.50n m o l /L ),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14.44n m o l /L (正常ɤ0.90n m o l /L ),血浆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检测属于正常范围,尿儿茶酚胺200n m /L ㊂B 超提示左肾上腺区实性肿物,心脏超声提示左心舒张㊁收缩功能正常低值下限,左室肥厚,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心尖部局部向外膨出,室间隔与左心室前壁运动消失,二尖瓣口收缩期左房侧见轻度反流血流信号,三尖瓣口收缩期右房侧见轻度反流血流信号,s p e c t /C T 报告左心室心腔增大,左心室心肌运动减弱,净态射血分数40%㊂C T 提示左肾上腺占位㊂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左侧肾上腺区肿物考虑嗜铬细胞瘤㊂病人自4月28日在外院开始口服酚苄明从5m g 加至30m g ,血压可控制在(90~120)/(60~70)mmH g,先已口服28d ,入院后继续口服酚苄明30m g ,每12h1次,服用2周,血压可控制在(90~120)/(55~70)mmH g ㊂继续口服地高辛控制心率,平卧休息时心率可控制在70~90/m i n ,进餐活动时心率最高可达130~140/m i n ㊂入院后继续监测血压㊁心率,卧床期间血压㊁心率控制良好,术前3d 给予扩容,入院后给予速碧林㊃698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20V o l .18N o .28。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较高,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并危及生命。

在新生儿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一种辅酶,而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往往缺乏足够的维生素K,导致凝血功能受损。

为了解决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目前临床常采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的方法。

维生素K1酚磺乙胺是一种维生素K的衍生物,能够有效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功能,从而改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

关于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和疗效评价,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改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未来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通过对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深入研究,分析其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和疗效。

通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护理重点的分析,总结出最佳的护理实施步骤,提高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还将评价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对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护理措施对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改善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儿科护理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总结和探讨最佳的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

深入了解维生素K1酚磺乙胺的药理作用和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者更好地护理患者,提升护理水平。

凝血异常的护理教案和课件

凝血异常的护理教案和课件

个性化护理:根 据患者的个体差 异,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预防性护理:加 强健康教育,提 高公众的健康意 识和自我保健能 力
跨学科合作:加 强与其他学科的 合作,提高护理 的综合水平和效 果
01
0 2
03
04
护理是凝血异常治疗的重要组成 部分,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 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凝血异 常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凝血异常的基本知 02 识
凝血异常的护理教 03 案
凝血异常的护理课 04 件
凝血异常的护理案 05 例 分 析
凝血异常的护理展 06 望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凝血异常的基本知识
凝血异常是指血液凝固和抗凝血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凝血异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 先天性凝血异常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如血友病、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等。 获得性凝血异常通常是由于疾病、药物、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如肝病、抗凝血药物使用、吸烟等。
02
03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 结果和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护理措施: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 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指
导、心理支持等
04
05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护理措施的效 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01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史 等
0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 查等
05
护理措施:止血、输血、药物治疗 等
症状描述:出血、瘀斑、伤口愈合 缓慢等
02
诊断依据:根据症状、实验室检查 结果等
04
护理效果评估:症状改善、实验室 检查结果改善等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

华法令致辞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2.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加重出血。

适当抬高床头,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裤轻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避免用力擦洗皮肤;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指导患者软毛刷刷牙,不得用手抠鼻;给予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颅内出血。

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更换卧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无屑,严格做好床头交接,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2。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的多部位出血患者立即安置于急救室,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出血情况及神志面色的变化,观察周围循环状况,如尿量、肢体温度,并做好记录,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化验标本送检.2.3 抢救治疗 2.3。

1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输血,静脉维持点滴升压药等,迅速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2.3。

2 针对华法令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标准的止血方案是应用新鲜血浆和维生素K[1]。

遵医嘱患者输注新鲜血浆,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静脉点滴维生素K,以对抗华法令的作用。

2.3.3 预防和控制感染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体温异常者监测体温变化每日4—6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患者往往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护士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 讨论 3.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华法令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在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心房纤颤、动静脉血栓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抗凝。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吴竞生;谈敏;潘理明;丁浩;吴冬梅;王祖贻;程涛;王忠荣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1994(7)1
【摘要】测定了临床几种疾病状态下6种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含量。

证实肝、胆疾病长期联合使用抗生素,采用VK拮抗剂治疗及DIC时可引起继发性依K因子
减少,VK治疗有效;而某些血栓症则由于先天性蛋白C、S缺乏所致,VK治疗无效。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依赖性;维生素K;凝血因子;检测
【作者】吴竞生;谈敏;潘理明;丁浩;吴冬梅;王祖贻;程涛;王忠荣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血研室;安徽省立医院内科;安徽省立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相关文献】
1.维生素K4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 [J], 林方珩;李
纯团;朱雄鹏
2.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Ⅱ在非婴儿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的诊断意义 [J], 王静;吴天勤;任传路;沈红石;陈海飞;余自强;王兆钺
3.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 [J], 殷杰; 王兆钺
4.先天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1细胞诊断体系的构建 [J], 高稳稳;席守民;沈国民;刘红丽;苏改改;徐亚奇;王一伊;崔龙腾;黄蓉;杨海平;高蒙
5.妊娠合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杨婷婷;李偲;林琳;勾晨雨;高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Iysis and nursing
care∥Di咒g M矗r07zg
摘要:对1例换瓣术后患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病因进行分析,提出重视换辩术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做好出院指 导、健康教育和跟踪随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瓣膜置换;
中图分类号:R473.6 维生素K;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4]李广华,范小斌,罗燕飞,等.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 症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29(8):1716—1717.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42. [6]黄凤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家庭护理[J].当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低
cm;以1号丝线将内、外管缝扎,保持相对固定,内
位直肠癌择期行Miles术术后发生肛周感染(肛周切 口出现红、肿、热、痛,局部穿刺有脓液流出)的患者 49例,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4.o岁。肠癌肿 块距肛门均在4 cm内,术后病理组织学分型:管状腺 癌7例,黏液腺癌13例,印戒细胞癌8例,乳头状腺 癌8例,未分化腺癌13例。临床Dukes分期:A期4 例,B期14例,C期21例,D期10例。将49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5例),两组性别、

mg,缓慢静脉滴注,1次/d。1个月后复查
PT、APTT基本正常,右大腿活动轻微受限,血肿部 分消除,患者好转出院。

临床分析
维生素K依赖性凝10L因子缺乏症是因维生素K 缺乏或利用障碍,使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包括 凝血因子Ⅱ、Ⅶ、Ⅸ、X,蛋白C,蛋白S)的谷氨酸不能 羧基化而活性降低,出现维生素K缺乏出血。常见 原因:①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影 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③吸收不良综合征;④药物及 毒物影响维生素K代谢;⑤长期饮酒;⑥家族遗传。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不 多见,病因多为香豆素类药物过量或鼠药中毒u‘2]。 王锦云等[3]报道26例,其中18例病因不明,6例鼠药 中毒,2例华法林过量;李广华等[43报道7例,鼠药中

46・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May 2011
V01.26
No.10(Surgery Edition)
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分析及护理
丁美容
Acquired defidency of
vit锄in K d印end蛐t c明gulati蚰f舵to体:cnnical

毒引起2例,药物过敏引起2例,长期饮食习惯引起1 例,不明原因2例。本例患者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无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家族遗传,抽血检查肝 功能正常,分析原因有2个方面。①可能是华法林服 用过量。华法林又名苄丙酮香豆素钠,是香豆素类抗 凝剂的一种,其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的国际标准 化比值(INR)水平仅相差1倍,剂量的精确对取得疗 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很重要[5]。本例患者术后5年,每 晚不间断服用华法林1.25 mg,未定期复查PT和 INR,也未调整过华法林的剂量。②可能是鼠药的粪一 口途径传播。患者系恩施茶农,每天茶地劳作,不排 除与农药和鼠药的间接接触,导致其中毒。 3讨论 该患者虽好转出院,但提示我们,第一:应重视瓣 膜置换患者的出血症状。本症是临床上不明原因出 血的病因之一,以多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常见肌肉 血肿、关节血肿、黏膜出血、肉眼血尿、皮肤淤斑、月经 量多等。第二:加强护理,协助确诊。①密切观察出 血倾向,如观察有无血便、血尿、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末 梢循环等情况。尤其是穿刺点出血情况,避免肌内注 射。对已形成的血肿,应准确记录其大小、患肢活动 度及动脉搏动情况。②保证能量摄入,及时纠正贫 血。患者因出血症状,多伴贫血,鼓励患者多摄入高 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忌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 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贫血严重者,遵医嘱予 适当输血。③加强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病情加重 且发展快,诊断不明确。患者及家属感到非常焦虑、 恐惧。此时我们应了解患者的心情,提供疾病相关知 识,使其保持镇定,树立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及检查。④完善相关检查,及时确诊。本症的出 血症状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功能障碍症、轻 型血友病等疾病临床表现相似,易漏诊误诊。但本症 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PT、APTT显著 延长,Ⅱ、Ⅶ、Ⅸ、X因子抗原及活性减低,血小板正 常,维生素K治疗有效。第三:做好健康教育,加强 患者术后的跟踪随访。本例患者出院后忽视了定期 复查,也无人进行回访给予提醒,致使抗凝过度,为此 次患病埋下隐患。因而在换瓣患者出院时,须向患者
确诊为肛周伤口感染后,对照组
拆除脓液最多部位的缝线,置入普通橡胶引流管1 根,每日以3%过氧化氢及0.5%甲硝唑冲洗,直至无 明显脓性分泌物后,以o.5%碘伏消毒,纱布覆盖切 口。观察组拆除脓液最多部位的缝线1~2针,从拆 线处置入双套管,插入深度以侧孔外露、能达到最佳 引流效果为宜。然后将输液器连接至输液延长管,以 O.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滴速约30 gtt/min,滴注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普Ⅱ科(湖北十堰,442000) 杜娴: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收稿:2010一12—03;修回:2011—01—20
管末端外接中心负压吸引;最后在外管外侧并行放置 1根输液延长管,并用丝线缝合固定,将三管保持相 对固定,输液延长管末端外接冲洗液。
1.2.2引流方法
代护士,2008(10):14—15.
(本文编辑颜巧元)
[1]王迎,杨仁池,薛艳萍,等.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
自制双套管用于Miles术后肛周感染引流
杜娴,曾静,陶小红,李小莉
AppIication of homemade
d仰bIe豫nnuIa system
for
iⅢgati蚰and嬲piration
病例简介 男、43岁,于2005年在我科行双瓣(二尖瓣加主
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2010年2 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下淤斑、口腔内血疱、鼻出 血,门诊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00 s,以“双瓣 置换术后抗凝过度”收治入院。予暂停服用华法林半 个月,好转出院。指导患者回家后每晚服用华法林
凝血因子;
华法林;
生存质量;
护理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52(2011)10—0046一02
DoI:10.3870/hl】【zz.2011.10.046
换瓣术后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症临床病例并不多见。近年来,我科收治瓣膜置换患 者近2 000例,于2010年3月9日发现l例成人获得 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通过给予及时、 有效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参考文献:
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z006,34(2):120一
121.
[2]王浩,郭丽英,李罡灿,等.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 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28(11):1287—1288.
[3]
王锦云,陆英,施海燕.26例成人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 因子缺乏症的护理及体会[J].护理研究,2009。18(11):153.
关键词:直肠癌; Miles术; 肛周感染; 双套管; 引流; 负压吸引 DoI:lo.3870/hlxzz.2011.10.047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l一4152(2011)10一0047一02
对于低位直肠癌,目前手术医生倾向于彻底切除 病灶,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是主要手术 方式之一[1]。因肛管直肠及其周围脂肪组织被广泛 切除,缝合后空腔较大,加之患者长期卧床,术后会 部切口皮下积液和化脓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常规 放置橡胶引流管冲洗引流效果不理想,且愈合时间较 长。鉴此,笔者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用于Miles 术后肛周感染患者,介绍如下。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湖北武汉,
430022)
丁美容:女,大专,护师 收稿:2010一11—05;修回:2010一12—15
万方数据
护理学杂志2011年5月第z6卷第10期(外科舨)
・47・
详细讲述服用华法林的目的、意义和定期复查的重要 性,要不断完善、扩充健康教育。由于文化水平、家庭 条件、地区医疗水平等条件的影响,患者对术后复查 及康复护理意识的强弱不一,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 生存质量有一定制约,其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术 后定期随访,必定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进一步认 识,并能帮助患者及时处理和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意外 情况。黄凤鸣[63认为,家庭护理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提高患者牛存质量。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术后随 访或定期跟踪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出院 后1个月随访该患者,情况基本良好,出院后3个月 随访,患者按时定期复查PT,并按医生要求调整了华 法林剂量,生活质量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
年龄、肿瘤组织学分型、Dukes分期及肛周感染程度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 1.2方法 1.2.1双套管制作 双套管外管选用24号医用一 次性导尿管,直径1。2 cm、长30.o cm,用皮革打孔器 在管身前端均匀打出多个直径o.3 cm的侧孑L,注意 先要评估伤口的深度,侧孔的范围要大于伤u深度; 然后将普通输液管(去除头皮针后60~80 cm)插入 导尿管内作为内管,插入深度为头端超出外管顶端约
in
peri蛆aIinfecti蚰fo¨owing MiI鹤叩eration∥D“
Xin儿,20竹g.,i理g,Tko
Xino^o,zg,Li XinoZi
摘要:目的评价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肛周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49例低位直肠癌择期行Miles术 术后发生肛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置入普通橡胶引流管引流,观察组(25例)使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 引流。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发热时间、肛门下坠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P<o. 01)。结论Miles术后肛周感染患者应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