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合集下载

急性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维普资讯
急 性右 室梗 死 的 心 电图诊 断
陈青 萍
急性右室梗死 ( R I是 临床上 常见 A V) 段抬高 ≥l m对 诊断 A V 的敏感 性 m RI
胸 导联 v 一 的 段呈 进行 性 抬高 1, 单纯 A V 时 , ¨ 导联 段抬 高程度 RI v
壁性后壁梗死病人中约有 5 %并发 A - 似改变 . 0 R 是诊断 A V 的可靠依据 。 RI 段对应 性 下 降 , 且 段下移 的 幅 Ⅵ. A V 在 l 上缺 乏特 异性 , 与 2 常规 1 而 R I 临床 且 2导联心 电 图在 A V R I中的作 度与 册 导 联 段抬 高 呈 负相关 。当 左 室梗死在 治疗原 则 上有很大 差异 . 故 用 右冠 状动 脉近 端 阻塞 至 A V 时 . R I 由于 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指导 临床治疗有 A V 时常 规 1 RI 2导联 心 电图改变 出 段偏 右前 的水平 向量减少 , 动 脉供 血 , V R一 R均呈 明显 的 Q j S型 或 Q 型。 上 段改变 。 r 所 以 A V 常合并下壁和后壁梗死 , 少 多数学 者认 为如 发 现 V R、 4 、 R导 23 S y下移, 抬 高 ≤5% RI 很 . T , 吼 0 3 V R 单独 发生 (<3 。国 外学 者报 告 穿 联出现病 理性 Q波 , v 、 2导联无 类 %) 而 v 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时常伴胸导联
右心室肥厚 以及肺动 脉梗死 、 左室肥厚 、 抬高 Ⅲ >Ⅱ, 可作 为 急性下壁 心梗台 并
者 的室 间隔 Q波 深度 减少 , 室缺血 与 右 段抬高 , 则提示 有 A V 并存 , 断 符 室间隔 Q波 的 减少 程度 有 高 度 的相 关 RI 诊 性, 这可能是 由于 A V 时右室除极 向量 RI 消失 , a Q S波初 始 向量 由右下 转 为左上 , 导致 I、V 、 l 导联 Q波消失。 aL v 、

心电图V2、aVF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心电图V2、aVF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心电图V2、aVF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
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姚海平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3(025)008
【摘要】目的:探讨STv2下降/STaVF抬高比值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19例右室梗死分为
STy2/STaVF≤0.5与>0.5两组,比较二组与合并右室梗死的关系.结果:以
STy2↓/STaVF↑≤0.5为标准诊断右室梗死时,其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8.3%.结论:STv2↓/STavF↑比值≤0.5可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窒梗死的早期心电图诊断标准.
【总页数】2页(P1399-1400)
【作者】姚海平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54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
【相关文献】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心电图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J], 李传战;田忠臣
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对右室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J], 石湘芸;吴旭辉
3.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J], 邹卫东
4.心电图V_2导联ST段压低/aVF导联ST段抬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J], 欧秀美;周大南
5.下壁心肌梗死时V_2及aVF导联ST段变化在右室梗死诊断价值分析 [J], 王政华;符竺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 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定义和概述,分析其心电图特点,以及与其他心肌梗死 类型的区别。
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
RsR' 异常,V1 导联中r波变窄, R'波变高,ST-T漂移改变。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V1-4 导联呈现J点抬高,ST段抬 高,T波倒置。
V4R导联ST段抬高
V1和V2导联呈现高度Sபைடு நூலகம்段抬高, T波倒置。
鉴别诊断要点
1 右胸导联V3R和V4R异常改变
ST段抬高或r波消失,来自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且未见左心室梗塞的表现。
2 针对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结合临床症状、血清心肌酶谱检测,进一步确诊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3 与其他右心室血液供应不足的病理改变相区别
如右心室肥厚,或肺动脉高压导致的T波倒置,通过综合分析进行鉴别。
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
评估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 心肌缺血。
心脏超声波
观察右心室尺寸、运动情况、室间隔的运动、 二尖瓣反流等,可支持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明确病变的位置 和严重程度。
结论和总结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独特,与其他心肌梗死类型存在区别。结合临 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可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的关联
1
右室心肌梗死典型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心前区疼痛。
2
典型心电图表现的症状关联
ST段抬高与胸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之间的关系。
3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胸痛、心电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如QRS波宽度和ST段抬高程度。
其他辅助检查的作用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问题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问题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问题摘要】目的主要是分析了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方面的问题。

方法选取到了我院2011.12-2013.12月期间收治到的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34例作为了这次研究的对象,为他们进行了心电图的一个检查,并且把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特点以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一个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在心电图检查的诊断里,对右胸所采取到的V3R-V6R这四个导联里任何一个导联所出现的ST段抬高都在1mV以上的情况都可以被诊断成了右室心肌的梗死情况。

结论现在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倒的都是一些常规的十二导联对右室心肌梗死进行了一个心电图的诊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做右胸导联的检查,主要是为了提升到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的机率。

关键字: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右室心肌梗死里虽然经常都会用到了常规十二导联来进行心电图的检查,但是在检查的时候经常都会出现了漏诊的一个现象。

而右室心肌梗死的出现经常会导致了心排出量的下降,但是右室和右房经常表现都是为右心室扩张等的一些症状,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了诸多的右心室衰竭综合征,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此,对右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十分的重要,可以有效的提高到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到其的预后。

现在对我院所收治到的34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一个回顾性的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2011.12-2013.12月期间收治到的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34例作为了这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9-6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4.9岁。

1.2方法对这些患者采取到了较为常规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进行一个检查,对一些已经被确诊成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右胸V3R-V6R导联的详细检查。

1.3统计学意义这次的研究采用到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采用到了t进行检验;技术的资料可以用率进行表示,P<0.05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分析

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分析



【 文章编号】 10 - 4 (09 1-1 030 080 0 20 )8 - 4 - 7 00 2
上述参数取 3次心搏平均值 , 多数 且 I的动态改 变 。同时 幅 , 急性 正后 壁 心肌 梗 死 ( ) 临床 酶谱均符合 急性 M MI 在 患者入 院后第一次心 电图表现 最明显。 I束支 传导 阻滞 , 室 肥 心 上并非少见 , 往与 下壁 MI 往 同时 出现 , 除外 陈旧性 M , 预激综合征及心包 疾病 。观察 组 (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X±S表 A . 近年来 日益受到 重视 , 随着急性 MI 常规 厚 , 4 为急性下壁合并 正后壁 M , 示 , I其 l 8导联心 电图的开 展 , 诊治 率不 断提 组 ) 3例 , 其 两样本均数 的 比较用 t 检验 , 数资 计 3例、 女性 1 O例 , 龄 4 年 4~8 料用百分率表示 , 2 高, 本文探讨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 MI 时 中男性 3 作 检验。 ( 平均 5 9±6 岁 。对 照组 ( ) B组 )8例 , 2 结果 4 其 心电图与临床特征 。
表 1 A. B组 T I v 直立振 幅及 V1 3导联 s ~V T段压低值 比较 mV
表 2 A. B组 s vR T 4 下移 t0 2mV 、 > ・
Sy 3 T 1 上抬 ≥0 2 V、 v . m V1导联 R S>1比较 /

表 3 A B组临床并发症及预 后比较 、
积小 , 图形 表现 不甚 明显 , MI 从而 导致 置 , V。V 而 、 导 联与 之呈 “ 像 ” 变 , 联 R S>1 镜 改 / 伴明显 V, 3导联 s 下 ~V T段 漏诊。 因 此 本 文 从 常 规 1 2导 联 中 的 表现 为 高 R 波 ( 数 表 现 V 多 导 联 移 , T波时 , 高 应加做正后壁 导联及右室

[医学]吴祥-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医学]吴祥-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 STaVL不压低或抬高提示回旋支闭塞
(二)ARVI右胸导联心电图的诊 断价值
1、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意义
• 早在上世纪70年代,Erhardt等首先发现右胸导 联( V3R~V5R ) ST 段抬高是右室梗死的可靠标 记,而以V4R导联ST段抬高≥0.1mv的诊断价值 最大,其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是70%, 特异性是100%
STⅢ和STⅡ抬高的程度对右室梗死具有 定位意义
• 右冠闭塞时STⅢ抬高/STⅡ抬高>1的发生率 显著高于回旋支闭塞
• STⅢ抬高/STⅡ抬高>1,提示右冠闭塞,同 时伴有STV1抬高、STV2正常提示右冠近端全 闭
• STⅢ抬高/STⅡ抬高<1,提示回旋支闭塞
• 85%的右心室供血是RCA优势型
– V3R~ V7R5个导联同时出现ST段抬高≥0.1mV, 肯定有右冠在锐缘支之前的闭塞
• 随后的研究发现,V4R导联的ST段及T波的改变 可以预测下壁心梗时冠脉阻塞的大致位置
– RCA近段阻塞的特征性改变是V4R导联ST段抬高和T 波直立
– RCA远段阻塞时ST段不抬高,但T波直立 – LCX闭塞不引起V4R导联的ST段抬高,可有T波倒置
2、右胸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的意义
• 右胸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尤其是新出现 的病理性Q波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 室同时受累的特异性而敏感的指标
• 正常成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多呈rs型(rs、r、grs型) • Z有h可an诊g等断认右为室正梗常死人在V3R和V4R导联不会呈QS或QR型,若 • 少考数虑正右常 室人 梗死V5,R~V8R可有Q波,若伴ST抬高>0.05mm,则应 • 正常人不会所有右胸导联QRS波均呈QS型,若全部右胸导
联均呈QS型,且伴有ST段改变,符合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 电图特征 • 1984年Morgera等报道正常个体右胸导联ST段抬高不会超过 0.05mV • V室3梗R和死V具4R有导高联度QR特S异波性呈和QS敏或感Q性r波、ST段抬高≥0.05mV对右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刘国芹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5(016)006
【摘要】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及介入性诊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

单纯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较为少见,多与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存,约14—36%下壁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

目前,早期、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相关导联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结合临床症状,仍是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刘国芹
【作者单位】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门诊部,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价值分析 [J], 王晓孟
2.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价值分析 [J], 胡振平
3.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韩秀萍;
4.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韩秀萍
5.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 [J], 李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及常见心电图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及常见心电图识别

5.心脏传导阻滞
• 心脏任一部位的不应期延长引起的冲动传 导迟延或阻断
• 按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 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 按严重程度分为: • Ⅰ度(传导延缓)、 • Ⅱ度(部分激动发生漏搏)、 • Ⅲ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Ⅰ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 短,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 象);
特点:突发突停,心室率快速而匀齐,

>150次/min;
室上性(包括房性、交界性);
室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P波难以辨认,QRS波与窦性者相同; • 频率范围每分钟为150240次,节律匀齐。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次室性早搏连续发生; QRS增宽>0.12s; 继发性ST段、T波变化; 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120200次/min。
急性心肌梗死及常见心电 图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典型图例
急性下壁系列心肌梗死
1-2、急性下壁、右室及正后壁心肌梗死:
二度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死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 第四天复查图。II、III、aVF导联ST段进一步回落接近正常。倒 置T波变浅,改变幅度达0.3mV。II、III、aVF导Q波稍变浅。
MorbizⅡ型:在规则的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 一个漏搏间隙,这一长间隙恰等于正常窦性 P-P的倍数(完全代偿间歇),其余P-P间隔 固定不变。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各不相关,各保持自身节律; 房率高于室率; 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
9-3、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第二天上午复查图(病后第五 天,当时发生心绞痛)。此图肢导联及V4-V6导联QRS电压较入院 前降低,V1-V3导联r波仍呈胚牙样,V1-V5导联T波由双向或明显 倒置转为明显正向。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 治疗上与单纯左室梗死不尽相同 精品文档
一、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 图表现
精品文档
• 右心室梗死常由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所致,病 理上多为片状和多灶性,缺少大片融合的瘢痕 组织。
• 右心室壁比左心室壁薄,电位低,故常规心电 图在发生梗死时难以显示。
• 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右室梗死常规12导联心电 图具有一些特征改变和诊断价值,且心电图改 变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记录方式简便,容易 及时地获得心电图变化,不易漏诊。
• aVL导联ST段压低≥0.1mV可有效识别出右室梗 死
• STaVL压低时提示右冠脉闭塞,该指标被认为是 右冠脉闭塞的早期敏感的心电图指标
• STaVL不压低或抬高提示回旋支闭塞 精品文档
(二)ARVI右胸导联心电图的诊 断价值
精品文档
1、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意义
• 早在上世纪70年代,Erhardt等首先发现右胸导 联( V3R~V5R ) ST 段抬高是右室梗死的可靠 标记,而以V4R导联ST段抬高≥0.1mv的诊断价 值最大,其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是70%, 特异性是100%
可诊断右室梗死 • 少数正常人V5R~V8R可有Q波,若伴ST抬高>0.05mm,则应
考虑右室梗死, • 正常人不会所有右胸导联QRS波均呈QS型,若全部右胸导联
均呈QS型,且伴有ST段改变,符合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特征 • 1984年Morgera等报道正常个体右胸导联ST段抬高不会超过 0.05mV • V3R和V4R导联QRS波呈QS或Qr波、ST段抬高≥0.05mV对右室 梗死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 若无V4R导联ST段抬高,基本可排除右冠病变
• 2004年AHA/ESC指南建议在下壁梗死患者中加做 V4R导联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判断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判断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判断之一急诊室是常与AMI打交道的科室,第一时间发现与做出正确的处理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所以作为一名急诊医师必须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至于处理被动、甚至慌忙手脚,但是及早地处理关键是及早第一时间的识别判断尤为重要,而此时心肌酶往往还没出结果,那么临床急诊心电学对ACS或AMI第一时间的识别尤其凸显其重要性,争取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决策,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尊重!第一、重视ST改变及心肌梗塞相关冠脉:1、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右冠闭塞:下壁右冠血供约占80%,而回旋支约占20%,右冠病变时,ST向量指向右,于是STIII↑>STII↑,STI、STavL↓≥1mm。

如伴有STv1↑提示右冠近端病变及可能有右室心梗,请此时务必加做右心导联心电图,请千万不要上硝酸甘油,而是适当补液扩容,以免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甚至休克的发生。

STavR↓提示右冠近端病变。

2、急性下壁心梗——回旋支闭塞:回旋支闭塞时,ST向量指向左,于是STII↑> STIII↑,STI、STavL↑≥1mm。

回旋支闭avL塞,引起侧壁心肌损伤,avL导联ST段抬高,V1、V2导联ST段↓提示回旋支闭塞伴左室后壁梗塞,请务必加做后壁导联心电图。

3、右室梗死——右冠近端闭塞:右室梗死大多是右冠闭塞所致,小部分右室前壁梗死可以是左前降支闭塞的结果。

右室梗死最敏感的心电图标志是STV4R↑≥1mm伴直立T波(AMI后12小时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V1导联↑常伴有II、III、avF导联ST↑(STIII>STII)也是右室梗死的重要指标。

此时同前面1讲过的注意事项。

4、前降支闭塞:V1、V2和V3导联ST↑,V1、avL导联、avR导联ST向量向上。

前降支近端闭塞:V1、V2和V3导联ST↑及avL导联ST↑伴有avF导联ST↓≥1mm。

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支后闭塞:V1、V2和V3导联ST↑无下壁导联ST↓或下移<1mm。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心电图改变与心肌超声背向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心电图改变与心肌超声背向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心电图改变与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检测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心电图改变与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变化的特点,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7~2008年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且发病后12小时内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8例(除外合并束支传导阻滞者及前壁梗死者)。

A组:合并后侧壁心肌梗死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58.4±10.4岁。

B组:合并右室梗死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1.1±11.3岁。

C组: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2±10.8岁。

D组为正常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8±6岁。

患者均有明确胸痛病史,典型的心电图Ⅱ、Ⅲ和aVF导联ST段抬高及典型的心肌酶学[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动态变化。

心电图记录:本组病例在梗死早期除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还加做V7~V9和V3R~V5R等导联;在发病后第1天内每2~8小时做1次心电图,以后每12~24小时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且各导联均在同一固定位置(患者入院时在胸前做出标记)记录,纸速25mm/秒(10mm=1mV)。

ST段的测量是取Ⅱ、Ⅲ和aVF导联ST段抬高最明显图形以连续3个QRS波的P-Q段为等电位线,从J点后40ms计算该导联ST段抬高值,测量3个,并取其平均值为该导联ST 段抬高值[1]。

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检测:采用HP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该机AD-IBS联机分析软件及光盘存储功能。

①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二维图像采集:联接心电监测电极以确定心脏运动的时相。

采集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射频信号的二维图像,储存于内存中或转录到磁光盘中,进行实时联机分析或待后回放测定;②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的分析测定:把椭圆形的声学定量分析的取样框(31×31Pixel),置于室间隔、左室壁心肌层内,尽量避开心内膜或心外膜信号的干扰。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VRI)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课件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VRI)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课件
• 1989年Andersen等根据尸检结果对比生前心电 图表现,首先提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Ⅲ抬高/ STⅡ抬高>1可用于诊断右室梗死
• 特异性为88%, 预测准确率为91%
• 诊断价值与V3R~V7R导联ST段抬高≥0.1mV的标 准几乎一致
学习交流PPT
7
STⅢ和STⅡ抬高的程度对右室梗死具 有定位意义
• 右冠闭塞时STⅢ抬高/STⅡ抬高>1的发生率显 著高于回旋支闭塞
• STⅢ抬高/STⅡ抬高>1,提示右冠闭塞,同时 伴有STV1抬高、STV2正常提示右冠近端全闭
• STⅢ抬高/STⅡ抬高<1,提示回旋支闭塞
学习交流PPT
8
2、STV2压低/STaVF抬高比值对 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 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下壁 导联ST段抬高两者为对应关系,通常以V2代表左 心前导联,以aVF代表下壁导联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VRI) 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学习交流PPT
1
内容
• AVRI的心电图表现 AVRI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 ARVI右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 ARVI心电图鉴别诊断 • ARVI并发心律失常
学习交流PPT
2
急性右室梗死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ARVI)
二、ARVI心电图鉴别诊断
学习交流PPT
25
• ARVI常见心电图特点是V3R~V5R导联出现病理性 Q波、ST段抬高伴后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少数病 人可表现V1或左胸导联ST段抬高,易误诊为前 间隔梗死或左室前壁心肌梗死
• Vives等报道右室梗死时约22.2%患者左胸导联ST 段抬高,因而右室梗死可以导致左胸导联ST段抬 高

急性下壁合并后壁、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变化

急性下壁合并后壁、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变化
女 1 ; 6例 C组 3 为单纯急 性下壁 心 肌梗死 , 中男 2 7例 其 1例 , 女 1 6例。
12 方法 . 所有患者均采用 F 70 X 00心 电 图机 记 录 1 导 联 心 电 8
心肌梗死组 , s ( ~V ) 其 TV 压低 的平均值显著 大于单纯 下壁心
肌梗死组 , 两组 比较见表 1 。 2 2 急性 下壁合并 右室 心肌梗死组发生心力衰竭 、 . 心律失常 、 休
克 、 导 阻 滞 等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大 于单 纯 急 性 下 壁 心 肌 梗 死 传
图( 常规 l 2导联 + 后壁 V 一V +右室 V R—V R) 统 计学分 析 , 。 ,
采用 S S 0 0软 件 , 量 资料 用 均 数 ±标 准 差 ( 4 ) 示 , P S1. 计 - 表 s 样
【 摘要】 目的 探 讨急性 下壁合 并后壁 、 右室心肌梗 死的临床特 点及心 电图改 变。方法 对 比分析 3 例 单纯急性 下壁 心肌梗 死 7
急 性 下壁 合 并后 壁 或 右 室心
与4 3例 急性 下壁 合 并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及 3 9例 急 性 下 壁 合 并 右 室 心肌 梗 死 的 并发 症 及 心 电 图改 变 。结 果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0— 3一l 1
14 一 8
3 讨 论
后 的判 断有 重 要 意 义 。 因此 , 急性 心肌 梗 死 的患 者 , 做 后 壁 、 对 加
有室导联很有必要 。 参 考 文献 [ ] d u s J Gb osR , rsaJ ,t 1S nf ac f n r r 1 E m d , i n J Ben F e a. i icneo t i J b gi a eo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右心室心肌梗死通常由右冠状动脉近段病变所致 , 偶 尔也可由左前降支或左旋支病变所致 。 4 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
无论梗死前存在束支传导阻滞 , 还是梗死后出现束支 传导阻滞 , 总体而言 , 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者的预 后差 。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然而 , 束 支传导阻滞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带来困难 。
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的改变包括直接征象和对应性改 变两方面 。直接征象是指面对梗死部位 , 相应的导联中出 现 ST2T和 QRS波群的改变 。所谓对应性改变是指背对梗 死部位的导联中出现的改变 , 常见的改变是 ST段压低 , 压 低的特点是水平型或下斜型 。对应性 ST段压低对诊断 AM I 有很高的敏感度 , 下壁心肌梗死对应性 ST段压低的发生率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632
新医学 2005年 11月第 36卷第 11期
约 70% , 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约为 30%。当临床上对 AM I诊断存在疑问时 , 有无对应性 ST段压低 , 有助于鉴别 诊断 。存在对应性 ST段压低强力提示 AM I, 其敏感度高达 90%。 3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推测
综上所述 , 诊断 AM I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是反映心肌缺 血的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 尤其是心肌肌钙蛋白的测定对快 速 、准确确立 AM I诊断和协助判断预后都有帮助 , 其他实 验室检查可作为上述特异性标志物检查的补充 , 提供参考 价值 。
(收稿日期 : 2005 - 08 - 21)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心内科 (200021) 刘 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3 7—9 . 7




[ ] 乐 杰. 产科学 [ . 6版.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O 4 1 妇 M] 第 北 人 2o : [ ] 姚天一 , 2 胡云霞. 妊娠 时心脏和血 液动力 学变化 [ ] 中国妇产 c.
科专家经验文集. 沈阳 : 沈阳出版社 ,94:5 —14 19 1 1 5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 电图诊断
赵 红 韦振 东
570 ) 40 0 ( 西河池市人 民医院心电 图室 , 广 河池市
【 要】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 电图( C ) 摘 E G 对急性 下壁心肌梗死( II并右 室心肌梗 死( M ) AM ) R I的诊 断价值。方法
对Hale Waihona Puke 9 2论常规 E G对 A M C I I并 R I M 具有诊断价值。
【 关键 词】 下壁 心肌梗 死; 右室心肌梗死 ; 电图 心 【 中图分类号 】 R504 R522 . ; . 4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5 . 0 (07 0- 0- 23 34 20 )4 56 2 . 4 0 0
期增加约 3 % ~ 0 , 2 0 5 % 至 8~3 达高 峰 , 2周 并停 留在较 高水 平至足月 。外周 血管 阻力 的降低 , 】 使动脉 血压下降 , 以舒张 压下降明显 , 脉压差增宽 。血 容量 自孕 6~8周 开 始增加 , 至
妊娠 3 3 2~ 4周达高峰 , 加 4 % ~4 % , 增 | D 5 平均增 加 14 0m , 5 1 维持此水平直 至分娩 。血浆 量 的增加 远 远 超过 红 细胞 的增 加, 血浆平均增加 1 0 1红细胞平均增加 4 0 m , 0m , 0 5 1因而红 细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VRI)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VRI)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VRI) 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内 容
• AVRI的心电图表现 AVRI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 ARVI右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 ARVI心电图鉴别诊断 • ARVI并发心律失常
急性右室梗死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ARVI)
• 诊断价值与V3R~V7R导联ST段抬高≥0.1mV的标 准几乎一致
STⅢ和STⅡ抬高的程度对右室梗死 具有定位意义
• 右冠闭塞时STⅢ抬高/STⅡ抬高>1的发生率 显著高于回旋支闭塞 • STⅢ抬高/STⅡ抬高>1,提示右冠闭塞,同 时伴有STV1抬高、STV2正常提示右冠近端全 闭• Sຫໍສະໝຸດ Ⅲ抬高/STⅡ抬高<1,提示回旋支闭塞
2、右胸导联出现Q波的意义
• 少数正常人V5R~V8R可有Q波,若伴ST抬高 >0.05mm,则应考虑右室梗死, • 全部右胸导联均呈QS型,且伴有ST段改变, 符合右心室心肌梗死。 • V3R和V4R导联呈QS或Qr波、ST段抬高 ≥0.05mV对右室梗死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 感性
• 目前认为V4R导联ST段抬高是右室梗死最 经典而敏感的诊断指标 • 值得注意的是右胸导联是非常规记录导联, 且右胸导联ST段抬高发生早,常为一过 性,约50%的患者在10小时内恢复正常, 37.5%的患者持续1天,不及时记录易发 生漏诊
一、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 图表现
(一)AVRI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 断价值
1、STⅢ抬高/ STⅡ抬高>1诊断下壁合并
右室梗死的意义
• 1989年Andersen等根据尸检结果对比生前心 电图表现,首先提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Ⅲ抬 高/ STⅡ抬高>1可用于诊断右室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7例临床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7例临床分析
【 图分 类号 】 5 22 中 R 4 .2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0 5 0 1 2 1 ) 3 7 一 2 9 — 6 6( 0 1 2 — 4 叭
见 表 2 。
表 1 两组 患 者临床 表 现 比较 ( ”)
急性 下壁梗死 常合并右室心肌 梗死 , 其发生率 约为 4 %_。 0 l j 临床上 医生一般 注重左 室心肌梗 死的诊 断和治疗 , 往忽 略右 往
呕吐 等 , 与其 他心肌 梗死 的临床表 现很 相 似 , 因此特 别容 易漏
诊 。该两组 患者胸 痛 、 恶心 、 呕吐等 临床症状 均相似 , 但是合 并
右 室梗 死组 的低 血压 、 心律失常 、 us al K sm u 征及休克方面与仅有
患者 的临床表 现 , 包括低 血压 、 心律 失常 、 u s u 征及休 克 , K sma l
3 结 论
急性 心肌梗死 发病率 呈逐年 上升趋 势 , 该病 是在冠状 动脉
粥样硬 化基础上 发展起来 的 , 由于动脉 血供急剧 减少造成 心肌
两组 患者均 给予急性 下壁心肌 梗死常 规治疗 , 并及 时处理
严 重且持久 的缺血坏死 _ 2 _ 。临床研究证 实如果患者 只患有急性
并 发症 。对 于伴 有低 血压 的患者 , 首先 静脉 补充 容量 , 无作 若 用 给予血 管活性 物多 巴胺 。患者人 院后及 时做 1 2导联 心 电图
( 下转第 7 7页 )
1 统计 学处理 . 3
采用 S S 30 采用 x/检验 , P S 1. , Z t P< 00 .5为差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
两组患 者临床表现 , 即低血压 、 失常 、 us al 心律 K sm u 征及休

右心室梗死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

右心室梗死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

右心室梗死的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右心室梗死的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

方法:对合并下壁及正后壁心梗病例加作背部v7、v8、v9导联以及右胸导联v3r-v5r。

并在72小时内每4小时描记心电图一次,第4-7天每天描记心电图一次并监测血清心肌酶至正常。

结果:右室梗死st段ⅲ/ⅱ>1,共18例,达90%,st v2下移/stavf抬高的比值≤50%,共16例,达80%,v3r-v5r导联st段抬高≥0.1mv,共17例,达85%。

以上综合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26%、80.06%。

镜像梗死图形i avl v2 v3的演变过程,期综合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5.25%、97.05%。

讨论:心电图很难发现单纯右室梗死,常合并急性下壁、正后壁心梗,综合右胸导联,可减少对右室导联梗死的漏诊。

【关键词】右心室梗死;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31-01头胸导联心电图,作为国内近30年来新兴的体表心电图技术[1],在体表心电图方面相对于常规导联的优势。

右心室心肌梗死越来越受到重视。

右胸导联st段抬高诊断右室梗死,因持续时间短,变化快,有一定局限性。

且右胸导联并非常规描记,因此右室梗死容易被漏诊,为了提高右室梗死的诊断率。

本文分析了右室梗死时常规心电图变化对右心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住院急性心梗(下壁、后壁并右室梗死)患者20例。

男16例,女4例,年龄48-82岁,平均64.75±9.50岁。

全部患者均有典型胸痛发作史、典型心电图改变及典型的心肌酶学(cpk、sgot、ldh及同功酶)动态变化。

2方法:所有病例入院后即进行心电监护,即刻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合并下壁及正后壁心梗病例加作背部v7、v8、v9导联以及右胸导联v3r-v5r。

并在72小时内每4小时描记心电图一次,第4-7天每天描记心电图一次并监测血清心肌酶至正常。

6230061

6230061
维普资讯
C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Cae Me M矸 lnJ i r d.
.Il2 No 5 "o 2, . ,
7例 急性 下壁 心肌 梗 死 合并 不 典 型右室 梗 死 心 电图分析
辛风芝 刘 霞 薛艳 华 , ,
急性 下壁 , t肌梗 死 ( ) 2 加 多台 并 右室 和正 后 壁 一 肌 梗 t 2 , 死 , 分右 室梗死 E G呈不典 型图形 , 部 C 临床常 被漏诊 =本 文 将我 院 20 00年 至今 遇 到 的 7例 L 台并 不 典 型右 室 梗 死 ⅥI E G 经冠状 A造影 证实 , C, 现报道如 下, 以期 提 高临床对 不典 型 患者 的检出串 , 并有利于及时处理。 1 资料 与方 法 7例病 人中男 4 + 3 , 例 女 例 年龄 4 —7 5 0岁 . 临床特点 均 有恶心 、 呕吐 , 心前 区疼痛 向上腹部放射 + 持续 时间 > omn 3 i。 l B 9 3 m 1m H =0 13I a , 例 P6/ 4叫 H ( m 3 ) 伴胸 闷 、 憋 、 d 喘 呼 吸 困难 。1 例高 血压病 史 1 , 0a突然心前 区剧痛 , 头晕 2h 濒 , 死感 , B 1/0№1g 查 P107 H 。其他 5例均有心悸 、 闷、 胸 呼吸急 促, 颈静 脉无 怒 张 , 肺未 闻异 常干湿 罗音 , 界 不大 , 双 心 血清 心肌酶均 明显 增 高 。E G示 : 壁导 联 异 常 Q渡 , 段 抬 C 下 盯 高+ T渡直立 或倒 置。v 导联 盯 段抬 高 , 2 导联 段下 I V、 降或等电位 线 , 3 R导 联 盯 段抬 高均 <1ZI I导 联 v R— ]1 l 3 ,i Z s 段抬高 >Ⅱ导联 盯 段 抬高 + 例病人 l r 2 ~4dV R~vR导 6 联 盯 段恢 复 到 等 电位线 , T渡 倒置 较深 演 变 同下 壁 导联 。 E G诊 断 : 合并 不 典型右 室梗 死。7例病 人 均行 冠状 动 C 加 脉造影显示 : 右冠状 动脉近端和 中段有 9 % ~10 8 0 %狭窄 . 扩 张后安放支架 l 2 。 或 个 2 讨论 本文报道 7例病人 . 临床特点表现 不出右 室梗 死 , 有 1 仅 例血压下降 。E G呈不 典型表 现 , C 7例病人冠 状动 脉造影 均 为右冠状动脉近端和 中段 9 % 一1 %狭 窄。右冠状动 脉闭 8 0 0 塞是 导致下壁和右室 A 的最常 见原 因( 如 踟% 一9 %) 。7 0 J 例病 人台并右室梗死性 , 3 R导联 段抬 高不典 型的 v a~ 原因可能与 以下 因 索有 关 : l[S" ① /1q 段掐 高 与 胸前 导联 趼 d 段下降互相抵 消 ; v R—v R导联 段 抬 高往往 是一 过性 ② s 6 的, 多在 l ~2 0 4h消戋 ; ③心 内膜缺血 损伤重 于心 外膜缺 血 损伤 ; ④坏死 的心肌 面积 、 直径 、 深度小 。 近年来 , 专家探讨 了 E G对右 室梗死诊 断的新 进展 j : C J ①c R导联 盯 段抬 高 1]1 3 以上 ; 3 ZI Z ②v R—vR导联 盯 段抬 6 高, UR导联 盯 段 抬 高 >ltn ③ I导联 盯 段抬 高 >1导 u ; l r I T 联 s 段抬高 , r Ⅱ导联 抬高 ≥1 I/T>l ④v v 导 联 盯 伴 l 1 i ; . 5 段递碱性 抬 高; v 导联 盯 /v 联 盯 十≤卯%; 、 ⑤ 2 aF导 ⑥I a v 和 v 导 联 Q渡消 失。本 7例病人 E G符合 以上③5 5 6 C 例, 例, 例, 例, 、 ④3 ⑤3 ⑥2 ① ②条均呈不典型。有 人统计 l 4 例冠状 动脉造 影 , 冠状 动脉 近端 和中段狭 窄 的患 者 , 右 7人 (0 UR导联 s 段抬高 阳性 J 5 %) r 。也就 是还有 5 %vR导 0 | 联 s 段抬高 阴性 <1]1 r 3 。 ZI Z 7例病人还发现有 以下特点供诊断合并不典型右室梗死 时参考 。①v 导联与 V 、3导联 盯 一T形态不 同 , V 导 L 2v 如 I 联 水平型抬高 , T波倒 置 , 2V 上斜 型下降 , 直立 。② v、 T渡 R—v R导联 盯 段 呈 弓背 型 、 平型 、 斜 型抬 高 05~ 6 水 上 07 3 , 5ZIT渡倒 置 , 演变过 程 。③ V 导联 s ]1 Z 有 1 r段上 斜 型抬 高 .3 v R~v R导 联 段 呈 弓背 型抬 高。④v 导联 盯 段抬 e 高 ,2 | v 一v 导联 盯 段下降或等电位线 , 、6 v 导联 s 段水平 r 下降。⑤ 7R~v R导联 呈不 典 型时加做 头胸 导联 E G, 3 6 C 头 胸导联 R~v R导联 盯 段抬高持续时问长 , 6 并出现病理性 Q洼 . 有助于不典型右室梗死 的诊 断。 [ 考文 献] 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作者:赵红, 韦振东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河池市,547000
刊名:
广西医学
英文刊名:GUANGXI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2007,29(4)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 2004
2.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1993
3.黄露;陈长安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03(04)
4.刚丽;周京敏;童步高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学 2002(03)
5.孟庆义临床心电图学的新概念 1997
6.陈在嘉;徐义枢;孔华宇临床冠心病学 1994
7.姚海平心电图V2、aVF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期刊论文]-广西医学2003(08)
8.张兴仁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天津医药 2000(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xyx20070402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