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双语)教学大纲_English

合集下载

数据库系统概念双语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概念双语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数据库教学大纲(双语))发布时间:2016-01-10 发布人:superadmin 访问数量:93陕西师范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双语)学时:72 学分:4.5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学院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一、课程的性质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与重要支撑。

在2002年编写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中,数据库课程被明确规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体系完整、理论丰富、实践性强、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

近年来,数据库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完善,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基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深入广泛的应用,作为其后台与基础的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能力,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

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应用都需要数据库技术的支撑,数据库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仅应教会学生数据库的知识本身,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更应激发学生对数据库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能力强、并富有创造才能的专门人才。

课程的深入学习对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理论素养,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培养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帮助。

近年来,计算思维作为人类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受到国内外计算机界的广泛关注。

ACM 和IEEE-CS在修订后的计算机科学教程2008(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中明确指出应将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atabase Principles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英文名称:Database Principles课程编号:250013开课学期:第4或5学期学时/学分:64学时/ 4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计算机学院所有专业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本课程系统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供软件和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数据库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要求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上进行数据库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数据库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数据库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及概念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安全、数据库保护以及数据库新技术介绍。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通过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及管理数据库、通过SQL 语句创建与管理数据表、单表查询、复杂查询、视图的创建与使用、存储过程、触发器、实现数据完整性、数据库安全、数据库索引、电网设备抢修物资管理数据库设计。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C++或JAVA)、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后续课程是《高级数据库技术》、大数据系列课程等。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由于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是构成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故本课程除被计算机专业列为专业主干课程外,也是信息管理和通信等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成、体系结构和数据查询所依据的数学原理与方法,数据描述及查询语言的结构和数据库设计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从而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各种数据库DBMS开发原理,并为设计数据库系统打下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软件工程。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1.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数据的定义,DBMS的结构,数据操作语言所依据的数学方法,查询优化原理,数据操作语言的基本结构和查询实现机制,数据并发访问及控制的原理和机制,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1)获得开发设计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

(2)通过大型作业熟悉一种大型数据库基本使用能力。

(3)设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引论1.数据管理的发展2.数据库系统3.数据、数据模型及数据模式4.数据库应用第二章数据模型1.层次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和结构(2)约束(3)操作2.网状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和结构(2)约束(3)操作3.关系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及定义(2)约束(3)操作(4)关系演算4.对传统数据模型的评价5.E-R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2)E-R图(3)扩充E-R数据模型6.面向对象数据模型(1)对象(2)类和实例(3)类层次结构和继承(4)对象的标识7.基于逻辑的数据模型(1)一阶谓词逻辑作为数据模型(2)有关基于逻辑的数据模型的语法问题(3)有关基于逻辑的数据模型的语义问题第三章数据库语言1.数据库的用户接口2.SQL语言概况3.SQL数据定义语言(1)术语和数据模型(2)基表模式的定义(3)基表模式的修改(4)索引的建立和撤消4.SQL查询语言(1)基本SQL查询语言(2)查询条件比较复杂的SQL查询语言(3)GROUP BY和ORDER BY子句的应用(4)包含UNION的查询5.SQL数据操纵语言(1)INSERT语句(2)DELETE语句(3)UPDATE语句6.SQL中的视图7.嵌入式SQL(1)嵌入式SQL介绍(2)嵌入式SQL的说明部分(3)嵌入式SQL的可执行语句(4)嵌入式SQL的处理过程8.动态SQL(1)直接执行的动态SQL(2)带动态参数的动态SQL(3)查询类动态SQL9.SQL的存储过程10.QBE数据库语言(1)QBE的查询操作(2)QBE的更新操作(3)QBE的其他功能第四章数据库管理系统引论1.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简介2.事物3.DBMS的进程结构4.DBMS的系统结构5.数据目录第五章数据库的存储结构1.数据库存储介质的特点2.记录的存储结构(1)记录的物理表示(2)记录在物理块上的分配(3)物理块在磁盘上的分配(4)数据压缩技术3.文件结构和存取路径(1)访问文件的方式(2)数据库对文件的要求(3)文件的基本类型4.动态索引第六章查询处理和优化1.代数优化2.依赖于存取路径的规则优化(1)选择操作的实现和优化(2)连接操作的实现和优化(3)投影操作的实现(4)集合操作的实现(5)组合操作3.代价估算优化(1)查询这些代价的组成和代价模型(2)选择操作的代价估算(3)连接操作的代价估算第七章事物管理1.恢复引论2.运行记录的结构3.更新事物的这些于恢复4.易地更新恢复技术5.消息的处理6.失效的类型及恢复的对策7.并发控制引论(1)数据库系统中的并发(2)并发的目的(3)并发引起的问题(4)并发控制的正确性准则8.加锁协议(1)X锁(2)两段锁协议(3)(S,X)锁(4)(S,U,X)锁9.死锁的检测、处理和防止(1)死锁的检测和处理(2)死锁的防止10.多粒度封锁11.基于时间标记的并发控制技术(1)基本的时间标记协议(2)多版本并发控制技术12.乐观并发控制技术第八章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性约束1.数据库的安全(1)视图定义和查询修改(2)访问控制(3)数据加密(4)跟踪审查2.统计数据库的安全3.完整性约束(1)完整性约束的类型(2)完整性约束的说明(3)完整性约束的实施第九章对象和对象-关系DBMS1.引言(1)关系数据库的弱点(2)对象和对象-关系数据库的兴起2.数据模型及数据库语言3.查询处理及优化(1)语法分析(2)查询优化策略4.存储结构(1)物理簇集(2)索引(3)内外存存储结构的转换5.并发控制6.方法的实现、管理和调用7.模式演化(1)对象数据库中的模式演化(2)模式修改(3)数据修改8.版本管理第十章数据依赖和关系模式的规范化1.关系模式设计中的一些数据语义问题2.函数依赖3.多值依赖4.连接依赖5.关系模式的分解及其问题6.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第十一章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引论2.数据库的概念设计(1)数据库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2)视图设计(3)视图集成3.数据库的逻辑设计(1)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2)逻辑模式的规范化、调整和实现(3)外模式的设计4.数据库的物理设计(1)簇集设计(2)索引的选择(3)分区设计5.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1)数据的分割设计(2)数据的分布数据6.计算机辅助数据库设计工具第十二章数据库管理1.数据库的建立2.数据库的调整3.数据库的重组4.数据库的重构5.数据库的安全6.数据完整性控制7.DBA的作用和职责第十三章数据库的一些新应用1.数据挖掘2.工作流3.电子商务五、课程考核办法考试类型:考试(闭卷)六、课程学时分配表七、关于大纲的几点说明(一)关于参考教材1.不强行指定一本教材,以便开拓学生视野。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学制:4年学时/学分:讲授51/3 实验17/1制定者:卢芸审核人:曹玉辉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网络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此外,配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规范地完成一系列数据库原理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教法特点:本课程教学以理论和实践并重,采用讲授与实验、课程设计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有选择地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规定。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或传统教学方法与投影、幻灯、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4、先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数据表示、存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离散数学》等。

5、课程学时分配:章次内容总学时讲授实验一绪论 3 3 0 二关系数据库 6 6 0 三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7 9 8 四数据库安全性 3 3 0 五数据库完整性 5 3 2 六关系数据理论9 9 0 七数据库设计16 9 7 八数据库编程(自学)0 0 0 九关系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 3 3 0 十数据库恢复技术 3 3 0 十一并发控制 3 3 0合计68 51 176、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实验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根据上课情况和实验结论给出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48【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学时学分】64 学时;4学分【实验和上机学时】8【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模式】必修【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开课单位】计算机应用软件教研室【开课学期】6【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以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重点,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使学生具备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开发打好扎实的数据库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 数据库系统概论(6学时)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②数据模型;(*)③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⑤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2. 关系数据库(6学时)①关系数据模型;(*)②关系的完整性;(*)③关系代数;(*)④关系演算。

3.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2学时)①SQL语言概述;②数据定义;(*)③查询;(*)④数据更新;(*)⑤视图;(*)⑥数据控制;⑦存储过程;⑧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简介。

4. 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4学时)①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

5. 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①关系数据理论的基本概念;②关系规范化理论;(*)③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④关系模式分解。

(*)6. 数据库设计(8学时)①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方法和步骤;②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③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④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⑤数据库的物理设计;⑥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7. 数据库的恢复技术(6学时)①事务的基本概念;(*)②数据库恢复概述;③故障的种类;④恢复的实现技术;(*)⑤恢复的策略;⑥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48(其中实验9学时)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通讯等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数据结构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本大纲以一学期51课时讲授。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数据库系统的使用,使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开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上机实践为辅,配合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为例,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安排学时安排:16周X3学时二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3周X3学时=39学时,上机实验3周X3学时=9学时。

课堂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上机实验练习理论的实现和一个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课堂教学: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二章关系数据库(6学时)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6学时)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和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3学时)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第七章数据库设计(6学时)第八章数据库编程和第九章关系查询与优化(3学时)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3学时)第十一章并发控制(3学时)上机实验:实验1(3课时):E-R模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掌握数据库系统和DBMS的组成,练习SQLServer的配置和使用,E-R模式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库。

实验2(3课时):数据库的范式设计和数据库的数据操纵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E-R模式设计,进行关系模式设计和模式规范化过程的练习,设计并实现数据库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更新以及视图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3(3课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和整体设计。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设计。

实验4(3课时):简单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字: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课程编号:09123课程学分: 4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实验学时: 16先修或同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依据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计划及《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增强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性知识。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量急剧地增加,如今人们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大量的、复杂的数据,以便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原理已经逐步在本科各个专业作为基础课开设。

电子商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技术。

数据库原理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计算机实验和数据库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数据库管理、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本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1、实验理论方面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

2、实验教学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做以下实验:(1)SQL server2000的特点及安装(2)创建和删除数据库(3)表的管理(4)数据操作(5)数据完整性控制(6)数据库安全的管理(7)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过程(8)数据库备份和恢复3、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实验,学生应能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管理方法;学会设计和管理数据库,为今后走向电子商务及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实验成绩考核及评分办法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质量和设计研究性实验成绩综合评定,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210133英文名:Principles of Database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数据结构后置课:学分:3学分课时:51课时主讲教师:李树青选定教材: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面向信息工程学院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全体学生。

数据库原理是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数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从传统的文件数据管理发展到现阶段的数据库管理阶段,人们发展和研究了各种管理数据的有效方法,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地位最为重要,它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一般的电脑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设计篇,主要介绍数据库原理概述、数据模型和关系模型在数据库中的表达、关系理论原理及其表达、ER 模型和数据库设计、范式分析、SQL语言及其在系统的应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第二部分为实现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存储原理、索引和查询、事务处理等。

第三部分为高级数据库技术,主要介绍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新型数据库简介和结合面向对象语言的数据库编程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特别是ER分析技术和范式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

同时,在数据库研究和应用领域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SQL语言在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教学方法:对于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学习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时,应该把主要精力主要放在基本和和应用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上,如数据库原理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具体表达和常见的数据库使用方法等。

待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能把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后,再在相关理论知识上进行必要的深入。

【DOC】数据库原理(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DOC】数据库原理(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双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40305二、课程类型:限选课课程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24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技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一门骨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重点学习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相关内容,能熟练使用SQL语言,掌握数据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数据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术,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态。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数据库系统概论(2学时)1.数据管理技术及其发展2.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3.数据库系统结构及应用系统结构4.数据库系统组成(二)数据库建模(2学时)1.信息建模过程2.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3.实体联系图(三)关系数据模型(4学时)1.关系模型基础2.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的方法3.规范化理论和方法4.数据依赖5.数据库设计(四)关系代数(2学时)1.关系数据语言分类2.关系代数的特点、运算符和表达式(五)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6学时)1.SQL语言的特点2.数据定义语句3.数据查询语句4.数据更新语句5.视图的定义与使用6.数据控制方法(六)事务管理(2学时)1.事务概念和特征2.数据库恢复技术3.数据库并发控制(七)流行数据库应用开发平台和工具介绍(2学时)1.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及安全性控制方法2.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条件及其完整性控制机制(八)数据库新技术介绍(4学时)1.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趋势2.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新领域五、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具有良好的应用背景。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三个层次:1、掌握:属于较高的要求,对内容的掌握应该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来分析、计算或上机操作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tabase Principles》Course Syllabus1、Course Number:0403052、Course Type: Optional-limitedCourse periods: 32 hours (Theoretical 24 / Practical 8)Supported Major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EngineeringPre-Course: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C Programming Language3、Course Quality and MissionDatabase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an important bas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Database Principles is a backbone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grasp the basic concept of database systems and basic theory. Besides, we should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levant content database system, use SQL proficiently, master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designing database, master basic skills of database system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understanding of databa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s.4、Teaching Outlines and Periods4.1 The worlds of database system (2 hours)4.1.1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4.1.2 Basic Concept of Database System4.1.3 Architecture of Database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ystem4.1.4 Contents of Database System4.2 Database Models (2 hours)4.2.1 Information Modeling Period4.2.2 Concept Model and Data Model4.2.3 Entity/Relationship Model4.3 Relational Data Model (4 hours)4.3.1 Foundation of Relational Model4.3.2 Methods of Transforming E-R Model to Relational Model4.3.3 Relation Decomposing Theories and Methods4.3.4 Data Dependence4.3.5 Database Design4.4 Relational Algebra (2 hours)4.4.1 Relational Algebra Languages4.4.2 Characteristics/operator/ expression of Relational Algebra4.5 Standard Relational Database Language: SQL (6 hours)4.5.1 Characteristics of SQL4.5.2 Data Definition Statements4.5.3 Data Query Statements4.5.4 Data Update Statements4.5.5 Definition and Use of View4.5.6 Data Control Method4.6 Transactions Management (2 hours)4.6.1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action4.6.2 Database Recovery Technology4.6.3 Database Concurrency Control Technology4.7 Developing Platform and Tools (2 hours)4.7.1 Database Security and Control Method4.7.2 Integrality Constraints and Control4.8 Latest Database Technology (4 hours)4.8.1 Trend of Database System4.8.2 Application Fields of Database5、Basic Teaching Requirements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is course are both important,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background. Through studying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the basic teach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5.1 Master: Belonging to the higher demand, the master of content should be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can analysis and handle problems skillfully in the realenvironment.5.2Understand: Belonging to the general request, understand relevant content in-depth, can analysis and handle general issues5.3Know:Belonging to lower dem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issues involved in, structures or related experiments.6、Main Teaching Contents6.1Grasp the concept of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master database ,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database systems and other basic concept;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tabase system; grasp the concept of data models and the abstract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modeling, understand and di stinguish ‘concept model’and ‘data model’; can describe the conceptual model using E/R graph; master popular database model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master relational model and related terms; master database structure, three-mode & two-mapping,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data independence guarantee, understand database system composition from the view of hardware, software and the user; understand the architecture of popular 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6.2Master the data structure of relational model, relational operation and integrity constraints; master the type of relational-data language; master formalized-definition in the view of set-theory, including concepts of domain, Cartesian plot, relationship, code, attributes, tuple, relational databases and so o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relation and relational-mode; can describe queries sent by user using relational algebra language.6.3Master data definitions, data query, data update, the definition and query of view, data control statements; master embedded SQL and can embed SQL i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understand ODBC, JDBC interface.6.4Master standardized theory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data dependency; grasp the basic idea, the essence and purpose of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master the definition of 1 NF, 2NF, 3NF, BCNF paradigm, be able to judge which paradigm a relational-mode belong to.6.5Master features, basic steps and the mission of every design stage during database designing;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focus grasping the features, methods and results of concept-designing and logic-designing; master data abstract methods and can use E/R graph when describe entities, attributes, relationsand codes; master approach of converting E/R model into relation mode.6.6Grasp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transactions; master the role of database recovery mechanism and the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various types of failures and the possible impact to the database; master database recovery technology, such as data dump, log; master the database recovery strategy when fault is targeted.6.7Master and analysis the potential inconsistencies of database during concurrent operation; master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concurrent control; master the embargo-lock technology and protocols of concurrent control.6.8 Understand the concept and methods of database security and safety; understand the integrity constraints, integrity control mechanism and its implementation.6.9Learn new database technology (by teachers from the optional talk)7、Requirments on the Extra-curricular Work7.1 For TeachersIn principle, each knowledge point of the chapter should be consolidated by enabl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exercise. Extra-curricular work can be designed like the forms of thinking, calculating, comprehensive-reporting and so on. Generally, thinking work has a theoretical depth, and is not necessarily to be submission, but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conducting in-depth thinking. The purpose of calculating work is to practice a certain point by the exercise. Comprehensive report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designing or developing project, and students can complete it in a team with submitting a formal report.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hould focus on the students’ thinking, hands, collaborating and writing skills.The homework or the report must be marked within two weeks, and give explanation at the appropriate time.7.2 For StudentsStudents must complete and submit exercises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 limit. Should be completed independently, give full play to individual initiative, positive thinking, no copying.8、The Relations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the Follow-up CoursesThis course mainly about the senior data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volving database-model analyzing, designing and application developing. The core part of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related to the data storage, indexing, query processing and optimization, buffer management, concurrency control, recovery and so on. Studying this course well means mastering the advanced data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segments or areas where data management is needed. By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t will closely related to other course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compilers, computer networks, software engineering, advanced database technology, data warehousing, data mi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 on.9、Requirements for the Ability of StudentsThis course will not only require students to stud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hard, but also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the creation, practice in the real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s there are lots of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they can not be detail introduced in the classroom,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rket on commercial products and the skills of developing tools.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meet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and opened-vision, we must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by increasing the use of English professionally with network platform and read the latest English literature.10、Reference books and teaching materials10.1 A First Course in Database Systems(second edition), Jeffrey D.Ullman,Jennifer Widom, China machine press, 2007.10.2 Database System Introduction(The 4th Edition). Wang Shan, Sa ShiXuan,High Education Press. 2006.10.3 Silberschatz, Korth and Sudarshan.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ChinaMachine Press and McGraw-Hill. 1999.10.4 Patrick O’Neil and Elizabeth O’Neil, Principles, Programming, andPerformance.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1.11、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Using of MediaAs there is quite a number of flexible and designing knowledge in this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be used in the course of heuristic, discussion-style. Students should be mobilized and think enthusiastically,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affirmed the innovation of students. As the relatively information of this course may be quite alarge amount, and also there will be a lot of text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we recommend the method of using multimedia equipment, together with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When it comes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database product or developing tools, the PPT files should be beautiful, intuitive courseware, so that the student s’ interest in learning can be fully exploded.12、Learning Methods and RecommendationsAs 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re mostly involved in the real application background, it will not be very abstract. However, the relevant knowledge can only be grasped to the essence after practicing, which can also help accum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experience. So the learning process should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trive to raise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English, particularly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