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说课稿4篇

《玲玲的画》说课稿4篇《玲玲的画》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
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
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
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
《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创意。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玲玲的画》是一篇关于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玲玲的故事。
故事中,玲玲参加绘画比赛,但她不小心弄脏了画纸,她机智地利用这个错误,创作出了一幅更出色的画作。
2.2 生词和句子生词:弄脏、机智、创作、出色、挑战等。
重点句子:玲玲看着弄脏的画纸,心里有些失望,但她并没有放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画,引起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入课文《玲玲的画》。
3.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3 生词和句子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学生通过朗读和造句的方式巩固学习内容。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4.2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创意,绘制一幅画作,展示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5.2 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激发学生对绘画和创作的兴趣。
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索相关主题。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角色扮演等。
6.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创意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绘画技巧、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朗读练习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7.2 生词学习学生回家后,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进行造句练习。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的文本版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部编教材《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教材《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10篇)部编教材《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
(出示名子,学习“玲”。
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一幅()、一把()、一条()、一座()。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
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
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
(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
(精品教案)《玲玲的画》讲课稿(精选10篇)

(精品教案)《玲玲的画》讲课稿(精选10篇)收集整理的《玲玲的画》讲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伙儿一起来看看吧。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存对自个儿有启示的句子。
③知道得日子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我们差不多学过了,谁情愿做父亲和玲玲来演一演那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如何记的?(学生交流记字办法)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
(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依照学生事情个不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①誊写背诵父亲最终讲的话。
②誊写文中自个儿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将课文故事说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说一具类似的故事。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存对自个儿有启示的句子。
课堂上经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采纳多种办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日子实际体味文中道理。
知道得日子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
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明白“端详”的意思及父亲最终讲的话蕴涵的道理。
自制课件1、小朋友们喜爱看动画片吗?(喜爱)那我们就来看一具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别激动的事时是如何处理的?2、谈话激趣:(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别激动的事时是如何处理的?你遇到过如此的情况吗?你是怎么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伙儿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别激动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目标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
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4)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5)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玲玲的画》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玲玲的画》教案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 和“脑筋” 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课⽂内容后,让学⽣明⽩⽣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标3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景、谈话导⼊ 1、⼩朋友们喜欢看动画⽚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个动画⽚,请你们⼀边看⼀边想:动画⽚中的⼈,他们遇到不⾼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们在⽣活中经常遇到的⼀些令⼈不⾼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1)刚才,⽼师和⼩朋友们⼀块⼉看了动画⽚之后,⽼师觉得动画⽚中的⼈真聪明!他们能把⽣活中遇到的⼀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师⼜要给⼤家介绍⼀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活中也遇到了不⾼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字“玲”(指名读、齐读。
) ⼆、尝试学习、读⽂识字 1、⾃由读课⽂,边读边想:课⽂⾥写了⼀件什么事?再标⼀标课⽂有⼏个⾃然段? 2、⽤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字、词语,读准字⾳。
3、合作学习。
(1)⼩组合作学习课⽂下带拼⾳的⽣字,互读、互听、互纠。
(2)⾃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组读。
(3)将词语的拼⾳去掉让学⽣练读。
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4)四⼈⼩组讨论识记这些⽣字。
(5)打乱⽣字顺序让学⽣进⾏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朋友)。
《玲玲的画》教案十五篇

《玲玲的画》教案十五篇《玲玲的画》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47个生字,会写39个字。
会用字典学习字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悟课文,读懂课文并从文中受到启示。
3.口语交际态度大方,能根据图意编故事,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交流中理解,在师生互动中产生奇妙、独特的感受,并把感悟与生活现实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正确看待问题,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并正确扩词,说句子。
会正确书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利用自我检查、同桌合作的方式初步学习独立识字;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2.通过读悟结合走进人物内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玲玲的一幅画、字词卡、学生自备字典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认8个字,并恰当组词、造句,正确利用;正确、流利、有感情读文。
难点:了结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体会玲玲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引导法、谈话法、游戏法、读悟思结合法、演示法、对比感受法手段:自画图画、自制词卡、投影利用、音乐使用与学字词、读课文、悟课文相结合。
使用教材的构想:《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我计划和学生完成两个层面上的学习:一.从言语智慧上引导学生认识8个字,并且会正确组词,扩句这个目标,以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从人文素质上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基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上)的学习,学生在识字中已经有初步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对8个字的教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我只起一个引导作用。
而感情朗读及对“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我将引导学生走进人物、联系生活经验在问题引领下、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理解体会。
5《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1.教师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
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2.引导识字:“玲”字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字旁,表示意思。
王字旁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王字旁,就是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
“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一起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形声字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玲”的字形,理解“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故事主人公玲玲的距离。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1.(出示三幅图画)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读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学生借助图画,用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图文对照:想想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三个自然段对应,在这三个段落前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
这个教学环节采用图文对照阅读的方式,用图画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用图画帮助学生切入文句的学习。
三、细读故事,学词学文三幅画分别对应课文第一、四、八自然段。
请学生从以上三段话中找出玲玲心情的变化(得意—着急—满意)。
教师引导:玲玲的情绪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细细去读读这三段话。
1.第一自然段: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1)理解“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做个动作?像他这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就叫“端详”(出示词语卡“端详”,学生认读)。
(2)“幅”:区分形近字“福”,进行量词练习:一幅()、一把()、一条()、一座()。
(3)引导想象:课文中写玲玲端详自己的作品,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出示词语“评奖”,读正确)。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

The happiest seems to be those who are happy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They are happy only because ofhappines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以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标关于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本组课文的要求是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看待问题。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写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坏事变成好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但并不能完全放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将已学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识生字的学习中。
阅读教学时,有些学生理解课文光停留在表面,不能入、情入境地读,在本课的学习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讲述的道理,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__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教案《玲玲的画》教案1[教材分析:]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伤心、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而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目标:]1、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带读的形式,使学生巩固本课“玲、详、奖、脏”四个后鼻音的字,“筋”前鼻音的字,“脏、催”两个平舌音的字;通过书空笔划的方法正确学习“糟”字的书写,“肯、脑、筋”三字中“月”的区别比较学会正确书写这三个字。
2、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通过与平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3、通过朗读、抄抄写写,品味、思索、懂得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重点:]1、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带读的形式,使学生巩固本课“玲、详、奖、脏”四个后鼻音的字,“筋”前鼻音的字,“脏、催”两个平舌音的字;通过书空笔划的方法正确学习“糟”字的书写,“肯、脑、筋”三字中“月”的区别比较学会正确书写这三个字。
2、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通过与平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玲玲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珍惜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学会爱护文具,珍惜资源。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玲玲的画》文本。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文具用品(如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玲玲的画》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画面,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细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玲玲的情感变化。
教师组织讨论,总结学生观点。
4. 品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6.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文具、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一天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成果展示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提出优点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成果展示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八、家校沟通:教师通过家长会议、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学习中的困难,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第25课《玲玲的画》内容简单,意蕴深刻。
故事描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玲玲情感的变化;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肯,脑,筋”等字,理解“满意、端详、脑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随文识字、写字,以小组合作、比赛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寓教于乐;2、利用绘本阅读,加强朗读指导,巧妙引导补白,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书写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难点:品味爸爸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cai课件,词卡,田字格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认识玲玲。
2、随文识、写“玲”字。
3、导出课题。
二、比赛检测1、比认。
比赛开火车认读生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引导顺口溜识字“叭,趴”。
2、比写。
扣住有同样部件的“肯,脑,筋”,指导观察特点,比赛写字。
3、比讲。
自由读文,比赛讲讲这个故事。
三、绘本阅读1、由画想画,比读显满意。
1夸画入情境。
夸一夸玲玲的画,引导学生走入玲玲的情感世界,走进文本。
2随文识词,理解“端详”。
抓住“满意”,“端详”等词,想象玲玲对自己画的画爱不释手的样子,做到随文识词。
3指导朗读,读出“满意”之情。
指导学生赛读,入情、入境地读出玲玲对画的满意之情,为学习后文做好铺垫。
2、合作补白,比读知着急。
1看图悟情感。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25、玲玲的画坏事变成好事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玲玲的画》教学设计2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爸爸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玲玲的画》以人物情绪变化为脉络,抓住关键词“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5课《玲玲的画》初读了课文,结识了生字朋友。
今天呢,老师又把他们带来了。
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老师请同学开火车读词语,大家认真听。
如果她读的不准,我们就一起帮帮她!师:“真不错,同学们读的字正腔圆”。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玲玲的画》。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在画画时,不小心弄脏了画纸,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在弄脏的部分添加了几笔,使画作变得更有创意和趣味。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要有恒心,要善于发现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玲玲、画纸、添加、评奖、精心”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玲玲的聪明才智和恒心。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有恒心,要善于发现和创造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聪明才智和恒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幅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引发学生对画画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理解字词意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文内容,讨论玲玲是如何处理画纸弄脏的问题的。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玲玲的聪明才智和恒心。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画面内容。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7. 课堂小结8.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自创一幅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恒心 + 聪明才智 = 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自创一幅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玲玲的聪明才智和恒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玲玲的画》 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
课文主要讲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最终使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事。
文章通过玲玲的故事,揭示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
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还较为简单,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引导学习。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1、会认“玲、详”等 8 个生字,会写“画、幅”等 9 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 7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 3 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会写 7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提问:如果这幅画不小心被弄脏了,你会怎么办?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玲玲的画》,讲的就是一个和画有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开火车读、齐读。
(3)理解词语“端详”“评奖”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玲玲对自己的画满意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理解“得意”一词,引导学生用“得意”说一句话。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9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9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的为您带来的9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一《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
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
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
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
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
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篇二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
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
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
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5.玲玲的画【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2.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音频资源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玲、详、幅、评、奖、催、啪、脏、报、另、及”11个生字,会写“画、幅”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试着用上“得意、伤心”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情景引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词卡:玲玲)。
2.学生识记生字“玲”。
“玲”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的“令”表示读音,左边的王字旁和玉有关,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
来,读读她的名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三幅图排序。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这三幅图的顺序是213。
3.请学生再快速读读课文,找找这三幅图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三个自然段?预设:第一幅图对应第1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8自然段。
(对应自然段用红色框出)三、细读品味,整体把握玲玲的心情变化1.出示学习任务:轻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预设:玲玲一开始看着自己的画很得意,后来她很伤心。
最后,她看着自己的画又满意地笑了。
(板书:得意、伤心、满意)四、深入读文,了解玲玲“得意”“伤心”的原因过渡: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了玲玲的心情从得意,到伤心,最后变成满意。
她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玲玲为什么得意的原因吧。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本节语文课,我认为最好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最好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
我想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可以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
这些施教的小细节,能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
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
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
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
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一定能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学习目标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6篇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6篇《玲玲的画》优秀教案1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预备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仔细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
如有同学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留意读准后鼻音。
〔告知同学,“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②板书课题,同学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字音。
②引导同学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同学掌控生字的状况。
〔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④依据同学认读状况,重点指导同学简单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 ànɡ”,心脏的“脏”。
⑤同学在小组内相互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同学正确地朗读课文。
〔采纳多种形式的读,让同学读通课文〕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①引导同学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同学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舞同学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鼓舞同学有独特的体会。
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仔细的孩子,从“满足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慧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④指导同学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焦急和兴奋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舞同学做个擅长思索的孩子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玲玲的画》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懂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师: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玲玲的画》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书,把书翻到116页。
课件出示课题:玲玲的画。
2、师:同学们齐读课题,提醒“玲”的读音。
二、学习课文,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阳的故事?(出示课件,指名说)
2、思考:文中有几次对话?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为何有这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1)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请学生读一读。
思考:①爸爸为何要催玲玲睡觉?她在干什么?“又”字又说明了什么?从中找到答案。
(指名说)
②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给学生解释“端详”的意思。
(体会高兴的心情)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
思考:①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叭的一下”和“哇的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②听到玲玲的诉说,爸爸是怎样做的?
③课件出示:玲玲听了爸爸的是怎样做的?(文中找到答案,指名说)
玲玲画了只懒洋洋的小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为何满意的笑了?(请学生来说一说,并体会玲玲此时的心情。
)
欣赏:课件出示玲玲的两幅画,学生一起来谈谈哪副好?
(3)学生齐读爸爸的话,思考好事和坏事分别指的什么?并感受爸爸话的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读的语气!
教师小结:我们不能把生活中一些暂时没有做好的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看成坏事,遇到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三、拓展
出示课件,让学生来说说生活中是否遇到这样的事,如果遇到你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