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菌药物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第37章 抗菌药物概论 药理学教学课件

第37章 抗菌药物概论 药理学教学课件
类、氯霉素类及氟喹诺酮类耐药
2020/9/26
23
耐药机制四
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
金葡菌对磺胺类耐药的原因: & 对氨基苯甲酸生成增多 & 耐药菌株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2020/9/26
24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合理选用抗菌药 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必要时联合用药 有计划的轮换供药 开发新的抗菌药
2020/9/26
最低抑菌浓度(MIC) 体外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 体外杀灭或使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2020/9/26
7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LD50/ED50或LD5/ED95
化疗指数 (>3-5),治疗效果 ,毒性 ,临床应用 价值
2020/9/26
28
2020/9/26
29
2020/9/26
8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2020/9/26
9
一.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类、蛋白质、类脂质
G+:壁质(黏肽、多糖肽) 50%-60% 耐胞内20-3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
G-:黏肽层较薄,胞浆渗透压低 外膜构成:脂多糖、磷脂、膜蛋白和Porin蛋白
2020/9/26
25
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2020/9/26
26
应用原则
➢ 病原菌的确认诊断 ➢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肝、肾功能不良者抗菌药应用 ➢ 老年人、儿童、孕妇抗菌药应用 ➢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2020/9/26
27
•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结果: 无关:联合应用≤较强的单一药物作用 相加:联合应用=各药作用之和 增强:联合应用>各药作用之和 拮抗:联合应用——无效或疗效减弱

抗菌药概论ppt课件

抗菌药概论ppt课件

炭疽杆菌
大肠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即通称的绿脓杆菌,除在自然界广 泛存在外,也存在于正常人肠道、呼吸道及皮肤, 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淋病球菌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细 菌 的 形 态 和 结 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头孢类、万古霉素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G+菌
产气荚膜杆菌、炭疽杆菌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G-菌
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肺炎杆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白喉棒状杆菌
❖ 产气荚膜杆菌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感染, 以水肿、产气及全身中毒为特征, 常由几种病原 菌混合感染, 主要为产气荚膜杆菌, 还有水肿杆 菌, 败毒杆菌及溶组织杆菌等。
耐药性(抗药性):
❖ 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甚至消失。
分固有耐药和获得耐药
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ence):
❖ 指致病微生物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后, 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
耐药的机制 产生灭活酶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改变代谢途径
联合用药目的 ❖1. 协同抗菌、提高疗效 ❖2. 延缓、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 扩大抗菌范围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① 不明病原体的严重细菌性感染,为扩大 抗菌范 围可选联合用药,待细菌诊断明确后即 调整用药。
② 单一抗菌药物尚不能控制如腹腔穿孔所 致的腹膜感染。

药理学PPT课件 抗菌药物概论

药理学PPT课件 抗菌药物概论
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第二节 青霉素类(penicillins)
天然青霉素 包括
半合成青霉素
主核 6-氨基青霉烷酸
基本结构
(6-APA) 活性
侧链 R-CO-
抗菌谱和药理特性
A环(噻唑环) B环(β-内酰胺环) 侧链:R-CO-组成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抗菌效价用单位(U)表示: 1U青霉素=0.625μg钾盐=0.6μg钠盐活性 1mg青霉素钾盐和钠盐分别等于1598和1670单位
[体内过程]
吸收:不耐酸 ,po少 im迅速而完全,30min达高峰 常规采用im或ivgtt、iv
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代谢:几乎不被代谢
排泄: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排出,肾小管分泌为主(90% t1/2 0.5~1h,有效浓度维持4~6h,作用时间短
二、耐药机制
1、 -内酰胺酶的水解机制 ‐内酰胺酶使‐内酰胺环裂开,失去抗菌活性。
-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所必需 耐药性的产生:-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
2、 -内酰胺酶与药物结合 牵制机制(trapping mechanism) 、陷阱机制
3、靶位PBPs的变化 结构改变或合成量增加或产生新的PBPs。 MRSA双重耐药
4、细菌胞壁或外膜通透性的改变 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porin)结构性质使结合
力降低,减少porin的数量甚至使之消失。
5、细菌缺少自溶酶 有些细菌缺少自溶酶,如金葡菌对青霉素、头孢菌
素的耐药
6、增强药物外排 细菌的胞浆膜上存在主动外排系统,是一组跨膜蛋

抗菌药物概论(药理学课件)

抗菌药物概论(药理学课件)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巩固练习
第三十五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延缓或耐药性的产生 如抗结核治疗,联合用药能大大耐药性的产生。
(3)扩大抗菌范围 混合感染或不能做细菌学诊断的病例。
二、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2.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1)未明病原菌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4)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者
杀菌药:能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药物。
▲ 耐药性(抗药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 抗菌后效应(PAE):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并产生抑制作用后, 抗菌药浓度降至 MIC以下或消失,对细菌抑 制作用依然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6
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2 熟悉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依据 3 了解其他合成抗菌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情景导入
导入情景: 朱先生,39岁。5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尿频、尿急、尿
痛,腰痛和发热等症状,经抗炎和对症治疗好转,后几乎 每年发作2~3次。3天前患者因劳累再次出现尿频、尿急、 尿痛、腰痛,体温39.2℃,无寒战、浮肿。WBC: 16.7×109∕L,N 87%,脓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管型。 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给予哌拉西林、左氧氟沙 星及对症治疗。 请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缓抗药性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适应症 ① 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 重混合感染,
③ 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
④ 用以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如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合用 治疗深部真菌,前者用量可减 少,从而减少毒性反应;
⑤ 细菌性脑膜炎,骨髓炎 ⑥一般用二药联用,常不必要三药 联用或四药联用。
抗病毒药
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
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 肿瘤细胞
机体
化疗药物 耐药性
抗菌作用
病原体
机体、化疗药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antibacterial agents)
人工合成抗菌药 (antibiotics) 抑菌药 杀菌药 人工半合成 天然 抗生素
肝病时抗菌药的应用
抗菌药 对肝脏作用
肝病时用法
青霉素类 半合成有轻度肝毒 肝肾同病时减量 无毒 氨基苷类 正常用 红霉素 酯化物—黄疸 x酯化物;红霉素减量
AKP,SGPT↑
林可,克林
磺胺类 两性B
减量
与胆红素竞争pr 黄疸,SGPT ↑
免用.慎用 免用



考 题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LD50/ED50或LD5/ED95 化疗指数 (>3-5) 治疗效果好、毒性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抗生素发挥抗菌作用后,抗生素低 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后,细菌生 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减少用药剂量
肾功减退:轻、 中、 重度
常量的2/3~1/2,1/2~1/5 ,1/5~1/10
2.延长给药间隔
各种抗生素在肾功减退时给药间隔
抗生素
正常 少尿 t1/2 t1/2
给药间隔时间(h)
正常 8 8 6 轻度 8 中度 8 重度 12 48 6
240
青霉素G 0.5~1 7~10 庆大霉素 2.5~3 45 红霉素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放在各章中)
第四节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根据致病菌和药物特点选用
2.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
1)肠术后 2)闭塞性脉管炎截肢术或外伤--气性坏疽 3)流脑,结核,疟疾或破伤风 4)风湿—青霉素 5)风心病,先心病者拔牙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目的 提高疗效,
降低毒副反应,
1.5~3 5~6
8~12 12~24 6
24~72
6
72~240
万古霉素 头孢唑啉
6~10 150~240 12 1.8 56 8
8
12 (50%) 24~48
(二)肝功能障碍
有肝损的药:氯霉素、林可霉 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类 等。早产和新生儿的肝脏对氯霉 素的解毒功能较低,氯霉素列为 禁用
生素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一类+三类→拮抗。 一类+四类→无关或相加 二类+三类→增强或相加
4.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①病毒感染不用 ②发病原因不明者不用 ③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 ④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 ⑤慎用新药,贵药
5.患者的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物应用
(一)肾功能减退
对肾有损的药物:两性霉素B、万 古霉素、环丝氨酸、氟胞嘧啶、 氨基苷类、多粘菌素
复 习
胰岛素的主要临床应用包括哪些? 目前常用的新型口服降糖药主要有
哪些,其降糖机制是什么?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


掌握: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熟悉: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机体、抗菌
药物和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抗微生物药:
抗肿瘤药
预防或治疗
抗菌药
抗寄生虫药 抗真菌药 化疗(chemotherapy ) 化学治疗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定义: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窄谱抗菌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菌范围窄 广谱抗菌药:
抗菌范围广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大类
一类为繁殖期杀菌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二类为静止期杀菌 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等 三类为速效抑菌剂 四环素类、氯~ 、与大环内酯类 四类为慢效抑菌剂 磺胺类等
一类+二类→协同(增强)
例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肠 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破坏细菌细 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氨基甙类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