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三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小车的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探究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掌握简单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理解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车、直尺、计时器、滑轮、绳子、斜面等。
学生准备:直尺、计时器、小车、滑轮、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不同大小的力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距离。
(2)学生讨论: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小车运动的轨迹、速度。
(2)学生理解:运动轨迹、速度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用小车、滑轮、绳子等探究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4. 探究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1)教师示范:用直尺、计时器测量小车运动速度。
(2)学生操作:分组测量小车在不同用力下的运动速度。
5. 数据分析(1)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
(2)学生分析:小车运动速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2. 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3. 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计时器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
(2)分析小车运动速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2. 答案:(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运动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物体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小车运动距离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小车的运动-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车的运动-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车的物理运动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形式;
3.理解小车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关系。
二、实验准备
1.平面实验室;
2.彩色的小车或者木头车模;
3.直尺、运动轨迹图。
三、实验步骤
1.玩具车在平板上的运动:首先把玩具车放在平板上,让学生看到玩具车在平板上的运动情况,指出玩具车运动的基本形式和运动的特征。
2.探究玩具车的力:然后拿出小木块,采用不同的方式放在小车上,比较小车的速度和方向,以说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小车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影响。
3.画出小车的运动轨迹图:用一张纸和直尺为工具,放置一段长约20厘米的矩形轨道,在轨迹上使小车行驶,学生完成轨迹图的勘探。
4.讨论小车的运动特征:引导学生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对小车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归纳实验现象。
四、小结分享
通过这次实验,孩子们学习了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形式和运动的特征,了解并掌握了运动物理这一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的运动形式,探究小车运动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车的运动形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 小车运动的原理:动力、阻力、重力。
3. 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质量、速度、摩擦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车的运动形式及运动原理。
2. 教学难点: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车的运动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小车运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小车的运动形式: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小车,分析它们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小车运动的多样性。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小车运动的原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车是如何运动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如质量、速度、摩擦力等。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小车制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车运动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影响小车运动因素的掌握情况。
3. 设计一份小车运动实验报告,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以此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小车模型及其运动部件的实物或图片。
2. 实验材料:滑轮、绳子、阻力板等。
3. 教学视频:小车运动的实例。
4. 学习单:包含小车运动相关问题。
5. 小车运动原理图解或PPT。
八、安全与伦理1. 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实验器材损坏。
2. 尊重同伴的实验结果和观点,鼓励友好交流和合作。
3. 教育学生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实验垃圾,爱护环境。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车运动现象。
讨论小车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1.3 教学活动展示各种小车运动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车运动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车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第二章:小车运动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原理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包括动力、摩擦力、重力等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车运动的原理,讲解相关科学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原理。
第三章:小车运动的设计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稳定性、速度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辆小车,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四章:小车运动的比赛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引导学生进行小车比赛,并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3 教学活动展示小车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比赛的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小车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遵守比赛规则。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5.2 教学内容给出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教学活动分享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资源或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探究小车运动的能量转换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中的能量转换现象,培养学生的能量观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4)-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4)|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第35-36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教学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垫圈、秒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玩中促思(一)、推拉小车1、向学生展示玩具小车,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小车?2、师玩小车,提问:小车为什么会跑?3、出示:没有动力的小车,提问:没有动力的车我们怎么让它动起来呢?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推”和“拉”使小车运动。
理解“力有大小并且有方向”。
)(二)、游戏铺垫、提出假设。
1、“吹小车”游戏师:其实除了“推”和“拉”,还有一个办法让车动起来,演示“吹”,你们想试一下吗?第一轮:吹空车和载重车,(生:不公平,载重量不一样);第二轮:在光滑的桌面上和铺上毛巾的桌面上吹小车,(生:不公平,路面的光滑度不一样);第三轮:吹形状不同的小车,(生:不公平,车的形状不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进行板书:保持不变:载重量、路面光滑度、车的形状······。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都是让学生在用不同的方式玩车,在玩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 2、主题图,提出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载重汽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说出你的假设(猜想)。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科学四下册的一节内容,教材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小车运动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小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停止运动等。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力和运动关系方面,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小车运动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和思考,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现象。
2.新课导入:介绍小车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的现象。
4.交流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和思考的心得。
5.总结提升: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车运动的规律,深化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小车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小车运动规律:1.直线运动2.曲线运动3.停止运动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运动方向2.改变运动速度3.使物体停止运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小车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进行自主操作和观察。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小车运动的特点,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小车运动的原理,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尺子等。
2.教学课件和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车运动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调整斜面角度、滑轮数量等条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器人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学生展示法。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
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车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车运动的了解和体验。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模型。
第二章:小车直线运动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小车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小车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直线运动的原理、速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2.4 教学准备:准备小车、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2.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直线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直线运动的原理和速度、距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车直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和距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小车曲线运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小车曲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小车曲线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曲线运动的原理、速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3.4 教学准备:准备小车、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车曲线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曲线运动的原理和速度、距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车曲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和距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小车动力与阻力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动力与阻力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动力与阻力的概念、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力和运动》,详细内容围绕“小车的运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运动和速度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测量和比较速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合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运动和速度的关系。
难点:实验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和比较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计时器、尺子、弹簧测力计。
2. 学具:小车、斜面、计时器、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小车在不同斜面上滑行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速度的含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例题讲解:(1) 如何测量小车滑行的速度?(2) 如何比较不同斜面下小车的速度?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和比较小车在不同斜面下的速度。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测量速度:使用计时器、尺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玩具小车的速度,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速度。
2. 拓展题目:思考如何使小车滑行得更快?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掌握了测量速度的方法?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是否有学生对拓展题目进行了深入思考?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和比较速度。
2.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3. 作业设计中,学生如何在家中自行测量小车速度。
一、实验操作中准确测量和比较速度1. 测量速度的方法:(1) 使用尺子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距离。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4. 小车的运动》教案3

《4. 小车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经验能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3、能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4、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学生感悟科学的真实性,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器材:小汽车垫圈直尺计时表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家有车吗?有车的请举手。
在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车了。
这一节我们来研究车的问题——小车的运动,(幻灯片)汽车在奔跑中有时快、有时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帮老师想一想,怎样让汽车跑得快一点?(学生小组讨论)预设:1、汽车不拉货跑得快。
(小汽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2、车轮多跑得快。
(小汽车的快慢与车轮数有关)3、路面好跑得快。
(——与路面好坏有关)4、马力大跑得快。
加油门跑得快。
师:加油门烧油多,拉力就大。
汽车的拉力大,跑得快。
师:汽车拉力小呢?预设、汽车跑得慢。
师:小汽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2、积极思考,大胆假设,设计实验。
师:同学们假设了多种原因,现在我们就先验证“汽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这一假设。
认为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无关的请举手。
认为与拉力的大小有关的举手,如果车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那么拉力大,车走得快还是慢?师:根据这种假设,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小汽车的运动》实验记录表预设:保持不变的是小汽车、路程。
(或者起点、终点)师: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预设:拉力的大小。
(垫圈的数量)师:根据假设,在实验中我们用什么做拉力呢?(用垫圈的重力。
)师:加大拉力就需要——预设:加大拉力就加垫圈。
师:怎么能看出小车行驶得快还是慢?比如赛跑等。
预设:确定起点和终点。
师:小组讨论一下怎样做试验。
(学生讨论交流试验方法)。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4)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小车的运动|苏教版(4)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3.4 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1. 掌握小车的运动原理和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2. 了解小车运动的四个基本方向:直线运动、转圈运动、曲线运动、运动方向改变。
3. 能够观察分析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小车运动的四个基本方向。
2. 能够观察分析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小车模型、运动轨道。
2. 白板、彩色粉笔。
3.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告诉学生们今天的课程将学习小车的运动。
2. 老师拿出一辆小车模型,并让学生们观察它的外形和构造。
3. 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小车是怎样运动的?它的运动方向有哪些呢?二、呈现新知(20分钟)1. 老师将小车放在运动轨道上,让学生们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2. 老师通过观察记录表,让学生们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包括直线运动、转圈运动、曲线运动和运动方向改变。
3. 老师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老师让学生们到操场上观察实际的车辆运动,特别是在急转弯时的情况。
2. 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车辆在急转弯时会发生侧滑现象?怎样才能减少侧滑现象的发生?3. 老师组织学生们讨论,总结出减少侧滑现象发生的方法,并将结论记录在黑板上。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2. 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适时鼓励和表扬。
扩展拓展:1. 让学生们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小车模型,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 给学生们布置小车运动实验任务,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并形成实验报告。
3. 鼓励学生们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展示他们对小车运动的理解和创造力。
小车的运动四年级科学教案

小车的运动四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科学教材《小车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小车在光滑表面上的运动2. 小车在粗糙表面上的运动3. 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有关小车运动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难点:发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有关小车运动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光滑板、粗糙板、计时器、测量尺。
学具:学生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小车吗?小车是如何运动的?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上的运动情况,记录运动时间和距离。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4. 探究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讨论,如何使小车在粗糙表面上运动得更远?如何使小车在光滑表面上运动得更远?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六、板书设计小车的运动光滑表面粗糙表面运动情况滑动滚动七、作业设计1. 实验题目:探究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小车、光滑板、粗糙板、计时器、测量尺。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光滑板上,记录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停止所需的时间和运动的距离。
(2)将小车放在粗糙板上,重复上述实验。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答案:小车在光滑表面上的运动时间短,运动的距离远;小车在粗糙表面上的运动时间长,运动的距离近。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导学流程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 …… ……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Hale Waihona Puke 型有关……(6)与轮胎有关……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导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小车的运动形式、速度、方向等。
2. 小车运动的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动力与阻力等。
3. 小车运动的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的运动情况、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设计小车加速实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小车运动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小车加速的原理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车运动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小车、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
3.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PPT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小车的运动形式、速度、方向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特征。
3. 原理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动力与阻力等小车运动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小车运动的原因。
4.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的运动情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总结实验结论。
6. 拓展知识:介绍小车加速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小车加速的规律。
7.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设计小车加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科学四下《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一辆载重小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验证。
3、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按照“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尺子、垫圈、细线、计算器一、复习导入1、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途中发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慢,一辆开得很快,老师把它们录了下来。
请同学看这段(视频)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交流猜想3、那么,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研究员,研究研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择重板书。
预设的问题:(1)、可能与小车的拉力有关(板书:拉力)(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板书:车子重量)(3)、可能与地面的好坏程度有关(板书:地面)(4)、可能与小车的轮子数目有关(板书:轮子)二、大胆假设,制定计划1、研究假设问题,并作出预测。
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运动得越慢。
2、设计实验方案:这是你们的假设,在科学上,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假设是否正确。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辆小汽车,作为研究对象。
(出示小车)那么,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验证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的假设,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
教师需点拨:保持不变的是载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拉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整理出下表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讨论实验方法:怎样才能看出小车行驶得快还是慢?怎样进行实验?2、交流实验方法:预设:(用一根绳子,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系上重物,将重物悬吊在桌边,每一次实验都让这个重物拉动小车从起点运动到终点。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他们在科学原理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2.如何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
3.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4.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之前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可以使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发言等方面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小车运动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苏教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演示实验,能够对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提出假设。
2. 经历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能做“影响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此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实验报告。
3. 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提高小组分工合作效率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经历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能做“影响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此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回顾旧知识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中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生:(风车)曲线运动、(汽车)直线运动。
在生活中马路上是川流不息做着简单直线运动的汽车身上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小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直线运动中小车的运动。
(板书ppt小车的运动)老师运用两辆小车进行赛车比赛,看看那辆小车最快到达终点?(叫学生上台演示,可以运动桌上的工具材料)得出结果,学生讨论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ppt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板书(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生:拉力和载重,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说出影响的因素及什么影响?(如:影响的因素是载重量,载重量越重小车运动的越慢,反之……)同学们的讨论成果真丰富!以上都是同学们认为能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的猜想,那这些猜想正确吗?我在这里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ppt?)我们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我们的这些猜想的科学性准确性?(生:做实验)根据同学们的选择的比重我们可以用拉力、载重量做出以下假设,方便验证。
(ppt 1、假设:与拉力大小有关。
拉力越大,走的越快;拉力越小,走的越慢。
2、假设:与载重量大小有关。
载重量越大,走的越慢;载重量越小,走的越快。
)根据假设我们开启实验验证,首先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实验器材。
Ppt展示实验器材接下来确定分组研究。
各小组交流讨论动手试一试想一想选择是研究拉里因素还是载重量,尝试说说大概的实验流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小车的运动|苏教版 (8)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第三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
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教学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
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班级中爱发言的同学比较多,因此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很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课,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必须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做好分工,让他们很好的合作。
对于个别比较少发言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多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学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2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4 小车的运动》 苏教版

《小车的运动》教案设计意图: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德育目标)4、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重量(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重点难点: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
教学准备:1、小车、垫圈若干、钩吗、绳子等。
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归上节知识要点。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即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出示小车)老师手里拿着的小车在运动中,是属于什么运动?点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直线运动中一个物体,小车的运动?(板书:小车的运动)3、同学们平时都很爱玩小车,关于小车运动,你有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举手汇报。
二、探究活动(一)、原因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那么小车在运动中的快慢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影响小车运动的一些原因:1、动力大小 2、小车质量 3、路况的好坏)(二)、假设学生猜测提出假设。
(1)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的关系的假设:(学生举手汇报。
)(2)小车运动快慢与重力的关系的假设:(学生举手汇报。
)(3)小车运动快慢与路况的关系的假设:(学生举手汇报。
)师: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让我们动手实验,验证我们第(1)、(2)种猜想。
因为时间可能不够,第(3)种猜想课下验证(三)、实验:1、做实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的关系(1)实验准备:师:做实验时需要哪些材料?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先讨论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一辆载重小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验证。
3、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按照“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尺子、垫圈、细线、计算器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途中发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慢,一辆开得很快,老师把它们录了下来。
请同学看这段(视频)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交流猜想
3、那么,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研究员,研究研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
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择重板书。
预设的问题:
(1)、可能与小车的拉力有关(板书:拉力)
(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板书:车子重量)
(3)、可能与地面的好坏程度有关(板书:地面)
(4)、可能与小车的轮子数目有关(板书:轮子)
二、大胆假设,制定计划
1、研究假设问题,并作出预测。
引导学生讨论确定:
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运动得越慢。
2、设计实验方案:
这是你们的假设,在科学上,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假设是否正确。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辆小汽车,作为研究对象。
(出示小车)那么,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验证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的假设,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
教师需点拨:保持不变的是载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是拉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整理出下表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讨论实验方法:
怎样才能看出小车行驶得快还是慢?怎样进行实验?
2、交流实验方法:
预设:(用一根绳子,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系上重物,将重物悬吊在桌边,每一次实验都让这个重物拉动小车从起点运动到终点。
记录运动时间。
)在交流实验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强调的问题:
①确定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②拉力不断增大,每次增加一个垫圈,重复实验。
③计时要准确。
相机介绍秒表的使用方法。
④师指导记录表“最后结果”填写方法。
即取平均值。
(计算器计算)
3、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这次实验,协作性很强,要求小组长做好分工,实验中计时准确,实验数据记录及时,然后观察实验数据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4、实验验证:
下面就请各组按照自己制定的实验活动方案进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实验数据及结论:
结合实验记录表,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6、总结结论:在路面暂不考虑的情况下,载重量不变,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反之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教师板书)
7、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其他因素
学生以小组研究其他因素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师下发实验记录表。
9、交流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预设:①小车的运动快慢的与载重量有关,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越慢,载
重量越小小车运动得越快。
②小车的运动快慢与路面光滑程度有关,路面光滑小车运动得快,路面不光滑小车运动得慢。
③小车的运动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没有关系。
三、回顾总结、激励探究
1、提问: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自己实验探究,知道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其实,小车行驶的快慢,就像同学们前面猜想的一样还与很多因素有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其他因素。
最后,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个优秀的“驾驶员”,让我们借这辆“科学的小车”驶入科学的大道,探索、探索、再探索,直达科学的殿堂。
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拉力?拉力大小车快拉力小小车慢
车重?载重量大小车慢载重量小小车快
地面?路面光滑小车快路面不光滑小车慢
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