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印度、俄罗斯比较

合集下载

印度经济改革的成果与课题——与中国之比较

印度经济改革的成果与课题——与中国之比较

汇管制法”17 年)规定直接投资的外资出资比率的上限为 4%。此外 , (93 , 0 印度还要求外资企
业 的零 部件 生产 逐步实现 国产化 。 4 印度的语言、 . 宗教、 种族制度 的多样性 , 加上议会制政治体制, 使得印度的经济发展 目
标呈现多元化。因此 , 为保证就业、 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维持工农 间的平衡就成 为印度的首要 的课题 , 这也是印度无法轻易采取“ 先富论” 的原因所在。 比较 19 99年印 、 中两 国的经济指标 , 经济发展 状况 或 对外开 放 的方 面来看 , 从 中国要 比印 度领先一步( 参照表 1。改革开放( ) 经济改革) 前的 15 —18 年期间, 93 90 印度的 G P D 增长率年
的高度经济增长。而印度于 8 年代开始部分实行了经济 自由化 。 o 随着 1 1 新经济政策” 9 年“ 9 ( : 即 经济改革) 的导入, 经济 自由化全面展开 。印度的经济增长从 8 o年代至今一直保持在 5

6 %左右 。
19 年, 99 印度 、 中国的人均所得分别是 40 5 美元和 70 8 美元, 虽然还属于低所得的国家范 围, 但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 分别是 24 美元和 39 美元。就 C P的规模来说 , 19 21 - N 中国仅次于 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 , 而印度只次于美 国、 中国、 本 , 日 居世界第 四位 。在科学技术方面 , 两国 都推行核技术的开发 , 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 星, 在亚洲确立了稳固的区域性强国的地位。 去年印度人 口突破 1 亿 , 0 到今年 7 月印度经济改革恰逢十周年。本文讨论重点主要着 眼
2 . 46
321 . 9
1 77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篇1浅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摘要:尽管目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能源仍然起着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杠杆作用。

能否获取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将决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经济,能源;石油一、中国能源需求的基本情况近4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加了25倍,占世界的8.5%。

自1991年起,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9%增加到16%,接近于欧洲(18%)和最大石油消费者美国(21%)。

2008年,中国已加工3.42亿吨原油(增长了3.7%),增长率为2.7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燃料产量达到2.08亿吨(增长了6.9%);石油开采量接近1.9亿吨(增长了2.3%)。

中国的油田大体分布在七个相距较远的不同地区,其余数量众多的中小油田较分散。

近几年来,中国开发了拥有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矿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2007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约3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几十年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田。

可是,这些勘探发现以及原油产出一时很难改变中国大量需求原油的现状。

中国政府期望加大勘探海域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开发力度,2010年,预计开采量上升3%,每天产量为390万桶。

截止1993年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原油生产供大于求。

而目前是石油进口大国且保持外部供应稳定上升的趋势。

2008年,中国进口了一亿七千九百万吨石油(增长9,6%),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达48%(2020年将超过60%)。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上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

美国认为中国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4%,而国际能源署则认为达16%。

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

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

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农村发展道路与家户制传统密不可分。

而与中国相比,俄国和印度也拥有极为独特的村社传统。

通过对比研究这些国家农村发展与村社传统的关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中国家户制传统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家户制传统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起源。

家族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组织形式的核心,强调家族的长幼有序、祖孙代代相传。

这种系统不仅决定了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结构,还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

中国古代农村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

家族成员共同耕种土地、养殖牲畜,形成了家族经济的基础。

在这种制度下,每个家庭都有明确的责任范围,负责物资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着明确的角色划分,年长者担任领导和管理责任,年幼者则接受教育和指导。

第二部分:俄国村社传统与农村发展与中国的家户制传统不同,俄国拥有独特的村社传统。

俄罗斯的农村社会早在民主制度建立之前就形成了村社制度。

俄国村社制度强调集体经济和共同决策,村民共同决定土地的使用和经济分配。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也限制了个体的发展空间。

然而,随着俄罗斯国内的社会变革,俄国的农村发展也逐渐面临挑战。

过去的村社制度无法满足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俄国开始向市场化和个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村社制度。

虽然这一过程面临一些困难,但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印度村社传统与农村发展印度的村社传统同样独具特色。

印度农村社会以村庄为基本单位,形成了一种以卡斯特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这种结构对村民的工作和婚姻有特殊的规定,同时也限制了社会流动性和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也在发生变化。

借鉴印度有益经验 推动我国科学发展——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比较及启示

借鉴印度有益经验 推动我国科学发展——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比较及启示


中 印 两 国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一 定 的相 似 性
( ) 一 调整 优先 发展 重工 业战 略 , 注重工 业 的协调 发展 建 国后 , 国和印度 虽然 国情 不 同 , 中 但都 认识 到在 资 本相 对 稀 缺 的早 期 发展 阶段 , 施重 工 业 优先 发 实 展 的必要性 。中 国重 工业 优 先 发 展 战 略及 其 内在 决 定 的一 系列 扭 曲 的结 构 , 重影 响着 经 济绩 效 的提 严
Le r i g Us f lEx e i n e f o n i n a n n e u p re c r m I d a a d
Pr m o i g t e S i n i c De e o m e t i i a o tn h ce tf v l p i n n Ch n
相 似性 又具有 明显 的差 异性 , 它们在 经 济 改革 、 对 经济模 式 、 发展 绩效 等 方面 的比较 , 别是 对印度 经济发 特
展 的深入研 究 , 够为 中国的科 学发展提 供 借 鉴与 参考 。 能 关键 词 : 中国 ; 印度 ; 济发展 ; 示 经 启
中图分 类号 : 1 F2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6 3— 7 2 2 0 ) 3— 0 0— 5 17 8 7 (0 8 0 0 5 0
—Hale Waihona Puke —Th m pa io e we n Chi s nd I i n e Co rs n b t e ne e a nd a
Ec no i v l pm e n t lg e m e s o m c De e o nta d Is En i ht n nt
YU J n — u i g— h a

论文--印度与中国发展前景之比较

论文--印度与中国发展前景之比较

摘要中国和印度都被世界公认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和印度独立初期,两个国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因人口多而给农业发展带来压力、都以发展成工业大国为目标、都是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等,然而发展到今天,两个国家又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两个经济体的发展前景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到底这两个国家在经济环境上有什么差异,今后又会如何发展,印度是否会超越中国,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投资和经济环境、经济的增长模式等角度去分析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论证印度在将来是否会超越中国。

关键词:中国印度政府经济环境增长模式前言2 0 0 9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WCY)中,印度2009年经济增长表现最好的方面有:对外直接投资、股市资本、国外直接投资、移动通信增长、货物与服务出口、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高级管理人才优势、财政预算、计算机、未来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与其他国家相比,排名优势最大的项目是劳动力市场规模(第1位)和经济内需(第3位)。

而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有:公共财政(第1位)、就业(第2位)、经济内需(第2位)、国际贸易(第5位)和科技基础设施(第6位)。

较弱的领域有:卫生与环境(53位)、管理(51位)、教育(49位)、商业物流(43位)等。

本文将持续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投资和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增长模式,从这几个方面去比较分析中国和印度的优势和劣势,洞察两个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情况。

1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印度和中国都处在亚洲,缺乏政治民主、自由经济的历史传统,而且经历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期,因而在现代化初期,政治上都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共同特征一一程度不同的威权主义色彩,表现在经济上就是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从独立到现代化,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极大,大的改革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例如对经济的规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产权制度的形成、国有企业的主导等等都可以强烈地看到政府作用的结果。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中国和印度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今同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且都是人口突破12亿的人口大国,近些年都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中获得“人口红利”,经历了快速经济增长“China and India, with large, increasingly urban population ,are both in the midst of their won “industrial revolution”, igniting the Brazilian and Russian economies in a demand-and-supply cycle”(Goldman Sachs 2013)。

但是由于之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中国和印度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方面会有着不同的趋势,这种变化势必会对两国未来经济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

目前,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两个主要经济体,尽管近年来部分国家经济开始萎缩,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仍在持续增长。

在经济结构上,中国第二产业的创造GDP比重是最高,而印度则是第三产业。

中国GDP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印度GDP在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样看来印度与中国有着旗鼓相当的实力。

在GDP 方面,中国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7%以上,但自从90 年代后期,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Global crisis and its aftermath has accelerated the shift by 5-10 years(lecture notes)。

印度“十五”计划期间,GDP 分别增长3.8%、8.5%、7.5%、9.4%、9.6%,年均增长7.8%,高于“九五”计划的5.5%,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印度的经济增长是较快的,因为印度经济增长率的基数较为狭窄。

印度的国民收入、财政收支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改善。

中印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可能性、存在问题及科学化路径

中印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可能性、存在问题及科学化路径
王 聚 芹 , 英科 苑
( 北 电 力 大 学 政 教部 , 北 保 定 0 1 0 ) 华 河 7 0 3
摘 要 : 随着 中 国和 印度 综 合 国力 的大 幅 提 升 , 两 国发 展模 式进 行 比较 研 究 已经 成 为 当今 显 学 。 中 印 历 史 和 现 对
实生 活 中 的诸 多共 性 成 为 对 它进 行 比 较研 究 的 可 能性 前 提 , 学 界 在 比 较 研 究 中存 在 着 简 单 对 比 的倾 向 、 见 干 但 成 扰 太 强 、 量 比较 视 域 泛 化 等 问题 。 这 些 非 科 学 性 因 素 的 存 在 不 仅 会 导 致 比 较 研 究 结 果 的 失 真 , 至 会 贻 误 现 代 数 甚 化 进 程 。 中 印发 展模 式 比较 研 究 亟待 科 学 化 。 把 具 有 全 球 化 意 识作 为模 式 比较 研 究 的 视 野 定 位 、 探 索特 色 化 发 把 展 道 路 作 为 模 式 比较 研 究 的 立 足 点定 位 、 优 先 安 排 并 确 保 人 的 发 展 作 为模 式 比 较研 究 的 目标 定 位 、 全 面 贯 彻 把 把
作 者 简 介 : 聚 芹 (9 0 ) 女 , 北 石 家庄 人 , 北 电力 大 学 政 教 部 副 教 授 , 学 博 士 , 王 17 , 河 华 哲 主要 从 事 马 克 思 东 方 社 会
理论和马克思发展理论研究。
中 印 之 间 政 治 、 济 、 化 交 流 源 远 流 长 , 两 经 文 对
现代 化的根 本 内涵 , 对我 国现 代化 的健 康发 展 有着
非常重 要 的意义 。第 五 , 中印 双方 都 面 临着 实 现现
供 了基 础 。第 二 , 中印双 方 在传 统 文 化 介入 经 济 的 方 式 、 会发 展动 力机 制 、 社 发展 创新 机制等 方面 的差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宋鲁郑作者简介宋鲁郑,祖籍山东。

1969年出生于河南郑州。

2000年赴法,获里尔高商硕士学历。

现任旅法山东同乡会副会长、法国《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

主要方向为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核心观点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二在于高效率,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三在于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内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

中国模式从被质疑到被全球广泛承认,得益于两点。

一是它本身的巨大成功。

在短短的30多年间,中国GDP全球第三,并有口望超过日本,排在全球第二,成为有世界的巨大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4亿贫困人口脱贫,整个社会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

甚至有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之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这30多年真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纵向和横向流动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并几乎和世界同时进入信息社会。

二是以美国为发源地、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动摇了全球对资本主义体系的信心。

BBC在27国2."9亿人所做的调查表明,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另有51%的受访者1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范和改革。

最悲观的是法国人,有43%表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认为需要彻底抛弃。

这个时候,中国的成功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模式的优异表现必然引发全球对其成功原因的研究。

有的从国民性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勤劳、节俭,储蓄率高,从而为投资积累和提供了巨大资本。

有的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人口红利效应,因此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并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政(一)班2008402039陈琛形势与政策自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一波冲击已经过去。

现在各国都基本上进入了坎坷曲折的恢复期。

但是,这场危机并未退去,如若掉以轻心,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对当下世界经济形式的普遍认识是:1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根本好转,2金融危机出现新一波冲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和蔓延。

虽然,经济危机的首轮冲击已经基本平息,且各国已经出台了符合本国情况的救市措施并已付诸实施,但即使行之有效,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一个黄金时期确实已经渐行渐远”。

即使经济危机退去,留下的也将是世界经济疑似滞涨的现状。

拉动世界经济的三个“火车头”,即美国、日本和西欧,现在都已经熄火了。

而之所以这场经济危机未能给世界带来灭顶之灾,是因为世界经济出现了三个新“火车头”——中国,印度,俄罗斯。

然而这三个新“火车头”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了高度发展的迷茫期,而大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还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各样因素还未发展起来。

正如前一段时间欧洲等国家呼吁中国救世时我国的回应,我国保证自身的经济健康发展便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这场经济危机绝非偶然,也不是绝对美国主导,次贷危机恐怕也只是一个导火索,其根源所在是“低利率下低通胀高增长”的世界经济发展和“一股独大”的国际经济体系所带来的弊端和隐患。

“正如一直以来讨论的世界经济失衡问题,各国都在观望这种失衡到底能走多远,现在总算以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世界经济疑似滞涨,宣告进入了令人痛苦的纠偏阶段。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种市场经济自我改革和自我调整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时期的必然产物。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总的来说,机遇有四点:一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三是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扩大利用国际资源、人才的新机遇,四是全球经济调整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带来历史性机遇。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权衡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问题。

认识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实际上也是认识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结构。

中国与印度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差异一定意义折射出了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和不同。

印度的经济增长因素、人力资本的决定因素与土地制度的安排对于印度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以及贫困等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收入分配变动也不否认市场化竞争机制所发生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要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制度性安排、政策性因素等视角进行思考,某种意义上,后者对于中国的收入在结构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作为两个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中印两国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可比性,其中在经济发展方面最具有可比性的就是两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与贫困化问题。

中印两国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和极大兴趣。

一、中印比较何以可能?如何比较?我认为,中国与印度的收入分配进行比较,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客观依据:第一,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国有制观念的影响,当中国建国初期选择联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印度同样也加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管理,两国都认同社会主义平等正义的价值观;第二,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任务,经济发展中面临人口和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农村部不平等、城市部发展不平衡和收入的不平等都有不同表现;第三,两国同样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特点,农业人口比重都比较高,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平衡,有较大的城乡差距;第四,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特点同样很明显,印度有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中国有东部、中部和西部差异;第五,两国都正在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印度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市场化改革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化改革与制度性因素成为影响两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第六,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直接干预在两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中国政府仍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着经济事务,印度经济在许多领域仍然受到政府管制,所以收入分配与不平等与此密切相关。

金砖四国发展模式比较

金砖四国发展模式比较

金砖四国发展模式比较摘要: :金砖四国(BRIC),这个由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创造的新词,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联系了起来。

“BRIC”是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发音与砖块(bricks)相似,故称为“金砖四国”。

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来阐述金砖四国发展模式的不同。

关键词: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经济增长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1.经济增长动力巴西:巴西增长动力基本上是内需,其中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达到八成左右,而外需(即净出口)的贡献则只有2%~3%,有的年份更低甚至为负。

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巴西的投资率一向偏低,不到20%。

这主要是由于巴西的实际利率和赋税很高,投资成本高而产生的“挤出效应”。

2007年卢拉政府开始推行“加速经济增长计划”,努力将投资率提升至25%。

俄罗斯:普京自执政伊始,就高举着“强国富民”的旗帜,准备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

普京没有让俄罗斯人失望,自执政以来,在普京的治理之下,俄罗斯经济已经完全摆脱了转型所导致的危机,经济连年平稳增长,有几年甚至出现了高速增长。

可以说是“普京之谜”创造了一个“俄罗斯之奇”。

由于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动力的研究涉及到对其经济转型整体的评价,因此,不能随便简单地下结论,需要深入分析。

究竟如何解读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呢?当前,国际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主要是国际能源价格较高,俄罗斯能源出口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这种观点是目前的主流观点,在俄罗斯和西方以及中国学术界都是占主导的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普京的个人因素,也就是普京所推行的强权政治和经济战略的调整。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主要是制度转型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性改善。

【1】印度:(一)经济制度变革是首要动力,那就是推行和推进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和全球化。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

潜力与前景
印度经济增长潜力较大,未来有望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
中印两国贸易总量比较
贸易规模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量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贸易结构
中印贸易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从印度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向印度出口加工制成品。
贸易平衡
中国对印度存在贸易顺差,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大。
04
中印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建 议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 训
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利 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间;
发挥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
业转移;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 业升级,提高国际 竞争力;
印度经济发展的经 验教训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 略,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01
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 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02
印度经济发展趋势
03
印度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印度将加强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 业务流程外包和呼叫中心等领域。
VS
印度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投资环 境;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 级;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提 高核心竞争力;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印度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波波夫谈中国发展模式

波波夫谈中国发展模式


( 3) 中国对它的固定资产账户实行控制, 这一做法现在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采纳; 半个 世纪前,这种做法仍然在欧洲许多国家实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4) 中国是威权主义政体 ( 当然,所有发 达国家过去都存在过这种政体; 它们中的有些 国家和地区,像西班牙、葡萄牙、台湾地区、 韩国直到三、四十年前还在实行这一政体) 。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一个真正不同是国家的 制度能力。 对中国和西方经济模式的许多形式上的比 较忽视这一主要的关键点。中国的独特性在 于: 一方面,从其国家的制度能力来看,中国 看起来像发达国家; 但另一方面,根据人均 GDP,它又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把今天的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或者把中国和一 百年前的发达国家比较,那时,这些发达国家 的 GDP 达到了今天中国的水平。这种比较是对 中国非常有利的。 狭义地说,国家的制度能力就是执行法律 和规章的能力。虽然存在许多用来衡量国家制 度能力的主观指标 ( 腐败、法治、政府效率、 等等) ,但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些主观指标对 于解释经济表现并没有帮助,而认为它们是有 偏见的。衡量国家制度能力的天然的客观标准 是谋杀率 ( 不服从国家对暴力的垄断) 以及影 子经济 ( 不服从国家的经济管制) 。中国在这 两方面的指标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是最低的,与 发达国家水平相当,这是其独特之处。 2002 年中国每 10 万居民中发生的谋杀案 件不到 3 起,与欧洲和日本的 1—2 起谋杀案件 以及美国超过 5 起的谋杀案件比较,中国看起 来是一个发达国家。仅仅只有少数一些发展中 国家,大部分是中东和北非国家才有如此低的 谋杀率,通常发展中国家的谋杀率都要高一 些,正如在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许多 前苏联国家一样。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西欧 花了 300 年时间使谋杀率从 16 世纪的每 10 万 居民中发生 40 起谋杀案下降到 19 世纪以来的 每 10 万居民中的 1 — 2 起的谋杀案。

中国经济转型后期绩效评何

中国经济转型后期绩效评何

革;其次 , 0 2 世纪 9 年代由苏联解体和东 O 欧剧 变而 引发 的大规模社会 变革 ;再次 ,
由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原有运行 方式的冲击 ,导致西方 国家进行 的经济社 会的调整与变革。这些变革形成 了学术界 讨论的 “ 转轨经济” 。 “ 经济 转型 ”的确切 内涵 ,是研究 经 济转 型 问题 的一个逻 辑 起点 。有 学者 考 证 ,“ 济转型 ”概念 最早是 布哈林在 研 经
1 16
6 71 . 39 . 5_ 2 4. 1 86 . 69 . 9
9l 7
— . 53 64 1 0 51 . 47 - 73 . 71 . 6 4 .
67 I
L l经济转型在世纪之交成为引人注
目的经济社会事件 。首先 ,中国在 2 世纪 0 7 0年代开始 了意义重大 且影 响深 远的改
盖 了 经 济 体 制
本身 , 涉及 到 还
社 会 方 方 面 面 的 问 题 , 最 大 其 的 特 点 就 是 将 市场 化 、 业化 工
20 0 7 20 0 8
44 5
1 3 9
9 71 .
81 . 56 .
平均
28 1 1 .8 8 8
95 2 2 .7 7 7
进 。 本文 从转 型模 式 、经 济发展 和 社会 生活 三 个 方 面评 价 了最 近 1 0年我 国 经 济 转 型 的绩效 问题 ,并提 出 了未来 发展
的建 议 。
同, 渐进式转 型的含义并不那么 明确 ,但
与激进 式转型相比 , 渐进 式转型 具有不那 么“ ” 快 和一下全部改革 的特点 。 因此 , 国 内外大 多数学者都是从改革的速度 、 范围 和顺序来 定义渐进式转型 。

中印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比较

中印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比较
人也发 表了有关 中印经 济 比较 的论文 。中国学者刘 美殉 和
深受苏联发展模式的影响 , 把计划作为 国民经 济管理和调控 的重要手段。印度的计划 由指令性 ( 令性计 划 ) 命 和指 导计 划组成 , 17 , 到 9 8年 印度实 行 了 5个五 年计划 , 社会 主义 除
国家之外 , 印度是世界上计划性最强的国家。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总第 4 2期
S m No 4 u .2
湖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Ju a fHu a do& T lvs n Unv ri o r l n n Ra i n o eeii iest o y
21 00年第 2 期
No 2. 01 . 2 0
中印俄 经济 改革 与 经济 发展 比较
争优势 , 在人力资源供 给方面, 中国和印度强于俄 罗斯 。 关键词 : 经济改革 ; 经济发展 ;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 12 1 F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12 2 1 )2— 0 2— 6 10 5 5 ( 00 0 04 0


国 内 外研 究现 状 述 评 及 研 究 意 义
作者简介 : 建军(94一 ) 男, 赵 16 , 湖南广播 电视 大学研 究员, 四川 大学南亚研究与 中国藏 区创新基地客座教授。

42 —
苏联 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化发展战 略影 响 , 为快速建立完
列乌斯 基 ・ 亚历 山大 ・ 伊万诺维奇联合主编了《 中国和俄 罗
斯: 两种改革道路》 一书 , 国内有些学者也发表了有关 中国和
俄罗斯经济改革 比较 的论 文。但 国内缺少对 三 国经 济改革
走的都是优先发展 重工业 的工业 化发展 道路 。中 国受

中国发展模式与印度发展模式比较

中国发展模式与印度发展模式比较

中国发展模式与印度发展模式比较
阿玛蒂亚·森;严荣(摘译)
【期刊名称】《国外理论动态》
【年(卷),期】2006()4
【摘要】改革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普及与改革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大众教育在快速和广泛增长方面有重要作用。

中国在这个方向上的重大一步是在改革前迈出的。

事实上,到1982年中国15-19岁年龄段中男性的识字率就已高达96%,这个年龄段中女性的识字率也高达85%,这使参与式经济发展成为可能,而这是那时的印度无法做到,并且即便现在也很难做到的。

【总页数】1页(P64-64)
【关键词】中国发展;模式比较;印度;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大众教育;识字率;年龄段;改革;参与式
【作者】阿玛蒂亚·森;严荣(摘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8
【相关文献】
1.中国和印度对尼泊尔卫生发展援助模式的比较 [J], 杨昊旻;刘培龙;郭岩
2.中国、印度社会发展模式之比较 [J], 胥璟
3.中国、印度社会发展模式之比较 [J], 胥璟
4.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J], 徐彦
5.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印度、俄罗斯比较 [J], 黄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整产业结构对于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调整产业结构对于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调整产业结构对于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冲击的面前,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说,依然保持了相当好的一个增长势头。

另外,从一个大的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8月份,我们经历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

这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先分析一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张、也要有质的改善。

现在为大家介绍由湖南大学统计学系陈长华同志提出的一套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供参考。

该指标体系共分七类指标:一、经济规模。

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

二、经济效益。

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

三、经济结构。

包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经济结构Economic Structure 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

其中包括产业结构)四、经济发展外向度。

包括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利用外资占GDP比重。

五、经济推动力。

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增长率。

六、科技教育能力。

包括文肓(半文盲)率、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科技和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七、环境治理保护力度。

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总产出比率、保护区面积率。

而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的比较

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的比较

自由化 改革 。独立后 的 印度 在政 治 上继承 了英 国统
治时期 的 自由主义 法律 和政 治 制度 , 予普 通 大众 给 选举 权 , 实行议会 制 民主 。从 获得 独立开 始 , 印度 就 是为数 不 多 的经 由 自由之 路 发 展 的 非 西 方 国家 之


其 中对人 的 自由和 参 与 的重 视 与对 经 济增 长 的 在 经济 上 , 19 年 自由化 之前 , 至 91 印度 主 要奉
政治
《 实事求是 》 2 0 0 9年第 3期
中国人 的受教 育程 度 、 均寿命 等都 有普遍 的提 高 。 平
() 3 循序 渐 进 式 改 革 的有 效 性 和稳 定 性 。中 国
族 、 阶层 的 国家 , 多 印度 社 会 具 有 明显 的 冲 突 性 特 征 。在 民主的程序 和 制度之 下 , 印度各 种族 、 阶层 各 具备 了一个 政治 参 与平 台 。在这 个 平 台之 上 , 度 印 社会各 种 团体 之 间具 有 了妥协 和协 商 的可 能 , 度 印
《 实事求是》 20 0 9年第 3 期
政治
中 国和 印度发 展模 式 的 比较
隋斌斌 张喜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共中央党校 政治学系 北京 10 9 ) 0 0 1

要: 中国 自 17 9 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 比印度早了整整 1 年 。印度的改革主要集 中于经济层 面的调整和改 4
印度 发展模 式 比较 文章编号 :0 3— 6 12 0 }3 0 8 3 10 4 4 (0 90 —0 1 —0
社会 和政府 之 间达 成 了一种制 衡 的关 系 。社 会 内部 问的利 益沟 通 以及 社会 和政府 之 间的制 衡保证 了改 革 的适 应性 和稳定 性 。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对比ppt课件

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对比ppt课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 10.2% 46.9% 43.0%
俄罗斯 4.0% 36.7% 59.3%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知道,中国的第二产业的增加比重较大,而俄罗斯则 是第三产业的增加比重较大。
中国
俄国
中国产业结构问题: ①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 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 ②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正文 四.结论与建议 五.参考文献
引言
近十几年内,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飞速发展,与巴西、印度 统称为“金砖四国”。“金砖四国”经济快速发展,免不了会被 相互比较。每个国家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中国与俄罗斯进行对比,进而从中得到启 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先前人们都会将问题分开研究,比如说, 对中俄的文化、军事、航空、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而现在,我们是将各种问题综合起来研究中俄双方的经济。 因为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我们先通过对中俄双 方的环境因素(人口、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和社会因素 (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的比较。从而对中俄双方的产业结 构、就业问题以及对外贸易进行进一步的比较。
参考文献:
【1】俄中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俄罗斯教育现 状.2008-01-14 【2】中国新闻网中国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化跻身人力资源强国2010年02月28日 【3】江西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俄国科技发展体 制.2006-3-16 【4】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技 中国》2006年第10期.推荐人 理应 【5】齐良书:《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年版 【6】《瞭望》新闻周刊 张辉2010年10月23日 【7】中国社会科学网 徐坡岭 【8】中国知网

“世界加工厂”与“世界办公室”——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之比较

“世界加工厂”与“世界办公室”——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之比较

的 财政 资 源 的再 分 配 和 转 移 支 付 ,
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储蓄率 非常低 。 印度政府不可能像 中国政府那样通 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精力 主要是 围绕 “ 以经 济建设 为 中心 ” , 并且受 政 绩显 示机 制 的作 用, 竭力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并形成地方经济 以 来主 要 依 靠 国有 经济 为主 导 , 经济增 长的微观基 础缺 乏活 力和 增长的一种 “ 攀比” 效应。 中国经济 增长的特点是高速度,容易出现经 竞争力。 济过 热 ;近几 年 经济 增长 更表 现 为 受英 国殖 民主义因素的影响, “ 消费冷,投资热” 中央冷,地方 印度很早就建立起了私人企业经营 、“ 热” 印度经济表现为不紧不慢被称 制度 。尽管与中国一样也有大量的 。 但是相 比较 而言, 印度成 增长则具有显著的 “ 政府推动” 的特 之为 “ 印度教徒式” 的增长。 一些印 公营企 业, 点。 度学者指出,印度经济增长是一个 功 地 培育 出一 大批 目前 能够具 有 国 在经济增长中, 印度 政 府 的作 用 主要 不是 推 动, 而是管理, 尤其是19 91 年市场化经济改革以前更 是如此。与中国发挥政府 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 方式不一样,印度政府受 到各 党 派政 治力 量 的影 响,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 统一决策,从而集 中 限 有 的资 源 用于 促进 经 济发 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 民主和选举 制度的影响, 印度政府在经济发展 中的 作 用更 多地表 现为 对有 限
_
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和公司,而且 这 些 公司 多数 以经营 尖 端的 信息 技 术为基 础 。例 如在 软件 方面 有 著名 的信息系统公 司(n o y ) I f s s 和维普 罗 公司( i r )在制药和生物技术方 W po; 面有 著名 的兰巴克西公司( a b x ) R n a y 和雷迪博士实验室( r r Lb ) D E as S 等。 而且 ,印度 私营企 业行业 公 司长 期发展 过 程 中还 培 育 出了一 批具 有 优秀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他们 熟悉 国 际商务 经验 , 具有较 强 的 国 际经营的能力,在 国际市场竞争中 逐 渐适 应 了全球 化 的竞 争环 境 , 从 而在 一 定程 度上 也提 升 了 印度 商业 经 营的 国际竞争 力 。据 20 年 瑞士 03 洛桑 国际开 发研 究 院 国 际竞争 力 年 度报 告 对于 主 要 国家经 济竞 争 力进行 排名 比较 , 尽管 中国总 体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研究西部皮革2018年7月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一与印度、俄罗斯比较
黄;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00)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力推进,经济保持近106的年均增长率,创造了经济增长持续时间 最长、增长率最高的“中国奇迹”[1+,经济成就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随之成为研究的热点议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印度、中国、俄罗斯代表世界经济发展后起之秀,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几个国家,因此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经济发展 历程与模式是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一个指向标。

本文首先梳理各国的经济发展概况,通过对经济发展速度、产业 结构两个指标对比分析,再从经济体制、资源分配和经济增长方式总结分析我国及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1602 (2018) 14-0034 -01
1总体发展概况
1.1中国发展概况。

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主要有:其一是对 外开放,中国打开了世界经济大门,引进外资,在沿海城市开设工 厂,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积极融^济全球化,逐渐形成出 口导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制造业,为中国数千万的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 业机会,也为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其二是内部改革,改变乡村 土地承包制度,引进乡镇企业,解决乡村发展畸形等问题。

1.2俄罗斯发展概况。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是最大的天然气和石 油输出国。

俄罗斯是资源导向型国家,以优势的自然资源融入大国际经 济合作中,由此实现了 2000到2012这12年间的经济快速发展,今年 来,在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冲击下,俄罗斯经济发展缓慢。

1.3印度发展概况。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具有较大的人力 资源优势。

但是人口的过度增长已经超过本国资源承载的能力,也成 为了限制印度经济增长的因素。

印度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个资 源型大国。

印度的基础建设较为落后,国外的资本注人较少,一定程度 上也限制了印度的发展。

印度在1991年宣布的新产业政策极大的促进 了印度产业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构建^自由的竞争环境。

2各国的发展对比
2.1GDP及其增速发展对比。

自1980后各国开始各自的发展道 路,除去^艘斯外,另夕卜二国均有较好的发展,中国与印度t砰,发展到 2000年后,中国成为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在发展速度1991年后中国一 直是各中EDP增长速度最决的国家。

在2001 -2013年出现过17.66的增 长速率。

发展十年后各国均有较大的增长,到2013年时,中国和俄罗斯 飞速发展,中国EDP达到6807 43美元,俄罗斯达到14611.70美元。

2.2产业结构对比。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相对较为合理,我国目 前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产不断较低,二三产同时提升,二产是我国重要 的经济支柱,中国在过去一直享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

其中第三产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比较独特,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化国家,其 806工业与军事有关,重工业占比超过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经 过一系列的改革俄罗斯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开始有所好转,轻工业 与农业均有一定的发展,尽管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在下降,但是 相对原来农业长期落后的局面有很大的进步。

印度的发展也比较特殊,落后的国家一般会先发展工业进而发展出 相对应的服务业,但是印度跳过工业发展阶段,直接重点发展服务业,但是印度的M有着高学历、擅长信息技术以及英语流利三大优势,因此许多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业,比如J业、软件服务业、制药业等 许多企业坐落于印度使得印度有着向全球研究中心发展的趋势。

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特点
在不同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构成要件呈现不同特点。

与印度和俄罗斯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3.1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经济模式的形成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基本年经济制度发生改 变,由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市 场主体日益朝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
形式发展。

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市场主体更 趋多元化,为解放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制度基础[2]。

3.2资源配置。

与建国初期的计划调控方式不同,改革开放以 后中国资源配置方式逐渐市场化,其中基础建设投资仍以国家为主,国
内贷款、外资利用、企业自筹等资金筹集方式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价格 形成机制也逐步市场化,经济活力逐渐凸显[3]。

俄罗斯在1992年初实
现“休克疗法”,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渐走向由市场经济模式,完全由 市场自发的自有价值机制引导,与中国发展方式具有很大差异。

3.3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体制性约束的打破及经济活力的释
放,中国建国初期“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步发生 变化,消费及出口动力作用逐步显现,消费、投资、出口成为拉动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产业结构也逐步发生变化,建国初 期 业为主 的业化 得 ,业及第 业
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

4结论
于 国独 的发展模 ,各国 年 现 较 发展。

西和俄罗斯充分发挥资源大国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上采取资源深加 工的发展模式;印度采取制造业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国 际市场,形成“世界工厂”;中国立足于本国国情,采取渐进式改 革法,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

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得 到世界认可。

但没有永恒的发展模式,成功的发展模式具有弹性,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正确把握各 经济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公有与私有等各种关系,正确处理经济 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既要坚定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心,也要 有与时倶进丰富并完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程承坪,邱依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理论
及实践[J].中国软科学,2018 (02): 160 - 167.
[2] 孙剑,李惠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启示[J].现代
经济探讨,2010 (02): 13 - 17.
[3] 李成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世界意义[J].海派经济
学,2011 (04): 50 -58.
作者简介:黄磊(1995.08 -),汉族,重庆市南岸区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