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中班科学:哪个部位会动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第一章: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如头、手臂、腿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部位。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

3. 进行身体部位的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部位的认识。

第二章:探索身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的基本运动,如跑、跳、走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运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运动。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基本运动。

3. 进行身体运动的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运动的认识。

第三章:了解身体的感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的基本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感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官。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基本感官。

3. 进行身体感官的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感官的认识。

第四章:探索身体的生长和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的基本生长和变化,如身高增长、牙齿更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生长和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生长和变化。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基本生长和变化。

3. 进行身体生长和变化的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生长和变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身体习惯的意识。

教学内容:3. 进行身体习惯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良好身体习惯的认识。

第六章:感受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力量和柔韧性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如伸展、跳跃等。

2. 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3. 进行力量和柔韧性的比赛,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含反思中班优秀科学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纸人偶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什么地方可以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2、能用纸人偶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预备】画有人体轮廓的大纸六张:关节处用圆钉固定,身体各部份可以动的约人偶,幼儿人手一个;彩笔。

【活动过程】1、幼儿分组操纵。

发问: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动?幼儿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张人体轮廓图。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运动情况,将身体可以动的部位,用笔标记在人体图的相应位置上。

2、集体讨论。

将五幅图展现出来,请各个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探索的结果。

师生共同讨论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由老师在空白的人体图上标出。

3、幼儿自由操纵。

幼儿自由操纵纸人偶,用它摆出各种的动作造型。

与同伴交换自己所摆的动作,可以相互做一做自己、对方摆的动作。

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百科:地方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ìfāng,指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地点,各行政区、部分等。

语出唐顺之《与陆东湖锦衣都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动的身体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动的身体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动的身体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涉及人体的运动器官——骨骼和肌肉。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协调作用,以及简单的运动原理。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人体的运动器官,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协调作用,以及简单的运动原理。

难点:让幼儿理解骨骼和肌肉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时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模型、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图片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一位同学的动作,如跳跃、弯腰等,引导幼儿注意到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2. 知识讲解:展示人体模型、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向幼儿讲解骨骼和肌肉的名称及其作用。

3.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引导幼儿理解动作的完成需要骨骼和肌肉的协调。

5. 小组合作:让幼儿分组,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简单的“会动的身体”。

要求每个小组的“会动的身体”能够完成至少一个动作。

6. 展示与评价:邀请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其他幼儿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骨骼肌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长或兄弟姐妹的动作,尝试解释动作的完成需要骨骼和肌肉的协调。

2. 请幼儿尝试绘制一幅人体运动图,展示骨骼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幼儿了解了人体的运动器官——骨骼和肌肉,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对骨骼和肌肉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教学难点上,部分幼儿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会动的身体”,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加强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学,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让幼儿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名称;2.帮助幼儿掌握人体部分的主要功能;3.让幼儿能够告诉别人哪些部位可以动。

二、教学内容1.人体各部位的名称;2.人体部分的主要功能;3.哪些部位可以动。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首先,我会放一段关于人体的小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视频初步了解人类身体的构造和主要功能。

3.2 观看相册及延伸阅读接下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一个人体相册,相册里面包含了人体各个部位的图片和名字。

孩子们可以先通过对相册的观看,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接着,我会引导孩子们阅读与相册相关的绘本或图书,进一步拓展他们对人体各部位的了解。

3.3 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掌握人体部分的主要功能,我会把幼儿分组,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每个小组会有一名队长,队长会组织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小圈,通过互相问答来让彼此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例如:队长问“谁知道我们的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他成员会踊跃举手回答“拿东西、握手”等。

这样做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3.4 游戏环节接下来,我会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帮助孩子们了解哪些部位可以动。

游戏规则如下:1.我会给孩子们出一些关于人体各部位的问题;2.孩子们要根据问题的提示,想出对应的部位名称;3.然后,他们再判断这个部位是否可以动;4.最后,孩子们要将正确答案告诉大家,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动作。

这个环节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5 总结最后,我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帮助他们回答一些关于人体的问题。

同时,我也会提醒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正确洗手、刷牙等。

四、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建立起所学知识的基础,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2.观看相册及延伸阅读环节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关于人体的知识;3.角色扮演和游戏环节能够加强孩子们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数;4.总结环节有助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领会学到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综合来看,这次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

中班科学活动什么地方可以动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什么地方可以动教案反思
举例:教授幼儿如何正确使用螺丝刀拧螺丝,并引导他们观察螺丝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举例:通过设置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制作简单的杠杆、滑轮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2.教学难点
(1)幼儿对动态事物的描述能力有限,需要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孩子们对动态事物的知识点掌握得不错,但我感觉他们对环保意识的培养还有待加强。我应该在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环保教育,引导他们关注和保护环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动态事物的识别和描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态事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观察并描述其动态。
举例:在观察门的开合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打开”、“关闭”等词汇描述门的动态。
(2)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如操作工具不当、观察不仔细等,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举例:在操作螺丝刀时,教师需要逐一指导幼儿正确的握姿、力度和方向。
(3)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分享和交流。
举例: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幼儿轮流发言,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意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班科学活动:什么地方可以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哪些东西是可以动的?”(如门、抽屉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态事物的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一、教学目标:1. 了解身体的部位和功能,知道身体可以动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手臂、脚、眼睛、鼻子等。

2. 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如:手臂可以用来拿东西,脚可以用来走路等。

3. 探索身体可以动的原理,如:骨骼、肌肉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人体模型图一张。

2. 彩色卡片若干,上面画有身体的各个部位。

3. 骨骼、肌肉模型各一个。

4. 儿歌CD《身体动起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人体模型图,引导幼儿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功能:通过彩色卡片,让幼儿说出各个部位的功能。

如:手臂可以拿东西,脚可以走路等。

3. 探索身体动的原理:介绍骨骼、肌肉模型,让幼儿了解身体动的原理。

4. 游戏:人体拼图。

将彩色卡片打乱,邀请幼儿拼出完整的人体图。

5. 总结:通过儿歌《身体动起来》,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骨骼、肌肉模型,了解身体动的原理。

2. 家长协助幼儿画出自己的人体图,并标注出各个部位的功能。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身体部位和功能的认知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游戏和作业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身体动原理的理解。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回家后的观察和作业完成情况。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身体健康。

八、教学资源:1. 人体模型图、彩色卡片、骨骼、肌肉模型等教具。

2. 儿歌CD《身体动起来》。

3. 家庭作业材料:画纸、彩笔等。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速度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 鼓励幼儿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其功能。

2. 学会通过观察和触摸来认识身体的动态变化。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肩膀、手臂、胸部、腹部、腿部等。

2. 了解身体的基本动作:走、跑、跳、爬、滚等。

3. 探索身体动态变化的原因:肌肉、骨骼、关节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人体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准备一些动态变化的教具,如跳绳、球等。

3. 准备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展示身体的动态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 主体活动:a) 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身体各个部位,了解其功能。

b) 进行身体动作的示范,让幼儿模仿,并说出相应的动作名称。

c)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学会的新动作。

3. 探索活动:a) 展示教学视频或者图片,让幼儿观察身体动态变化的原因。

b)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动态变化的教具,了解其原理。

c)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身体各个部位以及其功能,身体的基本动作以及动态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模仿能力以及分享情况,评价幼儿对身体的认识和动态变化的理解。

鼓励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身体部位竞赛游戏,幼儿需要正确指出教师指定的身体部位。

2. 进行身体动作接力赛,幼儿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如跳、爬、滚等。

3. 家长参与活动: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进行身体部位和动作的互动游戏。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

3. 注意安全,避免在进行身体动作时发生意外伤害。

八、教学资源:1. 人体模型或图片2. 动态变化教具:跳绳、球等3. 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身体动态变化的原因4. 教学卡片:用于游戏和复习身体部位和动作九、教学反馈: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对身体认识的提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并能够主动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活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首关于身体部位的歌曲。

2. 准备一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卡片。

3.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以便幼儿进行活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一首关于身体部位的歌曲,让幼儿跟随音乐舞动身体,感受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2. 探索活动(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身体部位名称。

教师邀请幼儿主动运用这些身体部位进行活动。

3. 团队活动(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任务,就是用身体部位来表现某个物体或场景。

其他小组需要猜出他们所表现的是什么。

这个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幼儿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动,而且运动可以让身体更健康。

四、活动延伸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身体部位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做一个关于身体部位的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反馈和幼儿的作品,来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准备1. 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些彩色笔或蜡笔。

2.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物品的卡片。

3. 准备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幼儿进行绘画活动。

七、活动过程1. 绘画活动(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彩色笔或蜡笔在白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家庭物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如电视、沙发、桌子等。

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分享活动(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绘画的家庭物品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家庭物品。

幼儿园中班科学:哪个部位会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哪个部位会动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哪个部位会动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体可以活动的部位并初步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

2.体验用肢体动进行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体育器械、音乐、幼儿操作书、舞蹈录像、图片
活动过程
1.跳一跳
(1)我们一起来舞蹈,你们觉得跳的怎么样?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宝宝们发现要扭动身上的手和脚以及其它部位跳起来才好看。

2.找一找
(1)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也会动,我们拿着器械一边玩一边用笔圈出你能动的部位。

(2)幼儿探索
(3)提问:你在玩什么的时候发现你的这个部位在动!(幼儿进行介绍)
(4)真的好奇怪,为什么我们的手和脚都会动起来呢?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使它们动起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关节)
小结:关节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变得很灵活,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关节。

3.动作表现
(1)看图片表现
(2)听音乐表现
4.拓展延伸
除了关节可以动,那么身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利用区角游戏,让幼儿在表演区里跳舞,继续感知关节的活动。

2.与美术领域相结合,制作关节会拉动的跳舞的娃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科学活动:什么地方可以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科学活动:什么地方可以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科学活动: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 让幼儿理解并能识别生活中可以动的物体和部位。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索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动”。

幼儿将通过观察、触摸和实验,了解并识别哪些地方可以动,如动物的身体部位、机械装置、自然现象等。

教学准备:1. 各种动物玩具或图片,展示动物可动的身体部位(如翅膀、尾巴、嘴巴等)。

2. 操作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滑轮、杠杆、螺旋等。

3. 视频或图片展示自然现象中的“动”,如风、水流、云彩变化等。

4. 互动游戏材料,如拼图、卡片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动物玩具或图片,让他们指出并描述哪些部位可以动。

2. 展示并解释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幼儿亲手操作,感受和理解“动”的原理。

3. 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自然现象中的“动”。

4. 进行互动游戏,如拼图、卡片配对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识别和分类可以动的事物。

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和记录可以动的事物,可以制作一个“可以动的事物”观察日记,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活中处处有“动”,这些“动”有的是生物的本能反应,有的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有的是自然现象的表现。

希望幼儿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继续发现和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分析幼儿在互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可以动的事物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3. 阅读和评价幼儿的“可以动的事物”观察日记,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中的科学探索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提升。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身体探秘”一节,详细内容围绕“会动的身体”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探索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分享成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身体各部位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动作卡片、示范用球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人体模型,讲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如手臂、腿、脚等。

结合动作卡片,让幼儿模仿动作,了解各个部位的运动机能。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并标注身体各部位的配合。

幼儿相互分享作品,交流学习。

4. 小组讨论(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身体各部位的相互配合。

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身体运动,分享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动的身体”2. 内容:身体部位:手臂、腿、脚等运动机能:灵活、协调、力量等实践活动:模仿动作、画运动场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和家人最喜欢的运动,标注身体各部位的配合。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身体运动的认识,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运动实践,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设计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领域活动——什么地方可以动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自己的身体部位,并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1. 邀请函:邀请幼儿的家长参加本次活动。

2. 音乐CD:《身体动起来》3. 贴纸:用于奖励幼儿。

4. 录像机:用于拍摄幼儿的活动情况。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动起来》的音乐舞蹈,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探索身体部位(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可以动的地方,如手臂、腿、脚等。

3.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

组长带领组员们一起讨论:我们的小组在哪里可以动?并用自己的身体示范。

4. 展示活动(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

其他幼儿在观看后,可以进行模仿。

5. 奖励环节(3分钟)教师为参与活动的幼儿发放贴纸作为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五、活动延伸: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本次活动,让家长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记录下他们的成长。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儿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六、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音乐舞蹈、小组讨论等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2. 示范法:教师和幼儿一起演示可以动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3. 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和表达自己可以动的地方。

七、教学内容:1. 学习身体部位:头部、手臂、腿部、脚部等。

2. 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动:头部可以动,手臂可以挥动,腿部可以跳跃,脚部可以踢踏等。

八、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动起来》的音乐舞蹈,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 探索身体部位: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可以动的地方。

3. 小组活动:幼儿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

4. 展示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

《什么地方可以动》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

《什么地方可以动》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

《什么地方可以动》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动,哪些地方不能动。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3.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动,哪些地方不能动。

难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身体部位的图片。

2. 教学视频:关于身体部位的视频。

3. 教学道具:人体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讨论,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有哪些部位不能动。

2. 教师讲解:通过教学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3. 实践操作:让幼儿触摸和动作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加深对身体的认识。

4.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人体部位猜猜看”的游戏,增强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身体部位的认识程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自觉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3. 课后访谈: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身体部位的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开展“保护身体,尊重他人”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课堂互动。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和认知水平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生理卫生展览,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开展“身体部位创意舞蹈”活动,让幼儿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示自己身体部位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什么地方可以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运动物体产生兴趣,愿意观察和探索。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幼儿体验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

二、教学内容:1. 让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动的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电梯等。

2.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3.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安全的运动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动的物体,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和发现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如汽车、自行车、电梯等,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运动的特点。

(2)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如推动小车、拉扯绳子等。

(3)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操作体验,让幼儿初步理解运动的概念。

3. 拓展部分:(1)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造运动的游戏,如捉迷藏、丢沙包等。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运动比赛,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的观察、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动的物体,了解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运动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3.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动的物体,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和发现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如汽车、自行车、电梯等,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运动的特点。

《什么地方可以动》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

《什么地方可以动》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

《什么地方可以动》幼儿园中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培养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自主控制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身体部位的认识:头部、手臂、腿部、脚部等。

2. 身体动作的练习:摇头、摆手、踢腿、跳脚等。

3. 身体部位的自主控制:在指令下能迅速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身体部位的图片或卡片,用于教学展示和幼儿操作。

2. 准备音乐CD,用于幼儿动作练习。

3.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头、摆手、踢腿等,让幼儿放松身体。

2. 认识身体部位(5分钟):教师展示身体部位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对应的名称,如头部、手臂等。

3. 身体动作练习(5分钟):教师示范动作,如摇头、摆手、踢腿等,引导幼儿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动作,确保他们能正确完成。

4. 身体部位自主控制(5分钟):教师发出指令,如“请指出你的头部”,“请迅速指出你的脚部”,幼儿需根据指令迅速指出相应的身体部位。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身体部位的认识和自主控制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模仿身体动作时的准确性,以及他们在指令下迅速指出身体部位的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意见,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身体活动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锻炼活动,共同培养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认知和自主控制能力。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身体部位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指出身体部位,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针对幼儿在教学评价中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体育)-幼儿园体育教案[001]

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体育)-幼儿园体育教案[001]

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体育)-幼儿园体育教案[001]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指令并完成相应动作;
2.能够正确说出头、手、腿、脚等身体部位;
3.能够通过游戏等方式积极参与运动活动。

教学内容
1.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头、手、腿、脚等部位的运动。

教学准备
1.体育场地;
2.立柱、毛毯等简易器材;
3.符合幼儿身高的哑铃、弹簧等健身器材。

教学过程
第一节身体部位的认识
1.通过介绍自己的姓名,引导幼儿自我介绍并说出自己的身体部位。

2.采用问答形式,向幼儿逐一询问头、手、腿、脚等身体部位。

3.通过观察人体图谱等方式,复习并加深对身体部位的认识。

第二节动起来
1.腿部运动。

引导幼儿站立,由教师示范如何踢球,让幼儿学习踢球的
基本动作。

随后,通过类似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踢毽子、跳绳等动作。

2.手部运动。

引导幼儿握紧哑铃并进行基本的举重动作,再进行一些基
础的握力练习。

3.头部运动。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颈部转动、向前、向后微倾头等运动,
以舒缓肌肉并锻炼颈部柔韧度。

4.全身运动。

进行一些带节奏的活动,如音乐热身、跳绳运动等。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幼儿能够了解自身不同部位及其功能,并进行相应的体育运动锻炼。

我们应该注重幼儿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感受到身体的快乐。

同时,这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科学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尽可能让幼儿对体育运动保持持续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身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人体探秘”,详细内容为第一部分“会动的身体”。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索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身体运动的基本原理,知道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2. 通过实践,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身体运动基本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身体各部位运动的探索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运动小人玩具、运动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快乐运动”活动,让幼儿在运动中观察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人体骨骼模型,讲解身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通过运动小人玩具,演示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制作运动小人,并讨论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

拓展活动:观看运动视频,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动的身体2. 内容:身体运动基本原理身体各部位运动方式制作运动小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并标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观察和理解为依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运动,实地观察和体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身体运动基本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身体各部位运动的探索与实践。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活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作业应具备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以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巩固。

5. 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衔接与时间分配,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活动,并了解一些简单的运动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身体运动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体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身体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活动。

难点:让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体动作。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身体部位图、动作卡片、音乐CD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自由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引起幼儿对身体的关注。

2. 基本部分:(1)教师向幼儿展示身体部位图,让幼儿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如头、臂、腿等,并让幼儿尝试做出相应的动作。

(3)教师发放动作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动作,并尝试模仿。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身体运动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身体运动的好处,让幼儿认识到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身体运动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主动进行身体运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身体部位图和动作卡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身体运动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身体运动的知识。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观察、模仿身体动作。

4. 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身体运动的好处,让幼儿认识到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引起幼儿对身体的关注。

2. 展示身体部位图,让幼儿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3. 观察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如头、臂、腿等,并让幼儿尝试做出相应的动作。

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体育)-幼儿园体育教案

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体育)-幼儿园体育教案

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体育)-幼儿园体育教案教案背景体育活动对幼儿的健康发育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幼儿园进行体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在幼儿园,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幼儿的心理与智力的正常发展,为幼儿的日常生活打好基础。

本教案以“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为主题,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其运动功能,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和大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其运动功能。

2.能够模仿教师示范,掌握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1.提高幼儿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培养幼儿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教学内容1.身体各部位名称及其运动功能。

2.教师示范各个部位的运动方法。

教学环节与方法1.热身活动(3-5分钟)通过音乐伴奏,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跳跃、踏步、摆臂等活动,热身身体,使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

2.名称认知环节(5-8分钟)教师观察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作对应的身体部位名称。

例如:伸展手臂(手臂)、抬起脚(脚)、弯曲腰身(腰)等等。

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身体各部位运动功能。

3.动作示范与模仿环节(15-20分钟)教师逐个演示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方法,如转头、摇臀、抬腿、摆手等等。

演示时,教师要尽可能明确、细致、平稳,便于幼儿模仿。

教师让幼儿模仿自己动作,每种动作练习3-5次,注意动作是否规范、正确。

4.结束活动(3-5分钟)放松身体,让幼儿通过舒展和放松身体,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例如:伸展手臂、深呼吸、慢跳等等。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与教育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运动水平和信心进行粗略的评估,并适当予以指导和鼓励。

小结本教案以“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动”为主题,融合热身活动、名称认知环节、动作示范与模仿环节、结束活动等多个环节,帮助幼儿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其运动功能,并掌握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方法,提高幼儿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和大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身体

中班科学教案会动身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身体探秘”一节,详细内容围绕“会动的身体”展开。

主要涉及人体的主要关节及其作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身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身体的主要关节,知道关节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关节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身体的主要关节,学会运用关节进行简单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关节模型、关节活动演示图、关节运动视频。

2. 学具:关节活动卡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关节运动游戏,如“转手腕”、“跺脚趾”等,引导幼儿关注身体运动时的关节活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人体关节模型,讲解关节的结构及作用。

播放关节运动视频,让幼儿观察不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观察、交流身体各关节的运动。

发放关节活动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提示进行关节运动练习。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创作一幅关于关节运动的画,展示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动的身体——探索关节的奥秘”2. 内容:关节的定义与作用身体主要关节介绍关节运动练习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或朋友的关节运动,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2. 答案示例:爸爸弯腰捡东西时,腰部关节在发挥作用。

妈妈炒菜时,手腕关节在不断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关节运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运动中感受关节的作用,培养他们爱护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中班科学:哪个部位会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体可以活动的部位并初步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

2.体验用肢体动进行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体育器械、音乐、幼儿操作书、舞蹈录像、图片
活动过程
1.跳一跳
(1)我们一起来舞蹈,你们觉得跳的怎么样?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宝宝们发现要扭动身上的手和脚以及其它部位跳起来才好看。

2.找一找
(1)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也会动,我们拿着器械一边玩一边用笔圈出你能动的部位。

(2)幼儿探索
(3)提问:你在玩什么的时候发现你的这个部位在动!(幼儿进行介绍)
(4)真的好奇怪,为什么我们的手和脚都会动起来呢?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使它们动起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关节)
小结:关节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变得很灵活,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关节。

3.动作表现
(1)看图片表现
(2)听音乐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