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中医诊疗模式在传统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医诊疗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当前,中医诊疗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精准度不高、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目标设定1. 提高中医诊断的精准度,减少误诊率;2. 缩短中医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3. 降低中医诊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4. 推动中医诊疗模式与现代医疗模式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5. 加强中医诊疗模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工作方案1. 提高诊断精准度(1)深化中医理论研究,探索新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指标;(2)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如遗传学、生物学等,辅助中医诊断;(3)加强中医医生的专业培训,提高其诊断能力和经验;(4)建立中医病案库,提供临床经验和病例数据支持。

2. 缩短治疗周期(1)推广中药研发,提炼出更具疗效的药物,缩短治疗周期;(2)发展中医针灸、按摩等辅助疗法,加速康复过程;(3)加强与现代医疗技术的结合,如中西医结合的手术治疗等。

3. 降低诊疗费用(1)推广中药保健品和中药辅助治疗,降低患者的中药费用;(2)探索中医与社区健康服务的结合,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中医诊疗服务;(3)通过政府的资助和补贴,降低中医服务的费用。

4. 推动中医与现代医疗模式的结合(1)加强中医与西医的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2)在大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室,提供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服务;(3)推广中西医联合诊疗团队,实现“一病多专家”参与诊疗。

5. 加强中医诊疗模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1)制定中医诊疗规范,明确中医诊疗的流程和标准;(2)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支持;(3)建立健全中医诊疗质量评估体系,促进中医诊疗模式的规范发展。

四、实施步骤1. 设立专门的中医诊疗创新工作小组,牵头制定和推进工作方案;2. 执行工作方案前,组织专家会议讨论并征求意见;3. 分阶段进行实施,每个阶段进行评估和调整;4.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工作方案,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5.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工作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9.22•【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65号•【施行日期】2020.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我局确定了99所重点中医医院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

根据《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重点中医医院应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探索。

中医经典病房应在充分风险评估及有效生命支持的基础上,运用经典中医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以中医主导治疗疑难危重病症。

项目实施后,项目医院对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进行了探索,但我们发现目前仍存在对中医经典病房的定位理解不准确,推进缓慢等问题。

为指导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更好地推进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能力,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附后),供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在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中参考使用。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要充分认识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的定位和重要意义,把建设中医经典病房作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中医经典病房积累的成功诊疗经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疾病的能力与水平。

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的指导和推进力度,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挖掘和发现典型经验并积极推广。

附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0年9月22日附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能力、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提升中医临床科研能力,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工作,根据《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制定本指南。

促进全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促进全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促进全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导向、协调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原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重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立足市情,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模式,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健康城市、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发展环境优化完善、产业规模大幅提升。

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完成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验收,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均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妇幼保健机构规范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公立二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全部完成治未病科室设置,城乡居民对治未病的知晓率达到92%以上基层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建设覆盖率达到8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培育发展1-2家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打造中医药康体养生旅游、健康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平台。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主要任务(-)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1加快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

健全以中医药医院为医学中心,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诊所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市中医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养生养老为一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领大健康产业协调发展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生年终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生年终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生年终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在中医院的一年里,我担任中西医结合医生的职务,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有了新的见解和实践。

在这篇年终总结中,我希望分享我和我的团队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经验,并展望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发展方向。

创新是推动医疗进步的关键因素。

我们团队从传统的中医和西医分离的模式转变为了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充分融合两种医学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们注重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更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其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通过以下创新方式,不断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一、充分发挥中西医学的优势。

在传统中医中,我们积极借鉴了西医的实证研究方法,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临床研究,以科学的方法验证中医理论并提高中医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也通过西医的诊断技术和药物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中医的诊疗流程和方剂选择。

二、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

我们鼓励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互动,通过团队会议、学术研讨等形式,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中医和西医的知识融合,使我们的诊疗方案更加全面,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

我们也积极与其他科室合作,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三、推广中西医结合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我们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大型综合医院,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也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我们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团队的培训和指导,在改善当地医疗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体验。

未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和西医的原理和治疗效果,加深对两者互补互利关系的认识,推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和医学科研。

二、加强医学教育和培训。

培养更多具备中西医结合能力的医生和医学专业人员,提高他们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品牌;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二、主要目标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优化中医服务流程为核心;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做法;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建立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三、基本模式一是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以专科为基础;整合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人员、技术等;以系统为基础;整合内科和外科;中医和西医;以疾病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全面的诊疗团队;开展方便患者的诊疗服务..二是中医综合治疗模式..门诊设立综合治疗区;病房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做好“西学中”工作;让临床类别医生掌握多种中医技术和方法;将针灸、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用于门诊和住院病人;提高临床疗效..三是养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服务模式..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丰富“治未病”科内涵;将养生、医疗、康复深度融合;建立医养结合临床模式..四是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慢病控制方面的作用;在医院、社区、家庭全方位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打牢分级诊疗基础..四、具体措施一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夯实医院发展基础..根据2016年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和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需要..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医院人才发展规划..1、大力引进人才..一是根据各学科专科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业务骨干..二是根据医院业务运行和发展需要;制定基础专业人员招录计划;分步实施聘用..三是通过外聘专家、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不为我有;但有我用;提高诊疗技术和科研水平..2、重视并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一是严格执行“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是对所有医务人员分类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形式多层次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三是强化在职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在职教育提高;促进在职人员紧跟时代发展;掌握医学新知识..四是强化进修学习培训;制订进修学习计划;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大力引进先进医学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水平..3、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真正从感情、事业和待遇等方面留住人才;促进其发挥作用;要科学合理的整合人才资源;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二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大力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对中医药传统疗法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群众健康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大力采用群众乐意接受的中医中药治疗形式;完善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考评体系;加大对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奖励力度;条件成熟时选择一个病种试点多专业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试点;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服务..在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三)继续加强临床科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一是加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优化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原则;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二是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及宣传..着力打造集中医药特色、现代康复治疗手段高度融合的康复治疗中心;逐步推进肢体康复向脏器康复转化;大力推行非药物治疗;加大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等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中医治未病的宣传和健康管理..三是研发推广使用新的中药特色制剂..医院发展规划期间;争取研发3-5种新的中药特色制剂;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四)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强学科专科建设..一是明确主攻方向;建设优势品牌科室..医院服务能力发展规划期间;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支持;集中力量打造1-2个核心竞争学科;培育行业影响力..二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在巩固建设省中医药管理局基层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骨伤科、康复科、脾胃病专科、儿科、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皮肤科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新的省级重点专科..三是建设高新总院后;积极争取个别学科达到或具备国家级重点专科水平;设立国家级医药科研平台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带动整个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逐步规范急诊科建设;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完善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建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善急诊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留观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等建设..同时加强急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好中西医结合急诊人才梯队..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和有效机制..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队伍并落实责任..明确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指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反复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七继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设..1、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成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制度;强化医务科、护理部对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多部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协调机制..2、遵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临床应用新技术审批程序;并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等;建立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3、进一步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落实和强化三级病历质控制度;配备专职院控员;把好院控质量关;监督科控员工作;进一步提高病案质量;完善电子病案管理;同时强化在架病历的实时监控;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4、进一步完善患者唯一身份识别等有关制度;完善手术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保障医疗安全与患者生命财产安全..5、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体系..八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性要求;着力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大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医院数字化平台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医院网络主干网速率千兆、桌面网络宽带百兆目标;建立电子收费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影像传输存储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二是建立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严格落实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完善数据库备份方案;确保医院计算机数据库和重点设备的运行安全..九加强护士队伍与人才建设;开展中医护理工作..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深化护理体制改革;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强化护理管理..1、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专业型人才..2、继续强化护士的培训工作..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强化护士的中医知识培训;制订医院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要求护理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强化护士的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对护士进行技能考核..加强服务理念;争创护理品牌..3、发扬中医特色;突出中医护理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科室制订辩证施护病种;制订标准护理计划;能熟练的给病人提供中医食疗及中医保健护理的知识;发挥中医健康宣教的优点..4、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信息化工作;各种护理信息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十建设并逐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医院争取“十三五”末完成“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建设;建成规范的治未病中心;构建有我院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1、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服务规范、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估标准、制定服务流程等..2、完成设备配置;如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等3、设计体质辨识表;有计划地开展体质辨识工作、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在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积累、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对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和干预;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十一不断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临床实验管理..规范检验科建设;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和标准筹建、成立独立的输血科;不断完善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质量控制制度..不断引进各种检验新设备、新技术;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完善我院检验科业务范围..继续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继续引进高素质检验人才..十二大力引进先进的影像检查、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更新诊疗设备设施;添置核磁共振、CT、DR数字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大力提高诊疗水平..十三完善中药药事管理..1、进一步规范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工作;完善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根据医院基建的建设的进度;安排好药剂科的业务用房问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药剂科管理;做好业务用房规划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提高中药饮品质量..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及储备计划;逐步开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同时对门诊和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点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证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源性伤害..2、不断引进人才;做好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工作;进一步提高院内制剂的工艺水平以及质检水平;提高药品安全;把制剂室建设成一个出成绩、创成果的科研基地..3、规范煎药室管理;完善煎药室工作制度及相关流程;煎药员工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煎药质量;缩短候药时间..。

推进中医诊疗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推进中医诊疗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推进中医诊疗模式改革工作方案1. 背景中医诊疗模式改革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逐渐被人们所认同,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医诊疗模式,以满足群众需求并提升中医药服务的竞争力。

2. 目标本工作方案旨在推动中医诊疗模式改革,以以下目标为导向:- 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 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扩大中医药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提升中医药在综合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 工作内容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3.1 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制定和完善中医药服务标准,确保中医诊疗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中医药师资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3.2 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系统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系统,记录个体健康信息和中医体质,为中医诊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个性化服务。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平台,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效果。

3.3 鼓励中医药特色疗法创新和应用加强对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研究和创新,促进优秀疗法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加强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估和监管,确保疗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4 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同时,加强中医药在综合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声誉。

4. 实施计划本工作方案将按照以下实施计划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中医药服务标准和培训计划,建立中医药健康档案系统,预计完成时间为半年。

- 第二阶段:推广中医中药特色疗法,开展临床应用评估,预计完成时间为一年。

- 第三阶段: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预计完成时间为两年。

5. 预期效果通过本工作方案的实施,我们预计达到以下效果:- 中医药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中医药特色疗法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水平提升,提供更综合的医疗服务6. 资金和人力需求为实施本工作方案,需要合理安排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

2024年中医医院工作计划(4篇)

2024年中医医院工作计划(4篇)

2024年中医医院工作计划一、概述2024年是中医医院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医院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患者,特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二、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1. 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和制度,培养一批具有中医药学术背景和临床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优化医疗服务模式1. 建立中医与西医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中医与西医的交流合作,提高综合医疗服务水平。

2. 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倡导中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康复工作。

3. 加强临床路径和规范化诊疗工作,优化医疗流程,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四、加强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2. 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推动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3.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宣传1. 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中医药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咨询日等,提高社会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挖掘,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增强中医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和危机应对1.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制定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安全演练,确保医院安全稳定运行。

七、改善医院硬件设施和环境1. 完善医院硬件设施,更新和升级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 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就诊环境的舒适性和整洁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体验。

八、加强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1.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援助力度,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医药工作计划(15篇)

中医药工作计划(15篇)

中医药工作计划(15篇)中医药工作计划1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镇辖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镇辖区内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特制定了我镇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一、主要工作任务依照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

围绕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继续做好针对老年人、婴幼儿及进城务工人员的中医药健康教育。

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

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我们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和本单位自己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列入我院工作计划,把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讲座≥12次/年。

每个季度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6次。

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流行性染病的内容。

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

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中医药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对医务人员举行中医药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9次/年。

每个季度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咨询活动,全年不少于4次。

依据医务人员工作需求、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季节多发病等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中医防治流行性染病的相关内容。

中医药工作计划

中医药工作计划

中医药工作计划范文中医药工作计划1一、继续开展以中医药特色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入开展中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督导,按照市局要求,县中医院在年底争取120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竣工的同时,要严格按照中医管理年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安排布置,保质保量地迎检验收。

期间,卫生局将不定期组织人员督导县中医院中医管理年工作2—3 次,并以此为契机把中医药管理工作幅射到基层卫生机构。

二、积极参与并关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类补偿机制。

关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

着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工作,继续提高中医药在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率。

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自然疗法和适宜技术,实施分层分类推广,提高推广效果。

四、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工作。

县中医院、县医院、大别山中药学校要积极申报省、市级相关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工作。

其它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也要重视并积极申报有特色影响的中医专病建设工作,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组织专家对基层上报材料认真审查,并进行现场评估,县中医院要积极稳步开展有关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五、推进中医护理优质服务活动。

贯彻《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在各级医疗机构试开展“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

县中医院按照市局要求应开展不少于2个病区的中医优质护理示范工程。

六、培养高层次和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协助省市主管部门开展“十二五”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才选拨培养工作。

协助开展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工作,协助落实农村具有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镇医生管理工作。

协助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七、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

贯彻3部委《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县医院要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科、中药房、中医科病房建设,将此项工作按市局要求纳入综合性医院考评体系中。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一、申报城市概况(一)申报城市基本概况。

概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医疗卫生领域总体情况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其中,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应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所辖区县数量、常住人口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收支等情况。

医疗卫生领域总体情况应说明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床位、医疗服务、医疗保障水平和财政投入等情况。

中医药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应说明党委、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药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等情况。

(二)前期工作情况。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工作进展、改革举措、探索创新、典型经验和已取得的成效。

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需求、新期盼,梳理分析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特色发展、资源布局、人才建设、管理体系、政策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主要体制机制问题和短板,明确试点项目的目标任务。

(三)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阐述试点项目的主要工作思路和设想,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项目实施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的关系,项目实施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政策措施的可行性等,制定明确的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完成时限、责任部门、督导考核、风险因素控制等确保项目落地落实的具体举措。

二、试点目标及实施周期(一)试点目标。

制定试点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总体目标应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围绕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服务效能和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年度目标主要根据项目实施周期,按年度制定试点项目工作进度及预期目标。

中医院开展“一体化”服务(整合性中医药服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试点资料

中医院开展“一体化”服务(整合性中医药服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试点资料

近年来,我省一些中医医院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了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经研究,我局决定在全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推广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

现提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诊疗更加注重整体性,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正是中医医院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改革创新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具体举措。

实践证明,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符合当前医疗服务发展需要,切合中医药诊疗特点,有利于医院资源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有利于改革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生围着病人转”、“临床科室围着疾病转”,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诊疗服务。

通过实施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服务品牌,推动中医医院整体发展。

二、明确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是诊疗理念的革新和服务流程的再造,核心内容是以患者诊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疾病诊疗为纽带,通过医院内部流程的改造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和网络,提供一站式的疾病诊疗服务,使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实现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医疗服务全过程。

实施中医疗法诊疗模式创新方案

实施中医疗法诊疗模式创新方案

实施中医疗法诊疗模式创新方案1. 引言中医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疗法在一些方面面临挑战。

为了提高中医疗法的诊疗模式,本方案旨在创新中医疗法诊疗模式,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创新方案本方案的主要创新点如下:2.1 组建跨学科团队组建跨学科团队,包括中医医生、现代医学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专家。

团队成员各具专长,将共同合作,以综合的方式评估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2.2 引入现代医学技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如CT扫描、血液检测等,以提高中医疗法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2.3 推行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史,制定个性化的中医疗法治疗方案。

通过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2.4 加强中医药研究加强中医药研究,提高中医疗法的科学性和证据支持。

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中医疗法的有效性,促进其在医学界的认可和推广。

3. 实施步骤本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3.1 规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团队成员的组建和分工、技术设备的准备、以及实施时间表等。

3.2 开展培训和研究组织相关培训和研究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诊疗模式需要。

3.3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4.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方案,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提高中医疗法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 提供个性化的中医疗法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 提高中医疗法的科学性和证据支持,促进其在医学界的认可和推广。

5. 结论本方案旨在创新中医疗法诊疗模式,以提供更好的中医医疗服务。

通过引入现代医学技术、推行个性化治疗和加强中医药研究,我们相信可以提高中医疗法的诊疗效果,满足患者的需求。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中医诊疗模式是指中医治疗中应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包括中医诊断、治疗方法、药物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诊疗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却相对滞后,导致中医受到了一定的冷落。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的宝贵经验,提高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中医诊疗模式的创新,提高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推动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工作内容及步骤1.收集和整理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案例:通过对传统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和归纳,收集整理中医临床案例,挖掘中医的宝贵经验和治疗方法。

2.开展中医临床实践研究:选择不同病种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实践研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积累临床经验,总结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

3.推广中医诊疗模式:通过在医院、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中医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向公众宣传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推广中医诊疗模式,提高中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建立中医诊疗团队:组建由中医师、西医师、医疗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组成的中医诊疗团队,开展多学科协作,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5.制定中医诊疗规范:根据中医诊疗的特点和现代医学的要求,制定中医诊疗规范,为中医师提供指导和依据,保证中医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建立中医临床数据库:通过对中医临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建立中医临床数据库,为中医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中医诊疗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提供依据。

7.增加中医相关科研投入:加大对中医相关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支持中医诊疗模式创新的科学研究,推动中医研究的深入发展。

8.培训与继承中医人才:加强对中医师的培训和继承工作,提高中医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培养一支优秀的中医人才队伍。

三、资源保障1.资金保障: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申请政府专项科研经费,吸引社会资金支持,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

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43号)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意见,加快推进我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继承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医药工作,强化政策导向,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市场培育,有效促进我县中医药服务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构建具有元素和特色的中医药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中医药品牌,着力推进我县中医药工作走在前列。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21年中医院医技楼主体完工,2021年投入使用。

县医院中医科编制床位占医院编制床位的比例不低于5,中药房达到《综合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到2022年,县中医院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三级水平,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国医堂、配备中医医师。

2.中医药养生养老康复服务更加完善。

中医药养生、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

到2022年,县中医院建成治未病优势中心和标准化康复科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适应全社会中医药养生养老康复健康服务需求。

3.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建立名中医培养、评选和动态管理制度,到2022年,培养新时期县级或以上临床名中医、中青年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和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老师等人才15名;创新师承模式,深入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全县师承培养中医药人才10名;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人才毕业后继续教育,深入实施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升新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推进中医药服务普及整改方案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

推进中医药服务普及整改方案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

推进中医药服务普及整改方案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一、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1.1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布局以县(区)为单位,打造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城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设立中医药服务站点,配备专业的中医药技术人员。

农村地区以村卫生室为载体,开展中医药服务。

1.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促进中西医结合。

1.3优化中医药服务流程简化挂号、就诊、取药等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医药服务的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功能,方便患者就诊。

二、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2.1制定中医药服务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中医药服务标准,规范中医药服务行为。

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2.2强化中医药服务内涵注重中医药服务的个性化、差异化,针对患者病情和体质,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效果。

2.3加强中医药服务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中医药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任度。

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

三、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3.1发展中医药互联网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医药服务。

开发中医药服务APP,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药品配送等服务。

3.2探索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旅游等产业的融合结合养老、旅游等产业特点,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3.3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鼓励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四、完善中医药政策保障4.1制定中医药政策法规加强中医药政策法规建设,为中医药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明确中医药服务的定位、任务和发展方向,为中医药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药+”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药+”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药+”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20•【字号】亳政办秘〔2023〕49号•【施行日期】2023.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药+”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亳政办秘〔2023〕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市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亳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药+”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12月20日亳州市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药+”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亳州中医药产业特色优势,以“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支撑安徽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亳州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现代中医药发展体系,高质量打造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中医药流通贸易、中医药健康养生、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中医药创新研发“六大中心”,大力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打造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建设以中药产业为核心的“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

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总规模达到2600亿元以上,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引领能力显著增强,“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

2023年目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4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超过46万亩,产值突破44亿元;累计打造规模过10亿元的企业3家,8个以上产值过亿元的药品大品种,现代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产值445亿元,中药材年贸易总额1350亿元以上;累计创建国家和省级中医优势(特色)专科6个以上。

中医工作发展思路及措施

中医工作发展思路及措施

中医工作发展思路及措施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中医工作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积累。

为了推动中医工作的发展,以下是一些思路和措施。

第一,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水平。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要加大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中医专业的教育质量。

在大学级别,设置中医药专业,并强化对中医医术和理论的教学。

同时,加强对中医师资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中医师的专业水平。

第二,加强中医科研和创新能力。

中医工作需要依靠科研的支撑,不断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

要加大对中医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支持中医药的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

同时,鼓励中医从业者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中医科研的水平。

建立中医药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中医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三,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加强对中医药经典文献的翻译和研究,将中医药经典融入到中医教育和科研中。

鼓励中医从业者深入挖掘中医文化的价值,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创新中医服务模式和产品。

第四,加强中医药制度建设。

中医药工作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要完善中医药法规和政策。

加强对中医师执业管理的规范,建立中医师资格考核制度和执业注册制度。

加强对中医药诊疗技术和药品质量的监管,保障中医药服务的安全和效果。

第五,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医与现代医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推动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互学互通,共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通过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中医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措施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中医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系统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才能够推动中医工作的发展,使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人民,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

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品牌,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

二、主要目标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优化中医服务流程为核心,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做法,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建立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模式,县域医疗机构联合体、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普病与专病的分离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三、基本模式一是积极组建的医疗卫生服务协作联合体;医联体内部通过人员培训、会诊转诊、管理指导、资源共享、学科建设、品牌文化、结对帮扶等纽带把集团成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技术力量、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等医疗资源在医疗联合体之间、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医院之间的共享。

二是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以专科为基础,整合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人员、技术等;以系统为基础,整合内科和外科,中医和西医;以疾病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技术全面的诊疗团队,开展方便患者的诊疗服务。

三是中医综合治疗模式。

门诊设立综合治疗区,病房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做好“西学中”工作,让临床类别医生掌握多种中医技术和方法,将针灸、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用于门诊和住院病人,提高临床疗效。

四是养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服务模式。

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丰富“治未病科”内涵,将养生、医疗、康复深度融合,建立医养结合临床模式。

五是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服务模式。

充分发挥中医药慢病控制方面的作用,在医院、社区、家庭全方位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打牢分级诊疗基础。

四、具体措施(一)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夯实医院发展基础。

为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和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需要。

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医院人才发展规划。

1. 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积极促成并实施医联体内部卫生技术人员上下流动,申请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服务团队,根据需要,到我院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帮扶服务;我院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2专业技术骨干到医联体单位进修、轮训,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

2.大力引进人才。

一是根据各学科(专科)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业务骨干。

二是根据医院业务运行和发展需要,制定基础专业人员招录计划,分步实施聘用。

三是通过外聘专家、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不为我有,但有我用,提高诊疗技术和科研水平。

3.重视并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

一是严格执行“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是对所有医务人员分类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形式多层次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三是强化在职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在职教育提高,促进在职人员紧跟时代发展,掌握医学新知识。

四是强化进修学习培训,制订进修学习计划,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大力引进先进医学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水平。

4.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真正从感情、事业和待遇等方面留住人才,促进其发挥作用;要科学合理的整合人才资源,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

(二)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大力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鼓励对中医药传统疗法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群众健康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尤其是“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大力采用群众乐意接受的中医中药治疗形式,完善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考评体系,加大对优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奖励力度,条件成熟时选择一个病种试点多专业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试点,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服务。

在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中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三)继续加强临床科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一是加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制定优化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原则,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二是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及宣传。

着力打造集中医药特色、现代康复治疗手段高度融合的康复治疗中心,逐步推进肢体康复向脏器康复转化;大力推行非药物治疗,加大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等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中医治未病的宣传和健康管理。

三是研发推广使用新的中药特色制剂,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

(四)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进一步加强学科专科建设。

一是明确主攻方向,建设优势品牌科室。

医院服务能力发展规划期间,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支持,集中力量打造核心竞争学科,培育行业影响力。

二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巩固建设省中医药管理局基层特色专科。

(五)逐步规范急诊科建设,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完善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建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善急诊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留观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等建设。

同时加强急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好中西医结合急诊人才梯队。

(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和有效机制。

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队伍并落实责任。

明确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指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反复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七)继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设。

1.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成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制度;强化医务科、护理部对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多部门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协调机制。

2.遵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临床应用新技术审批程序,并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等,建立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3.进一步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落实和强化三级病历质控制度,配备专职院控员,把好院控质量关,监督科控员工作,进一步提高病案质量,完善电子病案管理,同时强化在架病历的实时监控,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4.进一步完善患者唯一身份识别等有关制度,完善手术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保障医疗安全与患者生命财产安全。

5.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体系。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性要求,着力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大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医院数字化平台建设。

二是建立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严格落实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安全防范措施。

完善数据库备份方案,确保医院计算机数据库和重点设备的运行安全。

(九)加强护士队伍与人才建设,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深化护理体制改革,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强化护理管理。

1.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专业型人才。

2.继续强化护士的培训工作。

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强化护士的中医知识培训,制订医院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要求护理人员培训合格率达 100% 。

强化护士的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对护士进行技能考核。

加强服务理念,争创护理品牌。

3.发扬中医特色,突出中医护理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科室制订辩证施护病种,制订标准护理计划,能熟练的给病人提供中医食疗及中医保健护理的知识,发挥中医健康宣教的优点。

4.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信息化工作,各种护理信息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十)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建成规范的治未病科及康复科,构建有我院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 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服务规范、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估标准、制定服务流程等;2.完成设备配置,如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等; 3.设计体质辨识表,有计划地开展体质辨识工作、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

在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积累、提高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对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和干预;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

(十一)不断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临床实验管理。

规范检验科建设,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要求和标准筹建,不断完善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质量控制制度。

不断引进各种检验新设备、新技术,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完善我院检验科业务范围。

继续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继续引进高素质检验人才。

(十二)大力引进先进的影像检查、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更新诊疗设备设施,大力提高诊疗水平。

(十三)完善中药药事管理。

1. 进一步规范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工作,完善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提高中药饮品质量。

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及储备计划,逐步开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同时对门诊和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点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证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和避免药源性伤害。

72.不断引进人才,做好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