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
鲁迅先生的生平轨迹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名社会评论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
鲁迅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晚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直至逝世。
他的生平轨迹深受中国近现代历史变革的影响。
早年生活鲁迅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落魄绅士家庭。
少年时期,他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后来进入江南海军学堂研究。
1902年,周树人赴日本留学,最初研究医学,但不久后转而关注文学和社会问题。
文学创作与思想觉醒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此后,他连续发表了《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一系列短篇小说集,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面,对封建礼教和社会不公进行了犀利批判。
鲁迅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展现了深厚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以锐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社会活动与思想传播鲁迅不仅是作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20年代,他积极参与《语丝》杂志的编辑工作,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运动。
同时,鲁迅还与许多文化界人士交往,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晚年生活1930年代,鲁迅在上海的生活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和社会评论。
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支持进步文学运动,并与其他左翼作家合作。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故事新编》等作品,继续发挥其文学和社会批评的影响力。
逝世与遗产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享年55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哀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遗产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见证。
他以锐利的目光和不屈的精神,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深刻的思想印记。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是近代无产阶级作家,拥有先进的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心,在学医期间受到新思潮的刺激,依然决定弃医从文,想要通过文字解放人们的思想、救亡国家。
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文化、思想等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其中很多的名言警句令人深思。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鲁迅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1881年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大家族,七岁开始结束启蒙教育,十二岁在三味书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并对艺术和课外书籍有着很大的兴趣。
然而,十三岁那年,鲁迅的祖父深陷科场案子被关进监狱,加上父亲病重去世,家道中落,这些经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冷暖。
1898年,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下面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始读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
1902年,鲁迅毕业后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学习语言,然后到仙台医院专门学校正式学医,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反清革命,并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回国后,在浙江的两所师范学堂任教,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2年,蔡元培请鲁迅担任教育部的官职,并任教于不同的学校。
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鲁迅备受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名篇。
1926年,鲁迅赶赴厦门大学当文学系教员并担当国学院教授,两年后创办《奔流》,并1930年主导了左翼最佳联盟创立。
1936年五十五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
鲁迅的文学成就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
鲁迅的生平简介,写一个500字的作文。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鲁迅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接受了严格的上等教育。
然而,他在年轻时就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这种认识促使他开始寻求改变,并最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鲁迅通过精细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描绘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在思想、艺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
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倡“文艺为人生,文艺为人民”的创作理念。
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鲁迅的一生是充满奋斗和追求的一生。
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思想、艺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人生历程和创作成果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鲁迅的时代背景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
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
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
《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1881—1936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日关系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后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条件。
2.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
4.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5.1913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华序幕。
6.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7.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使东三省成为其殖民地。
8.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9.1935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10.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风暴在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
作家鲁迅生平资料简介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下面是为你搜集鲁迅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以及革命家。
其中每一种说法都是有根据可循地,鲁迅在文学上面做出的贡献是极为巨大的,称之为文学家是丝毫不过分的,称鲁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以及革命家也不为过,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了人们的灵明。
但是对于鲁迅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翻译家,却是鲜为人知的。
鲁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学家,鲁迅在很多文学体裁上面都有很多经典之作,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杂文历来都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可以说鲁迅的文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精华,他笔下的文字具有唤醒人们灵魂的作用。
鲁迅同样的也是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起初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后来看到了人民的无知和昏聩,便开始了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的文字唤醒民众。
另外,鲁迅还有过很多的翻译作品,鲁迅同样他精通多国语言,而且鲁迅的翻译作品的价值非常高,所以可以称为是一个翻译家。
鲁迅也是一名老师,曾经在多个学校任职过,并且能够教育开导学生。
鲁迅的作品自从鲁迅弃医从文之后,鲁迅便开始了大量地创作文学作品,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著作等身的,并且有着很多高的艺术价值以及精神内涵。
鲁迅传第一章概括20字
鲁迅传第一章概括:童年时期的启蒙教育。
鲁迅自传概要记述了鲁迅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思想觉醒及主要作品等。
鲁迅自传以鲁迅的家庭背景作为开篇,介绍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家族的历史。
在童年时期,鲁迅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些经历使他形成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
从小学到中学,鲁迅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但他逐渐对传统文化的腐朽和封建观念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科学和哲学,这些新思想使他的思想觉醒,并逐渐形成了他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鲁迅的第一篇文章
鲁迅的第一篇文章
鲁迅的第一篇文章是《狂人日记》,它是一篇短篇小说,出版于1918年5月15日的《新青年》杂志上。
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白求恩的自述,反映了一位被社会孤立的狂人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这篇文章不同于当时的传统小说,它没有华丽的文字和流畅的叙事方式,用极其朴素的语言和打破常规的传统结构呈现出一个荒诞、疯狂和沉重的现实题材。
这一特点对当时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揭示了鲁迅的独特才华和以后的表现主义文学风格。
《狂人日记》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它引领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股反传统、批判现实的文学浪潮,成为抒发人民痛苦、呼唤自由平等的重要代表作品。
鲁迅也因此获得了“文学革命的先锋”、“文学泰斗”的美誉。
鲁迅名词解释(一)
鲁迅名词解释(一)
鲁迅的相关名词
作家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号迅卿,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化思想家、革命家。
他以
其尖锐的批判精神和犀利的笔触,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作品
•《狂人日记》:鲁迅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通过一位疯子的视角,揭露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荒谬和社会
的腐败。
•《阿Q正传》:鲁迅的小说,以阿Q这个普通底层人物塑造了中国旧社会的普通人的形象,通过讽刺和讥笑,揭示了社会的虚伪
和个人的自卑。
•《呐喊》: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白狗和草地》、《孔乙己》等。
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鲜
明的形象,揭示了封建农村和城市的许多问题。
思想
•思想启蒙:鲁迅的思想启蒙主要受到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他批判了传统文化的顽固保守和旧时社会的封建制度,主张新文
化运动和自由主义思想。
•文化意识:鲁迅关注中国人民的文化意识觉醒,他认为人民应该通过对现实的理解和思考,重拾自己的文化,摆脱旧有的思维桎
梏,从而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
•无产阶级文化:鲁迅主张无产阶级文化是革命的文化,他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应该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反对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
化的残存。
鲁迅生平详解
鲁迅独居,度过了31岁到3 8岁之间的岁月。
成熟的鲁迅
1918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1919年 鲁迅在北平买了套房子,全家虽然团聚了,但鲁迅依然孤独痛苦。 1923年 与周作人兄弟反目,同年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1925年 鲁迅第一次接触到许广平,鲁迅时年45岁,许广平27岁。 1926年 鲁迅与许广平离开北京去往厦门,九月《彷徨》印成。 1926年 抵上海间翻译、编纂、续写了《唐宋传奇集》 《萌芽》 《毁灭》 《十月》 《三闲集》 《二心集》 《竖琴》 《一天的工作》 《两地书》 《伪自由书》 《南 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 《表》 《十竹斋笺谱》 《新文学大系》
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反目。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决定搬家。鲁迅征求朱安的意见: 是想回娘家还是跟着搬家朱安坚定地表示,愿意跟着鲁迅。
临终前,她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 平和海婴。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朱安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 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
关于朱安
朱安亦是包办婚姻妻子,比鲁迅大三岁,是一位传统缠足女性:会烹饪,会 缝纫,不识字,性格温顺。因鲁迅未娶她而一辈子独守空房。
1906年7月6日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
跟着书本去旅行鲁迅自传(一)积累笔记200字
跟着书本去旅行鲁迅自传(一)积累笔记200字
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当时旧中国社会的动荡、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世态炎凉、由繁华转为凄苦的经历很容易让人想到曹雪芹,另一个在中国的晚期封建社会困顿的斗士。
后来在广州,青年学生问他为什么憎恶旧社会,他回答:“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一旦我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恨这个社会。
”是的,鲁迅先生恨,他恨这个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恨自己的无能。
要知道,在绝对强大的事实面前再有力的个体思想也如萤火与之皓月,变的渺小无比。
鲁迅第一篇白话文
鲁迅第一篇白话文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是《狂人日记》,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狂人的困
惑和痛苦,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的虚伪和荒谬。
这篇文章以狂人的日记形式呈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狂人内心的想法和矛盾。
狂
人在日记中描述了他的精神状况,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周围人的无法理解。
他觉得自
己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无法融入大众的世界。
他努力去寻求一种解脱和拯救的方法,
但是却一直找不到。
文章中狂人的痛苦和矛盾,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的虚伪和荒谬。
狂人在日记中描述了
他周围人的虚伪和不真实,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真实存在,其他人都是一些假面具。
这表
达了鲁迅对于当时社会上人们虚伪和欺骗的深刻认识,当时中国的文化并没有真正的进步
和改革,人们还是停留在旧文化社会的点滴中。
《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它的语言简单易懂,深具感染力,引起强烈共鸣。
这篇文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创造了白话文小说的先河,同时也表
现出鲁迅深刻的思想和文学天赋。
鲁迅的生平及其创作
•
Hale Waihona Puke 怀鲁迅(郁达夫)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 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 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 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 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 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 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 的寂静。
• 言论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 有的。 •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 其实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 路。 •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的两位妻子
她们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 上。 她们不是传奇,华丽的背后也 苍凉。
• 朱安 鲁迅的第一位妻子,小脚,没读过书的朱安 是旧中国的产物,而鲁迅则是留洋归来的新 文化的代表,他从一开始就带着负面的情绪 与之相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恋 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观点,鲁迅何尝不知,但 是,他毕竟是旧中国淤泥里走出来的,粘在 裤腿上的泥是甩不掉的,母亲的“礼物”又 不得不收,所以这一场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鲁迅作品 • 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 乙己》、《药》、《故乡》、《社戏》等14篇作品;《彷 徨》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 24篇作品。 •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简介200一300字
鲁迅简介200一300字篇一:鲁迅生平简介300字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号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篇二:鲁迅生平简介300字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附:鲁迅故事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鲁迅生平详解
关于朱安
朱安亦是包办婚姻妻子,比鲁迅大三岁,是一位传统缠足女性:会烹饪,会 缝纫,不识字,性格温顺。因鲁迅未娶她而一辈子独守空房。 1906年7月6日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
婚礼完全是按旧的繁琐仪式进行的。鲁迅装了一条假辫子,从头到脚一身新 礼服。周家族人都知道鲁迅是新派人物,估计要发生一场争斗,或者还会酿 成一种出人意料的奇观,于是便排开阵势,互相策应,七嘴八舌地劝诫他。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一切都很正常,司仪让鲁迅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就连鲁迅的母亲也觉得很异常。
1871年,周福清(鲁迅祖父)赴京会试,中贡士,殿试获第三甲第十五名。
1894年,浙江举行乡试,五户周家的亲友,均有人应试。他们打探到主考 官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榜进士,便凑了银钱一万两,恳求他去贿赂考官, 以求中举。仕途的坎坷,并未使周福清觉醒,翰林的光环给家族的荣耀仍 是那么地诱人。他初感不妥,踌躇不决,但清朝卖官现象的蔓延,屡试不 第的儿子步入仕途的渺茫,使周福清心存侥幸,决定铤而走险。于是,他 给殷如璋书写亲笔信一封,内附银票一万两。 9月7日,殷如璋的船只抵达苏州,停泊在阊门码头。周福清随即差陶雇小 船,设法靠近殷的官船,将信送上。恰巧副主考周锡恩在主考船上聊天, 殷接信后,不便拆阅,搁于茶几,仍与副主考叙谈。也合该出事,素来办 事精明的仆人陶阿顺,唯恐银票有闪失,高声嚷道:‚信里有万两银票, 怎么不给一张回条?‛殷为示清白,将信交周锡恩启阅,于是案发。
பைடு நூலகம்
成熟的鲁迅
1918年 1919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1926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在北平买了套房子,全家虽然团聚了,但鲁迅依然孤独痛苦。 与周作人兄弟反目,同年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鲁迅第一次接触到许广平,鲁迅时年45岁,许广平27岁。 鲁迅与许广平离开北京去往厦门,九月《彷徨》印成。 抵上海。与许广平女士同居。同月《野草》印成。
鲁迅生平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Biblioteka 我 以 我 血 荐 轩 辕
第 五 部 分
朱安
1906年,25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国,出于 孝顺遵照母亲的意见而与时年28岁的朱 安结婚,虽然在那个婚姻爱情只能是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毕竟鲁迅可是去过 日本留学的人,不容小觑,所以朱安虽 然得到鲁迅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心,他一 生未与朱安同床(据荆有麟回忆,鲁迅 称多年来只有两三次)
好 好 学 习
天 天 向 上
第 三 部 分
鲁迅
中国伟大思想家革命家
第 一 部 分
中文名:鲁迅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绍兴 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呐喊》《彷徨》《狂人日 记》《朝花夕拾》等 外文名:Lution (洋气)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 身高:161cm (证明浓缩的都是精华) 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原名:周樟寿、周树人
(红花不一定配绿叶)
第 六 部 分
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 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 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 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 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 也只能算是“二房”, 真正的“大房”是鲁迅 在浙江老家的女人—— 朱安 但对一个女人来说,得到一个男人真正的爱情比一个虚空的名分要幸福得多, 他们两个的爱情结晶是个可爱的男孩,因为在上海出生而且又是个婴儿,所以 就叫海婴。
第 四 部 分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第
二 部 分
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 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 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 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在北京任内阁中书, 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闲居在家。后因肺结核而死。鲁 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 力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工作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夜以继日的忘 我工作。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些什么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 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80斤,可是他依然坚持着写作和翻译文章。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 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
高一鲁迅文化常识练习
1.鲁迅的文学常识鲁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
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后于1984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传第一章概括20字
鲁迅传第一章概括20字
鲁迅传第一章概括参考内容:
鲁迅传第一章“童年”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鲁迅在绍兴的童年时光。
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老师,虽然家境贫寒,但对于鲁迅的教育却相当重视。
鲁迅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了许多基本的知识,也培养了对于文学的兴趣。
鲁迅的童年并不快乐,他经历了许多家庭和亲人的变故。
他的父亲去世后,家庭陷入了困境,他不得不辍学去帮助家里维持生计。
然而,在这种贫困的环境下,鲁迅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并坚持读书。
他在绍兴的私塾中学习了许多经典著作,如《水浒传》和《西厢记》,同时也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说和诗歌。
在绍兴的岁月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童年经历使他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异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他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段时间内他的家庭经历了许多变故,这些变故激发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并为他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奠定了基础。
鲁迅传第一章还提到了他与母亲的关系。
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教给他很多道理和知识。
母亲对鲁迅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她希望鲁迅能够超越自己的境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鲁迅对母亲的爱和敬意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到了母亲的形象。
总之,鲁迅传第一章通过讲述鲁迅在绍兴的童年时光,展现了他早期的成长和受教育经历。
这段经历对于鲁迅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读者揭示了他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
鲁迅生平的简介
鲁迅生平的简介鲁迅生平的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着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生平简介: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
后弃医从文学(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
鲁迅生平及文学作品简介
鲁迅生平及文学作品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故乡》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文集选《而已集》文选《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
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鲁迅导言:据说中学里流传“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为何“怕”鲁迅?可能因为鲁迅是经典作家,和年轻人总会有时代的隔膜,读起来有点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可能由于中学语文课的鲁迅没有讲好,造成鲁迅严厉、尖刻的印象,不那么好接近。
但是,如果多读点鲁迅,读进去就能去除对鲁迅的隔膜与误会。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什么意思呢?宁可失去一个殖民地(财富,物质)也不愿失去一个伟大的作家(文化,精神)。
在丘吉尔看来:对英国而言,一个伟大的作家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文化上的贡献,远大于一个富饶的殖民地所带来的财富。
丘吉尔的这句话是形容一种文化象征的极端重要性。
英国人乃至许多西方人,已经把莎士比亚这样的经典当作民族精神的依持,当做可以生生不息地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
鲁迅对我们民族的现代文化,也有类似莎士比亚之于西方文化的经典价值,而且鲁迅的影响是更为现实的,在当下这样一个价值标准比较混乱,民族精神的重构面临极大挑战的时期,我们需要加倍珍惜鲁迅这份精神遗产,特别是文科的学生,如果没有读过几本鲁迅的书,不了解鲁迅的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价值,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第一节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一、鲁迅生平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思想遗产和文学遗产。
鲁迅的精神被指称为中华民族魂。
鲁迅被尊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同时也是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鲁迅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可能读过鲁迅的作品,但是与此同时呢,每一次读鲁迅的作品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
可以说,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那么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鲁迅的文学世界当中。
首先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简介。
首先来看鲁迅的生平。
鲁迅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中的几代都是读书人,他的祖父周介孚在京城做官,所以周家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名望的。
鲁迅在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应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在他13岁的时候,鲁迅的家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故,就是他的祖父周介孚因为牵涉到一场科考的贿赂案当中而被捕入狱,接着他的父亲得了重病,不治而死,那么这样的变故,使得周家遭受了经济危机,由于祖父入狱需要花钱打点,父亲治病需要花钱,周家一开始是变卖田产,后来就典当衣服首饰,少年的鲁迅因此呢就常常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他还曾经寄人篱下,到乡下的舅父家去避难,在这个过程当中鲁迅可以说饱受了世人的冷与嘲讽。
鲁迅后来谈到这段经历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样一场变故,可以说给鲁迅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在1898年的时候,鲁迅决意离开故乡到南京去求学。
而当时由于家境不好,他只能选择不花钱的学校,就是洋务的这种新式的学堂,江南水师学堂,那么这样的新式学堂在当时是被人们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学校,人是没有前途的,鲁迅那就事到这样的学堂去学习了。
江南水师学堂是一个新式的学堂,但是鲁迅去了以后发现封建的思想仍然非常浓重,学校是培养海军的,但是学校有游泳池,因为淹死了几个学生,游泳池就被关闭了,而且学校还在这个游泳池上盖了一座庙,所以鲁迅说这个学校是乌烟瘴气,一团糟糕。
次年他就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在这个学校学习期间呢他开始接触到一些新思想,比如说学习了自然科学,物理学,地质学,矿物学的知识,同时还接触到了欧洲18世纪以来的启蒙思想,比如说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就是系统的介绍了社会进化学的这种思想,鲁迅受到的影响很大。
在1902年鲁迅毕业之后就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到日本去留学,在日本,他一开始到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在1904年的时候,他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鲁迅之所以选择学医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呢因为他在日本期间看到了西方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非常的重要,因此他希望以此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重视,第二个原因就是由于他自己的父亲当时好像是被庸医耽误了,鲁迅决意要学医,去救治像他父亲这样被庸医所耽搁的病人,鲁迅一辈子都不相信中医,他的父亲当时据说是被一个名医越治越重,最后就死去了。
那这两个原因就是他选择学医的原因。
鲁迅在日留学期间,当时的日本东京实际上是一个海外的中国的革命党人活动的一个中心。
所以在那儿云集了一些中国的革命党人,那么鲁迅也和他们有过接触,而且也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经历了在他人生当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弃医从文。
我们大家都对这个非常熟悉,这个幻灯片事件,鲁迅在学校上学期间,老师在课堂上就放映了一张幻灯片,就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他替俄国人做间谍被日本人抓住以后杀头,那当时围观在周围的中国人非常的冷漠,鲁迅就为这个场景所触动,正是他认识到要想改变民族的命运首先要改变的是国人的精神,最能够改变国民精神的是首推文学和艺术,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
在1906年他就离开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
到东京从事文学活动,从1907年他开始发表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论文,比如说像《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等,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这样的重要的思想。
与此同时,他还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文学活动,比如说和他的弟弟周作人翻译了一些外国的作品,合编为《域外小说集》。
这是他最初的在日本的一些文学活动。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回国以后,他先后在杭州和绍兴的中学任教。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蔡元培就邀请鲁迅去教育部任职,所以鲁迅就去了,后来呢他又随着教育部迁移到了北京,这一段时间呢,可以说是鲁迅非常苦闷和消沉的一段时间,首先他亲历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鲁迅感到非常的振奋,他亲自鼓动学生去上街演说,可是呢,辛亥革命的事实让鲁迅发现辛亥革命根本没有触及到中国的真正的改革,没有改变中国沉睡落后的社会现实,这让鲁迅感到极度的失望,那么再加上当时他的个人的情感生活,这个不幸的婚姻也使鲁迅感到非常的痛苦,他在这个教育部任职,机关里呢非常腐败,整天无事可做,这个时候的鲁迅就开始整日躲在屋里抄写古碑,整理经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成了鲁迅一生当中这次重要的转折,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在友人的鼓动下鲁迅压抑已久的思想情感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地喷发出来。
这就是在1918年的时候,他首次使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
此外,他还写了精悍的,锋利的杂文,又在《坟》,《热风》,《华盖集》等集子当中。
在文学创作之余,鲁迅还积极的参与组织文学社团,编辑新文学刊物,应该说在这个时期鲁迅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之后,鲁迅先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致力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和讲授,但在这期间五卅运动之后,他经历了像女师大事件,还有318惨案,在这样一些血的残酷与事实面前,鲁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挫折。
1926年8月,由于他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他就离开了北京到厦门去任教,不久又从厦门辗转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那正是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他亲历了广州的415反革命政变,这个415反革命政变的发生距离412才仅仅几天而已,在这次事件当中,许多共产党人和工人被杀害,残酷的事实再一次使鲁迅感到巨大的冲击,无比的悲愤和痛苦。
1927年10月,他就和许广平一起从广州到达了上海,从此定居上海。
从1927年开始鲁迅就进入到了他生命当中的最后的10年。
那么在最后的10年当中鲁迅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且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此同时呢他参与了左联,支持左翼文学运动,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
这是鲁迅生平的一个简单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鲁迅的文学创作。
二、鲁迅的文学创作鲁迅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散文和杂文上。
他的小说集了一共有三部,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集呢则有《野草》和《朝花夕拾》。
杂文是鲁迅笔下数量最多的文学作品,那充分地反映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前期的杂文主要有《坟》《热风》等等,那么在最后的10年当中呢,鲁迅主要是以杂文为主。
这一时期创作的杂文集非常多,像《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等。
我们前面说鲁迅被尊称为现代小说之父,他也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那么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就是他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文体上,尤其是从文体上来说,他不断地进行着新小说的文体实验,当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推向成熟,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开创了多种试验的源头,除了小说以外,鲁迅还倾力进行范文的创作,在他的笔下,尤其是杂文这种形式得到了这种丰富的发展。
可以说是鲁迅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体。
除了小说之外,杂文也非常能够反映鲁迅的文学成就。
在简单的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和创作之后,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问题,鲁迅的思想发展。
三、鲁迅的思想发展我们前面讲,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我们要想进入到鲁迅的文学世界,我们必须要了解鲁迅的思想,因为他的思想是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
通过前面介绍鲁迅的生平,那么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鲁迅的一生啊,正好处在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极为曲折的历史时期。
比如说就从他1909年从日本回国到1927年这段时间,他就经历了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的潮起潮落,五卅运动以及大革命的高潮到失败的历史转折。
所以说呢鲁迅他亲历了多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那么在风云变幻当中,鲁迅的思想也充满了变化。
所以我们很难就用两句话把鲁迅的思想交代清楚,而我们也很难把鲁迅的思想归纳到某一个思想体系当中,我们可以说鲁迅是反传统,鲁迅是存在主义,鲁迅是启蒙主义,又或者说鲁迅是个性主义,是人道主义,那么到后期他又是阶级斗争的战士。
那么这些似乎又都从不同侧面触及到了鲁迅思想的某一部分,但是呢我们又很难把鲁迅的思想完全归纳到某一个思想体系当中。
我们说鲁迅的思想是非常丰富,复杂甚至说是矛盾的。
但是从整体上学界通常把鲁迅的思想分为前后两期。
以1927年,他到上海定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从1927年他到上海定居之后,进入到了他的生命当中的最后10年,那么在这10年当中,鲁迅的思想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就是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早期坚持个性主义,到后来站到阶级角度认识到群众的力量。
他的思想经历了这样的一种变化。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着重谈一下他的思想的这种变化。
前期思想当中的进化论进化论是鲁迅早期思想当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实际上不仅仅是鲁迅,许多的知识分子都受到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可以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时代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