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
师德的实践与传统
师德的实践与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的实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德是师范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师德的实践与传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阐述传统对于师德的启示与影响。
一、师德实践的内涵师德是教师应当具备的道德和职业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践行的伦理规范。
师德实践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同时,师德实践还包括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独立自主、廉洁奉公等方面的要求。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师德实践的启示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师德的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首先,儒家文化强调师生关系的亲密和师道尊严的维护。
《礼记·子路》中有云:“子之所指,尽矣已矣。
”这一句话表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教师的责任担当。
同时,儒家文化还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师德实践的全面性和社会意义。
其次,佛教和道教也对师德实践有着独特的启示。
佛教强调“以慈悲为怀,以智慧指导”,提醒教师要怀有善心,关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道教则注重“顺势而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传统精神对师德实践的影响传统精神对于师德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传统教育注重德育教育。
在古代,教师的地位崇高,被视为良师益友。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者。
这种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的德育目标高度契合,强调人格的培养和道德规范的传承。
其次,传统教育倡导师生关系的亲密和和谐。
在古代儒家思想中,师生关系被视为亲情关系,教师应当以父母般的关怀对待学生。
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共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最后,传统文化也强调敬业奉献和纯洁奉公。
传统中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求教师以廉洁奉公的态度执教,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这种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是师德实践的重要保证和力量源泉。
四、实践中的师德传承在实际工作中,师德的传承需要教育系统、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评估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并提供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启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诚实和家庭观念,这些价值观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仁爱的理念在教师职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仁爱强调关心他人、宽容和尊重他人的特点,这些都是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应该以仁爱为出发点,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其次,诚实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崇尚的核心价值之一。
教师要以诚实为准则,对学生、学院和社会保持真实和守信的态度。
最后,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推崇家庭美德和亲情。
第二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度启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涉及到个人品德修养,还关注社会和国家的道德建设。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应该有责任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敬老尊师”观念可以引导教师尊重学生和尊重老师。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孔子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广度的启示。
教师应牢记自身身份,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公益事业。
总结和回顾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深度和广度的启示。
深度上,仁爱、诚实和家庭观念的理念,为教师起到了榜样作用。
广度上,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敬老尊师”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都对师德师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对师风师德的启示
传统文化对师风师德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师风师德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强调。
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培育和践行良好的师风师德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教育理念,来阐述传统文化对师风师德的启示。
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对于塑造良好的师风师德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师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师重道、师德高尚的思想观念,使得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备受尊崇。
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职业形象和道德修养有着高度的自律要求,树立起了崇高的师德观念。
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为教师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仁爱之心、正直之德等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道德规范教育了教师敦品尚学、忠诚教育事业、宽严相济、慈悲为怀的重要品质。
教师应该以德育为根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使得教师们在师风师德建设中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对于发展良好的师风师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强调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时制宜,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师们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践行师德,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结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践行良好的师风师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教育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价值指引和行为准则。
教师们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塑造良好的师风形象。
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
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代代相传的文化体系,是社会的精神和道德支柱。
教师作为国家的文明传承者和社会的培养者,其职业道德的涵养同样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涵养进行阐述,并重点探讨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和启示。
1. 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礼仪、智慧和诚信,这些道德观念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影响。
仁爱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对学生无私无畏地奉献爱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礼仪是教师应有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言行举止得体、礼貌待人,做到以身作则;智慧要求教师有博大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诚信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做到忠诚守信。
2. 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教师在社会地位和威望上一直受到重视。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受到尊敬和敬仰。
这种社会风气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涵养具有重要影响,使教师更加注重自身修养,严守职业操守,以身作则,做到真正的师德高尚。
3. 孝顺忠诚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顺和忠诚,教师作为社会的孝子和忠臣,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忠实于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将知识和智慧传承下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孙,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用心关爱,做到以诚待人,以孝敬学生成就感。
1. 弘扬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在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涵养要以弘扬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为基础。
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走正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应以礼仪之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应以智慧之德提升自身修养,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应以诚信之行严守职业操守,取信于人。
2. 建立尊师重道的教育风气在新时代,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身修养,严守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和敬仰。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_崔宇清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
崔宇清
( 湖 南 省 沅 江 市 第 一 中 学 特 级 教 师)
[摘 要] 本 文 介 绍 了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视 域 下 师 德 理 论 七 个 方 面 的 精 华 : 重 师 德 , 严 其 选 ; 德 才 兼 备 , 做 个 “ 通 人 ”; 以 身 作 则 , 言 传 身 教 ; 诲 人 不 倦 , 乐 于 奉 献 ; 热 爱 学 生 , 责 任 心 强 ; 教 书 育 人 , 为人师表; 学识渊博, 教学有方。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师德理论对当今师德建设在思想、组织、制度 及教师自我教育方面的六点启示。
事业, 老天会保佑我, 恒魃能把我这样?”孔子视事业
古 代 一 直 官 学 私 学 并 举 , 官 学 “ 严 其 选 ”, 私 学 更
重于生命、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至今仍不失为我们教
是市场调节、自然选择, 往往是名师弟子三千, 而无
师的榜样。
才学不贤德之师无人投其门下。科举实行之后, 更是
( 五) 热 爱 学 生 , 责 任 心 强
主 体 内 部) 的 内 在 要 求 。 《荀 子·致 仕》: “ 师 术 有 四 ,
( 《论 语》) 韩 愈 也 说 : “ 弟 子 不 必 不 如 师 , 师 不 必 贤 于
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 可以为师; 耆艾而信, 可
弟 子 。” ( 《师 说》)
以为师; 诵说而不陵不犯, 可以为师; 知微而论, 可
王 夫 之 《四 书 训 义》: “ 师 弟 子 者 以 道 相 交 而 为 人 伦 之
而 知 其 美 恶 , 然 后 能 博 喻 , 能 博 喻 然 后 能 为 师 。” 《说
一 。 …… 故 欲 正 天 下 者 之 人 心 , 须 顺 天 下 之 师 受 。 主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通用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篇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学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到师德建设的学习对一个老师很重要,体会很深。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
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因自身素质不完善,忽视了学生细小的举动。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小事,一不留意过去了。
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冷静地想一想,其实,这是一种“心罚”,它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对教师的说教进行认知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教师自身的言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评价。
如果二者一致,学生就会乐意接受,反之,就会抱鄙夷甚至抵制的态度。
的确,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便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因为教育不是演戏,假象逃脱不过学生明亮的眼睛。
教师只有以自己言行统一、表里一致的美好品德为载体,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使他们在对真理的信奉中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
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传承传统师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一直是教育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是师德养成的重要对象。
在传统师德视域下,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大问题。
一、通过传承传统师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观念。
中华优秀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关于师德的思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中华优秀文化中,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要求教师要对自己肩负的教育任务负责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有“随遇而安,谦虚待人”的思想,要求教师要以谦虚、包容、宽容的态度待人接物;还有“慎言”的思想,要求教师用言行举止来教育人,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这些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思想,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传承的,也是我们可以用来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观念的重要资源。
二、积极实践师德,注重青年教师的师德行为的养成。
培养师德观念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实践。
在实践中,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家长,青年教师都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所具备的师德素养。
例如,在班级管理方面,青年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树立正面榜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到教师的师德品质,并通过以点带面,对班级进行全面的引导。
在与家长沟通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始终保持沉着、客观、理性、友好的态度,尽可能地让家长的语言变得更平和、更理智。
三、采用多种形式,打造教师师德培养的“平台”。
对于青年教师师德养成来说,一个良好的培养平台至关重要。
这个平台,可以是由学校领导亲自带头组织的培训课程,也可以是由同行教师建立的经验交流平台,还可以是由教师社团或者其他教育组织引导的理论研究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青年教师可以不断地获得师德思想的深入认识,同时也可以得到同行或者中老教师的精神引领与互动交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师德素质。
四、加强师范教育,培养青年教师和村班级教育的骨干力量。
师范教育体系中,是重要的教育培养机构之一。
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传统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文化传统。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石,应当在传统师德视域下养成好的师德,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传统师道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传统师德入手,探讨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重要性和路径。
一、传统师德及其重要性传统师德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是几千年来教育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师角色定位的综合体现,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对学生的爱护、引导与帮助,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勤勉努力,对社会的责任担当等。
传统师德的核心是“仁”,即仁爱和仁心,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心、关怀学生的心,更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工作中切实关注、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传统师德还注重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影响力,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时代新人。
在当今社会,传统师德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希望从教育工作者中看到更多的师德、师风和师魂。
因此,秉持传统师德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有助于青年教师发挥榜样作用,影响学生和社会大众。
二、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路径1. 注重师德教育师德教育是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青年教师,教育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包括理论课程、案例讲解、经典阅读等。
制定师德标准、协作评价和考核机制,明确青年教师应遵守的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根源上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2. 加强自身修养青年教师是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应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修养。
传统文化,体现师德
传统文化,体现师德引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师德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如何体现师德,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师德典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传统文化强调“格物致知”,鼓励人们通过实践来增长知识。
这一观念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
此外,传统文化还强调“教学相长”,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相互学习。
这些教育价值使得传统文化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1.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到传统价值观、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智慧和方法可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例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强调“以德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修养。
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通过讲授传统经典、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师德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民族传统,培养文化自信心。
这种文化自信心对于师德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传统文化体现的师德典范1.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注重师道与德教育,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他的教育思想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师德的重要性。
2.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
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启示更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仁爱”和“诚信”。
作为高校教师,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要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种仁爱和诚信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高校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敬师尊道”和“教育为本”。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之舟。
高校教师应该发扬敬师尊道的传统美德,尊重教育事业,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重视教育本质,并以传统文化为指导,高校师德师风可以得到有效塑造和提升。
此外,中华传统文化还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高校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修养,还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通过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
教师要以仁爱和诚信为基础,以敬师尊道和教育为本为指导,同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通过这些启示,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高校教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
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中国是个尊师重道、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而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影响。
尤其是传统文化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师德师风的影响与传承,更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出发,探讨传统文化对于师德师风影响以及如何传承。
一、以仁爱之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师德师风的影响“仁者爱人、恶者不爱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作为教育者,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系需要基于“仁”的理念来建立。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良好培养,更要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发扬所为教育者的“仁爱”气质,耐心听取学生的观点,因材施教,体贴、帮助学生。
这种以仁爱之心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矫正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学生成才道德形象,倡导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礼、义、廉、耻等传统观念对于师德师风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等观念也对师德师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育者的身份本应起到示范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礼”的标准;有些教师学术不端、利欲熏心;有些教师甚至与学生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这是完全违背“廉”与“耻”的原则。
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师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对于这些传统观念的教育,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礼”、“义”、“廉”、“耻”的重要性,进而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三、对师德师风的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源性文化,对于现代教育具备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礼乐教育等等,都在不断地为当今教育事业提供精神支持和智慧。
同时,教育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注重对于作为血脉的文化传承,让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运用到自身的行为当中。
这不仅仅能够让教育事业更加和谐,而且能够让传统文化持续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于师德师风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者只有在传承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才能够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一、引言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启示。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尊师重道、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与当代高校教育紧密相连。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以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化。
二、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旨在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
这一理念与现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并通过榜样引领来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三、尊师重道的价值观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价值观念,意味着对教师的尊重和对道德规范的遵守。
在现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应该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亲近学生、引导学生,并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只有尊师重道,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教育师生关系,推动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倡导德行修养德行修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项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强调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德行修养,保持道德操守、遵纪守法、秉持公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德之才。
五、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的重任。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应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牢记民族使命,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中华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化。
尊师重道、德行修养、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与高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密切相关。
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
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是传播文化,传承知识的重要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责任,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高度的道德素养。
因此,如何涵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与指引,成为目前亟需回应的现实问题。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涵养提供重要帮助。
首先,儒家思想为教师倡导了仁爱之道。
孟子曰:“爱人者,可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概念,也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榜样。
教师应该以爱心、耐心、责任感为支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正确的引领。
而孟子所阐述的“天道之行,轻则不尽,重则不移”也提醒着教师要秉持恒心、坚定信仰的态度,耐心引导学生踏上知识探究和自我成长的道路。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的内外修身和谐之道,适用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涵养。
道家思想中的“内资外秀”是一个完整的理念,即需要先从内在修身开始,然后保持融洽和谐的外在形象。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应该从自身开始,积极学习、实践,以身作则,做一个遵纪守法、守信用、尊重他人、勤奋好学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己外在形象,注重个人仪表的端庄和谊善的外交,以树立良好的教师教育形象。
最后,佛家思想中的“慈悲爱心”可以帮助教师摆脱功利和浮躁,追求卓越的职业境界。
佛教中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寓意着一片微不足道的小草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用慈悲之心关注和尊重每一个成长者,并从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寻自我价值与价值意义,远离功利和价值观扭曲的道路,做一个靠谁都不依附的“自在人”。
总之,传统文化为教师职业道德涵养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心灵支撑,教师应该通过关注道德,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推动教育行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中国传统师德理论源远流长,其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从古至今仍被不同文化,历史时期及学科范畴所重用。
师德理论既是指师生关系中容许及推崇的各种道德素养,又反映师生关系本身存在的富有智慧及哲理,其历史的深远意义不仅体现在当代的教育实践之中,更在于引导教师及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自律、终身学习和实现价值。
从史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师德理论一直延续至今,体现于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及思想体系之中,如儒家文化及其“仁”理思想、道家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孟子》中“师德教育”、《论语》中“因材施教”、《礼记》中“谦让义仁”及“爱众”等,大多含括“尊师重道”及“以众利举一”的思想观念,以此关注师德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同样具有实践意义,首先,尊师重道是师德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要尊重自身师表,学习他们所传授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人格提供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作为一个榜样,通过自身行模范。
此外,教师还要用责任心来对待学生,给学生指明方向,权衡学生的利弊,帮助他们寻求思想及行为规范,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以期实现教学的目的。
此外,以众利举一是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即以自身行为表现榜样,用学生的利益进行督促及激励,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榜样的思想发挥作用,用成功的案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为树立崇高的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以期为学生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包含尊师重道、以众利举一等多种思想观念,对于今日的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引导教师和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自律、终身学习和实现价值,更能为培养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教师要切实体悟师德理论的实质,不仅在学习上加强自身能力,而且要以榜样的行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索完善人类社会的发展之路。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
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
以传统文化助力师德教育
以传统文化助力师德教育《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里面记载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通过诵读《论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敬业乐业、学高为师、因材施教、身正为范等师德观。
要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不仅要立足于我们当下的时代,更要去寻找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德之根。
从《论语》中学习师德精神,是博古而通今,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它值得我们教师认真研读,以便于成为一名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新时代教师。
一、艰苦奋斗,敬业乐业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不如“好”,“好”不如“乐”,教师尤其需要这种“乐”的精神。
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能只是停步于“知”的层面,也不能仅凭爱好或喜好来支撑自己在这一行业长久发展,只有当教师真心实意地乐于教学中,才能有持久的动力支持一位教师在其中艰苦奋斗下去。
孔子为了儒之大道,多年游走于各地,悉心教导自己的弟子,把儒家文化发扬光大。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视之为动力源泉,这便是乐业。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更加优渥,许多人将物质的追求凌驾于道德之上,所以出现了许多追名逐利而丧失本心的反面事例。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在其中矣。
”颜回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像颜回这样的仁人君子,他们能做到淡泊致远,不求外在的奢靡,而只求内心的富足。
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有当“螺丝钉”的觉悟,要扎根于教育事业中,重视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努力。
虽然温饱是现实问题,但不少教师只是为了追求更好地评上职称或荣誉而努力,谈到教学就是做活动,教学成果仅靠活动照片撑起来。
这种功利性的行为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极大地违背了为师者的初心。
我们应该尝试在拼搏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要把自己学科的知识学扎实、学牢固,更要关注学生的所得,不能只是为了“名”和“利”所驱使,成为一名功利主义者。
敬业乐业需要牢牢地树立“螺丝钉”精神,不当金,也不当银那样软弱的“螺丝钉”,而是要当一颗铁“螺丝钉”,即便满身锈迹也要扎根于这一行业中,深深地钻在育人的事业中。
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
以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在不断受到重视,如何在传统文化的涵养下培养和发扬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对于培养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传统文化在教师职业道德涵养中的作用以及新时代教师如何应用传统文化来涵养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价值观念方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强调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这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等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忠孝、诚信、孝道等观念也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热爱教育事业、忠诚学校、诚实守信等理念息息相关。
2.思维方式方面:传统文化对于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强调了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理念,对于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种佳范。
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爱之道、仁者爱人等思维方式也为教师学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3.行为规范方面: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礼仪规范、行为规范等对于教师职业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例如孔子所提倡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告诉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识,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传统文化也对于教师待人接物、为人师表等行为提供了行为规范。
传统文化与教师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力量源泉和道德规范的传承者。
如何在新时代中结合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涵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在教师职业道德涵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塑造道德人格: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可以对教师进行人格修养和道德塑造。
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义道德、孝道忠诚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人格。
只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德才兼备、正直诚信的优秀教师。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
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近年来,师德师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师德师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实践,既是一种传承与发扬,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师德师风在当代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风1.1 儒家思想中的师道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强调师道,将教育者视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孔子提出的“道不远人”,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善行和道德修养影响学生。
在儒家文化中,师德师风被视为一种道德底线和职业道德的体现。
1.2 佛教与道教对师德师风的思考佛教和道教也对师德师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与智慧,教育者应以慈悲心和智慧引导学生,注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将教育视为一种修道,教师应注重修身养性,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二、师德师风的当代实践2.1 师德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师德师风问题日益凸显。
教师的示范作用变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负责教学任务,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
教师的品德问题将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
2.2 师德师风的培养途径师德师风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其次,教师自身应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
同时,家庭、社会和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
2.3 师德师风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师德师风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师德师风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师德师风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传统文化对当代实践的启示3.1 重视道德教育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师风观念给当代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代启示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指导,也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现代启示。
本文将从尊师重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信为本等方面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启示。
一、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对教育者的尊重和敬意。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应当秉持尊重教职工、崇尚知识和智慧的态度。
1. 尊重教职工高校教职工是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
作为学生,应当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底线。
作为同事,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共同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2. 崇尚知识和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应当崇尚知识,注重学术研究,提倡创新思维。
我们也应当崇尚智慧,鼓励教职工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智慧运用于教学和科研实践中。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关系和社会责任。
1. 个人修养个人修养是高校教职工的基本素质,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我们应当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良好的品行;注重学术修养,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心理修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家庭关系家庭是个人修身的基石,也是高校教职工获得支持和关爱的重要场所。
我们应当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尊重配偶、关心子女、孝敬父母。
也应当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品德。
3. 社会责任高校教职工不仅要履行教学科研职责,还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诚信为本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诚实守信、讲究道义。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应当坚持诚信原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1. 建立诚实守信的意识高校教职工应当具备诚实守信的意识,不撒谎、不作弊、不抄袭。
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启示
传统文化对师德师风的启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对于师德师风的启示和借鉴。
师德师风作为教育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关乎着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提升师德师风具有重要意义。
一、儒家文化弘扬仁爱之道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仁爱之道为核心。
在师德师风方面,儒家文化告诉我们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关怀备至、严师胜友。
以师德师风示范引领学生,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而这种仁爱之道的展现,必将产生深远的教育影响。
二、道德经教诲勤勉自律道德经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教诲,教导人们要勤勉自律、守正出奇。
这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勤勉和自律的重要性。
只有教师做到勤勉和自律,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
三、孔孟之道倡导教育公平孔孟之道强调教育公平,提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教师要坚守教育公平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古诗词教育修身养性古代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古诗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古诗词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文化传统弘扬爱国情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历来崇尚爱国情怀。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学生能够深入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从而培养起坚持爱国主义的信念和情感。
六、传统文化教导尊重师长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对师长的尊重和敬意。
在教育中,教师不仅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也应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老师的教育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策 [ ]. 海 师 专 学 报 ( 育 科 学 ),20 , ( ) . J 青 教 0 7 2
[ ]陈国 良. 育筹 资 [ 7 教 M]. 京 : 中 国高等教 育 出版社 ,2 0 . 北 0 0 [ ]刘平. 8 当前我 国高等教 育投资体制 多元化改革 问题 的探 讨 [ J ]. 赣 南 师 范 学院 学报 ,2 0 ( ) . 0 6, 4 [ ]孙 培 . 国 高等 教 育投 资规模 存 在 的 问题 与对 策 … . 育 9 我 教 教 学 ,2 0 ( ) . 0 7, 5 [0 1 ]王 善 迈 . 国教 育 投 资 体 制 改 革 []. 育 发 展 研 究 , 我 J 教
19 () . 9 9. 6
[2 1 ]潘军. 谈 “ 育 市场化” 【]. 育与经 济,2 0 () . 也 教 J 教 0 0, 1 [3 1 ]沈百福、 地方教 育投资研 究 [ 北京 师范大学 出版社 ,2 0 . MJ. 0 3
注释 :
【]李云. 1 关于我 国 高等教 育投 资 来源结 构 变迁的 几点思 考 【 J ].
企业 家天地 ,20 , () . 0 7 6
【 ]叶欣 茹 . 等教 育 投入 结 构 的 演 变及 动 因 分析 []. 等 2 高 J 高
( 责任 编 辑 :尹 红芳)
维普资讯
・德 育 透 视 ・
师” ,说 明 中国古 代 的 历 代 帝 王 都是 十分 重 视 选 择 教 师
考。
一
他 们 提 出高 层 次 的 道 德 要 求 。 《 子 ・ 子 上》: “ 孟 告 弈
之 教 人 射 ,必 志 于 彀 。 大 匠 诲 人 必 以规 矩 ,学 者 亦 必
以规 矩 。 ( 文》: “ ,上 所施 ,下 所 效 也 。 ” ( 说 教 ”杨 雄
■
《 言 - 行》: “ 学 不 如 务 求 师 。师 者 ,人 之 模 范 法 学 务
[ ]闵 维 方 . 等 教 育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 3 高 M]. 京 :人 民 教 育 北
出 版 社 .2 0 . 0 2
[ ]杨周 复 . 4 高校 筹措 办 学 资金 要 处 理 好 几 个 方 面 的 关 系[]. J
教 育 财 会 研 究 ,2 0 , ( . 0 1 5)
既圣 矣 。 ”孔 子是 这 样 说 也 是 这样 做 的 。有 一 次 ,孔 子 带 着 他 的 弟 子 们 离 开 赵 国 到 宋 国 。 正 是 七 月 的 中午 , 烈 日炎 炎 ,暑 气 熏 人 ,弟 子 们 气 喘 吁 吁 ,汗 流 浃 背 。 孔 子 鼓 励 弟 子 们 紧 走 几 步 到 一 棵 大树 下一 边 乘 凉 一 边 讲 习周 礼 。宋 国 的 司 马 恒 魃 带 着 一 群 人 到树 下 大 声 呵 斥 他们 离 开 。孔 子 不理 睬 ,恒 魃 暴 跳如 雷 ,拔 掉 大 树 ,
备 ,做 个 “ 人 ” 通 ;以 身作 则 , 言传 身教 ;诲 人 不 倦 , 乐 于奉 献 ;热 爱 学 生 ,责 任 心 强 ;教 书 育人 ,
为人 师表 ; 学识 渊 博 ,教 学有 方 。 并 分析 了 中 国传 统 师德 理 论 对 当今 师德 建 设 在 思 想 、组 织 、制 度
[ ]乔 春 华 . 等 教 育投 入 体 制 研 究 [ 5 高 M]. 京 : 南 京 大 学 南
出版社 .20 . 0 6
[] [1 6 1 ]周会 娟 . 国政 府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中的 问题 、成 因及 我
宣 传 策划 、项 目活动 等 方 面人 才 作 为基 金 会 专 职 队伍 。 逐 步 完 善 基 金 会 的 规 章 制 度 ,建 立 学 校 与 捐 款 个 人 、 团体 之 间互 惠 互 利 的筹 款 与 发 展 机 制 ,确 保 基 金 会 在
校 企 合 作 的 科 研 经 费 还 没 有 成 为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重要 来 源 。要 特 别 注 意 在 建 立 基 金 会 、吸 引 民间 和 外 国资
本 合 作 办 学 、提 高 校 办产 业 层 次 和 经 营 效 益 等 方 面 , 拓 宽 高 校 筹 资渠 道 ,提 高筹 资 能 力 。 建 立基 金 会 是 解 决 高 校 经 费 问题 的 重要 而 有 效 渠 道 。 在 高 校 内 部 体 制 改 革 中 ,要 注意 建立 健 全基 金 会 机构 ,选 配 精 干 的金 融 、投 资 、法 律 、
、
中国传 统 师德 的 特征
也 。 教学 本 身 的 示 范性 决 定 了 社会 对教 师 有 特殊 的更 ” 高要 求 ,所 以古 人 历来 重视 师 德 。
( ) 重 师 德 ,严 其 选 一
教 师 因其 思 想 观 念 和 道 德 行 为 的示 范性 决 定 了他
们 的道 德 行 为必 然 成 为 公 众 注意 的焦 点 ,社 会 必 然 对
维普资讯
・哆 当 ・ ‘ 丘 , l
● 0 年第6 28 0 期●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
崔 宇 清
( 南 省 沅 江 市 第 一 中 学特 级 教 师) 湖
[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中 国传统 文 化视 域 下 师德 理论 七 个 方 面 的精 华 :重 师德 ,严 其 选 ;德 才兼
古 人 不 但 思 想 上 重视 ,而 且 素 有 “ 其 选 ” 的传 严
统 。 《 记》: “ 师 不 可 不 慎 ” “ 王 四 代 唯 其 学 择 、 三
和 团体 的捐 款 、校 办 企业 的经 营 收 入 、教 育 股 份筹 资 、
工程 教 育研 究 ,20 ()、 0 5, 6
及 教 师 自我教 育 方 面的 六点 启 示 。 [ 键 词】中 国传 统 关 师德 理 论 师德 建 设 启 示
教 师 是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的 建设 者 、传 承 者 ,师 德是 教 师 最 重要 的 品德 。 在 中 国 的传 统 文 化 中 ,有 许
多 关 于 师 德 方 面 的 优 秀文 化 遗 产 值 得 我 们 去借 鉴 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