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漓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_2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游漓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3.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以及特点。
2.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课文都描述了漓江的哪些美景?
2.作者的赏景之途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他却仍意犹未尽。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参考资料
漓江桂林市区段两岸地面标高在154~132米之间,属一级阶地的堆积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为砂卵层,最厚达20~30米。
河槽宽在125~585米之间,河岸高3~5米。
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并常年长有水草。
河床滩潭相间,滩长潭深。
河滩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码头、解放桥、象山、漓江桥、白果树村、吴家里、王家里、柘木镇及小龙门村附近河段。
枯水期河滩水深一般不足1米,滩长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吴家里滩为最长,达1970米。
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湾、木龙渡、伏波山、
九娘码头、象山、南溪山、净瓶山、胡子岩、龙门村、马家坊等附近。
河段深潭处枯水时水深在6米以上,最深处是净瓶山潭,水深达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4游漓江
4* 游漓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1.激趣导入:(PPT配乐播放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水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孩子们,漓江美丽吗?是啊,简直是美不胜收!那今天我们就跟着林非先生好好地来欣赏欣赏漓江的奇山异水吧!2.(PPT显示课题:游漓江)请读课题:游漓江3.引导质疑:从课题,你读到了什么呢?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引路,自读探究(PPT:(1)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作好记号.(2)再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本文重点写了漓江的山还是水?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归纳回答刚才的问题:本文写了作者船游漓江看到的山水风光,但重点写的是漓江的山.所以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漓江的山(PPT).二、品读正文,同游漓江1.找出句子品析漓江水的特点.(!)(PPT)“漓江确实是美,透过绿色的水波,能数得清江底的水藻和碎石.”(碧绿和清澈)(PPT). (2)(PPT)“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地晃荡着.”【多美的意境,美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作者从水写到山,如此不露痕迹,过渡巧妙,浑然天成.)【下面让我们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看看两岸的小山峰···】2.学习第2段,概括漓江两面岸山峰的特点.【当作者看到漓江小山峰的第一印象···】惊讶,欣喜,喜爱A.(PPT):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直挺).B.(PPT):每一座小小的山,都像个硕大的盆景,也许少了点儿雄健的气魄,却蕴藏着许多的妩媚.(妩媚).C.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不仅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漓江山峰的特点,而且使文章语言也显得生动优美.)D.【让我们带着作者初见漓江山峰的惊讶,欣喜,喜爱感受再来读一读】E.【孩子们,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呢?嗯,是的,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了漓江两岸山峰特点】(PPT:总写).3.赏析三座小山峰的特点.细细地阅读课文3——5段,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神奇美景,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①象鼻山景点.A.PPT: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作者用贴切的联想,把静态的象鼻山完全写活了,写得富有了动感和灵性.)B.孩子们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动手画一画吧!C.美读这段文字.②斗鸡山景点.A.PPT:这隔江对峙着的两座小山,都向两旁张开了岩壁,活脱脱像两只公鸡正拍打着翅膀.那微微侧向江面的两座峰顶,就像是紧紧窥伺着对方的鸡头,正使出自己的气力想啄过去.(“张开”“拍打”“窥伺”“啄”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化静为动,把两座静态的山写活了.)【看,就要开战了让我们带着紧张的气氛再来读一读了】.③画山景点.A. PPT :只见对面一座长方形的山峦,平平整整的,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从“分明是”,体会作者对这座山的喜爱.)B.美读这段文字.C.画上都画着些什么呢?(PPT: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在扬蹄疾走,还有的在昂首嘶鸣.)据说:当年周恩来和朱德游览至此,周恩来慧眼识马,三分钟内一连看出了山上的这九匹姿态不一的骏马,而朱德最后只看出了七匹.在民间还有一首有趣的歌谣呢:“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孩子们,你们能看出几匹马呢?这些马都有些什么形态呢?除了马,你还可以把这些幻想成其它的吗?相信你们都有一双慧眼,请发挥想象,接着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一段话吧.4.孩子们,如果我们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几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独特神奇)5.前面我们学的《三峡之秋》一课,是按早晨——中午——下午——夜间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秋景的,那这一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漓江山的呢?(本文根据作者游踪变化来写的,这种写景顺序叫:移步换景)(PPT).三、品读结尾质疑解惑1.现在作者乘着游船,移步来到了阳朔.那下面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最末两段.思考一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为什么会成为自己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PPT:“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阳朔山水甲桂林”,那意思就是说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虽然作者没能去到阳朔,不免有些遗憾,这成为作者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其实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孩子们,这篇文章用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美丽神奇的山峰,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写下来吧,再把它记在脑海里,那一幅幅奇异美妙的图画就会永驻你心了(PPT).2.想象一下,你的头脑中也有这么熟悉的一处景点吗,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也试着像作者这样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吧(PPT)3.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刚才我们跟着林非先生一起神游欣赏了漓江奇丽的山峰,那最后老师要奖励大家,让我们再跟着这部短片,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的无穷魅力吧!(PPT:桂林山水)孩子们,桂林美吗?漓江美吗?不妨我们抽个暑假,亲自去一趟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游漓江︱象鼻山︱千姿百态《山水风光》斗鸡山【热爱】神奇独特画山。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游漓江
4* 游漓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1.激趣导入:(PPT配乐播放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水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孩子们,漓江美丽吗?是啊,简直是美不胜收!那今天我们就跟着林非先生好好地来欣赏欣赏漓江的.奇山异水吧!2.(PPT显示课题:游漓江)请读课题:游漓江3.引导质疑:从课题,你读到了什么呢?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引路,自读探究(PPT:(1)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作好记号.(2)再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本文重点写了漓江的.山还是水?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归纳回答刚才的.问题:本文写了作者船游漓江看到的.山水风光,但重点写的.是漓江的.山.所以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漓江的.山(PPT).二、品读正文,同游漓江1.找出句子品析漓江水的.特点.(!)(PPT)“漓江确实是美,透过绿色的.水波,能数得清江底的.水藻和碎石.”(碧绿和清澈)(PPT).(2)(PPT)“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地晃荡着.”【多美的.意境,美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作者从水写到山,如此不露痕迹,过渡巧妙,浑然天成.)【下面让我们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看看两岸的.小山峰···】2.学习第2段,概括漓江两面岸山峰的.特点.【当作者看到漓江小山峰的.第一印象···】惊讶,欣喜,喜爱A.(PPT):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直挺).B.(PPT):每一座小小的.山,都像个硕大的.盆景,也许少了点儿雄健的.气魄,却蕴藏着许多的.妩媚.(妩媚).C.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不仅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漓江山峰的.特点,而且使文章语言也显得生动优美.)D.【让我们带着作者初见漓江山峰的.惊讶,欣喜,喜爱感受再来读一读】E.【孩子们,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呢?嗯,是的.,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了漓江两岸山峰特点】(PPT:总写).3.赏析三座小山峰的.特点.细细地阅读课文3——5段,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神奇美景,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①象鼻山景点.A.PPT: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作者用贴切的.联想,把静态的.象鼻山完全写活了,写得富有了动感和灵性.)B.孩子们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动手画一画吧!C.美读这段文字.②斗鸡山景点.A.PPT:这隔江对峙着的.两座小山,都向两旁张开了岩壁,活脱脱像两只公鸡正拍打着翅膀.那微微侧向江面的.两座峰顶,就像是紧紧窥伺着对方的.鸡头,正使出自己的.气力想啄过去.(“张开”“拍打”“窥伺”“啄”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化静为动,把两座静态的.山写活了.)【看,就要开战了让我们带着紧张的.气氛再来读一读了】.③画山景点.A. PPT :只见对面一座长方形的.山峦,平平整整的.,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从“分明是”,体会作者对这座山的.喜爱.)B.美读这段文字.C.画上都画着些什么呢?(PPT: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在扬蹄疾走,还有的.在昂首嘶鸣.)据说:当年周恩来和朱德游览至此,周恩来慧眼识马,三分钟内一连看出了山上的.这九匹姿态不一的.骏马,而朱德最后只看出了七匹.在民间还有一首有趣的.歌谣呢:“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孩子们,你们能看出几匹马呢?这些马都有些什么形态呢?除了马,你还可以把这些幻想成其它的.吗?相信你们都有一双慧眼,请发挥想象,接着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一段话吧.4.孩子们,如果我们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几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独特神奇)5.前面我们学的.《三峡之秋》一课,是按早晨——中午——下午——夜间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秋景的.,那这一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漓江山的.呢?(本文根据作者游踪变化来写的.,这种写景顺序叫:移步换景)(PPT).三、品读结尾质疑解惑1.现在作者乘着游船,移步来到了阳朔.那下面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最末两段.思考一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为什么会成为自己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PPT:“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阳朔山水甲桂林”,那意思就是说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虽然作者没能去到阳朔,不免有些遗憾,这成为作者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其实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孩子们,这篇文章用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美丽神奇的.山峰,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写下来吧,再把它记在脑海里,那一幅幅奇异美妙的.图画就会永驻你心了(PPT).2.想象一下,你的.头脑中也有这么熟悉的.一处景点吗,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也试着像作者这样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吧(PPT)3.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刚才我们跟着林非先生一起神游欣赏了漓江奇丽的.山峰,那最后老师要奖励大家,让我们再跟着这部短片,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的.无穷魅力吧!(PPT:桂林山水)孩子们,桂林美吗?漓江美吗?不妨我们抽个暑假,亲自去一趟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游漓江︱象鼻山︱千姿百态《山水风光》斗鸡山【热爱】神奇独特画山。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案2
游漓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让我们一齐随着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描写的顺序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读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描写顺序,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问难。
三、检查自学情况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的顺序。
3. 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试着释疑。
学生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重点讨论部分解决。
四、重点讨论1. 课文写游漓江,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重点描写了什么?2. 漓江两岸的山峰有什么独特与神奇之处?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读全文,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描写漓江的水、漓江两岸的山的特点的几个句子。
如果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韵。
六、拓展延伸1.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喜欢的词句在书上画出来,并摘抄下来。
2.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七、教师小结。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游漓江西师大版
年级五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执笔人备课人员[来源:Z&xx&k]全组语文教师教学内容游漓江授课时数 1 执教者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以及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风光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第课时[来源:Zxxk]序号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一尝试导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让我们一齐随着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学生自由抒发自己观后的感受教学时,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感受漓江山峰的与众不同。
J二主体学习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描写的顺序[来源:Zxxk]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读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描写顺序,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汇报自学情景通读全文,学生应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比如:描写漓江质疑问难。
二、检查自学情况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的顺序。
3. 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试着释疑。
学生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重点讨论部分解决。
[来源:]三、重点讨论1. 课文中写游漓江,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重点描写了什么?2. 漓江两岸的山峰有什么独特与神奇之处?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读全文,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的水、漓江两岸的山的特点的几个句子。
如果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韵。
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
三运用拓展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喜欢的词句在书上画出来,并摘抄下来。
四板书设计4游漓江山独特神奇五教学反思《游漓江》一文,很是独特,从题目看,作者写漓江的水似乎会更多些,但是课文的实际却是写漓江的山。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4.游漓江课件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4.游漓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游漓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漓江的美景,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四单元第2课,详细内容包括游览漓江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漓江山水特点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漓江的自然风光,提高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感受作者对漓江美景的赞美。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漓江山水特点的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漓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漓江的美景。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漓江美景的描绘。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幅漓江美景。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游漓江》2. 主要内容:漓江美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家乡美景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漓江或其他风景名胜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游漓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_2
《游漓江》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简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着重描绘的是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
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一座座矮小的山峰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像一个个硕大的盆景,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把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正把鼻子伸进漓江尽情地吸水的大象,正拍打着翅膀准备战斗的公鸡和画山上神态各异的骏马。
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欣赏、积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板书:看到什么?重点写什么?特点?)4、提示引路,自读探究(1)出示自探提示: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默读课文,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漓江西师大版
《游漓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优美的文字中领略漓江两岸山峰的教学目标独特与神奇,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自觉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优美的文字中领略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感悟法游览观赏法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创新一、识漓江,激趣引题1、我国的名山圣水数不胜数,东西南北中,美景皆不同。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处“甲天下”的山水风光曾让多少游人心儿醉,它就是桂林的漓江。
(出示资料,师简介。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2、今天我们就踏上通往漓江的轻轨列车,去追寻它的美,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漓江,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标画下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词通句顺。
2、指名读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都描述了漓江的哪些美景,3、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独特神奇的山峰象鼻山斗鸡山画山)三、游漓江,品文悟法1、漓江山奇,细细欣赏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作者来到漓江带着一份怎样的心情,相信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会体悟到作者那份心情。
(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都了解到了什么,)2、探讨交流,体悟作者那份闲适之心。
3、带着这份闲情雅致,作者的游山玩水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读读课文2至5自然段,想想这里的山峰有什么特点,把最吸引你的词句标画下来,随时批注你的感悟。
4、交流反馈,相机点拔,读悟结合。
(1)“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作者赋予了这一座座矮小的山峰以无尽的想象,你觉得还可能有什么,依照这样的短语说一说。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碧”等10个生字,会写“染”等13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美丽景色。
2.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进行景物描写。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卡片3.漓江风光图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展示漓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漓江的初步印象。
(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四)朗读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游漓江》,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学生自读第一段,理解内容。
2.教师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学生自读第二段,理解内容。
2.教师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四)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生自读第三段,理解内容。
2.教师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六)课堂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检查作业,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美丽景色。
精选-西师大版《游漓江》教学设计-word文档
西师大版《游漓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板书:看到什么?重点写什么?特点?)2、出示自学提纲。
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默读课文,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交流文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
(3-5人)(2)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看到漓江的山水,重点写了漓江的山。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仔细默读课文,漓江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呢?用笔画出你比较喜欢的句子。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A、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指名交流。
(2-3人)(2)再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3)引导学生谈体会: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小学语文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游漓江》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游漓江》公开
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2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着重描绘的是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
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一座座矮小的山峰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像一个个硕大的盆景,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把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正把鼻子伸进漓江尽情地吸水的大象,正拍打着翅膀准备战斗的公鸡和画山上神态各异的骏马。
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欣赏、积累。
3重点难点
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语言引导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水”,指的就是漓江。
今天,我们就在导游林非的带领下,一起去——游漓江!
出示课题、作者。
(学生朗读课题。
)
生平头一回到桂林,头一回游漓江,然而,对漓江,,却已经是——
(神往已久)。
《游漓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_3
《游漓江》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让我们一齐随着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描写的顺序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读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描写顺序,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问难。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的顺序。
3. 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试着释疑。
学生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重点讨论部分解决。
四、重点讨论
1. 课文写游漓江,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重点描写了什么?
2. 漓江两岸的山峰有什么独特与神奇之处?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读全文,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
比如:描写漓江的水、漓江两岸的山的特点的几个句子。
如果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韵。
六、拓展延伸
1.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喜欢的词句在书上画出来,并摘抄下来。
2.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七、教师小结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游漓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3.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以及特点。
2.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课文都描述了漓江的哪些美景?
2.作者的赏景之途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他却仍意犹未尽。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参考资料
漓江桂林市区段两岸地面标高在154~132米之间,属一级阶地的堆积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为砂卵层,最厚达20~30米。
河槽宽在125~585米之间,河岸高3~5米。
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并常年长有水草。
河床滩潭相间,滩长潭深。
河滩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码头、解放桥、象山、漓江桥、白果树村、吴家里、王家里、柘木镇及小龙门村附近河段。
枯水期河滩水深一般不足1米,滩长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吴
家里滩为最长,达1970米。
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湾、木龙渡、伏波山、九娘码头、象山、南溪山、净瓶山、胡子岩、龙门村、马家坊等附近。
河段深潭处枯水时水深在6米以上,最深处是净瓶山潭,水深达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学设计
《游漓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
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三、品读课文,同游漓江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
(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3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 )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漓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着重描绘的是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
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一座座矮小的山峰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像一个个硕大的盆景,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把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正把鼻子伸进漓江尽情地吸水的大象,正拍打着翅膀准备战斗的公鸡和画山上神态各异的骏马。
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欣赏、积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
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板书:看到什么?重点写什么?特点?)
4、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默读课文,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探究。
(8分钟)
二、多元导悟,解疑合探:(20)
(一)整体感知:
1、交流文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
(3-5人)
2、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
(看到漓江的山水,重点写了漓江的山。
)
(二)重点感知漓江的山的特点:
1.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指名交流。
(2-3人)
(2)再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3)引导学生谈体会:
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
句中最能表现山的特点的词是什么?(直挺挺)
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加深自己的认识。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2人)
2.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说说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山?
(板书: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说说它的特点。
先同桌互相交流。
再指名交流。
①象鼻山景点。
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B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
)
②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
③画山的特点。
(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
”(似画而非画。
)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
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
)
引导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出那里有哪些形态的马呢?也可以把这些幻想成为其它的哪些形象?(可以小练笔:先写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话。
)(3)连起来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
)
3.总结:这篇文章用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美丽神奇的山峰,这样美丽神奇的景象真是让人感到有说不出的惊讶啊!
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
三、质疑再探(4)
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
2、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
(1)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让“阳朔山水甲桂林”成为自己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
(这既是作者心中的悬念,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
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2)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这样“独特神奇”的风光呢?
四、运用拓展:(1)
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
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