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来化解孩子的心结(刘蒋巍主编)
刘蒋巍:孩子有“创造”和“探索”的需要
孩子有“创造”和“探索”的需要文/刘蒋巍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需要什么,只有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才不会停留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和身体一般状况上,把孩子的生命提升到新的层次。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
是对孩子精神世界的了解,可以说相当多的家长容易忽视。
孩子的精神需要一般包括:安全感需要、交往的需要、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发展身体的需要、独立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以及一些潜在的需要等。
了解孩子精神需要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缺乏这个条件,家长就会陷于极大的困难之中,无论怎样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创造的需要孩子需要学习,除了上学读书以外,琴棋书画、百科知识,家长一般都乐意满足孩子,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习。
那么,孩子需要创造,家长是否了解呢?万物之中,人类最具创造的需要,也最具创造的天赋。
现在我们的教育极力主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从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天起,成人只要不去限制他们的创造活动,不把他们单单引向读书求生计的狭窄胡同,那么孩子发展起来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遗憾的是,我们成人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创造潜力!孩子的创造可能是很简单的活动,然而它对孩子的意义非同一般。
一位家长同意她的孩子在家里“搭帐篷”,并要求孩子设计独特,“让妈妈大吃一惊”。
孩子像接受了设计世界型浩大工程任务似的,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了,动用了全部桌椅,五六床被单,帐篷严严实实,外观还进行了色彩搭配,里面垫上被子,放上枕头、台灯,还设计了一个“望风口”,以观察“敌情”。
唤来邻居小伙伴,几个孩子在里面躺着读故事书,说笑,派一个人“望风”。
家长只听见里面一阵阵咯咯的笑声。
这是真正的欢乐!许多家长爱子如命,却不知道满足孩子的这种创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书本无法给予的。
创造是孩子的需要,为此孩子可以忍受成人无法理解的艰苦。
一个酷暑的中午,一个男孩在距离约一尺的两个灌木丛之间,用细细的木棍、枯草和树叶,修筑一个人工鸟巢。
静能生慧 慧能生智——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静能生慧慧能生智——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刘燚
【期刊名称】《中小学德育》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我不是卖灵丹妙药的。
我只是在探索: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
有解决的希望。
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学习教育智慧。
”——摘自《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刘燚
【作者单位】海盐县三毛小学,浙江嘉兴31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
【相关文献】
1.“入静生智”与“入定生慧” [J], 张嵘
2.诠释语文人生分享教育智慧——读《致语文教师》 [J], 牛文明;
3.中国传统人生论研究的拓新之作——读《仁山智水论人生》 [J], 衣兴国
4.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浅谈有效习作的自改和互改 [J], 李萍
5.定能生静,静能生慧——浅谈有效习作的自改和互改 [J], 李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结
巧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结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心结,这些心结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
如何打开学生的心结,让他们有一个开阔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叙事疗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心结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创造和分享自己的故事,引导他们通过故事来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接受自己的过去,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疗愈。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叙事疗法来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自信,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结,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困扰,这些问题可能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在教育工作者的眼中,学生只是学习的对象,但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通过沟通和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情感需求、心理困扰等。
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问题而感到孤独和无助,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压力问题而焦虑和抑郁。
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二、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这些问题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可能变得无法释怀。
如果在学校中,学生无法找到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倾诉和宣泄内心的烦恼,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加封闭和压抑。
教育工作者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个环境不仅仅是指课堂上的氛围,更包括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心境,这将有利于他们打开心结,让内心的阴霾得到释放。
三、引导学生创造和分享故事叙事疗法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创造和分享自己的故事。
通过个人叙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困扰。
在创造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这将有助于他们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心结进行对话。
智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智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智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智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寒假期间学习了关于素质教育的系列材料,深受教育和启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思想行为的引路人。
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一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确立自己“为人师表”的模范形象,用端庄的仪表、大方得体的举动,和蔼和亲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去感化学生,使教师成为学生行为的表率和学习的楷模。
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幼儿园到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及周围的事物都与幼儿园有不少的变化,比幼儿园环境严肃多了,给学生的感觉陌生了,对他们的情感发起一轮波动。
他们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爱的要求转移到老师身上。
渴望老师象妈妈那样给他们充足的爱。
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倾注给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亲骨肉,满腔热情地关怀、全面地照顾、耐心地教育、细致地疏导,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全面发展。
德为师之本,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教育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教师的师德会对学生人格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感染仍无可替代。
这就要求教师有“掏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师德,才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灌输知识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而“严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任务,达到提高全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忠于职守。
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条件。
刘蒋巍:孩子好情绪,爸妈这样做
孩子好情绪,爸妈这样做文/刘蒋巍情绪就本质而言是一股一股的能量波动,情绪越正面,能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所以,要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要帮助孩子改造四周较弱的负能量磁场,产生出正能量磁场。
父母们可以从基本维度着手让孩子收获正能量,即自信、乐观、能干。
让孩子知道,他是好看的、自信的、乐观的。
在社交互动中,他能够讨人喜欢,是受欢迎的。
其中,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情绪地基。
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出更多人格力量,例如:乐观、勇敢、负责、信任、对人友善等。
有的父母平时也特别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可是孩子看起来还是那么容易焦虑、不自信,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
这很有可能是用错了方法。
不少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只要孩子看起来“乖”,那就是好的,而不问孩子的心情好不好。
举例来说,孩子从学校回家,这些父母常会问:“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老师上课教了什么?你学会了吗?”而非“你在学校有没有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等问题。
另外,过分溺爱孩子也是现今家庭常会陷入的误区,从而日渐形成自负、依赖、不能面对挫折等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有意识地调整教养态度,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创造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心情作用明显。
假如父母间亲密和谐、互敬互爱,就会使孩子感到温馨和愉悦,心情亦随之开朗。
同时,父母的榜样也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自信、从容的形象,切不可经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二,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父母扼杀孩子自信最快方法就是对孩子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如果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一定要就事论事,语气温柔且坚定。
三,肯定孩子的人格特质,只批评他的行为。
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千万不能批评他的人格特质,最忌讳的是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懒”“你怎么这么笨”,而应换一种方式,例如:“你说好做某件事,但是你现在却……”,客观、不加感情色彩地评价孩子的行为。
四,给予孩子情绪支持,坚持约定的行为规范。
刘蒋巍: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文/刘蒋巍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需“亲其师”而“近其道”,同时需要“为人师表”。
家长要端正自己的品行,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否则不具备行使教育的相关权力。
父母如具备渊博的知识技能储备、高尚的品德修养、健全的心理品质、高深的教育子女的能力,这些综合素质如同蕴藏于火山下的岩浆,沉淀得愈厚实,孩子在成才与发展的过程中其爆发力愈强。
家长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做到以下层面:第一,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翩翩少年,家长举动言行都将使孩子耳濡目染。
家长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情操,树立理想、培育自身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社会以及对自身从事的事业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正直而坦荡,助人为乐,有强烈的正义感与同情心。
学龄前是孩子形成个性、培育品性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其大脑的神经活动具备极强的可塑性。
孩子好奇爱模仿,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受到外界的强烈影响,家长的以身作则是至关重要的,家长的语言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楷模。
孙敬修曾经说过,孩子的眼睛像录像机,记录着家长的行为;脑子像录音机,记录着家长的语言。
榜样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言传身教具备强大的说服力。
如果家长举止大方儒雅、子女也会知书达理,如果家长举止言行粗俗,子女也必将污言秽语不断。
所以家长要自觉自动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要随手将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内,于是孩子也会养成上述习惯。
一些家长随地抛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效仿。
第二,增强文化知识储备、提高科学技能水平。
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可能具备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水平。
家长的学历不同,生活的经历存在差异,因此文化层次、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甚至存在极大的差距。
如果要求家长们都具备教师的能力,是不现实的。
现阶段文化科技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需要所有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即便是高学历,如果不学习与不发展,将与时代的需求不符合,其储备的知识将不断地老化。
如何唤醒学生内心的觉醒?(心理咨询师刘蒋巍)
如何唤醒学生内心的觉醒?——兼谈学习动力的激发刘蒋巍(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0)人们的学习动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动力,另外一种是恐惧动力。
原动力是以兴趣或者爱好作为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成绩自然会很优异。
恐惧动力是指在恐惧、焦虑、自责等情绪驱动下形成的动力。
之所以存在恐惧动力,是因后天不正当的教育而形成的,比如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成绩怎么不如他呀?”听到这句话,孩子就会恐惧父母喜爱别人而不喜欢自己。
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爱,他们会努力学习并奋力去追赶他人。
于是,恐惧的动力就形成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恐惧动力虽然也称之为动力,但是它已经改变了学习的初衷,学习是为了消除内心的恐惧。
因为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动力都来自恐惧,当一个人通过努力超越别人的时候,他内心的焦虑暂时得以释放。
此时他兴奋不已,因为他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自然也就无心学习。
或者当一个人通过努力没有实现超越时,他就会心烦意乱,焦虑不安的情绪又会耽误几天。
试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成绩怎么能好起来呢?还有一种情形,有些同学长期不能实现排名上的突破,郁闷的情绪让自己看到书本都烦,这个烦闷的过程逐渐深入到潜意识之中。
到了学习的时间,他们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拖延而不愿意触及书本。
要么玩一会儿游戏,要么再刷一会儿视频,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拖延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潜意识对成绩排名的情绪没有消除,他们觉得学习无趣,就不愿意触及书本。
当看到大块时间被白白浪费的时候,他又开始恐惧了,恐惧“蹉跎岁月,白了少年头”,所以他们开始立志,“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但是因为外在排名没有改变,学习的兴趣始终不能被唤醒,于是他们也就成了无志者常立志的典型。
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焦虑长期得不到释放,他们在学校都待不下去了,最终不得不休学在家。
提高大家学习成绩的方法是:彻底消融同学潜意识的各种恐惧,让学习回归到原动力驱动。
当兴趣或者爱好成为学习驱动力的时候,成绩排名只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做智慧家长助力孩子成长观后感范文
做智慧家长助力孩子成长观后感范文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一文中写到“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这一段话发人深省,也许很多人对这段话视若罔闻,能够读懂又真正这样去做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
今天非常有幸听青少年心理辅导专家,和谐家庭和亲子教育专家,著名中国学生心理成长网首席讲师毛一鸣老师的“科学教育。
做智慧父母”家庭教育线上直播课堂讲座。
首先,主要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关系大于教育的重要性。
关系的好坏,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调正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家是孩子心灵的港湾,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幸福的婚姻。
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大地宽广无边无际,树木数得完吗?在亿万棵树苗中,没有一棵是弱小的吗?晴天无限好,一年365天,没有阴霾风雪交加之时吗?不是的,有春天的脚步,就有冬天的凛冽。
与生活同行,互相取暖,你才不会寂寞。
接纳别人,就是接纳自己。
真正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不能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和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媒体和网络报道的关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杀事件比比皆是,就有人指责孩子太冲动、太脆弱,殊不知本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一方面需要某某某,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情感方面的理解。
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的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个阶段决定了孩子一辈子的命运。
孩子没那么难管,只是你不懂!孩子再长大,他也是个孩子,也需要爱的。
只是他有他自己某某某的见解和思维,我们总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要求他们,要从内心去尊重、理解他们,孩子也是人,不是我们发号施令、用来撒气的工具。
欣赏,就是用眼睛去注视,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味这人世间的美好。
刘蒋巍:拒绝冷漠,教出感恩的孩子
拒绝冷漠,教出感恩的孩子文/刘蒋巍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
而不懂感恩的孩子将成为“冷漠的一代”,我们的社会也可能会失去起码的良心。
我们当今的社会感恩意识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然而其影响却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个体的自私自利、人情的冷漠和社会道德的滑坡。
而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感恩教育的缺失。
因此,教育孩子“知恩、感恩、报恩”势在必行!感恩教育也需要仪式感“过生日”,可以成为感恩教育的一个契机。
一是把父母的生日变成家庭日。
在课文《可贵的沉默》中,老师问学生们,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他们过生日的,学生们喜气洋洋,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问学生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教室内一下子鸦雀无声,沉默许久。
在中国的传统中,长辈的生日是个重要的家庭节日,很多时候大摆寿宴招呼四方来客,不仅把家庭气氛烘托得其乐融融,也让长辈感受到浓厚的亲情。
可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在淡化。
父母的生日过得越来越简单,甚至有的子女不记得父母的生日。
孩子生日,同学间互赠礼物,父母也要有所表示;但到了父母生日,冷冷清清,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一天是属于父母的,是属于家庭的。
通过感恩教育,让孩子牢记父母的生日。
到了这一天,亲手为父母做件小礼物,再配上一张温馨的贺卡,浓浓的心意会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这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爱意,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是把孩子的生日变成感恩日。
有这样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在很多国家都有这个传统,把孩子的生日作为感恩日。
孩子生日那天,就是感恩的日子,未婚的子女都要向父母鞠躬,向父母赠送礼物,并且要向父母说感谢词。
已婚的子女必须带上下一代,两代人同向父母感恩。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是人类最高境界的美德闪光。
2024年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
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
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
”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
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
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
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
初级中学分册第九课 智慧关爱孩子,初三平稳顺利
初级中学分册第九课智慧关爱孩子,初三平稳顺利一、教学目的:1.让家长科学地认识孩子的初三。
2.探究初三父母要做好的几件事。
3.让家长了解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二、教学内容:(家长必读)初级中学分册第9课三、教学重难点:1.让家长了解如何做好初三父母应该做好的几件事。
2.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各位家长朋友,非常感激各位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讲课。
我想先请家长朋友们看几个词“狼心狗肺〞“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这些词在我们教育孩子时你们是否曾碰到过,是否曾烦闷过?有些家长点头了,那有没有反思过,你陪伴了吗?在教育关爱孩子时方法得当吗?其实,教育孩子不仅需要爱还要智慧。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就是:智慧关爱孩子,初三平稳顺利。
〔二〕探讨交流,新课学习1.科学地认识初三〔1〕初三是学业负担的顶峰期进入初三生活后,与初一、初二的课程相比,初三的课程内容不管从量上还是难度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教师交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2022年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度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结果近三成学生感觉学业负担重,教育厅评估院院长陆岳新分析,学生感到学业负担过重,原因是多重的。
“比方,社会的用人制度,以及现今教育还是以分数为导向,再加上家长在课业之外给孩子‘加餐’。
〞陆岳新说,总体来看,中小学生感到学业有负担的因素包含作业量大、补课、睡眠缺乏等。
〔2〕初三是孩子心理的波动期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①紧张焦虑②自卑脆弱③骄傲自负④对抗反叛⑤厌学情绪(个案分析)求救者自诉:我在小学时成绩一直优异,考上重点中学后,一到考试前就非常担忧考试复习打算的不够充分,畏惧考不好,考试前吃不下饭,担忧会晕场,还担忧别的同学考试成绩超过自己。
上初二时开始在期末考试时出现头疼现象,而且越来越重,到了初三在月考中就头疼的厉害,而且胃部有不适感,觉得难受,一阵阵的恶心想吐,曾经有一次在考试中竟然吐了,老师把我扶到办公室,以为我胃口有毛病,就请来了我的妈妈,妈妈带我到医院检查,结果胃部和头部均未见异常。
家长发言稿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孩子的未来
家长发言稿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孩子的未来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家长与您们分享一些关于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孩子的未来的想法和建议。
作为家长,我们拥有着重要的责任,即激发和引导孩子的潜能,引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对于如何运用智慧和爱心来引导他们的未来,我认为有三点是最关键的。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智慧。
智慧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它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班和俱乐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遇到问题并自行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我们更要注重关爱和情感的培养。
爱心是引领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与人的良好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用爱心来教育孩子,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错误和挫折,传递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用行动示范出爱与尊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纽带,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要激发孩子的爱心,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们要注重规划和引导孩子的未来。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帮助他们规划人生的发展道路。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兴趣和领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爱的家长们,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孩子的未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智慧和爱心的引领下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未来栋梁!谢谢大家!。
2024年“智慧型家长的五堂课”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智慧型家长的五堂课”心得体会2024年的“智慧型家长的五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五堂课,我不仅了解了如何成为一个智慧型家长,更深入地认识了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教育方法。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了解孩子”。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真正的需求。
这堂课告诉我,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情感需求。
作为家长,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诉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从而与他们建立起更加亲近和良好的沟通关系。
第二堂课,我们学习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仅是消遣和娱乐,更是他们个人发展和成长的关键。
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这堂课让我意识到,我们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引导他们向着自己热爱的方向努力,并时刻保持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
第三堂课,我们学习了“与孩子共同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将教育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和老师,而忽略了我们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这堂课让我明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伙伴关系。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讨论,并且互相启发,从而不仅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加深家庭的亲子关系。
第四堂课,我们学习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堂课教会了我一些关于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信心。
其次,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情绪培养,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再次,我们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我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和健康的人格。
第五堂课,我们学习了“教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发言稿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孩子的人生道路
家长发言稿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孩子的人生道路尊敬的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代表学校家长委员会,今天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家长发言稿。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我们深知,作为家长,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成才的重任,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更是要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孩子的人生道路。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家长要认识到,我们的方式和方法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用智慧和爱心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首先,智慧是引领孩子成长的重要工具。
家长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积极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老师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我们要利用智慧的力量,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道路,引导他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其次,爱心是培养孩子的基石。
家长要用爱心包围孩子,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我们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心。
我们要用爱心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的重要环节,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业和成长。
我们要与老师们建立起信任和互动的关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我们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与学校共同规划孩子的教育和发展。
我们要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最后,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我们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班主任经验总结:从孩子身上学到的智慧
班主任经验总结:从孩子身上学到的智慧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有幸担任过多年的教职,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相处并教育他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教给了学生很多知识,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智慧。
下面是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一些经验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耐心和包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更加活跃外向,而另一些可能更加内向害羞。
无论他们是哪种类型,我都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有时候,我也会遇到一些做错事情的学生,但我理解到每个人都会犯错,我需要学会宽容和包容他们的过失,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其次,我学到了关爱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幸福感。
我会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指导。
我也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意识,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另外,我学到了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作为班主任,我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力。
最后,我学到了坚持和激励的力量。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作为班主任,我要给予他们坚持和继续努力的动力。
我会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不轻易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会时刻提醒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通过与学生相处和教育他们,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智慧。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作为班主任,我要用心去理解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学业上和生活中都能取得成功。
这些经验和智慧将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的宝贵财富。
在过去的几年里,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学生们的相处经历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智慧。
做好家校沟通促转化(主讲人:刘蒋巍)
学生积分卡使用注意事项:
1.可升级 2.不确定性,可逆袭 3.控制发卡频次
家庭环境的塑造
学习环境的塑造
⑤情感沟通
聊养孩子不容易 日常朋友圈互动 生日、节日......
⑥家庭教育
零花钱怎么用? 青春期沟通问题? 如何表扬孩子?
2.沟通时机与技巧 体验课后 报名后 感谢时
续费前 转介绍前
做好家校沟通促转化
讲师:刘蒋巍 CNKI大成编客推荐主编 《课程教育研究》特约编委
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
• 单元目录 • 一.与学生智慧沟通 • 二.与家长智慧沟通
一.与学生智慧沟通 案例:《难沟通的“学生”》
最怕遇到的学生
不跟你说话 不跟你好好说话
不仅在课堂,在所有地方都这样
叛逆的青春期 渴望有倾诉对象
“OXO”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表达水平, 准确传递信息,减少误会,有时还能帮助我 们解决一些难缠的问题。
那些沟通的误区:①正确的“废话” 来自—孩子得了“大道理消化不良症”。
②那些沟通的“刽子手” “你真是无可救药!”、“你这个笨蛋!” 、“你就是个坏学生!”
3.课后要做到有效沟通
要守信、要坦诚、要认可、多鼓励、给方法
③性格情况:外向开朗型;内向自闭型;娇惯 敏感型;嚣张自负型。 ④爱好情况:上网、游戏、音乐、电影、电视 、小说、漫画、创作;运动、逛街、时尚、K 歌、追星、处对象。
⑤家庭情况:经济情况(优越或一般); 父母情况(职业、教育程度、是否关心孩子学 习); 特殊家庭(离异、单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
日常
1.体验课后 体验课下课后,家长通常问老师什么问题? 体验课下课后,家长通常问孩子什么问题?
体验课下课后,家长通常问老师什么问题?
刘蒋巍:角色转变,通情达理,非暴力沟通——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策略
角色转变,通情达理,非暴力沟通——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策略刘蒋巍(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0)孩子进入青春期,学业压力大、人格逐渐独立、容易敏感、情绪波动大,做很多事都觉得自己没有错,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变得困难。
这时,父母需要“转变角色”、“通情达理”、“非暴力沟通”,方能实现有效沟通,助力孩子成长。
一.角色转变家长需要从照顾孩子生活的保姆转变为帮助孩子成长的教练角色。
教练首先意味着权威,需要在孩子面前建立起一个可信的形象。
孩子信父母说的话,遇到任何问题才愿意和父母商量。
教练更主要的职责是能“教会他”,关注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需要掌握的技能,教会他自己做判断。
比如,孩子一个人去参加集训,可以提前引导他设想发生各种情况怎么办。
集训完,帮助孩子进行赛后回顾,比如这次集训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下次如何?让孩子可以有所收获。
二.通情达理沟通,是指一方把信息传递出去,另一方接收到信息并给予反馈。
父母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常常觉得,说了很多就是不管用。
这种情况,其实往往是父母一直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得不到孩子的反馈,是沟而不通。
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沟通?先“通情”再“达理”。
智慧父母拥有同理心,在与孩子沟通之前,能够与当时处境下的孩子共情。
懂孩子的父母传递过来的信息,孩子愿意听,才会接收到信号并进行反馈。
如果孩子不想听,父母说得再卖力气、再有道理,也没办法达到有效沟通。
比如,孩子语文考了70分,很沮丧。
妈妈说:“没事!没事!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孩子听了这样的话,会更难过。
这就是无效沟通。
因为孩子会觉得:“我已经很难过了,你怎么还说没事?”沟通无效,问题在于共情失败,没有“通情”,难以“达理”。
如何通情?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或重复孩子的话。
如何达理?多提供建设性可操作指导。
多说“咱们”,少说“你”。
这样的沟通,是先与孩子共情,进而提示孩子考虑问题的方向,找到改进的办法,建设性地解决孩子遇到的困境,做孩子情绪的疏导者、困境的救援者,以促成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学家庭教育,做智慧家长一年级体会
《学家庭教育,做智慧家长一年级体会》一、理念转变:从“教育者”到“陪伴者”在孩子进入学龄前教育的日子里,我一直抱着“教育者”的角色,不断给孩子灌输知识和技能,期望他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
然而,随着孩子进入了一年级,我逐渐意识到,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引导。
成为一名智慧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更多的情感联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这种理念转变对我而言丰富了教育的内涵,也让我更加从容面对孩子的成长。
二、学习与生活的平衡一年级的孩子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学校生活的变化,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之道。
在过去,我常常过分强调功课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心理健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尝试和孩子共同规划学习时间,鼓励他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这样不仅让孩子更加快乐,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三、与老师的合作一年级的孩子面对着初次接触学校教学和集体生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关怀和关注。
作为家长,我开始更加主动地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和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与老师共同解决孩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积极的合作关系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成长情况,也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亲子沟通与情感交流学家庭教育,做智慧家长,就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在一年级的日子里,我开始更加重视与孩子的谈心时间,鼓励他向我共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共同解决他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我更加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也让他更加信任我,更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
总结与回顾:作为一名智慧家长,我在孩子一年级的日子里深刻体会到,学家庭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关注孩子的成长体验和幸福感。
与孩子建立更多的情感联系、平衡学习与生活、与老师合作、加强亲子沟通,都是成为一名智慧家长的重要路径。
刘蒋巍:孩子只是孩子——教育孩子,先修炼自己
孩子只是孩子——教育孩子,先修炼自己文/刘蒋巍家长的自制力是衡量合格父母的一项标准。
家长如果没有自制力,任由自己的恶劣情绪泛滥,那么,将会给孩子带来心灵创伤。
所以教育孩子,先要修炼好自己。
家长面对孩子出现问题时,如果没有自制力,就会给孩子造成恐惧的气氛,是家庭育人环境中对孩子最可怕的摧残。
要正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失败、错误等,要认识到不出错的孩子才可能是“问题孩子”。
一、大喜大怒不足取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亦喜亦忧正常,关键在于表露的一个分寸。
有的家长认为情绪激动地批评了孩子就是粗暴、专制,这种看法太笼统。
有时家长火气很盛地批评了孩子,孩子也能诚服,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真心爱护。
例如,有位家长生气地训斥了孩子,十分自责,惊慌、焦急地说:“完了,以后恐怕我要失去孩子的尊敬,孩子肯定要认为我不是合格家长。
”朋友问她挖苦孩子没有,揭孩子以前的短没有,言辞是否有恶意。
如果就事论事,批评其事,也不算什么错,要求自己从不生气的家长,常常使自己不得宁静,甚至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这就显得偏颇。
喜忧是正常的,然而凡事过了头就不行。
对孩子,不主张大喜大怒,也就是说,过分地表达喜悦和愤怒都不好。
家长的大怒无疑会给孩子造成恐惧,恐惧情绪对孩子的精神是一种严重摧残,急躁的家长怒气冲冲的时候,可能变得像魔鬼一样狰狞,有的家长虽未咆哮如雷,那阴森森的眼神足以使孩子不寒而栗。
夜晚的街上,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的怒声责骂,那是一个母亲揪着她女儿(五六岁)的耳朵,拖着往路边一辆汽车轮下推,大骂着孩子不听话。
小女孩恐惧得脸色死白,拽住母亲尖声大叫:“我不死,我不死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女人更添了威风,越发肆虐起来。
有人看不过,上去抓住那女人的手说道:“你放手,怎么能这样吓唬孩子!”这种母亲,别的本事不大,让孩子惊恐万状却法术在手,似乎只有孩子的恐惧才能证明自己的威信和能力。
与这样虐待狂心态的母亲为伍,与恐惧为伍,孩子的成长会健康吗?大怒不足取,家长表现喜悦过分也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