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蒋巍:培养共情能力,让孩子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共情能力,让孩子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

文/刘蒋巍

一.家长们的困惑

“孩子从不理解我的心情,为什么?”

“孩子说话和表现不分场合,经常让人尴尬,怎么办?”

“孩子从来不会关心朋友,我都担心他交不到朋友!”

“和朋友一起玩从来只顾自己开心,这是不是自私的表现?”

二.共情(Empathy)

共情是发生在人际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情绪状态进行认知和区分,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产生与他人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和体验,并准确反馈给对方的能力。心理学研究发现,恰当的共情既可以完善儿童的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还能显著地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拥有良好共情能力的儿童在同伴中更受欢迎。而存在“共情困难”的儿童往往表现为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知缺陷,进而导致人际交往的困难,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共情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要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做好共情能力的提升。

三.行动建议

1.被理解的孩子,更愿意理解他人

回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你更愿意去理解别人的感受?没错,是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的时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因为孩子年纪小,就不把他的情绪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而是将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去要求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动辄说教、恐吓、命令和批评,例如“你怎么一点都不关心别人,真是个坏孩子”,孩子自身的感受被忽视了,便也抽不出余力去关心他人的情绪了。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被理解的孩子,才更愿意去理解他人。

2.游戏比说教更能建立孩子的共情能力

呆板的说教往往会让孩子昏昏欲睡,而游戏却能让孩子充满力量与激情。以

游戏为载体的共情练习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更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的情绪认知。以下是三种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共情能力的游戏形式,快来试一试吧!

①阅读绘本或看动画片:陪伴孩子看绘本或动画片,是绝好的共情能力培养机会,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比赛或共同合作,辨别故事或者动画中的角色出现了哪些情绪,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并指出面对这些情绪,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②绘画:尝试用作画的方式,与孩子一起画一画各种情绪所对应的表情,并设想如果身边有小伙伴出现了这些情绪,应该如何进行回应。

③角色扮演:与孩子进行角色互换,模拟一些情境让孩子扮演,通过表情识别、换位思考、情绪体验的方式,增加孩子的共情能力。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锻炼孩子对于不同情境下人们的情绪状态的理解。

3.鼓励孩子参与提升责任感的活动,也能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

研究发现,即使是学龄前的儿童也能够认识他人的感受,并应用这一认识来解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孩子有时候并不是欠缺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而是自我中心观点较强,类似于“我知道你生气了,但是这跟我有关系,我还是需要你陪我玩”这种心态。鼓励孩子多参与志愿活动、担当活动组织者和负责人,能够提升孩子的责任感,也能帮助孩子在互动中了解怎样对待他人的情绪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