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成型法解读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陶瓷注浆成型技术

陶瓷注浆成型技术

- 1 - 空石膏模注浆放浆坯体图1 空心注浆陶瓷注浆成型技术一、概述注浆成型是利用石膏模的吸水性,将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注入石膏模,使泥浆分散地粘附在模型上,形成和模型相同形状的坯泥层,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厚,当达到一定厚度时,经干燥收缩而与模壁脱离,然后脱模取出,坯体制成。

注浆成型是一种适应性大,生产效率高的成型方法。

凡是大型、形状复杂、不规则或薄胎等制品,均可采用注浆成型法来生产,因此注浆成型在日常陶瓷、工业美术瓷、卫生洁具瓷及现代陶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注浆成型的方法l、基本注浆方法(1)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该方法用的石膏模没有型芯。

操作时泥浆注满模型经过一定时间后,模型壁粘附着具有一定厚度的坯体。

然后将多余泥浆倒出,坯体形状在模型固定下来,见图 1 所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浇注小型薄壁的产品,如陶瓷坩埚、花瓶、管件、杯、壶等。

空心注浆所用泥浆密度较小,一般在1.65-1.8g/cm 3 ,否则倒浆后坯体表面有泥缕和不光滑现象。

其它参数如下: 流动性一般为10-15 秒稠化度不宜过大(1.1-1.4) 细度一般比双面注浆的要细,万孔筛筛余0.5%--1%。

(2)实心注浆(双面注浆) 实心注浆是将泥浆注入两石膏模面之间(模型与模芯)的空穴中,泥浆被模型与模芯的工作面两面吸收,由于泥浆中的水分不断减少,因此注浆时必须陆续补充泥浆,直到穴中的泥浆全部变成坯时为止。

显然,坯体厚度与形状由模型与模芯之间的空穴形状和尺寸来决定,因此没有多余的泥浆倒出。

其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 2 - 该方法可以制造两面有花纹及尺寸大而外形比较复杂的制品:如盅、鱼盘、瓷板等。

实心注浆常用较浓的泥浆,一般密度在1.8g/cm 3 以上,以缩短吸浆时间。

稠化度(1.5 -2.2),细度可粗些,万孔筛筛余1%--2%。

2、强化注浆法为缩短注浆时间,提高注件质量,在两种基本注浆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注浆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强化注浆。

浅谈坭兴陶注浆成型工艺

浅谈坭兴陶注浆成型工艺

浆 、 放 浆 、 巩 固 、 脱 模 、一 次 修 坯 和 粘 结 、 干
燥 、 二 次修 坯 等 工 艺流 程 组成 。
率 ,也 要 注 意 预 先 制 作 好 的 接 件 的 含 水 率 与 坯
1 、模具 制作 。 传 统模 具 的材 质 一般 选 用 标 ; 隹的
1 3型 拌 水 石 膏 粉 ,加 水 制 成 石 膏 浆 ,经 搅 拌 、
从1 8 % ~2 0 %( 粘 接时 的含 水 率) 降低 到8 %左 右 。 传 统 浇 注 方 式 ,坯 体 的预 干 燥 是 在 注 浆 车 间 内进 行 自然 干 燥 的 ,预 干 燥 时 间 视 天 气 气 温
成 , 石膏 硬 化后 脱 模 ,再 经 修 整后 进 行 装 配。
先 是 将 加 工 调 制 好 的陶 浆 泥 注 入 模 具 ,然 后 由
模 具 吸 附 泥 浆 中 的水 分 ,称 为吃 浆 。接 着 进行
放 浆 ,又 称 空 浆 。 是 当坯 体 形 成 一 定 厚 度 时 , 排 出 多余 泥 浆 的过 程 ,放 出的 泥 浆 收 回 浆 池( 或 罐) 。 第 四 道 工 序 是 巩 固 。放 浆 后 坯 体 很 软 ,不 能 立 即脱 模 ,需 要 时 间继 续 排 出坯 体 水 分 ,增
I 陶瓷科学与艺术 2 0 1 4 . 0 9 l
浅谈坭兴陶注浆成型工艺
徐雪锋
பைடு நூலகம்
陶 将 瓷 泥 注 浆 成 注 型 入 是 其 利 中 用 而 成 多 型 孔 模 的 型 方 的 法 吸 。 水 这 性 种 成 , 时 间 、 制 作 经 验 和 手 感 等 来 确 定 脱 模 。
本 人 结 合 几年 来 从 事坭 兴 陶 产 品 制 作 的实 践 和

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

5)滤过性要好 即泥浆中水分能顺利地通过附着在模型壁上 的泥层而被模型吸收,一般可通过改变泥浆 中瘠性原料和塑性原料的含量来调整泥浆的 滤过性。
6)形成坯体要有足够的强度
7)注浆成型后坯体要容易脱模
8)泥浆中尽量少含气泡 在生产中常用泥浆密度、粘度、稠化度、 含水量、悬浮性等指标来控制泥浆性能。还 可通过测定泥浆的吸浆速度、脱模情况、坯 体含水量和生坯强度等来评判泥浆的成型性 能。
1)设计合理,易于脱模,各部位及吸水均匀, 能保证坯体收缩一致。 (2)孔隙率和吸水 率适度,比可塑成型模型略大。 (3)模型 的湿度要严格控制,一般应保持5%左右的吸 水率,过干会引起坯体开裂;过湿会延长注 浆时间,甚至难于成型。
常规注浆成型方法:
空心注浆(没有模芯。
注浆成型的特点:
优点:(1)适用性强,不需复杂的机械设备,只要简单 的石膏模就可成型; (2)能制出任意复杂外形和大型薄壁注件; (3)成型技术容易掌握,生产成本低。 (4)坯体结构均匀。 缺点:(1)劳动强度大,操作工序多,生产效率低。 (2)生产周期长,石膏模占用场地面积大; (3)注件含水量高,密度小,收缩大,烧成时容易变形。 (4)模具损耗大。 (5)不适合连续化、自动化、机械化生产。
实心注浆(双面注浆):泥 浆与模型和模芯的工作面两 面接触,成型时,浆料注 入外模和模芯之间,石膏 模从内外两个方向同时吸 水,直至坯体固化脱模。
加速注浆方法:
根据施加压力的方式分为: 真空注浆、 压力注浆、 离心注浆。
1. 压力注浆。
对于大型的制品来说,因为制品较大,注浆时间就必 然很长,又因为注件壁厚,当石膏模吸水能力不够 时,就不易干涸,多余泥浆倒出后,有时注件内壁 还很潮湿,注件容易损坏。为了加速水分扩散,加 快吸浆速度,提高注件的致密度,缩短注浆时间, 并避免大型或异型注件发生缺料现象,必须在压力 下将泥浆注入石膏模。一般加压方法是将注浆斗提 高,加大注浆压力,或用压缩空气将泥浆压入模型。

注浆成型ppt

注浆成型ppt
4)含水量要少
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泥浆的含 水量,这样可缩短注浆时间,增加坯体强度,降低 干燥收缩,缩短生产周期,延长石膏的使用寿命。
5)滤过性要好 即泥浆中水分能顺利地通过附着在模型壁上 的泥层而被模型吸收,一般可通过改变泥浆 中瘠性原料和塑性原料的含量来调整泥浆的 滤过性。
6)形成坯体要有足够的强度
新型模具材料
原则上,具有连通的微观孔隙的 多孔材料都可作为注浆成型模具材料,无论 它是金属、陶瓷,还是高分子材料。
实际上,也出现了除石膏以外的 注浆成型模具材料,有多孔金属、多孔塑料、 多孔陶瓷等,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石膏材料, 因为它更便宜。
对注浆用模具的基本要求是:
(1)有良好的吸水性以保证有足够的吃浆速度, 缩短注浆周期;
浆料中的颗粒的粒度通常为10,000孔/ 厘米2筛上的筛余为1.5-3%。对于件小且薄的制品, 颗粒的粒度通常为10,000孔/厘米2筛上的筛余为 1%以下(0.005-1%)。
某厂制备注浆成型浆料所用颗粒粒度
某厂制备注浆成型浆料所用工艺
注浆成型对浆料基本要求
注浆成型是基于能流动的泥浆和能吸水的模 型来进行成型的,为使成型顺利进行并获得高质量 的坯体,对注浆成型的泥浆提出了如下几项基本要 求: 1)流动性好
(2)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包括抗折、抗拉、抗压 强度,以保证制品不变形:
(3)表面光滑、无油污和泥缕,易于脱模,坯体 质量好,可减少修坯的工作量。
(4)尺寸、形状符合要求; (5)使用寿命长。
对模具具体要求为:
1)设计合理,易于脱模,各部位及吸水均匀, 能保证坯体收缩一致。 (2)孔隙率和吸水 率适度,比可塑成型模型略大。 (3)模型 的湿度要严格控制,一般应保持5%左右的吸 水率,过干会引起坯体开裂;过湿会延长注 浆时间,甚至难于成型。

注浆、工艺、方法解读

注浆、工艺、方法解读

第一节注浆模式一、静压注浆静压注浆(也称为灌浆)按灌浆理论可分为渗透灌浆、劈裂灌浆和压密灌浆三种。

( 1 )渗透灌浆渗透灌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浆液填充土的孔隙和岩石的裂隙,排挤出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和气体,而基本上不改变土和岩石的结构和体积,所用压力相对较小。

渗透灌浆一般只使用于中砂以上的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岩石,这种渗透注浆是建筑上最常适用的一种注浆类型。

具有代表性的渗透灌浆理论有球形扩散理论和柱形扩散理论。

( 2 )劈裂灌浆劈裂灌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将浆液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引起岩石和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使其沿垂直于小主应力的平面劈裂,使地层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张开,或形成新的裂隙或孔隙,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半径增大,而所用的压力相对较大。

注浆压力的选用应根据土质及其埋深确定。

( 3 )压密灌浆压密灌浆是指通过钻孔在土中注入极浓的浆液,在注浆点使土体压密,在注浆管端部形成浆泡,浆泡一般为球形或圆柱形。

随着浆泡尺寸的逐渐增大,便产生较大的上抬力而使地面抬动,常用此法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研究表明,向外扩张的浆泡在土体中引起复杂的径向和切向应力体系。

紧靠浆泡处土体遭到严重破坏和剪切,并形成塑性变形区;离浆泡较远的土体则基本上发生弹性变形。

压密灌浆常用于中砂地层和有适宜排水条件的粘土层。

实践证明,几种灌浆机理在实际施工中有可能单独发生,也有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发生。

严格地说,纯粹的渗透灌浆仅发生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会伴随劈裂、压密等作用。

二、喷射注浆喷射注浆比常规注浆体现了更大的优越性,利用喷射注浆可形成经济型的防渗帷幕。

注浆从底部向上进行,水和空气在非常高的压力下从彼此隔开的精密喷嘴中喷射出,在高压射流作用下,土层颗粒与注浆材料混合,形成复合体。

目前处理深度已经成功地超过 40m 。

喷射注浆有三种方法,即圆柱注浆、嵌板注浆和翼板注浆。

圆柱注浆是喷射管上升、回转的同时形成圆柱,通过圆柱的部分重叠就能产生一个屏障。

注浆成型法解读PPT文档32页

注浆成型法解读PPT文档32页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注浆成型法解读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பைடு நூலகம்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
3. 石膏模继续吸收水分,雏坯开始收缩,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 待雏坯干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生坯后,脱模即完成注浆 成型。
注浆成型的应用
注浆成型是一种传统的陶瓷成型方法, 也是一种经典的流法成型方法。由于采用流 动充模,可以制备复杂形状的型坯。一般而 言,凡形状复杂、不规则、薄壁、体积较大且 尺寸要求不严的器件都可用注浆法成型,如日 用陶瓷中的花瓶、茶壶、杯把、椭圆形盘等 都可采用此法成型。
注浆成型基本工艺流程为: 粉末→浆料→注浆→脱模→干燥→型坯
原料
浆料是固相颗粒在水中的分散体系。 浆料的基本成分是固相颗粒和水。一般在满足 浆料各种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固相的体积分数愈大 愈好。通常固相的体积分数在30-65%范围内。 根据最终性能,制品的成分结构应有一定的要 求。该要求对烧结前的成型坯的成分结构提出相应 的要求,进而对用于制备浆料的固相原料也提出了 要求。
即泥浆的粘度要小,能保证泥浆在输送管道内畅 流并可分流注以模型的各个部位。 2)稳定性要好 稳定性的含义是指浆料长期放置时不产生分层现象。
3)具有适当的触变性 泥浆在存放一定时间后粘度变化不宜过大,这样泥 浆就便于输送和储存,同时又要求脱模后的坯体不 致于受到轻微振动而软塌。注浆用泥浆的触变性太 大易稠化,不便浇注,而触变性太小则生坯易软塌, 所以要有适当的触变性。
1. 压力注浆。
对于大型的制品来说,因为制品较大,注浆时间就必 然很长,又因为注件壁厚,当石膏模吸水能力不够 时,就不易干涸,多余泥浆倒出后,有时注件内壁 还很潮湿,注件容易损坏。为了加速水分扩散,加 快吸浆速度,提高注件的致密度,缩短注浆时间, 并避免大型或异型注件发生缺料现象,必须在压力 下将泥浆注入石膏模。一般加压方法是将注浆斗提 高,加大注浆压力,或用压缩空气将泥浆压入模型。

陶瓷注浆成型工艺

陶瓷注浆成型工艺

陶瓷注浆成型工艺注浆成型工艺是陶瓷制作中一个重要手段,其工艺流程是首先按照设计图纸用石膏块制作一件未来所需瓷器形状相同的造型,如瓶、罐、壶等圆形器物使用车削方法制成,四方六方等非圆形器物用雕塑方法完成,这个过程称之为“制种”种制好后,再用水将石膏粉调成糊状将“种”全部包裹,并预留石膏凝固后取出“种”的开合缝,待石膏硬结后,取出“种”,石膏就成为模具,石膏模具彻底干燥后用橡胶带捆好,在模具的顶部开一孔,由此孔向模具内注入特别配制的泥浆,这种泥浆加入了化学制剂,使得泥沙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干燥的石膏模具接触到泥浆后立刻会吸收水份,悬浮的泥沙会均匀的吸附在模具内壁上,随着时间长短不同,吸附的泥沙厚度也不同,需要薄胎时间就短一些,需要胎厚一些时间就长一些,待达到需要的厚度以后,将泥浆从模具中倒出,再等吸附在模具内壁上的泥沙稍干燥后,即可打开模具取出制好的泥坯;瓷器的成型工序完成。

其工艺原理是利用石膏模具的吸水性能,将悬浮在水中的泥沙吸附在内壁上,达到一定厚度的泥沙吸附后,再将剩余的泥浆倒出,既形成中空的器皿泥坯,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方便的制作各种非圆形不能使用辘轳车旋转制作的泥坯如方形,菱形,等以及壶嘴、瓶耳等,使用注浆工艺成型使得镶器类、小器类瓷器成本大大下降,质量大幅度提高。

但是由于其工艺特点,又有些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无法解决,一是合缝线残留,由于两块或更多块模具的相接处的缝隙影响泥沙的吸附,造成接缝处泥坯密度与其他处不同,高温烧成时其收缩率不同,烧成的瓷器胎体上会留下隆起或下凹的线状痕迹,俗称“合缝线”,明显时用肉眼可以看到器皿相对两侧的合缝线,不明显时用手抚摸可以感觉到,合缝线影响瓷器外观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圆形器皿一般采用上下开模,将合缝线留在器皿的腹部,经过车削后,在车削痕的掩盖下,基本找不到合缝线,如果器皿上下两头凸出,则采用三开、四开模减少合缝线,棱角造型器皿尽量把合缝线留在棱角处;其二由于依靠吸附所以壁厚基本相同如果底部有足,在足部位的内底有一圈下凹沟,其形成原因是足部占用了吸附的泥沙,而下凹无法用泥补平,因为补上去的泥和原来坯上的泥密度不同高温烧成时会出现收缩不均的问题,一般解决办法是尽量采用无足造型。

注浆成型法解读

注浆成型法解读

二、对泥浆性能的要求
• • • • 为了提高注浆生产效率,并获得高质量的坯件,要求泥浆有良 好的性能。 (1)流动性好,要求泥浆在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粘度小,倾 注时泥浆流出一根连绵不断的细线,使之容易流动到模型的各部 位。 (2)稳定性好,要求泥浆中的瘠性原料不沉淀,即悬浮性好, 使成型后的坯体各部位组织均匀。 (3)触变性适宜,即粘度不宜过大。 (4)渗透性好,即过滤性好,要求泥浆中的水分能顺利通过 粘附在模壁上的泥层而被石膏吸收。 (5)不含气泡,以利于增加坯体的强度。一、注浆成型生产 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
高压注浆原理图
微压注浆原理图
• 4)热浆注浆 在模型两端设置电极,料浆注满后, 马上接交流电,利用料浆中少量电 解质的导电性加热,升温至50℃左 右,可加快吸浆速度。当泥浆温度 为15~55℃,粘度会降低50~60%, 坯体成型速度提高32~42%。 5 )电泳成型 根据料浆中粘土粒子(带有负 电荷)在电流作用下能向阳极 移动,把坯料带往阳极而沉积 在金属模的表面而成型的。模 型用铝、镍、镀钴的铁等。 影响因素:主要为电压、电流、 成型时间、泥浆浓度及电解质 含量等。
• 3 )压力注浆
通过提高泥浆压力来增大注浆过程推动力,加速水分 的扩散,不仅可缩短注浆时间,还可减少坯体的干燥 收缩和脱模后坯体的水分。注浆压力越高,成型速度 越大,生坯强度越高。但是受模型强度的限制。 模型的材料:石膏模型、多孔树脂模型、无机填料模 型。 根据压力的大小可将压力注浆分为: 微压注浆:压力<0.03 MPa 采用石膏模型 中压注浆:压力0.15~0.4 MPa 强度较高的石膏模 型,树脂模型 高压注浆:压力> 2 MPa 高强度树脂模型
三、工艺原理
四. 基本注浆成型方法 1、空心注浆法(单面注浆) • 要求浆料流动性、稳定性好,粒度细,比 重小(1.55-1.7g/cm3),脱模水分15-20%。吸 浆时间决定坯体厚度,同时与模具温度、 湿度、泥浆性质有关。适用于小、薄件。

注浆成型——精选推荐

注浆成型——精选推荐

注浆成型注浆成型注浆成型,亦称浇注成型定义及原理:是基于多孔⽯膏模具能够吸收⽔分的物理特性,将陶瓷粉料配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然后注⼊多孔模具内(主要为⽯膏模),⽔分在被模具(⽯膏)吸⼊后便形成了具有⼀定厚度的均匀泥层,脱⽔⼲燥过程中同时形成具有⼀定强度的坯体,此种⽅式被称为注浆成型。

其完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 泥浆注⼊模具后,在⽯膏模⽑细管⼒的作⽤下吸收泥浆中的⽔,靠近模壁的泥浆中的⽔分⾸先被吸收,泥浆中的颗粒开始靠近,形成最初的薄泥层。

2. ⽔分进⼀步被吸收,其扩散动⼒为⽔分的压⼒差和浓度差,薄泥层逐渐变厚,泥层内部⽔分向外部扩散,当泥层厚度达到注件厚度时,就形成雏坯。

3. ⽯膏模继续吸收⽔分,雏坯开始收缩,表⾯的⽔分开始蒸发,待雏坯⼲燥形成具有⼀定强度的⽣坯后,脱模即完成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的特点:优点:(1)适⽤性强,不需复杂的机械设备,只要简单的⽯膏模就可成型;(2)能制出任意复杂外形和⼤型薄壁注件;(3)成型技术容易掌握,⽣产成本低。

(4)坯体结构均匀。

缺点:(1)劳动强度⼤,操作⼯序多,⽣产效率低;(2)⽣产周期长,⽯膏模占⽤场地⾯积⼤;(3)注件含⽔量⾼,密度⼩,收缩⼤,烧成时容易变形。

(4)模具损耗⼤。

(5)不适合连续化、⾃动化、机械化⽣产。

常规注浆成型⽅法:单⾯注浆:泥浆与模型的接触只有⼀⾯,称为单⾯注浆。

双⾯注浆:泥浆与模型和模芯的⼯作⾯两⾯接触,双⾯吸⽔,称为双⾯注浆。

1.粉料浆料的性能.如安定性,流动性,触变性,含⽔量的多少,脱模性好坏,料浆含⽓泡情况.2.注浆成型的⽅法的影响.如实⼼,空⼼,离⼼,压⼒,真空注浆等.3.浆料设备的影响.4.吸浆速度的影响.因素有模型的阻⼒,坯料的阻⼒.5⼀、陶瓷注浆成型⼯艺要点注浆成型是⼀种适应性⼴、⽣产效率⾼的成型⽅法,凡是形状复杂或不规则、不能⽤其他⽅法成型以及薄胎制品都可⽤注浆成型来⽣产但是由于温、湿度对坯体成型影响较⼤,直接关系到半成品的质量和成品率的⾼低,所以⽣产时必须对环境温度、湿度进⾏严格的控制以及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分析
一、注浆技术的原理
注浆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注入特定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
耐久性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注浆材料填充混凝土中的裂缝和空隙,从而实现结构的修复
和加固。

注浆材料一般是由水泥、砂、骨料等组成的混凝土浆液,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
一定的添加剂,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注浆技术的材料
注浆技术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注浆材料和注浆设备。

注浆材料是指用于混凝土
修复和加固的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修补材料、水泥基注浆材料、聚合物水泥复合物等。

注浆设备主要包括注浆泵、注浆管和注浆钻等。

这些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对注浆工程的质量
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
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需要修复和加固的混凝土
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估,确定裂缝和空隙的位置和大小;然后进行清理和处理,包括
清除裂缝和空隙内的杂物和脏物,并进行防水处理;接下来是进行注浆材料的准备和搅拌,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最后是进行注浆施工,将注浆材料通过注浆设备注入混凝
土结构的裂缝和空隙中,直至充填满。

四、注浆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注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注浆技术
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浆材料的研发和创新,包括新型注浆材料的开发和
应用,以提高注浆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注浆设备的改进和升级,包括注浆泵、注浆管
和注浆钻等设备的技术创新,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注浆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
传统的建筑结构修复和加固,逐渐应用于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以满足不同工程
的需求。

182-演示文稿-注浆成型

182-演示文稿-注浆成型
交接处收缩不匀。 g. 坯体脱模过早或过迟,干燥温度过高。
II 坯体生成不变或缓慢
产生的原因是:
a. 电解质不足或过量。 b. 泥浆的水分过高。 c. 石膏模型含水量过高。 d. 泥浆温度太低。 e. 模型的气孔率分布不良或气孔率过低。
III 坯体脱模困难
产生的原因是:
a. 泥浆中的可塑粘土过量。 b. 泥浆中水分过多或模型过湿。 c. 泥浆中颗粒过细。 d. 新石膏模使用前,未清除表面油类涂料 。
压制成型
冷法
常压冷法注浆 加压冷法注浆 抽真空冷法注浆
热法(热压注法):钢模
有模
无模 半干压成型:使用钢模 干压成型:使用钢模 等静压成型:使用橡皮模
石膏模
一、注浆成型法
定义:注浆成型法是把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借助于模型 的吸水能力而成型的方法。
机理:注浆成型基于石膏模吸收水分的特性,即借助石膏 模的毛细管力从泥浆中吸取水分,在该过程中, 模具内面形成部分脱水的致密硬质塑性沉淀物层
相对黏度:泥浆在同一温度下,η搅--拌-后-静--置 30 s 从恩氏黏度 流出 100 mL 体积η所0 -需-时--间-(--t2 )与流出同体
相 对 流 动 性 为 相需对时黏间度(的t1倒)数之。比KV,--即----t2--/t1--。-------
影响泥浆流动性的因素有: a. 注浆坯料中黏土原料与瘠性原料的配比量 b. 选择适当的稀释剂种类和数量 c. 泥浆中固相颗粒的粒度与形状 d. 泥浆温度 e. 泥浆的 pH 值
Ⅱ. 巩固脱模阶段 在吸浆成坯阶段模内形成规定厚度的坯体不能立即
脱模, 而必须在模内继续放置,使坯体水分进一步降低。通常将 这
( 2 )影响注浆成型的主要因 素
浇注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物理的脱水过程。良好的注浆 过程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雏形坯;成坯后应有充分的 保持形状的能力和比较容易脱模。主要取决于泥浆的性能、 模型的吸水能力和浇注时的泥浆压力。

(完整word版)陶瓷注浆成型技术

(完整word版)陶瓷注浆成型技术

—1 - 空石膏模注浆放浆坯体图1 空心注浆陶瓷注浆成型技术一、概述注浆成型是利用石膏模的吸水性,将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使泥浆分散地粘附在模型上,形成和模型相同形状的坯泥层,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厚,当达到一定厚度时,经干燥收缩而与模壁脱离,然后脱模取出,坯体制成。

注浆成型是一种适应性大,生产效率高的成型方法。

凡是大型、形状复杂、不规则或薄胎等制品,均可采用注浆成型法来生产,因此注浆成型在日常陶瓷、工业美术瓷、卫生洁具瓷及现代陶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注浆成型的方法l、基本注浆方法(1)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该方法用的石膏模没有型芯。

操作时泥浆注满模型经过一定时间后,模型内壁粘附着具有一定厚度的坯体。

然后将多余泥浆倒出,坯体形状在模型内固定下来,见图1 所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浇注小型薄壁的产品,如陶瓷坩埚、花瓶、管件、杯、壶等。

空心注浆所用泥浆密度较小,一般在1.65-1。

8g/cm 3 ,否则倒浆后坯体表面有泥缕和不光滑现象。

其它参数如下: 流动性一般为10-15 秒稠化度不宜过大(1.1-1.4)细度一般比双面注浆的要细,万孔筛筛余0.5%——1%。

(2)实心注浆(双面注浆)实心注浆是将泥浆注入两石膏模面之间(模型与模芯)的空穴中,泥浆被模型与模芯的工作面两面吸收,由于泥浆中的水分不断减少,因此注浆时必须陆续补充泥浆,直到穴中的泥浆全部变成坯时为止。

显然,坯体厚度与形状由模型与模芯之间的空穴形状和尺寸来决定,因此没有多余的泥浆倒出。

其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2 —该方法可以制造两面有花纹及尺寸大而外形比较复杂的制品:如盅、鱼盘、瓷板等。

实心注浆常用较浓的泥浆,一般密度在1。

8g/cm 3 以上,以缩短吸浆时间。

稠化度(1。

5 —2。

2),细度可粗些,万孔筛筛余1%-—2%. 2、强化注浆法为缩短注浆时间,提高注件质量,在两种基本注浆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注浆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强化注浆。

陶瓷注浆模具制作、泥浆性能、成型方法重点讲义资料

陶瓷注浆模具制作、泥浆性能、成型方法重点讲义资料

陶瓷注浆模具制作、泥浆性能、成型方法一、石膏模具1、石膏的特性:石膏是模型制作的主要原料,一般为白色粉状晶体,也有灰色和淡红黄色等结晶体,属于单斜晶系,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按其中结晶水的多少又分为二水石膏和无水石膏,陶瓷工业制模生产应用一般为二水石膏,就是利用二水石膏经过18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煅烧失去部分结晶水后成为干粉状,又可吸收水而硬化的特点。

除天然石膏外,还有人工合成石膏。

一般石膏调水搅拌均匀的凝固时间为2-8分钟,发热反应为5-8分钟,冷却后即成结实坚固的物体。

理论上石膏与水搅拌时进行化学反应需要的水量为18.6%;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实际加水量比此数值大的多,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流动性的石膏浆以便浇注,同时能获得表面光滑的模型;多余的水分在干燥后留下很多毛细气孔,使石膏模型具有吸水性。

吸水率是石膏模型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注浆时的成坯速度。

陶瓷用石膏模的吸水率一般在38-48%之间。

石膏粉放置在干燥的地方,使用时不要溅到水,石膏袋子要干净,严防使用过的石膏残渣或其它杂物混入袋中。

2、石膏浆的调制:(1)准备好盆和石膏粉;(2)在盆中先加入适量的水,再慢慢把石膏粉沿盆边撒入水中,一定要按照顺序先加水再加石膏。

(3)直到石膏粉冒出水面不再自然吸水沉陷,稍等片刻,就用搅拌棒搅拌,要快速有力、用力均匀。

成糊状即可。

(4)石膏在调制时的比例为:水:石膏=1:1.4-1.8左右。

(5)注意挑除石膏浆里的硬块和杂质。

3、模型翻制操作:常用的材料和工具有:钢锯条、锯条刀,直尺三角板、毛刷、海绵、脱模剂等。

a、清理工作台,把石膏母模清理干净,在石膏母模上均匀涂抹脱模剂,一定注意各个部位必须均匀涂上,不能遗漏。

b、按顺序合模夹紧,并安放好各种模具内配件。

c、调制石膏浆,缓缓注入围好的空腔内,并不断搅动或震动石膏浆,使气泡排出,直至注满母模。

d、静置一段时间,等石膏发热固化后,可开模,如不容易打开,可以用轻敲、气冲、水冲泡等方法打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