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全球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进入城市,对城市规
划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同时,城市间也需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城
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聆听
03
居住区规划
古希腊城市规划中,居住区规划相对简单,以临近街道 的独立住宅为主。
古罗马城市规划
01
02
03
城市规模
古罗马城市规模较大,如 罗马城的人口达到了10万。
道路系统
古罗马城市规划重视道路 系统建设,如罗马帝国的 道路网。
公共设施
古罗马城市规划注重公共 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 场、竞技场等。
影响
城市美化运动对西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 的建设。
D
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角色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城市与区域 发展的协调问题。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角色
地方政府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负责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 ,地方政府还需要与中央政府、区域政府以及私人部门等各 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
卫生条件差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运动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城市规划。
而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则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文化底蕴,但在城市规划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规划进行比较研究。
一、背景和特点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发展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主要出现在中世纪欧洲地区。
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迅速崛起,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以保护城市安全为基本要素,因此建造了城墙和城堡,同时也注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道路交通的便利性。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于公元前200年的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不同在于其强调传统文化和哲学,因此,中国城市规划通常以城市中心和城市围合的形式为设计重点,并且注重规划中的未来发展性。
二、城市布局和结构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特点是城市经常被包围在城墙之内,城墙有助于保护城市不受入侵。
城墙内的布局通常采用徽型或者方格状布局,城墙内的重点在于街道的宽度和几何形态。
由于城市通常是从城市中心向四周扩展,因此,城市中心通常是繁华的商业区,周围是住宅区和工业区。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通常以圆形或者四方形的形式为设计布局,城中心是关键的设计元素。
相对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中心和外围空间的结合性,城市的四条主要街道首尾相连、交汇于城中心,形成了城市的“气脉”和“骨骼”。
三、城市建筑和装饰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和装饰以石头、砖块和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也较为保守,少有创新。
建筑通常采用豁口状窗户、尖拱形拱顶和简单的装饰设计。
此外,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多为教堂和城堡等宗教和军事建筑,建筑性质较为单一。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思想的变化和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一家。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的方面发展,促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关系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
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
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
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
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
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
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的思想。
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古罗马时期的提尔城
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
庞 培 城 丰 足 大 街 的 街 面
庞培 城狄 奥斯 库里 宅的 中庭
庞培古城的市苑全景,正中高台为朱 庇特神庙,远处背景为维苏威火山
第四节 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一、背景: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 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 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 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 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 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 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 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卡洪城
古埃及城市,又名伊拉洪、拉洪。在 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西岸。古埃及 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 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公元 前1896~前1887年在位)的金字塔陵墓 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人口约2 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 湮没在沙漠中。
卡洪城
2、城市的结构特征:
3)在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下,城市有着特殊的地 位,尽管从 11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城市的市 民阶层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但却不断地、迅速 地发展,直至成为全体居民。由于法律对于集 中在城市的居民十分有利,因此,市中心意味 着是最为令人渴望的区域:富裕居民生活在中 心区,贫困者则在城市边缘。市中心建有全城 最高的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城市的轮 廓线,从而使城市的总体景观在高度上失去了 统一:市政厅的塔楼,教堂边的钟塔或教堂塔 楼。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城市规划是指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发展和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安排和控制。
它涉及到地域的规划、交通的规划、环境的规划等多个方面,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1. 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军事防御和宗教信仰上。
例如,古埃及的城市规划通常是围绕河流而建的,以方便灌溉和水运。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常常是基于对战略地理位置的考虑,通过城市墙等设施进行防御。
古代罗马的城市规划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以马赛克式的道路网和城市中心建筑物的布局著称。
2. 中世纪城市规划中世纪城市规划受到封建土地制度和道路交通的制约。
城市通常围绕着城堡或主教堂而建,道路狭窄,布局混乱。
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在欧洲,城市周围的农田通常是封建领主的私有土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有限。
3.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革命使得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的规划需要适应工业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和工厂建设的需求。
城市被分割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
交通系统得到改进,铁路和地铁的出现提高了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联系。
4. 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着重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居住质量的提高。
城市规划师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供公共空间和社区设施、改善交通流动性等。
城市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住宅区、商业区、绿化带等,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5. 未来城市规划趋势未来城市规划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智能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短缺的挑战,城市规划将更加强调环境友好型建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等。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管理、能源利用和公共服务的效率。
结论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从古代到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从军事防御和宗教信仰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居住质量的提高。
未来,城市规划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同样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主思 想
受古罗马建筑风格、城市规划的影响
(三)中国几个典型的古代城市
(一)有影响的论著
《周礼.考工记》:春秋,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不 同级别的城市,是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
《管子》:战国,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 城市功能出发,确立了理性思维和以自然规律和谐 的准则。
《商君书》:战国,论述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 城市发展规模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 系研究的先例。
4、封建制度的影响
以礼制为核心的封建制度表现在城市的规 划布局中,特别强调“辩正方位”,以界 定礼制的等级位序
“择中而立宫”号“王城居中”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文左武右”
5、社会经济形态
城市功能分区,“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 商者近市”
(三)中国几个典型的古代城市
周王城(P14 图2-1-1) 唐长安城(P16 图2-1-3) 宋东京(宋城) 清北京(北京)
(二)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的几个方面
1、早期的耕作制度——以井田制为代表 2、传统的营建技法——院墙 3、特有的文化观念 4、封建制度的影响 5、社会经济形态
1、井田制的影响
百百百 亩亩亩
百公百 亩亩亩
百百百 亩亩亩
民居 市 民居 民居 王宫 民居 民居 朝 民居
3、特有的文化观念
A: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 B:阴阳、五行和易学说
C:相土、形胜与风水说
B:阴阳、五行和易学说
对古代中国城规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 (1)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布局中极有
特色的“象天法地”的思想 (2)形成了古代中国城市布局讲求数的
中西古代城市形制比较
中西古代城市形制比较摘要:城市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西古代由于政治、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本文结合产生原因,比较了中西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城市形态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制城市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它是由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建构而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中西方由于政治、文化、哲学思想等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因此首先对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进行比较。
一.中西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可以分成两大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礼制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它提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因为这种方正严整、等级分明的城市格局可以反应皇权统治的至尊无上。
此外,在古代中国,本身抽象和无意义的数字也与一些观念形态结合起来。
数字“3”代表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5”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和阴阳五行,“9”象征着九重天,寓意尊贵。
这些思想在城市规划就有应用。
(二)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明确的指导思想相比,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
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成几个重要的阶段:古希腊时期、希腊化时期、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
每个阶段,城市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不仅反映了规划思想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结构的改变。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比较与中国统治阶级推崇的“王权至高无上”相反,西方认为“神权至高无上”,神庙和教堂及其广场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其庞大的体积和超出常规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市民公共活动场所的中心。
城市规划思想理论ppt课件
里,西南距二里头遗址六公里。有内城、外城,其平面大
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m,东西宽约740m.
可编辑课件PPT
4
郑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 的都城遗址,坐落在郑 州商代遗址中部,即今 河南省郑州市区偏东部 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 。商城近似长方形,北 城墙长约1690m,西墙 长约1870m,南墙和东 墙长度均为1700m,周 长近7km。
帝王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如威尼斯广场
可编辑课件PPT
39
古罗马北非 城市提姆加 得城平面图, 公元一世纪
可编辑课件PPT
4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社会和政治背景:中世纪的欧洲--众多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战争频仍 --城堡的出现。
城市典型特征: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 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 市景观具有独特独特的魅力。
可编辑课件PPT
5
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有宫殿宗 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 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 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 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
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
可编辑课件PPT
6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
可编辑课件PPT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其他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可编辑课件PPT
1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周时期)
商代: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及安阳殷墟等。
周朝: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 严格的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 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如周王城。
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古代都市的布局与设计
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古代都市的布局与设计
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组织的理解与追求。
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古代城市的布局与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空间,更是政治、宗教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古代文明中一些著名的城市如古埃及的底比斯、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古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帝国的罗马,它们的城市规划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特点。
一般来说,古代城市的规划通常以中心广场或市场为核心,周围环绕着宗教神殿、政府建筑和贸易场所。
这种布局不仅方便了市民的日常活动,也体现了政治和宗教权力的象征。
在古埃及,底比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城市中心的神庙被认为是神与王权力的象征,城市的布局围绕神庙展开,象征着神圣与秩序。
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则以其巨大的城墙和宫殿闻名,城市中心有宗教塔楼(神秘的巴别塔)和宫殿,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权威和财富。
古希腊和罗马的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市民活动和公共空间的利用。
雅典的卫城是古希腊城市规划的典范,其上建有帕台农神庙和其他公共建筑,周围是剧场和市场,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则以其巨大的广场、浴场和大道闻名,城市规划不仅考虑到交通便利,也为帝国的行政和军事管理提供了便利。
总体而言,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展现了不同文化对空间利用和社会组织的独特见解。
尽管缺乏现代技术,古代人们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创造了能够支撑复杂社会功能的城市环境,这些城市规划不仅是古代文明成就的象征,也为后世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今天要总结的这本书是张京祥教授写的,之所以把他总结出来是怕看完就忘了,记录下来加深记忆。
在这本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旦我们与昔日伟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割断,纵使我们沉醉于科学的冥思苦想中,也是无济于事——————罗素作为一位规划出身的人,要想做好规划,绝不能仅仅了解现代的规划理念,因为现代的规划手法往往来源于不远的过去,纵观人类的规划史,掌握适合现在人类生存的规划方法而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可笑的政治因素才是真正做规划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毋庸赘述,下面跟着我进入西方的规划史发展。
西方古典文明圣地三千年前存在于世的古希腊即便现在也会令人印象深刻,其历史成就之深影响之广当之无愧的成为五大文明发源地,是西方古典文化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美国新史学家J.H.Robinson曾经这样评价: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是如此深邃,以致人们觉得自他们以后的一切思想史都是思想退化的历史(在这里说明一下这三位思想家的关系: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几位思想家的伟大成就及古希腊的文明程度。
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群居着数十个奴隶制城邦,他们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并且共同抵御外敌侵入,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同一民族和文化地区。
古希腊的文明大体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六世纪东部的波斯入侵亚欧大陆,在这次入侵中东西方文化第一次有了大规模的碰撞与交流,东方的一些天文、历法、算数等文化传入希腊并孕育出新的文化体系,在这次战争中,雅典联合各城邦与波斯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
从此确定了雅典在希腊诸城邦的盟主地位,自此雅典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就是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文化时期。
在古典文化时期,希腊人建造的圣地建筑群——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象征,更是欧洲文明的千年灯塔和坐标原点。
公元四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了希腊的解体,后来马其顿人入侵并建立了马其顿王国,最后希腊被罗马所灭。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态比较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图1)。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
(城市规划案例超详细)西班牙巴塞罗那
*
Mallorca
Provença
Ibiza
València
12 世纪到 13 世纪, 拉 蒙 • 贝伦 格尔 三 世 (Ramón Berenguer III)通过军事手段从摩尔人那里得到了马略卡岛(Mallorca), 伊维萨岛(Ibiza), 巴伦西亚(València)和塔拉戈纳(Tarragona), 而普罗旺斯(Provença)是通是联姻的方式 获得的。 13 世纪到 14 世纪初, 历史见证了加泰罗尼亚~阿拉贡联 邦将地中海周围的撒丁岛、西西里、科西嘉、那不勒斯以及雅典(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都 置于其统治之下的巅峰期的辉煌。
法兰克王国统治时期
公元 844 年, 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又任命哥特人的后裔苏尼弗雷(Sunifred)为巴尔西诺那伯爵, 并开始了后来持续了将近 500 年的世袭统治。这一段时期, 开始修复和建造一些宗教建筑, 许多逃难的难民也举家返回巴塞罗那。到10世纪初, 城墙内建了许多花园、葡萄园、田地和墓地, 居民房多为一层建筑。
巴塞罗那市区位
城市概况
巴塞罗那风情
巴塞罗那于1998年成为世界十大必访城市, 200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游轮起讫城市, 2004年成为世界最佳及最大国际会议城市, 2005年成为欧洲生活质量最佳城市。 她是世界公认的极具创造力的城市, 在她一个半世纪的近现代历史中, 孕育了大量极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 许多对世界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建筑界的奇葩高迪和他引领的加泰兰现代主义, 现代绘画三大师毕加索、达利、米罗, 世界第一女高音蒙特塞拉特·卡巴耶, 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等等。
Façade of the Sant Miquel church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的编制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的希波丹姆模式: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 骨架,以广场为中心。 (公元500年前的古希 腊城邦时代)
罗马的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 街道,通向东、南、西、北四城门,交点附近为 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威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理想城市方案 · 城市要选在有利于避开浓雾、强风、酷热的高爽之 地,远离疾病滋生地; · 城市要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良好的水源;
3)雅典宪章中“功能分区”的设想引出了把城市划 分为各种分区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做法,为了追求 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马丘比丘宪 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 据,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 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4)城市运输44年的经验证明,在道路分类、增加 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方面根本不存在 最理想的解决方法。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 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城市必须规划并维护好公 共运输系统,保持同城市化的要求、能源短缺相 平衡。
埃及的卡洪城 埃及于公元前 2500年,为修建 金字塔而建造的 卡洪城是奴隶制 的典型城市。城 为长方形,用墙 分为两部分,墙 西为贫民居住区; 墙东路北为贵族 居住区,墙东路 南为中等阶层居 住区。
巴比伦城 巴布伦城横跨 幼发拉底河东西 两岸,平面呈长 方形,设9个城 门。城内有均匀 分布的大道,圣 地位于城市的中 心,筑有观象台。 巴比伦城的城墙 两两相套,以加 强防御功能。
在宪章的内容上,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 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 和需要来估算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 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 的基本内涵。
《雅典宪章》的思想方法是建立在物质空间决 定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思想认为,建筑空间是 影响社会变化的工具,通过对物质空间变量的控 制,就能形成良好的环境,这样就能自动地解决 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 展和进步。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 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 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 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 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 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 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 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论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异同21408111李春林从小时候看电影看书的时候就深深对古代希腊的城市规划建筑格局和样式深深着迷,后来买了几本专门讲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彩页图片很多的书(对不起搁家里了),对当时城市的布局、自来水设施的原理、下水道布置、奴隶房间与主人房间和各种浴池花园还有港口船舶的剖面图等等做了详细介绍,让我非常神往。
后来又去了北京,而且看过《鬼吹灯》这本小说,里面对中国的风水文化做了非常详细的解析,因此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也有了很大的兴趣,下面就对二者进行比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儒家礼制规划思想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 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 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 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 诸子百家争鸣, 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默百家, 独尊儒术”后, 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 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 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 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等, 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从图中可以看到“阴阳”“天人合一”的思想非常注重,单是看到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是交泰殿就能明白建筑者的思想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 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程及相互影响【摘要】:千年历史,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过各种思想的演变和方式的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
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后世。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既有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自然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古希腊哲学-希腊人在历史上是很独特的,其对物质生活的漠不关心是另人惊-讶的,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心灵的满足, 望象神一样生活。希腊-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智慧第一一自由探索精神至上的文化形态。-这一点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可以 清楚的看出来。他们推崇静观、思-辨、理智、自由,理想主义是其典型特征。古希腊哲学关注自然-把自然当作研究对 ,人和自然是相分的。古希腊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观,讲究科学理性的思维。-古希腊的城市形态和规划思想-关于 想城市的探索-希波战争以前的希腊城市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在城市的自由发-展中,希腊城市中神与宗教的发展、自然 发展以及人的发展-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和谐的伸展,并熔炼成全新的城市生活、-城市人。正如亚里斯多德的名言: 人们聚集到城市是为了生-活,期望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为了这个朴素的目标.古希-腊的许多思想家们持续探求着 们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城市)形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就是杰出的代表。苏格拉底-认为,就人生幸福 言,没有什么能比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更好的了。他的学生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试图将希-腊社会引向一 永远也不能到达的理想彼岸。
柏拉图强调这个“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秩序建立起来的,首先,应该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的 -类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个阶层:哲学-家、武士、工匠、农民和奴隶,哲学是最高的知识,最理 -的国家就是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当国王来治理国-家。《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 ”的-理想设计出来的(圆形+放射)。在柏拉图看来,完整性和均衡-性只存在于整体之中,为了城邦应不惜牺牲市民 生活,甚-至也可以牺牲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他的这个思想对希腊后-期的城市规划(包括希波丹姆斯模式)产生了深 的影响。-·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古希腊的诸多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 ,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这样重要的城-市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强制性人工规划。古希腊的许多城市与 筑、-建筑群并不追求视图上平整和对称,而是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来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整个 市多由圣地庙宇来-统率全局,这点与中国古代造园的顺应地势有异曲同工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 古罗马
— 古希腊城市 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 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半 岛和小亚细亚等地。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 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 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 、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 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 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这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处理手法。最具 代表性的就是雅典卫城。它的建筑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 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既照顾到四周仰望它的景观效果, 也照顾到人置身于其中时的动态视觉美,堪称西方古典 建筑群体组合的最高艺术典范。
希波丹姆斯模式:理性光芒的闪耀
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和自然科学、理性思维发展的 影响,也产生了另一种显现强烈人工痕迹的城市规划模式——希 波丹姆斯模式。希波丹姆斯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 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 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在历史上,希波丹姆 斯模式被大规模地应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的重建与新建以及后来 古罗马大量的营寨城,古希腊的海港城市米利都城(Miletus)、普南 城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模式因为整齐划一、管理方 便,很快就成为殖民者治理规划殖民地的常用手段,因而也有人 称之为殖民地模式。希波丹姆斯也因为提出了深刻影响后来西方 二千余年城市规划形态的重要思想而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 之父”。
米利都城(Miletus)平面
米利都城: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 架,公共建筑取代宫殿和市 民集会场所成为了城市的中 心。
普南城(Punan)平面
普南城(Punan)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邻近梅恩德河原出海口 处。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约4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统治 时进行重建;改造了旧区,增筑了新城,公元前4~前1世纪为该城繁荣 时期。普南城背山面水,建在四个不同高程的宽阔台地上。城墙厚2.1 米,上有塔楼,围护着岩顶及其下面的城市。从岩顶至南麓竞技场、体 育馆高差97.5米。中间两个台地上建有剧院、雅典娜神庙、会堂、第 二体育馆和中心广场。山坡上建有德米特神庙。城内有7条7.5米宽的 东西向街道,与之垂直相交的有15条宽3~4米的南北向台阶式步行街。 市中心广场居于显著位置,是商业、政治活动中心。广场东、西、南 三面都有敞廊,廊后为店铺和庙宇。广场北面是 125米长的主敞廊。 广场上设置雕塑群。位于西面与广场隔开的是鱼肉市场。全城约有80 个街坊,街坊面积很小,每个街坊约有4~5座住房。全城估计可供 4000人居住。住房以两层楼房为多,一般没有庭院。
古希腊的城市形态和规划思想
关于理想城市的探索
希波战争以前的希腊城市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在城市的自由发 展中,希腊城市中神与宗教的发展、自然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 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和谐的伸展,并熔炼成全新的城市生活、 城市人。正如亚里斯多德的名言:“人们聚集到城市是为了生 活,期望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为了这个朴素的目标.古希 腊的许多思想家们持续探求着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城市)形态,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就是杰出的代表。苏格拉底 认为,就人生幸福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 展更好的了。他的学生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试图将希 腊社会引向一个永远也不能到达的理想彼岸。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古希腊哲学
希腊人在历史上是很独特的,其对物质生活的漠不关心是另人惊 讶的,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心灵的满足,渴望象神一样生活。希腊 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智慧第一——自由探索精神至上的文化形态。 这一点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他们推崇静观、思 辨、理智、自由,理想主义是其典型特征。古希腊哲学关注自然, 把自然当作研究对象,人和自然是相分的。古希腊的哲学是唯物主 义哲学观,讲究科学理性的思维。
希波丹姆斯的城市设计思想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Miletus)和普南城 (Priene)都是方格形道路网,城市中心区为竞技场、集会广场、 剧院、雅典娜神庙等,中心广场(Agora)是市民活动的中心, 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 中国封建都城的轴线对称是完全不同的。
柏拉图强调这个“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 秩序建立起来的,首先,应该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分 类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个阶层:哲学 家、武士、工匠、农民和奴隶,哲学是最高的知识,最理想 的国家就是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当国王来治理国 家。《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 理想设计出来的(圆形+放射)。在柏拉图看来,完整性和均衡 性只存在于整体之中,为了城邦应不惜牺牲市民的生活,甚 至也可以牺牲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他的这个思想对希腊后 期的城市规划(包括希波丹姆斯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
在古希腊的诸多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 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这样重要的城 市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强制性人工规划。古希腊的许多城市与建筑、 建筑群并不追求视图上平整和对称,而是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 的地形来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整个城市多由圣地庙宇来 统率全局,这点与中国古代造园的顺应地势有异曲同工之妙。
希波丹姆莫斯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充 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的建筑模式,。城市结合地形形成了不 规则的形状,棋盘式的道路网,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 组成,主要供市民们集合和商业用,广场周围有柱廊,供休息和交易用。 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