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避障策略研究
机器人避障算法研究
机器人避障算法研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可以为我们执行一些重复性、危险或者需要高精度要求的任务,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环境过于恶劣或者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
但是,机器人在处理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避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让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自主寻路,我们需要对避障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避障算法的分类机器人避障算法可以分为传感器型、图像型和机器学习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算法都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1. 传感器型避障算法传感器型避障算法主要是通过机器人上搭载的传感器进行障碍物检测和距离计算,根据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进行路径规划和避障。
传感器常见的类型有超声波、激光雷达、红外线等。
由于传感器的精度和响应速度较高,因此传感器型避障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导航。
2. 图像型避障算法图像型避障算法通过使用摄像头或者深度相机等设备,对机器人周围的环境进行视觉识别和分析,从而判断地面的地形、避开障碍物、规划最佳路径。
这种算法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智能家居、商业物流等领域,尤其是在机器人越野、复杂环境下的移动中,图像型避障算法的应用尤为突出。
3. 机器学习型避障算法机器学习型避障算法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算法,它利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机器自主学习周围环境和历史经验,从而进行障碍物检测和路径规划。
这种算法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机器人、智能农业等领域。
二、机器人避障算法的研究进展机器人避障算法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近年来,人们在机器人避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1.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激光雷达是机器人避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感器之一。
激光雷达可以高精度地检测物体的距离和位置,在避障算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人们得到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开发了具有高精度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在大型仓库等环境中自主运行,从而提高了运行效率。
机器人避障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机器人避障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只是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在日常生活中活跃着身影。
在机器人研究的过程中,避障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就机器人避障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讨论。
一、机器人避障技术综述机器人避障技术的本质是将机器人对外部环境进行感知,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些传感技术的出现为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最常用的传感技术主要包括:激光雷达、超声波、红外线,视觉传感等。
这些传感技术的应用大大拓展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也提高了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二、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向:1、基于路径规划的避障技术基于路径规划的避障技术主要依靠机器人预先规划好的路径,通过路径规划算法进行避障。
其优点在于处理速度快,但是需要消耗较大的计算资源,让机器人能力衰减缓慢。
2、基于循迹的避障技术基于循迹的避障技术主要在于依靠机器人的“记忆”能力,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通过记录路径上的形状信息和边界参数等来识别障碍物的形状并进行避障。
它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快速灵活,能够发挥出机器人的快速移动优势。
3、基于深度学习的避障技术深度学习在避障技术中的应用更注重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我感知和判断。
基于深度学习的避障技术,通过机器人大量的数据学习和处理,可以让机器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技能。
但是,它的优点也在于处理速度比较缓慢,需要更多计算和时间。
三、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应用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应用存在于很多领域中,如:智能餐厅、医疗、保洁、安防、军事等。
随着人们对智能化的追求,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1、智能餐厅未来的智能餐厅将逐渐摆脱人工服务,机器人将逐步取代人来完成餐厅的服务工作,而机器人避障技术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机器人的自我感知和判断,它可以在狭窄的餐桌空间中游走,完成服务任务,增强餐厅的智能化水平。
割草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与避障策略研究
割草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与避障策略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割草机器人作为一种创新的园艺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草坪维护中。
对于割草机器人而言,路径规划和避障是实现高效割草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割草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与避障策略展开研究。
一、路径规划1. 基于传感器的路径规划割草机器人通常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如超声波、红外线和摄像头等,用于感知周围环境。
基于传感器的路径规划可以利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通过建立地图或网格,确定机器人的行进路径。
同时,机器人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做出实时调整,以适应复杂的场景。
2. 基于图论的路径规划割草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也可以借助图论的相关算法进行优化。
通过将草坪划分为网格,将机器人的位置和目标位置作为图的节点,利用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或A*算法),确定机器人在不同位置之间的最优路径。
3. 基于机器学习的路径规划机器学习技术在路径规划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割草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和预测不同区域的草坪生长情况,从而选择最佳的前进路径。
此外,机器学习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识别出容易发生避障的区域,提前规划相应的绕行策略。
二、避障策略1. 基于传感器的避障策略割草机器人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到周围的障碍物,如石头、树木和园艺设施等。
当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机器人可以根据预设的避障策略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停下并转向避开障碍物,或者调整割草路径以避免碰撞。
2. 基于视觉识别的避障策略割草机器人配备摄像头等视觉传感器,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技术来检测障碍物。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割草机器人可以识别并分析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判断出障碍物的种类和位置,从而采取相应的避障策略。
3. 基于智能控制的避障策略借助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技术,割草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避障策略。
通过构建模糊控制系统或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和环境信息,灵活调整自身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智能地避开障碍物,以实现高效的割草任务。
机器人的避障与路径规划技术研究
机器人的避障与路径规划技术研究机器人的避障与路径规划技术在现代智能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机器人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被应用于各种场景,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物流配送等。
而这些应用都需要机器人具备避障与路径规划的能力,以确保其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机器人的避障技术是指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够通过感知、判断和控制等方式避开障碍物,确保行进路径的畅通。
目前,主流的机器人避障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法。
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取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如障碍物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从而为机器人的避障行为提供数据支持。
在避障过程中,机器人通常会通过路径规划算法来确定避开障碍物的最佳路径,并通过控制算法来实现路径跟踪,使机器人能够安全地绕过障碍物并继续前行。
除了基于传感器信息的避障技术外,还有一些基于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避障方法逐渐得到关注。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使机器人能够自动学习并优化避障策略。
而强化学习则可以通过奖惩机制引导机器人不断尝试,最终找到最优的避障策略。
这些新兴的避障技术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在避开障碍物后,确定前进路径的过程。
在复杂环境下,机器人需要考虑不仅仅是避开障碍物,还需要考虑全局路径规划,以最短的路径达到目标点。
目前,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有A*算法、Dijkstra 算法、RRT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不同场景下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可以根据具体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路径规划。
除了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基于机器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
例如,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可以通过模拟环境和奖惩机制来训练机器人学习最优路径规划策略。
这种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的需求,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机器人避障策略综述
机器人避障策略综述
机器人避障策略是机器人自主导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如何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器人避障策略:
1. 全局规划:通过预先规划机器人的路径,使其避开已知的障碍物。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对环境进行建模,并使用搜索算法或路径规划算法来找到最优路径。
2. 局部避障:当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未知的障碍物时,通过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反应来避开障碍物。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来获取环境信息,并使用算法(如人工势场法、模糊逻辑等)来决定机器人的运动方向。
3. 动态避障:当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动态障碍物 (如移动的人或车辆)时,通过实时感知和预测障碍物的运动轨迹来避开障碍物。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障碍物的运动轨迹。
4. 协同避障:当多个机器人在同一环境中运动时,通过相互通信和协作来避免碰撞。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通信协议和协调算法来实现。
5. 基于地图的避障:通过使用预先构建的地图来避开障碍物。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传感器和地图匹配算法来实现。
不同的避障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机器人类型,选择合适的避障策略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能力、传感器配置、环境复杂度等因素。
机器人运动规划中的轨迹优化与避障策略
机器人运动规划中的轨迹优化与避障策略在机器人运动规划中,轨迹优化与避障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
轨迹优化是指通过算法和策略的优化,使机器人在给定的环境下找到最优的运动轨迹。
而避障策略则是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如何避免与周围障碍物发生碰撞,以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轨迹优化是机器人运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在机器人运动规划中,通常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路径长度、时间成本、能量消耗等。
因此,通过优化算法,寻找最优的轨迹是提高机器人性能的关键。
常用的轨迹优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贪婪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仿生物进化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逐步优化轨迹。
贪婪算法则是一种基于局部最优的算法,每次选择最优的方向进行前进。
而模拟退火算法则是通过模拟金属退火的过程,随机选择一条新路径,并根据一定概率接受较差解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
除了轨迹优化,避障策略也是机器人运动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在现实环境中,机器人往往需要避免与各种障碍物发生碰撞,以确保安全。
避障策略可以分为静态避障和动态避障两种情况。
静态避障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固定的障碍物,通过规划合理的运动轨迹,绕过障碍物。
常用的静态避障方法包括基于图像处理的视觉避障、基于激光雷达的距离避障等。
视觉避障通过分析环境中的图像信息,识别障碍物,并规划安全的运动轨迹。
激光雷达则可以测量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在接近障碍物时及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动态避障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还可能遇到移动的障碍物,如其他移动机器人、行人等。
为了克服动态避障问题,需要利用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实时更新运动轨迹。
常用的动态避障方法包括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避障、基于概率模型的动态避障等。
多智能体系统通过协调多个机器人的运动,避免碰撞,并保证高效执行任务。
概率模型则通过分析周围的运动模式,预测其他物体的运动轨迹,并相应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综上所述,机器人运动规划中的轨迹优化与避障策略是实现机器人高效、安全运动的关键。
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
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自主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实现机器人的自主移动,路径规划和避障算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路径规划是指在给定的环境中,通过算法计算机器人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算法的目标是使得机器人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或者最小的代价到达目标点,并且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和深度优先搜索等。
这些算法通过搜索算法和最优化方法来计算机器人应该采取的移动方向和行动序列,以达到目标。
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机器人需要检测并避免与环境中的障碍物发生碰撞。
避障算法是指通过感知和决策,使机器人能够避开障碍物并选择一个安全的路径前进。
避障算法通常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障碍物检测和路径调整等步骤。
常见的避障算法包括基于几何模型的避障算法、基于传感器数据的避障算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避障算法等。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避障算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传统的基于几何模型的避障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中往往效果不佳,而基于深度学习的避障算法通过神经网络学习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信息,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地避开障碍物。
同时,在路径规划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基于机器学习的新算法,例如强化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等,通过模仿学习和试错学习来优化机器人的路径选择。
然而,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复杂环境中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避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情况。
其次,现有的算法在处理动态环境和多机器人协同移动等问题上还有待改进。
此外,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现实场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TEB_算法中机器人平稳避障策略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3106.2024.01.029引用格式:赵晓东,曹梦颖,宿景芳.TEB算法中机器人平稳避障策略研究[J].无线电工程,2024,54(1):223-229.[ZHAOXiaodong,CAOMengying,SUJingfang.ResearchontheStabilityofObstacleAvoidanceforMobileRobotsinTEBAlgorithm[J].RadioEngineering,2024,54(1):223-229.]TEB算法中机器人平稳避障策略研究赵晓东,曹梦颖,宿景芳(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摘 要:时间弹性带(TimeElasticBand,TEB)算法由于其具有运动学约束、最快路径约束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实时局部路径规划和避障,但是在非结构化的动态社会环境进行导航的情况下,强转弯时存在速度输出不稳定的问题,这对于移动机器人的整个前进过程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轨迹曲率作为一种新的约束引入TEB算法,提出了基于曲率速度控制的时间弹性带(CurveSpeedControlTEB,CSC TEB)算法。
在CSC TEB算法中,移动机器人在实时避障时的最大瞬时速率能够根据其与行进路径的航向变化程度做出一定调整。
实验结果表明,应用CSC TEB算法能够使移动机器人在躲避障碍物时具有更加平稳的速度,同时输出较平滑的轨迹曲线,避免了原始TEB算法中的速度抖动现象。
在静态和动态场景中,移动机器人躲避障碍物时具有更加稳定的速度曲线,保证机器人在安全避障的前提下路径总耗时降低了15.02%,从整体上提升了路径规划效率。
关键词:时间弹性带算法;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轨迹曲率;避障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3-3106(2024)01-0223-07ResearchontheStabilityofObstacleAvoidanceforMobileRobotsinTEBAlgorithmZHAOXiaodong,CAOMengying,SUJingfang(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He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ijiazhuang050018,China)Abstract:TheTimeElasticBand(TEB)algorithmiswidelyusedforreal timelocalpathplanningandobstacleavoidancebecauseofitskinematicsconstraintsandfastestpathconstraints.However,inthecaseofnavigationinunstructuredanddynamicsocialenvironment,thespeedoutputisunstableduringstrongturns,whichisveryunfavorabletothemobilerobotinthewholeforwardprocess.Tosolvethisproblem,thetrajectorycurvatureisintroducedasanewconstraintintotheTEBalgorithm,andtheCurveSpeedControlTimeElasticBand(CSC TEB)algorithmisproposed.IntheCSC TEBalgorithm,themaximuminstantaneousspeedofthemobilerobotcanbeadjustedtosomeextentaccordingtothedegreeofcoursechangeofthemobilerobot stravelingpathduringtherealtimeobstacleavoidanceprocess.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CSC TEBalgorithmcanmakethemobilerobothaveamorestablespeedwhenavoidingobstacles,andoutputasmoothertrajectorycurve,avoidingthespeedjitterphenomenonintheoriginalTEBalgorithm.Instaticanddynamicobstaclescenarios,themobilerobothasamorestablespeedcurvewhenpassingthroughobstacles,andthetotalpathtimeisreducedby15.02%onthepremiseofensuringtherobot'ssafety,thusimprovingthepathplanningefficiencyonthewhole.Keywords:TEBalgorithm;mobilerobot;pathplanning;trajectorycurvature;obstacleavoidance收稿日期:2023-04-17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ZD2020318);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QN2023185)FoundationItem:ScienceandTechnologyResearchProject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ofHebeiProvince(ZD2020318);YouthFundofHebeiEducationDepartment(QN2023185)0 引言近年来,服务型移动机器人在自动化、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1],在各类服务行业中的需求也比较迫切。
机器人扫地机障碍物检测及避障算法研究
机器人扫地机障碍物检测及避障算法研究一、引言机器人扫地机已经成为家居清洁领域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面对不同的家居布置与空间环境,机器人扫地机依然存在遇到障碍物无法有效避让的问题。
因此,如何增加机器人扫地机的障碍物检测和避障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机器人扫地机的障碍物检测方法简介机器人扫地机常用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包括激光雷达检测、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和触摸感测等。
1. 激光雷达检测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的一种传感器。
机器人扫地机安装激光雷达后,可以通过激光束的测量实现障碍物的检测和定位。
激光雷达可以获取高精度的距离、角度和强度等信息,因此是较为可靠的障碍物检测方法之一。
2.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传感器可以使用声波的反射来检测障碍物。
超声波可以穿透一些材料,因此对于透明或薄的材料也能实现有效的障碍物检测。
不过超声波信号容易受到物体表面的反射和多路传播的影响,因此超声波检测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3. 红外线检测机器人扫地机安装红外线传感器后,在探测范围内放置红外线发射器,当障碍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红外线传感器就能检测到反射的红外线信号。
但是,红外线传感器对于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比较敏感,会影响其检测的精度。
4. 触摸感测机器人扫地机的触摸传感器通常以机器人边缘为基准,一旦感应到外部物体的压力,便能识别出遇到障碍物。
但由于触摸传感器只能检测到机器人接触到的那部分障碍物,因此在避免接触到高桌角或墙面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机器人扫地机的避障算法简介1. 反向运动轨迹法机器人检测到障碍物后会通过反向计算,规划避障路径。
这种方法简单可靠,不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传感器,但速度较慢且在复杂环境下可靠性较差。
2. 动态规划法动态规划法是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避障方法,通过策略来做出合理的路径选择,避开障碍物。
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环境下的避障能力较强,但在处理大规模环境时相对繁琐且速度较慢。
智能机器人导航和避障技术研究
智能机器人导航和避障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机器人已经不再是科幻电影的概念,而已成为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存在。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还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器人都以其高效、精准的工作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而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导航和避障技术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导航和避障是指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并准确计算位置,以及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准确判断并采取相应避障措施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智能机器人导航和避障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现状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自动控制、机器学习等。
目前,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的核心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即同时定位和建图算法,它根据传感器捕捉到的环境信息,实现了对机器人位置和环境地图的建立与维护。
在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激光雷达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
它可以快速扫描周围环境并获取高精度的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处理,识别出环境中的障碍物以及各种特征点。
另外,相机和深度相机等传感器也可以用来构建地图,但是它们的精度相对较低,需要更多的运算时间。
同时,GPS定位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它可以给导航过程提供粗略的位置信息。
二、智能机器人避障技术研究现状智能机器人避障技术的研究需要以传感器获取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判断,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个过程也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尤其是机器视觉和自动控制领域。
目前,智能机器人避障技术的核心是SLAM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它们可以在机器人进行导航时避开障碍物,保证机器人的行动稳定和安全。
在机器人避障技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最常用的传感器是激光雷达。
相信大家都知道,激光雷达是一种可以提供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的传感器,能够帮助机器人快速识别障碍物。
机器人领域中的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
机器人领域中的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自主进行路径规划和避障。
这就需要机器人领域中的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的研究与开发。
路径规划是指机器人在给定起点和终点的情况下,如何找到一条最优路径来实现目标。
在机器人领域中,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分为离散和连续两类。
离散路径规划算法将环境划分为网络或栅格,通过搜索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等来找到最优路径。
连续路径规划算法则更多地针对连续空间中的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如基于采样的路径规划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等。
离散路径规划算法中,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启发式搜索算法。
它通过估计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代价,并使用代价函数选择下一个最有希望的节点进行搜索。
A*算法的路径规划效果较好且效率较高,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中。
Dijkstra算法则是一种无启发式搜索算法,其将图中的所有节点标记为未访问状态,然后逐一计算起始节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并找到全局最短路径。
虽然Dijkstra算法保证可以找到最优路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需要对所有节点进行遍历和更新,计算速度较慢。
连续路径规划算法中,基于采样的路径规划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将连续空间离散化为有限个采样点,并利用离散的采样点进行路径搜索和规划。
其中,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和PRM (Probabilistic Roadmap)是两种常用的基于采样的路径规划算法。
RRT算法通过对采样点进行快速扩展来生成树状结构,从而找到路径。
PRM算法则是通过构建一个随机采样点的图来表示环境中的自由空间,然后通过连接有效样本点来寻找路径。
这两种算法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避障算法则是机器人在路径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机器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检测和避开障碍物,以确保安全和效果的路径规划。
扫地机器人的避障技术解析
扫地机器人的避障技术解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家庭清洁的热门产品。
然而,扫地机器人能够自主避开障碍物并高效地完成清洁任务的背后,是一项精密而复杂的避障技术。
本文将对扫地机器人的避障技术进行深入解析。
一、机器人感知技术在实现避障功能的过程中,机器人首先需要准确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
为此,扫地机器人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红外线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并将获取的信息传输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其中,红外线传感器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线信号,探测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
摄像头则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对于机器人的定位和识别障碍物非常重要。
超声波传感器则通过发送超声波脉冲并检测回波的时间来测量障碍物与机器人的距离。
激光传感器则采用激光束扫描的方式,可以获取更精确的距离和形状信息。
二、环境建模与路径规划扫地机器人在感知到周围环境后,需要对环境进行建模,以便为避障行为做出准确的决策。
环境建模是指通过感知数据生成一个环境的模型,包括地图、物体位置和障碍物等信息。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基于栅格的地图、基于特征的地图和基于拓扑的地图等。
地图生成后,扫地机器人需要进行路径规划。
路径规划可以理解为在环境地图中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有A*算法、Dijkstra算法和RRT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结合环境地图和机器人的动态状态,选择一条避开障碍物且效率最高的路径。
三、运动控制与避障行为当机器人完成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后,下一步是实现运动控制和避障行为。
运动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机器人的轮子或驱动器,按照路径规划得到的轨迹进行运动。
扫地机器人通常配备有轮子或履带,并通过电机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在运动过程中,机器人需要根据感知到的障碍物信息采取相应的避障行为。
常见的避障行为包括避开障碍物、绕行、静止等。
具体的行为决策取决于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避障策略。
机器人视觉导航中的障碍物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
机器人视觉导航中的障碍物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中,障碍物检测与避障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视觉导航中的障碍物检测与避障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障碍物检测技术障碍物检测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提出了许多障碍物检测方法。
其中,基于视觉的障碍物检测技术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1. 目标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是障碍物检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使得目标检测算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Faster R-CNN和SSD 等已经在机器人障碍物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图像中的障碍物,并生成对应的边界框或者像素级别的遮罩。
2. 点云处理除了图像,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信息,从而进行更准确的障碍物检测。
点云处理技术可以将点云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例如地面分割、物体分割和物体识别等。
基于点云处理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在机器人导航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 智能传感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器被应用于机器人的障碍物检测中。
例如,具有深度感知能力的相机、声纳和毫米波雷达等,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环境信息,从而改善障碍物的检测和识别能力。
二、避障技术在机器人导航中,障碍物检测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机器人还需要相应的避障策略来实现安全、高效的导航。
1. 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规划算法是机器人避障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如A*、Dijkstra和RRT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领域。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路径规划算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学习大量样本来获取更高效准确的路径规划策略。
2. 避障决策一旦检测到障碍物,机器人需要进行相应的决策来规避障碍物。
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控制
2023-11-10•引言•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概述•避障控制策略研究目录•实验与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型机器人(Continuous-curve robot, CCR)在医疗、军事、救援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运动轨迹的连续性和柔韧性,传统的避障方法难以有效地应用于连续型机器人。
因此,开展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意义通过对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控制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器人的自主运动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为机器人在医疗、军事、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现状目前,关于连续型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策略等方面,而对于避障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
现有的避障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传感器信息融合、基于强化学习、基于势场构建等。
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控制研究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机器人的自主性、适应性和智能性,通过引入新的控制策略和算法,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避障能力。
研究现状与发展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适用于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控制方法,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
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建立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运动模型;设计适用于该机器人的避障控制算法;通过实验验证避障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目标与内容02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概述定义特点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定义与特点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险或者人类无法直接接触的环境中,例如核反应堆、深海、太空等。
在这些环境中,机器人的存在可以极大地降低人类面临的风险。
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03避障控制策略研究路径规划算法运动控制算法基于传感器的信息感知010203避障控制策略的实验验证04实验与分析实验平台搭建与介绍遥操作系统采用柔顺性较高的材料制作,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实时路径规划与避障策略研究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实时路径规划与避障策略研究引言: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物流、服务机器人、医疗等。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机器人需要能够实时规划路径并避免障碍物,以确保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探讨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实时路径规划与避障策略的研究。
一、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1.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其中最著名的是迪杰斯特拉算法和A*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通过维护一个距离数组来计算最短路径,但在处理大规模图形时存在效率问题。
A*算法结合了启发式搜索和Dijkstra算法,通过估计距离来寻找最优路径。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移动机器人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2.模糊逻辑算法模糊逻辑是一种模糊规划路径的方法,通过模糊推理来实现路径规划和避障。
它基于对环境信息的模糊化处理,可以处理非精确的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信息。
模糊逻辑路径规划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和动态的环境,并且具有较强的实时响应能力。
3.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进化论的搜索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来寻找最优解。
在路径规划中,遗传算法可以根据机器人的特定目标和环境约束,逐步优化路径规划结果。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优化能力,但在实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二、避障策略的研究1.传感器与感知技术避障策略的关键是能够准确感知环境中的障碍物。
移动机器人通常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如激光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
激光传感器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图信息,而摄像头可以用于识别障碍物的形状和位置。
超声波传感器则常用于短距离的避障。
通过综合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并结合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感知和障碍物的准确识别。
2.规避策略在感知到障碍物后,移动机器人需要制定合适的规避策略以避免碰撞。
一种常用的策略是基于速度调整的动态规避,通过调整机器人速度来避免与障碍物的碰撞。
另一种策略是采用避障路径规划,通过计算绕过障碍物的最短路径来实现避障,但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机器人绕行时间变长,影响效率。
机器人自动避障控制技术研究
机器人自动避障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存在。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线上还是在医疗机构中,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但是在机器人的自动运行过程中,避免碰撞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因为机器人的碰撞会造成财产和人身损伤。
因此,机器人自动避障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机器人自动避障技术的发展历程机器人自动避障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研究人员使用简单的超声波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控制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不能精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并且无法在不同的场景和条件下进行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自动避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现代机器人使用复杂的传感器、激光雷达和相机等设备进行环境感知,并通过专业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样机器人可以更加精准地感知周围的物体和环境,并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适应和优化。
2. 机器人自动避障控制技术的现状目前,机器人自动避障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家庭服务等各种领域。
例如,在工业中,机器人可以自动避开障碍物进行流水线操作,并可以自主调整速度和方向。
在家庭服务中,机器人可以安全地从一间房间到另一间房间,而不会碰到人或物体。
在军事领域,机器人可以自主移动并规避障碍物,以便执行侦察和搜索任务。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等领域。
3. 机器人自动避障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机器人自动避障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务水平。
以下是关键问题的简要介绍:(1) 传感器精度:机器人使用多种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例如激光传感器、摄像头和红外线传感器等。
但是这些传感器精度有限,比如在雾霾或暗光等环境下,机器人无法有效地感知障碍物。
(2) 障碍物检测能力:机器人需要及时地检测到出现的障碍物,并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但是,机器人目前面临着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障碍物检测的问题,比如在不同光线和温度等条件下的不同材质的障碍物。
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及分析
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及分析机器人避障的原理和分析是指机器人在感知到障碍物时,能够自动进行规避或避免碰撞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机器人在各种环境中的自主移动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机器人感知技术、决策算法和执行控制三个方面来分析机器人避障的原理。
机器人的感知技术是实现避障的基础。
一般来说,机器人感知障碍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传感器实现:1.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送超声波信号并计算信号的反射时间来确定物体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
根据距离信息,机器人可以判断是否需要避障。
2.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物体与机器人之间的精确距离和方位信息。
通过激光雷达,机器人可以获得详细的环境地图,从而有效地规避障碍物。
3.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一般使用相机或摄像头,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来识别、跟踪和测量障碍物。
视觉传感器可以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但在复杂环境或光线不足时可能受到限制。
决策算法是机器人避障的核心。
一般来说,决策算法会根据传感器获得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障碍物。
常见的决策算法有:1.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规则的决策算法将预先定义的规则应用于感知到的环境信息,从而判断机器人应该采取的动作。
例如,如果机器人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则应该停止或绕过障碍物。
2.基于学习的方法:基于学习的决策算法使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如何判断和规避障碍物。
这种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障碍物类型,具有较高的智能性和灵活性。
执行控制是机器人避障的最后一步。
一旦决策算法确定了机器人应该采取的动作,执行控制系统会将指令传达给机器人的执行器,如电机或轮子,以实现相应的运动。
执行控制系统需要与感知技术和决策算法紧密协作,确保机器人能够及时、准确地避开障碍物。
总体而言,机器人避障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技术获取环境信息,利用决策算法分析和判断障碍物,然后通过执行控制系统执行相应的运动。
腐蚀环境下作业机器人的自主避障与规避策略研究
腐蚀环境下作业机器人的自主避障与规避策略研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作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它们能够高效地完成一系列繁重、危险的工作任务。
然而,作业机器人在工作时可能会面临各种环境腐蚀的挑战,这些环境腐蚀不仅会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寿命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对机器人自身的运行姿态和动力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提高机器人的自主避障与规避能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为了使作业机器人能够在腐蚀环境下实现自主避障和规避,必须确保机器人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
这意味着机器人需要具备高精度传感器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准确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腐蚀因素,并及时做出反应。
例如,在腐蚀环境中,常常会出现酸雾、腐蚀性液体等危险物质,机器人要通过传感器及时检测到这些物质的存在,以便采取相应的避障和规避策略。
此外,机器人还需要具备对光、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指标的感知能力,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环境是否腐蚀,从而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
其次,作业机器人在面临腐蚀环境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避障和规避策略,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基于距离传感器的避障控制方法。
距离传感器能够及时感知到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相应的控制算法使机器人避免碰撞。
在腐蚀环境下,传统的避障方法可能会受到环境腐蚀物质的干扰,导致传感器无法准确感知。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通过改进传感器的材料和结构,使其能够在腐蚀环境下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机器人的避障能力。
此外,基于视觉的避障和规避策略也是作业机器人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搭载高清晰度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算法,机器人能够获取环境的视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腐蚀环境下,作业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监测到障碍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制定合理的路线规划和避障策略。
例如,当机器人在工作区域内发现有酸雾的存在时,它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感知到酸雾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选择避开酸雾区域。
移动机器人避障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移动机器人避障算法的研究与实现移动机器人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成果,它能够代替人类执行危险环境下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然而,移动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能够避免障碍物并自主规划路径。
因此,避障算法成为移动机器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一、避障算法的研究现状目前,避障算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感知式避障、规划式避障和学习式避障。
感知式避障是指机器人对环境进行感知,利用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例如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
规划式避障则是指机器人在遇到障碍物时,采取规划路径的策略,通过路径规划来绕过障碍物。
学习式避障则是指机器人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主学习,以获得更高效的避障策略。
在这三种算法中,规划式避障由于其对机器人位置、环境等信息的传感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结合其它避障算法。
而在感知式避障和学习式避障中,由于其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导致两种算法各有优势和不足。
二、基于感知式避障的算法实现1、激光雷达避障算法在感知式避障中,激光雷达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传感器。
它可以通过扫描周围环境,并测量物体和机器人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机器人的避障。
激光雷达避障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将机器人周围的空间划分成许多网格,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得到的障碍信息,将障碍物所在的网格标记为障碍。
然后根据机器人当前的位置和目标位置,利用路径规划算法,选择一条最短的可行路径。
在路径规划过程中,会考虑到避免障碍物,使机器人避免撞上障碍物,如下图所示。
<图片>2、视觉避障算法视觉避障算法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将环境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这些信号,以实现机器人的避障。
具体来说,视觉避障算法的实现需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视野范围内利用摄像头或激光雷达获取环境信息;然后,将获取的环境信息处理成语义地图,将障碍物从地图中去除;接下来,通过路径规划算法,根据机器人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选择一条最短可行路径;最后,由机器人按照路径规划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5.基于神经网络的避障算法
1)先将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 2)用神经网络表示惩罚函数。 3)推导出相应的反向传播算法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 将避障或者说是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地图上 的障碍物即为问题的约束条件,再用神经网络引入惩罚函 数,这样就将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 问题。
用栅格法划分地图
概率的计算
算法流程
四、基于栅格法的避障策略研究
在进行避障和路径规划 时,采用栅格为基本单 位表示环境信息。按照 机器人及其有限的活动 场地大小进行栅格的定 义和场地的栅格划分。 图中具有黑色方块的栅 格表示有障碍物
用栅格法划分地图
四、基于栅格法的避障策略研究
下一步可以有八个方位 进行搜索,即:东、南、 西、北、东北、西北、 东南、西南 在不同的方向上加上关 联程度a: 黑色区域的方向,a=0 白色区域的方向,a=1 根据具体地图环境,给 不同的方向附上权值
Amigo机器人避障策略研究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Contents
1 2 3 4
绪论 Amigo移动机器人介绍
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基于栅格法的避障策略研究
5
6
仿真验证
总结与展望
一、绪论
课题来源
移动机器 人
自主避障的能力是移动机器人智能化程度 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在未知环境中自主完成预 设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移动机器人在复 杂多变环境中稳定、安全、高效完成任务的重 要保障
在硬件方面,我们可以用更高级的测距仪器实现避障,如:激光测距仪 在算法方面,我们可以用第三章所列举的高级编程思想,来实现避障
三、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1.基于几何构造的避障算法 2.基于栅格划分的避障算法
3.基于逻辑推理的避障算法 4.基于模糊控制的避障算法
5.基于神经网络的避障算法 6.基于人工势场的避障算法
三、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1.基于几何构造的避障算法
我们可以连接起始点和障碍物 的顶点,再连接障碍物的顶点 和目标点,障碍物的不同顶点 对应了不同的路径,从这些有 限的路径中选出的最短路径就 是我们要求的最优路径。这种 算法比较简单,但功能单一, 不能在动态未知地图条件下实 现避障。
五、 仿真验证
让移动机器人继续移动, 每走一步最优路径会更新,避障效果更好。 当然由于地图简单,路径改变不明显。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栅格搜 索算法成功地完成了机器人避障所要求的任务。
六、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所用的算法只能实现在静态环境中的避障,不能够实现动态避障, 即障碍物时静止的。因为所用栅格法,第一步就要求对所给地图划分栅格, 相应的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早已为给定。
其次
再次 最后
二、Amigo移动机器人介绍
硬件系统
1.底盘采用三轮结构:一个万向轮,仅起支撑作用,不起导向 作用;两个驱动轮则位于车体两侧,采用PWM控制 2.内嵌SH2微控制器,负责底层数据处理和命令执行,如获取 传感器信息,小车位置信息等等 3.配备有8个声呐测距装置 ,负责采集周围环境信息,将数据 传给微处理器处理 4.其上安装有无线接收与发送模块,通过此模块可以与电脑实 现实时通讯
二、Amigo移动机器人介绍
软件系统
1. ARIA :这是为Mobile Robots开发的,面向对象的,用于 机器人控制的应用程序接口系统,其他程序都是以ARIA为基 础的 2. ARNL :这是用于Mobile Robots机器人平台定位及自主导 航的软件开发包 3. MobileSim :这是移动机器人的仿真软件,包含机器人以 及周围环境模型,可以加载地图,获取传感器数据信息 4. Mapper3:是地图绘制软件,他可以把激光测距仪获得的 信息自动生成地图,也可以让用户自己手动绘制地图,手动绘 制的地图也可以直接加载在MobileSim中
一、绪论
移动机器 人
目前机器人避障还远未达到实时和全自主 的要求,在未知复杂环境下很多还只能实现半 自主。随着视觉采集设备质量和计算机图像处 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移动机器人的障碍物识别 与避障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基于以上重要性指导教师自拟此课题
一、绪论
课题研究 主要内容
首先
介绍Amigo机器人的硬件配 置、软件系统以及客户端操 作平台和人机通讯方式 介绍移动机器人避障的常用 算法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以栅格搜索法的避障算法为 重点,分析Amigo机器人的 避障实现过程 借助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 证算法的可行性,并总结不 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算法流程
四、基于栅格法的避障策略研究
首先计算各个方向的概率,确定由起始 点到目标点的所有可避障路径 。m=0
选择经过栅格个数最少的一条为最优避 障路径,并走到下一个栅格。m=0+1
到达下一个栅格后,重新将目前已到达 的栅格作为新的一个起始点,计算出新 的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每走一步都更新地图信息,这会让移动机 器人最终所走的路径更趋于最优避障路径
三、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3.基于逻辑推理的避障算法
算法步骤如下:
1)定义一个状态集,该集合反 映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测得的当 前状态。 2)定义一个行为集,该集合反 映机器人当前可以采取的动作。 3)确定从状态到行为的映射关 系。
三、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4.基于模糊控制的避障算法
在基于逻辑推理的路径规划方法基础进行改进: 1)传感器的一次测量值与多个状态对应,每个状态有一个 隶属度对应。 2)根据模糊推理结果确定行为。 引入隶属度的概念可以明显的减少传感器测得的状态个数。 模糊控制就相当于是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改进了缩小状 态集的方法,从而让移动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更加 明确。
二、Amigo移动机器人介绍
人机通讯
Amigo机器人与计算机系统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 过串行口建立连接,该方法连接简单,只需要一条串口连接线, 即可实现机器人与计算机系统连接,但受到串口线的限制,计 算机对机器人控制不方便;二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连接,机器 人和计算机之间需要借助无线路由器建立连接,进而可实现对 机器人的远程控制,该方法应用较多;三是车载计算机系统, 机器人配备嵌入式计算机主板,该主板具有常规的键盘、鼠标、 显示器接口,具有0/100M自适应网卡,具有4个COM口,2个 USB口,在PC104/PC104+扩展总线。车载计算机通过COM1口 与控制器连接,直接实现数据通信。 这里,我们用第二种连接 方式。
五、 仿真验证
图中,红色小点代表移动机器人Amigo,浅黄色的矩形块代表障碍物。 起始点为图左下角标有“start”的点,目标点为图靠上部的地方,标 有“Goal”的点。程序执行前 ,机器人停在起始点
五、 仿真验证
执行程序让机器人开始移动,栅格搜索法已为移动机器人计算出一条 实现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某个方向的概率: 这个方向的权值比上所有方向 权值的和 概率的计算
四、基于栅格法的避障策略研究
将搜索过程分为m组,每一组会得 到n条可行路径。m代表从起始点 到目标点所经过的栅格总数 ,每走 一步,m就加一;n为每组中所有 的可行路径,这些可行路径都是从 当前起点到目标点的路径 每条可行路径,都是通过一步步计 算每个可行方向的概率而得到的
三、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6.基于人工势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算法
障碍物对机器人施加排斥力,目 标点对机器人施加吸引力,排斥 力和吸引力的合力形成势场,机 器人移动就像球从山上滚下来一 样,移动机器人在合力作用下向 目标点移动。
应用势场法规划出来的路径一般 是比较平滑并且安全。
四、基于栅格法的避障策略研究
第四章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三、常用避障算法简介
2.基于栅格划分的避障算法
建立一个环境坐标系来描述机器人的环境,在这个坐标 系中,二维笛卡尔栅格不断被机器人传感器采样环境所 更新,环境坐标是绝对地表示环境,并在一定的实时区 域、一定时间内保持坐标原点的固定,但在局部区域内 完成了移动后,再基于目前行驶点和下个目标点重新建 立机器人的环境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