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课时安排

初中物理课时安排

初中物理课时安排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

章节重点难点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

测量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

数方法

1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

选择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的计算

2、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

区别

1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1

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

传播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1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1 第三节: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

控制

1、噪声的定义及等级

2、控制噪声的方法

0.5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

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

关系

1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1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汽化的分类、液化的两种方式

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

1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3

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的认识和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

日月食的形成过程(非中

考重点)

1

第二节: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作图)

2、光的反射与漫反射

1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虚像的辨别

3、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作图的结合考查

国家初中新课程标准课时

国家初中新课程标准课时

国家初中新课程标准课时

法律分析:语文每周6节;数学每周5节;体育每周3节;音乐每周1节;美术每周1节;外语每周4节;物理每周2-3节;生物每周3-2;历史每周2-3-2;化学每周3节;地理每周3-2 课时;劳动技术每周2-2-2 课时;思想政治2-2-2课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初中物理课后延时服务教案

初中物理课后延时服务教案

初中物理课后延时服务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 巩固课堂所学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点。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辅导。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复习。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2. 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问,老师进行解答和辅导。

三、合作交流(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

2. 老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纠正错误观念。

四、总结提升(10分钟)

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收获和感受。

3. 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老师进行检查和批改。

2. 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评价:

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课后延时服务方案。

教学反思:

课后延时服务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后延时服务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教学教案初中物理

教学教案初中物理

教学教案初中物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现象——折射。

2. 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1. 折射定律的推导和理解。

2. 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棒、水、铅笔、白纸、角度计。

2. 教学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图片,如彩虹、海市蜃楼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吗?

二、光的折射现象(15分钟)

1. 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 介绍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

2.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复习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吗?

二、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5分钟)

单元备课教案初中物理

单元备课教案初中物理

单元备课教案初中物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例分析: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推、提、压等,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2. 提问:力是什么?力有哪些作用?

二、探究力的三要素

1. 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利用实验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力的作用效果

1. 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利用实验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四、巩固练习

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力的概念、三要素和作用效果。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实际应用?

二、实例分析

1. 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拔河、踢足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三、解决问题

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用力拉绳子使物体移动、如何用力推门等,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

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安排(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安排(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安排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安排的相关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和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对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安排进行详细分析和合理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及教学评价。

一、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

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力学: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三定律、重力、摩擦力等。

2.热学:温度、热量、内能、热传递等。

3.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能、磁现象等。

4.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5.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

三、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物理规律。

2.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式教学: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沟通能力。

4.情境教学: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物

理知识。

四、课时分配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规定,初中物理教学总课时约为144课时。在课时分配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物理老师备课教案模板初中

物理老师备课教案模板初中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力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计量单位,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让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内容:

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生活中的力的现象: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力的现象,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力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力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力的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的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

1. 教师讲解力的计量单位,让学生掌握牛顿(N)的定义。

2. 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了解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四、课堂练习

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生活中的力的现象的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

1. 教师讲解拉力、压力、摩擦力等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2. 教师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四、课堂练习

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引导学生研究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研究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选取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接洽比较广泛的知识,是此后研究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

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选择教学内容还应注意有益于发展思惟、造就能力和举行头脑品德教育。

二)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并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初中物理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使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经过努力可以学好,并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知识点与课时安排

初中物理知识点与课时安排
(半导体、导体、超导体、纳米等)
阅读类型的填空/选择
1~2
运动与力
考点
题型
分值
课时安排
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
(几种运动的概念区分)
实际类选填
1~2
1h
参照物、运动与静止
(定义、实际应用)
联系实际类填空/选择
1~2
时间、长度
(概念、计算、刻度尺使用、误差减小)
综合题/实验/填空/选择
1~2
速度
选填/综合计算
2~6
电路以及电压表电流表
(各种器件符号、串并联电路区分、电路检查误差、电压表电流表使用以及读数、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实验
4~8
1h
欧姆定律、电阻计算
(电阻概念以及影响因素、欧姆定律以及变形应用、串联并联的电压电路规律、新型电阻等)
选择/计算
2~1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3h
电功、电能、电热
物质部分物理基础
考点
题型
分值
课时安排
物质的属性(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硬度、延展性等等,重点和实际应用联系)
阅读材料类填空/选择
1~2
1h
物质三态以及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熔化凝固升华汽化、水的沸腾等)
填空/选择
2~4
温度

逐字稿模板初中物理教案

逐字稿模板初中物理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掌握光的直线传播

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玻璃板、平面镜、白纸、直尺等

3. 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师简要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光的直线传播。

二、讲授新课

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激光笔照射物体、太阳光照

射地面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三、实验观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光笔照射透明玻璃板、平面镜等物体时,光线的传播情况。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实验分析

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规律。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光的直线传播?”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初中物理课时分配

初中物理课时分配

初中物理课时分配

初中物理的课时分配可以根据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初中物理的课时分配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 力与运动:4-6个课时。这个单元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和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内容。

2. 电与磁:4-6个课时。这个单元主要介绍电荷、电流、电路和磁场等内容。

3. 声与光:4-6个课时。这个单元主要介绍声音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

4. 能量与能量转化:4-6个课时。这个单元主要介绍能量的概念、能量转换的原理和能源利用等内容。

5. 水压与浮力:4-6个课时。这个单元主要介绍液体的压强、浮力、压强的应用等内容。

6. 热与温度:4-6个课时。这个单元主要介绍热和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物体的热膨胀和热导等内容。

7. 其他:视具体教材和学校课程要求而定,可适当安排一些单元或者实验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参考,具体的课时分配应根据学校的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另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等因素。

十分钟教案模板初中物理

十分钟教案模板初中物理

十分钟教案模板初中物理

课时安排:2课时(100分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力的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1. 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

教学难点:

1. 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

2.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教学准备:

1. 弹簧测力计。

2. 实验器材:绳子、钩子、重物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课件展示力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力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力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作用相互性、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学生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技巧。

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5分钟)

1.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力的作用效果的体现。

初中物理教师周课时数

初中物理教师周课时数

初中物理教师周课时数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的课时安排是非常细致的。下面我将详细列出我的周课时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一:

1. 8:00-8:45:初一物理 1 节课

2. 9:00-9:45:初二物理 1 节课

3. 10:00-10:45:初三物理 1 节课

4. 14:00-14:45:初三物理 1 节课

星期二:

1. 8:00-8:45:初二物理 1 节课

2. 9:00-9:45:初三物理 1 节课

3. 10:00-10:45:初一物理 1 节课

4. 14:00-14:45:初三物理 1 节课

星期三:

1. 8:00-8:45:初一物理 1 节课

2. 9:00-9:45:初二物理 1 节课

3. 10:00-10:45:初三物理 1 节课

4. 14:00-14:45:初三物理 1 节课

星期四:

1. 8:00-8:45:初二物理 1 节课

2. 9:00-9:45:初三物理 1 节课

3. 10:00-10:45:初一物理 1 节课

4. 14:00-14:45:初三物理 1 节课

星期五:

1. 8:00-8:45:初一物理 1 节课

2. 9:00-9:45:初二物理 1 节课

3. 10:00-10:45:初三物理 1 节课

4. 14:00-14:45:初三物理 1 节课

每周共有 20 节物理课。除了正常的课时安排外,我也会在课余时间给

学生们提供一些辅导和答疑服务。同时,我还会给他们一些实验任务,让他们在课外进行探究和学习。

通过这样的安排,我相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

他们的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设置

初中物理课程设置

全脑通初中物理教学计划(共42课时)

第一部分(11课时)

1.力学4课时

具体内容:①力的概念;

②重力、弹、摩擦力③力的合成及其平衡

2.机械运动与直线运动2课时

具体内容:①机械运动;②匀速直线运动

3.压强与浮力5课时

具体内容:①固体压强;②液体、气体压强③大气压强与流速④浮力

第二部分(31课时)

1.简单机械3课时

具体内容:①杠杆及其平衡;

②滑轮及其滑轮组;

③轮轴和斜面;.

2.功和能4课时

具体内容:①功的原理②机械能及其守恒;③能量守恒;

3.内能3课时

具体内容:①温度;②内能;

③内燃机;.

4.电荷1课时

具体内容:①摩擦起电;②电荷守恒;③电荷中和;

5.简单电路5课时

具体内容:①电路的组成;

②电路的三种状态;

③串联和并联;

6.欧姆定律8课时

具体内容:①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②电阻;

③欧姆定律

④电功率

7.家庭电路3课时

具体内容:①家庭电路的组成;②安全用电;

③电路故障分析

8.电与磁2课时

具体内容:①磁性与磁场;②电磁感应;

③电动机和发电机

9.现代通讯2课时

具体内容:①电磁波;②网络通讯、电话通讯等;

附:在实际授课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对计划做适当调整

按照优质学校的情况,本学期还有两个月放寒假,下学期一共四个月,共计6个月时间,每个月要安排六节课,建议实行单双周排课表。

初中物理暑期教案

初中物理暑期教案

初中物理暑期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光的反射定律

2. 反射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光的传播和折射知识。

2. 提问: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新课讲解(30分钟)

1. 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反射角、入射角、法线等概念。

2.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反射定律的应用,如镜子的成像、物体反射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实验器材:镜子、光线发生器、角度计等。

2.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

3.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角度计,记录实验数据。

四、数据分析(10分钟)

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反射定律的正确性。

2. 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0分钟)

1. 复习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 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

二、课堂讲解(30分钟)

1. 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眼镜、太阳能热水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一个利用反射定律的装置。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装置,并观察其效果。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九年级物理一对一课时计划(70课时)

九年级物理一对一课时计划(70课时)

九年级物理一对一课时计划(70课时)

雅智教育

立德树人传道解惑启发思维成就英才

物理一对一课时计划

总课时计划70小时

专题点专题内容课时安排

电磁专题电和磁本章主要学习电流的磁效应,以及电磁感应。

这是历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这章节在中考占5

分,续加强设计相应电磁实验。

4h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的认识,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对学生电

学综合知识的应用有很高要求。

2h

欧姆定律定律(复习)本章重点实验和难题需要进行拔高讲解,这块也是中

考考试容易失分的地方,通过典型类型题目的讲解让

她真正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

8h

电功和电功率(综合电学复习)这部分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基础上的深化,需要学生熟

练掌握电路的电流流向和电压表电流表使用的前提

下,引入了电功率的概念,然后是以电热器为例子,

讲解相关的电能和热能的关系,需要学生理解电流的

热效应,磁效应,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家庭电路的基

础上,理解家庭电路的用电安全,原则。需要掌握测

电笔的使用方法,具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和高压的

一些相关知识。

8h

实验专题进行专题实验,内容包括:欧姆定律,多种方法测定

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设计电路,

电学综合实验练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时间允许的

话,可以整合物理中考涉及的48个实验。

8h

力和运动需要给学生回顾讲解的基本性质,常见的受力分析,

然后是运动的相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章节

是力的基础,力学时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模块,需要重

点学习。

8h

质量和密度这章节知识很重要,与后期压强,浮力综合,力学题目相关。主要是质量和体积密度三个的关系。中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

@

八年级下册

~

!

"

九年级全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