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与色的美感0

合集下载

4面与色的美感

4面与色的美感

《面与色的美感》教案(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面与色构成的图案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了解其作为设计基础及在应用领域的价值。

(2)学习该图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立体构成设计和应用设计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的表达。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谈话、演示、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色彩构成作品图像实例,四季景色图片,水彩颜料,白色的布,剪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基本形,提问:“这幅图好看吗?”接着出示一张由这基本形平移和旋转组合成的图案,问:“与刚才的那张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师述:“这张图案比前一张就显得丰富多了,这就是平面构成设计的奇妙之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面与色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1、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不同形状与颜色的面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2、欣赏课本里的图片,了解其特色价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启发学生:“课本里几张优美的图案好看吗?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强烈的美的感受,节奏感强又富于变化,色彩强烈而又统一,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2)师提问:“美术中‘面’是指什么?有几种形状?”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3)师提问:“两个相同的半圆形可以产生哪些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答:“一共有六种方法,分别是覆盖,减缺,透叠,联合,接触,分离。

”(4)师提问:“面的‘分割’有哪些方法呢?”学生答:“等量分割、按比例分割、自由分割。

”(5)引导学生看书中图例,师提问;“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不同的色彩特别是不同的色彩并置时,由于人的视觉反应或心理联想作用,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不一样的联想。

介绍由色彩而联想的色彩心理现象,并组织学生进行色彩联想训练。

4面与色的美感

4面与色的美感

拓展:寻找身边的面与色构成
拍一张面色构成的照片
面的分割
等形、等 量分割
按比例分 割
自由分割
冷色、暖色
暖色系给人以近的感觉 冷色系则使人觉得相对较远
对比色、互补色和邻近色
24色环上相距120180度两种颜色的就 是对比色
在色相环上相距180 度的两种颜色就是 互补色。
24色相环上任选一 色,与此色相距90 度,或者彼此相隔 五六个数位的两色, 即称为邻近色。如: 红色与黄橙色、蓝 色与黄绿色等。
面与色的美感
什 么 是 面 ?
面的定义
具有长度和宽度,但不具有厚度的图形 称为面
面的形态各异,分为几何形、有机形、 偶然形
面的形状 几何形
几何的面,规则、平稳、理性
有机形
自然的面,生动、厚实
偶然形
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独一无二
活动一:
选一张你喜欢的颜色 将纸对折 在纸的右半边只用二笔任意画一个面 将图剪下来
活动二:
摆一摆,这两个相同的图形,能 产生出哪些不同的组合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的聚集
联合
活动三:找色彩
在身边找符合条件的颜色。
1、春天的颜色 2、夏天的颜色 3、秋天的颜色 4、冬天的颜色
找色彩
作业
集中本组所有图案,拼贴组合成一张有 主题的作品,并根据画面内容和颜色取 名。
要求: 1、贴在白纸内 2、图案可以再分割、可以自由取舍 3、可以用彩笔或黑色笔添加涂色

第6周(课件):二、2、面与色的美感

第6周(课件):二、2、面与色的美感
世界十大奇图
1·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7· 那个女人是真实的还是拼图里的?
4· 狮子在哪里?
5· 据说能看见9张脸的智商有一百八十
8· 请专注中间那个黑点,发现了什么?
6· 如图所示!
9· 十二个人还是十三个人?
2个黑点?(绝对不是动画,不信你可以看看图片文件格式)
3· 是静的还是动的(看则静,不看则动)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2 面与色的美感
基本形:
在平面设计中,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 本形,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利用它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组 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构成效果。 1.组形:在构成中,由于基本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 种关系主要有: 2.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3.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4.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5.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6.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7.减却: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 8.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 9.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基本形与骨格设计
有 规 律
无 规 律
色彩搭配的方法:
1、近似色搭配
2、对比色搭配
找一找: 图2
近似色搭配? 对比色搭配?
图1
图3
色 彩 联 想
表现与创作: 请你尝试用不同材料去表现面与色的构成。 设计时,选择的形状与色彩要能反映自己的情感。

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教案)

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教案)
通过思考,让学生将理解表述出来,能体现他们对面与色构成的学习效果。
拓展提高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去表现面与色的构成。设计时,选择的形状与色彩要能反映自己的情感以及分享生活中还有什么面与色的构成应用。(出示ppt)
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描述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
作业布置
1、请尝试将大师的作品运用到不同的物品设计中,要尽量符合“实用美观”、“经济”的功能。
学生思考,从油画中感受它的美,然后回答问题。
开篇点题,让学生感受面与色的构成,启发他们思考生活中面与色构成的应用。
讲授新课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色彩调和、色彩联想、补色的概念。然后自由分享一下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给予你的感受。(出示ppt)
师:你知道两个相同的半圆形可以产生哪些不同的组合方法吗?
师: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下怎样运用基本形与骨格的设计进行面与色的构成?
板书
面与色的美感
色彩调和
色彩联想
面的构成
面与色的应用
作业布置
1、请尝试将大师的作品运用到不同的物品设计中,要尽量符合“实用美观”、“经济”的功能。如休闲手袋。
2、以班为单位,收集同学们关于点、线、面、色构成的作业,办一个小展览,并配写几句精练的欣赏点评。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作业。
学生合作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热爱创造艺术的人文情感。
构成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先讲述导语。
然后欣赏油画。
师:大家欣赏一下这幅油画,感受它的美,并说一下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④ 面与色的美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岭美版七年级下册

《④ 面与色的美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岭美版七年级下册

《面与色的美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色彩和形状的基本认知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3. 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绘制一幅简单的静物画。

要求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如水果、花卉等),通过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表现出它们的美感。

使用多种颜色,尝试使用对比色或相邻色来丰富画面效果。

2. 任务二:创作一幅抽象画。

要求发挥想象力,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组合,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考。

尝试使用不同的笔触和颜色搭配,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 任务三:收集并整理关于色彩和形状美感的相关资料。

要求通过互联网、书籍、杂志等途径,收集有关色彩和形状在艺术、设计、摄影等方面的案例和图片,并整理成一份报告或PPT,在课堂上分享。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提交的作品需体现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能力;3. 提交的作品需附上创作思路和说明,以便老师了解学生的创作过程;4. 按时完成作业,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作业评价1. 作品评价:根据作品的质量、创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2. 作业态度:评价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思考、积极探索;3.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通过作业对色彩和形状美感知识的掌握程度;4. 作业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作业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品后,老师将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2. 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反馈,进一步完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色彩搭配能力;3.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最终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之一;4. 对于优秀作品,老师将推荐参加校内外相关比赛或展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和交流。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色彩和形状美感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色彩搭配能力。

作业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绘制静物画、创作抽象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等,旨在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面与色的美感

面与色的美感
圆形:圆润、舒滑、柔和、灵动。
面的构成
❖几何体 ❖有机形 ❖偶然形
❖色彩演变
复色
类似色 黑、白、金、银、灰色的间隔
色环表中相对的颜色叫对比色 相邻近的色彩叫邻近色
色彩的调和方法
色彩大与小
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 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 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晴天 四季花开 听谁在唱歌 相遇 有福气 游园 春天交响曲 丰收的季节
三角形:稳定感
方形:方正、坚Βιβλιοθήκη 、 伟岸圆形:圆润、舒滑、柔 和、灵动。
在立体造型中,面是相对于体而言的,是具有 长、宽的二度空间形象。绘画中的形,包括各种面 和物象的轮廓图形。
方形:方正、坚实;横方形给人以平静、威严、沉 重感,竖方 形给人以高耸、伟岸的感觉。
三角形:正三角形具有稳定感,反之有不稳定、不 安全感。
色彩的冷暖,是根据色调决定的。
红、橙、黄色调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 有温暖、热烈的感觉。
兰、绿、紫色调使人联想到水、天等,有宁 静、寒冷的感觉。
•作业:
•用点、线、面构成一幅富有情感 的作品。
•画面有色彩面积对比
作业选题(以下题目任选一个,构成作品)
雷雨天 点的变化 大方 爱 海洋的诉涛 黑色幽默 江南 夏夜

面与色的美感_美术教案

面与色的美感_美术教案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理性处理画面色彩的能力和配色方法。

2培养学生的欣赏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的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活色彩图片
教学过程:
1、给学生观赏色彩错觉图片,欣赏自然界中的风景图片,和艺术作品播放一副关于色彩的错觉的图片。

导入课题
2、提出问题师生互动:通过欣赏面的形状,面的构成,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形与骨格的设计进行平面设计。

3、欣赏大师蒙德里安的艺术作品色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能力,实际的运用知识能力。

4、了解了色彩的调和;。

1)进一步理解色彩不同的冷、暖属性所表现的距离感。

2)培养学生对创作的欣赏能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3)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4)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要求学生填图,表现色彩的远与近,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色,运用多种色彩进行创作。

5、展示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让学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
和艺术作品中美妙的色彩。

6、作业:
(1)利用骨格设计一幅点、线、面、色结合的画。

(2)利用蒙的里安的红黄蓝三原色来设计图案,运用到不同的物品设计中,符合美观、实用的视觉效果。

7、小结。

4面与色的美感

4面与色的美感

活动一:想一想
蒙德里安的艺术特点以及绘画的基本元素?
艺术特点:几何抽象画
绘画元素:直线、直角、三原色
红色、黄色、蓝色、 (红黄蓝)和三非原色(白、灰、 红色、蓝色、黄色
白色、黑色
黑)
白色、黑色、灰色
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彩色的室内墙面(装饰方面)
家具设计
建筑艺术
“面”的分割与聚集分别有哪些方法? 分割方法:等量分割 自由分割 按比例分割
聚集方法:并置、叠置等
庄重,悲哀,压抑,深沉,肃穆,死亡, 恐怖,邪恶,孤独,严肃······
让人联想到冰雪、白云、棉花,给人以光 明、质朴、纯真、轻快、恬静、整洁、雅 致、凉爽、洁净、和平、神圣······
轻快、辉煌、高贵,充满希望和活力,暂 停,警告······
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纯净的蓝 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 广阔······
面与色的美感
——走进蒙德里安
执教:寮步中学 黎衬南
彼埃 . 蒙德里安
彼埃·蒙德里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 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 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 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 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 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 型主义”。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 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 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 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激情、活跃、冲动、热闹、温暖、幸福、 吉祥、燃烧、征服、革命、鲜血
活动二:做一做(蒙德里安风格的彩绘白瓷碟)
起稿设计阶段
注意直线、直角等表现

《面与色的美感》美术教案

《面与色的美感》美术教案

面与色的美感岭南美术出版七年级下册授课时间:2014-3-26授课班级:初一(4)班课题:《面与色的美感》课时:1课时旧知回顾:点、线的组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构成知识并加以实践,为以后色彩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让学生能主动感知自然界美丽的色彩,理性的欣赏艺术作品和运用色彩,从而提高学生色彩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养成热爱生活、关注自然、表达丰富情感的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面的分割、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的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怎样准确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给学生观赏生活点线图片,导入课题。

二、讲述面的分类。

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有长宽的二度空间的图形,主要分为不规则的面和规则的面。

三、讲述颜色(一)、色彩的三原色(二)、色彩调和的方法1、对比色调和2、邻近色调和3、冷暖色调和(三)、色彩的联想我们看色彩的时候,往往会把与该色有关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引起某种心理感受。

如红色,我们通常联想到火、太阳、热情、活力等;绿色,我们通常联想到草地、树叶、和平、生命等等四、面与色的关系面与颜色的关系就好比如演员与舞台的关系,面为颜色提供了舞台,给了它展示色彩的空间。

面与色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五、课堂作业运用自己的美感,对面进行分割,填上自己兴趣的色彩进行调和。

六、小结同学们,色彩如我们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希望同学们能将本节课所学到的色彩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去体验生活,感受人生。

面与色的美感

面与色的美感
会感染你周围的朋友。 但由于缺乏耐性,易激动,情绪难以控制。 ● 喜欢绿色 :喜欢绿色的人基本上是一个追求和平、上进的人。不过却害怕独处,喜 欢群体的生活。因为对每个人的态度差不多,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 喜欢粉红色 :喜欢粉红色的人常常想让自己呈现出年轻、有朝气的感觉。喜欢粉红 色的人,散发着让人看到就很舒服的魅力。不过,却有强烈逃避现实的倾向。因不擅长向 人吐露心事,优柔寡断的人。 ● 喜欢棕色 :喜欢棕色的人个性拘谨,自我价值观很强烈。对人与人之间的厉害关系 划分的很清楚,所以容易给别人一种冷漠的倾向。
2、冷暖色
3、邻近色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 吃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吃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吃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吃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吃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穿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穿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住
色调的运用—(色彩感觉)
在电影《英雄》中的色彩运用。 1、用色彩讲故事。讲了 黑,绿,红,白几个段落故事; 2、用色彩塑造人物。无名、长空,秦王的黑色表现人物 的英雄气质 3、用色彩表现心理活动。尤其胡杨林里面一段 4、用色彩表达象征意义。红与血,红砂一段,绿与情, 飞雪残剑的爱。秦王大殿的绿色的绿林 5、用色彩营造氛围。大殿黑色的庄严,红色的热烈,黄 色的浪漫,还有蓝色,水面的纯净等等。
● 喜欢蓝色 :喜欢蓝色的人是个很有理性的人。 面对问题常常临危不乱,在起冲突时
总是默默将事情化解。 ● 喜欢紫色 :喜欢紫色的人通常很多都是艺术家,容易多愁善感。但机智中带有感 性, 观察力特别敏锐。 ● 喜欢黄色 :喜欢黄色的人富有高度的创造力及好奇心。关心社会问题甚于切身问题, 喜欢追求崇高的理想,尤其热衷社会运动。 ● 喜欢黑色 :喜欢黑色的人通常很积极、理性。 对未来会做很好的规划跟努力。 即使 外表不修边幅,看起来还是很优雅、高尚。

面与色的美感 教案 (1)

面与色的美感 教案 (1)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面的概念,认识面的方式和类形。

2、能运用面与色的构成来表达对美的理解。

3、通过欣赏面与色构成重复图案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了解其作为设计基础及应用领域的价值。

重点:重复图案的特点和价值。

难点:怎样的基础行才能排列组合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视觉感,透视感和形式美感。

2、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分享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教具准备:基本型,龙骨图,重复移动图案学具准备:画纸、尺、铅笔、颜色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面与色的构成与应用,他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如房间的彩色墙面、时尚服装、多姿多彩的地毯、精致拼接瓷砖,多姿多彩的花田和花坛。

如果我们将一个或几个基本形状的面,进行相同或不同的组合排列,并配以色彩的调和,就会产生千变万化的美感,丰富我们的情感和生活。

(播放图片,如学生感受面与色的美感)二、课堂发展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美术中“面”是指什么?有几种形状?(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2、面的构成方式有哪些类型?(面的分割、面的聚集)3、面的分割与聚集有哪些方法?分割方法:等量分割、按比例分割、自由分割聚集方法:并置、叠置等4、形与形的组合方法有哪些?覆盖、减缺、透叠、联合、接触、分离三、课堂延伸1、怎样运用基本形与骨格的设计进行面与色的构成A、设计基本形,注意正形和负形B、绘画龙骨C、将基本形重复移入龙骨D、正负形分别填上对比颜色(注意颜色的对比)2、设计基本形必须遵循的原则A、基本形设计尽量避免对称的图形B、避免正负形不分C、避免封闭的图形四、作品欣赏五、课堂作业,教师巡堂指导设计重复移动或黑白颜色图案,采用对比颜色六、作品展示、小结1、评价优秀作品,肯定学生的创作思维2、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设计了很多有创意的重复移动图案,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面与色的美感

面与色的美感

作业要求
• 四人一组,每人选择一种色彩,在分割好 的面里填上色彩,形成一种调和的色组。
作业评价
• 1.每一组派一位代表,说出小组设计的意图。 • 2.老师对小组画面的评价 • 3.其他小组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
(一)、色彩的三原色
红色—(感觉)
黄色—(感觉)
蓝色—(感觉)
色彩调和
•1、对比色间的调和
•2、邻近色间的调和 •3、冷、暖色的调和
1、对比色调和
2、冷暖色的调和
3、邻近色调和
三、面的分割
1、面的静感分割
2、面的动感分割
3、面的个性、自由分割
1、这张作品画 家是采用了什么 分割形式呢? 2、色彩的调和 用了什么方 法呢?
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看一看 · 说一说
同学们: 看了这小段视频之后, 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呢?
旧知回顾 •丰富多彩的点
变化无穷的线
一、面(墙面、地面、桌面、花坛)
面的概念
• 在几何学的概念中,具有长度和 宽度,但是不具厚度的“图形” 称为面。
几何形
• 有机形
• 偶然形
二、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面与 色的构成与应用,如墙面、地毯、桌 面、花坛等。如果我们将一个或几个 基本形状的面,进行相同或不同的组 合排列,并配以色彩的调和,就会产 生千变万化的美感,丰富我们的情感 与生活。
《红黄蓝与黑的构图》 是蒙德里安的纯几何形 体的抽象画作品。这幅 画在平面上把横、竖线 结合,构成直角或长方 形,并在几何图形中巧 妙地安排三原色,加以 灰色和黑色,用最基本 最抽象的几何图形表达 纯粹的精神。 他的作品单纯、明 快、深受设计师们的喜 爱,他们把绘画运用到 各种物品的设计中,同 样也取得较好的视觉效 果。 蒙 德 里 安
第十六册第二单元 第二课
面的形状
几何形
几何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有机形
自然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 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更为生 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偶然形
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学性
下面几个图形好看吗?
简单、 单调、 没设计感
重复 组合
这张图案比前一张 就显得丰富多了,这就 是平面构成设计的奇妙 之处!
类似色:为较弱对比类型。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 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补色:为极端对比类型。效果强烈、眩目、
响亮、极有力
近似色:色相环上90度以内的色彩 对比色:色相环里相距180度的色红、橙、黄色调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 有温暖、热烈的感觉。 兰、绿、紫色调使人联想到水、天等,有宁 静、寒冷的感觉。
面 与 色 的 作 品 欣 赏
明快的色彩与方形面的重叠产生 规整与严谨美。
淡雅的色彩与弧形面的重叠产生 灵动感与优柔美。
作业: 利用蒙的里安的红黄蓝三原色来设 计图案,运用到不同的物品 设计中,符合美观、实用的视觉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