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
笔记12: 空气的成分

知识2 空气的成分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成分.
(2)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知识点睛】
1.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基本恒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延续,空气的成分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因此不能认为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2.纯净物和混合物
(1)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例如:空气、盐水、糖水、矿泉水、铝合金、酱油等.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例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蒸馏水、氢氧化钙等.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经典例题】
例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例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氮气
B.稀有气体人体呼出气体
C.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蒸馏水海水
【随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_____%、氮气_____%、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______% .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
①食醋②蒸馏水③酱油④豆浆
⑤冰水混合物⑥洁净的空气⑦自来水⑧可乐饮料
【答案】
例1:B;例2:D.
1.21;78;1;2.②⑤.。
五年级下册科学空气的成分

五年级下册科学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和微小颗粒等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占空气总体积的大部分。
具体来说,空气的成分包括:
1. 氮气(N2):占空气体积的78%左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于维持生命和支持大部分生物呼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氧气(O2):占空气体积的21%,是空气的另一主要成分。
氧气在支持绝大多数生命体呼吸和维持燃烧过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氩气(Ar):占空气体积的0.9%,是空气中的第三大成分,具有稳定不反应的特性。
4. 二氧化碳(CO2):占空气体积的0.0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参与了地球能量平衡过程的调节,但过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5. 其他气体:空气中还含有微量的氦气、氖气、氦气、氙气和气体等。
此外,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悬浮颗粒等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可以随着天气、季节、地点和污染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1 5
实验注意事项
1、所取铜粉应足量 2、加热时温度要高、时间要长。 3、加热时要不断推拉注射器。 4、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
入注射器。
见教材75页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
法除去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上述实验在哪些环节上可能造成误差? 如何避免或减小这些误差? 4、常见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还有哪些?
⑤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对准有铜粉的 部位加热,同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
⑥停止加热后,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气 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待注射器活 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4)、实验现象
①Cu粉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
(5)、实验结论
空气中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E 碳+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②、实验关键
a、装置不漏气 b、药品足量 c、冷却后再读数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78%) 氧气(21%)
其他成 分1%
氩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0.934% 0.034% 0.00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 认为空气是一种单 一成分的物质。直 到1775年,法国化 学家拉瓦锡在密闭 容器中加热汞得出 了空气由氧气和氮 气组成的,其中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1/5的结论。 瑞利
到1892 年瑞利和 拉姆齐才 发现了稀 拉姆齐 有气体。
2、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 实验思路
思路1:用药品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氧气,减少 取一定
量的空
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气
思路2:用药品通过化学反应将其他气体除
《空气的成分》课件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4、经测定某容器中的空气含氮气约16 mL,由此可推断该容
器中含空气的体积约为( D )
A.6mL B.25.6 mL C.25 mL D.20 mL
加热氧化铜(固体) 点燃五氧化二磷(固体) 点二燃 氧化碳 (气体)
实验装置:
设计原理: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
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
氧化铜。
定量分析法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er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2:46:10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32021/9/132021/9/13Sep-2113-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3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er 13, 2021
试验后
玻璃管 注射器 装置中 中气体 中气体 气体的 的体积 的体积 总体积
反应前后 减少气体
的体积
___mL
实验 结论
氧气约 占空气 体积的
1
5
实验原理:
磷 + 氧气
P 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2O5
实验误差分析
1、装置漏气。 2、所取铜粉的量不足。 3、加热时间太短。 4、加热时未反复推拉注射器。 5、未等玻璃管冷却到室温将气球内 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
空气的成分

• 氧氣(O2)
(1)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 (2)性質相當活潑(活性大)。 (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生鏽、燃燒、爆炸皆 需氧氣參與作用。 (4)用途(參考P.49 表2-2)。 (5)沸點-183℃ 。
• 氧氣的製備
(1)準備有側管的錐形瓶,先加入二氧化錳(黑色)。 (2)將橡皮塞及薊頭漏斗裝入錐形瓶內。 (3)由薊頭漏斗加水至淹住長管末端(防止氧氣由薊頭漏斗逸 散)。 (4)加入雙氧水: 雙氧水 氧氣 + 水 。 H2O2 O2 + H2O (5)剛開始冒出的氣泡不要收集(是錐形瓶內原先的空氣)。 (6)收集完的集氣瓶要正立的放置(氧氣比空氣重)。 (7)反應時瓶內溫度升高(放熱反應)。
PSI 影響 圖示
0~50 良好
51~100 101~199 200~299 300以上 普通 不良 非常不良 有害
(4)一氧化碳(CO): (a)氧氣不足時燃燒產生。 (b)易與血紅素結合,造成缺氧。
(5)二氧化硫(SO2): (a)化石燃料燃燒時產生。 (b)雨水結合產生亞硫酸,使雨水成酸性。
• 氮氣
(1)空氣中含量最高的氣體(78%)。 (2)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 (3)化學性質相當安定的氣體。 (4)不可燃也不助燃。 (5)常溫下幾乎不與任何物質起反應。 (6)用於食品包裝保持食物新鮮。 (例:乖乖、蝦味先…) (7)可用來合成氨氣(NH3)。 (8)可製造農業用的氮肥。
• 氰氣
• 氧氣的助燃性
(1)木炭(黑色):燃燒產生紅黃色火燄。 碳+氧 C + O2 二氧化碳 CO2
(2)硫粉(黃色):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及刺鼻味氣體。 硫+氧 S + O2 二氧化硫 SO2
(3)鎂帶(銀灰色):燃燒生強烈白光。
《空气的成分导学案》

《空气的成分》导学案一、导入1. 请同砚们闭上眼睛,深呼吸几口空气,感受一下空气的味道和清新。
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空气的成分。
2. 请同砚们观看一段视频,展示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探究空气的成分1. 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应用酒精灯燃烧,观察火焰的变化。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空气中氧气的存在,并了解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通过实验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存在。
三、空气成分的比例1. 让学生们观看PPT,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比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是多少?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并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比例的理解。
四、空气的重要性1. 让学生们思考,如果空气中某种气体比例发生改变,会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探讨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2. 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会是什么样子?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行星上的大气层情况,加深对空气重要性的认识。
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比例,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珍爱环境的认识和行动。
六、作业安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稳固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风险及防治措施。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对环境珍爱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让我们一起呵护地球,呼吸清新的空气,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简述空气的成分

简述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氦气、氢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以下是空气成分的简要介绍和来源。
1. 氮气(N2):占空气的78%,是空气中最常见的气体。
氮气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气体之一,也存在于许多动物的呼吸中。
2. 氧气(O2):占空气的21%,是另一种重要的气体。
氧气是人类呼吸的主要气体,也是许多工业和化学反应中必需的气体。
3. 二氧化碳(CO2):占空气的0.04%,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增加大气中的温度,导致全球变暖。
4. 氩气(Ar):占空气的0.93%,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
反应。
5. 氦气(He):占空气的0.004%,是一种稀有气体,常用于核能反应堆和太空探索中。
6. 氢气(H2):占空气的0.0014%,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常用于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中。
空气的成分非常复杂,这些气体的比例和组成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空气也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被收集和利用,例如在农业、工业和医疗中的应用。
《空气的成分》空气、物质的构成PPT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
氮气的用途 稀有气体的用途
氮 氧 稀有 二氧 其 保 制 制造
气 气 气体 化碳 他 护 氮 低温
78 21 0.94 0.03 0.03 气 肥 环境
%% % % %
等
保电探 护光空一页 下一页
充
氮
灯
充
泡
氮
包
装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2)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用来制取人类有用的新物质。
制造氮肥
合成染料
制造炸药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2.稀有气体
(1)稀有气体一般不 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 称为“惰性气体”。
焊接保护气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节 空气的成分
-.
内容提要
1
空气有哪些成分
2 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 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2】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铁丝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 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 “惰性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成分
————————————————————————————————作者:————————————————————————————————日期:
2.1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2.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成分
2.通过对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镁等几种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
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空气的成分、组成;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难点:空气成分的确定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设疑引入——实验探究——空气组成——氮气、稀有气体——纯净物和混合物—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在你眼前10公分内,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空气。
空气不仅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但是,人们发现空气
的成分却比较晚,原因就是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问不到气味的气
体。
那么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如果不是那空气究竟是由那些物质组
成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探究活动】:(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介绍仪器:
2、操作顺序:(五等分集气瓶、检查气密性、点燃红磷立即深入、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3、提示学生观察、操作要点:红磷燃烧时的主要现象,冷却后水进
入集气瓶的体积。
【反应原理】:利用红磷(过量)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约五分之一体积。
(强调)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五分之一体积。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
讨论与交流:
1.在什么情况下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时水进入
集气瓶。
)
2.红磷为什么要过量?(将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
)
3.实验结束为什么等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没有冷却瓶内温度高气体膨胀,
进入水的体积会少,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
4.点燃红磷后应立即深入集气瓶还是缓慢深入?为什么?(立即伸入,防止瓶
内气体因受热膨胀逸出,造成实验结果偏大。
)
5.白烟是什么?白烟为什么会消失?(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溶于水。
)
6.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氧气)
7.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大约五分之一的气体而不是全部呢?
(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氧气,剩下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约占五分之四。
)
8.集气瓶内剩余五分之四的气体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氮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归纳: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其中氧气约占1/5体积,氮气约占4/5体
积。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红磷要过量。
3、导管应预先注满水。
4、点燃红磷应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塞子。
5、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读数。
【可燃物的选择原则】:
1、能在空气中燃烧。
2、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Mg)。
3、生成物不能使气体(S 、C)。
【实验拓展】:
1、实验装置——见课件
2、若用S、C作可燃物事先要在集气瓶内装氢氧化钠溶液,并记下刻度。
3、集气瓶内剩余五分之四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说明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
体,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误差】
1、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
(瓶内氧气未耗尽)
②装置漏气。
(塞子未塞进,燃烧时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溢出,冷却后外界空
气进入瓶内。
)
③导管没有预先注满水。
④没有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
(瓶内气体受热膨胀。
)
2、偏大的原因:
①点燃的红磷没有立即伸入集气瓶,会赶走部分空气。
②止水夹没有加紧,气体从导管逸出。
③使用了能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可燃物。
二、空气的成分:
阅读:P29——空气成分示意图
思考并回答:
①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②空气各成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
③空气的组成是怎样发现的?
归纳: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见P29). 特别强条是“体积分数”。
三、氮气与稀有气体:
1、氮气
阅读完成
氮气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用途:
拓展:食品干燥剂的条件(无毒、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廉价易得。
)
2、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性质:一般不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途:
拓展:节日里放飞气球是填充氢气好还是氦气好?为什么?
因为氦气密度小,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而氢气易燃,安全性差,所以用氦气好。
四、混合物和纯净物:
阅读P32
讲述:通过以上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
也就是说,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归纳: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纯净物
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
性质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保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持自己的化学性质。
联系混合物有多种纯净物混合而成。
举例空气、海水、氧气、水、二氧化碳
五、拓展提高:
1.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
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
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
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
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
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
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
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
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
①②③④
2、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混合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氮气
b 蒸馏水
c 矿泉水
d 红磷
e 氧化镁
f 氧
气
g 二氧化碳h 空气I 牛奶j 泥沙k 河水l 氧化
铜
m 糖水n 啤酒o 石油p 海水q 食醋x五氧化二磷y雪碧饮料z 稀有气体
3、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如图: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红磷为什么要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等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不能选择硫或木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用
木炭代替红磷实验应做何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果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果氧气体积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