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常见错误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失分原因剖析

中考化学失分原因剖析

中考化学失分原因剖析中考化学是一个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科目。

然而,许多学生在中考化学中失分较多。

本文将探讨中考化学失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首先,理解不够深入是导致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化学是一个比较抽象和具有一定实验性质的科目,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才能够灵活运用。

但是,许多学生对化学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只知道记住一些现象和规律,而不了解它们的产生原因和内在机制。

例如,化学方程式是中考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许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对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不了解。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解答题目时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就无法应对,从而失分。

其次,理解错误导致的失分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化学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科目,一个错误的理解会导致后续理解和应用的错误。

例如,许多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消失和生成现象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

他们可能会认为反应物消失了,生成物就是它的逆过程。

然而,事实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反应物消失是因为它们已经转化成了其他物质。

这样的理解错误会导致学生在解答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问题时出错。

最后,实践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学生失分的问题之一、化学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普通中学中,化学实验往往是辅助性的,学生很难获得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直接经验。

这就导致学生在解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时有困难。

例如,许多学生未能理解柱层析和纸层析法的原理和应用,无法正确判断其中一物质是否适合用柱层析或纸层析分离纯化。

这样的失分是因为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验现象的经验。

七年级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

七年级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

七年级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七年级的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

本文将针对七年级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一、实验前准备不足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充分的实验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七年级的学生常常忽视了实验前准备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没有阅读实验指导书,也没有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这样做容易导致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意外发生。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学生们应该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确保自己对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还应该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测量不准确在化学实验中,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七年级的学生常常在测量过程中犯下错误。

例如,他们可能没有使用合适的仪器,或者没有注意到仪器的刻度,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学生们应该使用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并且要注意仪器的刻度。

此外,他们还应该重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避免遗漏或错误记录实验数据。

三、化学反应条件控制不当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控制反应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七年级的学生常常在控制反应条件方面出现错误。

例如,他们可能在实验室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又或者他们没有严格控制实验温度或压力,影响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学生们应该在实验前了解实验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实验条件。

他们应该确保实验室环境稳定,严格控制实验温度和压力,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四、安全意识不强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是最重要的。

然而,七年级的学生常常忽视安全问题,容易产生事故和意外。

例如,他们可能没有正确佩戴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装备,或者没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为了加强安全意识,学生们应该始终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和手套。

他们还应该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如禁止吃东西、禁止奔跑等。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应注意的问题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应注意的问题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应注意的问题作者:李秀梅李庆友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第12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当然离不开实验,更离不开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我就结合教材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归纳近几年全国中考试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意“烟”和“雾”的不同“烟”一般指固体小颗粒,“雾”一般指液体小液滴。

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也应描述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时的现象为“有雾生成”,而不是“白烟”,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又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小液滴。

例1: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 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D. 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分析: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而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C. 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不能得到浅绿色溶液;D. 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解答: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故选项正确;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而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项错误;C.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故选项错误;D. 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再由无色变成蓝色。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注意“光”和“焰”的区别“光”一般指固体微粒燃烧时的现象,“焰”一般指气体或液体燃烧时的现象。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红光”,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中学化学实验十五大常见错误

中学化学实验十五大常见错误

中学化学实验十五大常见错误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

没有把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阻碍健康又白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洁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洁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峻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全然没有灌水。

14.实验终止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洁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阻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确实是太低。

化学常见错误类型

化学常见错误类型

化学常见错误类型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经常涉及到复杂的实验过程和理论推断。

然而,在进行化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时,人们经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类型。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理论推断的错误以及安全风险的产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错误类型,并探讨如何避免这些错误,以确保化学研究和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化学实验中的测量误差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测量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

然而,由于测量仪器的限制、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测量误差经常会出现。

常见的测量误差类型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仪器误差是指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度限制,操作误差是指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环境误差是指实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精确的仪器:选择精度较高的仪器,并校准仪器以确保准确性。

2. 规范操作步骤: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或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3. 控制实验环境:尽量在稳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化学反应中的计量错误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计量错误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计量错误包括计量仪器的误差、操作人员的误差以及实验条件的变化等。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反应物的量不准确,从而影响反应的结果。

为了避免计量错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准确的计量仪器:选择适当的计量仪器,并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2. 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计量:根据实验方案中规定的比例关系,准确计量反应物,避免偏差。

3. 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在相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避免因温度、压力等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导致计量误差。

三、化学安全操作中的错误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人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常会忽视安全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化学安全操作错误包括不戴防护眼镜、不穿实验服、不正确处理有害废弃物等。

为了保证化学安全操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务必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及答题描述技巧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及答题描述技巧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及答题描述技巧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化学实验中的读数及读数引起的误差

化学实验中的读数及读数引起的误差

化学实验中的读数及读数引起的误差陕西省咸阳天王中学韩梅英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王文绪关键词:化学实验读数误差化学实验经常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和称量固体的质量。

这就要求正确、科学地读数和记数,否则会因读数不当引起实验误差。

一、常见量器的规格和构造1、中学化学实验用的托盘天平有100g和200g两种规格。

100g最小砝码为1g,游码标尺每个分格刻度为0.1g;200g最小砝码为2g,游码标尺每个分格刻度为0.2g。

游码标尺零刻度在左边。

2、中学化学实验用的量筒有5ml、10ml、25ml、50ml、100ml、500ml、1000ml由上表可以看出,最小刻度(最下面的刻度)读数是量筒规格的1/10,而每分格刻度一般为量筒规格的1/100。

3、中学化学实验用的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之分,规格有25ml和50ml两种。

每分格刻度为0.1ml,零刻度在上边。

下边的最大刻度下方还有一段不能读出体积。

4、中学化学实验用的容量瓶一般有50ml、100ml、250ml、1000ml几种规格,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准确量取规定规格的体积。

(配制多大体积的溶液,选取多大规格的容量瓶)5、中学化学实验用的刻度吸管(也叫刻度移液管)有1ml、2ml、5ml、10ml 几种,有多个刻度线,零刻度有的在下边,有的在上边,可准确量取量程内的任一体积。

6、中学化学实验用的移液管有5ml、10ml、20ml等规格,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移取规定规格的体积。

7、中学化学实验用的温度计有100℃、150℃、200℃、300℃等规格,零刻度在中下方。

实验中所选温度计的量程要比所测温度高些。

二、读数记数规律1、称取物质质量时,由于托盘天平灵敏度所限,读数时不估读。

只记到0.1g (或0.2g)。

称量时应“左物右码”,物品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读数。

例如29.1g 等。

用天平称质量有两种形式:称一定物质的质量和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

2、凡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要将视线、液体的凹月面、刻度线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中学化学试验常见错误及改进论文

中学化学试验常见错误及改进论文

浅议中学化学试验常见错误及改进【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平时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够,有些学生动手之前也没有好好想一想,因而做化学实验时,就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这些错误虽然简单,但易被人忽视,又对实验有相当大的影响。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总结了一些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常见的错误,并提出改进办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错误;改进; 中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1]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再加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他们逐渐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们必须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2]。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

一、个别初中化学实验当中常见的一些错误1、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加热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很难看到木条复燃,其原因是产生氧气从溶液中逸出时,也有大量的水蒸气从溶液中逸出,使得带火星的木条不仅不会复燃,反而会熄灭。

改进方案: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的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当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即可。

或者用下图装置来制取,在干燥管中装上生石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右边集气瓶口即可达到目的。

2、铝箔在氧气中燃烧铝箔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原因主要有: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面很容易产生氧化膜;2.铝箔太薄,点燃火柴时会使铝箔卷曲而不能点燃。

改进方案:使用铝片,实验前用砂纸擦除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保护层并剪成0.3 cm×5 cm(课本上是2 cm×5 cm的铝箔),下端系一根火柴,但不能太长,点燃火柴后等火柴快烧尽时,迅速伸进氧气瓶中即可。

初中学生在化学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初中学生在化学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审题失误和分析判断 问题不正确而产 生错误

审题是解题 的第一环 节 。学生 因审题导致错误 的
原 因是 :
1 . 题未看完 , 于下 笔 。要知道任何一个化 学题都 急 是一个整体 , 含着完整 的内容 , 包 句句之 间存在 着 内在 的联系 。有 的是正设题 , 的又是逆设题 。有的题前部 有 分似乎是对某一 问题 的肯定 ,而后部分 则对它进 行 了 否定 , 必须全面领会才能正解分析 。此类问题在计算题 和物质的鉴别题 中经常 出现 。 2 . 、 错看 漏看 , 审题 不细 。 由于审题 时的粗 心 , 往 往对关键字句上产生看错或漏看 。例如 , 在强酸 J 生溶液 中能大 量共 存 ,且溶 液 为无 色 透 明的离 子 组是 :A) (
养学生科 学的、 正确的、 迅捷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 中生 ; 学解题 ; 初 化 常见错误 ; 原因分析 ; 培养迅捷 ; 正确的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 6 3 G 3. 8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4 92 (0 20 — 0 7 0 17 — 3 4 2 1 )2 0 9 — 2
中 图分 类号 : 6 3 1 G 3.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92 (0 20 — 0 8 0 17 — 3 4 2 1 )2 0 9 — 2
懂得英语 的人都知道 ,分析清楚英语 的句子结 构 对于学习英语 的外 国学生来说很 重要 。在英语 的实际 运用过 程 中, 们常 常有 这种 体会 : 我 对于一 句英语 , 如 果我们不知道它 的结构 , 清楚各部分之 问的关 系 , 不 要 将它译 成确切 的汉语是很难 的 。那么怎样分 析英语 句 子的结 构呢? 分析句子结构需要注意些什 么呢? 我从事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策略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策略
一 二 .. 4 9
质, 从 电 子转 移 的 层 面 对 电 化 学 进 行 讲 解 , 谈 到 电子 的转移 就 必须讲 到 氧化还 原 理 论 , 其 实 电化学 教 学 过
程 中更 多的需要 氧 化还 原 理论 的支 撑 , 老 师 可 以将 氧
化还 原理论 给学生讲解清楚 , 之后 从氧化还 原 的角 度, 从 电子 得 失 和 电 子转 移 的 层 面 进 行 分 析 , 让 学 生
确方 法 , 不注 重 原 理 的讲 解 , 而是 一 味 的 要 求 学 生 把
原理 当作 一种 定理 去记 忆 , 这 种 教学 方 式 显 然 是不 正
确 的. 1 “ 电化 学” 问 题 解 决 策 略 的 研 究
于 原 电池 正 、 负极 的判 断结 合 氧 化 还原 理论 可 以迎 刀
分析
针对 此题 , 教 师应 该 引 导学 生 复 习 氧化 还
原 反应 的基 本 的原理 , 让 学 生 了 解 原 电 池 的 形 成 最 基
本 的条件 是 : 可 以 自发 完 成 的氧 化 原 反 应 . 再 根 据 氧 化还 原反 应 的理论 可知 , 发 生 氧 化还 原 反 应 的过 程 中有 电子 的转移 , 这便 构 成 了 电流 , 形 成 了原 电池. 对

学教 师 在进 行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的教 学 时都 会 凭 借 理 论
分析 , 而 化学 实 验 在 此 发 挥 不 了实 质 性 作 用. 这 就 使 学生 学 习 的难 度 增加 了 , 当然 老 师 的 教学 中也 会 出 现 这样 或 者那 样 的问题 和错 误. 化 学是 以实 验 为基础 的 学科 , 大部 分 化 学 的 章 节 都是 以 实验 为依 托 的 , 这样 的章 节 在进 行 教 学 的 过程 中会 相对 简单 , 因为教 师可 以借 助 实验 的现 象 和结 论 向大 家揭 示 化 学 的 真 谛 , 让 学 生 掌 握 化 学 知识 , 这 也 是最 有效 的教 学 方 法. 然 而, 这 部 分 教 学 内 容和 其 他 的章 节 有所 不 同 , 针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 , 实 验 在 此 基本 失去 了它 的作 用 , 这是 中学 化学 知 识 体 系 中最 难 以理 解 和难 以 掌 握 的 部 分. 因此 , 中 学 化 学 老 师 尤 其 是高 中化学 老 师在 进 行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教 学 中存 在 很 多 的误 区 , 这 些 误区 的产生 就 是 因 为老 师 没 有 理解 化 学反应 原 理教 学 的真谛 , 没 有 掌握 化 学 原 理 教 学 的 正

高一化学易错知识点

高一化学易错知识点

高一化学易错知识点高一化学作为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一化学中的一些易错内容进行梳理和解析。

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宏观上不均匀;而纯净物则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宏观上均匀。

此外,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学生在区分这些概念时容易混淆,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二、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达式,而化学方程式则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学生在书写化学式时,需要注意元素的排列顺序和化合价的规则。

例如,金属元素通常放在非金属元素的前面,氧化物中氧元素放在后面。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反应的配平方法,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等。

三、酸碱与盐酸碱理论是高一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酸和碱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指示剂或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在处理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往往会忽略水的生成,导致方程式书写错误。

此外,盐的概念也容易与酸和碱混淆,学生需要明确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且盐的水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一化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在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时容易出错。

氧化剂是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自身被还原;还原剂是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自身被氧化。

学生在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时,需要注意电子的转移和电荷的守恒。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也是学生常见的易错点,需要通过电子转移数的计算来进行正确的配平。

五、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一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常见的错误包括不遵守实验室规则、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记录不准确等。

[中学化学]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化学]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化学]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手册,并根据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部件和设备。

在进行实验时,要确保所有的化学品都已经按照要求配制好。

在进行实验之前,还应该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例如安全淋浴、洗眼器、消防器材等等。

实验室内应该有足够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的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2. 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在化学实验室中,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在进行观察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问题的一些方面: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该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制服、手套、安全眼镜等等。

这些装备是为了防止化学品溅到皮肤上或进入眼睛,保护实验者免受伤害。

使用化学品时必须谨慎在实验中,要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其危险性,避免化学品被误用、混淆或滥用。

在加入化学品到实验中时,应该缓慢地加入并摇匀,以避免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

注意气体的释放在实验室中,许多实验使用氧气、氨气等有害气体。

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必须保持仔细和谨慎,以免发生有毒气体释放的情况。

必须确保实验室的通风设备或排气扇工作正常,以便及时排除危险气体。

防止火灾和爆炸有些化学实验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因此实验中必须特别小心。

应该避免在实验室周围存放易燃或易爆物品,要确保化学试剂的储藏和处理都符合安全规定。

处置化学废品化学废品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废品通常包含有毒或有害化学物质,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实验者应对化学废品认真负责,确保它们被妥善处理。

3. 观察化学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化学实验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滴加物的速度在进行滴加实验时,需要注意滴加物的速度。

滴加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化学反应过程不受控制,引起危险。

所以,应该保持适当的滴加速度,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观察颜色的变化在化学实验中,颜色的变化通常是化学反应发生的标志之一。

中学化学实验常见事故及处理

中学化学实验常见事故及处理

中学化学实验常见事故及处理中图分类号:g633.8化学离不开试验,试验离不开操作。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一句耸人听闻之言。

中学化学试验虽然简单,但隐藏着许多潜在危险。

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中,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特别是学生实验中对试验的好奇心,盲无目的、急于求成,无安全意识,不能意识到试验的危险性。

药品的取用多多益善,往往会造成一些危险事故。

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中有关有安全问题预防与处理。

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

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

但也不要害怕试验,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

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关重大,务必高度警惕一、药品的取用1、白磷的燃烧试验由于白磷的燃烧热值高,燃点低,着火点400c,人的手温就容易使它燃烧,所以取用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去取,绝对不能用手指去接触,否则手就会被灼烧,造成疼痛难愈的灼伤。

如果取用遇到大块白磷需要切割成小块时,必须把它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小刀在水面下切割,绝不能暴露在空气中进行,否则切割时摩擦产生的热很容易使白磷自烧。

人手一但接触到白磷后,要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2%的cuso4溶液(或2%的agno3溶液)轻抹,再用3%~5%的nahco3溶液湿敷。

禁止用油脂性的烧伤药膏。

若磷灼伤应用cuso4溶液擦洗伤处。

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服食大量的鲜牛奶、豆浆或鸡蛋清。

2、钾与水反应钾的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

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

暴露在空气或氧气中能自行燃烧并爆炸使熔融物飞溅。

遇水、二氧化碳都能猛烈反应。

与卤素、磷、许多氧化物、氧化剂和酸类剧烈反应。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

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

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困惑。

掌握好化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常见困惑,对提高学习效果和理解化学知识的深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化学概念的把握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概念理解不清晰的问题,这会给后续的学习带来很大困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 多听多讲:在学习时多留意老师的解释和案例分析,通过多听讲解,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刻意练习:通过大量演示例题,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概念与实验相结合,依据实验结果分析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化学计算问题化学中的计算问题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方法如下:1. 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要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如摩尔计算、物质的平均摩尔质量计算等,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2. 理解计算步骤:在做计算题时,学生应仔细理解题目要求,明确每个计算步骤的目的,确保每一步的计算都符合问题要求。

3. 多做练习题:通过做大量的计算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三、化学实验操作问题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常常感到困惑。

以下是解决化学实验操作问题的方法:1. 预习实验内容:在实验前,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这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效果,并减少实验中的困惑。

2. 与同学合作:实验过程中可以与同学合作,相互帮助和检查,共同解决操作中的困惑。

3. 及时总结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及时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四、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提高化学学习效果是每个中学生的目标,以下是几个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现就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如下: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配制500mL.1mol/LNaOH溶液为例〕1、NaOH5品不名〔如NaOhfr混有少量Na2O ,结果偏局.2、用天平称量NaOWf,称量时间过长.由于局部NaOH 与空气中的CO2反响生成Na2CO3得到Na2CO侨口NaOH勺混合物,那么结果偏低.3、用天平称量NaOH寸,如祛码有污物,结果偏局.4、用天平称量NaOH寸,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5、用天平称量NaOH寸,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6、用天平称量NaOH寸,假设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第1页外,结果偏低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11、定容时蒸播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局部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储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13、容量瓶定容时,假设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14、容量瓶定容时,假设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寸,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假设俯视读数,结果偏低.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寸,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假设仰视读数,结果偏高.二、酸碱中和滴定17、滴定管蒸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生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局部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 未枯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无影响.22、滴定前,液面在“ 0〞刻度线之上,未调整液面, 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23、移液管悬空给锥形瓶放待测液,使待测液飞溅到锥形瓶外,或在瓶壁内上方附着,未被标准液中和,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24、移液管下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内,使待测液体积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25、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26、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读数偏大,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27、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第3页结果偏低.28、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管刻度线,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29、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局部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局部标准液用来填充气泡所占体积,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30、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或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 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31、滴定达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造成实际进入锥形瓶的标准液减少,使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32、滴定前选用酚酰作指示剂, 滴定终了后,溶液变红, 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33、溶液变色未保持30秒,即停止滴定,结果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34、滴定过快成细流,立即读数,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35、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酰.由于酚酰的变色范围在8.2-10之间,造成消耗强酸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36、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由于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之间,造成消耗强碱标准液体积偏小, 测定结果偏低.三、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37、硫酸铜晶体不纯,含有受热不挥发或不分解的杂质;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38、实验开始时,称量的生锅未经枯燥.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39、硫酸铜晶体外表有水.硫酸铜晶体在加热时,它表面的水失去,导致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 测定结果偏高40、珀端的内壁附有受热可完全分解成气体的杂质,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41、珀锅内壁附有不挥发杂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42、硫酸铜晶体未研成细粉末.水未能完全失去,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43、样品硫酸铜晶体已有局部失水.会造成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变小,测定结果偏低.44、加热时晶体尚呈蓝色,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因有少量CuSO幅体没有分解,水没有完全失去.所测水的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45、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使少量晶体溅由生端外.因少量晶体溅由,把这一局部的质量也当成了水的质量使测得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第5页46、晶体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局部变黑.由于使少量CuSO的解为CuO和SO3 SO3挥发,致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47、加热后白色粉末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因白色粉末没有在枯燥器中冷却,又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致使测得的水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48、两次称量相差0.12g.该实验要求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1g,现在两次称量相差0.12g,说明晶体没有完分解测定结果偏低.四、中和热的测定49、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碱或强酸.由于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其电离需吸热,导致反响产生的热量少,测定结果偏低.50、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因所取盐酸体积大于50.0mL,测定结果偏高.51、用0.50mol • L -INaOH溶液代替0.55mol - L -INaOH NaOH容液的浓度偏低,导致中和反响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响, 测定结果偏低.52、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和NaOH容液.盐酸和NaOH容液的浓度过大就会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增强,电离程度就会减小,那么中和反响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一局部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第6页53、用温度计测量盐酸温度后,未用水冲洗干净,就直接测量NaOH容液的温度.使局部NaOH容液中和,产生的热量散失在空气中,测定结果偏低.54、量取盐酸后没有换用量筒,就直接用未洗干净的量筒量取NaOH容液,测定结果偏低.55、把量筒中的NaOH容液倒入小烧杯中时,实验操作缓慢.使得局部热量损耗,测定结果偏低.56、把NaOH容液倒入小烧杯中时,有少量溅由.由于NaOH容液有少量的损耗, 中和反响未进行完全, 产生的热量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常见错误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常见错误

化学中方程式书写的常见错误化学离不开反应,反应离不开方程式,正确书写方程式是化学教和学的一个重要成分,尽管年年岁岁学生不同,但在书写某些方程式时错误大致相同,且是一错再错,现将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略做归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实验室制氯气错例:MnO2+4HCl==MnCl2+Cl2↑+2H2O分析:HCl后应标明“(浓)”,稀盐酸不能制氯气;漏反应条件“Δ”,不加热不反应。

2、氯气与铁反应错例:Fe+Cl2点燃FeCl2分析:氯气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把铁氧化成+3价,所以应写成FeCl33、碘与铁反应错例:2Fe+3I2==2FeI3分析:碘的氧化性较弱,只能把Fe氧化成+2价,应写成FeI2。

4、氢气与氯气反应错例:H2+Cl2==2HCl分析:漏写反应条件“Δ”或“点燃”。

5、钠与盐酸反应错例:2Na+2H2O==2NaOH+H2↑分析:钠与盐酸反应常错误地认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盐酸反应。

实质上是钠与H+反应,盐酸电离出的H+比水电离出的H+多得太多,应写成2Na+2HCl==2NaCl+H2↑6、镁与水反应错例:Mg+2H2O==Mg(OH)2↓+H2↑分析:漏写“Δ”,没有该条件不会反应7、氨与水反应错例:NH3+H2O==NH4OH分析:应用“”;生成物应写NH3•H2O。

8、氮气与氧气反应错例:N2+O2==2NO分析: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能“和平共处”,放电时才会反应,该反应条件也易错写成“加热”、“点燃”,“光照”等。

9、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例:2Al+2NaOH==2NaAlO2+H2↑分析:该方程式最易把反应物水丢掉,应为2Al+2NaOH+2H20==2NaAlO2+3H2↑。

10、铝热反应错例:2Al+Fe2O3==2Fe+Al2O32Al+3MgO==Al2O3+3Mg分析:铝热反应“不热”是不会反应的,经常漏反应条件“高温”,或错写成“加热”,“点燃”;通过铝热反应不可能制出来比铝活泼的镁。

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6篇)

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6篇)

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自觉遵守纪律,按班级有秩序地入座,不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摆弄教学仪器,药品和模型标本等教学设备。

二.做实验前要认真检查所有仪器、药品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损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予以调整补齐,未经教师宣布开始不得擅自进行实验。

三.实验药品不得入口,取用有毒药品更要小心,不得接触伤口,实验时所产生的有毒或腐蚀性废物、污水等要妥善排出或集中深埋,严格按环保部门规定处理,严禁随地抛弃。

四.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清点整理好教学仪器、药品及其它设备,玻璃仪器要刷洗干净,摆放整齐,并向教师询问仪器、药品禁止使用情况及问题,经教师或实验教师验收并得到允许后,再放好桌凳关闭门窗,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要爱护公共财物,小心使用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注意节约药品和水电。

六.实验室内的仪器、药品、模型标本和其他设备未经实验教师许可不准带出实验室。

七.熟悉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校医药箱等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安全用具要妥加保护,不准移作它用。

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规定和措施。

下面是一个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例子,供参考:1.实验室人员安全责任:-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作。

2.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安全:- 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必须经过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急救箱等安全设备。

-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整洁和干燥,避免杂物堆积和水浸。

3.实验室化学品管理:- 实验室必须建立化学品库存清单和危险化学品台账,定期检查和更新。

- 实验室内必须正确储存和标识化学品,避免混放和交叉污染。

- 实验室必须配备防护设施,如抽风柜和安全镜,保护实验者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

化学常见错误原因

化学常见错误原因

化学常见错误原因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不规范:化学实验需要精确的操作步骤,操作者在进行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不能随意操作。

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者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称量错误: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进行物质称量,如果称量不准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造成称量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天平不准确、称量时不注意读数、称量容器未脱水等。

3. 溶解不彻底:在一些实验中,需要将某些物质溶解到溶液中。

如果溶解不彻底,可能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造成溶解不彻底的原因可能有:溶质未充分搅拌、温度不适宜、溶质溶解度不高等。

4. 实验设备不洁净:化学实验要求实验设备干净,如果设备不洁净,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造成设备不洁净的原因可能有:实验前未清洗设备、设备存放不当、实验过程中容器未及时清洗等。

5. 温度控制不准确:在一些实验中,需要控制温度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如果温度控制不准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造成温度控制不准确的原因可能有:温度计不准确、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等。

6. 实验结果记录错误: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记录错误,可能使数据分析出现偏差。

造成实验结果记录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实验记录不及时、实验记录不准确、实验数据计算错误等。

7. 实验条件不准确:一些化学实验需要使用特定的实验条件,例如湿度、光照等。

如果实验条件不准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造成实验条件不准确的原因可能有:实验环境不稳定、实验条件调节不当等。

8. 实验操作不熟练:化学实验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如果操作者不熟练,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造成实验操作不熟练的原因可能有:缺乏实验经验、操作不规范等。

9. 实验材料未储存妥善:化学实验中使用的实验材料需要储存妥善,如果储存不当,可能导致实验材料的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造成实验材料储存不妥的原因可能有:实验材料未密封保存、实验材料暴露在湿气或阳光下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错误和问题商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错误和问题商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错误和问题商榷谢祥林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研究室教科书是一种十分严肃、严谨的书籍,它不仅传承了文化知识,也传承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

因此,各国对待教科书都是十分严肃谨慎的,而教科书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标点符号)应该是完全可信的,符合一定规范的。

教科书是知识的“标杆”,如我们经常将教科书内容作为十分重要的证据或判据;教科书是语言的范本,其语言是完全符合语法,其内容有完整的逻辑性。

然而阅读了中学中现在使用的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却完全感觉不到教科书规范性的体现,完全没有教科书的严谨性、规范性。

教科书中有几处十分低级、明显的错误,也有一些不符合知识逻辑的编排问题。

教科书中的低级错误:1.上册第55页图3-21中蒸馏装置图有两处错误,夹子应夹住烧瓶,而不应夹住蒸馏头的上端;图中没有蒸馏瓶,而只有一只圆底烧瓶。

图3-22中夹子未夹住铁架台。

图3-22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一共出现4次,其中,九年级教科书中一次,高一化学教科书里两次,先修化学《有机化学》里又出现一次。

这也出现得太多了吧,这种重复率史无前例;这种装置太老化,用木块作台子,为什么不用升降台呢?显得课文内容陈旧,与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配。

2.第47页中,图3-4 电子天平显示的数字没有小数点,一般实验室用的电子天平或台称的量程约200 g,而精度最少也有1/10 g。

而且100 mL水是100g,,那只100 mL的量筒也正好是100 g吗?由于天子台称都有自动归零的功能,所以在图3-4中显示100 .0 g是可以的,后面显示75.0 g也行。

但图中这种显示明显就没有科学性了。

3.下册的封面图片中,锥形瓶中是没有玻璃棒的,因为是小口,就是用手摇动瓶子混合的,而不是靠搅拌来混合的。

(此处玻棒可能是用来引流的,或者编者是想从美学的角度随意拼揍几种仪器而已。

但无论如何,教科书封面还是要非常注重科学性的!从第一面开始就随意,太不象话了!)4.教科书中所有的胶头滴管的拿法都是错误的。

化学实验误差

化学实验误差

化学实验误差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与比对。

然而,实验过程中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正确理解和评估误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化学实验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准确地评估和降低它们的影响。

一、误差的来源1.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者的操作不够准确和规范。

例如,实验者可能在使用计量器具时读数不准确,或者在操作过程中未完全遵守实验步骤,导致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2. 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指仪器本身固有的缺陷或不准确性。

无论是天平、试剂瓶还是pH计,都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

这是由制造工艺和仪器精度所决定的,普遍存在于实验过程中。

3. 实验条件误差:实验条件误差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实验产生随机的或系统性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4. 反应不完全:化学反应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即使实验者尽可能地控制这些条件,反应也有可能不完全,导致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误差。

二、误差的评估与减小1. 确定和分类误差:在分析实验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对误差进行评估和分类。

通过对实验步骤、仪器灵敏度和实验者技术水平的分析,确定主要的误差来源以及它们可能导致的误差量。

2. 使用多次实验:进行多次实验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

通过多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个别实验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 校正仪器:定期校正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精度。

根据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遵循标准程序进行校正,并记录所进行的校正操作。

4. 优化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环境的恒定性,减少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误差。

5. 注意反应的完整性: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反应条件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确保反应的完整性。

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尽可能提高反应的完全性,减少反应不完全带来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的错误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

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学之“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3、煤气:一氧化碳(CO)4、天然气:甲烷(CH4)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8、铁锈:(Fe2O3)七、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九、有关不同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