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了没——“交叉路口”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
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叙事
33鲞第6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1.33 No.6 2014年12月J ou r n al o f Zh en gz ho u Institu te of Ae r o na u t ic a l Indus面M舳茹m ente Socia l S c i e n c e Edition) 2014.12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李晶(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103)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生命比较短暂,但是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其短篇小说对整个英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被关誉为“英国契诃夫”、“英国短篇小说大师”。
苏珊·s·兰瑟的女性叙事学理论把女性作家的叙事声音划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等三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主要采用了苏珊·S·兰瑟前两种叙事声音。
因此,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的女性主义叙述类型主要有“个人型”和“作者型”等两种。
文章对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的叙事类型加以阐述,指出其“个人型”叙事模式,主要是“局外人”身份的自我“不发声”以及“作者型”叙事模式,主要是女性人物发出独立的“声音”。
关键词:曼斯菲德尔;短篇小说;女性主义叙事类型中图分类号:1561 文献标识码iA文章编号:1009—1750(2014)06—0026—04莉》、《夜深沉》等。
1917年至1922年是凯瑟琳·一、曼斯菲德尔及其短篇小说曼斯菲尔德的高峰期,优秀代表作有《序曲》、《毒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药》、《己故上校的女儿》、《巴克妈妈的一生》,等生命比较短暂,只有31岁(1888—1923),而且漂等。
总的来说,在其短暂的一生里,凯瑟琳·曼斯泊不定,出生于新西兰,拥有英国国籍,辗转于欧洲菲尔德一共创作88个短篇小说,被收录在《在德各国,生活较为坎坷。
女性主义与叙事学的融合_读兰瑟的_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_(1)
WriterMagazine2008No.6作家杂志思考与言说摘要兰瑟建构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打破学科界限,将看似不相容的两个学科领域实现了跨学科融合,即将女性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观、历史观、社会观引入到叙事学疆界中,扩充了叙事学研究的视阈,而叙事学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反过来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新工具,两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兰瑟女性主义叙事学跨学科融合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识码:A一率先将叙事形式的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是美国学者兰瑟。
1981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叙事行为:小说中的视角》一书,这本书虽然尚未采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名称,但算得上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篇之作,初步提出了其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具体的批评实践。
1986年兰瑟在美国的《文体》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宣言性质的文章《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该文首次采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术语,把这一新兴学科推到叙事学研究领域的前台。
从结构上看,该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提出女性主义文论与叙事学融合,相得益彰。
第二部分运用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女性主义叙事观,可谓入情入理。
二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女性主义文论和叙事学之间的巨大差异:叙事学是“科学的、描述性的、非意识形态的;”而女性主义则是“印象式的、评价式以及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第109页)。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美学界对结构主义,尤其是对叙事学的衰微幸灾乐祸,因为他们对结构主义从来都没有感到舒服过。
兰瑟就此剖析了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论格格不入的原因。
一是叙事学不关注政治,女权主义批评家对范畴和二元对立观极不信任;二是叙事理论构建中性属的作用、作为模仿的叙事地位以及叙事中确定意义的语境的重要性。
女性主义批评家指责叙事学无视性属区分,只注重文本的普遍性,忽视文本的差异性,兰瑟指出:“惟有肖尔瓦特承认女性书写的差异性或特殊性,导致了对个体文本的重读与文学史的重写。
”作者建议“对叙事学进行重写以便能够把作为文本生产者和文本阐释者的女性考虑进去”(第111页)。
读《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有感,书评
读《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有感《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本文将阐述它的三个主要特点: 从内容上讲, 该书跨越三个世纪, 丰富博实; 在方法上, 研究者注重微观突破, 理论细读运用得恰倒好处; 就创新而言, 研究者善于综合, 把宏观透视和微观分析有机结合, 能成一家之言。
同时, 论文还将说明, 小说的学说, 即叙事学, 之所以大, 是由小说本身的兼容性所决定的。
小说融传、剧、诗、文、史于一体, 这就是小说后来居上的原因, 也是文类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值得研究。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是理想的学术团队, 他们学有专长, 术又相通, 分则各成其美, 合则相错如秀。
申丹精研20 世纪西方小说叙事理论,论文不断, 成果厚重, 是叙事学界异常活跃的领军人物。
韩加明专治18 世纪英国文学, 又以小说为重点, 无论是负笈海外, 还是教学国内, 都不离本业, 经年累月, 腹笥颇深。
王丽亚善于打硬战, 她对19 世纪文坛重镇亨利·詹姆斯情有独钟, 用力甚勤, 同时又多方阅读,大有外围突破的魄力。
研究时段的互补是他们三人组合的一大优势。
他们三人团队的另一个优势也是得天独厚的。
申丹留学英伦的爱丁堡, 韩加明深造于美国的康奈尔, 王丽亚读博在中国的北大, 三国之学养, 越界之运思, 成就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大书———《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 上下三百年, 大到理论家的殚精竭虑之作, 小到小说家作品里的吉光片羽, 林林总总, 极为浩繁。
研究这样一个课题, 对研究者来说, 无异于攀登连绵不断的群峰, 训练有素的团队自然必不可少, 但也离不开全景在胸的气度。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的第一个特点是, 内容博富, 视野开阔。
众所周知, 叙事研究向来以驳杂繁多著称, 18世纪和19 世纪姑且不论, 仅以20 世纪而言,数其荦荦大者, 就有十家左右: 以普罗普为中坚的斯拉夫形式主义; 巴赫金所独创的对话理论; 克莱恩和布斯为首的芝加哥亚里士多德学派; 黎科等人所奉行的阐释学和现象学叙事理论; 热奈特等力主的结构主义叙事学; 卢卡奇和詹明信等人标举的马克思主义叙事学说; 弗莱潜心钻研的传奇研究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申 丹 内容提要 当代是西方有史以来“叙事”最受重视的时期,也是叙事理论最为发达的时期。
尽管流派纷呈、百家争鸣,但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构成了当代叙事理论的主流。
国内学界一直聚焦于经典叙事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后经典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叙事理论的新发展,出现了多种跨学科的研究派别。
本文重点评析女性主义叙事学、修辞性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揭示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诗学之间的多层次对话,并简要评介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其他一些特征和发展趋势。
主题词 后经典叙事学 跨学科 新发展 多层次对话 叙事理论(尤其是叙事学、叙述学)①已发展成国内的一门显学,但迄今为止,国内的研究存在一个问题:有关论著往往聚焦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典叙事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90年代以来的西方后经典叙事学。
②正是因为这一忽略,国内的研究偏重法国,对北美较少涉足,而实际上90年代以来,北美取代法国成了国际叙事理论研究的中心,起到了引领国际潮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不少西方学者面对叙事学在解构主义和政治文化批评夹攻之下的日渐衰微,预言叙事学濒临死亡。
就法国而言,严格意义上的叙事学研究确实走向了衰落。
但在北美,叙事学研究却被“曲线相救”,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复兴,并在21世纪初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③一、女性主义叙事学究竟是什么力量拯救了北美的叙事学研究?笔者认为这一拯救的功劳首先得归功于“女性主义叙事学”。
④顾名思义,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将女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文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
两者几乎同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但也许是因为结构主义叙事学属于形式主义范畴,而女性主义文评属于政治批评范畴的缘故,两者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各行其道,几乎没有发生什么联系。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人是美国学者苏珊・兰瑟。
她是搞形式主义研究出身的,同时深受女性主义文评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使她摆脱了传统叙事学批评的桎梏,大胆探讨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意义。
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_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_申丹
叙事理论研究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申 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摘 要: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西方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迄今尚未得到国内文论界的关注。
作为跨学科的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融为一体,打破了西方文学界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之间的长期对立。
鉴于这是国内首篇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论文,本文将首先简要概述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过程,然后从两个特定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一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评的差异;二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之批评的合理和偏误之处。
本文旨在廓清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质特征,厘清其长处和局限性,清理其理论上的某些混乱。
关键词:叙事形式;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4)01-0136-11收稿日期:2003-09-08作者简介:申丹(1958) ),女,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0入选者研究课题(413118002)。
¹国内将法文的/narratologie 0(英文的/narratology 0)译为/叙述学0或/叙事学0,但在笔者看来,两者并非完全同义。
/叙述0一词与/叙述者0紧密相联,宜指话语层次上的叙述技巧,而/叙事0一词则更适合涵盖故事结构和话语技巧这两个层面。
笔者将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5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01),旨在突出narratology 与聚焦于文字表达层的文体学的关联。
尽管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关注话语层次上的叙述技巧,但对故事层次也有所关注,为全面起见,本文权且采用/叙事学0这一译法。
20世纪60年代末发轫于欧美的女性主义(也称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
一般来说,欧美的种种当代文学思潮往往只能保持十来年的强劲发展势头,但植根于妇女运动的女性主义文评却可谓经久不衰。
浅析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浅析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西方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和叙事理论的一门学科,源自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剧,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从传播途径、影响因素、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
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学术交流、翻译出版和网络传播等方式。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许多西方叙事学者来华讲学、做学术交流,推动了西方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传播。
同时, 不少中国学者也到西方学习、深造,带回了丰富的西方叙事学知识与理论成果。
许多西方叙事学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使得中国读者得以更直接地了解和学习西方叙事学理论。
网络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许多西方叙事学者在各种学术平台上发布了大量的论文、演讲和讲座,使得西方叙事学的理论和思想可以被更广泛地传播到中国。
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术背景、文化传统、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注重情感和人性的表现,对于叙事结构的理性分析相对欠缺。
西方叙事学的理性分析与结构研究为中国学术界所关注和借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对于文学和文化表达方式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为西方叙事学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趋势。
在学术研究领域,很多理论研究者开始融合西方叙事学的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本研究,创造了中国自身的叙事研究理论。
在教育教学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西方叙事学相关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叙事研究的学术人才。
叙事理论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领域,为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动力。
展望未来,可以看到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化,西方叙事学的传播和接纳将更加顺畅和广泛。
也要面对西方叙事学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对接与融合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
新世纪以来的现当代文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村生活
《活着》:余 华的代表作, 以女性视角描 绘了20世纪中 国农村生活的
变迁
《平凡的世 界》:路遥的 代表作,以女 性视角描绘了 20世纪中国农 村生活的变迁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叙事手法
女性形象:独立、自信、 勇敢、智慧
叙事手法:多角度、多视 角、多元化
女性角色:主角、配角、 反派、辅助角色
叙事结构:线性、非线性、 循环、倒叙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推动性别平等: 倡导男女平等, 反对性别歧视
促进社会进步: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和谐
丰富文学创作: 丰富文学创作, 提高文学质量
增强女性意识: 增强女性意识, 提高女性地位
新世纪以来现当代文学女性主义叙 事学的不足与展望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研究方法单一, 缺乏创新
研究视角局限, 未能全面反映 女性主义叙事
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未来,女性主义叙事学将继续发 展,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女性作家的 创作影响。
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2000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版,标 志着女性主义叙事学进入新世纪
2005年,《女性主义叙事学》出版,成为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经典之作
2010年,《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出版, 标志着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得到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女性主义叙事学关注女性作 家的创作和女性角色的塑造
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叙事 学逐渐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 领域
研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 历史等多方面因素
2010年1~6期总目录
●外 国 文 学 与 文本 研 究 ( 国社 科 学 报 优 秀 栏 目) 全 真假难辨的“ 文本真实世界” ——论 雷蒙 ・卡佛《 这么 多水离家这 么近》的“ 不确定 式” 结尾 ……………… 唐伟胜 ( o 1p 4 N .. 2 )
论《 埃尔默 ・ 甘特利》 自主化叙事策略 ……………………………………………………………………… 杨 海鸥( o 1 p 1 的 N..3 ) 从《 恋爱 中的女人 》 看劳伦斯的反进化论社会观 …………………………………………………… 殷
约 翰 ・ 恩 诗 歌 中 的太 阳 意象 解 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 邓 方
自由与解放 : 自乌托邦的声音— —评汤姆 ・ 多帕德《 来 斯 乌托邦彼岸》 ……………………………… ……… 邱佳岭 ( o3 p 3 N..1 )
英诗节奏变化与意境之延展 [I I]
华兹华斯名诗《 写于三月》 的节奏诠释 …………………………………………………… 郭 勇 邓永桂 ( o 1p5 N . .5 ) 论《 复乐 园》 中的诱惑与反诱惑 …… …… …… …… …… ………… ………………………………… 刘庆松 李公昭( o2 p5 N . .2 )
美 国 的后 现 代 小 说 探 讨— — 以 雷 蒙 ・费德 曼 的创 作 理 论 为 例 跃 人 民族 的 心 灵 世 界 —— 勃 莱 政 治 诗 歌 初 探 … … … … … … … … … … … … … 陈永 国 欧 阳咏 梅 ( o4 p 1 N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肖小 军 ( o4 p4 N . .2 )
论“交叉性”思维策略在女性主义批评中的运用——从苏珊·兰瑟“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谈起
妇女的暴力» 这是苏珊 兰瑟文中交叉性 参考
同 时 使 用
interscetion
和
intersectionality structrual intersectionality 是 有 色
人种妇女由于种族和性别交叉 导致在面对强奸、
家暴 时 与 白 人 女 性 得 到 的 补 救 有 质 性 差 异
是女性主义第一次提到交叉性
交叉路口既可
作为隐喻 也是真正地图上的区域 那里允许什么
车辆通过或者禁止什么车辆通过取决于形成特定
交叉路口的社会环境的特权和限制.分析这些交叉
路口就是探究社会位置如何影响歧视与特权之间
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12
这是 2010 年兰瑟首次
界一直质疑形式主义本质的叙事学与文化批判立
版 主编是罗宾 沃霍尔和苏珊 兰瑟 二人还共同
撰写«叙 事 理 论———酷 儿 和 女 性 主 义 的 介 入» 前
言 在前言中 她们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学
需关注的当下问题是如何突破叙事学理论自身发
儿和叙事学为基础关键词 以 交叉性 为共识召
集各领域学者坐在一起进行讨论. 但 2011 年却不
主义叙事学谈起 J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
23⁃29.
2011 年 5 月 12 日至 5 月 14 日以苏珊 兰瑟
二十几年来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已经淡化 亟
办叙事学项目探索酷儿和女性主义叙事理论的
展瓶颈 如何处置女性主义、同性恋、酷儿之间的
新方向 研讨会 此次参会者包括詹姆斯 费伦、大
研究范式.结合交叉性 术语与女性主义叙事学建立关系的过程 则应看到苏珊 兰瑟以交叉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从叙 事学角度解读 《 简・ 爱》 中的女 陛主义
余 静
( 阿坝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 四川 阿坝 , 6 2 3 0 0 1 ) 摘 要: 小说 《 简・ 爱》 成 功地 塑造 了文 学史上 第一个敢 于争取 自由平 等 的女 性形 象 , 使 主人公
简・ 爱成 为那个 时代 最具有代 表性 的 全新 的女性 。《 简・ 爱》 的 问世 引起 了社 会 的轰动 , 也 开辟 了从 叙 事 学的 角度 分析 小说 中的女性 主 义的新途 径 。 关 键词 : 《 简・ 爱》 ; 女性 主义 ; 女性 意识 ; 叙 事方式
浓烈的政治意味, 更多地体现出文化和学术性质。随着西方 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 女性文学从此有了独立的文学地位和
特殊的文化意义。
2 . ・ 爱》叙事中的女性主义
在一定意 义上, 小说《 简・ 爱》 中的人物是叙述者的 代言
人, 尤其体现在男 、 女主人公身上。在英国当时的男权社会 里, 良好的女性品质应该是沉默, 或对男性言听计从。 当这一 现实反映在小说叙事中时, 便表现为女性形象失去了自己的 声音, 她们无权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女性话语被男性作家操
控, 只 让她们说m 作家自 己 想让她们说的 话。 作为具有女性 意识的女 性作家, 夏洛特并不追随这种传统, 而是通过让女
性形象为自己说话 ,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 达到反抗性别歧
视, 解构男性话语 , 构建了女性话语权威, 对当时的英国社会
果。 若一名女作家 按照惯性, 依靠 历史、 文化 传统和社会经验 写作,她就难免进入男性话语表达的 “ 他者话语”的栅栏。 《 简・ 爱》 被认为是 夏洛蒂・ 勃朗特的 心理历程的自 传体小说。
行进于中国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行进于中国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作者:黄海霞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6期摘要:西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传入中国已有三十载,但不同于女性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在中国的长足发展,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很快,却有理论研究不深入,方法论缺失,未能结合中国实际等很多问题需要学者们解决。
本文一方面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要理论构架,另一方面结合实例论述女性主义叙事学传入中国的现实情况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传播;中国化;困境一、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发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迅猛发展,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这两种理论都有了一些弊病。
女性主义批评在西方女权运动下兴起,以瓦解男性霸权、突出女性主体性为目标,从而争夺女性权利,建构女性话语权威,包含更多的女性主观倾向,关注作品的叙事内容而忽略了叙事形式。
结构主义叙事学研究不同叙事作品的语言、辞藻、结构等方面,力图寻找出叙事作品的普遍规律。
正是对叙事规律的盲从,让结构主义叙事学忽略了叙事作品的文学性、社会性、接受性等其他方面,使研究失去了实际意义脱离了文章本身。
正是这样的瓶颈,1981年美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苏珊·S ·兰瑟出版《叙事行为:小说中的视角》,在书中她明确写到:“我受了很深的形式主义的教育,可我看问题的眼光也有同样深的女性主义色彩。
两者之间的冲突和交融使我超越了传统的形式主义,同时保留了对形式的兴趣。
我采用了更为宽广的视角来观察形式,将形式理解为内容,将意识形态理解为形式。
”[1]虽然在这里兰瑟没有明确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专业术语,但是她解答了自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将两者相结合的,这是一个契机,是历史发展大趋势不可逃避的必然性促使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产生。
1986年兰瑟在美国《文体》上发表《构建女性主义叙事学》,首次正式提出了“女性主义叙事学”,即“通过分析女性写作的叙事实例来审视经典叙事学,解释文本的性别结构差异,阐释叙事结构与性别意识的内在关联,探究叙事形式所隐藏的性别含义和社会历史内涵”。
无法弥合的事鸿沟——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及运用其解读中国文本
内容摘要美国叙事理论家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作为“新叙事理论”的一个派别,具有后经典叙事理论所共有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理论派别的独特方法和视角。
它无疑是一种教化哲学,体现了后哲学文化的精神向度和理论品格:坚持反基础论的观点;注重交流与对话;注重实用性和启发性。
修辞性叙事理论将严谨的叙事形式考察与对叙事接受语境,特别是阅读伦理、意识形态的关注结合起来,将文本内部的形式审美研究与文本外的社会历史环境结合起来,注重作者、文本和读者在叙事的动态进程中的互动和协同作用。
修辞的概念随着人们对语言、观念、信仰以及世界的认识的变化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模式以其多维的观察角度,动态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构成了西方后经典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中国缺乏解构主义传统,汉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解构主义所揭示的语言的修辞性和与意识形态的关联等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隐藏在中国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斗争一刻都未停止过,费伦的理论对于我国的叙事理论和批评实践,也颇有可资参照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修辞性叙事理论;叙事形式;意识形态;中国文本AbstractAsagroupofnewnarratologies,AmericannarrativetheoristJamesPhelan’Srhetoricalnarrativetheoryhasgeneraltraitswhichpost—classicalnarrativehaveincommon.atthesametime.Italsohasspecialmethodologyandperspective,whichisdifferentfromothertheorygroups.Itdoubtlessisanedificatoryphilosophy,andembodiesaspiritualdirectionandtheoryqualityofpost-philosophjcalculture:insistsontheviewsofanti—basictheory;emphasizesexchangeanddialogue;emphasizespragmatismandillumination.Therhetoricalnarrativetheorycombinestheprecisesurveyofnarrative—modeandthefocusonthenarrativereceiving—context,especiallyonthereadingethicandideology.theaestheticstudyingofinternaltextandthesocialhistoryenvironment,whichisoutofthetext.Itnoticesreciprocalandcommunalfunctionofwriter.textandreaderinthemovablecourseofnarrating.Theconceptofrhetorichasacomplexevolutionalcoursewithpeople’Sknowledgeaboutlanguagethoughtbeliefandworldchanged.Withmultiformperspective,movableinsightandwide—fieldeyesight.Jane’SPhelan’Srhetoricalnarrativetheorybecomesanimportantpartofthepost-classicalnarrativetheories.Asthoughchinalacksthetraditionofdestructuralism,asoneofmanylanguages,theChineseexistsobjectivelytherhetoricoflanguageandrelationtotheideologywhichthedestructuralismdiscovers.thestrugglesamongideologieswhichhideintheChinesetextneverstops.Phelan’StheoryhassomevaluetOrefertoandassimilateforChinesenarrativetheoryandcriticismpractice.Keyword:rhetoricalnarrativetheory;narrative·mode;ideology;Chinesetext2绪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叙事理论呈现出结构主义叙事学受到冲击之后多种研究方法并存的多元局面:如以丁·希利斯·米勒的《解读叙事》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叙事理论:以苏珊·s·兰瑟的《虚构的权威》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以詹姆斯·费伦的《作为修辞的叙事》为代表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以戴卫·赫尔曼的《新叙事学》为代表的多种跨学科叙事理论;以马克·柯里的《后现代叙事理论》为代表的后现代叙事理论等等。
建构(更酷儿)和更加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2019年第1期学术'睫讹建构(更酷儿)和更加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苏珊・s.兰瑟著胡全生译[摘要]自兰瑟发表《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以来,3()多年过去了,而如何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核心问题至今未有定论。
兰瑟在《建构(更酷儿和)更加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中提出了新的见解;如其标题所示,她呼吁以交叉性来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以“更多的”酷儿理论和“更多的”女性主义理论来建构更加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具体为:(1)叙事本身就是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自己不会说,要讲好这个故事,就得把叙事形式当作叙事内容来研究;(2)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家发现交叉性是个有用的但尚未完全开发的概念,交叉性破除二元对立思维方式;(3)不仅要承认叙事是交叉性的,而且还要承认交叉性就是叙事,将形式模式纳入叙事模式;(4)用女人的、男人的和酷儿的独创性来建构酷儿/女性主义叙事学。
【关键词}叙事;酷儿/女性主义叙事学;交叉性[作者、译者简介]苏珊・S.兰瑟,布兰迪斯大学英文系教授,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02453;胡全生,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0[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9)01-0055-10“听完故事后,我们这儿个围坐在炉火旁的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亨利•詹姆斯用此经典诱惑之笔,开启了《螺丝在拧紧》(“The Turn of the Screw”)的叙述,也开启了这篇小说给叙事解读所提出的大难题。
詹姆斯对故事所蕴含的能量持颇为复杂的心情,这点我们可在文本否认其表面目时有所体味:我们将听一个故事,但是“这故事不令自己说”,至少“不会以字面、粗俗的方式说”叫业皋之意远非琐碎,而在提醒我们,如我的导师大卫•海曼(David Hayman)所说,叙事是不讲故事的艺术。
如果“故事不会自己说”,那么叙事艺术也就绝对地酷儿。
我用这段话来开始这篇文章,目的是想说明,正是在“故事不含自己说……不会以字面、粗俗的方式说”的程总丄,叙事才需要叙事学。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摘要】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是当代文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通过回顾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文论的新发展,分析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与分歧点,以及女性主义文论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结合互动关系和未来发展方向,从理论层面探讨女性主义文论在后现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为当代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望未来,女性主义文论有望在后现代文化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性别平等和文化多元的进程。
通过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文化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论,后现代文化,契合,分歧,影响,互动关系,发展方向1. 引言1.1 导言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交汇在一起,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文论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内涵。
我们也将分析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和分歧点,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女性主义文论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女性主义文论和后现代文化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中的性别议题和文化现象,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也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
2. 正文2.1 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和发展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
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反抗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限制,呼吁获得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这种女性主义运动推动了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女性作家开始探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文论在20世纪继续发展壮大,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关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则关注女性在后殖民社会的地位和身份认同问题。
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的个体经验和身份建构,对传统的女性主义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重新解读。
发展与共存: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
发展与共存: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叙事学研究,出现了由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
这一新的理论范式,既继承了原有的相关理论资源,又使叙事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广的时期。
在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两者之间,相互间的关联、继承、互补与共存是十分明显的。
后经典叙事学不是要摒弃经典叙事学,取代经典叙事学,开展一个与经典叙事学理论毫无关系的新方向,而是在已有基础上所进行的范式调整与转换。
这一范式调整是叙事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其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就研究范围而言,后经典叙事学实际上将其范围延伸至文化意义上的叙事作品,无论这种叙事作品是以什么样的媒介形式出现的。
这就意味着,众多具有叙述性的文化产品均可进入研究的视野之内。
除了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作品,如小说、戏剧、叙事诗、神话、史诗、童话、民间故事等,还可以包括诸如音乐、绘画、建筑、电影、电视剧、民歌、舞蹈等文化产品,只要在这些作品中包含有“讲述故事”的意义。
当然,从实践的意义上看,以语言媒介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免不了仍会在研究对象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对文学艺术对象进行研究时,不应该回避对叙述文本的审美价值判断,而且还应该有意探索叙述文本中所存在的这种审美价值意义,以及透过形式意义之外的诸如心理的、意识的、思想的、社会的意义,也就是广义上的文化意义。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坚持叙事学研究视野的基础下,使这种研究变得更为深入、透彻,不仅具有形式上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具有更大范围内审美文化上的意义。
这样的研究可以在叙事学的构架下,从相互关联的不同层面去对对象加以把握;同时,将这些相互关联的层面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从诸如社会历史层面、精神心理层面、文化积淀层面等方面去对对象进行审美意义上的分析和研究。
比如,就文本与社会历史层面的关联来说,任何叙述文本,都不可避免地存活在人类所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中,它既是由人所创作也是为了人而创作、为了人而存在的,而人是历史地存在的。
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国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2019年1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anꎬ2019第1期(总第197期总第35卷)JournalofShandongYouth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No.1Jan.No.197Vol.35收稿日期:2018-11-12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17CZWJ07)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英语 (SDYKC18045)作者简介:袁盼盼(1993-)ꎬ女ꎬ山东济南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ꎮ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国实践的反思与展望袁盼盼(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ꎬ济南250014)摘要: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经典叙事学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ꎬ中国现当代学界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了诸多女性文学及跨学科现象的研究ꎮ一方面对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方式进行补充与提升ꎬ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式ꎻ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研究的不充分和模式化弊端ꎮ在充分发掘已有女性写作基础上ꎬ针对中国具体语境与国情发展开展中国式 交叉路口性 研究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路向ꎮ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ꎻ反思ꎻ展望中图分类号:I206.7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7605(2019)01-0011-05一㊁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中国实践概述女性主义叙事学自上世纪1980年代在西方兴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影响ꎮ它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经典叙事学理论密不可分ꎬ一方面克服了经典叙事学在对叙事作品进行意义阐释时只关注叙事技巧本身的文本意义而将作品与包括性别㊁种族㊁阶级等因素在内的社会历史语境隔离开来的弊端ꎻ另一方面批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过分强调政治化㊁流于印象化的评论方式ꎻ同时它吸取经典叙事学科学严谨的叙事结构模式ꎬ借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政治批评立场ꎮ本世纪初期女性主义叙事学经由黄必康㊁申丹㊁唐伟胜等学者介绍翻译进入中国ꎬ中国学者将其运用于对中国女性写作的研究中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影响下的中国具体文本分析的论文数量很多ꎬ涉及外国经典的文学文本㊁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文本㊁文学现象以及由小说改编的电影㊁电视等各个方面ꎮ虽然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进行分析的成果较多的是外国文学领域中对外国文学文本的研究ꎬ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的研究中不乏有深度的研究著作ꎬ中国大陆比较有影响力有深度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文章一般集中于对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小说批评ꎬ此时的女性作品中因为女性意识愈发张扬而社会语境本身压制形成独特的叙事形式ꎮ如陈淑梅«声音与姿态 中国女性小说叙事形式演变»从话语形式的角度研究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小说ꎬ将其分为 代言式书写 个人的声音 叙述主体的凸显与淡化 三个阶段ꎬ认为中国女性小说叙述声音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经历了从压抑到张扬的过程ꎮ王侃«历史 语言 欲望 19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主题与叙事»则是没有受女性主义叙事学影响对1990年代女性小说进行叙事分析的论著ꎬ它从主题㊁语言等方面进行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依据小说本身的叙事ꎬ与利用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批评文章一起构成了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共同的面貌ꎮ而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中利用沃霍尔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方式对十七年小说中男女作家作品中的叙事形式进行分析ꎬ从而依据社会语境得出女性当时的话语环境ꎬ对女性主义叙事学呈现科学化的方式有启示作用ꎮ另外ꎬ有一些学者借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一些热门的电视剧与电影ꎬ跨学科的态势对女性声音的传播愈加有利ꎮ如张兵娟博士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电视叙事学角度入手分析了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电视叙事学结合下的电视研究ꎬ随着传播媒介的改变ꎬ文学文本的受众普遍低于电视剧电影的受众ꎬ现状是很多人都是看了电视剧以后才去看小说或者根本不涉及文本阅读ꎬ所以ꎬ文学文本本身承担的描绘人性启迪或者净化心灵的功能更多的被新的媒介所代替ꎮ对电视剧电影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不仅拓宽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范畴ꎬ使得作为一种理念的女性主义更加深入人心ꎬ提升了其社会影响力ꎮ二、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国实践的问题当然ꎬ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中国实践也出现了诸多局限与问题ꎮ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女性叙事的理解有一定偏差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对女性叙事的泛化理解ꎬ将叙事学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叙事内容研究ꎻ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解读的研究中ꎬ也出现了机械利用西方理论进行解读的模式化形式的现象ꎻ研究亦多集中于叙事声音㊁叙事视角与叙事权威等兰瑟的相关理论ꎬ而忽视了其它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式ꎮ1.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女性叙事的距离有些学者指出: 所谓 女性叙事 就是立足女性立场ꎬ以女性主体为主要叙述对象的文学叙事ꎬ即讲述女性生命成长的 故事 ꎮ [1]刘云兰在«论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叙事策略的转变»中也提出 女性叙事是与男性叙事相对而言带有强烈性别意识的叙事方式ꎬ它通过对女性情感经验㊁欲望经验等的抒写ꎬ高扬女性意识ꎬ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ꎬ表现女性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认识和理解ꎬ从而为女性争得社会话语权ꎮ [2]中国学界传统的关于女性叙事的研究侧重分析女性作品中呈现的女性书写内容与女性人物的感觉㊁情感以及形象以此表达传统学界文学标准下女性作品呈现的对人性㊁文化㊁历史等的思考ꎬ如分析1990年代女性的 私人化 写作聚焦于身体言说与狭小空间的特征ꎮ而女性主义叙事学则主要是通过女性作品的叙事形式分析女性的叙事姿态与话语权威ꎬ这样的阐释使得女性作品逐渐远离传统文学标准建构属于女性叙事的审美标准ꎮ只是在中国现有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是中国学者没有分清女性叙事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区别ꎬ只是依循传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式ꎬ进行印象化的分析ꎮ有的学者认为 在叙事形式上ꎬ女性叙事也由过去女性自我言说的方式转入不注重叙事技巧ꎬ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的近乎一种原生态的写作方式 [3](这里是认为女性写作由1990年代的身体写作转入关注底层人物的写作以后的叙事特征)ꎮ笔者认为ꎬ在这里研究者笔下的 女性叙事只是分析女性作品中书写的女性欲望㊁挣扎以及思绪感受等等小说内容层面的显著特征ꎬ且只是相较于激进的具有明显女性写作特征的小说与新时代女性写作的内容加以比较ꎬ在叙事形式上ꎬ女性作品中叙述者的姿态不再像是90年代小说中那样张扬ꎬ女性人物也不再是具有强烈女性意识㊁沉浸在自我经验中的女性知识分子而转向了底层女性的书写或者底层世界的书写ꎮ女性写作不是不注重形式而是转变了形式ꎬ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是分析女性采用这样的叙事特征如何呈现女性意识以及这种叙事特征是怎样进行身份建构的ꎮ2.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研究未充分展开笔者经过分析发现ꎬ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成果比较多的集中于利用兰瑟的理论ꎬ而沃霍尔等人的理论仅在理论研究层面且只是唐伟胜㊁孙桂芝等少数学者中对其进行探究与传播ꎮ因此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很多方面在中国学界还未展开研究ꎬ笔者以沃霍尔的叙事形式与社会性别建构理论为例进行阐释ꎮ唐伟胜在他的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女性主义叙事学与性别身份建构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ꎬ沃霍尔对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重新定义: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在承认性别是文化建构的语境下对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的研究 [4]ꎮ所谓承认性别是文化建构也就是继承了巴特勒的 性别表演 理论ꎬ巴特勒认为性别是在社会环境中不断重复而被固定下来的ꎬ是社会文化建构的ꎮ放到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目的来说ꎬ女性主义叙事学要研究的不仅是性别对叙事形式的影响也要研究叙事形式对性别建构的影响ꎮ沃霍尔 关注人的性别气质多元现象ꎬ考察性别与 21㊀㊀㊀特别策划 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tebiecehua zhongguonvxingzhuyi言行举止之间的关系ꎬ考察社会文化㊁话语㊁权利如何塑造㊁制约人们的行为表现ꎮ [5]她在«痛快的哭吧»一书中研究通俗文化形式对读者性别身份的建构ꎬ她认为 通俗文化形式让读者/观众流眼泪ꎬ并不是反映读者/观众内心的某种真实情感状态ꎬ而是通过让读者/观众流泪来建构和强化这种状态 [6]ꎮ她以此分析通俗文化形式如 眼泪文学 的叙事模式和形式特征来观察读者的心理以及如何建构读者心理ꎮ叙事形式与读者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在中国尚没有充分展开ꎮ笔者分析现有的中国学者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从叙事视角层面探讨性别政治问题ꎬ 若聚焦者为男性ꎬ批评家一般会关注其眼光如何遮掩了性别政治ꎬ如何将女性客体化或加以扭曲ꎮ若聚焦者为女性ꎬ批评家则通常着眼于其观察过程体现女性经验和重申女性主体意识ꎬ或如何体现出父权制社会的影响ꎮ [7]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叙事声音㊁叙事视角与叙事权威等兰瑟的相关理论ꎬ而沃霍尔的关于叙事形式对读者身份建构的研究只是呈现在理论介绍层面ꎬ中国的通俗文化尤其是网络小说尤其兴盛ꎬ可是关于网络小说中种种的类型如同性恋题材㊁穿越题材中的大女主甚至是现代言情中的 霸道总裁爱上我 等都会对读者的社会性别建构发生一定的影响ꎮ作为受众更广的大众文化具有哪些叙事形式ꎬ这些叙事形式如何对读者的性别建构产生影响ꎮ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方式进行阐释的ꎬ且对建立更加和谐自由的性别倾向会有积极的作用ꎬ可是现有成果很少ꎬ这是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一种遗憾ꎮ3.盲目追随西方理论忽视中国语境的模式化解读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本土化成果多是针对一个作家或者一部作品㊁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出现ꎬ还没有形成体系化ꎬ对此孙桂荣教授在«现状与问题: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土化实践»一文章做过一定阐释[8]ꎮ笔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从目前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成果来看ꎬ我们看不到对二十世纪具有年代感的女性主义叙事特征的学理总结ꎬ能看到的大部分论文都是对张爱玲㊁冯沅君等现代女作家单个作品的研究ꎬ而且是以内容为主ꎮ针对19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形式研究有所增加ꎬ但很多论文变成了一种机械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模式化解读ꎮ如«真实的虚构 叙述声音与当代女性 半自传体 写作»这是一篇研究1990年代女性写作的文章ꎬ它是从叙述声音入手看1990年代女性话语权威的呈现ꎬ这种研究模式是从女性失语与被言说的现状入手ꎬ利用苏珊 兰瑟的叙述声音分类ꎬ将林白㊁卫慧等人的小说叙述者姿态进行研究ꎬ得出个人叙述声音对女性话语权威的追求ꎮ«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下的<饥饿的儿女>»是从叙事本身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颠覆㊁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声音与感性的女性主义叙事结构三部分解读«饥饿的儿女»ꎬ在叙述声音解读的部分ꎬ作者在采用兰瑟的个人型叙事声音时指出: «饥饿的女儿»很明显地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ꎮ在女性主义叙事学那里ꎬ就是一种个人型的叙述声音ꎬ即故事的主人公与叙述者为同一人ꎮ作者在整篇小说中没有明确亮明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ꎬ但是通读全文后ꎬ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作者的叙述对象是广大的读者而非故事内的某个或某几个人物ꎬ因此ꎬ这本小说所采取的是公开的个人型叙事声音ꎮ [9]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学者对小说文本的解读完全是依照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研究范式ꎬ把它当做金科玉律ꎬ研究的结构则变成了某部作品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ꎬ将叙述视角㊁叙述声音㊁叙述权威等罗列在一起ꎬ因为选择的文本在叙事形式上都是较为符合女性主义叙事形式的ꎬ所以这些研究文章看起来千篇一律ꎮ女性主义叙事学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些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方面ꎬ凌逾指出 女性主义叙事学不是叙事形式和性别政治的简单相加ꎬ需要建构更为扎实复杂的理论话语 [10]总之ꎬ国内对利用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研究的论文ꎬ没有形成理论增长点ꎬ原创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很少ꎬ研究难以形成体系化ꎬ呈现在眼前的研究成果都是零散碎片ꎬ随着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ꎬ中国学者利用其进行的本土化的研究成果需要重新安排ꎬ对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衍生与发展ꎬ对中国文本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ꎬ中国学界至今都没有进行整合规划ꎬ未来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ꎮ三、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展望随着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广泛影响与深入发展ꎬ兰瑟等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提出者也在更新自己的观点ꎬ她提出了 交叉路口性 理论ꎬ主张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分析以绘制出文本研究实践的新蓝图ꎮ中国则应挑选合适的叙事文本ꎬ在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加入本土性价值批判ꎬ构建中国化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理论ꎮ1.交叉路口性在«我们到了没 交叉路口 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这篇文章中ꎬ苏珊 兰瑟提出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 交叉路口性 理论作为完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式ꎮ她指出: 作为美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隐喻ꎬ 交叉路口性 任务除性别之外ꎬ身份的多方面如种族㊁国籍㊁阶级㊁年龄㊁身体㊁素质㊁宗教㊁语言以及性征都交叉或汇集ꎬ在这个分布着统治㊁排外㊁机遇㊁限制㊁优势㊁劣势和特权的世界中产生特定的社会定位ꎮ [11]兰瑟甚至认为对于女性主义叙事学而言即使不再进行新的研究ꎬ只针对现有的研究材料也可以绘制出文本实践的图画ꎬ 以女性主义叙事学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数据ꎬ可以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定位ꎬ以弄清不同性别群体(作者㊁叙述者或是人物)如何在特定社会及再现场景下与身份的其它方面交叉ꎬ从而产生了特定的模式与实践 [12]ꎮ这样的研究方式将社会身份位置化而不是本质化ꎬ研究者要观察特定位置下特定身份组合产生的结构性和情境性效果ꎬ避免了预设性的女性主义理性ꎬ同时将女性主义叙事学绘制成一个宏大的地图ꎬ可以揭示不同地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特性以及局限性ꎮ这是女性主义叙事学庞大的理论目标ꎬ是整体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构建的方式ꎬ通过 交叉路口 的特定交通方式辨识特定区域㊁团体的不同选择与流动方式ꎮ这一理论设想中国学者可以借鉴ꎬ不仅是根据现有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资料进行整理绘制ꎬ更是从本土的研究成果出发建构新的地域性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ꎮ2.中国本土扩展自五四女性写作浮出历史地表ꎬ与民族国家解放发生同构性关系开始ꎬ中国的女性主义注定不同于西方ꎮ一方面ꎬ中国学者应该利用兰瑟的 交叉路口 理论ꎬ就现有的女性写作进行分析ꎻ另一方面ꎬ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建构具有民族特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ꎮ第一ꎬ加强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研究与建构ꎬ随着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专门研究以及利用它进行的文本研究日益增多ꎬ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传入中国的程度加深ꎮ现阶段关于女性主义叙事学本土化建构的研究应该被高度重视ꎬ像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到底是如何被利用和解读ꎬ如何融合中国学界之前关于女性叙事的研究ꎮ还如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电视剧叙事的跨学科研究ꎬ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论研究的切入点ꎬ现在关于电视剧叙事和电影叙事与女性主义叙事学真正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很少ꎬ最有力的研究是电视剧叙事或者电影叙事中对女性意识的遮蔽ꎬ但也只是做了揭开问题的工作ꎬ没有从大众文化㊁消费文化的语境中真正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ꎮ第二ꎬ正如一些学者已经提出的ꎬ在挑选文本的时候应该注意挖掘本土的优秀作品ꎬ在这一方面中国学者挑选张爱玲㊁严歌苓等作家进行女性主义叙事策略的解读ꎮ但是如笔者在前面所言ꎬ在文本解读中多是单篇小说单篇论文为主ꎬ且形成了模式化解读的弊病ꎮ针对这一问题ꎬ笔者认为ꎬ中国学者可以就一个叙事理论的发展流变进行探析ꎮ杨沙君的«个人叙事与女性话语权威的建构»将五四时期的日记体㊁书信体写作与1990年代私人化写作结合在一起ꎬ探讨个人叙事方式在这一历史流变过程中代表的女性自我话语权威的建构ꎮ第三ꎬ关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中国建构方面ꎬ应该发掘中国本土的价值评判倾向ꎮ中国的社会环境不同于西方ꎬ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应该将性别研究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ꎮ性别与国族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ꎬ在最初受压迫被侮辱的国家境遇中ꎬ女性更弱势的存在被置换到民族国家惨遭蹂躏的位置ꎬ女性的解放变成了一个救国救民的问题ꎬ而忽略了一直以来女性被男性霸权压制垄断的处境ꎮ后殖民女性主义正是要把这些隐藏于巨大概念角落中根深蒂固的问题拿出来讨论ꎬ像宋素凤在«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中论述了后殖民女性主义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参考性ꎬ提出了 后殖民经验的㊁后殖民 41㊀㊀㊀特别策划 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tebiecehua zhongguonvxingzhuyi情境的反思 的议题ꎬ认为后殖民女性主义因为与性别㊁国族㊁家国等有多重牵涉ꎬ对国家㊁民族㊁乡土话语有进一步反思与开拓ꎬ 是寻找一个又一个国家㊁原乡纯净无沾的梦土ꎬ还是进入这个权利话语的游戏当中ꎬ以敏锐的洞悉力ꎬ借力使力ꎬ使居于边缘位置的主体位置仍可以游移进入中心的叙述议题 [13]ꎮ中国学界也在利用后殖民女性主义资源拓宽研究空间ꎬ如果能与叙事学相联系ꎬ探讨女性是以何种叙事方式寻找社会权力㊁与民族国家话语相对接等对女性文学研究将是一个巨大的开拓ꎮ女性写作虽然是文学领域的范畴ꎬ但是与社会现实不可能割裂ꎬ而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对此亦可以做出自己一份独有的贡献ꎮ参考文献:[1]王金城ꎬ王者凌.论张抗抗女性叙事的嬗变[J].文学评论ꎬ2006ꎬ(6).[2][3]刘云兰.论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叙事策略的转变[J].小说评论ꎬ2013ꎬ(1).[4]唐伟胜.性别㊁身份与叙事话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流研究方法[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ꎬ2007ꎬ(3).[5][6]孙桂芝.罗宾 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ꎬ2014:112.[7]申丹ꎬ王亚丽.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10:215.[8]孙桂荣.现状与问题: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土化实践[J].南开学报ꎬ2016ꎬ(4).[9]李培西ꎬ佘振华.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下的«饥饿的儿女»[J].当代文坛ꎬ2010ꎬ(3).[10]凌逾.女性主义叙事学及其本土化推进[J].学术研究ꎬ2016ꎬ(11).[11][12]苏珊 S 兰瑟.我们到了没 交叉路口性 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未来[J].胡安江ꎬ唐伟胜ꎬ译.外国语文ꎬ2010ꎬ(3). [13]宋素凤.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ꎬ2004:209.(责任编辑:翟瑞青)ReflectionandProspectforChina'sPracticeinFeministNarratologyYUANPan-pan(SchoolofLiteratureꎬShandongNormalUniversityꎬJinan250014ꎬChina)Abstract:FeministNarratologyisanewsubjectdevelopedonthebasisofthecombinationof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andclassicalnarratologyꎬandtheChineseacademiccirclesusefeministnarratologytostudythephenome ̄nonoffemaletextsandliteratureinmodernChinaand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Ontheonehandꎬthewesternfeministnarratologyresearchmethodsaresupplementedandpromotedꎬshowingtheresearchmethods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ꎬontheotherhandꎬthereisnofullresearchonfeministnarratologyꎬandeventheemergenceoffixedpattern.Accordingtothe"intersection"proposedbyLancerꎬonthebasisoffullyexploringtheexistingfe ̄malewritingmaterialsꎬtheChinesefeministnarratologyresearchisdevelopedaccordingtothespecificcontextandnationalconditionsofChina.Keywords:feministnarratologyꎻreflectionꎻprospect。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摘要】:本文从叙述视角、叙述话语、结构主义叙事学等角度分析反乌托邦小说《我们》。
论述了内视角所达到的独特效果,叙述话语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隐含的读者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我们》;内视角;叙述话语;隐含的读者从叙事学角度来看,《我们》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它运用内视角叙述,使读者亲身体验到联众国的种种荒谬;在叙述话语层面,独特的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巧妙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同时,作者运用大量隐喻与象征手法,将“隐含的读者”包蕴其中,使读者不自觉地参与到文本的再创造之中。
一、内视角叙述小说《我们》以主人公D-503的内视角展开叙述。
D-503沉陷于自己的认知中,将其对理性、对联众国的认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人们。
主人公视角可以使人物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袒露心灵深处的隐秘,使其比其他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
[1]45在D-503眼中,“积分号”的美在于一种不自由的行动,其深刻意义在于它对理想的非自由状态毫无保留、心醉神迷的臣服。
[2]21而统一的时间表、私人时间、母性标准等在他眼中也都是理所应当的。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于自由的追求,而D-503却把绿墙外的自由看作一种不可理喻的放纵。
在他的意识中,理性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行为超出理性范畴就是离经叛道。
他眼中的其他人和事也都以抽象的符号化形式呈现:O-90就像一个圆圆的O 型,R-13是长着黑人般厚嘴唇的诗人。
他始终都在以数学家独有的理性看待它周围的一切,而这种极端的理性化却未能将他所经营的理性世界神化,反而使其在读者的心中慢慢崩坍。
这样的内视角叙述使得读者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可保持自身理智的清醒,批判地看待D-503所呈现的世界。
作者扎米亚京有意让位于故事,让人物和故事来说话。
他隐藏在人物背后,暗中操纵着叙事,时而露出讽刺之意。
小说开端D-503以一个完全的理性者形象出现,写作《我们》的目的是要忠实记录他们在联众国的数学式完美生活,身处绿墙之中的他具有极强的自我满足感。
苏珊·S.兰瑟的《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
主义叙事学该文首次采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名称并对该学派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文 化 艺 术
苏珊 ・ s . 兰瑟 的 《 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
朱 萍
6 1 0 0 2 1 ) ( 西 南 民族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四川 成都 I
摘
要 :美 国文 学理 论 家苏珊 ・ s . 兰 瑟 ,女 性 主 义叙 事 学的创 始人 ,于 1 9 8 6 年 在 美国 的 文体 杂志 上发 表 了一 篇 宣言 性质 的论 文 建构 女性
叙述者意在将表 层叙述作为一个突 出的公开型文本 。隐含文本是一个
私 下 型 文 本 , 叙 述者 十 分 不 希 望 作 为 ‘ 公 开 读者 的 丈夫 看 到 这 一 文 本 。就 第 一 人称 叙述 者 的意 图而 言 ,那 一 公 开 ’ 文本 确 实 是 为 丈 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0年 6月 第2 6卷 第 3期
外 国 语 文
F r in La g a e a d L tr t r o e g n u g nVo. No. 1 26 3
我 们 到 了 没
“ 叉 路 口” 交 的女 性 主义 叙 事 学 的未 来
期 的作者和读者 的( 性别化) 策略 。然 而, 改变女性主义叙事学 需要不 同领域 的国际 团体合作 与参 与方 能成功 。
关键 词 : 交 叉 路 口” “ 的未 来 ; 性 主 义 叙 事 学 女
中 图分 类号 : 1.9 1 205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6 1 (0 0 0 0 0 0 17 4 4 2 1 )3— 0 1— 6
文/苏珊 ・ ・兰 瑟 译/ 安 江 唐 伟 胜 S 胡
( . 兰 迪 斯 大 学 , 萨 诸 塞 州 美 国 ; 四 川 外 语 学 院 , 庆 4 0 3 3 1布 马 2. 重 0 0 1; .南 方 医 科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1 ) 广 1 5 5
o c g i o trne a p o c e ot e su fnar tv ie as x a i h i nfc nc fn r tv n iy frfm i n e a a n fse w p r a h st h t dyo ra ie wh l oe p ndngt e sg iia eo ara ie iqur o e — l nitt u h . “I tr e to l fm i s c n m a a d b pp d b a ai e patr c o s tme a d s a e, c e tng a s ho g t ne s c ina ” e nim a p n e ma e y n r tv te ns a r s i n p c r ai n rao o y t ti itrc nd c o s c lu a srnc s i i r a nd t o ei a nd ta .i o e ue e.wile bl a tlg ha s h soi a a r s — u tr la l a h a t sf m l a he r tc a h t n c ns q nc o l l na e
Ar e Th r t e W e e Ye ?
The I e s c i n lFut e o m i i tNa r t l g nt r e to a ur fFe n s r a o o y
SUS AN L S. am e r
Ab ta t n e d sr c :I d e ,we h v o e c e u i g p i t o h n i gf mi it ar t lge ,a p ita ih fmi im a a e n w r a h d a t r n on rc a gn e n s n raoo is on t n f whc e ns c n
提 要 : 我们 现在 已经 抵 达 女 性 主 义 叙 事 学 的 转折 点 , 这 里 , 性 主 义 可 以 再 一 次 为 叙 事 研 究 孕 育 新 方 法 , 时 在 女 同 叙 事 研 究对 拓 展 女 性 主义 思 想 也 更 显 重 要 。 “ 交叉 路 口” 的女 性 主 义 可 以 与跨 越 时 空 的叙 事模 式 互 为 映 照 , 而 创 从 造 出一 种 叙 事 学 。 它 既是 历 史 的和 跨 文 化 的 , 是 形 式 和 理 论 的 , 此 使 我 们 得 以将 ( 事 的 ) 式 读 成 ( 别 化 也 因 叙 形 性 的) 内容 。 “ 子 情 节 ” ngt epo i ) 个 概 念 有助 于 我 们 通 过 叙 事 的 一个 重 要 侧 面 来 梳 理 不 同 文化 或 不 同 时 影 ( eai ltn 这 v tg
U a nr t e o s( e drd otn.B a fl s a o ,acnet f“ ea v ltn ” wl b r— St r d( ar i )f m a gn ee )cnet yw yo iut t n o cp o ngt epo i oe av r l r i i t g i epo l psdta cnh l H aktruhoekyapc o nr t ete(e dr )saei f resadraesars oe t a e St t c hog n e set f a ai h p or v h gn ee d t tg s ir n edr c s r eow t o
rqu r he c la r tv rii ai n o n i tr aina o mu iy wo kng o u t m e so a r n s e ie t olboa ie patc p to fa n e t n o lc m n t r i n m li di n i n lfo t . K e wor s:hei t re to a u u e;f mi itn rao o y y d t n e s ci n lf t r e n s a tlg